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巷深處》 及反思
人文教育初探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及反思
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徐志翔
一、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第六課,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抒發(fā)了養(yǎng)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yǎng)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很適合初中生學習。它的語言淺顯明了,但情感內涵豐富,可以通過此文教育學生尊敬和愛戴自己的母親。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加深兒女對母親的理解;
2、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二、 學生分析:
學生剛離家到學校念書不久,普遍都有思鄉(xiāng)、思家、思親情結。特別是思念自己的母親。但是他們又搞不懂自己離不開母親的真正原因。這正是學生的天真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熏陶、需要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們幼稚的心里種下“孝”的種子。
三、 設計理念:
體現語文人文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水平和審美情趣,使他們敢于說話,敢于質疑,這就是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實際,體會母女之間那種真摯的情感,并認識母親對子女成長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2、知識目標:了解“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懂得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 教學流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 讓學生欣賞歌曲《媽媽的吻》。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歌曲的動人旋律及感人的歌詞,同時談一談自己的內心感受。
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普遍比較能投入,能夠為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所吸引,有些同學甚至產生共鳴,流下了眼淚,特別是女同學。另外同學們在談自己感受時均認為這首歌很有吸引力,很令人感動,而且容易引起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我想借助一些優(yōu)美的暗示來上語文課效果的是很好的,同時學生的心底是純真無邪的。
2、 學生分組討論,暢談感受。
A、母親對自己影響最深刻的一件事:
反饋:有的同學談自己生病時母親連夜或冒雨送他(她)到醫(yī)院的故事;有的同學則談了母親在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巨大幫助;有的同學甚至提到母親如何對自己進行嘔心瀝血的教育,如何為了兒女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傊谢卮饐栴}的同學在談話過程中無不流露出感激和自豪之情。認為自己應該在長大后孝敬和報答自己的母親。
反思:學生各式各樣的回答,雖然讓人應接不暇,但我內心里還是感到欣慰。因為通過他們的回答和談話,我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的含義所在。我想我面前坐著的是一群本性善良、質樸的孩子,如果教師能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教育,我們使學生“學會做人”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B、 自己日常生活中曾經做過的對不住母親的事:
反饋:一開始學生都不太敢說出自己做錯的事,后來在我的帶動下(先讓他們聽我的經歷——這也體現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同學們慢慢踴躍起來了,紛紛打開自己的心扉,把壓在自己心中的不快都說了出來。比如有個同學說自己曾經在背后罵過母親,并取笑她,后來發(fā)現自己錯了又沒膽量向母親承認錯誤;還有個同學說自己假裝生病,來騙取母親的同情……
反思:雖然同學們的話讓我感到驚訝,但我同時卻也看到了他們誠實、善良的一面和可塑性。作為教師,我想應該從正面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讓他們知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二)、學生閱讀課文《小巷深處》,并且分組探究:
1、課文中的“小莉”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的?(主要通過哪些描寫)
2、應如何評價她的這種行為?
反饋: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們的討論相對活躍,但是回答的答案比較統(tǒng)一。一般是:喜歡 → 反感 → 討厭 → 感動。學生能夠較全面地去發(fā)現問題。而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們則由討論轉化為爭論,主要形成兩種觀點:1、對“小莉”的行為應持批評態(tài)度,因為她忘恩負義,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對不起自己的養(yǎng)母;2、認為“小莉”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為她是一個被撿來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時她還是一個孩子,是老師、家長沒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錯能改的做法也是值
【《小巷深處》 及反思】相關文章:
小巷深處作文04-22
小巷深處作文05-28
小巷深處玉米香作文05-04
小巷深處作文4篇06-05
初中語文《小巷深處》的教案08-26
《小巷深處》初中語文教案08-24
初中語文《小巷深處》公開課教案08-23
小巷08-31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小巷深處》教案07-13
《小巷深處》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