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黨政資料>事跡材料>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08-17 20:32:05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郭孝義,男,漢族,1956年11月出生,芝陽鎮(zhèn)東英村原黨支部書記,高中文化程度,197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4年1月退伍回鄉(xiāng)后,曾任代理教師、村黨支部委員、村委主任,1999年10月至2006年任村黨支部書記。2006年11月21日,在為村抽水站拉運自來水管途中,因過度勞累從車上跌落,經搶救無效,于次日不幸以身殉職,年僅50歲。郭孝義同志在部隊服役期間,先后榮獲嘉獎11次,4次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7年3月,中共韓城市委追授郭孝義同志"優(yōu)秀農村黨支部書記"稱號,2007年6月,中共渭南市委做出了《關于開展向優(yōu)秀農村黨支部書記郭孝義學習的決定》。2007年7月,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錦斌深入東英村,看望慰問了郭孝義同志的親屬,并和東英村的黨員干部進行了座談,對郭孝義同志的先進事跡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原省委書記趙樂際,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馬中平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對郭孝義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挖掘整理,宣傳推廣。

  忠孝仁愛  大德大義

  在青年時期,郭孝義就立志"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把一生交給黨安排".1976年12月,他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投身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戰(zhàn)士。在8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后跟隨部隊轉戰(zhàn)南北,在西藏、河北、北京等地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將青春年華獻給人民軍隊和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新兵集訓期間因表現突出受到連隊嘉獎。任炊事員期間,為了給戰(zhàn)士按時準備可口的飯菜,他總是起早貪黑,任勞任怨,雙手凍傷仍堅守崗位。任保管員期間,一絲不茍,從未出過差錯,堅持原則,被譽為"鐵面保管";為了節(jié)約材料,他經常利用星期天,把用過的水泥袋收集起來,將零散的水泥重新裝袋;把用鈍的鋼釬重新加工,投入使用。在任班長、副排長、代理排長期間,刻苦鉆研,勤學苦練,熟練掌握了測量、打樁、放樣等多種技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開山放炮、打風槍等臟活、累活、難活、險活總是一馬當先,多次負傷,多次因勞累過度昏倒在施工現場;關心戰(zhàn)士,無微不至,新兵入伍,他一個個手把手地教技術、傳經驗;戰(zhàn)友生病,他洗衣做飯,甚至把洗腳水送到床前,戰(zhàn)士感動地說,"郭排長像父母一樣對待我們。"他當戰(zhàn)士,是一個優(yōu)秀的士兵;當班、排長,帶出了過硬的隊伍,出色地完成了川藏公路等工程項目的施工任務。在任代理排長期間,所在排曾榮立集體三等功。

  郭孝義同志在部隊服役期間,各方面表現優(yōu)秀,完全有條件轉為志愿兵或提干,但因為他早年過繼給叔祖父,為了照顧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老人,他還是選擇了申請退伍,回到了生他養(yǎng)他的東英村,盡起贍養(yǎng)老人的孝道。隨后的日子里,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為生計奔波的同時,時刻不忘對老人的精心照料,經常為老人洗頭洗腳、揉肩捶背。每逢外出,他都忘不了給老人買些油糕、水果。有一年叔祖母生病,他數十天守候床前,端飯熬藥,照顧起居。同時,他雖然過繼給了叔祖父,但還時常主動幫助父母干擔水、出糞、收麥等重活。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雖然三次往返縣城,為給村上購買水管,自己顧不上吃顧不上喝,但還給父母買了兩個肉夾饃。

  大義有忠孝,處處見精神。郭孝義是個孝子,更關心村上的事情。1992年,村小學教育質量差、授課老師缺,學生紛紛轉學、輟學,當村黨支部書記請他擔任月薪不足百元的代理教師時,他欣然接受,一干就是三年,而且很快改變了教學質量低下的狀況,所帶班級連續(xù)三年在統考測評中名列全鎮(zhèn)第一。村民說:"把娃交給孝義,我們放心。"

  1999年,面對本村地處旱塬,沒有區(qū)位優(yōu)勢、沒有資源優(yōu)勢、沒有集體積累、村民擺脫不了貧困的現實,他放棄了月薪1800元在外打工的工作,毅然接受黨員群眾的重托和期待,挑起了東英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從此,他把自己完全交給了黨和人民,交給了東英村,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公家人".村上的每項工作他都盡職盡責,村民的大小事情他都記在心上,群眾的困難他都傾心幫助,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他都全力貫徹。通村公路飽含著他的艱辛和拼爭,引水工程滲透了他的心血和煎熬,椒果產業(yè)凝結著他的智慧和汗水,貧困家庭留下了他的愛心和溫暖。

  為了孝敬老人,郭孝義放棄了美好前程;為了黨的事業(yè)和村民利益,郭孝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把群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與對家庭、親人的濃濃親情在郭孝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得到了疊合與放大。

  艱苦奮斗  百折不撓

  東英村地處韓城淺山臺塬,全村4個村民小組、191戶819人,耕地面積1518畝,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郭孝義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在第一次全體黨員大會上立下軍令狀:"不解決群眾的吃水難、行路難,不給老百姓辦實事,不讓村子換容顏,我就不當這村支書!"為使全村人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他在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緊密聯系村情實際,提出了"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大力倡導椒果產業(yè),積極發(fā)展多種經營,不斷拓寬致富渠道"的發(fā)展思路,并不遺余力、堅持不懈地付諸實施。

  東英村三面環(huán)溝,唯一通往村外的道路只能容一輛三輪車通過,而且坡陡溝深,路面凹凸不平,雨天泥濘不堪,無法通行,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農產品出村難成為制約村上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的"瓶頸".郭孝義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由于村集體沒有一分錢,不少人認為東英村根本沒有實力修好出村公路,但是,郭孝義決心已定,義無反顧。首先召開"兩委會",動員村干部帶頭墊資。他滿懷激情地對大家說,"現在咱村修路的啟動資金是個零,如果咱這些干部不愿意墊錢,群眾就更沒有人墊了,咱全村人仍要走老輩人走過的路,過這永遠翻不了身的窮日子。如果是這樣子,村民要咱這些干部干啥!我孝義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這路修了。"會后,他立即把家中最值錢的耕牛賣了1300元,全部上交村上,作為修路資金。隨后,采取召開村民大會、挨家挨戶做工作等辦法發(fā)動群眾。在他的感召帶動下,干部群眾紛紛出錢出力,很快實現通村路面的拓寬和砂石化。在隨后鋪設瀝青的過程中,資金缺口更大,他以個人名義在信用社貸款5000元,甚至不惜犯大忌將兄弟三人共同為父母購置的棺板賣了1100元,全部投入到道路建設上。就這樣,他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克服重重困難,終于修好了1.9公里通村公路,實現了東英村幾輩人夢寐以求的夙愿。

  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花椒、蘋果商進村方便了,郭孝義卻"失蹤"了。原來,村上修路欠下的工程款還未還清,工程隊多次上門催債。情急之下,郭孝義悄悄跑到離村一百多里的桑樹坪西溝煤礦,主動向礦長要求做了三個月最累、最臟、最危險的活兒,掙了4500元,還上了工程款。

  吃水難、灌溉難,是困擾東英村祖祖輩輩生產生活的又一大難題。過去,人們吃水要從一百多米深的井里用轆轤往上絞,即使青壯勞力一晌也絞不了幾桶。每逢井水枯竭,村民就得到5里外的深溝里背水。人畜飲水困難,農田灌溉更無從談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曾幫助修建了一座西南水庫,但因設計、管理等原因,長期難以正常運轉。為了解決缺水這一難題,2001年,郭孝義又把水站修復、擴建作為主攻目標。他東奔西走,四處求助,硬是把原來不在計劃內的東英村水站修復、擴建工程擠進了韓城市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爭取資金22萬元,并率先拿出自己的4000元積蓄,發(fā)動村民集資2萬多元,安裝了3寸148米高揚程潛水泵一臺,鋪設管道1880米,襯砌渠道2000米,累計開挖回填土方3200立方米,組織群眾投勞640個。工程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全村人畜飲水供水保證率,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以上,設施灌溉面積達到1200畝,有效灌溉面積由改造前的300畝提高到800畝,年可增加農業(yè)總收入17萬元,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花椒種植是韓城農業(yè)的優(yōu)勢主導產業(yè),但由于種種原因,東英村花椒種植面積小、管理水平低,直接影響村民的收入。他上任后,大力推廣花椒種植,改良品種,擴大面積,提高管護技術,全村花椒種植由1999年的8.5萬株提高到13.9萬株,收入從68萬元提高到119萬元。

  為了使村上產業(yè)結構更加合理,根據平時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郭孝義引導村民進一步調整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訂單農業(yè),引進高酸蘋果,栽種新品柿子,大力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為了提高農民科技致富意識,他把市、鎮(zhèn)農技人員請進村,吃住在自己家,為村民講解蘋果和花椒栽植管理知識,并定期為村民分發(fā)播放科技光盤。針對一些村民把科技培訓看作是"弄閑事,湊熱鬧、耽誤農活"的錯誤認識,他通過廣播動員、板報宣傳、入戶勸說,促使村民逐漸理解接受,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在東英村蔚然成風。同時,他還積極組織農民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竭力幫助解決村民興辦養(yǎng)殖場中存在的自身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養(yǎng)豬大戶郭存超多年養(yǎng)豬效益不好,在他一籌莫展時,郭孝義來到他家義務為他焊接豬槽,幫他分析賠本原因,教他按照市場規(guī)律調整飼養(yǎng)周期,使豬出槽時間正好趕上豬肉價上漲的時段,結果當年就盈利7000元,加上花椒、蘋果,每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蓋上200多平米的新房。他說:"沒有郭支書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郭存超的示范引導下,東英村養(yǎng)豬戶達70多戶,年生豬存欄過千頭,成為北鼎塬第一大養(yǎng)殖村。為了解決村民郭健勇養(yǎng)雞沒有場地的問題,郭孝義幾天幾夜跑前跑后同村民和其他干部商量,將村初小停辦后閑置校舍騰出來無償給郭健勇做雞場,經常到雞場了解情況,鼓勵他好好干,為東英村群眾帶個好頭。一次,郭孝義外出開會,得知鎮(zhèn)上要舉辦一個養(yǎng)雞培訓班,回到村后連家門都沒進,就跑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郭健勇。在養(yǎng)雞遇到挫折,郭健勇想打退堂鼓時,郭孝義幫他分析原因、樹立信心,鼓勵他哪里跌倒哪里爬,并表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包括需要資金,都會全力幫助。一年之后,郭健勇養(yǎng)雞存欄達到近2000只,年收入2萬元以上,走上了致富的路子。隨著全村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郭孝義看到建沼氣是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的有效途徑。2006年初,他專程到外地考察,回來后,動員郭同川在家里建起沼氣池,并準備試點成功后在全村大力推廣。

  任村黨支部書記近8年來,郭孝義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用忘我工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斷拓寬群眾的致富渠道,使東英村面貌發(fā)生了可喜變化。截止2006年底,全村共栽植花椒880畝、蘋果350畝、柿子100畝,生豬1000多頭,農業(yè)總收入由154.47萬元增長到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490元增加到2403元, 60%的農戶蓋起了瓷磚貼墻、高大寬敞的樓板房,90%的家庭擁有彩電、VCD、音響等家用電器,有些村民還購買了小汽車,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正在逐步形成。

  群眾心中有桿秤,稱出了郭孝義的品行,稱出了郭孝義的黨性,稱出了郭孝義的不凡業(yè)績。郭孝義在非常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以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為東英村的發(fā)展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東英村群眾積極主動給各級領導訴說郭孝義的品行和成績,自發(fā)用各種形式宣傳和展示郭孝義的艱辛和業(yè)績。

  甘于犧牲  無私奉獻

  "不管啥事,都要貼近群眾的心、把準群眾的脈。"這是郭孝義常掛在嘴邊的話。群眾的利益是他思想的"起點"和"落點". 他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奉民為天,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為了群眾的利益,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肝腦涂地,無怨無悔,達到忘我的境界,讓群眾感受到心貼心的溫暖。

  東英村村民說,為了村里的事情,郭支書跑斷了腿、磨破了嘴。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工作在芝陽鎮(zhèn)展開。收合療經費時,有的村民有抵觸情緒,說:"現在不交農業(yè)稅了,你們又變著戲法兒收合作醫(yī)療費,這不是給我們增加負擔么?"面對群眾的不理解,郭孝義說:"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是黨和政府給咱農民定的好政策,咱就是再苦再難,也要為村民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一定要讓老百姓享受到合作醫(yī)療的好處。"他和鎮(zhèn)上的包村干部出東家進西家,挨門挨戶、苦口婆心地講合作醫(yī)療的好處。村里有幾家農戶在城里務工、經商,為了讓他們也能及時參加合作醫(yī)療,他把這幾戶一一登記,利用進城辦事的機會上門收取合療費。為了推進工作,他自己掏錢為群眾辦回了合作醫(yī)療證。因為他的扎實工作,經濟尚不富裕的東英村實現了95%的參保率,成為芝陽鎮(zhèn)率先完成合作醫(yī)療的村子。

  東英村水站位于離村子有四五里路的溝里,抽的是泉水,每隔一段時間,淤泥就把水泵堵上了,村民吃不上水、澆不成地。為這,郭孝義經常與懂機電的父親和幾名黨員干部下到深溝清理淤泥、修護水泵。2006年,為了彌補幾次戰(zhàn)友聚會都未能參加的缺憾,他原本打算一定要參加戰(zhàn)友30年聚會,卻因和父親忙于清理水泵淤泥沒能去成,受到戰(zhàn)友埋怨。有一次,水站變壓器蓋子被人打開,郭孝義晚上就住在附近村民家,一夜起來八九次抓小偷。2006年4月,自來水補償器被盜,為了保證群眾吃水,他向村民郭海乾借了800元,將過去的舊補償器修好。幾天后,他把自家的豬賣掉,給郭海乾還了借款。

  2003年8月,東英村一帶接連下了十幾天連陰雨,村里一些農戶包括他家的房屋經不住長時間的水泡雨淋出現了險情,但他不顧自家房子的危險,每天多次逐戶實地察看群眾災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村民張選彬的愛人正坐月子,不愿意搬離已經出現裂縫的危房,在郭孝義反復勸說和督促下,他們一家剛搬出危房,當天夜里,危房就塌了。事后,張選彬和愛人逢人便說:"要不是郭支書,我們一家就沒命了。"聾啞人張彥翔的家也在這次連陰雨中倒塌。天一晴,郭孝義帶著村組干部義務為他家蓋房。蓋到最后缺少四五百塊磚,郭孝義就叫人將自家剛剛倒塌的院墻磚拉去用了。而他家的這面院墻卻一直沒顧得上重新壘砌,直到他去世,這面院墻還是用磚頭簡單壘起來的。因為少了幾百塊磚,這面院墻比周圍鄰居的都要矮一截。

  為了不讓大伙受損失,每次使用新化肥、農藥時,他都用自家的果樹做試驗。在一次新農藥的試驗中,他家新栽植的32棵蘋果樹全部燒死,但卻避免了全村果農遭受更大的損失。

  村里有幾戶困難戶,郭孝義時刻把他們的生產生活掛在心上。郭喜民是全村最困難的貧困戶,為了幫助他,郭孝義費盡心思。為了解決郭喜民家的蘋果因質量差賣不出去的問題,郭孝義找到客商,動情地說:"村里其他人的蘋果收不收我不操心,這人的蘋果一定要收。他的生活太難了。"客商為他的行為所感動,二話不說,把郭喜民的蘋果不論好壞全部優(yōu)惠收購。郭喜民的父親去世無錢安葬,郭孝義組織村民募捐,并親自張羅,主持操辦,為他節(jié)約了一大筆錢。為了幫郭喜民走出困境,郭孝義托人給他貸款買了一輛三輪車搞運輸,使他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2006年8月,郭孝義去世前3個月,郭喜民家蓋新房,上梁那天,郭孝義又是貼對子、又是放炮,比自己家辦喜事還要高興。

  貧困戶張愛玉家里7口人,兩個兒子都患有殘疾,生活極其困難。郭孝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與村"兩委"干部商議后,將村上的一處公房無償讓她居住辦商店。張愛玉二兒子因風濕病年近30還沒說上對象。郭孝義利用農閑,跑前跑后為其介紹對象。如今張愛玉的孫子已經會滿地跑了,她逢人就說:"如果不是郭支書,我娃怕是還沒娶上媳婦呢。"

  村民張彥福的房子著了火,郭孝義第一個沖上房頂,奮力撲救,衣服多處燒焦,人也成了灰人。事后張彥福帶著禮品對郭孝義表達感激之情,他謝絕了禮物,拉著張彥福的手說:"只要你在外包工時多帶些人出去打工,村民富裕了,這就是對我的回報。"

  2004年秋,在修復水站時,村民郭科乾被傾倒的支架砸破了頭,昏迷過去,郭孝義及時把他送到醫(yī)院。隨后四處奔波,東拼西湊籌集藥費4000多元,為郭科乾治病。他還親自護理,端藥喂湯,直至郭科乾病愈出院。2005年,村民郭虎權的女兒考上大學,5000元的學費成了攔路虎。郭孝義得知情況后,在自己同時供養(yǎng)兩個孩子上大學,經濟極為拮據的情況下,給郭虎權500元資助,幫他渡過了難關。

  每逢節(jié)假日,他都要到10多位老壽星家拜年慰問,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生活。就在他殉職的前10天,他還同二組85歲的郭養(yǎng)善老人促膝談心,了解老人的生活需要和困難。

  一年365天,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刮風下雨,只要他收到郵遞員送來的信件、報紙、雜志,他都親自送到每一戶村民的手中。在他去世時,包里還裝著為村民辦好的身份證。

  只有心系群眾的人,才會融入群眾;只有融入群眾的人,才會關愛群眾;只有關愛群眾的人,才能幫助群眾致富。郭孝義同志就是這樣,在細微之處洞察著百姓的喜怒哀樂,關心著群眾的饑寒溫暖。他始終把自己作為一個公家人,用平凡書寫了偉大,用簡單鐫刻著豐碑。

  廉潔奉公  嚴于律己

  郭孝義同志擔任村干部以來,艱苦樸素,克己奉公,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

  郭孝義任村干部十多年,為了村里的公益事業(yè),為了村民的事,他一次次慷慨出資難以計數,而為自家的事情卻舍不得多花一分錢。他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服役時的幾套軍裝,他穿了洗,洗了穿,竟然穿了二十多年,衣服上補丁摞補丁。2006年11月21日出事那天,他仍穿著那身舊軍裝。他一直住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上輩人留下的搖搖欲墜的土屋里,廚房里邊隔開一個不足6平方米的空間就是他的臥室,狹小的土炕睡覺時連腰身都伸不直。家里逼仄,他不得不讓兒子住在父親家。他家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沒有彩電,沒有自行車,沒有衣柜,來了客人屋里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只能端出3個小板凳。女兒郭利平上初中時,別人家的孩子每周生活費都在50元左右,但是他只能給女兒5塊錢的生活費,孩子不得不一分一文地摳著算著花,讓一個花季少女感到窘迫難堪。兒子在鄰鄉(xiāng)上高中,家里沒有錢買自行車,每周不得不步行40里往返學校。他安慰孩子說,這樣既能鍛煉身體,又有助于思考問題。

  郭孝義的生活很艱辛,但是從來沒有向上級提起過自己家庭的困難,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特殊要求。他家住房緊張,大家有目共睹。他弟弟多次要替他爭取一院莊基建新房,但他考慮到村子土地緊張,應該首先考慮群眾的困難,始終沒有申請過。在他擔任村干部的十幾年里,家里因公接待、因公外出費用等公務開支,都沒有在村里報過賬。有人說,"為了村上的事,報一點飯錢是應該的。"他卻說,"村上沒錢,能省一點是一點。"村里的廣播站設在他家,有人建議,你家的電費就不用交了?伤f,"不行,我不能因為這個就白用電。"他不但沒有占便宜,而且連村上廣播用的電費,都分文不差地交上了。

  2003年發(fā)放糧食直補款,最后剩余3元錢沒著落,有人說干脆買一盒煙,大家一抽算了。郭孝義聽后,臉馬上一沉:"抽什么煙!3元錢雖少,它關系到上級糧食直補政策的兌現和落實,讓群眾知道了,怎樣看待咱們村干部。"隨后他帶著大家把所有的賬本搬出來,逐人逐戶一項一項核對,直至凌晨1點鐘才終于發(fā)現是把三組郭百川的地畝數字搞錯了,少算了3元錢。第二天,他親自將錢送到郭百川手中。

  2006年11月20日,是郭孝義出事的前一天,東英村已經三個多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北鼎塬上的幾百畝蘋果受到干旱威脅,將嚴重影響來年的質量和產量。村上決定鋪設水管澆灌,但又沒錢買水管,郭孝義急得團團轉。恰在這時,遠在武漢上大學的女兒打來電話要生活費。郭孝義犯難了,家里賣蘋果攢下的1300元是留給女兒的生活費。這個夜晚,郭孝義失眠了,他權衡之后,對妻子說,"集體的事大于天,管子鋪不好,全村的損失就大了,娃的生活費再另想辦法。"凌晨4點,他揣上1300元錢帶領3名村干部進城購買水管。當天他從市里往返三次,終于選定了質優(yōu)價廉的水管。如果貨主送貨上門,只要30元送貨費,但得等到晚上;如果當即拉回,就得專門雇車,需要70元運費。衡量再三,為了省下40元錢,郭孝義決定還是由貨主送。當天晚上,送貨的汽車由于對路況不熟,陷入了離村子十多里之外的路邊溝槽里。正在村民家里收合作醫(yī)療費的郭孝義得知消息后,對村會計郭同川說,"咱是公家人,咱倆走,就不麻煩別人了。"他倆開著三輪車帶著繩和鐵鍬等工具,用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把貨車拖上了路。晚上10點多在返回村子的途中,因為當天來回奔波沒顧得上吃一口飯,過度的饑餓勞累和寒冷,加上道路顛簸,他不幸從三輪車上栽下,頭撞到了路邊的硬坎,致使大腦出血,醫(yī)治無效去世。彌留之際,他艱難地吐出了生命的最后兩個字:"管子".沒有給妻子兒女留下一句話。

  2006年11月27日12時,當郭孝義這位平凡中蘊育著偉大、普通中書寫著崇高的英雄靈柩緩緩由40多名青年抬護出門時,哀樂聲、慟哭聲連成一片,淚水、雨水迷茫了一雙雙眼睛,500米長的送葬隊伍,將泥濘不堪的山村小巷擠得水泄不通。村上出嫁的姑娘攜夫帶子趕回來了;在外工作人員不論職務高低、路程遠近趕回來了;曾經同為青藏公路建設兵的戰(zhàn)友們也從西安、渭南、韓城各地趕來了;附近及河南等地的果商趕來了;全村數百名群眾懷著悲痛的心情為其送行,老人們也相互攙扶著走在泥水交融的道路上,為他們認準的"好人"送最后一程。臨近墓地時,村民將他的靈柩虔誠地舉過頭頂,以表示對他們好支書的崇高敬意。在悼念郭孝義的日子里,村民們自發(fā)為他書寫了"任支書,恪盡職守,兩袖清風,黃沙吹去方顯金;為村民,嘔心瀝血,肝腦涂地,衣帶漸寬終不悔"、"孝風傳梓里,一心為民,浩氣長存天流淚;義節(jié)昭后人,政績猶在,精神不死地放悲"、"德于忠厚,情于無私,滿腔熱血獻鄉(xiāng)梓;窮亦斯人,富亦斯人,齊天厚德耀后人"等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挽聯,生動形象地概括了郭孝義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郭孝義同志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學習李安喜同志先進事跡材料06-02

王伯祥同志先進事跡材料09-10

楊善洲同志生平簡介和先進事跡材料09-20

學習牛玉儒同志先進事跡心得07-17

魅力孝義作文08-23

學習李兆雄同志先進事跡有感07-19

學習王強同志先進事跡活動總結08-24

先進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2-06

學習牛玉儒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8-24

先進家庭事跡材料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