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地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一)在法國地圖上指出其輪廓特點、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ǘ└鶕(jù)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斷法國的地勢特點。
。ㄈ└鶕(jù)法國地形和氣候特點,歸納該國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條件。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法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文化特征,歸納該國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
。ㄎ澹┻\用資料,綜合評價法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分2個小標題:“歐洲的經(jīng)濟大國”和“文化與旅游”。分別介紹法國的經(jīng)濟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內容。
“歐洲的經(jīng)濟大國”通過地圖和文字材料,敘述法國的基本概況、地勢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在此基礎上,再介紹法國農業(yè)的基本情況和葡萄酒的生產(chǎn),最后介紹其工業(yè)特點!拔幕吐糜巍辈糠旨仁恰敖(jīng)濟大國”的補充,同時也是法國的特色,教材用閱讀資料“藝術之都——巴黎”來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培養(yǎng)學生運用資料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本節(jié)教材的編排結構如下:
本節(jié)教材提供了1幅“法國地形”圖和3張景觀圖。法國地形圖設計了6道活動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法國輪廓特點)、定位能力(臨海和鄰國、城市位置特點)、判斷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勢特征)、歸納綜合能力(地形、氣候與農業(yè))等;三張景觀圖分別為“葡萄種植園”、“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法國葡萄酒行銷世界,葡萄種植園風光為其作了注釋。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既是法國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藝術極品。這兩幅景觀圖無疑使我們恍如置身其中,來到藝術之都。
本節(jié)的補充資料對法國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詳細闡述,除上述兩張景觀圖外,補充資料還列舉了眾多的藝術景觀名勝和繪畫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時裝、香水、藝術表演等,而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為旅游奠定了基礎,旅游又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條件,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相得益彰。
教學提綱(板書)
一、歐洲經(jīng)濟大國
1.概況(面積、人口、首都、地勢地形)
2.氣候與農業(yè)
、俜▏菤W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
②葡萄酒暢銷世界
3.工業(yè)發(fā)達,核電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國游客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
2.旅游業(yè)成為經(jīng)濟支柱
[教學重難點]
法國的位置、地形特征
法國農業(yè)與氣候、地形的關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法國地形圖
[教學方法]
讀圖法、討論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人:
方案①:出示埃菲爾鐵塔圖片,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國造葡萄酒,讓學生看法語商標,猜測:“這瓶葡萄酒是在哪個國家釀造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對法國有感性認識。
方案②:有一位偉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知道這是誰說的一句名言?他上哪國人?引入法國
一、 歐洲的經(jīng)濟大國
法國概況部分:
1、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qū)圖”上找到法國的位置,指出起位置特征: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2、引導學生觀察P81圖3-27,觀察:法國的輪廓有什么特點?
。ㄟ^渡)法國的具體位置如何?請同學們討論完成活動2、3題
3、學生討論完成上述問題,而后教師結合板圖填注
4、引導學生觀察“法國地形圖”上的顏色,得出結論: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5、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法國的主要地形區(qū):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西歐平原、中央高原、阿爾卑斯山
(過渡)法國東南高、西北低的地勢特點對于法國河流影響較大
6、引導學生找出法國境內的主要河流名稱并分析其流向
7、在地圖上查找法國的主要城市,并分析法國城市分布特點:沿河流、海邊分布。
8、學生閱讀教材P81第一段文字,說出法國的`面積、人口和首都
法國農業(yè)部分:
方案①:1.自行設計“法國小麥種植區(qū)和葡萄種植區(qū)分布圖”,引導學生歸納其分布特點:小麥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區(qū)。
2.設問:小麥和葡萄分布在該地區(qū)的原因是什么?指導學生從教材中尋找答案。
3教師小結法國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巴黎盆地是歐洲重要的小麥產(chǎn)區(qū);法國葡萄酒雖價格昂貴,但暢銷世界各地。此方案較適合一般地方學校選用。
方案②:1、引導學生查閱“歐洲的氣候類型圖”,找出歐洲西部法國的主要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2、展示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氣溫曲線和降水資料圖,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氣候的特征。
3、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4法國工農業(yè)分布圖觀察:法國的小麥主要分布在哪里?葡萄主要分布在哪里?
4、設問:為什么小麥和葡萄分布在這些地區(qū)呢?(學生聯(lián)系氣候、地形等因素分析)
5、教師小結: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為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且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適宜種植小麥,而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日照充足,最適宜葡萄的種植。。
6、小結法國小麥和葡萄酒的生產(chǎn)情況。突出法國小麥和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
法國工業(yè)部分:
1.介紹法國洛林高原的煤、鐵礦產(chǎn)資源,可簡單介紹其臨海型鋼鐵企業(yè)敦刻爾克和福斯。
2.介紹法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雷諾汽車公司和法國生產(chǎn)的“空中客車”寬體客機是世界最先進的客機之一。
3.介紹法國發(fā)電量中核電比重為世界之冠,核電站數(shù)量和核電裝機容量均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給學生的有關數(shù)據(jù):①法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②法國進出口貿易額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③法國谷物產(chǎn)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農產(chǎn)品出口量僅次于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農產(chǎn)品出口國。④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工業(yè)大國。⑤法國航空和字航工業(yè)、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⑥法國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進口國。⑦法國95%的水能資源已充分開發(fā)利用。⑧法國汽車制造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⑨法國葡萄產(chǎn)量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國葡萄酒產(chǎn)量居世界首位。
。ㄟ^渡)法國是歐洲的經(jīng)濟大國。不僅如此,法國經(jīng)濟的強大還體現(xiàn)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眾多的藝術極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國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旅游成為法國的經(jīng)濟支柱之一。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a.上述資料,從哪些方面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b.作為工業(yè)產(chǎn)品的香水、葡萄酒、時裝在法國具有顯著的文化特色,為什么也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內容?教師對討論結果中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觀點應予以鼓勵和肯定。
2、引導學生思考法國作為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對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什么啟示?
3、學生齊讀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國的文化和旅游
本節(jié)圖表指導;
1.圖3-27:①識圖定位:法國的六邊形輪廓、臨海和鄰國;巴黎盆地、盧瓦爾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馬賽等城市。②判斷:根據(jù)勃朗峰、塞納河、盧瓦爾河等地理因素綜合判斷法國的地勢地形特點。③歸納綜合:地形與氣候因素與法國農業(yè)之間的關系。
2.景觀圖可以圖旁配備說明性文字,以小型圖片展覽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也可補充收集法國的其他藝術景觀圖片。
[作業(yè)布置]
略
八年級地理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講述“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形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學習本節(jié)知識,要求能運用實例說明海陸的變遷,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點;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解釋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過程,進行科學史教育及培養(yǎng)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千變萬化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設置探究性和懸念性很強的問題,開啟學生求知欲望;根據(jù)學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的變遷。
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基本觀點。
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拼圖和分析示意圖,培養(yǎng)讀圖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運用板塊運動學說,解釋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發(fā)展變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變化,進行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教學難點
海陸變遷的原因。
板塊相對運動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八年級地理教案3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jié) 北方地區(qū)——黑土地和黃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及其分界線。識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qū)”圖;識讀“北方地區(qū)圖”;理解北方地區(qū)主要的山脈、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點;了解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介紹家鄉(xiāng)的活動,掌握四大地理單元的差異;通過“圖片+說明”、播放視頻的方式分別介紹黑土地和黃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過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土地、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根據(jù)、歸納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
同學們,經(jīng)過一個長長的暑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知道同學們在這個暑假到過哪些地方呢?又見到過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
學生七嘴八舌:略
[上課]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首頁,這是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景觀圖。請結合圖片進行討論,你在當中看到了什么?又聯(lián)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設你是來自上述的四個區(qū)域的人,你會怎么介紹“自己”所在的家鄉(xiāng)情況呢?我們請四個小組的代表來模擬一下。
[學生活動]
一組:北方地區(qū)平原面積廣闊,耕作易于機械化操作,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chǎn)量高。
二組:南方地區(qū)主要土地是紅土地,丘陵較多,平原少,所以人們耕種主要在一些低級的丘陵和小平原進行,一般是精耕細作的。
三組:西北地區(qū)有遼闊的草原,馬牛羊特別多,所以我猜農業(yè)是畜牧業(yè)為主。
四組:我看到青藏地區(qū)高山冰雪覆蓋,雪山連綿,反映青藏地區(qū)地勢高,氣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師總結]
正是由于區(qū)域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qū)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所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藏地區(qū)。
[活動]
完成書本P.3活動。
[過渡]
首先我們學習了解的是北方地區(qū)。
[課件展示]
北方地區(qū)圖。(引導學生找出我國北方地區(qū)的位置、范圍以及主要地形區(qū)。)
[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北方地區(qū)所管轄的省級行政區(qū),并分別說出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在圖5.2中,找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秦嶺、太行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渤海、黃海、黃河、淮河、黑龍江、松花江。
3.讓學生自讀課本P.4~5內容,整體感知北方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
[提問]
根據(jù)所了解到的知識,請歸納出北方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區(qū)兩幅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種土地?主要分布地區(qū)在哪里?
學生回答:黑土地、黃土地;東平平原、黃土高原。
教師:對了,兩種土地都有各自的特點,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對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么影響呢?結合手上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我國干濕區(qū)和溫度帶的分布分析) [總結歸納] 略
[播放視頻]
《黃土高原》
[提問]
壯觀雄偉的黃土高原,我們已經(jīng)看過了,誰能概括出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特點呢?
學生回答: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蝕。
[提問]
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如何有效治理黃土高原?
[師生互動]
一起閱讀書本P.6活動2的案例。
學生回答:建設淤堤壩,攔蓄泥沙;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
[活動]
完成書本P.6活動。
[小結]
同學們,學習完北方地區(qū),我們得到什么收獲?(總結由學生說,教師作最后總結)。
[總結]
北方地區(qū)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使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我們要記。喊l(fā)展農業(yè)要因地制宜,安排生產(chǎn)、生活要合理。
板書設計
1.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特點(見投影表格)
2.地區(qū)差異地廣、機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黃土高原
4.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二節(jié) 南方地區(qū)——濕熱的紅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南方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北方地區(qū)的特點的比較,引導學生探討南方地區(qū)的特點,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區(qū)的
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難點
南方地區(qū)的主要自然環(huán)境特點及經(jīng)濟發(fā)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北方地區(qū),了解了北方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在此基礎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南方地區(qū)。
[新課講授]
[提問]
同學們,我們就居住在南方地區(qū),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區(qū)是怎樣的呢?與北方地區(qū)對比,南方地區(qū)有什么特點?(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對南方地區(qū)有個在概的整個認知。)
[展示圖片]
南方地區(qū)地形圖。
[學生活動]
讀南方地區(qū)的地形圖,在圖上找出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云貴高原、海南省、東海、南海、長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陽湖。
。ㄍㄟ^學生的讀圖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圖中找到的這些地理事物可以說明南方地區(qū)有什么特點。)
[師生總結]
南方地區(qū)主要位于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區(qū)域。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谔帲雍姸、水網(wǎng)密布。
1.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紅土地
(1)位置、范圍。
(2)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紅土地。
。ㄖ饕匦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云貴高原、四川盆地。)
[學生活動]
完成書本P.7活動2,觀察圖5.9中東南丘陵的土壤與北方地區(qū)土壤的不同,認識紅壤的特征。
[介紹]
紅壤不同于北方地區(qū)的黃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溫多雨的環(huán)境下發(fā)育形成的一種顏色較紅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農作物生長。耕作時,要適當增施有機肥。
[提問]
南方地區(qū)的氣候有什么特點?屬于什么氣候類型?相對于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氣候有什么優(yōu)越性?
[學生回答]
氣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具有良好的農業(yè)生產(chǎn)條件。
(3)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
[學生活動]
結合書本P.8圖,說一說南方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對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什么影響?
(4)影響: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茶葉、甘蔗、淡水魚等主要產(chǎn)區(qū)。
[展示圖片]
南方地區(qū)面積、人口GDP占全國的比例圖,并提問這圖反映南方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什么特點。
2.經(jīng)濟大潮涌動的紅土地
(1)人口眾多,經(jīng)濟活躍、發(fā)達。
[學生活動]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國5個經(jīng)濟特區(qū)的名稱及所在的省份,并總結它們的分布特點,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對發(fā)展經(jīng)濟有什么有利之處?(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促進南方地區(qū)的發(fā)展。)
(2)水陸交通便利,對外聯(lián)系最廣泛 。
[教師] 為了促進南方地區(qū)更進一步地發(fā)展,帶動內陸更多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我國南方提出了一種新的區(qū)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區(qū)域合作。
(3)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9+2”)。
[學生活動]
閱讀“知識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的范圍,了解不同省區(qū)各自的優(yōu)勢,并且完成書本P.10活動3。
[總結]
略
板書設計
一、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紅土地
1.位置、范圍
2.地形:
以丘陵、山地為主——紅土地
。ㄖ饕匦螀^(qū):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云貴高原、四川盆地)
3.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
4.影響: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茶葉、甘蔗、淡水魚等主要產(chǎn)區(qū)
二、經(jīng)濟大潮涌動的紅土地
1.人口眾多,經(jīng)濟活躍、發(fā)達
2.水陸交通便利,對外聯(lián)系最廣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三節(jié)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
教學目標
1.知道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法、討論法,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為、難點
了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同學們,聽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嗎?故事講到晏子出使楚國時,講過這么一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就是說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樹,生長在淮北則是枳樹,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通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
1.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1)說出秦嶺山脈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
。2)找出“秦嶺—淮河”一線通過的主要省級行政單位。
。3)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是()
、俸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東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學生活動] 1.在地圖中找出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溫差異;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系,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3.通過這兩氣候要素的差異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同
時利用景觀圖輔助學生理解。)
[學生活動3]
以“到底北方好還是南方好”作為辯題,進行辯論。在教室兩邊分別掛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風情的圖片(各3~5張),請代表北方、南方的學生分坐兩邊,同組學生(每組里均有辯手、策劃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鄰。辯論前幾分鐘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學生播放代表當?shù)仫L情或歌曲錄音,以營造一個虛擬的良好情境,然后讓學生自由辯論,不受約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板書設計
一、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經(jīng)過的省區(qū)
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四節(jié) 西北地區(qū)——廣袤的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發(fā)解西北地區(qū)的范圍,主要地區(qū)、主要地形區(qū)、主要礦產(chǎn)區(qū)和工業(yè)城市的位置,主要鐵路線的分布;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qū)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用圖、畫圖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區(qū)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對農牧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講述本區(qū)自然資源豐富、地域遼闊、草場眾多,看到本區(qū)農牧業(yè)發(fā)展前景很好,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邊疆的教育,激發(fā)學生開發(fā)邊疆、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問]
在中國分區(qū)地理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了哪幾個分區(qū)?誰能概括各分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從位置、自然條件、經(jīng)濟特點等角度引導。)
[展示圖片]
西北地區(qū)景觀圖。
八年級地理教案4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省區(qū)、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chǎn)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xié)調觀念及課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jīng)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ǘS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fā)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四)根治黃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wǎng)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八年級地理教案5
教學目標:
1、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
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學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章第四節(jié)地圖第一課時
導入: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chǎn)、生活有著不同的影響。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我們要通過地形圖來反映這些內容。
板書:一、地形圖的判讀
過渡: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么?
(因為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學生讀圖:讀課本P126圖B“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
導讀:看圖,以海平面為基準面,B點的高度為500米,A點的高度1500米,以B點為基準面則A點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為A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為A點與B點之間的相對高度。
板書: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講解:在地圖上,必須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用米。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
板書: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講解:地面經(jīng)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補充:我們如果用一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繪到平面圖上(實質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
補充:強調一下,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shù)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
看圖:地圖冊“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
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么不同?
板書: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
提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態(tài)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xiàn)也不一樣。
板圖:《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示圖》,邊板圖,邊講解。
板書: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做練習鞏固:
寫出地形名稱:
、泞
、洽
、散
讀圖:讀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
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注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
講解: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看圖: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20xx~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講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guī)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新|課|標第|一|網(wǎng)
過渡: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閱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
講解: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著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不一樣。)
講解: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著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30圖I中的直線AB。然后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請同學們看下圖(課本插圖P30圖I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課堂小結:
由各小組同學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選一名代表總結本節(jié)學習內容。
布置作業(yè):
課內作業(yè):畫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
課外作業(yè):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書設計:
一、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確定: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
、牌露榷妇彛旱雀呔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撇煌匦蔚牡雀呔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3、分層設色地形圖
4、地形剖面圖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
第一節(jié)東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
1、東北地區(qū)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地區(qū)包括黑、吉、遼三省,東、北兩面與朝鮮、俄羅斯為鄰,南連河北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2、東北地區(qū)地理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qū)陸上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有利于開展對外貿易;通過南面渤海、黃海海域可與韓國、日本等眾多海外國家進行經(jīng)濟交流,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
3、地形特征: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huán)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山環(huán)水繞,平原居中),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4、氣候類型及特點:東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溫暖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北地區(qū)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長東嚴寒。
第二節(jié)東北地區(qū)的人口與城市分布
1、東北地區(qū)人口分布不均勻。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qū)人口多,工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平原地區(qū)人口多,山地地區(qū)人口偏少。
2、東北地區(qū)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區(qū)之一,主要少數(shù)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滿族在東北地區(qū)分布較廣,是東北地區(qū)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赫哲族是我國北方長期以漁獵為生的民族,有吃生魚的飲食習慣。旗袍是中國女性特色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tǒng)的旗裝。
3、在東北地區(qū)的交通運輸網(wǎng)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qū)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
4、東北地區(qū)是我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qū)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地區(qū),特別是哈大線(哈爾濱—大連)、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
5、哈爾濱市東北地區(qū)北部的中心城市長春是東北地區(qū)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陽是東北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樞紐。1大連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港口,是東北地區(qū)重要的出海門戶,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譽。
學好八年級地理的幾個方法
第一步
學地理,說白了就兩個字‘看,背’
看,就是你要學會看圖,要學好地理,會看圖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連地圖都不會看,那么,他/她的地理絕對很差。
背,就是你要記住概念,記住它的地形,地貌,地勢,還有氣候特征,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第二步
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qū)域在什么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lián)系。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依據(jù)。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lián)系,要經(jīng)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shù)。精讀課文、?瓷钏迹プ∫c,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第三步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chǎn)生的原因。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qū)同另一個地區(qū)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qū)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匆豢串?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shù)厥窃鯓踊顒拥。通過報刊、電視節(jié)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第四步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第五步
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qū)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其次,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yè)有密切的關系,礦產(chǎn)和工業(yè)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huán)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shù)厥窃鯓踊顒拥。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么。做好以上幾點,就不怕7年級地理學不好了。
八年級地理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征;閱讀干濕地區(qū)分布圖,說出我國干濕地區(qū)的分布,知道它們的劃分依據(jù),提高學生讀圖、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國降水特點對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滲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國季風的概念、特點、原因和影響范圍,了解季風對我國降水時空分配和東部鋒面雨帶推移的影響,能從利、弊兩個方面初步評價季風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二)教學難點
1.干濕地區(qū)與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關系。
2.季風氣候的成因及其影響。
三、教學策略
根據(jù)課標要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地圖。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逐步形成區(qū)域地理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根據(jù)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繪制中國輪廓地圖備用。
五、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我國降水特征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氣溫特征和氣溫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下面的圖片展示了哪個自然因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展示不同區(qū)域的建筑形式)
學生回答預設:降水。
教師:(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學生競猜)剛才的圖片反映的情況,我們結合我國年均降水量的分布來看一下。請同學們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以下4個問題。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區(qū)。
2.年降水量超過1 600毫米的地區(qū)大多在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___嶺、 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東南邊緣。它與我國1月份的___℃等溫線大體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 嶺、張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馬拉雅山脈東緣。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大多在 。
6.我國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為什么?
【設計意圖:問題鏈式的任務,讓學生獨立讀圖!
教師:觀察到現(xiàn)象后,我們需要思考原因,為什么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學生回答預設:西北內陸離海較遠,東南靠近水汽源頭。
教師:同學們的意思是含有豐富水蒸氣的云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運動,所以使得降水出現(xiàn)這種變化趨勢,是什么推動了云的運動呢?
學生回答預設:風。
教師:由于我國地處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和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展示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年降水量柱狀圖)
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
1.四城市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均勻嗎?降水集中在哪個季節(jié)?
2.四城市的雨季長短有何差異?
學生回答預設
1.不均勻,集中在夏季。
2.廣州最長,武漢次之,北京和哈爾濱最短。
教師:請大家思考原因。
學生回答預設
每年冬季,我國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干燥,使我國降溫減濕。因此,我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教師:第二個問題讓我們通過夏季風的運動過程來了解。
夏季風進入陸地后,與陸地氣團相互作用,它帶來的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于氣溫不斷降低,水汽會冷卻凝結,成云致雨,這種雨稱為鋒面雨。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5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fā)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力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qū)自5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后,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6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jié)。
之后,夏季風繼續(xù)北上,在7、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地區(qū),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卻處于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xiàn)了伏旱天氣。
進入9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qū),10月,徹底退出我國大陸,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qū)主要雨帶示意圖
學生:掌握我國夏季風運動過程。
教師:由于季風的不穩(wěn)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不同年份之間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穩(wěn)定。(出示我國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注降水量最高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學生回答預設: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此時可能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這時容易引發(fā)旱災。
【設計意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印象!
講授新課——讀“中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掌握我國干濕地區(qū)的特征及分布
教師:降水量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很大,一個地區(qū)水分的多少并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響,讓我們通過一個動畫來看一下。(展示蒸發(fā)量動畫)大家說,還有哪個因素影響了區(qū)域的水分的多少?
學生回答預設:蒸發(fā)。
教師:當降水量>蒸發(fā)量時,氣候比較濕潤,反之則氣候比較干燥,據(jù)此我們將全國劃分為4個不同的干濕地區(qū)。請大家對照我國干濕地區(qū)劃分圖和降水量分布圖,找到每個地區(qū)對應的降水量。
【設計意圖:深化讀圖能力!
教師:地區(qū)的干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yè)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于哪個干濕地區(qū)?
學生回答預設
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區(qū)——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qū)
干旱區(qū)——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布
教師:其中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分界線是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
教師: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條線的意義。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河流無結冰期,主要為水田;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主要為旱地。
八年級地理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的源流概況,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2.了解黃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黃河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中的重要意義。
3.了解黃河的開發(fā)利用狀況、現(xiàn)存問題及治理黃河的關鍵。
4.通過對黃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黃河措施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中國以來治理黃河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5.通過對“黃河”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一是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二是千百年來,黃河又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治理的河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的思想方法。
6.進一步樹立正確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區(qū)際公平”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包括“黃河的源流概況”、“黃河之利”、“黃河之害”和“黃河的治理”。
其中“母親河的奉獻”這一框題就是介紹黃河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自然景觀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利用黃河上游豐富的水能資源來發(fā)電;第二,對上游地區(qū)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華北平原;第四,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的憂患”主要是以人地協(xié)調的思想,分析黃河泛濫的原因并簡單介紹了我國治理黃泛區(qū)的成就,這些知識可以歸納成以下示意圖:
應該指出的是,黃河還有兩個“憂患”,即斷流問題和凌汛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顯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斷流問題作為“讀一讀”來處理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問題,加深對黃河問題的認識。對于凌汛,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凌汛發(fā)生的地點(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處在溫帶地區(qū)的河段)、發(fā)生的時間(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考慮黃河有沒有其他的憂患,例如水污染問題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影響,黃河的問題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幫助他們樹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
“根治黃河”是在上一個標題的基礎上,介紹黃河的治理。從上圖可以看出,黃河“害”的根源是“沙”,就應該對“沙”采取措施,途徑有二:一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壩淤地;二是減淤,即建一些水利樞紐工程。
教學重點
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別大以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兩大特征;黃河的治理及開發(fā)利用。
教學難點
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第一框題“中國第二長河”并沒有太難的知識點,建議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即這部分知識通過讀圖活動來完成。
關于黃河的“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然后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沒有黃河,中國將會怎樣?”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黃河在國民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
關于黃河的`“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各河段的特點,分組對不同河段進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討論治理的措施。這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最終會使學生認識到:治理黃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黃河的開發(fā)利用要遵循“區(qū)際公平”的原則。
關于最后一個框題,可以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介紹水利樞紐時,尤其要介紹小浪底工程,這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除了發(fā)電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調水調沙,對于根治黃河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要通過介紹這一工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治理黃河的作用,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含義。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用具】
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
[講授新課]首先我們來了解黃河的基本情況。
[板書]一、黃河的基本概況
[活動]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依次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4、結合中國地形圖,看看黃河流經(jīng)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教師過渡]: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書]二、黃河的水文特征
[教師提問]:大家注意看,課本上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么不能說它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將長江、黃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為水量不大。
[板書]1、水量不大
[提問]提起黃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別渾濁)這說明什么?(黃河泥沙多)
結合黃河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黃土覆蓋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ㄈ缬袟l件可以播放錄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書]2、中游含沙量大
[補充]: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筑成高寬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可繞赤道27圈。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于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國朋友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
[轉折提問]:黃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穩(wěn),大量泥沙淤積而成)
[板圖講解]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板書]3、地上河
[提問]這樣的"懸河"有什么危害?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痛苦的回憶"部分閱讀材料(從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災難都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shù)。1938年黃河改道,滾滾黃水洶涌南下,沖進淮河,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的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使得黃淮平原的千里沃野變成了一片凄慘、荒涼的黃泛區(qū)。),加深對黃河之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治黃的責任感。
[板書]4、易泛濫
八年級地理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及景觀圖,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主要自然景觀的分布。
2、能夠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并能分析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征。
二、教學重點:
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及景觀特征
三、教學難點:
依據(jù)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判斷其所屬的氣候類型
四、教學過程:
。ㄒ唬┯伞疤剿鳌被顒訉虢虒W
1、簡單介紹自然景觀
2、自然環(huán)境是由地形、氣候、水紋、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氣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
。ǘ⿲W生讀世界氣候類型圖,回答汽車拉力賽沿途經(jīng)過哪些氣候類型
。ㄈ┙柚滩纳匣胤坝^圖來講解什么是自然景觀
。ㄋ模┳x教材“熱帶氣候類型”圖,說出四種氣候類型
依據(jù)四個地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森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1、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就應該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描述
2、不同氣候類型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不同,形成不同氣候的特點
3、歸納四種氣候類型的異同點并明確四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
(五)亞熱帶氣候類型
1、讓學生觀景雅典和上海兩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比較這兩個同屬亞熱帶的氣候類型的異同點
2、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這兩種氣候的分布特征,這兩種氣候景觀差異和對比
3、閱讀地中海氣候區(qū)的植物經(jīng)一部加深對地中海氣候類型的理解
。貛夂蝾愋
1、三種:倫敦、烏蘭巴托和北京的氣溫分別代表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異同。
2、齊齊哈爾和巴黎分別位于亞歐大陸東西岸且唯獨相當?shù)珳夭詈艽,歸納溫帶海洋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差異。
。ㄆ撸┖畮夂蝾愋
1、讀圖讀出寒苔原氣候和寒帶冰原氣候分布地區(qū)。
2、讀卡扎奇耶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描述其代表的寒帶苔原氣候和特點。
3、東方主要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所代表的寒帶冰原氣候。
。ò耍└咴⑺貧夂,教師通過板書示意圖讓學生了解關于氣候從山麓到山頂?shù)拇怪弊兓梢颉?/p>
。ň牛┙處煂θ目偨Y。
。ㄊ┳鳂I(yè):
1、從統(tǒng)計圖上判斷某地的氣候類型的依據(jù)是( )
2、歐洲、亞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氣候類( )
3、歐洲西部溫和多雨的氣候受大西洋影響很大,據(jù)此可看出其影響因素是( )
4、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頭都很熱,幾乎天天下雨,這種氣候是( )
附答案:
1、氣溫和降水
2、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水地氣候。
3、洋流
4、地形
5、熱帶雨林氣候
八年級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
一 基礎知識目標
1、知道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同時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面積大小與人口構成情況;香港是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交通中心,出口加工工業(yè)、對外貿易和旅游業(yè)是經(jīng)濟支柱;澳門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
2、理解中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意義;香港在國際交通、貿易、信息方面的重要地位;香港工業(yè)、對外貿易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澳門產(chǎn)業(yè)的變化;祖國大陸是香港和澳門經(jīng)濟發(fā)展的強大后盾。
二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初步學會比較香港和澳門在自然條件和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的異同。
2、會舉例說明香港和澳門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祖國大陸的密切關系。
3、能在填充圖上準確填出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珠江口的位置。
三 思想教育目標
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領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香港、澳門的思想感情;樹立為國家強盛發(fā)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信念;進一步明確各地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原則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祖國是香港、澳門經(jīng)濟發(fā)展的靠山。
2.香港的海上交通地位和對外貿易,澳門經(jīng)濟部門的變化
【教學方法】
以讀圖、講述方法進行。
教學過程中建議掌握
1.我國對港澳恢復行使主權
2.香港港口的重要地位。港澳旅游業(yè)、加工工業(yè)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 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的領土
1.從居民講起 香港人口中,中國血統(tǒng)居民占98%,澳門中國血統(tǒng)居民占95%以上。
2.從歷史上講 由于不平等條約,香港和澳門分別被英、葡侵占。
3.從中英、中葡聯(lián)合聲明講 兩地回歸祖國,分別設立特別行政區(qū),實行一國兩制。我國有能力使香港和澳門的經(jīng)濟進一步得到繁榮發(fā)展。
二 香港
1.讀香港略圖 明確位置、組成。
2.掛“亞洲圖” 說明香港優(yōu)越的地位位置:北靠祖國大陸,腹地寬廣;南近東南亞,對外聯(lián)系方便;而且正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線的要沖地帶,可直通各個大洲。另有發(fā)達的航空運輸。
3.香港港口的重要作用 看香港海運圖,要求學生把下列四句課文用筆劃出來:(1)香港是中國大陸進出口商品的重要轉口港(有人把這條運輸路線稱為現(xiàn)代“海上絲綢之路”),(2)世界上進出口船舶最多的海港之一,(3)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4)世界上繁忙的航空港和國際信息中心之一。劃完后,分別作簡要介紹。
4.香港發(fā)達的經(jīng)濟 加工工業(yè)、對外貿易(經(jīng)濟的支柱)、旅游業(yè)(購物者的天堂)。結合“讀一讀”香港工業(yè)產(chǎn)品圖,看一看前面香港鳥瞰彩圖。
5.祖國大陸與香港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1)重復講述上文中的.香港是大陸進出口商品的轉口港,(2)讀“中國內地供應香港的主要物資”圖,以較重的語調,說明社會主義祖國是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的靠山。
三 澳門
1.讀“澳門略圖” 明確位置、組成。
2.簡述澳門港的歷史變遷 漁港——帆船運輸時代是對外貿易港——現(xiàn)代海輪運輸時代,港口地位衰落。
3.旅游業(yè)(賭場吸引游客)和加工工業(yè) 簡單說明即可。重點講澳門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祖國大陸的支持和香港的聯(lián)系有著密切關系。
八年級地理教案10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jié)北方地區(qū)——黑土地和黃土地
【素質目標】
一、對“黃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主要農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掌握森林寶庫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優(yōu)良樹種及林區(qū)著名物產(chǎn)——東北三寶。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災害的原因。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后,治理黃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四、熟練掌握北方地區(qū)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業(yè)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業(yè)中的主要工業(yè)部門。
五、對北方地區(qū)居民傳統(tǒng)生活習慣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職能,對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點和難點重點:
1.以黃土地和黑土地為線索的北方地區(qū)種植業(yè)和自然景觀。
2.黃河、海河等多災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業(yè)中心的分布。
難點:北方河流多災的原因。
【教學過程】
【提供資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國功夫,F(xiàn)在我們來欣賞一段關于武術的短片,再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欣賞武術短片)
【自學生疑、學習釋疑】
一、本課是區(qū)域地理的第一課,首先應讓學生了解區(qū)域地理的概念。為什么要分區(qū)?我國領土廣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jīng)濟發(fā)展等情況的不同,形成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地理區(qū)域。全國劃分為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藏地區(qū)。
二、對北方地區(qū)的介紹,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點面結合、自然與人文結合、優(yōu)勢與問題結合,抓住重點,扼要從農業(yè)、工業(yè)、人民生活等方面來介紹。
在講本區(qū)的位置、范圍、面積、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況時,可聯(lián)系前面已學知識,采用提問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并逐一落實在地圖上?砂聪铝谐绦蜻M行:
1.我國南、北方以什么為界?(秦嶺—淮河一線)
2.本區(qū)屬什么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暖溫帶和中溫帶;主要為半濕潤地區(qū))
3.本區(qū)有哪些大山脈和大地形區(qū)?(大興安嶺、長白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
三、“黃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對北方大地景觀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類,但也涉及土質特點。講述時,可用列表對比方法:
四、講“森林寶庫”時,可組織學生看“東北林!钡膱D片,補充一些有關知識或趣聞,以加強學生對林海的印象,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讓學生自己獲得有關優(yōu)良樹種、林區(qū)三寶的知識。
講溫帶水果時,可調查水果市場,或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分清哪些水果來自南方,哪些來自北方,最常見的蘋果、梨等主要來自什么地方?有的水果就是用產(chǎn)地來命名的,如“萊陽梨”,從而引出我國蘋果、梨的最大產(chǎn)地——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
五、“興修水利,防止水患”一段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可分三步進行:
1.選擇適當資料,扼要敘述黃河、海河等北方河流歷史上多災的史實,給人民帶來過巨大的災難。
2.北方河流多災的原因。讓學生分析濟南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示意圖和海河水系圖,回答下述問題;①濟南位于哪條河的.河畔?②濟南降水各月分配有什么特點?③海河水系大致成什么形狀?這個形狀對河流水量和入海有什么影響?
【點難撥疑】
本區(qū)大部分為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每年降水多集中在七、八兩月,并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現(xiàn),河流排泄不及,容易泛濫成災。以海河為例,水系成扇狀分布,集水區(qū)域廣,出水口卻很小,過去只有一條入?冢ㄔ谔旖蚋浇慨斢昙镜絹,災害就不可避免了。
3.新中國成立以來興修水利所取得的成就。黃河的治理在總論部分已經(jīng)講過,這里重點講治理海河。繪制一張“海河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圖”,讓學生找出各大支流的眾多水庫,如北京附近就有密云水庫、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等。在下游找出眾多新挖的入海新河。
六、“能源基地和工業(yè)中心”是必須讓學生掌握的內容,關鍵有二:一是落實在地圖上,二是注意事物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1.各大能源基地的分布,大部分是總論部分已學知識,可通過填圖加以鞏固。
2.各大工業(yè)中心的分布和主要工業(yè)部門,在講遼中南工業(yè)區(qū)、京津唐工業(yè)區(qū)時,也多接觸過。工業(yè)中心的形成大都與其周圍的資源、能源、交通、科技等條件有關,如鞍鋼、唐山、首鋼就是在其周圍豐富的煤、鐵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鋼鐵中心;大連是在其優(yōu)良港口的基礎上建立的造船中心;天津是在附近的鹽場和豐富的棉花產(chǎn)區(qū)的基礎上建立的制堿和輕紡工業(yè)中心。
七、“首都北京”的面貌,學生大都比較熟悉,通過看電視、電影、畫報等,已有不少認識。這里主要讓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首都的主要職能。北京背靠燕山,面向華北平原,處在南北交通的樞紐,離渤海不遠,位置非常重要。首都的職能講了三點,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雖然經(jīng)濟、工業(yè)、商業(yè)都很發(fā)達,但不能說成是首都的職能。
八年級地理教案11
教材分析
《黃河的治理》選自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第二課時,初中地理教材編排的重要原則是以環(huán)境—資源—人類活動為主線,正確闡明人地關系。本節(jié)正是側重講述了黃河對人類的功與過,突出了黃河水患的自然、人為原因及人類如何治理黃河,從而使學生明確人與環(huán)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必須保護和合理利用環(huán)境。
學情分析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表現(xiàn)出穩(wěn)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點,易接受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因此,在教材中適當增加風土人情、奇聞趣事、名勝古跡等內容。注意培養(yǎng)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適當?shù)脑黾印班l(xiāng)土地理知識”(身邊的地理)。如在學習完本節(jié)內容后,我要求學生調查漢江的河流現(xiàn)狀并提出合理建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黃河的三個奉獻;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2)、技能目標(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黃河治理的今昔對比,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通過黃河多泥沙的人為原因,加深學生的環(huán)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學生的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ǎ保、黃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黃河的基礎;
。ǎ玻、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黃河水患的關鍵,也是根治黃河措施提出的依據(jù);
(3)、根治黃河的措施是最終體現(xiàn)學習地理為人類服務的落腳點。都是本節(jié)的重點。
八年級地理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對中國區(qū)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學習,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的跨省區(qū)域并能夠舉例說明某區(qū)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使學生認識區(qū)域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念。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后果
4、黃土高原生態(tài)建設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2、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進一步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及歸納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容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雜關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導入】
一、導入(以黃土高原的圖片來導入本節(jié)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師出示,生代表朗讀,生明確目標。
【教學過程】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
(過渡語句:學習一個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師出示圖片,生讀圖找到黃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區(qū),小組派代表回答,師出示答案)
1、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
2、主要跨越的省區(qū):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
3、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
(過渡語句:這么多的黃土是怎么形成的?)
(師布置學生關于黃土高原形成的說法)
4、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多種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來的。
(師出示出示圖片,生思考“刮得風的方向”師提問,生代表回答)
(過渡語句:專家們到底找到了什么證據(jù)證明“風成說”說呢?)
(師布置學生從課本上找到證據(jù),并理解這些證據(jù)的所證明的東西)
5、證據(jù)
第一條證據(jù)“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第二條證據(jù)“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流質(風或流水)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第三條證據(jù)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chǎn)生,有可能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第四條證據(jù)說明黃土不是當?shù)貛r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過渡語句: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黃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為什么它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溝壑縱橫的模樣)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師布置學生看課本,總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師提問,生回答,師出示)
1、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
(2)人為原因
(為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圖”,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結論,生代表發(fā)表自己的結論,師最后總結)
(師布置學生記憶“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生互相檢查,師巡視抽查)
(過渡語句:水土流失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呢?)
2、后果
(過渡語句:最直觀的后果就是使得黃土高原變得溝壑縱橫,但是整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現(xiàn)的景觀也不同的`)
(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黃土高原不同的景觀;讓學生思考人口和村莊主要分布在哪種區(qū)域;生代表回答)
黃土塬(人類和村莊主要分布的區(qū)域)、黃土梁、黃土峁
(過渡語句:除了這最直觀的后果,還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chǎn)量下降;
(2)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3)還向黃河下游輸送了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師生一塊分析水土流失帶來的后果)
(過渡語句:地形和氣候條件確實是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一個主要因素,其實,這兩個因素還會產(chǎn)生其他不利影響)
三、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氣候
(師布置生完成P83活動題,做完后小組內討論;組內派代表回答,師總結,
口述答案)
(過渡語句:通過剛才分析黃土高原的氣候,我們了解黃土高原會產(chǎn)生旱、
澇災害,黃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會有什么后果?)
2、常見災害:干旱、洪澇、滑坡、泥石流、塌陷
(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意識到黃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得出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脆弱,也了解了其脆弱的自然原因)
(過渡語句:人類活動又對黃土高原造成了什么影響呢?)
3、人類活動——人為原因
(師出示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huán)示意圖,師引導學生理解該圖)
(過渡語句: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已嚴重制約著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四、生態(tài)建設
1、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產(chǎn)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shù)量。
五、小結
(生代表總結本節(jié)知識,不足之處由另一名學生補充)
八年級地理教案13
教學目標
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特點及其優(yōu)越性,
學會運用世界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4、通過學習我國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是如何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討論比較法
教具
世界地圖中國疆域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初一我們學習了世界地理,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中國地理,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東方大國。那大家對我們的祖國了解多少呢?我國的疆域范圍?我國的地理位置究竟如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從我國的疆域來進行了解。
板書:第一節(jié):疆域
疆域主要包括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海路兼?zhèn)涞拇髧托姓䥇^(qū)劃三個內容,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內容——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看看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同學們先花兩分鐘時間大致瀏覽一下課本,在圖1.1上找到中國的版圖,判斷它的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
1、半球位置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分析一國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進行分析?
生:可以從它所處的半球、維度和海陸位置進行判斷
師: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
生:東西半球劃分界線是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歸納:從地圖可知,中國的經(jīng)度范圍大致在東經(jīng)75°和東經(jīng)135°之間,緯度位置在赤道以北,即位于東半球,因此,從半球位置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
師:請問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界線是?
生:略
歸納:熱帶與溫帶的劃分界線是南北回歸線,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是南北極圈,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但在我國的高山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
3、海陸位置
師:在學習世界地理的時候,知道了大洲與大洋的具體位置,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有哪幾大洲和大洋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
生:略
歸納:從世界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位于亞洲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zhèn)。而我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海域廣闊,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
過渡:知道了我國的地理位置,現(xiàn)在同學們來猜個謎語,謎面是:“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他在北,東西二分它具東,頭只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大一地理事物現(xiàn)象(中國的地理位置)。這個謎面主要是從地理位置方面去描述的,我們剛剛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很容易就猜出來這個謎底是我們中國。
既然知道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那同學們從我們生活中感受來看,我國所處的位置究竟如何?
正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要判斷我國的位置是否優(yōu)越,我們就將我國和其他國家相比較。
同學們看圖1.2
“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與俄羅斯、加拿大、巴高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說說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歸納:俄羅斯、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地區(qū),氣候寒冷。巴西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qū),終年炎熱。而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那被跨度大,為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jīng)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chǎn)柑橘、香蕉、菠蘿等。
師: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略
歸納:蒙古深居內陸,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降雨量少。日本是四面臨海,是一個島國,氣候濕潤,降水豐沛。而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zhèn),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是我國東部氣候濕潤,又有利于海上的對外交往。背靠亞歐大陸,有利于與歐洲、中亞等地區(qū)的對外交往與貿易合作。如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現(xiàn)在的“亞歐鐵路大陸橋”都經(jīng)過我國西部與中亞相通。
那同學們看下我國的地理位置還有哪些方面的優(yōu)越性呢?
位置的優(yōu)越性
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南北跨度大氣候差異明顯有利于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jīng)濟對外交往與合作海陸兼?zhèn)溆欣趯ν饨灰着c對外開放發(fā)展海洋事業(yè)東臨太平洋
多港灣和島嶼海上交通便利利于水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其他旅游資源豐富如:海南熱帶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濱風光等
本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學習了兩方面的內容,首先了解了我國在第球上的位置,其次通過讀圖分析了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及其特點。
板書設計
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屬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西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知道領土包括陸地領土和海洋領土,并要學生掌握我國的陸地面積、我國疆域的.四至點、陸上疆界以及陸上鄰國。
2、海洋國土中要求掌握東鄰四海一洋,我國的領海和內海、大陸海岸線、主要的島嶼和群島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等知識。
3、通過對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大陸海岸線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等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我國的領土面積和四至點、瀕臨的海洋、以及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難點是我國疆域的四至點、我國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的名稱。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討論比較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已經(jīng)知道我國是一個大國,那我國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我國國土這一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我們國家之大。請大家打開教材P3,進入我們今天學習的正題-------海陸兼?zhèn)涞拇髧?/p>
板書二、海路兼?zhèn)涞拇髧?/p>
師:同學們看課本第三頁內容,找出我國的四至點。
學生:略
歸納:我國領土的四端為: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1′N);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3°51′N);
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下面我將用一首口訣來幫助大家記憶四至點?谠E是“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踏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說明:曾母暗沙只是一個暗礁)下面請同學們背誦口訣,看誰記得又快又準。(需在地圖上找出這四個點并且把他們標出來)
讀圖1.4和圖1.5四幅圖,說一說引起其變化的原因。
1、冬季由于緯度的跨度大,受緯度的影響,南北氣溫差異大。
2、東西經(jīng)度跨度近60°,時間相差近4小時。所以當烏蘇里江灑滿早餐金色陽光的時候,帕米爾高原還是漫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過渡:我國疆域遼闊,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有漫長的陸上國界線和大陸海岸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往下學習。
師:快速閱讀第五頁內容,找出我國的陸上國界和海岸線分別長多少?并通過圖1.3“中國的疆域及鄰國”找出我國的14個陸上鄰國及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學生:略
師:我國的陸上國界長2.2萬多千米,相鄰的國家共有14個,逆時針數(shù)來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三字經(jīng)記憶: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和不、緬老越)
我國大陸瀕臨海洋,由北往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相應國家的位置)
另外我的還有兩大內海、三大海峽、三大半島。
兩大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
三大海峽:渤海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
八年級地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并能結合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能夠指圖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閱讀有關地震的檢測和預報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質災害中影響特別大、危害特別嚴重的,又當屬地震。火山在我國危險不大。所以教材詳講地震、略講火山。關于地震,教材分了三個標題:“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選學課文)。這三個標題的思路是:告訴事實——分析原因、圖示分布——教會預防。
教法建議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特點,建議采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于“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主要地震帶”的教學。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么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qū)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暗卣鸨O(jiān)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jié)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xiàn)的火山名稱在圖3.23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qū)。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ㄒn)在第二節(ji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曾討論過我國的三列橫向和三列縱向山脈的成因,它們是因受到的擠壓力隆起而形成,這個過程是緩慢和漫長的,當這個變化緩慢進行時,人們不易察覺,而當?shù)貧ぐl(fā)生突然斷裂和錯動時,人們就感覺到大地在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國家
。▽W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ǹ偨Y)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分布都是有規(guī)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fā)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qū)。
。▽W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ㄑ菔菊n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W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ǹ偨Y)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ㄑ菔菊n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ㄑ菔菊n件)唐山地震。
(講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W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ㄖv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W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ǹ偨Y、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jié)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動態(tài)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三、地震的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動
課堂上將學生分組,每組發(fā)一塊薄泡沫板,出思考題:
將泡沫板從兩側向中間用力擠壓,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想一想,這種現(xiàn)象與地震有聯(lián)系嗎?
小組討論3分鐘,之后由每組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
八年級地理教案1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是八年級上冊的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征。氣候特征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征首先應了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布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對后面的河流、自然資源、農業(yè)、區(qū)域地理的學習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對本節(jié)內容及時給以鞏固。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讀圖、利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能力;在技能訓練方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和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
三、設計思想
結合我們中考的大綱要求,這章節(jié)是學好中國地理的基本章節(jié),在這章節(jié)中我認為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相對容易,而知識和能力的實現(xiàn)比較難。因此,在落實知識目標方面,我設計了三個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讀圖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培養(yǎng)能力的目標方面,我重點訓練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以及通過閱讀某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描述其氣候特點的技能。由于我們學校學困生人數(shù)所占比重大,因此,問題的設計盡量簡單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由于本節(jié)中有些知識點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復習時特別強調。
四、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國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劃分依據(jù)和劃分地區(qū),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性。
3、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使學生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我國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同時我國也是災害性天氣頻發(fā)的國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
2、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規(guī)律及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及不利影響。
難點: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學過程
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多媒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能力。
導入:播放幾張反映氣候與人們生活生產(chǎn)密切聯(lián)系的圖片。以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
探究一: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是什么?
互動一:出示“我國1月份平均氣溫圖”指導學生閱讀等值線圖的方法,共同分析、歸納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出示)閱讀等值線圖的步驟是:
(1) 根據(jù)圖例,讀數(shù)值,了解氣溫遞變規(guī)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2) 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變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
。3) 根據(jù)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或變化幅度;
。4) 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shù)值,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具體差異。
。ň毩曇唬╅喿x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討論回答下列問題。(讓學生根據(jù)以上方法閱讀“7月份氣溫圖”,總結7月份氣溫分布特點,從而達到技能訓練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氣溫在 ℃以下,最南的氣溫在 ℃以下,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 ℃。
。2)與1月等溫線分布特點相比,7月等溫線分布 (密集或稀疏)。說明夏季我國氣溫南北溫差 (大或。V饕鞘 因素的影響。
(3)等溫線在 出現(xiàn)向南的彎曲,并且 的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qū),這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響。
。4)泉州夏季氣溫大約是 ℃。
互動二:出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觀察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與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對應關系。
小結:(學生完成練習二)歸納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探究二:我國降水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是什么?
互動一:學生閱讀“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在圖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并觀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哪條等溫線相吻合,加深秦嶺-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線的印象。說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互動二:出示“我國的干濕地區(qū)”圖,問:干濕地區(qū)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濕潤,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干燥。);出示“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國的干濕地區(qū)”圖,學生觀察各干濕地區(qū)之間的界線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濕地區(qū)的降水量狀況。
學生完成練習三:歸納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探究三:分析總結我國的氣候特征,說說你對我國氣候特征有何評價?
互動一:教師講清描述氣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圖2。26,學生閱讀四幅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說出四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出示泉州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說出泉州的氣候特點。在“不同的氣候類型圖”中找出這五個地區(q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我國的氣候特征之一——氣候復雜多樣。
互動二:學生閱讀“我國的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圖”及“不同的氣候類型圖”,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我國的氣候特征之二——季風氣候顯著。
互動三:學生完成練習四,(閱讀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完成:從圖上可以看出,季風區(qū)內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多?哪幾個月氣溫較高?這種降雨和熱量的配合特點對農業(yè)生產(chǎn)有什么好處?)總結季風氣候的特點:雨熱同期。
互動四:討論我國的季風氣候會帶來哪些災害性天氣?
學生完成(練習五):總結我國的氣候特征,說說你對我國氣候特征有何評價?
【八年級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地理教案11-04
八年級地理農業(yè)教案12-05
八年級優(yōu)秀地理教案11-17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11-22
八年級地理黃河教案11-20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1-24
八年級的地理教案15篇11-07
八年級地理教案(15篇)11-12
八年級地理教案(精選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