- 相關推薦
精選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八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來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寫工作計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yǎng)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fā)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huán)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
3、發(fā)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6、養(yǎng)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fā)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tǒng)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xiàn)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里、社區(qū))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了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yǎng)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fā)興趣、激發(fā)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動手操作。
六、課程編排及進度
周次
計劃進度
。嗣魉v授的章節(jié)或題目)
實際
進度
備注
第1周
新的交響曲--新學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課
第2周
認識并了解教材
第3周
成長手冊---快樂“成果袋”
周一中秋節(jié)放假
第4周
書包里的環(huán)境問題
第5周
調查訪問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學習--紙的變遷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學會合作與助人
第8周
我為奧運做點兒啥
第9周
小組交流
第10周
我來動手試一試--剪紙圈
第11周
每天時間巧安排小組交流
第12周
小組匯報會
第13周
我是小當家--做個節(jié)約用水的小模范
第14周
交流匯報會
第15周
研究家養(yǎng)動物
第16周
討論交流
第17周
實踐活動評價
第18周
評選優(yōu)秀學生
第19周
期末監(jiān)測
周一元旦放假;本周期末監(jiān)測
第20周
1月13日寒假開始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在以后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 、“紙”、“米飯喝淀粉”等六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和物質,并對物質現(xiàn)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常見的材料,了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于初涉科學的小學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yǎng)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課時分配:
第一單元:植物,共4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5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3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3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淀粉,共2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fā)一系列的學;顒印T诳茖W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xiàn)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xiàn)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了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征分辨、區(qū)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谷、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淀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致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發(fā)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 認識稻谷、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杰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yǎng)成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
、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fā)一系列的學;顒。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xiàn)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xiàn)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了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征分辨、區(qū)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7、了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xiàn)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jié)約紙張。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谷、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淀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致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發(fā)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認識稻谷、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杰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yǎng)成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fā)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xiàn)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和痕跡觀察的過程; 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 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xiàn)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了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征分辨、區(qū)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谷、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淀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致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發(fā)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 認識稻谷、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杰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yǎng)成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明白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懷科技的新發(fā)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余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經過兩周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特別敏銳,發(fā)言和回答都特別積極。但是,也因為現(xiàn)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很多本質的區(qū)別,特別是注意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yǎng)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特別豐富,明白很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說,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很多區(qū)別,課堂中小搭配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詳細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愛好。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愛好,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明白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詳細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詳細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詳細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詳細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么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詳細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淀粉”共4課時,詳細包括:稻谷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淀粉的'蹤跡(1課時)。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想象,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愛好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xiàn)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yǎng)科學游戲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qū)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內容
19.19.1始業(yè)教育
29.59.11我看到了什么(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
39.129.18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
49.199.25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59.2610.2國慶放假
610.310.9尋訪小動物(1課時)鄉(xiāng)土教材(1課時)
710.110.16蝸牛(2課時)
810.110.23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
910.210.30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鄉(xiāng)土教材(1課時)
1010.3111.6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
1111.711.13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
1211.111.20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1311.211.27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么形狀(1課時)
1411.2812.4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1512.512.11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
1612.112.18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1712.112.25稻谷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
1812.2605年1.1米飯的觀察(1課時)淀粉的蹤跡(1課時)
191.21.8復習考試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簡析: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材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編寫,這冊教材著眼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全面體現(xiàn)課程目標。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認知規(guī)律,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加深學習內容,逐步開放學生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地多樣化地學習。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共22課,從知識體系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單元講生活中的食物,本單元選擇學生生活經驗圈中的”食物”中相關的問題研究,引導學生將常見的食物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與食物的營養(yǎng)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關的科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科學健康的飲食觀;第二單元講飲用水,整個單元均以飲用水為主線,以家庭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展開教學過程。在這條主線內,有關熱現(xiàn)象、熱傳遞、物質的溶解、水與生命的關系等探究內容相融其中;第三單元講身邊的玩具,本單元從學生玩玩具入手,讓學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帶來,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興興地、充分地、人人參與玩玩具,并在玩的過程中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第四單元家養(yǎng)小動物,本單元選擇了常見的雞、鴨、貓、兔等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小動物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和研究,進而認識鳥類和哺乳動物,初步了解認識動物的基本方法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描述、概括的能力,體會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
2、重點: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3、難點: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
二、教學目標及要求:
1、德育:
。1)教育學生學好科學課,掌握自然科學知識,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2)培養(yǎng)學生愛大自然,愛家鄉(xiāng),愛勞動,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2、知識:通過本學期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飲用水;身邊的玩具;家養(yǎng)小動物等。
3、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三、學生的知識現(xiàn)狀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學生,其中成績較好地約有15人,這部分學生頭腦靈活、愛動腦筋、學習方法好能夠主動進行探究;學習興趣一般的約有15人左右,這部分學生也比較聰明,只是學習上比較懶惰,不太注意積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積極主動的去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興趣差的約有11人,這部分學生底子較差,學習態(tài)度不踏實,自卑心理嚴重,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想辦法改善他們存在的消極學習問題。
四、教改措施: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xiàn),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
五、教學進度:略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在以后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 、“紙”、“米飯喝淀粉”等六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和物質,并對物質現(xiàn)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常見的材料,了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于初涉科學的小學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yǎng)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課時分配:
第一單元:植物,共4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5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3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3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淀粉,共2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6-30
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2-27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3-13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2-17
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8-25
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05
生物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7-05
語文上冊的教學工作計劃04-24
語文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4-23
美術的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