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本紀》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本紀》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本紀》讀后感1
史記一整本書其實當數(shù)三皇五帝篇目最為無趣,盡數(shù)是些枯燥文字,以平淡的口吻輕聲敘述著那距今實在太過久遠的遠古時期,講中華大地最初的故事。沒有太過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俠客豪情也沒有英雄悲歌。然而翻開舜的故事,讀來卻實在令人心生慨嘆。我們時?梢月牭桨偕菩橄冗@樣從古流傳至今的句子,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孝之一字從來都是時間長河里艱難前行的人必堅持之事。我一直相信父慈子孝當是家人相處時的一大幸事,但我未曾思量過父不慈子當不當仍做孝子。
幼年喪母的孩子唯一的依靠卻是那個兇頑的盲眼父親,偏這樣的父親極其寵愛續(xù)娶的后妻與狂傲暴戾的小兒子。于是這個孩子被迫早熟,年紀尚幼便一個人去歷山耕種,在雷澤捕魚,在黃河邊燒制陶器,在壽丘制作日常用具,在負夏經(jīng)商,從晨光熹微到暮色深沉,他的勞作從不曾停下。他的'家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他卻從未對家人的偏心而抱怨,從來都抱有赤誠之心寬容待人。可即使如此,總還有人容不下他。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什么會有父親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殺死自己的兒子?火燒糧倉、活埋地下,無所不用其極。行兇者甚至在意識到他們殺死了舜后,驕傲的說自己是主謀?墒撬窗。麑嵲谑莻善良的孩子,他分明清楚父親與兄弟一門心思置他于死地只為得到他的糧倉和妻子,偏還在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后,對他們更好了。為什么行兇者沒有意識到呢?沒有意識到舜之所以擁有糧倉與妻子,擁有他們沒有卻十分渴望的那些,是因為他傳至遠方的孝名。
猶記得曾經(jīng)看過的動畫,主角便是舜,畫面上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冰天雪地里只穿著件單薄破舊的外衣,而歪在家里塌上的象,身上是嶄新的棉衣。舜帶著空籃子回到家里,盲眼的父親以為舜穿著新棉衣還偷懶,找來木棍便要抽他,偏這實誠孩子一動不動任他打。木棍抽開本就極其單薄的布料,露出內里的干枯木葉,孩子的背上許是已經(jīng)青一塊紫一塊了,但他強忍著一聲不吭,紅著眼眶跪在雪地里。
畫面定格在我腦海里,我思量許久許久也未能明白分明不公至此,甚至因為家人險些喪命,這些他為什么從未怨恨過。大抵能成帝王者,胸中總是懷有大仁大愛罷。
《本紀》讀后感2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此乃魯迅先生對《史記》之評價。不錯,作為我國的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其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五帝本紀》乃《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中之首篇,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相繼為帝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事跡,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之戰(zhàn)爭,部落聯(lián)盟首領實行禪讓,遠古初民戰(zhàn)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谷、觀天文、推歷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的情況。這些雖為傳說,但從人類歷史發(fā)展之規(guī)律和地下文物之發(fā)掘來看,有些記載亦屬言之有征,它為我們了解和研究遠古社會,提供了某些線索和信息。
黃帝,其姓公孫,名軒轅,為少典之子,為五帝之首。黃帝共生二十五子,其中昌意,玄囂為其正妻嫘祖所生。黃帝崩后,傳位與昌意之子高陽,即顓頊。
顓頊后又傳位與玄囂之孫高辛,即帝嚳。帝嚳傳位與其弟堯,堯老后將其位禪讓與舜。
五帝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之開端,《五帝本紀》又是十二篇本紀之首篇。這篇本紀,在記事上確立了歷史發(fā)展的根基。司馬遷利用了連環(huán)鎖的敘寫方式,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如在寫堯時提出舜,而重在寫堯的知人善任;寫舜時一方面繼續(xù)緊扣對堯的敘寫,一方面又突出了對舜的刻畫,同時還帶出了禹、契、后稷等,為以后各篇打下了基礎。
五帝的傳說,幾千年來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心里,被當作賢君圣主的楷模歷代傳頌!把S子孫”早已成為凝聚中華民族之親切稱呼,“人皆可以為堯舜”、“六億神州盡舜堯”,也早已成為鼓勵人們賢能為善之有力。
關于太史公對中國歷史的講述“何從黃帝開端,為何選此五帝進行講述”等問題,讀完《五帝本紀》后,我有以下思考。首先,黃帝是后世道德之楷模。黃帝時期,是中國原始公社的末期。應當說,黃帝是一個“馬上皇帝”,馬上得天下,且戎馬一生,“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zhàn)爭中度過的,他使用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各個部落,一步步在中原地區(qū)形成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平的局面。但黃帝不是窮兵黷武之人,而是一個仁德的`圣王,是后世用兵的一個道德規(guī)范,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便起筆于黃帝。再者,司馬遷認為,五帝以及夏商周諸侯都歸本于黃帝,都是炎黃子孫,黃帝是中華民族之共同祖先,因此就從黃帝起筆。
在中華歷史的滔滔大河中,五帝的故事作為源頭,其地位十分重要,其對后世的影響更是尤為深遠。
《本紀》讀后感3
史記項羽本紀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歷史場面,生動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
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楚將王翦所殺,他的家族與秦國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復仇的心態(tài)參加了反秦起義,并且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頑固地站在舊的貴族立場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順應歷史潮流,實現(xiàn)天下的統(tǒng)一,反而重新分封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戰(zhàn)亂之中,他自己也在戰(zhàn)亂中走向滅亡。無論是他的反秦還是最后的失敗,都能使人看到他作為一個舊貴族的特點。
項羽早年就胸懷大志,他學書不成,學劍也不肯學到底,表示要學萬人敵,他見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極為藐視地說:“彼可取而代之!彼挠⑿蹥飧藕瓦^人才氣在這時就已初露端倪。在陳涉起義之后,他和項伯果斷地殺死秦朝的會稽太守,發(fā)動了起義。當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首領宋義畏敵如虎,不顧反秦起義的大局,一味按兵觀望時,又是他當機立斷,殺死宋義,率領渡河救趙,和秦軍展開殊死決戰(zhàn),終于大破秦軍,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為諸侯軍的領袖。即使在失敗的時候,項羽這種英雄氣概和過人才氣也顯示得淋漓盡致。東城之戰(zhàn),項羽以二十八騎沖入漢軍重圍,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把自己的名馬和頭顱也送給故人作了人情,顯得那么坦然、從容,表現(xiàn)出他性格中剛直厚道,寧折不彎的一面。相比之下,項羽的對手則顯得那么怯懦、委瑣。項羽性格中這些英雄氣質使他成為一個受后人喜愛的藝術形象。
項羽的缺點和弱點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遠見和謀略,不善于把握歷史的動向和機遇,他只是為復仇、為奪回失去的天堂而參加反秦斗爭,在推翻秦朝之后卻失去了明確的行動目標,拿不出任何建設性的方針與。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時也粗疏寡謀;在關鍵時刻,他一方面優(yōu)柔寡斷,輕信別人;另一方面又剛愎自用,不聽忠臣范增的勸告;他自恃強大,低估了對手,同時又高傲自負,爭面子,圖虛名,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鑄成大錯。此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錯誤的舉措,終于導致了垓下的失敗。在失敗之際,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強調這是“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表椨疬@些缺點使他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本紀》讀后感4
五帝本紀讀完了。大概是說的黃帝在神農一族衰落以后,打敗了炎帝。殺死了少數(shù)民族蚩尤。讓中原一代的部落都認黃帝部落為主。黃帝帶領人民繼續(xù)進行建設。修建初步的道路。
然后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后來有獨立的部落。妻子嫘祖嫘祖生的兩個兒子,他們的后代先后統(tǒng)治了天下。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昌意的兒子就是顓頊。他死了以后,玄囂的孫子帝嚳繼承了帝位。他們兩個都是英明神武,德才兼?zhèn),身體力行。人民都非常崇拜。
帝嚳的兒子摯繼位,德才都不具備,最后被趕下臺,摯的弟弟堯繼承了帝位。
堯時期,國土擴張,影響范圍變大。遇到了黃河的水災問題。堯在大臣的推薦下,讓鯀去治理。對于接班人的問題,大家先推薦他的兒子丹朱,堯認為不行。后來推薦了顓頊的玄孫,舜。舜以孝順聞名。他爹和后媽各種想害死他。他各種孝悌。最后經(jīng)過考核。成為了堯的接班人,任用禹治理了水患。(大禹治水有個助手,叫胥,有一說蘇州的命名就間接來自于這個胥,蘇字和胥字通假)
我覺得其中年齡有些不是很符合生物學規(guī)律,比如堯登基以后活了98年等。只能姑且了解一下。我感覺其中看到了王朝的擴張,統(tǒng)治的強大,權力的集中。比如堯分封了八元八愷。是黃帝家族的十六支后裔。分別是顓頊和帝嚳的'各八支后代。雖然我也納悶咋就成了一族。才沒兩百年?赡芷渲杏行┰捯膊皇窃瓉淼囊馑。
黃帝時期在修路,調理陰陽,順天應命這樣。到了舜時期,主要的二十二個官員。分別管法律審判,禮儀,工匠,山澤,農業(yè),民眾,賓客這些。而且本來就四個官員管四方,現(xiàn)在有十二個地方長官,可見影響力范圍擴大了。
有點生產力高速發(fā)展的味道。按照客觀規(guī)律,我想肯定不是兩百年(而且年齡也不大對)。所謂黃帝子昌意之類的描述,很可能是,黃帝部落的分支,昌意部落。當然是我個人的猜測。
還有說禹居然是顓頊兒子的兒子。顓頊死了大概一百五十年,居然孫子還很年輕。
而且社會建制,形態(tài),生產力變化這么大。真的不像兩百年倒像是兩千年乃至更久。
大概意思是黃帝時期還要靠天吃飯。舜這會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農作物規(guī)律和制作種種工具了。
我也一直認為,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對抗共同的洪水,所以華夏部落走到了一起,并且更容易黏合在一起。
《本紀》讀后感5
高祖本紀講了高祖劉邦的一生經(jīng)歷,等于寫劉邦如何戰(zhàn)勝項羽,最后建立漢國的過程。讓人真切的感觸感染到歷史的豪邁,悲壯與些許心酸。
本篇著重寫了劉邦的成功,而對于他的一些缺點陋習,好比奸詐,損人利己,虛偽等人品方面則有些忽略,不外終回來說,劉邦是成功的,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項羽固然一生正氣,勇猛無比,但卻也只能是一個失敗者。歷史就是這樣殘酷冰涼,不得不讓人感觸。
人們普遍都以為劉邦是個品德高尚忠厚誠實的人,以為他值得信賴,因此都紛紛依附他擁立他為王。而項羽呢,雖勇猛無比,卻又奸猾傷人,項羽曾攻下襄城,那里的軍民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全被活埋了,凡是他所經(jīng)之處,都會遭到毀滅,他這樣的糟踐人民,可想人民怎么會擁護他,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實在比劉邦更有才的人良多,好比張良,韓信等,但劉邦趨公道的利用他們并把它們的才能施展出來,劉邦本不是曠世奇才,但他善于用才,善于撫民,終極取得成功。
本篇高祖本紀中,司馬遷將劉邦和項羽做了強烈而且光鮮的對比,由此更加凸起了劉邦的勝利。劉邦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襟懷胸襟大略,虛懷若谷,求賢似渴,善于知人用人;而項羽者過于稚嫩,氣量小,嫉賢妒能,造的后來眾親背離,凄涼的自刎烏江。好比說寫到項羽劉邦分別率兵往關中擊秦時,項羽之描述了他在軍事上的勝利,而劉邦則不僅有軍事上的勝利,還寫到他撫慰軍民等安民措施。司馬遷還將項羽和劉邦用人方面入行了對比,項羽剛愎自用,有范增卻沒有好好利用,做事魯莽,不經(jīng)思索,正如劉邦這句膾炙人口的話語所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庶民,給饋餉,不盡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認為我擒也”。司馬遷恰是經(jīng)由這樣的層層對比,不合錯誤遞入,入而拉下了劉邦勝,項羽敗得帷幕。實在,很佩服劉邦。
本片高祖本紀語言精練,樸實無華,給我們讀者鋪示了劉邦與項羽爭霸的出色以及歷史的殘酷與真實,劉邦與項羽兩位人物形象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劉邦得勝與項羽的輸給后人許多啟示。
《本紀》讀后感6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與自知之間,當屬自知最難,何者,當局者迷也。不自知而強為之,則不免陷于人生之困地也!
讀太公之《項羽本紀》,長嘆息于項羽之悲也!卿本良將,奈何為王?良將據(jù)帝王之位,焉能不敗乎!
《孫子.計篇》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項羽者,識時機而斬宋義,可謂智謀上位;封劉邦率山東之軍盡往巴蜀之地,士卒遂皆歌思東歸以渙散其軍心,可謂棋初中著矣。孰能謂之不智乎?與劉邦約為鴻溝為界,分而治之,便信以為真。當欲烹殺劉邦之父時,劉邦只一句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便棄之不為,孰能謂之不信乎?鴻門宴中,置范增數(shù)目而不顧,孰能謂之不仁乎?破釜沉舟,以一當十,諸侯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孰能謂之不勇乎?八千人起家,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孰能謂之治軍不嚴乎?智信仁勇嚴必備,孰能謂之不良將乎?
如此良將,若逢良主,功名之盛,可知之矣!奈何,項羽不自知,亦無人使知之。勝者之驕,終陷垓下之圍,人之將死,仍嘆之曰: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不亦悲夫!良將與帝王,或曰軍事家與政治家,領域不同,道亦相異也!史之良將者,不可勝數(shù),李廣,霍去病,岳飛,林彪之倫,史之佼佼帝王者,劉邦,唐太宗,康熙,毛澤東之屬。二者區(qū)別,迥乎天地。
所謂佼佼帝王者,要者有二,一曰眼光,二曰氣度。所謂眼光者,一為知人之智,劉邦自知謀略不如張良,鎮(zhèn)撫不如蕭何,軍事不如韓信,而能知人善任,可謂眼光之獨到也!二為高瞻遠矚。不為一城一池而意氣用事,著眼大局,當林副統(tǒng)帥質疑紅旗能打多久之時,毛澤東自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便是政治家眼光之長遠。
所謂氣度者,能屈能伸,不為名利世俗所苑囿。毛澤東言不可沽名學霸王意即在此。
天下四方,帝王眼里一盤棋而已,能跳進,亦能跳出,故能丟卒保車,丟車保帥。各種資源,政治家具能各安其位,各施其能,五味調和,治大國如烹小鮮,焉能不垂拱而治乎!以上兩者,項羽之匱乏也,眼光短淺,一謀士范增而棄之不用。氣度缺乏,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能不敗乎!
世間萬物,各有其能,或曰:垃圾者,錯置之資源也!誠哉斯言!人之處世,不自知,不知人,猶如盲人瞎馬臨深淵,豈不深以為戒乎!
《本紀》讀后感7
我合上《史記·項羽本紀》,躺在床上回想項羽的一生,如此偉大豪情的英雄最后竟自刎烏江,是多么可惜!我閉上眼,不知不覺睡著了。
“噠噠噠”我的眼前突然變成了黃沙一片的戰(zhàn)場,耳邊響起馬蹄聲與戰(zhàn)士們的呼聲,我低下頭,發(fā)現(xiàn)自己身披鎧甲手握長劍,“你怎么不和其他戰(zhàn)士一起奮勇殺敵?”我轉頭,看見一匹烏黑發(fā)亮的戰(zhàn)馬,唯有蹄子上有一圈白色的毛發(fā),馬上的人有一雙重瞳,盯著前方戰(zhàn)場,我愣了愣,這不是《史記》中描寫的項羽嗎?
我再眺望遠方,那是秦軍的服飾,這難道是巨鹿之戰(zhàn)?“將軍,現(xiàn)今是何日歷?”“公元前207年。”我果然沒有猜錯。我抬起頭看向馬上的人,笑了笑說“我賭這場戰(zhàn)爭我們會贏,所以我不需要去戰(zhàn)場殺敵,只需要等待秦國的投降,接收秦國的'俘虜!表椨鹚坪趼犚娏司薮蟮捏@喜,望著我“你這話從何而來?我們的人比秦國少太多了!蔽乙膊辉僬f話,只是點了點遠方,讓項羽看著戰(zhàn)場。
戰(zhàn)場上將士們奮勇殺敵,一片狼藉。“沖。 鼻胺綉(zhàn)士舉著劍直沖秦國軍營,砍下敵方將領的頭顱,預示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我猜的沒錯吧,吉人自有天相,將軍勇,士兵便勇。”項羽低下頭輕笑,那一雙重瞳越發(fā)明亮,看著遠方秦國的旗幟倒下,換上自己的旗幟,哈哈大笑。
“你看著年紀不大,見識倒是多,但愿你的話能一直是我們勝利下去,等會的慶功宴你一定要好好與我喝兩杯!表椨痱T著馬笑著向前沖去,和戰(zhàn)士們一起收歸戰(zhàn)俘。
我看著漸漸遠去的項羽,希望他一直能如現(xiàn)在一般恣意。
耳邊又傳來溪水聲,我回首,項羽已不再是少年模樣,他的鬢微白,但手中仍握長劍,“我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大喊一聲,身邊剩下的幾個士兵都掩面而泣,我走到項羽身邊,想要告訴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看見了我,“你來啦,我等你好久了,我項羽這一生縱情恣意,每每想到你曾說過將軍勇士兵便勇,便覺豪氣萬丈。但是現(xiàn)在,我戰(zhàn)不動了!
項羽微啞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我讀出了他語中的無限滄桑,項羽的重瞳已不再精光閃閃,換上了落寞與后悔。
我沒有阻止項羽的自殺,因為我知道這是他保留尊嚴最后的方法。
我突然睜開眼,四顧周圍,還是我的房間,原來這只是一場夢,一場關于項羽的夢。
《本紀》讀后感8
<<項羽本紀>>是篇有著史詩般氣魄的歷史悲劇,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敗的豪杰。而一場鴻門宴更是以傳神的筆觸,寫出了項羽光明磊落,不屑使用陰毒手段的氣概,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血性漢子。 不可否認,項羽是一個英雄,在與秦國的戰(zhàn)斗中,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號稱西楚霸王而無人敢輕攖其鋒。他是英雄,所以擺下鴻門宴又因其大丈夫行徑而放虎歸山;他是英雄,所以火燒阿房宮為天下百姓出了一口惡氣;他是英雄,所以中了劉邦四面楚歌之計而自刎于烏江岸邊。他是英雄,也是莽夫。他可以在戰(zhàn)場上當者披靡卻不懂得如何收買人心;他可以憑著手中之劍縱橫天下而卻為陰謀詭計所害。即便如此,他依然為人所敬重,只因為他嘯傲戰(zhàn)場的英姿,睥睨天下的氣概,所以,他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一出垓下之圍以凄愴而悲壯的筆調,敘述了他的窮途末路:他高吟悲歌與愛姬揮淚訣別,率領將士突圍。他大喝一聲,尾隨的漢將驚慌失措回奔數(shù)里;他凄然與江東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人生還,斷然駐足烏江岸邊,以悲壯的笑容迎接死神,他與蜂擁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難以置信地斬殺數(shù)百人,最終身受重創(chuàng),從容自刎。細膩憂傷的`宋代女詩人李清照,在讀了<<項羽本紀>>之后,曾頗有須眉氣概地寫道:
生當做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項羽,更是一個令人快意的英雄,司馬遷一生愛一切奇,而尤愛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但尤其為他所深深禮贊的,則是一種沖破世俗,傲睨萬物,而又遭遇不幸,產生悲壯戲劇性的人物。夠得上這個資格的,就是項羽!他“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不肯學書,書足以記姓名而已;不肯學劍,劍只能一人敵,要學的是萬人敵。他不管什么兵法不兵法,他會自己披甲持戟出來挑戰(zhàn),只要一聲大喝,那敵人就“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接著便“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他愛馬,愛美人,愛故交,最后自刎而死!這是一個十足的令人快意的英雄! 人生匆匆數(shù)十年,項羽叱咤風云,活得轟轟烈烈,快意無比。在煙云裊裊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豪杰數(shù)不勝數(shù),但惟有他,才當?shù)闷鹨粋“霸”字!
《本紀》讀后感9
合上書本,靜靜的回味著那些精彩的情節(jié),如電影中一些破碎的鏡頭一點一滴慢慢拼湊起來。
你聽到了嗎?
一條大江,在這兩千多年里,一直發(fā)出雄渾的嗚咽聲。它并不是在不滿著什么,而是想要喚醒沉睡了兩千年的你——英雄項羽!它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磊落、豪邁!當所謂的故人趕上來追命索魂時,你說:“吾為若德!焙靡粋“吾為若德”啊!說罷,你便砍下自己的頭顱,拋向呂馬童,我相信在此時,這如千金重的頭顱定能把呂馬童砸成一攤肉泥——這些都是大江悄悄告訴世人的。
微風輕輕地撫過我的臉,感覺是如此舒適。我想,這風或許曾在兩千多年前輕輕地撫過你,可能你會受不了這么詩意的一刻。因為你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有人認為你過于霸道,過于迷信武力。而我卻認為你坦率粗獷,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形容你才是最貼切的。
帳逢內,燭光散滿在地上,你坐在酒席的中間,儼然是個高高在上的王。相比之下,你的好兄弟劉邦顯然遜色一些。
項莊在舞劍。
一招一式是如此的.干凈利落,仿佛劍劍都能擊中敵人的要害。只是主人還沒有下命令。
然而機會是不等人的。
我突然想問你:多年后,你站在烏江邊上身臨絕境時,你有沒有后悔?后悔沒有在最佳時機里殺掉劉邦?
或許此時多說已無益,唯有你自己心中明白。
窗外突然下起了雨,忽大忽小,落在土里沒有聲音,仿佛是帶著某種溫柔。收音機里播放著某首凄涼的小曲,隱隱約約地透露某種情感。這種婉約,與你的豪邁相比,我顯然更喜歡后者。
司馬遷真是一位伯樂,若是沒有他寫的《項羽本紀》,或許在文學長廊里就不存在空前絕后的霸王形象。我知道,蒼天既然造就了你,歷史就不會磨滅你的。
只是到最后,心愛的女人已持劍自刎,寶馬烏騅也隨亭長無奈離去,一馬一劍一女子,都在我眼前慢慢消逝,融入這混濁的空氣中,讓人看不見,也摸不著。
而此時,雨卻越下越小了。隱隱約約地嗅到了空氣中彌漫的新土氣息,明明應該是舒適的感覺,但心里卻是無法抑止的淡淡的失落和嘆惜。一切,只因思念項羽罷了。
《本紀》讀后感10
項羽本紀讀后感
中華民族的汗青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 項羽是中國古往今來第一將。他并不是智勇雙全,光看巨鹿大戰(zhàn),彭城大戰(zhàn),足以顯示這位霸王的韜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若何怎樣,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詩就是項羽的絕句了。
他的一生真的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只不外他走上了馭人之路,而他應該是被駕馭的人。他的失敗就是過于幼稚。而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反觀劉邦,此人甚為陰險,能忍人所不克不及之忍。從一個無賴到一代帝王。這一路上他基本用的滿是假面目。到打敗項羽后,方見此人真面目。
狡兔死,走狗烹。韓信就是這個倒霉鬼,他笑項羽婦人之仁,可他又何嘗不是呢。死在婦人之手。如果韓信當年獨立,可能三國就不是曹劉孫來主演了。我各人還是比力喜歡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若何怎樣,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云際會,一鳴驚人,威服天下,主宰百姓,英雄莫敢仰望。但大起事后即大落,大喜事后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泥土旅行記讀后感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一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愿念書,不學習擊劍,更不愿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書,這為他能成為統(tǒng)帥,完成他滅秦的夙愿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如此遠大的抱負,豈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克不及樂成。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他的叱咤風云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敦睦士兵。笨狼旅行記讀后感
武功蓋世,風云際會,一鳴驚人,威服天下,主宰百姓,英雄莫敢仰望。但大起事后即大落,大喜事后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項羽本紀讀后感
秦二世二年,一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zhàn)中,以一殺百。他的堅定,他的驍勇不得不使我震驚!傲耗苏俟仕览,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體如今司馬遷眼中也失掉了充實的肯定。這位灼爍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愛山河,他才南征北伐,迷戀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由于美色而在八方受敵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對存亡一另外邊緣,誰不愛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
《本紀》讀后感11
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項羽的身影、模樣,他的每一句話,每一言語,都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心底。最后,他的一切一切,都化成了烏江水面上倒映的那輪似血殘陽。
雖然本該成為一代王儲的他,卻無法成為真正的霸王了。他有太多太多的遺憾,在這個“王”字面前,江山或是沒人,他一樣也沒有得到,哪怕他心愛的寶馬烏騅也沒有留住,到最后,幾十萬劉軍的面前,他能握住的只是一把劍,還是送上自己生命的一把劍。一代英豪到最后,擁有了什么?而他卻被這烏江的山山水水的“擁有”了,他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氣,他那年輕時不羈的夢想,他那付與虞姬和愛馬的愛,都飄散在這山林之中,雨露之下,可是烏江自刎后,誰還能了解這一切?
當我剛剛在字字扉頁中觸碰到他時,我就覺得“此時他是一介英豪,今后也一定是一位王上”,可惜事與愿違,他那當初震撼我的豪氣漸漸淹沒了,而那洶涌而來的潮水卻也出自他自身,他哪些“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傲慢與自負……”都將他緩緩推入失敗的深淵。而作為要成天子之氣的'他,剛愎自用,在關鍵的時刻婦人之仁,優(yōu)柔寡斷,喪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機,盡管身邊有范曾這樣的雄才為他謀算,但是歷史決定了他只能是個失敗的英雄。
做事我們不要面面俱到,要理智,不能讓情感控制自己的行動。項羽是我們成長中一個鮮明而有特色的例子?晌覀円傻氖潜人好的“英雄”。他雖失敗,卻也死得雄壯,他那對虞姬的愛,仍在感動著我們。他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有真性情,他是個真男子!他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氣仍回蕩在這山谷之中。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歌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歌中,我們聽懂了很多……或許項羽矣成為千百年來的歷史,他的靈魂只能存在卷卷書簡,在我們這個年代這種社會這個角度來看待他似乎太不真切,太不完整。
從書本里看他,是個精彩絕倫的角色;在現(xiàn)實里看他,是個真男兒,只是于他,并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他的性情,對于我們的成長,最值得肯定的是給我們的啟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條蜿蜒的曲線,磕磕絆絆。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會有絢爛的彩虹,爛漫的鮮花,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我們只需要平平淡淡,持有一顆沉靜的心,有自信,有歡樂,有力量,那么,當我們回首成立時的人生是,我們婉然是一個成功的英雄。
《本紀》讀后感12
本學期參加了司保鋒老師的《史記導讀》小司同學的講課果然不同一般,頗有大學教授的風范,可講得生動有趣,甚至有時候講到精彩處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課上的內容很豐富,吸引了很多同學。(雖然睡覺的人比較多)
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么雄才大略,那么他是憑借著什么來率領一班豪杰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并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司馬遷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劉邦做皇帝的根據(jù)。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于用人。三是撫百姓。
劉邦有識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杰,哪些是庸才,然后才能量才而用,《史記》曰:“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這也應算是一項重要的領導才能。項羽就不行,不能識人,所以陳平和韓信之類就全部跑掉了。
劉邦用人不疑,并且“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讓人有盼頭,所以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另外又能把握兵權和人事權以防止喧賓奪主,不致失去對人才的控制,像韓信所言:“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本褪沁@個道理。
劉邦能屈能伸,果敢能決。按李宗吾的話說就是“面厚心黑”。
劉邦有急智。在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不及時救援,反而趁機要封,“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量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經(jīng)張良、陳平暗示后,“漢王也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在與項羽對決時,劉邦曾被伏弩射中,“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以定軍心。在鴻門宴前夜項伯來通風報信的時候,劉邦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套近乎,“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關鍵時候逃過一劫。很多事例都表現(xiàn)了劉邦的急智,按現(xiàn)在的話說叫“危機處理能力”,這也是一項重要能力。如果反映遲鈍,朝三晚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劉邦只怕小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王霸大業(yè)了。
社會并不缺有才干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干合理組織和發(fā)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
《本紀》讀后感13
兩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些英雄人物如滄海遺珠,串成歷史的簾。時間從不停歇,無了遺跡,那些過往總難為人知,英雄也因了這史冊留名,萬世流芳。然而人無至人,歷史演繹的芳香,總掩不了其人自身的濁。不要一提起“英雄”這樣的字眼,便以為是一個何其偉大,何其美好甚至虛幻的至人,實則不然。英雄可以是成大業(yè)者,可以是救亂世者,可以是平逆反者,他們因其功成而得名就,因其奉獻和功業(yè)不至于被歷史淹沒。然而,除去這外層的名就,是何類人便不一定了。劉邦,漢高祖也。一生征戰(zhàn),領兵反秦,約法三章,建立漢朝,休養(yǎng)生息。從秦手中救了天下百姓,使天下統(tǒng)一,百姓安定。這樣一個從草民出身輾轉成了皇帝的成功者,他輸?shù)煤苌,贏得很多。他是時勢造下的英雄,然而,他的真面,也常叫人匪夷所思——一個如此成功的人,怎就這樣平庸,甚至不賢?《本紀》中說他“易諸吏”,好“狎侮”,他人見其虛偽;眾臣面前戲弄其父,逃跑途中拋棄兒女,見其無情;忌恨雍齒,有仇必報,見其小肚雞腸。甚至就我來看,他的約法三章,他的“仁愛愛人”,他的赦秦王子嬰的做法,都是為了成全他的野心。事實上,這些事也確實推動了他的作為。他的善舉并不純粹,他所圖的,也并不是善本身。英雄并不一定都是善的`,也并不是都為了救民于水火,盡管,他們做到了。并有同時代仁義而無情的西楚霸王,便更凸顯劉邦的小人氣質。然而劉邦確實勝了,是他憑著冷靜的頭腦殺死了項羽成為了皇帝,建立了漢朝。歷史留下來的還是他的芳,他知人善任,圓滑而有心計,甚至他斬白蟒,“左股七十二黑子”的天命所歸,傳至今日,至今是一段美談。瑕不掩瑜,“無德不肖”的劉季依舊光芒萬丈,雄圖偉略的漢高祖。歷史有其自然的規(guī)律,天有道,人無常。
有人說劉邦是正應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若在當時,有比他還要仁義,更有雄才,目光更長遠的可成事之人,只怕歷史就要改寫了。然而“豎子”這樣的形容又像是輕薄了劉邦,但劉邦之所以是劉邦,之所以讓楚懷王、張良、韓信、蕭何這樣的一代豪杰刮目相看,甚至俯首稱臣,定也是他人格里有不凡的閃光點。但歷史也好像也太巧,正如鴻門宴,偏偏項伯和張良有恩緣,便“夜馳”“欲活張良”,于是劉邦也得以活命。常思索,若歷史恰恰在此偏差了一點點,劉邦在鴻門宴上沒有僥幸逃脫?無巧不成書。萬物四時,天下聚散,歷史時時給我們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又在太多偶然之下演繹成必然,只留下太多假想。
《本紀》讀后感14
讀史,本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但若是為了雜念則萬萬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放假了,我終于有機會與書為伴,在史書中尋找另一片天地!}記
夢得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求醉生夢死。
我一身素衣立于帳前,見你佇立在烏江亭邊,你在想什么呢?長袍掩不住你的魁梧,話語訴不盡你的憂傷,如此方顯你男兒本色。但,你在擔心什么呢?秦始皇帝游覽會稽時,你不是豪言壯語道:“彼可取而代之!”嗎?
是啊,現(xiàn)在不比從前,如今你已被困在漢軍的十面埋伏中,又豈是當年的情形呢?烏江的水滾滾向東流去,宛如白綾轉身,回過頭,四目相觸的那一霎,我明白,外表平靜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于是,亭邊孤獨的影子又多了一個,沉默良久,轉身回帳,再出來時,手上竟多了一卷書。你轉身,微怔片刻,又點點頭,烏江亭畔,響起了你響徹蒼穹的聲音,居然是《項羽本紀》,這,可能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過,這就夠了。
朗朗書聲中,我聽出了你對生與死的無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與無助,體會到了你的悲哀與絕望!你不懂,是暴虐坑殺十萬秦兵導致你人心盡失,還是鴻門宴上的優(yōu)柔寡斷使你將天下拱手相讓。你困惑,為什么縱有蓋世武功,卻連最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你憤怒,拼搏一生,卻為小人所害。這聲音雖然洪亮,但卻透著一種凄涼與無助,隱隱中,有著一絲絕望。你漠然起身,在你轉過頭的那一刻,我的淚,決堤而下。
閃著銀光的劍,在夜里更冰涼,你興起于民間,帶著吳中八千子弟,轉戰(zhàn)天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率領諸侯滅掉了秦朝,自號霸王,如此豐功偉績,近古以來誰曾辦到?但人無完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愛過一次,心如止水,從此便可笑看紅塵散場,縱使一切結束,項王,你也一定要在心里疼惜那個人兒,不要讓這個因風而瘦的`名字,打濕千年風月無力拯救的凄美,如此,便好。去戰(zhàn)吧,只希望在多年后一個無法言說的意境中與彼此那盞燈隔空隔水地望著……
垓下,漢軍已經(jīng)會師,今天怕是闖不出去了吧!既然如此,那便痛痛快快的殺一場吧!讓天下人之都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戰(zhàn)之罪。
劍起,人亡,寂寞的烏江亭邊,盛開一朵潔白的梨花,恍惚中,聽到項王那響徹天穹的怒喊,同時聽到的,仿佛還有書聲,那寄托無限情與語的聲音,那應該是項王讀給虞姬的吧!,我打了個激靈,沒錯,就是《項羽本紀》。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力拔山兮……聲音越來越弱,最終,消散在了天地間。
《本紀》讀后感15
夜漫漫,星燦燦,意綿綿。燃一盞孤燈,賞一彎殘月,思一位故人。
面對秦王朝的統(tǒng)治,百姓們怨聲載道,你有懷仁之心,有惻隱之心,你亦不甘讓你的凌云壯志,天地豪情,遠大理想被埋沒。于是你挺身而出,揭竿而起,欲還百姓一片安寧盛世。果然,你年輕有為,迎著狂風暴雨,逆著歷史的潮流,涌上歷史的'大舞臺。
巨鹿之戰(zhàn)中,你英勇無畏,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你是歷史的典范;你破釜沉舟,以寡敵眾,置之死地而后生,你是歷史的傳奇;你一戰(zhàn)滅暴秦,一戰(zhàn)救天下,你是歷史的豐碑。
世人嘆你太風光,你笑世人看不穿。世人只知表面的光鮮,熟知你的心酸無奈與執(zhí)著付出?你無怨無悔,終成就了一代千秋霸業(yè),你讓后世無比贊嘆與敬仰,你是當之無愧的真英雄!
鴻門宴上,亞父數(shù)次望向你,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可你卻默然不應。亞夫怒斥:“豎子不足與謀!表椙f舞劍,意在沛公!绊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比舨皇怯心愕哪S,項伯怎能有如此大的膽量護住沛公?若你決意要刺殺沛公,沛公焉能逃脫?人們說你,放走沛公是沒有政治遠見,是自掘墳墓,那是他們不明就里。眾所周知,沛公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正是因為你顧念當日的兄弟情誼才放走了他,你是何等的有血有肉,重情重義!你是一個俠骨豪情,無比偉岸的真豪杰!
垓下一役,你徹徹底底的敗了。無數(shù)人詰問你為何不卷土重來,為何不東山再起?墒胫闶菫榱私瓥|父老,為了天下安寧而敗!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蹦阈貞押蔚忍故帲瑲馄呛蔚群甏,使得易安都為你扼腕嘆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北粐蛳拢憧v情一歌。你滿腹怨憤,無可奈何,氣沖云霄,情深似海。英雄淚,紅顏殤,你一聲長嘆,自刎烏江!何其慷慨,何其悲壯,何其有骨氣!你義薄云天,胸懷天下,值得舉世長嘆,千秋景慕!
風吹起,塵飛揚,思項羽,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
【《本紀》讀后感】相關文章:
《項羽本紀》讀后感01-24
項羽本紀讀后感03-08
項羽本紀讀后感04-06
項羽本紀讀后感9篇03-22
項羽本紀讀后感(9篇)07-17
項羽本紀讀后感(精選36篇)02-10
項羽本紀讀后感(11篇)12-02
項羽本紀的讀后感(通用15篇)03-28
讀《高祖 本紀》有感:劉邦何以得天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