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想和做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想和做》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想和做》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想和做》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從生活中提出論題,進而提出論點,并進行證明的。
2.培養(yǎng)從文本中提出問題,聯(lián)系生活體驗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本課學習的重點:理清課文結構,體會作者是如何從生活中提出論點并用事實論證的。
2.本課學習的難點:學習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從生活體驗出發(fā),與文本的編、作者對話。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擬采用以“學長式教學”理念為指導的“多維互動,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
一、先學淺得
“學長式教學”主張教師首先是一個學習者,為了獲得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組織學習并指導學習的資格和權利,教者首先對文本進行了獨立閱讀及參考閱讀。
1.本文作者能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論點并用事實加以論證,說理脈絡清晰,結構較嚴謹;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綰結、縫合、引領、收束等作用,并且所舉事例有一定說服力。
全文圍繞想和做的關系問題展開議論,中心論點是“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說理的脈絡是:先論述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再論述怎樣才能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
前五段論述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說理脈絡是:擺事實——作分析——提論點。開頭就擺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只顧做事,不動腦筋”這兩種表現(xiàn)。第3段對兩種表現(xiàn)作概括評價,著重指出第二種表現(xiàn)不值得贊美。第4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馬拉磨作比,論述了“只顧埋著頭,不肯動腦筋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這種表現(xiàn)的可憐、可悲。再作分析:正因為人類能夠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斷地進步。至此,想和做的關系已經(jīng)闡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想和做怎樣才能夠聯(lián)結起來呢?”標志著議論的深入。這部分的說理脈絡是:先著重論述怎樣避免“空想”,再著重論述怎樣避免“死做”。
怎樣避免“空想”呢?那就是“從實際出發(fā)”。作者舉學游泳的例子。邊舉例邊分析:從正面分析,要觀察,還要有行動,跳下水去實踐;從反面分析,如果只是先一陣子呆看,再發(fā)一陣子空想,即使想出一大堆“道理”也學不會游泳。結論是:“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動中取得經(jīng)驗,再根據(jù)經(jīng)驗想出來的。而且想出來的道理到底對不對,還得拿行動來證明”。這就叫“從實際出發(fā)”,這樣做就避免“空想”了。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聯(lián)結在一起的。”這段話既是對上面論述的歸結,又是對下一層論述的開啟。
怎樣才能避免“死做”呢?作者用對比舉例的方法作了論述。有些同學學語文“硬讀課文”,學數(shù)學“硬記公式”,這種“死做”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有些同學則“能想出”省力的辦法巧學,當然事半功倍了。通過對比舉例分析,證明了避免“死做”的方法就是“做,要靠想來指導”。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不是對上面的內(nèi)容作簡單的歸結,而是強調(diào)“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怎樣忙,應該抽點功夫來想一想”的重要性。
2.本文雖是概念對舉性的論證,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在論證中側(cè)重分析了“只做不想”這一現(xiàn)象的危害性以3、4、8、煅可看出)。作出這種處理的原因是:①“只做不想”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中是備受褒獎的!奥耦^苦干”往往是模范人物的寫照,因此它的隱性危險更大。②較之“空想”,青少年更易犯“只做不想”的毛病,強化“多思”意識更具時代意義。③“只做不想”對科學發(fā)明、人類進步的負面作用更大。
3.本文語言基本是準確嚴密的,有的詞語還不乏生動。如:提出問題部分,對“空想者”用“只會……不會……憑空……滔滔不絕……從來沒有……一件事”既準確地提出了“空想”的嚴重程度,又形象地畫出了“空想者”的“說態(tài)”。再如用“依葫蘆畫瓢”、“牛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畫出了“死干者”的形象。
4.幾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訇P于第7段。第7段如果是想對“想”與“做”如何聯(lián)結作歸納,則應放在文末;如果是想起到既小結上段又開啟下段的作用,則應將原文“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的!毙薷臑椋骸耙幻嫦,一面做,想和做是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的。想,要靠做來證明;做,要靠想來指導!币驗榍岸螌懙氖侨绾巍跋搿,后段寫的是如何“做”。
②關于第9段。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認為第9段是全文的總結,而且還認為是“深化了中心論點”,教者卻認為此段僅為“只做不想”部分的總結,如要總結全文,則需觀照“只想不做”的現(xiàn)象。
③歷來的資料,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寫”議論文上,如讓學生掌握“擺事實、講道理”的說理方法、口頭訓練“對舉概念”的議論等。教者認為既是閱讀課,就應研究如何教會學生會讀議論文、活讀議論文、喜讀議論文。
5.為了教會學生用聯(lián)想的方法“活讀”、“喜讀”,“學長”必須“活讀”在前,做到“有備”而進課堂。為此,教者在閱讀中進行了以下聯(lián)想:
、儆伞疤咸喜唤^說空話”聯(lián)想到我黨歷史上王明、李立三例,人民公社提前進入共產(chǎn)主義例,畝產(chǎn)可達萬斤例,對電腦說明書能背得滔滔不絕,上機卻打不出幾個字等。(注意:不能將“空想”理解為“作保證”、“表決心”等,因為這些“保證、決心”不能實現(xiàn)多為無毅力、無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影響,不屬于本文議論的“理論”與“實踐”的范疇。)
、谟伞爸活欁鍪,不動腦筋”聯(lián)想到“勝任為本”的教師觀(一篇一篇地備、講,卻不知反思、檢討教學行為,缺乏研究意識)與不思變革的人生觀(放羊——結婚——生孩子——又放羊)。
、塾伞耙幻孀觯幻嫦耄偈谷祟愡M步”聯(lián)想到:魯班與鋸子;蔡倫與紙;畢昇與印刷術;瓦特與蒸汽機;愛迪生與電;比爾·蓋茨與微軟等。
、苡烧Z文學習“只做不想”想到:一篇一篇學小說,背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的結論語,最后卻不能獨立解讀一篇小說中的人物;做了大量試卷,仍不能獨立讀和寫等。
二、先期策劃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長式教學”認為,教與學行為的發(fā)生,應該也必須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中,因而教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huán)境,要使情境具有和諧性、趣味性、助學性及刺激性,以發(fā)揮情境誘發(fā)問題意識的功能。教師可用“背景資料引入一問題動因誘導一懸念引而不發(fā)”生活體驗展示”自我錯解反思”等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本課擬采用“生活體驗展示”來構建問題情境。
師:有兩件趣事想給大家聊聊,一是江夏區(qū)有個同學苦惱地對我說,她做了大量的卷子,可不知為什么還是不會做閱讀題。另一件是,我是教師,讀說明書是毫無問題的,怎么我將電腦說明書背得很熟了,就是上不了機呢?
從這兩件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你會采取什么辦法來幫助我們?(學生談“問題”)有一個大哲學家胡繩在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后寫了一篇文章(自然導入新課)。
2.提出探究問題
(1)自由散讀課文后,發(fā)動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希望探究的問題,教師耐心、誠心、熱心地聽取。(時間:5分鐘)
(2)探究性課堂要啟發(fā)學生發(fā)問,但并非不要教師發(fā)問,教師必須培養(yǎng)“敏感性…‘獨特性”“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等創(chuàng)造性發(fā)問的品質(zhì);加強“求新求變,引發(fā)創(chuàng)意”的問題設計意識。因此,在發(fā)動學生發(fā)問的同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發(fā)問準備,本節(jié)課擬提如下問題:
、俚谝淮魏献魈骄浚嚎纯茨膫小組能將課文讀短?
[提示方法:快速找出說道理的句子,可用默默加上“我認為”進行篩選。理解這些說理句在文章中的結構作用,辨析哪一句是中心論點,即“最短的選擇”。]
、诔ミ@些句、段,文中其他的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些句段起著列舉、分析社會現(xiàn)象,為提出論點張本的作用;聯(lián)系實際生活,闡釋論點、證明論點的作用,注意在分析的同時,自然落實字詞。]
、奂仁桥u兩種社會現(xiàn)象,為何所用筆墨不—樣多?
[明確本文的針對性、側(cè)重性。]
④你發(fā)現(xiàn)文中哪些語詞具有結構的作用?文中還有哪些詞語你特別欣賞?
[找出具有結構作用的詞、句、段;品味嚴謹、生動的語言,并作朗讀指導。]
、莸诙魏献魈骄浚嚎纯茨膫小組能將課文讀長?
[提示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應將文本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讀到文中哪些句子,使你聯(lián)想到自身的體驗或生活中的見聞?]
、薜谌魏献魈骄浚合肱c作者、編者對對話嗎?你認為本文哪些地方你特別欣賞?哪些地方你還有質(zhì)疑?如果《胡繩全書》編委會向你征求意見,要讓本文展現(xiàn)21世紀精神,你打算如何修改最后一段?
3.進行合作探究
將師生問題整合后反饋給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形式有師生探究、小組探究、二人切磋等。
[教師既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到小組中去討論,又要宏觀調(diào)節(jié)全斑討論情況。]
4.交流解決途徑
對三個較大的問題,可在小組切磋的基礎上,由教師(或?qū)W生)主持進行全班交流,交流內(nèi)容可以是“成果”,也可僅為思維方向,思考途徑;可就一個問題的一個方面發(fā)表一句話看法。
5.評價效能得失
由師生尤其是學生自我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能進行問題價值及得失評價,誘發(fā)學生的效能意識,鼓勵學生產(chǎn)生成功心理,促成主體完成新一輪的意義建構。
教師要作補充式、校正式、總結式、抽象式的發(fā)言。
教師總結:幫助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學程,抽象出讀議論文的一般方法:抓說理,析事實,理結構,聯(lián)體驗。
6.形成拓展鏈接
在課堂結尾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聯(lián)想、類比、對比等思維方式進行
《想和做》教案 2
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既要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又要具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
2.了解“想”和“做”的辯證關系,正確處理“想”和“做”的關系。了解發(fā)議論要有針對性。
3.學習運用比喻和擺事實證明論點的方法。
4.學會在論述多方面的道理時,可以有所側(cè)重。
重點難點
1.重點:
。1)了解“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2)學習有針對性的議論和議論多方面道理時,可以有所側(cè)重的`寫法。
2.難點:明確第8節(jié)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關系。
學法引導
以學生朗讀-思考-議論-練習為主,教師著重引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滔滔不絕: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形容話很多,連續(xù)不斷。
埋頭苦干:專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求個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艱苦的勞動,而小聰明來取得成功。
勞而無功:白費力氣,卻沒有功效。
2.閱讀課文,編寫閱讀提綱。
二、導入
這是當代哲學家、歷史學家胡繩寫的一篇談思想方法的議論文,作者針對兩種不同的錯誤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發(fā),使本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議論時,又針對主要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點地進行論述,使本文富有現(xiàn)實意義。這節(jié)課我們來整體了解課文的議論脈絡,及本文運用比喻和擺事實進行論證的方法。
三、正課
1.自學課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簡述理由。完成課后練習一。
。2)參考課后練習三的提示,編列課文結構提綱。
2.學生討論下列思考題:
。1)議論文總得對什么發(fā)表意見,本文對什么發(fā)表意見?議論什么?
明確:題目已經(jīng)規(guī)定得很清楚,對“想”和“做”發(fā)表議論。議論想和做的關系。
(2)要議論想和做的關系,就得有自己的見解,見解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叫中心論點。本文的基本觀點是什么?(看課文,在書上找出來。)
明確:第5節(jié)“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這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叫中心論點。
(3)一些議論文在開頭就提出論點,我們稱之為“開門見山”。本文不是這樣寫的,在第5段里才提出來,在這以前都議論些什么?也就是說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在這之前議論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
明確:開頭兩段講兩種極端,第3段對兩種人加以批評,著重指出后一種人不值得贊美。第4段論述后一種人為什么不值得贊美,從動物與人類的比較中論述為什么要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
。4)“要聯(lián)結”和“怎樣聯(lián)結”這兩句是緊挨在一起的。為什么這樣寫?
(前一句是論點,后一句是設問,引起后兩段的議論。這兩句緊在一起,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關聯(lián)作用。)
最后兩段寫了些什么?和論點有什么關系?
——運用觀點聯(lián)系實際,著重練習學校方面學生學習的實際。
板書結構簡圖:
1要聯(lián)結→中心論點→2怎樣聯(lián)結→3
明確:□1是1-4段,闡述要聯(lián)結起來的道理,第5段提出中心論點;□2是第6-7段,闡述怎樣聯(lián)結起來;□3是最后兩自然段,聯(lián)系實際,突出中心論點。
《想和做》教案 3
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心論點的提出。
2 理解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3.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4.引導學生認識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重點難點
1.重點:
(l)理解本文中心論點的提出。
。2)學習編寫閱讀提綱。
2.難點:理解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滔滔不絕: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形容話很多,連續(xù)不斷。
埋頭苦干:專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求個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艱
苦的勞動,而靠小聰明來取得成功。
勞而無功:白費力氣,卻沒有功效。
2.閱讀課文,編寫閱讀提綱。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ㄏ牒妥觯┻x自(胡繩全書)。作者胡繩,江蘇省蘇州市人,筆名蒲韌,中國當代哲學家、歷史學家。早年曾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36 年在上海參加愛國救亡運動,40年代擔任(讀書月報)主編,解放后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歷史學會會長、孫中山研究學會會長等職。胡繩早年從事哲學的普及工作,曾發(fā)表哲學通俗讀物(新哲學的人生觀)等,以后一直從事哲學、歷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與自由)(怎樣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間》等。
2.解題。
這是一篇論說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小短文。標題(想和做)是一個并列
短語,提出了人類活動中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啟發(fā)讀者去思考兩者之
間的關系。文章圍繞著想和做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展開議論,說明了兩者
如何有機結合的道理。
三、正課
1.速讀課文,討論編寫閱讀提綱。
2.討論并歸納:
第一部分(l~5段):概述兩種人的'表現(xiàn),闡明中心論點。
第一層(l~2段):概述兩種人的表現(xiàn),一種是只會空想,不會做一種是只顧做事,不動腦筋。
第二層(3~4段):對這兩種人進行評價。對空想的人,說他們是空想家;對死做的人,說他們是跟牛馬一樣。
第三層(5段):總結上文,提出中心論點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辯證關系;闡述怎樣把它們結合起來。
《想和做》教案 4
課程目標
1. 理解“想”與“做”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能夠分別說明兩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將“想”轉(zhuǎn)化為“做”的具體方法。
3. 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鼓勵主動嘗試,積極實踐。
教學重點
1. 思考和行動之間的關系。
2. 如何將想法變?yōu)樾袆印?/p>
教學難點
1. 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想法通過具體的行動實現(xiàn)出來。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含相關案例、視頻)。
2. 紙張和筆(供學生記錄)。
3. 實踐活動所需的材料(如簡單的工具、手工材料)。
教學過程
導入(5分鐘)
1. 通過提問引入主題: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卻沒有去做的例子?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
2. 播放一個小視頻,展示一個人如何從想法發(fā)展到實踐。視頻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人物從懷疑到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
新授(20分鐘)
1. 講解“想”和“做”的區(qū)別
“想”:是思想層面的活動,包括設想、夢想、計劃等。
“做”:是行動的表現(xiàn),意味著付諸實踐,實現(xiàn)想法。
通過實例分析,兩者的結合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與結果。
2. 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圖示化“想”和“做”的相關要素,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
鼓勵學生分別列出自己的“想”和“做”。
3. 方法指導
分享將“想”變?yōu)椤白觥钡陌藗步驟:明確目標、制定計劃、資源準備、設定時間、逐步實施、反饋調(diào)整、持續(xù)努力、最終評估。
通過互動方式,讓學生舉例并討論。
實踐環(huán)節(jié)(20分鐘)
1.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個共同的“想”的主題,可以是學習目標、興趣愛好或公益活動等。
2. 帶領學生運用之前學習到的方法,制定一個簡單的實施計劃(如時間安排、任務分配等)。
3. 各小組討論并記錄,將計劃逐步細化,形成最終的行動方案。
總結與反思(10分鐘)
1. 各小組代表分享他們的“想”和“做”的計劃,其他組提供建議和反饋。
2. 教師總結:強調(diào)“想”和“做”的結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大膽嘗試,把夢想付諸于實際行動。
課后作業(yè)
1. 讓學生選擇一個之前未完成的“想”,制定一份詳細的行動計劃,并在下次課上分享進展。
2. 寫一篇小作文,題為《我計劃中的一次嘗試》,反思并記錄他們的想法和實踐過程。
評估方式
1. 根據(jù)小組討論和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2. 通過學生的分享與反饋,考察理解情況。
這份教案旨在引導學生從思考轉(zhuǎn)向?qū)嵺`,鼓勵他們在生活中積極采取行動,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通過互動和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想”和“做”的真正意義。
《想和做》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學習文中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分析、討論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有條理地闡述觀點的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到“想”和“做”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踏實做事、勇于實踐的精神。
幫助學生克服只空想不行動或盲目行動的不良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掌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2. 教學難點
理解“想”和“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并能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培養(yǎng)正確的“想”和“做”的習慣。
三、教學方法
1. 講授法:系統(tǒng)講解課文的知識點,如字詞、文意、論證方法等。
2.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 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讀寫結合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5 分鐘)
1. 提問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想”和“做”的問題。比如,你想考一個好成績,那么你會怎么做呢?或者你有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你又會如何去實現(xiàn)它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2. 引出課題:“想”和“做”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面臨的一對關系,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想”和“做”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胡繩先生的《想和做》,看看作者是如何闡述這個問題的。
。ǘ┳髡呒氨尘敖榻B(3 分鐘)
1. 作者介紹:胡繩,原名項志逖,筆名蒲韌等,中國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他在哲學、歷史、文化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著有《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等多部重要著作。
2. 背景介紹:本文寫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人只空想不行動,或者盲目行動而不思考的現(xiàn)象。作者針對這種情況,撰寫了這篇文章,旨在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想”和“做”的關系,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ㄈ┳衷~積累(8 分鐘)
1. 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指名學生朗讀,正音后全班齊讀。
譬如(pì) 懶惰(duò) 遁詞(dùn) 脊梁(jǐ)
融會貫通(róng) 持之以恒(héng) 不言而喻(yù)
3. 講解重點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譬如:比如。
懶惰:不愛勞動和工作;不勤快。
遁詞:因理屈詞窮而故意避開正題的話。
脊梁:脊柱,比喻支撐事物的中堅力量。
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持之以恒:長久堅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4. 學生進行字詞聽寫練習,鞏固所學字詞。
。ㄋ模┱w感知(15 分鐘)
1. 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
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 學生讀完課文后,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 小組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中心論點: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
論述思路:文章首先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指出有些人存在“空想”和“死做”的問題,從而引出中心論點;接著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想”和“做”的關系,強調(diào)既要“想”,又要“做”,并且要將二者緊密結合;最后得出結論,只有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 - 2 段):提出問題,列舉生活中“空想”和“死做”的現(xiàn)象,引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3 - 6 段):分析問題,論述“想”和“做”的關系。
第 3 - 4 段:從正面論述“想”和“做”要緊密結合。
第 5 - 6 段:從反面論述“空想”和“死做”的危害。
第三部分(7 - 8 段):解決問題,總結全文,強調(diào)要把“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五)精讀課文,品味語言(15 分鐘)
1. 研讀課文第 3 - 4 段,思考:
作者是如何論證“想”和“做”要緊密結合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或表達生動的語句,進行賞析。
2. 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后,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 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
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作者舉了“有些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有些人只顧做事,不動腦筋”的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從而論證了“想”和“做”要緊密結合的觀點。
對比論證:將“空想”和“死做”的表現(xiàn)及后果進行對比,突出了“想”和“做”緊密結合的重要性。
語句賞析:
“一事不做,憑空設想,那是‘空想’。不動腦筋,埋頭苦干,那是‘死做’!
賞析:這句話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對“空想”和“死做”進行了準確的定義,通過對比,使讀者清晰地認識到這兩種錯誤做法的本質(zhì)特征,為下文的論述奠定了基礎。
“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
賞析: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簡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強調(diào)了“想”和“做”的緊密聯(lián)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怎樣忙,應該抽點功夫來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過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經(jīng)驗。這樣,他腦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動也就可以不斷地得到進步。”
賞析: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強調(diào)了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思考的內(nèi)容,條理清晰,富有節(jié)奏感,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
(六)拓展延伸(10 分鐘)
1.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想”和“做”關系的理解。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只“想”不“做”或只“做”不“想”的情況?你是如何克服的?
2.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
3.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強調(diào)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正確處理“想”和“做”的關系,做到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動,并且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和進步。
。ㄆ撸┱n堂小結(5 分鐘)
1. 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字詞、文章的中心論點、論證思路、論證方法以及對“想”和“做”關系的理解等。
2. 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diào)“想”和“做”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同時,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想”和“做”的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ò耍┎贾米鳂I(yè)(2 分鐘)
1. 背誦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段落。
2. 以“想和做”為話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體會。
五、教學資源
1. 教材《想和做》。
2. 多媒體課件,包括作者介紹、生字詞、相關圖片、課文朗讀音頻等。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想”和“做”的關系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同時,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情感體驗。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參與度不高;在時間把控上還需進一步加強,導致課堂小結略顯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想和做》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想”和“做”的辯證關系,樹立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2. 學習文中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體會其作用。
3.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想”和“做”的關系。
掌握論證方法及其在文中的運用。
2. 難點
引導學生將“想”和“做”的理念應用于實際生活,培養(yǎng)實踐精神。
三、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課文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
2.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激發(fā)思維,促進交流。
3. 問題引導法: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內(nèi)容。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5 分鐘)
展示一些關于“想”和“做”的圖片或名言,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思考是行為的種子”等,引導學生思考“想”和“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引出課題。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 分鐘)
簡要介紹作者胡繩及其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意圖。
。ㄈ┳衷~學習(8 分鐘)
1.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 教師講解重點字詞,如“譬如”“懶惰”“遁詞”“脊梁”等的讀音和含義。
3. 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字詞。
(四)整體感知(15 分鐘)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每部分內(nèi)容。
3. 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
(五)精讀課文(15 分鐘)
1. 研讀文中關于“想”和“做”關系的論述段落,分析作者運用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舉例說明生活中“想”和“做”分離的現(xiàn)象及后果。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正確處理“想”和“做”關系的重要性。
。┩卣寡由欤10 分鐘)
1. 讓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談如何在學習中實現(xiàn)“想”和“做”的有機結合。
2. 開展小型辯論會,話題為“想比做更重要”還是“做比想更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課堂小結(4 分鐘)
回顧本節(jié)課重點內(nèi)容,強調(diào)“想”和“做”的辯證關系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ò耍┎贾米鳂I(yè)(3 分鐘)
1. 完成課后練習題。
2. 寫一篇關于自己對“想”和“做”關系新認識的短文。
五、教學資源
1. 教材《想和做》。
2. 多媒體課件,包含相關圖片、資料等。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想”和“做”的關系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方面還需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和實踐。同時,要關注學生在討論和發(fā)言中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想和做》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理解“想”和“做”的辯證關系,認識到兩者緊密結合的重要性。
2. 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論證方法,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3. 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正確處理“想”與“做”。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核心觀點。
掌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特點及效果。
2. 難點
促使學生反思自身行為,將“想”和“做”的理念切實應用于實際。
三、教學方法
1. 情境導入法:創(chuàng)設與“想”和“做”相關的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
2. 小組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共同分析問題,培養(yǎng)合作與交流能力。
3. 閱讀分析法: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和論證邏輯。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5 分鐘)
講述一個因只“想”不“做”或只“做”不“想”而導致失敗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想”和“做”的關系,從而導入新課。
。ǘ┏踝x課文(10 分鐘)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解決。
2. 思考文章主要論述了什么問題。
。ㄈ┦崂韮(nèi)容(15 分鐘)
1.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段落大意。
2. 小組合作,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每部分內(nèi)容。
3. 教師引導總結,明確文章圍繞“想和做”的關系展開論述,先指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
(四)精讀探究(15 分鐘)
1. 研讀文中運用論證方法的段落,小組討論分析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具體例子及作用。
2.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想”和“做”的辯證關系,如“為什么說只想不做和只做不想都不行?”
3.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diào)兩者要相互結合。
。ㄎ澹┩卣寡由欤5 分鐘)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談談如何在學習中更好地實現(xiàn)“想”和“做”的結合。
。┱n堂小結(5 分鐘)
回顧本節(jié)課重點,強調(diào)“想”和“做”不可分割,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積極踐行。
。ㄆ撸┎贾米鳂I(yè)(5 分鐘)
1. 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2. 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闡述自己對“想和做”的新認識。
五、教學資源
1. 教材《想和做》。
2. 多媒體設備,用于展示相關資料和問題。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于論證方法的講解,可多結合具體實例,讓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真正理解和運用“想”和“做”的關系。
《想和做》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讀寫和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
理解文章內(nèi)容,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明確“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分析、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學習文中運用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并能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到“想”和“做”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踏實做事、勇于實踐、善于思考的品質(zhì)。
幫助學生克服只空想不行動或盲目行動不思考的不良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把握作者的觀點。
掌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2. 難點
理解“想”和“做”相互依存的關系,并引導學生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教學方法
1. 講授法:講解字詞、文章內(nèi)容和論證方法等知識。
2.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3. 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1. 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遇到過想做一件事情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做了一件事情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想”和“做”的關系。
2. 展示一些關于“想”和“做”的名言警句,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等,讓學生談談對這些名言的理解,從而引出課題《想和做》。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 分鐘)
簡要介紹作者胡繩的生平經(jīng)歷和主要成就,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時代意義。
。ㄈ┳衷~教學(10 分鐘)
1. 學生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字詞,包括讀音、釋義和例句,如“譬如”“懶惰”“遁詞”“脊梁”等,引導學生認讀和理解。
3. 組織學生進行字詞聽寫練習,鞏固所學字詞。
(四)整體感知(15 分鐘)
1.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
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2. 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3. 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中心論點: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
提出方式:通過列舉生活中一些人“空想”和“死做”的現(xiàn)象,引出中心論點。
論述方面:從“想”和“做”的關系、“空想”和“死做”的危害以及如何將“想”和“做”聯(lián)結起來等方面進行論述。
。ㄎ澹┚x課文(15 分鐘)
1. 研讀課文第 3 - 6 段,思考:
作者在這幾段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述“想”和“做”的關系?請舉例說明并分析其作用。
如何理解“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起來”這句話的.含義?
2. 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后,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
3. 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
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如舉了“有些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有些人只顧做事,不動腦筋”的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從而論證了“想”和“做”要聯(lián)結起來的觀點。
對比論證:將“空想”和“死做”的表現(xiàn)及后果進行對比,突出了“想”和“做”聯(lián)結的重要性。
含義理解:“想”是指思考、計劃、構思等,“做”是指實踐、行動、執(zhí)行等!跋搿焙汀白觥笔窍噍o相成的,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把事情做好,取得成功。如果只“想”不“做”,就會陷入空想,一事無成;如果只“做”不“想”,就會盲目行動,效率低下,甚至可能會犯錯。
(六)拓展延伸(10 分鐘)
1. 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是如何處理“想”和“做”的關系的?有沒有遇到過因為“想”和“做”沒有結合好而導致失敗的經(jīng)歷?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2.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
3.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正確處理“想”和“做”關系的方法和原則,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思考和實踐的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
(七)課堂小結(5 分鐘)
1. 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字詞、文章的中心論點、論證方法以及對“想”和“做”關系的理解等。
2. 教師進行總結強調(diào),再次明確“想”和“做”緊密結合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和行動習慣,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ò耍┎贾米鳂I(yè)(2 分鐘)
1. 背誦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段落。
2. 以“想和做”為話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闡述對“想”和“做”關系的認識和體會。
五、教學資源
1. 教材《想和做》。
2. 多媒體課件,包含作者簡介、生字詞講解、相關圖片、課文朗讀音頻等。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論證方法的教學,要結合具體文本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切實理解其作用和特點。同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想和做》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想和做教案08-06
小班數(shù)學和圖形寶寶做游戲教案03-04
我和椅子做游戲大班體育教案(通用12篇)05-16
想和女朋友復合的句子06-13
別讓夢想,變成夢和想02-27
做合格黨員的認識和體會04-07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和9做游戲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