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2-06-23 09:55:44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20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述法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過程

  章引入學生閱讀P58。

  節(jié)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由于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shù)量多于從長頸漏斗滲出的水分子數(shù)量,使得管內液面升高。

  2.用紗布替代玻璃紙時,因紗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會升高。

  3.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相等時,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shù)量等于滲出的水分子數(shù)量,液面也不會升高。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注意。

  板書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與討論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等有機物一般不能透過細胞膜。

  2.紅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問題探討”中的半透膜。

  3.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于紅細胞內部的濃度時,紅細胞一般會因持續(xù)吸水而漲破。

  4.紅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內外濃度的差值。一般情況下,差值較大時吸水或失水較多

  板書㈠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膨脹甚至漲破)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皺縮)

 、娉墒熘参锛毎ㄓ写笠号荩┑奈褪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的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原生質層脫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原生質層恢復原來位置 基本不變

  板書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復原)

  板書二、物質跨膜運輸?shù)钠渌麑嵗?/p>

  提示1.在培養(yǎng)過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離子較多,吸收Ca2+、Mg2+較少,結果導致水稻培養(yǎng)液里的.Ca2+、Mg2+濃度增高。

  2.不同作物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有差異的。

  3.水分子跨膜運輸是順相對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并不都是這樣,這取決于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

  4.細胞對物質的吸收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性具有普遍性。

  板書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小結見板書。

  作業(yè)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 2.√。 3.×。

  拓展題

  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輪作正是針對不同作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選擇性吸收而采取的生產(chǎn)措施。如果長期在同一塊田里種植同種作物,地力就會下降(俗稱傷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這樣就會影響作物的產(chǎn)量。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三、板書設計:

  一、演替

 、宄跎萏

  ㈡次生演替

  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2.火山爆發(fā)后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了變化。在火山爆發(fā)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結構因此而發(fā)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

  板書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的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演替的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1”,閱讀P79~P80,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yǎng)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yǎng)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蘚生長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于優(yōu)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yōu)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jù)了優(yōu)勢,取代了灌木的優(yōu)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書㈠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

 、娲紊萏妫褐冈谠兄脖浑m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fā)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講述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qū)的農田,在棄耕后開始出現(xiàn)恢復演替,這是一種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加爾針茅草原,開墾后種了幾年玉米,后因產(chǎn)量下降而棄耕。棄耕后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苦荬菜等雜草占優(yōu)勢;2~3年后,黃蒿占優(yōu)勢;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并逐漸占優(yōu)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后,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并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群落。這一過程需要經(jīng)歷10~15年,根據(jù)耕作時期長短,土壤侵蝕程度,以及周圍原始物種的遠近而有所不同。

  板書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2”,閱讀P81,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至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圍的雜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優(yōu)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于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后,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圍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yōu)勢植物。于是,就會出現(xiàn)“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書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講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實際上是一部邊際土地開墾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后在黑龍江三江平原、新疆和華南地區(qū)有計劃地組織大規(guī)模墾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澤和丘陵地區(qū)也開展了規(guī)模不等的墾殖活動。1952~1990年,全國累計開墾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開墾的。大量開墾直接導致農牧漁業(yè)生產(chǎn)能力和環(huán)境質量下降。開墾的結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嚴重退化。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我國已實施大規(guī)模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牧還草等重要政策,并從20xx年1月起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條例》。

  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試點,20xx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guī)劃在20xx年前退耕還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區(qū)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 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 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范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tài)建設工程。

  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zhèn)”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 950 km2“長”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 350 km2。兩大湖區(qū)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于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tài)。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 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yōu)榇笠?guī)模的退田還湖。

  退牧還草。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約占西部地區(qū)嚴重退化草原的40%!巴四吝草”將采取禁牧、休牧和劃區(qū)輪牧3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yǎng)。力爭5年內,使工程區(qū)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yǎng)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xiàn)草原資源的永續(xù)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要點解析

  1. 群落的演替是一個群落取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xiàn)一個頂極群落才會中止。群落這種依次取代現(xiàn)象就叫演替。如:一塊農田,如果人們不去耕耘和種植,任其自然發(fā)展,不用多久,就會長滿各種野草。多年以后,農田又會發(fā)生變化,草本植物減少,各種灌木又繁茂地生長起來。再過若干年,一些高大的喬木也在這里生長起來,灌木又處于次要地位。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最終這塊農田演變?yōu)橐黄帧T诓皇芡饬Φ母蓴_情況下,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穩(wěn)定的森林群落,而不會被別的群落所取代,成為頂極群落。

  2.群落的形成總是從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開始的,這種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稱為裸地。裸地可分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從來沒有生物生長或雖曾有過植物生長,但被徹底消滅了,沒有留下任何植物的傳播體及原有植被影響下的土壤。后者指原來有植物生長,因植被遭受破壞后形成的裸地。這種裸地雖然沒有植物生長,但原有的土壤條件沒有被破壞或破壞不夠嚴重,在土壤中還保留了植物的繁殖體,如種子、根、莖等。原有的植物繁殖體和殘存的土壤條件在群落形成過程中將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過程的長短,主要決定于群落受干擾的強度和所持續(xù)的時間。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決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擇伐、皆伐)及其對林內優(yōu)勢樹種的苗木、幼樹和地被的破壞程度都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條件,影響群落的復生和變化過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過程中,動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顯的。

  3.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些情況下,是群落內物種生命活動的結果,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不良的居住環(huán)境,使原來的群落解體,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誘發(fā)演替。

  4.外界環(huán)境條件如氣候決定著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響到群落的'結構和生產(chǎn)力。氣候的變化,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都會成為演替的誘發(fā)因素。地表形態(tài)(地貌)的改變會使水分、熱量等生態(tài)因子重新分配,轉過來又影響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對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鹨彩且粋重要的誘發(fā)演替的因子。影響演替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并不限于上述幾種,凡是與群落發(fā)育有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態(tài)因子都可成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為人類社會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態(tài)關系起促進、抑制、改造和建設的作用。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變面貌。人還可以經(jīng)營、撫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發(fā)展的道路進行。人甚至還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

  五、教后感: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不是破壞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用具: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課前準備: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使用顯微鏡的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

  (二)第一課時的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聯(lián)系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wèi)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思考討論老師的問題,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練習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第二課時)

 。ㄈ┘毎麑W說及其建立過程

  課后練習

  科學前沿

  本章小結

  自我測試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jié)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fā)菜、水華)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禁采發(fā)菜的環(huán)保意義。

  2.形態(tài):比較小,營養(yǎng)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xiàn)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以討論題引導學生閱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

  課后練習3:根本區(qū)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共性是細胞核的組成物質。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huán)境》第三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jié)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lián)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yǎng)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等知識分析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yǎng)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lián)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tài)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jīng)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tài)度方面

  1、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二、教學重難點: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難點)

  小結

  課后練習教師活動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問題引入,簡單復習病毒的結構(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復制)。舉引起SAS的冠狀病毒為例,提出問題,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復制的呢?……冠狀病毒在那些細胞里面復制呢?

  小結上面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xiàn)不出生命的特征,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為什么呢?)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提出問題:細胞能表現(xiàn)出那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并開展討論。

  小結:(幻燈片展示提綱)細胞為什么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在細胞生命活動基礎上實現(xiàn)各種的生命功能。(舉出一些實例)

  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可謂是恒河沙數(shù),但是這些生物,小到組成它們身體的細胞,大到一個生物個體,一個物種、甚至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整個生物圈,都可以一個一個的生命系統(tǒng)(什么是系統(tǒng)呢),而且這些生命系統(tǒng)之間還有層次的關系。(以一只龜為例分析)

  單一個心肌細胞就是一個生命系統(tǒng),(為什么呢?)因為細胞各個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而使細胞能表現(xiàn)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個系統(tǒng)(分析略)。引導學生分析心臟、循環(huán)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等也是一個系統(tǒng)學生活動

  討論、思考問題:病毒是怎么樣復制的?(在細胞內)

  匯報冠狀病毒的.相關的資料

  閱讀資料并討論:

 。▽嵗唬翰萋南x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鑷食、排泄,生長,應激;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fā)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實例4:例如瘧疾、非典感冒等等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生物系統(tǒng)的層次性、以及嘗試分析后面幾個層次作為生命系統(tǒng)的原因。(著重引導說出多個組分互相配合影響成為整體)

  完成資料后的“思考與討論”。

  七、板書設計

  第1節(jié)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為什么說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實例

  生物 生物類型 生命活動 基本特征 說明

  草履蟲 單細胞生物 運動和分裂

  人 多細胞生物 生殖和發(fā)育

  人 多細胞生物 縮手反射

  病毒 非細胞形態(tài)的生物 入人體的淋巴細胞

  人 人和高等動物 免疫

  二、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結構

  層次 概念 舉例 學生舉例

  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心肌細 胞組織 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 心肌組織器官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 心臟系統(tǒng)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 循環(huán)系統(tǒng)個體 由各種器官或系統(tǒng)協(xié)調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的生物。 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生物體 龜種群 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 該區(qū)域內同種龜?shù)乃袀體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 該區(qū)域內龜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種群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龜生活的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這些生物生活的無機環(huán)境共同組成 地球上只有一個生物圈

  三、小結: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識記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知道沼蝦、河蟹的經(jīng)濟意義以及園蛛、蜈蚣與人類的關系。

  (3)識記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過比較沼蝦和蟹的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對四種動物的學習,使學生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培養(yǎng)的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學習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使樹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動物資,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自然界中節(jié)肢動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有益動物,防除有害動物的觀念。

  重點難點

  本的重點是四種節(jié)肢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難點是對代表動物的學習,最終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幾種代表動物在外部形態(tài)上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卻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也缺少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只有在明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同時,才能逐步找出它們共同的特點,進而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蝗蟲、沼蝦、河蟹(雌、雄)、園蛛、蜈蚣的活體和掛圖、實物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別放在不同的培養(yǎng)皿中)。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實物導入設疑啟動引出題

  觀察沼蝦、河蟹、園蛛、蜈蚣識記其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

  列表歸納比較

  展示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掛圖,歸納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舉例說明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2.教學過程說明:

 。1)導言的設計。

  表揚上節(jié)學生制作的昆蟲標本,不但種類全、而且質量好。請學生觀察通過實物投影(投影儀)展示出的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活體標本(投影片)或掛圖。問:這些動物也是昆蟲嗎?不是,這些是其他節(jié)肢動物。這樣就把本開頭前幾幅圖移到此處講解,既節(jié)省了第一節(jié)的時間。又解決了本節(jié)的導言。

 。2)關于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根據(jù)蝗蟲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指導,邊歸納。每個動物的各部分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然后教師再比較每個動物各部分的結構的不同點。最后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判斷特性。同時教會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做學法指導,教會學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有價值。

  關于沼蝦的教學,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時吃到的蝦不一樣,因為平時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對蝦,而沼蝦(青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這一點要向學生講清楚。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沼蝦的活體或標本或者用沼蝦的掛圖,在大屏幕上出示觀察提綱:沼蝦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結構特點?沼蝦生活在水中,一般它應該用什么呼吸?怎樣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蝦的卵直接產(chǎn)在水里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沼蝦,回答以上問題,同時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上的表格。關于蟹的教學,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農村的都有感性認識,只用一只蟹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應說明是河蟹還是海蟹。

  關于園蛛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在采集園蛛標本時,注意留心觀察園蛛吐絲、結網(wǎng)和捕食昆蟲的情況,并寫出觀察報告,在堂上匯報自己的觀察報告,不當之處,教師應給予糾正。通過匯報,教師問:蜘蛛都結網(wǎng)嗎?蜘蛛很像昆蟲,但它是昆蟲嗎?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活的園蛛,弄清園蛛的形態(tài)結構,師生歸納完成板書表格,重點講解園蛛的紡績器的結構,園蛛是怎樣結網(wǎng)捕蟲的?對農業(yè)生產(chǎn)有什么益處?教師可以讓進行下列計算:有人統(tǒng)計每666.7平方米(即1畝)稻田內約有蜘蛛3萬至8萬只,如果按每個蜘蛛每天消滅5~8只農業(yè)害蟲計算,那么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約能消滅多少只農業(yè)害蟲?由此可見蜘蛛可以防治農業(yè)害蟲,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這就是防治的意義。上確有其人——威靈頓將軍,由于連打敗仗躺在茅草屋內很沮喪,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結網(wǎng),從失敗到成功,自己終于很受啟發(fā)振作起,打了一次大勝仗。也可以把這段小安排在講解園蛛時作為導言。這樣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學的興趣。同時讓對蜘蛛比較感興趣,有很多關于蜘蛛的趣聞,可以后閱讀。

  關于蜈蚣的教學,教師出示蜈蚣的標本和觀察提綱,師生整合,完成板書表格。教師引導比較一下,每種動物的每一個部分有什么不同點,并用彩色粉筆畫出不同點。把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活體在實物投影儀上同時展示出(或者把四種代表動物的掛圖展示出),摸一摸標本,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什么?看一看,它們的身體是否都分部?身體是否由體節(jié)構成的?足和觸角是不是分節(jié)的?想一想;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完成板書。

  最后讓學生討論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節(jié)肢動物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使認識到節(jié)肢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群,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節(jié)肢動物,合理地利用節(jié)肢動物為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服務是我們學習本內容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建議

  教材中本實驗安排為驗證性實驗,有條件的學?梢愿臑樘剿餍詫嶒,安排在講課之前,或與講課同步進行。

  本實驗難度并不大,但內容較多,實驗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時完成。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設教師演示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準備好做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用具、儀器和試劑等。同時,逐項完成還原糖、脂肪、蛋白質3類有機物的鑒定實驗。在實驗課上,將3個實驗的正確結果分別展示在講臺上,并作扼要的介紹,以便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作比較。

  2.實驗中學生應分工合作。在“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當每組兩個學生中的一個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另一個學生可以用酒精燈將水煮開,以便縮短實驗的等待時間。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一個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時,另一個學生則可以調試顯微鏡。另外,在完成前兩個實驗時,一個學生洗刷試管、清洗玻片和整理顯微鏡,另一個學生則可以進行后一個實驗的操作。

  3.關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并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于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4.做鑒定還原糖和蛋白質的實驗時,在鑒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比,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

  5.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三、參考資料

  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材料準備植物組織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但必須加以選擇。在雙子葉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產(chǎn)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為淀粉,暫時儲藏在葉子內,因此最好不用雙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有些單子葉植物,如韭菜、鳶尾,并不將光合作用的初始產(chǎn)物轉變?yōu)榈矸,因此葉內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單糖,但是,由于葉片中葉綠素的顏色較深,對于鑒定時的顏色反應起著掩蓋作用,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因此,也不宜用單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

  本實驗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還原糖含量較高的植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的,如蘋果和梨的果實。經(jīng)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用于鑒定脂肪的實驗材料 準備實驗材料最好選擇富含脂肪的種子,如花生種子(取其子葉)。供實驗用的花生種子,必須提前浸泡3~4 h。浸泡時間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時間過長,則組織太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鑒定脂肪的實驗,教師可根據(jù)本地區(qū)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 min左右。用于鑒定蛋白質的`實驗材料準備 實驗材料最好選用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種子,動物材料常用的是雞蛋(卵白)。如用大豆種子,必須提前浸泡1~2 d,這樣容易研磨成漿。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采用現(xiàn)成的大豆磨成的豆?jié){,豆?jié){可以購買,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機制取。利用豆?jié){作實驗材料,可以節(jié)約實驗時間。

  如果用稀釋的卵白作實驗材料,效果會更好。

  斐林試劑的配制

  甲液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

  乙液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硫酸銅溶液

  使用時臨時配制,將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蘇丹Ⅲ溶液的配制 稱取0.1 g蘇丹Ⅲ干粉,溶于100 mL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蘇丹Ⅳ溶液的配制 稱取0.1 g蘇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雙縮脲試劑的配制 取10 g氫氧化鈉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A。

  取1 g硫酸銅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01 g/mL的硫酸銅溶液(藍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B。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通過閱讀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3.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教學難點

 。1)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

  實驗演示法、探究法、講授法

  四、課時安排

  2

  五、教學過程

  復習及板書

  1.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這叫~~。

  3.化學消化:通過各種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這叫~~。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這個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鳥類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

  2.是胃內的化學物質將肉塊分解了。

  3.收集胃內的化學物質,看看這些物質在體外是否也能將肉塊分解。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

  板書一、酶的作用和本質

  細胞代謝:細胞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

 、迕冈诩毎x中的作用

  演示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教師邊做邊讓學生完成“討論”。

  提示1.2號試管放出的氣泡多。這一現(xiàn)象說明加熱能促進過氧化氫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

  2.不能。

  3.說明FeCl3中的Fe3+和新鮮肝臟中的過氧化氫酶都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

  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新鮮肝臟研磨液1滴質量分數(shù)為3.5%的

  氯化鐵溶液1滴

  生物催化劑:過氧化氫酶所含酶的相對數(shù)量:1無機催化劑:Fe3+

  Fe3+的.相對數(shù)量:25萬

  4.4號試管的反應速率比3號試管快得多。說明過氧化氫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下高效率地進行,只有酶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所以說酶對于細胞內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

  板書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講述

  在20 ℃測得的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

  條件 活化能/kJmol-1

  沒有催化劑催化

  用膠態(tài)鉑催化

  用過氧化氫酶催化 75

  54

  29

  催化效率: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效率更高。

  板書㈡酶的本質

  資料分析學生閱讀分析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巴斯德認為發(fā)酵與活細胞有關是合理的,但是認為發(fā)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是不正確的;李比希認為引起發(fā)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是合理的,但是認為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fā)揮作用是不正確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學家,特別強調生物體或細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學家,傾向于從化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的爭論促使后人把對酶的研究的目標集中在他們爭論的焦點上,使科學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3.畢希納的實驗說明,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xù)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4.薩姆納歷時9年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將酶提純出來。成功屬于不畏艱苦的人。

  5.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等。

  小結略。

  作業(yè)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巴斯德:發(fā)酵與活細胞有關,發(fā)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fā)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fā)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xù)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

 。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酸堿度適中等溫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題

  1.可用第2章中學過的鑒定蛋白質的方法。在薩姆納之前,之所以很難鑒定酶的本質,主要是因為細胞中酶的提取和純化非常困難。

  2.(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fā)現(xiàn)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板書三、酶的特性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等。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發(fā)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注意。

  講述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jīng)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chǎn)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 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 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于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于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堿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jié)、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板書

 、迕妇哂懈咝

 、婷妇哂袑R恍

 、缑傅淖饔脳l件較溫和(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教師做實驗,學生邊觀察便得出酶的作用條件。)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chǎn)物生成量來表示。

  講述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chǎn)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激活劑等。其變化規(guī)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tǒng)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于酶發(fā)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shù)孜餄舛群艽,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圍內才表現(xiàn)活性,超過這個范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最大,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最大,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

 。5)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激活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小結

 、迕妇哂懈咝

  ㈡酶具有專一性

 、缑傅淖饔脳l件較溫和

  作業(yè)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B。 2.B。

  3.這個模型中A代表某類酶,B代表反應底物,C和D代表反應產(chǎn)物。這個模型的含義是:酶A與底物B專一性結合,催化反應的發(fā)生,產(chǎn)生了產(chǎn)物C和D。這個模型揭示了酶的專一性。

  拓展題

  1.(1)A點: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C點: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

  (2)如果A點時溫度升高10 ℃,曲線上升的幅度變小。因為圖中原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催化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溫度高于或低于最適溫度,反應速率都會變慢。

  (3)該曲線表明,B點的反應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是酶的數(shù)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這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圖略)。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復習重點:

  1、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人口增長對生物圈的影響

  3、嚴峻的環(huán)境問題

  4、人類發(fā)展和生物圈的關系

  5、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人口增長過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載能力大約是80億。

  2、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業(yè)生產(chǎn)中燃燒煤和石油等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進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面。

  范圍: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生長,腐蝕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破壞后,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

  5、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從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xiàn)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卻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生物的組成發(fā)生變化,降低水體使用價值。污染物有工業(yè)廢水、農業(yè)廢水和生活廢水。

  7、噪聲污染:種類有交通噪聲、工廠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家庭生活噪聲。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農藥污染了土壤。

  9、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葉、剩飯菜)和危險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

  二、重點習題講解

  1、環(huán)境污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下列名詞與環(huán)境污染有關的是()

 、偎嵊辎诔粞蹩斩储郯咨廴劲軠厥倚莩喑雹蕹毕咴肼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赤潮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環(huán)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質進入海洋時,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進海洋的廢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東西,有些還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這些營養(yǎng)鹽過于豐富,這時就出現(xiàn)了"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會使藻類、鞭毛蟲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這樣赤潮生物進行了爆炸性的繁殖,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會把海水"染"紅。赤潮來臨時,魚類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2、判斷: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酸雨。

  分析:錯誤。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稱為酸雨。

  3、判斷:能夠吃到野生動物或者能夠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錯誤。野生動物的存在豐富了動物的物種資源庫,物種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吃野生動物或者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這個人愚昧無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現(xiàn)。

  三、練習

  1、選擇題

  (1)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燒 B、填埋 C、堆肥 D、ABC三項都正確

  (2)下列哪種氣體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氣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連線

  水污染工廠排放的濃煙

  大氣污染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產(chǎn)生的噪聲

  噪聲污染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險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3、水污染連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氣污染連工廠排放的濃煙;土壤污染連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聲污染連工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產(chǎn)生的噪聲。

  高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特點

  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qū)別

  二、重難點: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qū)別

  三、板書設計:

  一、認識原核細胞的和真核細胞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四、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細胞的基本結構,今天我們就把細胞進行分類,學習一下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

  學生閱讀【探究活動】認識一下有關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教師提問:

  1、原核細胞包括的細胞的種類?

  2、真核細胞包括的種類?

  教師總結: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生物。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人類。

  教師小提示:

  區(qū)分細菌與真菌?

  細菌和真菌都是個體微小的生物,細菌一般是桿菌、球菌等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放線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學生閱讀課本,教師總結原核細胞的特點:

  1.原核細胞的最主要特點:細胞內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2.原核細胞的結構:

 。╨)細胞壁和細胞膜: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的細胞器。

 。3)核區(qū):由DNA分子組成。

  區(qū)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據(jù)構成該生物的細胞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中最低等的類群,但它們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和放線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細菌常根據(jù)形狀分為:桿菌、球菌和螺旋菌,細菌常根據(jù)形狀來命名,如大腸桿菌。也有的根據(jù)功能來命名,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

  學生閱讀課本,總結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有較大區(qū)別,兩者的區(qū)別如下表所示: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 較。1-10μm) 較大(10-100μm)

  染色體 一個細胞只有一條環(huán)狀DNA,DNA裸露,不與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一個細胞有多條染色體,DNA、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細胞核 無核膜、無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細胞器 僅有分散的核糖體,其結構與真核細胞不同 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

  細胞壁 主要由胞壁質組成 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內膜系統(tǒng) 簡單 復雜

  微梁系統(tǒng) 無 有微管和微絲

  細胞分裂 二分體、出芽、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只有無絲分裂 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

  轉錄與翻譯 出現(xiàn)在同一時間與地點 轉錄在核內,翻譯在細胞質內

  五、小結:

  本節(jié)主要敘述了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以及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高中生物教案 篇11

  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呼吸細胞的增殖染色體變異人的視覺和聽覺

  細胞的基本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章學習了高倍鏡的使用及本章第一節(jié)的有關細胞膜的知識以后,再進行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就有了良好的基礎。由于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還是比較低,線粒體較小,在高倍鏡下,在短時間內學生可能較難觀察到,所以教師要準備好示范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的

 、倥e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谥谱髋R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測葉綠體和線粒體。

 、酆喪黾毎は到y(tǒng)的結構和功能。

 、苡懻摷毎薪Y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部分與整體的統(tǒng)一。

  2、能力目標

  通過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鞏固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tǒng)一的觀點,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僖龑W生主動探究細胞中的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诩毎は到y(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教學難點

 、偌毎髦g的協(xié)調配合;

 、谥圃烊说目谇簧掀ぜ毎呐R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

  【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實驗探究法、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準備20臺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新鮮黑藻葉,1%的詹那綠染液。

  2。課件制作:制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等的幻燈片。

  【教材處理】

  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及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第二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及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1)放映一張某玩具廠忙碌的車間的動畫片。

  提出問題:

 、僖患䞍(yōu)質的產(chǎn)品是如何通過個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產(chǎn)生出來的?

  ②細胞內也存在類似工廠的各種車間嗎?

 、奂毎麅鹊母鞣N“車間”是怎么樣的?

 。2)總結: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發(fā)生著物質和能量的復雜變化。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在細胞質中有許多忙碌不停的“車間”,這些車間都有一定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等,它們統(tǒng)稱為細胞器。

 、儆^看動畫片;

 、诮Y合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展開討論。

 、蹖W生傾聽,并參與交流。

 、賱(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出新課;

 、谕ㄟ^類比,學生能更形象地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

 。1)教師先引導學生制作黑藻葉片細胞及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記載和描述觀察現(xiàn)象,然后依次討論與交流:

  針對該試驗提出如下問題:

  ①描述觀察到的黑藻細胞的葉綠體分布和形態(tài)。

  ②植物的葉子為什么是綠色?

  ③描述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線粒體分布和形態(tài)。

 。2)總結:在顯微鏡下葉綠體散布于細胞質中,呈綠色的、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葉肉細胞中有大量葉綠體,所以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梢钥吹奖徽材蔷G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形態(tài)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賹W生動手制作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

 、谟涊d和描述觀察現(xiàn)象;

  ③展開組內討論和小組間交流等活動;

  ④傾聽總結,并參與交流。

  ①學生對微小的細胞總有一種神秘感,通過親自觀察細胞來解決自身的疑惑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這樣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②訓練了學生制做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壑廊~綠體和線粒體在細胞內的分布和形態(tài);

  ④對微觀世界的細胞有了初步的認識。

  細胞的呼吸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

  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ㄒ唬┮

  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后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fā)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復雜的氧化反映產(chǎn)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ǘ┨骄拷湍妇毎粑姆绞

  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并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么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chǎn)生co2;無氧呼吸產(chǎn)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并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ㄈ┯醒鹾粑

  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么?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

  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

  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tài)上有什么區(qū)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

  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么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fā)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chǎn)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么區(qū)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轉變?yōu)闊崮堋?/p>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并回答相關問題,并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并進行分組討論后,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qū)別

  分析有機物產(chǎn)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練習略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

  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chǎn)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fā)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qū)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知識目標

  1、了解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及意義。

  2、理解細胞周期的概念。

  3、準確描述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4、掌握有絲分裂的過程、特征和意義。尤其是dna和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

  能力目標

  1、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

  2、通過學習有絲分裂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圖像、解讀圖像的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制作臨時裝片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識圖和繪圖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胞周期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變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使學生對生命的運動性、對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等哲學問題有正確的認識。

  2、通過對實驗思路的分析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目茖W工作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細胞都是通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基礎。在細胞的生命周期中,一個新形成的細胞要經(jīng)歷生長、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其中也有些細胞始終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發(fā)生細胞的分化過程。在細胞增殖這一部分中,有絲分裂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是真核生物細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細胞那樣進行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中,有絲分裂是最主要、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細胞生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體細胞的增多就是通過有絲分裂實現(xiàn)的。無論是單細胞真核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他們各種形式的無性生殖也是通過有絲分裂完成的。這將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中再進一步闡述。有絲分裂還是學習減數(shù)分裂的基礎,而減數(shù)分裂知識又是學習遺傳變異規(guī)律的基礎。由此可見有絲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講透,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知識?梢酝ㄟ^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認識和分析一個生命現(xiàn)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還可以用圖形描述特點;用圖解和表格突出重點;用曲線描述量的變化規(guī)律和趨勢;通過實驗觀察、驗證生物學知識等……。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

  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xiàn)的。

  資料三: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shù)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

  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高中生物教案 篇13

  教案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說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討論、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過瀏覽網(wǎng)站資料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了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b5E2RGbCAP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yǎng)他們社會責任感。

  教案重點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案難點

  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案方法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案課時

  1課時。

  教案過程

  導入新課)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于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后,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實例,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p1EanqFDPw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后,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并展示:

  1、抗生素史話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學生討論細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示意圖,并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

  3、對如何保健,少用藥;虿挥盟幷归_討論。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過本節(jié)課的探討,學生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高中生物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節(jié)課位于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第二節(jié),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學習了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好本節(jié)內容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前面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第3節(jié)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2、主要內容。本節(jié)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以及實驗。教師應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分析入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lián)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B、說出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2)能力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通過對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間的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

  A、了解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原理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

  B、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熱情,使學生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fā)展影響。

  4、重點、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2)教學難點:

  A、染色體組的概念。

  B、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lián)系。

  3)教學關鍵:成功地用好各種直觀教具與各種教學方法。

  二、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堅持以啟發(fā)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觀察、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指導:依據(jù)教法,指導學法,體現(xiàn):“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觀教具的使用和電化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據(jù)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獲得感性認識,積極思考。

  四、教學程序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包括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植物雜交、生長素在農業(yè)上的應用等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言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jié)導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們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現(xiàn)在有一種西瓜無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請看教材“問題探討”,并討論西瓜“無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關的知識嗎?據(jù)報載,在上海第五人民醫(yī)院降生一貓叫綜合癥男嬰,嬰兒面容特殊:小頭小臉、眼距寬、塌鼻梁、皮紋改變,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因哭聲像貓而得名,發(fā)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解放后全國有記載的僅20例。研究證明,這是因為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遺傳病。為什么染色體部分缺失就會引起這么嚴重的后果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染色體變異

  2、出示目標,自學交流。

  多媒體展示目標:

  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

  2)說出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3、師生互動,建構目標。

  多媒體展示如下資料:

  A、人的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患貓叫綜合征。

  B、果蠅X染色體上某一區(qū)段的重復,可使正常的卵圓形眼變?yōu)榘魻钛邸?/p>

  C、如果人的第22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發(fā)生易位,會使人患慣性粒細胞白血病。

  D、如果使蘿卜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主根粗大產(chǎn)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多了一倍。對玉米和番茄來說細胞內少一條染色體就不能成活。

  根據(jù)上述材料,分析染色體的變異包括哪些類型?染色體變異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染色體變異可以分為結構的變異和數(shù)目的變異。染色體變異對生物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因為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多媒體演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教師點評:缺失和增加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移接和顛倒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其結果導致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其實,染色體除了可以發(fā)生結構上的變異以外,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生物體染色體的數(shù)目也會發(fā)生改變,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那么,什么叫染色體組?

  多媒體演示:雌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

  教師小結:果蠅的精子和卵細胞中只含有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2)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多媒體展示果蠅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圖示

  讓學生據(jù)圖分析并思考:

  A、染色體組的概念?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多少對同源染色體?

  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條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C、果蠅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引導學生分析并回答上述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有利于組織教學又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認知規(guī)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于學生接受。

 。3)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我們在初中學過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發(fā)育而成。因此,雄峰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這樣,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shù)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由學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發(fā)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普通小麥六倍體(6n=42)由其花粉直接發(fā)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教師總結:可見多倍體、二倍體和單倍體的劃分依據(jù)是不同的;多倍體、二倍體是以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來劃分;單倍體則只要含有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的一半即是,與含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的多少沒有關系。

  4、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五、教后反思

  對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知識,學生不太了解,但是,無子西瓜、多倍體草莓等,學生并不陌生。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相關概念的學習;并提醒學生,盡管大多數(shù)染色體變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數(shù)變異是有利的。而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復雜,直接講述學生難以理解其實質,可從具體實例,如:果蠅的染色體分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認識,效果不錯。在教學中以愛心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親其師,并信其道”,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高中生物教案 篇15

  一、DNA是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jù)

  1、DNA主要位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線粒體、葉綠體中有少量DNA,它們都有復制和遺傳的自主性。

  2、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發(fā)育時期或不同組織的細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誘發(fā)DNA結構變異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遺傳突變。

  4、蛋白質不具備以上這些特征。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jù)

  1、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原理:T2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在自身遺傳物質的控制下,利用細菌體內的物質合成T2噬菌體自身的組成成分,從而進行大量繁殖。

 。2)過程:

 、儆35S和32P分別標記不同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

  ②用被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細菌;

 、墼谑删w大量繁殖時,對被標記物質進行檢測。

 。3)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2)活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內轉化)

  過程:

 、賀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赟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③加熱殺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躍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結論: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離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外轉化)

 、龠^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 蛋白質+R型菌R型菌;

  S型菌 莢膜物質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诮Y論: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4)結論:由(2)(3)實驗可知DNA是遺傳物質。

  思考:人和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1、過程

 、賂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

 、赥MV A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跿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

  ④TMV B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軹MV A RNA+TMV B蛋白質 感染TMV A病毒;

 、轙MV B RNA+TMV A蛋白質 感染TMVB病毒。

  2、結論:在RNA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思考:T2噬菌體、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

  提示:T2噬菌體遺傳物質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名師解惑

  探究:作為遺傳物質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染色體與遺傳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分析表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那么,遺傳物質究竟是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作為遺傳物質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在細胞生長和繁殖過程中能夠精確地復制自己;

 。2)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ks5u

 。3)具有儲存巨大數(shù)量遺傳信息的潛在能力;

 。4)結構比較穩(wěn)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fā)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后還能繼續(xù)復制,并且能遺傳給后代。

  科學的研究已經(jīng)充分證明:核酸具備上述四個條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 篇16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jié)內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xiàn)教、學的統(tǒng)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藕诠褘D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茻晒馑傅膱D片

  問:

  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

  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jié)課的主題。

  展示:

  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

  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問:

  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chuàng)設情景:

  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庞^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平又寣W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fā)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强偨Y:

  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

  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chuàng)設情景:

  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

  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

  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

  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否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

  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

  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窃賮碛^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shù)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

  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

  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

 、琶枋霭被岱肿娱g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朴袥]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请m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冗@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啥倪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和“氨基酸數(shù)”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

  總結:

  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jīng)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

  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shù)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

  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fā)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

  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

  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

  在今天的這節(jié)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jié)課吧!

  高中生物教案 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交異”“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以及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需要學生了解的內容,教材通過4個示意圖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涉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信體等概念,其中“染色體組”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之——。理解這概念,才能正確理解依據(jù)染色體效目變異衍生出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和多倍體育種技術。

  學習本節(jié)之前,學生e經(jīng)學習了近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即遺傳規(guī)律)、減數(shù)分裂、DNA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識。因此,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知識結合,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直觀而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對“遺傳和變異”整體理解,也可為介紹人類進傳病、生物育種及生物進化等知識作鋪墊。

  染色體變異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細胞分裂異常產(chǎn)生的結果,因此細胞分裂是染色體變異的細胞學基礎。如果以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細胞分裂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會大大地降低學習的難度,并能有效幫助學生從已有知識中構建出新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本節(jié)主要的知識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難點較集中,如染色體組的概念及數(shù)目判斷方法,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體組概念:以辨圖、設問、討論和復習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復雜,如果直接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梢詮恼故灸行匀梭w染色體組成自制模型,讓學生回顧同源染色體的概念,然后將人類染色體分成兩組,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兩組染色體組異同點等方式人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lián)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概念: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單倍體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實例來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體內的染色體組數(shù)目,提出單倍體的概念,并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區(qū)分單倍體與一倍體,單倍體、二倍體與多倍體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單倍體與多倍體育種:用圖解、事例和圖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二倍體、多倍體和單習是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之上的。單借體具有可比性將多低體和單傷體育種放在一—起來學習,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育種的學

 。4)染色體結構變異: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5)“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的實驗:學生先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后,第2節(jié)課進行實驗操作。二、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學生已經(jīng)學過染色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概念,為染色體組等新概念的`構建奠定了認知基礎。前面學習的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等基礎知識,為創(chuàng)設問越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有精情,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使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基本概念、過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鍋,不能靈活遠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學中應設置好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動手,思考和討論,適時引導追時啟發(fā)和酒時效勵由淺人深,構建染色體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生命觀念

  1、說出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的區(qū)別。

  2、理解染色體組、單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內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ǘ┛茖W思維

  1、舉例說出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三)科學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ㄋ模┥鐣熑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2、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出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難點:

  1、理解染色體組概念

  2、理解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lián)系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多媒體直觀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概念、種類。

  2、通過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染色體結構變異。

  3、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高中生物教案 篇18

  一、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為依據(jù),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重組教材,優(yōu)化課堂教學。本節(jié)的主干知識是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這是一個微觀的分子水平上的過程,學生缺乏直觀經(jīng)驗,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動畫和物理模型模擬等,使這一內容直觀化;側枝內容是RNA的種類及遺傳密碼的概念、種類、特點等。這部分內容涉及的物質種類也比較多繁雜,我將它們置于本節(jié)課之前和之后分別講解。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本章的開篇,是本章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用2課時。由于課時調整,我在上完DNA結構后直接跳躍講述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內容,課程標準中與本節(jié)教學相對應的要求是: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案攀觥笔抢斫馑降囊螅匆髮W生能夠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能夠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和擴展等。因此,本節(jié)教學主要是對轉錄和翻譯過程的描述,而且讓學生理解轉錄和翻譯的物質結構基礎以及二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要達到理解層次的目標,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觀點思考和討論相關的問題,需要運用有關DNA和RNA結構的知識,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進行分析;“為什么是三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呢?”需要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本節(jié)教材的另一特點是插圖多而且復雜。插圖包括結構示意圖、化學組成區(qū)別圖、轉錄過程流程圖、翻譯過程流程圖和一個mRNA分子上的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示意圖等。能否處理好教材中的插圖,是本節(jié)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DNA分子結構后,已經(jīng)能夠建構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同時對DNA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想進一步探知有關DNA的其他問題,學習的欲望強烈,但是學生往往會陷入學習時明白,學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節(jié)課前都有一個復習舊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2)能運用數(shù)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理解密碼的簡并性。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識圖能力,分析歸納和推理判斷的能力。讓學生能利用文字、圖表、圖解等形式,闡述轉錄和翻譯的概念、原理和過程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用生物學觀點認識和分析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2)教學難點

  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體上我決定,一方面從學習目標的任務入手進行教學設計,主要完成什么是轉錄?怎么轉錄?什么是翻譯?怎么翻譯?這四個問題。另一方面調整課堂結構,不再利用傳統(tǒng)的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教學敘事程序,而是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細節(jié)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設置問題串,層層設疑,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體課件、模型模擬等形式,把抽象、復雜、微觀的過程動態(tài)化、形象化、宏觀化。這樣有利于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感悟和理解,又能節(jié)省時間。但教材中的八幅圖表不能放棄不用,否則就會忽視了學生的識圖、辯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法指導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

  高中生物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

  2.通過分析體液免疫的動畫,運用總結與歸納的方法,得出體液免疫的過程。

  3.根據(jù)體液免疫的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通過本節(jié)學習,感受人體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被病原體所包圍,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未感到不適,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復習人體的三道防線,由第三道防線引出體液免疫,從而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體液免疫的三階段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體液免疫過程Flash動畫,提問:體液免疫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自主思考。

  (體液免疫劃分成感應階段、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

  2.體液免疫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描述這三個階段的具體過程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同桌交流。

  教師就三個階段依次提問學生,教師補充強調。

  (大多數(shù)病原體經(jīng)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數(shù)抗原會直接刺激B細胞。這一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應階段。B細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chǎn)生抗體,這就是反應階段。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細胞處理消化,這就是效應階段。)

  3.認識二次免疫

  教師提出問題:生過天花或麻疹的人為什么一般終生不會再次患上這種病呢?與哪種細胞有關?學生自主思考,教師補充講解。

  (記憶細胞,它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對抗原的記憶可達數(shù)月甚至終生。當遇到同種抗原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chǎn)生大量的抗體,從而快速消滅抗原。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應更迅速也更強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較為完整的體液免疫的概念。

  (體液免疫,就是發(fā)生在體液中,靠B細胞產(chǎn)生抗體消滅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鞏固提高

  布置任務:畫體液免疫的概念圖。先獨立構建概念圖,完成后組內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選優(yōu)秀作品展示,并讓學生歸納體液免疫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從空氣侵入人體并被抗體消滅的整個過程。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 篇20

  一、教學目標:說出水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形態(tài)和功能,說出無機鹽在生物體內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體內分布的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水、無機鹽在生物體中的分布、功能是本節(jié)重點;學生理解結合水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蒸餾水、佳得樂、綠茶各一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六、教學內容:

  (一)細胞中的水

 。ǘ┘毎械臒o機鹽

 。ㄈ┚毩

 。ㄋ模┙處熁顒又苯右:

  設問:非洲的角馬、大象不遠千里進行遷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幾倍,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尋覓什么呢?

  舉例說明水對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誕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態(tài)、人胚胎發(fā)育的`環(huán)境、人最長缺水時間和缺食時間比較。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時期的含量變化:細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題時,注意看清楚問的是干重還是獻重)。水分的減少對生物的影響(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

  結合水和自由水:請學生說說認為人體什么結構中有水?指出生物體內的水除了能流動的水的形態(tài)以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可以舉無水硫酸銅和五水硫酸銅的關系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結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

  自由水的作用:

  1、良好的溶劑(味覺的產(chǎn)生)。

  2、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種子遇水才能發(fā)芽、光合作用)。

  3、為細胞營造液體內環(huán)境。

  4、物質的運輸(血液)。無機鹽的種類;著重講無機鹽的作用:

  5、生物體的組成部分(血紅蛋白的鐵離子);

  6、參與生命活動(鈣離子對人體的作用)

  p36旁欄部分:

  1、不同種類細胞中的化合物有區(qū)別,例如淀粉與糖原;

  2、含量有差別:如肌肉細胞中蛋白質教多,而脂肪細胞中脂肪較多。

  學生活動簡單回答老師的問題。根據(jù)p35圖,分析人不同生長時期體內含水量的變化。(廣告詞: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列舉人體中有水分的結構或者物質。討論并完成相應的練習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06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12-18

高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11-04

高中生物教案【精】11-19

【推薦】高中生物教案11-19

【薦】高中生物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