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模板(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用具: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課前準備: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使用顯微鏡的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
。ǘ┑谝徽n時的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聯(lián)系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wèi)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思考討論老師的問題,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練習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第二課時)
。ㄈ┘毎麑W說及其建立過程
課后練習
科學前沿
本章小結
自我測試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jié)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fā)菜、水華)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禁采發(fā)菜的環(huán)保意義。
2. 形態(tài):比較小,營養(yǎng)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xiàn)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以討論題引導學生閱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
課后練習3:根本區(qū)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共性是細胞核的組成物質。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學習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提高有關蛋白質相關計算的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難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及相關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提問:
之前我們學習過了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話,那么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兒,成為“珍珠項鏈”蛋白質的呢?如果告訴你氨基是具有堿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膽猜測一下會發(fā)生什么?(酸堿中和。)帶著這樣的思考,接下來共同學習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二)新課講授
1.蛋白質的結構層次
過渡: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所謂大分子就是相較無機物來說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700,人的血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4500等。
提問: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組成那么大的蛋白質的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說一說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大致有哪些結構層次。(經歷了二肽→三肽→多肽,通過盤曲、折疊形成了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過渡:這種氨基酸和氨基酸的連接方式稱為脫水縮合。
2.脫水縮合過程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脫水縮合的.含義: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此時重點強調肽鍵的含義及寫法。
活動(角色扮演):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一種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鄰的同學手牽手,牽手的部分可以稱作什么?(肽鍵。)
問題:
怎樣才能更高地還原脫水縮合過程?(每人右手拿著NH和H的卡片,左手拿著CH和OH的卡片,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左右手相連的時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學觀察,4位同學站成一排,會形成幾個肽鍵?脫去幾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學呢?(4;4)6位同學呢?(5;5。)
繼續(xù)提問:那么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n-1;n-1;n-m;n-m。)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如果4位同學站的不是一排,是一個圈,結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區(qū)別?(形成環(huán)肽,形成4個肽鍵,脫去4個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點評,總結結論。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yè):如果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改變站位、人數(shù)、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質是一樣的么?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活動,并且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
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xiàn)的。
資料三: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shù)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
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教案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說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討論、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過瀏覽網站資料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了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b5E2RGbCAP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yǎng)他們社會責任感。
教案重點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案難點
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案方法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案課時
1課時。
教案過程
導入新課)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于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后,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實例,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p1EanqFDPw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后,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并展示:
1、抗生素史話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學生討論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示意圖,并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
3、對如何保健,少用藥;虿挥盟幷归_討論。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過本節(jié)課的探討,學生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jié) 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
〔節(jié)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huán)境中。兩者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huán)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huán)境中;與外界環(huán)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wěn)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tǒng)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
。ù嬖谟诩毎麅,約占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ù嬖谟诩毎,約占1/3) 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絕大多數(shù)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huán)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shù)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huán)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2.
內環(huán)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3.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shù)椒,通過呼吸系統(tǒng)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幍拿氀苤,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節(jié)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內容。參與體溫調節(jié)的器官和系統(tǒng)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tǒng)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tǒng)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作業(yè)〕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 2.B。 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jié)內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xiàn)教、學的統(tǒng)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2)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
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
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jié)課的主題。
展示:
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
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問:
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chuàng)設情景:
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1)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2)接著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fā)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3)總結:
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
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chuàng)設情景:
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
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
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
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否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
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
。1)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2)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3)再來觀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shù)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
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
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冗@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啥倪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和“氨基酸數(shù)”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
總結:
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
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shù)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
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fā)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
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
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
在今天的這節(jié)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jié)課吧!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理解感覺器官的概念和意義,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近視和遠視,眼睛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耳的衛(wèi)生保健。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預防近視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眼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難點:視覺的形成與視覺異常,聽覺的形成、耳的結構
教具準備
眼、耳結構的.掛圖與視覺、聽覺形成的示意圖及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裝置等。
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內容分配為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生都開始于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關系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后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xiàn)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系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系。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并聯(lián)系剛才的實驗現(xiàn)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視覺產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jié)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xiàn)象及糾正的方法。
小結:簡要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要點。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tài)關系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后才能體現(xiàn)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xiàn)生命現(xiàn)象。
問題:根據(jù)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ji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jù)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為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fā)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注意區(qū)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說明了什么?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么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xiàn)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說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jù)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學生討論:哪些實事可以說明細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
細胞膜是如何保護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成分與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區(qū)別?
問題討論:學生設計實驗:
(1)證明膜的存在。(質壁分離;顯微探針感受阻力;電鏡觀察。)
(2)研究細胞膜的結構需要得到實驗的材料,選用什么樣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細胞膜?
(培養(yǎng)學生在下結論或推測時要重證據(jù)、講道理。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的基本素質。)
介紹細胞膜的獲取方法(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測定細胞膜的成分?
觀察法:電鏡觀察細胞膜:暗、明、暗三層結構。厚度約75~100埃(見擴展資料)。
實驗法: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了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事實一:膜易被脂類溶劑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處理后消失。)
事實二:脂類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
事實三:用指示劑可以確認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對于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同時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質
2、結構:
問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兩類物質分別隸屬于親水和疏水物質。這兩類物質應該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結構特點: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親水端。
如果是一層分子排成一個平面會是什么樣子?(不符合細胞膜內外均為水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物質交換。)如果是兩層會是如何排列?理由?
(2)親水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關系?
根據(jù)前面給出的信息判斷:暗層和亮層哪層是脂類物質?哪層是蛋白質類物質?依據(jù)?
理解內外兩側暗中央發(fā)亮的觀察結果。
由于觀察技術所限,科學家對細胞膜的認識基本上是假說和推測,了解學說和假說的區(qū)別。為形象表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科學家根據(jù)假說設計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液態(tài)鑲嵌模型——突出液態(tài)結構
(1)兩層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質覆蓋、鑲嵌、貫穿于“骨架”上。
問題:這樣的結構與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區(qū)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會產生什么影響?
親水物質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隨意通過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間不連接,而且分子始終處于運動中——液態(tài)流動狀。
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總有一個是不飽和的鏈,因此脂肪酸長鏈在雙鍵處發(fā)生彎折。當分子旋轉時會使相鄰分子發(fā)生位移,有可能制造出一個瞬間的縫隙,為物質擴散創(chuàng)造了機會。(——如果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分子又比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類物質即可以發(fā)生擴散。)
離子的直徑應該是比較小的,應該按照濃度差擴散?墒鞘聦嵣喜皇沁@樣……原因?
細胞膜上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是兩性化合物。因此帶電的離子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外有些離子或小分子有機物可能會與膜上某些蛋白質發(fā)生作用,導致相關蛋白質分子發(fā)生臨時性該變。蛋白質會出現(xiàn)臨時“隧道”或發(fā)生穿膜運動。結果是使相應的離子或小分子有機會通過細胞膜。膜上的這些蛋白質分子被稱作載體。
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護潤滑作用
(2)細胞識別作用:
實驗一、取低等多細胞動物黃海綿和紅海綿各一塊。分別打散并充分混合。靜置培養(yǎng)一段時間。結果:細胞重新聚集,形成黃海綿和紅海綿。沒有混合色海綿。
實驗二、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反應。(選擇講述)
通過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如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的物質交換和免疫反應等),有助于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分布特點及其作用。
載體:(蛋白質)分布于膜上,專一性運輸特定物質的工具。
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學習,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事實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的意義:
(1)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及發(fā)展變化。
(2)變形蟲捕食和運動時偽足的形成;白細胞吞噬細菌;胞飲與分泌;
(3)細胞分裂時膜的流動性
(4)細胞雜交時的細胞融合
人——鼠細胞雜交實驗:熒光標記膜上的蛋白質,(紅色和綠色)細胞結合處界限分明。37℃、10分鐘后,界限消失,紅綠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均勻分布已經看不出任何界限了。
學生總結:細胞膜通過流動可以完成什么生命過程?
(為細胞吸收、分泌、修復、融合、運動、捕食、變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礎)
3、細胞膜的`特點:①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诠δ芴攸c具有選擇透過性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物膜與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體會生物膜的生命特點。
學生討論:細胞膜的流動性與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之間的聯(lián)系。
4、各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請參閱“細胞的亞顯微結構.ppt”)
學生討論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滴紅墨水,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物理學上屬于哪類?原理?
(自由擴散的條件是:兩個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
注意糾正:強調擴散的雙向性,總結局是擴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2)如果兩個濃度不同的溶液之間存在半透膜——溶劑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溶質分子不能通過時,溶液中溶劑分子的擴散,又該是什么結果呢?(逆濃度方向發(fā)生)
(3)細胞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是否都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呢?哪些不可以?為什么?擴散作用局限于哪些類型的物質?
小結:
擴散屬于被動運輸。根據(jù)是否需要載體幫助擴散分為:協(xié)助擴散和自由擴散。由于水分子的擴散是逆濃度差進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擴散又被稱為滲透作用。
問題:擴散作用是細胞依靠濃度差進行的被動吸收方式。它的優(yōu)缺點各是什么?
細胞是如何吸收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的?
講解主動運輸?shù)奶攸c: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學生知道主動運輸?shù)奶卣鳌?/p>
列舉主動運輸?shù)氖聦崳?/p>
(1)海帶細胞中的碘濃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萬倍于海水;
(2)紅細胞中的K離子30倍于血漿。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種類和比例不同。
學生總結歸納、填表:
方式
通過方向
載體輔助
能量消耗
物質形式
自由擴散
滲透作用
協(xié)助擴散
主動運輸
總結:膜的保護作用是一種生物保護。一旦細胞死亡此作用將消失。
問題:
(1)細胞膜對細胞的保護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細胞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害物質被屏阻。保證新陳代謝的需求原料及時供應,產物及時排除。)
(2)細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是哪些?
(結構上的流動性,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
5、細胞的內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強調:物質始終沒有透過細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6、細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護。
細胞膜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關。
在植物細胞膜外還有有細胞分泌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構成的細胞壁。對細胞具有機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事實:用纖維素酶除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不再保持原來的形態(tài)。將這樣的細胞放置在清水中時,它會象紅細胞一樣吸水破裂。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重點——癌細胞的主要特征;難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區(qū)別。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癌癥及其治療的記錄片
四、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學過程:
。ㄒ唬┮爰鞍┘毎奶卣
提問學生,設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癥,你會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體上看到哪里物質、行為具有致癌/誘癌作用,你會怎么做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應變由人們對癌癥的恐懼,設問:什么是癌癥呢?講述癌細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細胞的圖片,與正常細胞進行比較。
進入情境,回答問題
。ǘ┲掳┮蜃
先讓學生列舉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質,再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歸納,致癌因子的種類。補充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也是在外部條件誘發(fā)下產生癌細胞的。
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適當補充癌癥發(fā)展的過程。
根據(jù)生活經驗,列舉致癌物質
(三)癌癥的防止
介紹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觸致癌因子的做法。讓學生說說了解到的哪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后介紹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癌癥的方法,展望未來可能采取的治療手段。
說出自己了解的癌癥治療方法。
。ㄋ模┚毩
高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描述細胞衰老的特征。
2、簡述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能力方面:
進行與社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
。2)細胞凋亡的含義。
2、教學難點:細胞凋亡的含義及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解法
五、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
1、人體衰老表現(xiàn)出哪些特征?
2、老年人體內有沒有幼嫩的細胞?
3、年輕人體內有沒有衰老的細胞?
4、人體衰老與細胞衰老有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有關,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都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從總體看,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對單細胞生物體來說,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3)對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個體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個體中每天都有細胞衰老、死亡。個體的衰老不等于細胞的衰老,如老年個體中每天也有新細胞產生。
那么細胞衰老有何特征呢?
細胞衰老的過程是細胞的`生理狀態(tài)和化學反應發(fā)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xiàn)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變化。(學生閱讀教材P122相關內容)
教師總結:
一大:細胞核變大,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衰老細胞的特征一。杭毎麅人譁p少,萎縮變小,代謝速率減慢。一多:細胞內色素逐漸積累、增多兩低:膜的物質運輸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細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關系細胞衰老的原因,歷來是研究人員極為關注又很難回答的課題。近幾十年來,先后提出過多種假說,目前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學生閱讀教材P122相關問題)
[資料搜集和分析]社會老齡化的相關問題,叫同學們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投影展示出來,結合教材P123討論題討論分析之。
生物體內的絕大多數(shù)細胞,都要經過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這幾個階段。可見,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
細胞死亡有兩種形式:
1、細胞壞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細胞急速死亡,是一種被動性死亡;
2、細胞凋亡,這是一種特定基礎控制的主動性死亡。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在形態(tài)學和生物化學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細胞凋亡有廣泛的生物學意義,例如,在胚胎發(fā)育時期清除多余的細胞,有利于器官的建成。當細胞被病毒感染或發(fā)生癌變時,機體也會通過凋亡的方式加以清除。
六、總結: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衰老的原因,細胞凋亡的含義及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七、作業(yè)布置:
P124練習
高中生物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過程從原來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說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內容從回顧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開始,讓學生感知他們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原則,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教材中詳細描述了各探究實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探究思維具有很好的啟發(fā)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光合作用被發(fā)現(xiàn)的基本過程。
2.簡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反應場所。
。ǘ┠芰δ繕耍
1.重新走進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手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2.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原則,重點是對照實驗原則和單因子變量原則。
3.過讀書和師生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驗科學探究歷程,體會科學概念是在不斷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形成。
2.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學科中的有關知識,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3.學會參與、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內容和結果。
4.認識到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學且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科學、樹立辨證的科學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歷史過程中的各實驗設計、優(yōu)缺點和結論。
難點: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各實驗如何巧妙地連接起來,如何過渡,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生物課中學習過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歷史卻很陌生,關鍵對于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對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對探索科學的過程與方法及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五、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結合問題、討論、比較、歸納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再現(xiàn)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12-06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11-04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熱】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高中生物教案【推薦】11-17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