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初二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
【目標定向】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二、自學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學習釋疑,感知內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點難撥疑,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么?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2
課 時
教學目標
1、 掌握課文結構
2、 理清作者思路
3、 掌握一些生字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自古至今,愛蓮的人很多,高唱低吟蓮的贊歌的,為數(shù)也不少。這里選錄的三篇散文,選材和寫作的角度不一樣,主題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求同”“辨異”的方法進行比較閱讀。
“求同”既可以從選材的角度,看三篇文章是選取哪幾個方面的`材料來寫的;又可以從表達的中心的角度,看它們通過描寫對象贊頌了什么
“辨異”,不僅要研究三篇文章的選材和描述的重點有什么不同,更要揣摩作者托物言志的“志”的側重點在哪里。
二、 自讀課文
1、 讀準以下生字詞。
堅韌() 泥淖() 甙() 心曠神怡()
矜持() 奇葩() 含辛茹苦()
2、 注意一些生字詞的解釋
委身:把自己的身體、心力投到某一方面(多指不得已的情況下)
泥淖:爛泥;泥坑。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矜持:拘謹;拘束。
奇葩:奇特而美麗的花。葩,花。
無可厚非:沒有可以過分指責、批評的地方。厚,過分。
一塵不染:一點灰塵也不沾染,這里有清潔純潔的意思。
含辛茹苦:形容忍受辛苦。辛,辣。茹,吃。
留連忘返
3、 掌握一些常用句子
君愛蓮有花,我愛蓮有實。(《住耶溪南》)
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唐朝白居易《長恨歌》)
三、 正課
1、 讀《我愛蓮有實》,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簡介蓮子,表達對蓮子的衷心愛慕。
第二部分(3段),贊美蓮子無比堅韌的品行和驚人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4段),說明蓮子的“苦心”的功用及對人們的啟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3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現(xiàn)代記敘文。文章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回憶了過去的家庭生活,通過平凡小事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表達了因為再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二、教學思路
根據(jù)現(xiàn)代中學生不懂生活的艱難,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愛心以及農村中學生閱讀量少并本文的特點,我通過引、讀、思、品、寫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盡孝,懂得關愛他人,學會自主學習,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精神,領略文章平實自然、在日常絮語中蘊含深情的語言風格。
三、教學流程
(一)引(延伸課外,認識作者)
1、引導學生背誦孟郊的《游子吟》,學生談對本詩的理解。之后引入同題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師結合課文注解簡要介紹作者。
(二)讀(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標出生字生詞,查字典解決。
2、在順暢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放聲朗讀,體會感情。
3、教師設問:讀這篇文章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痛苦、悔恨。
(三)思(獨立思考,各抒己見)
思考下列問題,現(xiàn)場回答:
1、作者悔什么?為什么悔?悔的表現(xiàn)是什么??
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3、中間敘事部分作者不僅敘寫了母親受盡的苦難,更主要敘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寫?
(四)品(品味精彩,積累感悟)
1、輕聲朗讀課文,品味作者情感。 (教師做示范,學生學習品賞)
例: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這句寫出了我家生活的'極度貧困,很難吃上月餅;也寫出了我那時的幼小,不懂事,沒有想到母親。表現(xiàn)了我的悔恨之情。
歸納妙點:
1、文章語言樸素自然,在平實中飽含深情,在字里行間表達出對母親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題:及早盡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為主線展開。開篇點明“永久的悔”,引出對往事的追憶——“悔”的由來,結尾扣題,進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條理清晰,主題突出感人至深。
(五)寫(反饋檢查、學以致用)
1、詞語的理解性聽寫(教師說出詞語意思,學生寫出本詞)
2、母愛無私,母愛偉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觸,請用簡短的語句寫出你的感受。
3、以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為題材寫一篇作文。
要求:
1、自擬題目
2、親身經歷,情感真摯。
教學反思
本案例體現(xiàn)了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又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注意夯實基礎知識的特點。成功之處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通過獨立閱讀理解課文、學習詞語。在比較閱讀中,小組的互動,促使多數(shù)學生參與進來。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文以載道”,這是古今大學問家所提倡的。讀文章重要的是領悟其中的精神實質,使優(yōu)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傳。本案例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通過文章的閱讀,領悟母愛的艱辛與偉大,明白愛心、同情心的重要性。
3、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
聽寫是傳統(tǒng)教法之一,但在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理解進行概括性聽寫,既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學生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同時達到了夯實基礎的目的。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2、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師】(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設氛圍)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幾首歌詞:"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及鍟n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創(chuàng)作成就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jié)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差使、狼藉、簌簌、妥貼、躊躇、迂、蹣跚、箸、拭、瑣屑、晶瑩。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guī)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guī)孜煌瑢W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fā)言。教師可根據(jù)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論討講解
【討論】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分析〗
(理解記敘的要素)
【討論】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诟赣H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
設置慘淡環(huán)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為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
【討論】3、文中一共幾次提到了背影?分別給每一次的背影起一個名字。
〖分析〗
、俚谝欢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板書〗惦記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著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板書〗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鄣诹危"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板書〗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艿谄叨"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后懷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書〗再現(xiàn)背影(別后懷念)
【討論】4、面對著父親蒼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淚,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分析〗
、僬n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板書〗悲哀之淚
、诘诹危"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板書〗感動之淚
、鄣诹,"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板書〗不舍之淚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板書〗傷心之淚
【討論】4、這篇文章的重心在6、7兩段,那么2、3、4、5段寫的是什么?不寫不可以嗎?
〖分析〗2、3段介紹慘淡的家境,為了營造一種悲涼的氣氛。
4、5段介紹父親對我無微無致的照顧,為了鋪墊我對父親的感情,也就是鋪墊"背影"。
二、小結
(以討論的方式進行)
【討論】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xiàn)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xiàn)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xiàn)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xiàn)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板書〗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業(yè)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yè)本上。
2、思考課后第一題。
《背影》教學反思
《背影》是一篇傳統(tǒng)寫父子親情的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著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現(xiàn)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難融入這篇文章,為此我設計了以情導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一反傳統(tǒng)教學中以“背影”為切入點的規(guī)律,而是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讓學生學會品味語言,從而體悟情感,并學會運用語言之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按初中語文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獨特發(fā)現(xiàn),有自己個性見解,品析感悟語言特點。因此,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通過學習、體悟文章語言所飽含的父子親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這樣,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快樂天堂。
調動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成了本節(jié)課重中之重。引入情境后,只以“文章表達什么思想感情”為牽動點,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我驚喜的是,這些孩子,思維竟如此敏捷、開闊,他們能從點滴語言中感悟到子對父的思念、牽掛等情感,這是我預設中所沒想到的。這也激發(fā)了我與他們一起去探究質疑的興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寓意。這一預設的探究過程,使我與孩子們一起回讀文本,更加深刻地體味出文字間所蘊含的綿綿不盡之意。
本文語言質樸無華,而情感卻力透紙背。因此,在重點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品味語言,體悟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品詞入手,可從中悟到“知微見著”的效果。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為糾正教師的錯誤,讓生感受到“困后之妙”。人物是情感的凝聚點,而品味人物描寫也是初中階段應掌握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品析人物描寫,挖掘其內在的感情色彩。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們極盡能力,品出詞語含義,具體再現(xiàn)情感,也融入了文章的情感中。拓展練習中學生受文章濃情的感染,動情地描述生活中無痕的真愛,沐浴在無疆的親情中,將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體驗。
但課堂是遺憾的藝術。對于某些詞語的理解,因我缺乏靈活的引導而趨于膚淺。以此為基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更上層樓。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1分鐘)同時播放《給母親的信》樂曲(幻燈1)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
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
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
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
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出示課題幻燈2
二、聽配樂朗讀,(注意感情基調、語速節(jié)奏)整體感知(幻燈3)(4分鐘)
1、思考:(1)課文中寫了哪幾個人物?中心人物是誰?
(2)用自己的話簡要的復述故事內容。
注意點根據(jù)圖畫復述故事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幻燈4)
2、(2分鐘)反饋、點評、
3、師小結:
。1)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一家口人或者祖孫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發(fā)生分歧,結果我的母親順從我的兒子走小路,體現(xiàn)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愛以及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師:過渡語這樣的畫面美不美?讓我們也融進這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10=5+5)
師:請大家再讀課文,前后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每組推薦組長記錄,待會交流
1、展示:(幻燈片5)
。1)《散步》,美在,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語言、景物、行動、親情......
2、說明
美在對春景的生動的描寫
美在文章對稱句式的反復運用
美在小家伙的話
美在用生活的細節(jié)表達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細節(jié)中表達出深愛的感情
美在結尾段表現(xiàn)出家庭的幸福、溫馨
美在結尾的.一句話......
師:提要求
前后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把討論結果寫下來,每組推薦組長發(fā)言、點評)
2、(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3、明確:親情美如:和睦溫馨美
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整個世界。(幻燈6)
、冽R讀體會一下句子的含義
(從字面上看他們走得很小心,很仔細,害怕母親摔跌,這個形象很有象征意義,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愛護幼小的生命這樣承前啟后的責任。也表現(xiàn)我國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整個世界”是否大詞小用?表現(xiàn)我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幻燈7)
②還有補充的嗎?
景物美如第四段齊讀體會指導朗讀(幻燈8)
、蹫槭裁疵涝趯懢?與前文寫母親有沒有關系?
生:有,因為母親戰(zhàn)勝了寒冬,戰(zhàn)勝了疾病,我希望母親也像這春天的萬物一樣充滿生命的活力,,作者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
那我們該怎么做?
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要珍愛生命
、苓有嗎菜花桑樹魚塘(第七段熱愛生活)指導讀
小結:
所以作者選擇初春有生命力的季節(jié)去散步,可見文中的景物描寫也不單是為寫景而寫景,也包含我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師:還有嗎?
生:語言美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師: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幻燈片8)
討論(3分鐘)反饋、
作用:語句的形式顯得整齊勻稱,讀起來連貫流暢,富有形式美,
增強了表達效果(幻燈9)
。ㄈ绻覀冊趯懽髦星‘斶\用,會為我們的文章增添亮色)
師像這樣的句子文中有很多,找找看(幻燈片10)
生討論反饋
小結
《散步》這篇散文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寫的是散步,這樣一件小事,作者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親情。
師:我們現(xiàn)在在校學習與父母相處交流的機會很少,有的在外闖蕩,那我們面對親情該如何去做呢?
四、體驗親情(幻燈11)
設想一下,晚飯后,如果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想看戲曲,爸爸想看足球,媽媽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又該怎么說?
指導學生如何說話我應該我對說
師過渡語:
同學們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為大家有這樣的認識而高興。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是讓大家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
。ɑ脽12)備用
所以說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它不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說說你學完這篇課文,你覺得今后應該怎么做?
小結點評
師:因為親情的存在,我們幸福,我們快樂,當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讓我們把對親情的理解,化解在歌詞里,用歌聲來感受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
六、聽歌曲感悟親情(幻燈13)
《;丶铱纯础穼W生跟著一起唱
此時借這個機會你最想對父母親說一句話是什么
師:我為大家有這樣的懂事而高興,希望你們將自己對親情的理解付諸于行動。
七、課后作業(yè):(真行實感)(幻燈13)
1、真行: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實感:將這一過程及真實感受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教師心語結束語(幻燈14)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
讓我們的家永遠洋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6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語(京白)介紹回蕩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賣聲。
2.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
教學重點、難點
1.生動幽默的語言。
2.結構安排獨特。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招徠(1ai2)鐵鉉(xuan4)囿于(you4)
隔閡(he2)餑餑(bo1)秫秸(shu2jie1)
商販(fan4)吹噓(xu1)吆喝(yao1·he)
小鈸(bo1)荸薺(bi2qi2)
2.解釋下列詞語。
招徠:招攬。
餑餑:饅頭或其他面食,也指用雜糧面制成的塊狀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稈。
隨機應變: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
合轍押韻:這里指押韻。
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閡: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吹噓:夸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說自己或別人的優(yōu)點;夸張地宣揚。
吆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
二、導人
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梢月牭缴特溄匈u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fā)我們無盡的遐思。
教師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播放一些街頭叫賣的吆喝聲,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
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記者、翻譯家。早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曾任《大公報》編輯、記者,倫敦大學講師,《大公報》駐英特派員。1946年回國后,歷任復旦大學教授、《人民中國》(英文)副總編輯,《文藝報》副總編輯、中央文史館館長。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北京小販貨郎的叫賣聲簡直就是一種“戲劇性”的藝術。作者介紹了從白天的叫賣聲到夜晚的叫賣聲,從賣吃食的、放留聲機的,到乞討的,還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賣聲等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悅和懷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總寫舊北京城街頭商販為招徠顧客而發(fā)出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體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
提問:文章開頭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重點寫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章開頭在寫法上可以說是采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將舊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販為招徠顧客而做出的種種音響分作兩種:“器樂”和“聲樂”,然后重點寫“聲樂”——各種小販那醉人的叫賣。
寫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突出了叫賣者的本事:他們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要會現(xiàn)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正因為叫賣者的這些種種特點,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紹的各種吆喝聲。
(二)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默讀課文,這里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想想這兩個層次如何劃分?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一層次(4~9),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
第二層次(10),寫一年四季的吆喝聲。
文章這里從兩個方面寫“吆喝”,作者按時間順序展開,一天中按從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秋冬,條理層次清晰。
提問:
作者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具體寫了哪些叫賣聲?重點又寫了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
作者從早寫到晚。寫早晨吆喝賣早點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鮮蔬菜的:賣青菜和賣花兒的。寫白天賣日用百貨和修理各種家具的,這就更熱鬧了。
然而重點是寫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熱鬧:賣夜宵的',唱話匣子的,用凄厲動人的叫喊討飯的,真是應有盡有。這一層作者重在寫出北京胡同里小販的叫賣聲持續(xù)時間之長,種類之多。
五、小結
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販們在夜晚發(fā)出的各種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風情。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招徠、隔閡、吆喝、吹噓、隨機應變、油嘴滑舌。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一)閱讀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這一段結構有何特點?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結構可以說是總分式。這一段寫吆喝聲按從春到冬的順序展開。春天一到,萬物復萌,小販們走街串巷賣春鮮兒。夏天賣西瓜和雪花糕,秋天賣“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熱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蘆,經小販們一叫賣,也頗為誘人。
(二)閱讀課文第三部分。
提問:這一部分所寫內容與前文有何不同?試具體說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章第三部分從叫賣作為一種口頭廣告的角度來寫。這里寫叫賣的文化內涵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有的叫賣說明商品制作的工藝過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逼涠械慕匈u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如賣山楂的喊:“就剩兩掛啦!逼鋵嵥砩蠏鞚M了那用繩串起來的紫紅色的果子。其三,叫賣的語言十分豐富,極富表現(xiàn)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兒的白薯”、“蘿卜賽過梨”等;有的合轍押韻,頗為動聽,如“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卜一個大!
文章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品味語言.
提問: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仔細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介紹夜晚的吆喝,如“餛飩喂——開鍋!”“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硬面——餑餑”。
介紹夜里乞丐的叫聲,如“行妤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介紹吆喝作為一種口頭廣告,舉例如“鹵煮喂,炸豆腐喲”“葫蘆兒——冰塔兒”,“冰棍兒——三分嘞”等等。
這些對吆喝的描寫,極富特色,從這些“戲劇性”的藝術中,讀者聆
聽到那些奇妙無比、特色鮮明的“聲樂藝術”,欣賞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
四、探究活動
1.讓有特長的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叫賣聲,學生從中體驗吆喝的民俗內涵。
2.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xiāng)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五、小結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結構的安排上也頗有獨到之處。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7
【說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洞壕啤芬晃氖峭ㄟ^故鄉(xiāng)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xiāng)的主題。筆觸細膩,有著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了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蘊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
、 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 布置課前預習,搜集以思鄉(xiāng)為主題的文章。
、 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xiāng)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shù)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yōu)美的意蘊,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蘊”。課標對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文章的意蘊,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氳著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蘊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于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xiāng)文章,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yǎng),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說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說學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xiāng)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初中生閱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范,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后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xiāng)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說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蘊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復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范,這個示范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蔽业钠肺觯骸耙获R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后面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斌w現(xiàn)了鄉(xiāng)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xiāng)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氳開來。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學習重點)。
3.了解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4.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學習難點)。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一.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要求:記住作者。
。2)掌握下列字詞。要求:讀準、會寫、會用。
爭妍斗艷奇崛枯瘠陸離犀利瑪瑙
忍俊不禁豐腴唾津潛溢罍盎然勻稱
。3)搜集與石榴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豐富對石榴的認識
二.賞析王安石《梅花》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工作。
詩歌《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描寫對象)凌寒獨自開。(特定環(huán)境)
遙知不是雪,(精神品質)為有暗香來。(精神品質)
注:凌寒:冒著嚴寒。遙:遠遠的。為: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三.自學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思考:文中說“石榴樹便是這少數(shù)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你認為石榴樹可愛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
2.思考:作者是怎樣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來的?
四.精讀:品味語言體會思想
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樣具體描寫石榴的特征?課文描寫石榴特征,語言生動形象、準確凝練,你最喜歡哪些語句?說一下自己的理由。
2.思考:寫物是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選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一句話,讀一讀,議一議。)
五.質疑
(1.小組交流:質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決組內存在的問題)
思考:作者說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臟”為什么?(解決本文的難點問題)。
六.仿寫: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 整理歸納出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寫作意圖。
2. 品味報告文學散文化的語言,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激發(fā)民族義憤,激勵
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整理歸納作者列舉的幾大案件,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隱含于文字中的悲憤之情。
教學過程:
一、由題目導入
提問1:課題中有“屠殺”兩字,通讀全文,從文章內容上給“屠殺”下個定義。
提問2:“屠殺”可解釋為“大批大批地殘殺”,為什么在“屠殺”前要再加上個“大”字?
二、細讀文章,歸納“大屠殺”案件
1.(列表)歸納“大屠殺”案件。
2.明確:“大”說明南京大屠殺人數(shù)之多,屠殺的殘忍度之烈。日本軍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不分對象,尼姑、平民、軍人甚至婦女兒童。說明他們以殺人為目的,想要亡我中國。
三、感悟文章議論部分,明確作者寫作目的
1、思考:日本在中國實行屠殺政策并非始于1937年,東北三省、上海、河北、南昌都在37年前發(fā)生過類似的屠殺事件,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呢?
2.、帶著這個問題散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品讀“作為歷史的回顧”、“記住這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等句)
明確:國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極大,妄圖將中國滅亡,“南京”是中國當時的首都,顯然日本軍國主義是要“殺一儆百”,其野蠻和殘暴程度可見一斑。
3、思考:日本軍國主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野心來吞并中國,中國人民為什么會遭受這樣的災難?
明確:因為當時中國太落后了,綜合國力不強,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增強國力!鳛閷W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奮斗!
四、感悟作者隱于文字背后的情感
提問:最后一部分作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愛憎之情溢于言表,一篇好文章通常作者都會將自己的情感隱藏于文字中,比如“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句,作者為什么要在敘述“燕子磯大屠殺”加上這句話呢?
明確:1、美麗的地方卻成了屠宰場,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這樣安排是為了突出日軍的殘暴,中國人民的無辜。
2、如今的燕子磯依然秀麗,但它卻時刻提醒著人們不應該忘記在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血腥屠殺,亡靈們的哀號,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更不要讓這段悲劇再一次重演。
五、回家作業(yè)
類似“風景秀麗的燕子磯”這樣將作者情感隱于文字中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回家后
找出一兩句,說說它們分別隱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
感悟如下:
每次聆聽陳老師的教誨總會有茅塞頓開之感,今天也是如此。當我整理完陳老師口訴的自己上過的《南京大屠殺》的教案后,再對比自己的教案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啟迪:
1、語文老師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將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拉回課堂。
要做到這一點并非如說的那樣輕松。就那我今天上的這堂課來說吧!原本我選擇這篇
自讀課文就是因為它能激發(fā)起同學們的民族義憤,能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有些感染力。沒想到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因為多種因素而沒能實現(xiàn)原定的目標。雖然我試圖用老師范讀來增加感染力,帶動全班的氛圍,但是同學們卻一如既往地“我自巋然不動”,搞得我挺被動的。
其中當然有客觀的因素諸如時間上少了10分鐘,學生們在第一節(jié)課上通常都有點沒睡醒等等。但究其主觀原因我認為還是由于我的課沒有備好:主要是我忽略了對于“南京大屠殺”這一知識同學們是“已知”的這個問題,在“已知”的情況下就應該試圖給他們一些“新知”,一些新的情感體驗,而并不僅僅等同于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教會學生從“無知”到“有
知”,而語文是母語,是自小就在不斷訓練不斷“明白”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語文學科要把同學們的興趣停留在課堂,還是要努力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習得“新知”、獲得“新”的情感體驗。
2、 教師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經過一番專研琢磨,這樣才能備好一堂有“效率”的課。
今天我的這節(jié)課無疑是在做一次無效的勞動,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僅僅關注如何將報告文學的三個特征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而不是讓他們在體驗感悟中獲得這三個概念。其二,指導學生圈畫有關表現(xiàn)日軍殘暴,人民無辜的語句過繁、過細。
基于以上兩點,我反思我的`這節(jié)課沒有帶給學生們新的知識,而只是在做重復勞動。這不符合二期課改“長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陳老師說的那樣,對于初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知識的整合而不是將知識機械地重復。我想這句話對于我們初三接下去的復習課是有指導意義的。
再次對比兩份教案不難發(fā)現(xiàn),陳老師在多年研讀教材,教材已爛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斷地在求新求變。在陳老師的教案中對課題“南京大屠殺”有了一番新的詮釋,并分別以“給‘屠殺’下定義”,“為什么在‘屠殺’前加個‘大’字”,以及“作者為什么要選‘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這篇報告文學的題材”這三個問題串聯(lián)起了三大環(huán)節(jié),構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隱于文字中的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更能培養(yǎng)初三學生深層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上一個臺階。
3、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要規(guī)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能言善辯的人,但真正要做到說話得體又精煉,而且還能思路明
晰可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課來說,事后在評課過程中前輩們?yōu)槲抑赋隽瞬簧俨灰?guī)范的課堂用語,比如在提到日本軍國主義時因為緊張的緣故我說成了“日本人”等等。
當然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但是我會牢記教研員李老師的提點:努力先從“每堂課提問不超過六個問題”開始嘗試,循序漸進地規(guī)范并完善自己教學的語言。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0
學習目標
1、掌握閱讀游記的方法。
2、賞所見,品讀語言體會黃河剛柔并濟之美。
3、悟所感,體會黃河的偉大之處。
一、導入
由《望廬山瀑布》引出學習游記的三個要素:所至、所見、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見、所感,也就把握了閱讀游記的方法。而我們今天就通過這三個方面來學習《壺口瀑布》這篇游記。
二、新授
環(huán)節(jié)一理游蹤(所至)
通過預習我們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兩次)壺口瀑布,分別是(雨季和枯水季)。而枯水季的視角較之雨季更為獨到,誰可以說一說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觀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壺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斷變換視角,這也是游記的游蹤之一,即定點觀景。而抓住方位變換和視角轉換的詞句,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蹤。
環(huán)節(jié)二賞所見
1、請大家小組合作,循著游蹤,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壺口瀑布怎樣的特點?從哪些語句品讀出來的?并進行圈點批注。
明確:①老師示例:“我依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在這里,劉老師最喜歡這一系列的動詞,一個字的擠、撞從橫向上寫出了黃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詞推推搡搡、前呼后擁則從縱向上寫出了黃河水流之湍急,而隨著句式逐漸變長,文章的節(jié)奏并沒有減緩而是愈發(fā)的緊張。河道上排排黃河水在這排山倒海、爭先恐后涌來的磅礴氣勢下碎成了堆堆白雪。戛然而止,讓人不禁為這份氣勢折服!好一個雄渾壯闊的黃河!好一個雄渾壯闊的壺口瀑布!
、趯W生自主分析:
示例一:“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五個“跌”,這里不僅從高處急速下落,而且還多次地急速下落,三跌四跌,無法反抗,只能暈頭轉向地碎成點,碎成霧。隆隆而來的浩瀚黃河水最后竟被跌碎成了霧。這壺口瀑布該是如何的險峻。
示例二:“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比喻修辭和否定句,強調突出了壺口瀑布凝重猛烈、洶涌澎湃的特點。為什么不能是飛毯而必須是鋼板?他們有什么不同?飛毯柔軟而鋼板強硬,尤其是剛出軋經過淬煉的鋼板,更能展現(xiàn)凝重猛烈的特點。
示例三“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你看,日夜不止,這柔和的水硬將鐵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靜”態(tài)的巨石蘊含著河水“動”的力量,“切、剁”這樣夸張強硬的詞竟是與石頭相比更為柔和的水所發(fā)出的動作,體現(xiàn)出壺口瀑布柔中帶剛的特點。
環(huán)節(jié)三悟所感
梁衡先生曾說:“大凡看景只看人為的熱鬧,是初級;拋開人的熱鬧看自然之景,是中級;又能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個味和理來,這才是高級!苯酉聛砦覀兙蛠砜纯醋髡叩奈逗屠。
請略讀4—6自然段,說一說你在文中讀到了怎樣的情感與思考?(請勾畫出抒情議論性的語句)(3分鐘)
明確:“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彼梢允且粭l河;她可以是一個人;她可以是一種精神……
黃河西出昆侖,源遠流長。壺口瀑布更以它氣吞山河之勢,聲絕九霄之壯著稱于世。如果說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魂,那壺口就是黃河精魂的集中體現(xiàn)。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壺口瀑布,通過所至、所見、所感三個角度,學會了品讀游記的三種方法:
抓方位變換詞理游蹤
品描景語句賞所見
抓抒情議論句悟所感
世界那么大,我們都想去看看。但當我們的腳步還未來得及丈量這個世界之時,不妨多閱讀游記,借著作者的妙筆,領略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四、作業(yè)
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預習《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并試著與《壺口瀑布》進行比較。
《壺口瀑布》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理解(44分)
(一)閱讀《壺口瀑布》選段,完成題目。(14分)
第二次我專選了個枯水季節(jié)。春寒剛過,山還未青,谷底顯得異常開闊。我們從從容容地下到溝底,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我一直走到河心,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shù)厝私小褒埐邸保垲^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我依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xiàn)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溝底飛轉著一個個旋渦,當?shù)厝苏f,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看罷水,我再細觀腳下的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據(jù)《元和郡縣圖志》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一千五百米處。你看,日夜不止,這柔和的水硬將鐵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10、作者在枯水期觀壺口瀑布的感受如何?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為什么要在文中著力描摹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的壺口,又說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請從修辭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3分)
“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縱觀全文,文章絕大部分是圍繞著水來寫的,而選文第三自然段卻寫腳下的石頭,請問這樣寫是何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感受:雄偉、壯闊,既壯美又優(yōu)美,剛柔并濟。表現(xiàn):上游的水勢;龍槽的水勢;河水的力量。
11、作者寫黃河并不僅僅將它作為黃河來寫,更是賦予它情感,將它當作人來寫。
12、運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黃河堅忍剛強、一往無前的氣勢。
13、用石頭來襯托水與命運抗爭的意志力之堅強。
《壺口瀑布》練習題
一、語言運用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馳騁推推搡搡震耳欲聾奮力抗爭
B、旋渦如絲如樓挾而不服汩汩如泉
C、霧靄怒不可遏窟窟竅竅搏大寬厚
D、番身鋼板出軋浪沫橫謚潺潺成溪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無誤的一項是()
A、我依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
B、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虮粖A在石間,哀哀打漩。
C、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
D、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涌、更擠、更急。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培訓以后,他思路開闊,大不同于往,真當另眼相看。
B、美國對別國的人權問題說三道四,橫加指責,而對本國侵犯人權的行為卻諱莫如深。
C、目前,我們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首當其沖要解決產品質量問題。
D、為了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這個販黃窩點曾兩次停業(yè),待風聲一過又東山再起。
4、對以下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A、這首詩歌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力。
B、第二句“和”字下得工煉,表現(xiàn)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jié)奏──蕩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給讀者。
C、三四兩句詩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將詩中僅有的景物──水和月巧妙結合。
D、此詩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xiàn)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
5、把下列句子的中心事物“水”改成“落葉”為話題,仿寫下列句子。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二、語段閱讀
、冱S河在這里由寬變窄,由高而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趶臏系咨鹨坏啦屎纾瑱M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郛斎贿@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
④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xiàn)出來被我們所看見。
6、文章第一段中原有一句“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边@句話,將它插入原文,正確的一處是()
A、 ①處B。 ②處C。 ③處D。 ④處
7、對下列句子的表達方法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1)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shù)厝私小褒埐邸保垲^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2)黃河在這里由寬變窄,由高而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3)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4)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說明描寫記敘議論B、記敘抒情記敘議論
C、記敘抒情抒情描寫D、說明描寫抒情議論
8、作者為什么說壺口“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請談談你的看法。
9、作者想通過描寫壺口瀑布的壯美和柔美,表達怎樣的心聲呢?
10、黃河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正像一個人經歷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請談談我們中華民族哪些事例能體現(xiàn)出黃河的這種個性。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1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像,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熱(chi4)禱詞(dao3)執(zhí)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饋贈(kui4)憔悴(cui4)真諦(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鑲嵌(xiang1qian4)
翱翔(ao2)喪吁短嘆(xu1)千山萬壑(he4)
2、解釋下列詞語。
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饋贈:贈送(禮品)。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二、導入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兩首。
三、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習課文
。ㄒ唬⿲W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確: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
。ǘ⿲W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蘊。
明確:風情雨態(tài)是難以描摹的,更何況所寫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場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繪了種種的雨:輕輕灑下的,如金線瀉地,珍珠拋落;伴同雷電而來的,瓢潑而下,療救饑渴的大地;叮咚作響的,輕叩著人們的心扉。
作者借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雨”的生活,借寫雨來贊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并借以袒露詩人自我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寫雨的精魂,精魂離不了形體,從形體描摹入手,從與各種各樣外物的關系中展開,不求工巧,而求離形得魂,從一枝一葉中讓人想見全貌。如第四節(jié)寫雨在云彩和田野間傳信,天低云暗,雨絲綿綿,似乎把云彩與田野連結起來了,雨霽風止,云淡了,龜裂的土地平復了,確實如“這位干渴難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醫(yī)治!薄坝辍笔菚邕_的,對于自己的放逐,雖然有過淚,但它明白。“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睂Α八馈钡牡粦B(tài)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來的結局,因此甘于犧牲自己,造福萬物。
五、口頭仿寫訓練
朗讀《浪之歌》第五節(jié)“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說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話要有一個中心,前后句連貫,銜接自然。
六、拓展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并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后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七、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
八、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教學反思
《組歌》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佳作,作者紀伯倫。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是以熱烈的愛情作喻,對中學生來說比較敏感。所以,我最初對這篇文章的處理原則是:朗讀為主,稍作點撥,點到為止。把教學重心放在第一篇《浪之歌》上。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在以《浪之歌》為代表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預想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盡全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主宰課堂的主人。但最大的感受還是感覺設計課的時候想達到的效果和真正通過上課達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較大。分析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了解不夠充分,另一個原因自己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夠熟悉,對詩作詞語的推敲不夠到位等,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學生發(fā)散性的問題回答。
《浪之歌》是紀伯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詩,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對詩歌意象的重點講解。預設問題時,也沒能本著循序漸進的手法,讓學生一步步領悟出“浪”的形象。在通讀幾遍課文后,考慮課堂時間分配問題,就匆匆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浪”的代表形象,問題的難度比較大,卻沒考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現(xiàn)在想想,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相對調,讓學生們在美讀中品味情感,領悟意象,效果應該會比這節(jié)課好很多。反復地美讀課文,學生們會逐步體會出,作者筆下的事物,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這樣就能感受到“浪”的一個博愛形象,一個奉獻形象,一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守護者的形象。更能深知作者是一個有著大愛的人,如此課文的主題便突顯出來,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進一步理解課文主題。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4.聯(lián)系現(xiàn)實,思考關注環(huán)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xiàn)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2.了解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深層原因,以及從中吸取的教訓。
教學難點:
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學生指出羅布泊的所在地。(大屏幕出示新疆地圖)羅布泊是西北地區(qū)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涩F(xiàn)在那里變成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沙漠,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后在那里失蹤、遇難。(出示幻燈片)仙湖為什么變成令人恐怖的沙漠?今天,我們就走進羅布泊,聽聽她的訴說。(大屏幕上出示課題)
二、簡介作家、作品:
作者吳崗,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報告文學家!读_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他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中國最佳報告文學。
三、快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課文所描述的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xiàn)在又變成什么樣子?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綠洲,被稱作仙湖,F(xiàn)在則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找學生讀課本相關段落,然后出示幻燈片,同時播放音樂)
2.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相應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這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羅布泊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徹底破壞,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出示幻燈片,然后齊讀相關段落)
3.造成這些悲劇發(fā)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深層次原因:人們不懂得自然規(guī)律,不懂生態(tài)平衡,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出示幻燈片)
4. 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次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什么?
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fā)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guī)律,認識生態(tài)平衡,發(fā)展經濟同時要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出示幻燈片)
5.同樣的悲劇還有那些?
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干涸之勢。
(出示幻燈片)
6.討論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羅布泊的痛惜之情。
四、探究學習:
從體裁看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幻燈片)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么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shù)據(jù)、敘述事實真實可信。
如:《漢書 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jù)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xiàn)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A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tài)被破壞的悲劇。)
B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憂患意識)
五、延伸拓展: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
(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20xx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zhèn)、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
2、作為中學生,面對環(huán)保問題,我們現(xiàn)在或將來能做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六、教師小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么?請看看我們的雙手,是創(chuàng)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回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出示幻燈片)
七、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資料,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的惡化。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掌握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3.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用法。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文言理解能力,讓學生使用工具書通譯全文進行自學,若有不會之處,小組內合作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合作探討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口技是一種用口頭摹擬表演的藝術,是一種傳統(tǒng)技藝,就是“用嘴學叫聲”如蟲鳥嗚叫,火車進站等。今天學習的就是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書課題。)
2.生閱讀注釋。(出示課件l。)
要求:記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學習
聽錄音,完成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注意停頓,然后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2.畫出生字詞,查工具書解決。
3.通譯全文,達到疏通文意。
4.全文正面描寫口技表演者的技藝,側面描寫聽眾的神態(tài)。你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嗎?
三、合作探討
1.小組內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2.教師指導全班學生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朗讀課文。
要求:找多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及時點評至無誤為止。教師在此過程中適當指導或示范,讓學生知道如何才能讀好。
2.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ㄒ姟缎抡n標作業(yè)設計》中本課的“積累運用”部分。)
要求: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記,若有錯誤并及時糾正。
。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ㄒ姟缎抡n標作業(yè)設計》中本課“積累運用”部分。)
3.通譯全文。
要求:指名逐字、逐句翻譯,其他同學認真聽記,發(fā)現(xiàn)錯誤起來糾正。教師指導學生把重點字、詞、句按古漢語現(xiàn)象歸類整理。
4.找出文中側面描寫的語句。
明確:(共有三處:(1)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靼讉让婷鑼懪c正面描寫的作用。)
五、研讀賞析
師:再次朗讀課文并討論下列題目。
1.文章三個場景的描述,口技者以繪聲為主,對聲音的描繪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大及小,由微弱而喧鬧,由簡而繁,試看作者是如何描繪的,請你分析。
(生讀文章內容,小組討論交流。明確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有條理地介紹事情的經過。)明確:(第一個高潮是漸起的,由深巷犬吠,婦人一人驚覺欠伸,到四口之家各種聲響“一時齊發(fā)”有個演進過程作者作了細致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ǖ诙䝼高潮是突發(fā)的,由“忽一人大呼”至“百千齊作”,人有“俄而”片刻時間緊張、紛亂、恐懼,造成了聽眾“變色離席”的效果。)
。ㄔ趦蓚高潮間有過渡的場面即全家再次入夢。這把口技者精心設計的構思表現(xiàn)出來了。)
2.文章結尾處再次出現(xiàn)了“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重復出現(xiàn)有何作用?
明確:(突出舞臺道具簡單反襯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六、梳理鞏固
小組交流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拓展訓練
。ㄈ缬袝r間可在課堂完成。)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業(yè)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口技
林嗣環(huán)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善犬吠婦醒神頸、側目、微笑、默嘆
鬧而復靜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2、通過文本的閱讀,感悟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教學重點難點)
3、掌握比喻、夸張、排比的修辭方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內容及過程】
課時1
一、導入新課。
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進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列夫·托爾斯泰,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請同學們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你對托爾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課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偉大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米開朗琪羅,主要作品有浮雕《階梯旁的圣母》、雕塑《大衛(wèi)》、壁畫《亞當與夏娃》等。
課文中也提到了俄國一位的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有小說《白夜》、《罪與罰》、《白癡》、《卡拉瑪佐夫兄弟》等。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聽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給下列生字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滯(zhì)留禁錮(gù)炙(zhì)熱
頷(hàn)首低眉锃(zèng)亮犀(xī)利廣袤(mào)無垠尷尬(gāngà)
2、解釋下列詞語。
犀利:(武器、言語、目光等)鋒利,銳利。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約束,限制。尷尬:(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蛱幘忱щy,不好處理。
滯留:停留不動。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大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疚氖橇蟹颉ね袪査固┑摹靶は癞嫛,大體分為兩個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三、精讀課文,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集體朗讀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從那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
。ㄗ髡呶鍌方面刻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須發(fā)、面部輪廓結構、面部特征、長相、拜訪者的態(tài)度。)
2、第1段主要寫了什么?請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張的句子。
。▽懥蟹颉ね袪査固╉毎l(fā)的特點。比喻和夸張鋪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臉龐多毛”;皺似樹皮——喻黝黑的臉膛;
糾纏不清的樹根——喻眉毛;泡沫——喻鬈發(fā);
像熱帶森林般濃密——須發(fā);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濃墨重彩的描繪,使人產生美的遐想。(比較插圖)
3、第2段的主要內容?托翁給人的印象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特色?
(面部輪廓的總體特征:多毛,濃密的'胡須(反復描寫)。大量的排比:整個面部像粗制濫造的小屋;額頭像樹柴;皮膚像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給人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4、第3段重點寫了什么?作者細致刻畫樂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嗎?
。娌刻卣鳌攸c寫面容表情,毫無避諱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5、第4段突出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ù┐鞣矫、職業(yè)方面、社會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爾斯泰屬于俄國普通大眾。
關鍵句: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揭示這一點,也就是揭示出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歷程。)
6、第5段的分析:寫托爾斯泰的外貌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寫心目中的托爾斯泰與親眼所見托爾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寫了拜見時哪些方面?
。ㄉ聿奶攸c、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四、布置作業(yè):
1、你覺得茨威格在對托爾斯泰的外貌刻畫中,那些地方描寫得最精彩?為什么?
2、假如請你來對托爾斯泰進行刻畫,面對他的圖片(或者課文前的插圖),你還會怎樣描寫?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識記原文及翻譯
了解一些故事鏈接
二、教學重點:
《論讀書》識記原文及翻譯
三、教學過程:
一.讀書三“有”
有志:立遠大志向,不甘下流;
有識:須知學問無盡,勿以一得自足;
有恒:勤學不斷則無不成之事.
二.讀書要“約”
譬若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則以一井為隘,而必廣掘數(shù)十百井,身老力疲,而卒無見泉之一日。要“老守一井,力求及泉。
讀書猶如游觀,萬壑爭流,必有主脈,能把持神理所在,其他次要自能融會貫通。
曾國藩:每日讀背誦之書十頁,看涉獵之書六十頁。
三、讀書要“!
讀書不“二”,“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騖。”讀書一部未完,決不換他部,此為不易之道。經則專守一經,史則專熟一代。讀一人之書,則目見、耳聞、天地之間無別書也。
四、讀書要“耐”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適,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
五、讀書四“到”
眼到、心到、手到、口到。
手到、口到猶為重要,讀書時圈點評注,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之一,可幫助記憶;讀文以聲調為本。劉大《論文偶記》曰:學者求神氣而得之于音節(jié),求音節(jié)而得之于字句。爛熟后,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jié),都在我喉吻間。
六、讀書須“看、溫、習、思”
以上四點必須并行?磿饲笏伲欢嚅唲t太陋;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習字宜有恒,不善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看、溫偏重于知識方面,而習、思則偏重于技術方面,前者重博,后者重專。精讀之書不妨“約”,瀏覽之書無懼多。
四、賞析:
五、故事連接:
六、拓展活動: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1-04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11-10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5篇)11-05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11-02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15篇)11-15
初二下冊語文教案15篇11-14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01-07
人教版初二下冊《雷電頌》語文教案05-25
初二下冊語文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