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1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本文描述了世界頂級建筑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上的杰出成就,贊揚了他高超的建筑藝術和一片愛國心。
學情分析:本文內(nèi)容較長,詞語較多,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注音,對不熟悉的詞語加以解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引發(fā)學生興趣,熟悉內(nèi)容采用答記者問的方式。教師先作示范,讓學生模仿。
教學目標:1、貝聿銘大師在建筑設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心。
3、嘗試做一回小記者,同學之間合作學習。能成功地進行一次人物訪問,鍛煉自己搜集資料、取舍資料的能力,能圍繞采訪主題設計問題,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1、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心。
2、熟悉課文內(nèi)容,盡己所能提有價值的問題,做一個合格的小記者。
課前學習: 1 自學“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觀摩央視名記的人物采訪節(jié)目,揣摩學習。
2 熟悉課文,試著從內(nèi)容到形式發(fā)現(xiàn)本文的特色。
教學過程:一、導入: 你最喜歡哪一種藝術?文學還是音樂?繪畫還是書法?雕塑還是舞蹈?有青睞建筑藝術的嗎?
介紹貝聿銘:以學生介紹為主,師適當補充。
世界著名建筑大師,曾獲得美國總統(tǒng)授予的“光榮勛章”,美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全美十佳公民獎”。
二:闡釋課題:華夏,我國的古稱。
華 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qū)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qū),所以自稱作“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稱作“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簡稱而來!叭A”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國是奴隸制的“夏”,建國的民族就叫“華夏族”,所以中國有“華夏”之稱。“華”是美麗的意思,“夏”有廣大之解,兩字組合成“華夏”一詞,是說又大又美。據(jù)《左傳》記載,“有利益之大故稱夏,有服裝之美謂之華”。這個解釋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個高精神文化,高物質(zhì)文明的境界。
文化,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貝聿銘建筑設計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在設計中融進了中國------華夏建筑藝術的精華,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藝術,是華夏文化的魅力。
三、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注音,對不熟悉的詞語加以解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用答記者問的方式梳理課文內(nèi)容。
(一) 學生結(jié)合預習,交流成功的采訪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 采訪前要對采訪對象作盡可能多的深入細致的了解,還要對采訪對象的專業(yè)知識有一定了解,不說外行話。
2 要能設計被采訪者感興趣的問題,問題要具體,有特點,要能打開被采訪者的心扉。
3 要講究談話藝術,熱情誠懇,營造融洽的氛圍。
4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自信、放松、隨機應變等。
5 要記好采訪筆記。
(二 )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人物采訪活動,采訪對象: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
活動步驟:
1 自由結(jié)合組成采訪小組。(基本上以同座為伴)
2 利用教材、網(wǎng)絡查找貝聿銘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匯總、刪選,確立采訪的主題。
3精心設計采訪問題,進行角色分工。
4現(xiàn)場采訪表演。(注: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給予學生個別的有針對性的指點和幫助,可將學生忽略的一些重要問題提醒學生思考,同時還要關注不同小組學生活動的質(zhì)量高低,參與一些小組的準備。)
(三) 學生現(xiàn)場表演人物采訪:與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面對面
(教師要根據(jù)前面的觀察選擇表演小組,考慮問題設計的互補性、個性,表演的質(zhì)量。)
教師示范:
在美國的建筑界初露頭角
記者: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1】相關文章:
夢回華夏文化作文05-05
關于魅力的作文:說魅力08-20
魅力09-01
展示自己作文03-02
風采展示口號12-10
軍訓展示作文08-24
傾聽的魅力08-25
康乃馨的魅力08-23
細節(jié)的魅力04-18
魅力的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