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1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道德經(jīng)》,看完后雖然覺得不能完全地讀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還是感覺一片坦蕩,覺得此書對我們深有益處。
《道德經(jīng)》這部著作是老子所寫,但不是介紹老子生平事跡,而是講道論德,所以叫做《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全書原本分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講“德”。
老子說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是無為而治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敗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樣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夠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經(jīng)》就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啟示。
人在得意的'時候,家庭、事業(yè)順風順水,此時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會樹敵太多,甚至招來殺生之禍。在老子看來,福氣來臨時,我們要提醒自己禍根也來臨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氣凌人,要懂得謙恭,否則失意時就會走投無路。還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無敵,強中自有強中手,肯定有人比你會更厲害,更出色。但我們達到目標時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負,不能驕傲,要有謙虛之心。
老子說“是以圣人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認為,我們應該用順其自然的“無為”的態(tài)度去處理世間事務,這就是不言的教導;只有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干涉,而生養(yǎng)的萬物又不據(jù)為自己所有;為萬物的生長盡力而為卻不認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勞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一個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總是不會失去,而是永存。
無為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修養(yǎng)。假如我們能夠做到無為,那么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的穩(wěn)定。如今社會物欲橫流,許許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們能夠做得到無為,那么我們也將活得更輕松、更快樂。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2
“道可道,非常道……”一陣陣讀書聲回蕩在校園里。自從學校開展“與圣賢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讀書活動以來,校園里每天都飄蕩著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讀書聲。
當老師第一次捧著《道德經(jīng)》,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我就暗暗地下決心一定要認真地學習它。
可是當老師第一次用清脆的聲音帶領我們讀《道德經(jīng)》時,我感覺到枯燥無味,一點兒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來。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忘每天讀一讀,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著鳥兒的歌聲,迎著初升的朝陽,我坐在陽臺上,一邊享受著清鮮的空氣,一邊開始了晨讀。它給我的心靈開啟了一道門,引導我如何從小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讀《道德經(jīng)》后,我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事馬虎的我竟安靜耐心地思考問題了,原來作業(yè)中潦草的`字跡變得端正了許多。從誦讀經(jīng)典書籍中,也讓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能戰(zhàn)勝別人,更應該有勇氣戰(zhàn)勝自己。
《道德經(jīng)》讓我受益匪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成就了他自己。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3
將老子的思想轉換到教育中來,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這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異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應該順其自然,而不過過分強調主觀意愿。教師的權威應該不被兒童感知到,這才是最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都要處于謙虛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自然之道。這些思想,在我們這個年代應該進行批判性繼承。
在我們的教學上,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走神,當然可以直接批評:“某某,注意聽講!”老實膽小的可能嚇一跳,趕快坐好,但過一陣可能又故態(tài)復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會臉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嚕咕嚕地嘟囔,雖然老師是好意,但傳遞到學生心里卻成了惡念,課堂的氣氛就有了火藥味。有時課堂上學生竟然和老師頂嘴,僵持起來大家都下不了臺。學生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老師“曲則全”,表揚旁邊的同學來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請走神者回答一個問題,旁敲側擊地暗示一下,同樣是批評提醒,轉一個彎,大家心平氣和,彼此相安無事,這樣豈不是更好?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正所謂福禍相依,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應該抱著一種平常心,順其自然。更進一步來講,要將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長的歷程,將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轉化為自身生命的.體驗中來。對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態(tài),不要過分關注榮辱得失。這樣的話,才能做到通過無為達到有為,通過不爭而沒有人與之爭。
低頭靜想,學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揮棒去質疑解難。他們還會體會到求知的快樂嗎?
教育,是要遵循規(guī)律的,就像道德經(jīng)里所講:“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比f事萬物,都各有其根本,安靜平和地遵循它,等待它,順應它。放在教育上,我想,是不急不躁,是盡力而為,順其自然。
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教育也是個緩慢的過程,就像老子所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在書中,有許多地方都是從自然現(xiàn)象引到社會道理。在論述君主要居于百姓之下就是因為大海居百川之下而容納百川。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逐漸丟失了這種敏感。我們?nèi)鄙倭藦募毼⑻幙吹览淼哪芰。這是一種洞察力,也是一種理解力,更是一種闡釋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鍛煉。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4
《道德經(jīng)》主要論述了兩個問題:“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林語堂是這樣評價《道德經(jīng)》: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魯迅先生對《道德經(jīng)》評價道: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我看完《道德經(jīng)》,觸動最大的是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水樂意使萬物滋長而不與它們競爭,它甘心居于眾人不愿處的`下位,所以最接近于道。
我喜歡水的團隊精神。小小的水滴凝聚成水流,在廣袤的大地上流淌,沐浴眾生,滋潤萬物。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水滴憑借團隊的力量,持之以恒的精神,用看似渺小的力量戰(zhàn)勝了強大的頑石,一改給人的柔弱表象,讓人肅然起敬。
我喜歡水以柔克剛的精神。水在遇到石頭打擊的時候,從來不做過多的抵抗,但它的“軟弱”卻是一種無比深奧的智慧,因為這種“軟弱”有時候正是化解矛盾的神奇力量!人生,其實也需要這種智慧。遇到事情找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做到以小勝大、避實擊虛、曲線靈活,放棄硬碰硬的做法,不要針鋒相對,不要以死相拼,懂得這些,我們的生活便會靈活和簡單。
我喜歡水包容的精神。水無形,卻虛懷若谷,包容天地;火剛烈,卻鋒芒盡露,過早夭折。生活中,具有水一般性格的是能屈能伸、不計較一時得失者;具有火一般的是只認死理、不撞南墻不回頭之人。因此,當前方遇到艱難險阻時,水一般性格的人能分流而過,火一般性格的人卻往往撞得頭破血流。
水與人類更是有著極深的淵源。有水是星球有生命的基礎。水是萬物之源,是萬物的供養(yǎng)者。而做人,更應該像水那樣清清白白,處世要像水那樣安心低下,辦事要像水那樣靈活變通。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5
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部灰常好的中華珍寶,包含了豐厚的人生哲理。還記得小時分跟著他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時分還不曉得這是出自何處,更別說是什么意義了。時過幾載,再次看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還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經(jīng)》倡導欲壑難填、無為而治。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化史上的聰慧寶典中吸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華。當今社會科學興旺,社會經(jīng)濟高速開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肉體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我想我們更應該從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辰堅持狂妄自大、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經(jīng)》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jīng)》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只要“不妄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義務,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tài)肯定是經(jīng)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tài),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道德經(jīng)》可謂言簡意賅,一字千金,字字無動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見老子扎實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來的寫作技巧及慘絕人環(huán)的創(chuàng)新才能。實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經(jīng)典事例,點睛之筆,妙筆生花,意境深遠,呼應前文,升華主題,把作者本人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無限打動和難過,有渾然天成之感,實乃文章中之極品,古文中之絕筆!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范文6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nèi)松闹笇谴笥旭砸娴摹?/p>
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見解,以他虛懷若谷的氣魄,向世人闡述了怎樣為人處事,怎樣進行科學管理,怎樣修養(yǎng)身心,怎樣求知,怎樣治國等等,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遵循大道(即事物的規(guī)律),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昔之得一者”古來大凡按規(guī)律辦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上天尊重規(guī)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規(guī)律可以安寧,神靈尊重規(guī)律可以帶來安寧,河流尊重規(guī)律可以水滿,自然界萬事萬物尊重規(guī)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規(guī)律就可以得到天下!捌渲轮蓖贫灾!疤鞜o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闭f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會爆裂,大地不安寧就可能會塌陷,神明不顯靈就可能會消失,河流沒有水就可能枯竭,萬事萬物不能生長就可能滅亡。追求太多,渴望太多,就會被生活所累;如果沉靜無為,包容一切,將會滿足和快樂,否則就會招來禍患。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以辨證的哲學方式提出了他對于治國與治人方面的主張!兜赖陆(jīng)》的前半部主要論述了治國的方略,后半部主要論述了如何治人。
第一段“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笔钦f作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懊擅,非恒名!闭f的是可以稱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盁o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笔钦f天地剛剛呈現(xiàn)時是沒有名的,萬事萬物逐漸出現(xiàn)時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肮食o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币馑际侵越(jīng)常在沒有欲求時來探究它的奧妙,有的時候探究它的倪端。“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笔钦f有和無這兩方面都同出于道卻有不同的名稱!巴^之玄”都同樣可以被認為深遠微妙,難以把握!靶中,眾妙之門!边@里指的是這種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奧妙的門徑。
開篇,老子以具體而又抽象的“道”引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即寫出了要認識玄妙的玄,最好便是做到“無欲”。這與他所主張的“清凈無為”異曲同工!盁o欲”也就是貫穿《道德經(jīng)》的主要思想。
老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純真的。而種。種人類丑惡行為,則應當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會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F(xiàn)象。由此,老子堅持去偽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東西,摒棄所有引起人的貪欲的東西。他的政治思想,在今天看來,似乎是難以理解。他理想社會中的人民,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沒有奢侈的物質享受欲望,也沒有被各種令人頭暈目眩的文化或知識困擾的煩惱。他是一個歷史的循環(huán)論者。在他的眼里,讓人們在一種自由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人類純樸天真的精神生活,與自然之道相契合,比物質文明雖然發(fā)達,但充滿著危機、爭斗、謀殺和陰謀的社會制度顯然更符合于人類的本性。
他所強調的“無為”,即是順應自然,其治理社會的效力,顯然要比用法令、規(guī)章、制度、道德、知識來約束人的社會行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基礎涵義。而老子的這種社會理想,又是同他的“道”論密切相關的。
出于對自然法則的深刻悟解,老子把適應于“道”的運動,看作是人類政治制度、社會生活以及道德準則都應該遵循的最高準則。具體體現(xiàn)在他政治思想中的即是他鼓吹的“無為之治”和“不言之教”。所謂“無為之治”并不是無所為,而是強調人的社會行為要順應自然,適用于“道”的運動。具體地講,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給老百姓寬松的生活和生產(chǎn)的環(huán)境,不強作干預,以順應自然。老百姓在這種怡然自得的生活環(huán)境里,無苛政之苦,無重稅之憂,自然會感到這種政策的好處,從而達到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治國如此,那么治人又該如何呢?要以善,以柔,以剛。
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陳的治國與治人思想,其意義之深遠,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現(xiàn)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1-22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4-07
學習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3-12
讀書筆記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2-14
道德經(jīng)讀后心得體會02-21
《道德經(jīng)》讀后感800字 讀《道德經(jīng)》有感范文10-20
道德經(jīng)心得08-11
道德經(jīng)語錄11-26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的句子02-02
道德經(jīng)的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