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物喻人”寫作手法運用指導
尋找共性,物人交匯——“以物喻人”寫作手法運用指導江蘇 周俊根
我們既可以單純說明物、描寫物,還可以借寫物來喻人,刻畫人物的高大形象,揭示人物的崇高品格,寫物也是在寫人,以物喻人,使物人交匯,相映生輝。運蠲這種寫法時,需注意找出所寫事物與人的相似點,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對相似點反復摹寫,讓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華。
技法導航
★一、細致描繪,突出重點
在以物喻人的文章中,寫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樹木,還是其他靜物或動物,關鍵要挖掘物與人在形象與品質上的相似之處。只有細膩地刻畫出物的外在形象,并抓住其與人的內在品質相關聯(lián)的突出特點,才能讓讀者看了文章后如見其物,能真實地感受其精神品質,進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與情感內涵。
如高爾基的《海燕》。作者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yè)的必然勝利。作品對海燕的描繪,其實就是對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海燕”——無產(chǎn)階級先鋒戰(zhàn)士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
★二、擬人對比,形神兼?zhèn)?br />
擬人是物的人格化,這種手法具有思維的跳躍性,能使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更易捕捉物的意境,體味物的深意。正確地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可以使所表達的事物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共鳴。這種方法不僅能突出表現(xiàn)物的某些特點,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也有利于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張曉風的《行道樹》,通篇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蘊涵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索與感悟,自然而然地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使物與人的精神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文章因此具有了極強的感染力。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運用了對比來表現(xiàn)自我犧牲精神:一處是行道樹與原始森林同伴的對比,一處是行道樹與沉浸子夜生活歡樂之中的市民的對比。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yōu)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三、聯(lián)想共鳴,挖掘內涵
在以物喻人類文章中,恰當?shù)厥闱楹妥h論能錦上添花,能含蓄真切地引起讀者的共鳴,起到突出主題、升華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議論要緊扣敘述描寫的內容,自然貼切,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有就是議論要言簡意賅,恰如其分,要點到為止,不可長篇大論,否則會喧賓奪主,影響文章中心的表達,破壞文章的含蓄美。
如席慕蓉的《貝殼》,作者在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一絲不茍呢?
這一自然段議論將“我”和貝殼里的生命進行對比,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讓后人為自己的執(zhí)著、努力而感動。正是這些議論和抒情的文字,把物的某些特點與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質、思想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以物喻人是一種比較通俗的寫作技法。它構思的著眼點就是由物及人,即在對某種事物進行描述之后,引起對某一類人的評價。其寫法往往是先生動地描寫物,再聯(lián)想到人;對物寫得多而細,對人則點到為止。運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寫作時,我們還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做到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切忌陳詞濫調,牽強附會;二是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發(fā)揮我們的想象力,并能夠運用聯(lián)想,將物與人合理、有創(chuàng)意地聯(lián)系起來;三要能根據(jù)文章主旨有選擇地描寫物的特點,并能將人的感情含蓄地流露在字里行間,使抽象的感情客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四是要學會對物與人的相似點層層渲染,使情感能水到渠成地流露出來。
佳作欣賞
老絲瓜的故事
黃佳
春天,鄰院種絲瓜,爬得滿院都是,甚至越過“邊界”,爬到我家院內的一棵樹上,高高地懸著,風兒吹過,它悠然自得地晃著它那淺綠色的、瘦小的身軀。
入夏了,絲瓜長大了,換上了一件深綠的外衣。后來,鄰院中的絲瓜都被陸陸續(xù)續(xù)地摘走了,只有樹上這條依然懸著,綠油油的。濃密的樹葉與絲瓜渾然一體,不仔細看竟然發(fā)現(xiàn)不了它的藏身之處,只有在晚風吹過時,隨著樹葉嘩啦啦的歌。唱,絲瓜才羞澀地從樹葉中間露出它的容顏。
入秋了,絲瓜的外衣變黃了,而且顏色一天天地加重,變成深褐色。這時,樹上的葉子也漸漸地變黃了。秋風吹過,一只只黃色的
“蝴蝶”在空中飛舞,像是為老絲瓜開一場告別會。看到這場景,我心頭不禁掠過一絲淡淡的凄涼。秋葉飛走了,老絲瓜孤零零地懸在那里,它該怎樣面對這即將來臨的寒冬呢?冬天無可抗拒地來了,狂風在呼嘯,老絲瓜被肆虐的狂風摔打著,然而,一陣狂風過后,它依然平靜地懸在那里,顏色愈加顯出經(jīng)過嚴冬洗禮后的成熟。
我坐在窗前,窗外是光禿禿的一片,突然意識到這老絲瓜竟然是冬的點綴。雖然它已蒼老、枯干,但我仍固執(zhí)地認為它還活著,在與自然斗爭。冬天寒冷的環(huán)境并沒把它嚇倒,它依然頑強,在它那干癟的外袁下潛藏著一種深刻的美。
每天清晨,我起床后,總要打開窗簾,望一望它。于是,心中的軟弱和自憐一掃而光,又充滿了希望。它給我?guī)砹艘环N力量,使我的心中有一股激情涌動,有一種向上的力量,一種毫不氣餒的斗志。每一天的開始,我都滿懷喜悅地去迎接那滿天燦爛的陽光和周圍的一切。
春天又到了,老絲瓜終于落了。我把它摔在手心,仔細地端詳著,它那細小的紋路是它的筋骨,它那突起的脈絡是它的脊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軀表明了它所經(jīng)歷的滄桑,仿佛向我講述它一生的故事。坐在那兒,靜靜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老師點評
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觀察事物,以物喻人,其構思可謂精巧,意蘊可謂深刻。從老絲瓜平凡的一生中,我們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感受到了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力量,作者筆下的老絲瓜把平凡的生命詮釋得如此深刻,不能不令人陷入“深深的思索”。本文沒有“平凡”的字眼,卻處處凸現(xiàn)老絲瓜平凡的生命歷程;本文沒有“不平凡”的表白,卻字字珠鞏,感情力透紙背。
【“以物喻人”寫作手法運用指導】相關文章:
借物喻人作文05-24
借物喻人的作文06-08
借物喻人作文02-15
借物喻人優(yōu)秀作文06-30
借物喻人的優(yōu)秀作文05-30
借物喻人優(yōu)秀作文07-04
小草借物喻人作文03-08
關于借物喻人的作文04-05
【熱門】借物喻人的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