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 Ⅰ
課堂教學設計Ⅰ
一、教學目標
1.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突出中心的寫法。
3.學習抓住特點,具體而有序地描繪景物的寫法。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以空間順序的變換為序進行記敘,其用意是什么?
分析:從標題即可看出,本文寫了兩個地方:即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在頭緒紛繁的兒童生活中擷取了這樣兩個生活片斷,其用意是以百草園中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與三味書屋枯燥、呆板、壓抑的書塾生活進行比照,既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的天性,也表達了對封建教育制度、教育內(nèi)容的不滿。這種安排結構的方式,正是為表達中心服務的。
2.本文哪里運用了插敘手法?
分析:作者在記敘百草園的景物時,插敘了一段有關美女蛇的傳說,使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色彩。這段傳說引起了作者的擔憂、幻想,也使作者.總結人生的經(jīng)驗、教訓。這些心理完全符合兒童的特點,因此使人感覺到百草園更是一個充滿無限情趣的樂園。
3.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分析:在作者幼小的心靈中,百草園是一個有著無限樂趣的自由天地,因此作者對筆下的百草園進行了盡善盡美的描繪。雖然在成人眼中,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荒草園,而在兒童的心目中卻有無限趣味。
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樣一組互相關聯(lián)的語句,介紹了百草園中十五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的美麗圖畫。
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不惜重彩重墨,作者筆下的百草園是一個色彩明麗的世界。例如“碧綠”、“紫紅”、“長吟”、“低唱”、“彈琴”等詞語的運用,表達了從兒童角度觀察的,都是一個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樂園,極符合兒童心理。
4.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關于本文的主題,歷來是專家們探討的課題。有人認為作者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摧殘,有人認為本文只是作者對兒童生活的回憶,并無批判之意。我們認為:作者確定是在回憶兒時生活,包括三味書屋的生活片斷。盡管它完全不同于百草園的生活情趣,但作者也描述了三味書屋的一些有趣的生活及對先生的懷念。從客觀上也流露出一些對封建教育內(nèi)容及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
5.魯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在此文中寫出了幾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
分析:寫出了五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問“怪哉”蟲——這是不可以的;單調(diào)的學習生活,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去被先生批評;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課上的意外收獲——畫的成績卻不少了。
6.在這五個方面中使作者最反感的是什么?
分析:第一是問“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說“不知道”,而且臉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他)決不至于不知道……及是不愿意說!薄@是對壓制學生求知欲的不滿。進了三味書屋就要非禮勿言、非禮勿視,一心只讀圣賢書?墒巧倌牯斞竻s問了讀經(jīng)以外的“怪哉”蟲,這在老師的眼里簡直是左道旁門,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是讀書的內(nèi)容和形式。老師“大聲道:‘讀書!’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這書讀得多沒勁呀,是在老師的壓力或命令下讀的。讀的又是什么內(nèi)容呢?有的宣傳“仁”這個虛偽的封建道德;有的低級趣味地取笑別人;有的宣傳迷信風水;有的拼湊起講古代稅法的話。這些令人難懂而又無用的書,讀不成句,讀錯了也沒有人糾正,只有死記硬背。學生怎能感興趣呢?這和百草園中的生動活潑的生活真是大相徑庭!
7.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寫了老先生壽鏡吾,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他是什么態(tài)度?
分析:當魯迅提出“怪哉”蟲的問題時,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當孩子們到三味書屋后的小園中去玩而被老先生發(fā)現(xiàn)時,只不過是“瞪幾眼”,大聲道:“讀書!”當學生惹他生氣時,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讓學生罰跪,但他也不常用。當他自己讀書讀到得意處時,他就微笑起來,將頭仰起,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壽鏡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愛讀書,魯迅先生是尊敬的?墒撬蛔杂X地為舊制度效勞,是舊教育制度的忠實執(zhí)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兒童的心理,他沒有像長媽媽那樣能夠抓住兒童的心,他也沒有像閏土的父親那樣耐心誠懇地回答兒童提出的問題,而是不看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拒絕學生的提問,泯滅他們的求知欲,這些都是錯誤的教學態(tài)度與教學方法。盡管如此,他在塾師中是比較好的,對學生還“和藹”,不常用戒尺與罰規(guī)。他尚且如此嚴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況其他人了!所以魯迅先生在“恭敬”他的同時,也給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與否定,以此來否定三味書屋的生活,否定舊教育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8.三味書屋的教育是成功還是失。
分析:結論很明顯,三味書屋的教育是失敗的。首先學生不喜歡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再有“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從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還有“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地位了”——從同學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它培養(yǎng)出來的人,正是這種逐利趨勢之徒,舊制度的維護者與社會基礎。這樣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9.第二部分表現(xiàn)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什么特點?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第二部分表現(xiàn)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枯燥無味,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了解作者生平以及作者選編《(朝zhāo)花夕拾》時的思想感情。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生于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6歲時入私塾,12歲進三味書屋讀書。21歲去日本學醫(yī),尋求救國之路,后為拯救國民的精神,毅然棄醫(yī)從文。他以犀(xī)利的筆,戰(zhàn)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為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他給我們留下了八百多萬字的文學巨著,成為極其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是作者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樓上寫的。魯迅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回憶起童年的往事來了呢?又為什么要回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呢?原來,“三·一八”慘案以后,北洋軍閥政府通緝魯迅,他被迫離開北京到廈大任教。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說:“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比欢斞敢回炛鲝埖膮s是:“……作者的任務,是在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jīng),是攻守的手足!币虼耍词估卦趶B門大學,也總要“做一點事”。做些什么呢?他針對著當時文化教育在全國泛濫的封建復古的逆流,如:“尊孔讀經(jīng)”,小學生必須讀“四書五經(jīng)”等,以追懷往昔來予以回擊。魯迅曾說:“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雖然他也許不過是一條蟲)下!魯迅先生在“只剩了回憶”的困境下,仍在自覺地戰(zhàn)斗著。
(二)朗讀課文,導入新課。
1.提問:作者對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作者認為在百草園中有無窮的樂趣;三味書屋的生活則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寫了兩種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寫的是“我”在百草園中獲得的無窮樂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寫的是“我”在三味書屋中枯燥的讀書生活。這就是本文的大體結構。
2.集體朗讀課文第1段。
提問:文章一開頭介紹了什么情況?回答,文章一開始就扣住題意,介紹了百草園的位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 Ⅰ】相關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06-2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11-0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心得08-1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4-0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范文08-2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8-24
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2-2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通用5篇)08-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通用7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