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中語文教案>高中語文教案

高中語文教案

時間:2022-11-23 12:21:29 高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教案合集15篇

高中語文教案1

  【定位】

  1. 突破傳統(tǒng)的寓言解讀模式,指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解讀寓言。

  2. 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探討把握中心,深入領會文章內(nèi)涵,要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體悟。

  【切入】

  方法一 引用“狼來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個人這樣說你不相信,那么許多人說呢? 許多人說的是真實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們自己也沒有辨別真假,你又何去何從呢? 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話: 謊言說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進而思考: 面對歷史流傳下來的東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你的選擇標準是什么呢? 從寓言的解讀導入對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的學習。

  方法二 由寓言本身的解讀導入。

  指導學生看課文題目: 讀、寓言。(寓言學生并不陌生,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寓言的理解。) 錢鐘書先生讀《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觀點,你接受錢鐘書的觀點嗎? 你有自己新的見解嗎? 導入課文的解讀。

  【探究】

  課前預習,了解作者的主要情況:生平、作品、風格、主要成就等,自我體會文章,寫出體會要點。錢鐘書(1910 —1998 年) ,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的閱覽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是他的所有學術著作的一個共同特點。閱讀課文要抓住這個特點。

  依據(jù)方法一

  1. 讀文章的九個寓言故事,了解錢鐘書的解讀有什么共同特點?

  提示:錢先生對傳統(tǒng)的淺薄見解一一做了糾正,從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見解。

  2. 思考這些觀點與你自己以前讀寓言的感受一樣嗎? 并從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觀點!拔艺J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

  3. 結(jié)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體會,談談你對作者觀點的理解。

  (1) 可以指導學生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入手:由每一段的關鍵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劃分為三部分: 1 - 3自然段;九個故事;最后的結(jié)論。

  (2) 通過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如果把人類歷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xiàn)代則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為什么那么淺薄、幼稚、簡單。同時成人是喜歡小孩子的`。從而理解人們?yōu)槭裁聪矚g《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義上喜歡它的。

  (3) 在引導的基礎上學生自由討論, 思考作者觀點的現(xiàn)實意義?梢跃x最后一段強化理解。

  提示:現(xiàn)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所講的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 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會有清醒的認識,才有適當?shù)膶Σ摺?/p>

  (4) 在以上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怎么重新審視寓言的“寓意”? 可以從九個例子中選一到兩個例子的解讀來分析。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適當點撥,不拘一格。

  4. 深入探究

  (1) 成人、小孩和寓言的關系。

  (2) 思考盧梭反對兒童讀寓言與錢鐘書反對之間的差異。

  (3) 對蒼蠅的話“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師在學生思維開發(fā)上做方法指導。

  依據(jù)方法二:

  從寓言對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樣的作用嗎?引出錢鐘書的觀點,再從結(jié)構(gòu)上結(jié)合學生自己的人生社會體會入手解讀文章。以下步驟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xx 年高考作文題中“智子疑鄰”的故事: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的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的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栽诂F(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呢? 談談自己的體會。

  注意: 要有新意, 不要就事論事,應從新的觀點角度解讀;寫出要點、文章均可,字數(shù)不限。

  【實踐要點】

  1. 教學中一定要權責明確: 教的主體是教師; 學的主體是學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審視教學中學生的地位。

  2. 抓住關鍵的問題即要點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探究,不糾纏小的枝節(jié)問題。

  3. 重點放在錢鐘書先生對寓言的重新審視的思考方法上。(陜西/ 楊 巖)

高中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就”“過”“下”“獨”“辭”“無”“存”等實詞的意義和復習“之”“以”“為”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學習通過理解作品對人物的言行的刻劃去把握人物性格。

  3、體會紀傳作品的一般的結(jié)構(gòu)特點。

  [課文特點和教學設想]

  此文是典型的傳記,先交待人物基本情況,然后總寫人物性格,再選取典型事例,通過人物的言行去表現(xiàn)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閱讀文段大都屬這種類型。因此,此課的教學,將這類文章的結(jié)構(gòu)思路作為一個重點。在詞句方面,課文注得較為詳細,但對一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補充歸納。課文較長,采用讀讀、講講、練練、議議的教學方法,并選出重點句子進行翻譯訓練。共用三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疏通詞句,初步理解,語言訓練

  一、導入

  簡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養(yǎng)士的情況及戰(zhàn)國四君子,“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

  二、聽讀

  要求:1、掌握自己讀不來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討論全文大致提綱

  明確:

  1—2信陵君的身分和為人、聲望

  3—4具體寫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親迎候生、數(shù)請朱亥

  5—12竊符救趙

  四、朗讀1、2兩段

 。ㄒ唬﹨⒄兆⒔,理解句意

  (二)重點詞句講解

  禮而下士無賢不肖

  謙而禮交之以其富貴驕士

 。ㄈ┯懻

  概括1、2兩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話各寫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方面介紹信陵君的.?

  五、朗讀3、4兩段

 。ㄒ唬┲攸c詞句講解

  往請修身潔行

  以監(jiān)門困故公子從車騎

  不讓公子顏色愈和

  遍贊賓客數(shù)請之

  故不復謝虛左

  (二)討論

  哪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這兩段中寫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這兩段與前兩段有什么關系?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

  2、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三部分

  一、朗讀5、6兩段

  (一)重點詞句講解

  留軍壁鄴實持兩端以觀望

  冠蓋相屬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縱輕勝

  討論

  1、平原君在怎樣的情況下求救?

  2、對于趙國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態(tài)度怎樣

  二、朗讀7、8兩段

 。ㄒ唬┚毩暎航忉尲狱c詞

  計不獨生而令趙亡獨不憐公子Z耶

  約車百余騎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尚安事客因問

  以至J鄙軍之日

  (二)復述候所獻之計

 。ㄈ┯懻摚簭闹骺蜎Q別、信陵君辭而復返中體現(xiàn)了什么?請如姬盜兵符表現(xiàn)了候的什么品質(zhì)?側(cè)重寫誰?

  三、朗讀9—11段

  1、重點詞語講解

  矯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鐵椎椎殺

  公子遂將晉鄙軍舉手視公子

  2、討論:候為什么北向“自剄”?

  四、朗讀最后一段

  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jié)討論

  1、“竊符救趙”一事敘得相當完整,試分析其開端、發(fā)展、高潮與結(jié)局。

  2、敘述的重點是?為什么對戰(zhàn)爭寫得如此簡略,我們所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一課與此類似?

  六、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筆譯第6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jié)討論結(jié)構(gòu)思路、人物性格,鞏固練習

  一、討論

  1、全文三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怎樣?為去掉1—4段可不可以,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試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說說兩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對寺我們與人交往有何啟示?

  二、總結(jié)訓練

高中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詩歌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形式美。

  2、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3、把握脈絡,領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

  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教學難點:

  把握脈絡,領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探究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

  十六歲花季,十七歲的雨季,這時正是最愛做夢的年齡吧,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學都有各自最美的夢想,有了夢想之后,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追尋夢想。今天我們跟大家一起走近戴望舒先生的《尋夢者》,看他是如何尋夢的。

  二、走近詩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人群體的領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三、時代背景

  “五四”運動前后,科學與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美好的理想與黑暗的現(xiàn)實的激烈矛盾,籠罩了他們敏感的心靈。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更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尋夢者”群。從魯迅無數(shù)痛苦的夢結(jié)出的果實《吶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滿了熱情的《畫夢錄》,雖然個人的心同現(xiàn)實的距離有遠有近,但是,尋求美好的夢境變?yōu)楝F(xiàn)實的愿望與他們執(zhí)著艱辛的尋求精神,卻大體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現(xiàn)實世界轉(zhuǎn)到詩的世界中最忠實的尋夢者。

  四、賞析詩歌

  1、初讀詩歌,體會音韻美

  詩每節(jié)三行,節(jié)奏大體整飭。

  每節(jié)一二句或重復、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復。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重疊復沓、一唱三嘆。全詩中每節(jié)“走勢——蓄勢——升華”的詩格形式,具有一種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美感,富于音樂美。

  2、品讀詩歌,感悟靈動詩緒。

  1). “夢會開出花來”,“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夢給你怎樣的感受?又激發(fā)你怎樣的欲望?

  夢,美麗,甚至絢麗。如無價之寶般珍貴,值得人一生去尋求。

  2).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兩句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夢呈現(xiàn)給我們怎樣一種姿態(tài)?

  “大海里”已是難尋,“大海的底里”更加難尋,層層遞進,可見夢是“深藏”的,不易尋找的。

  3).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尋夢是怎樣的一種歷程?

  ——“九”這個數(shù)字并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海”則指道路之艱難,可見尋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

  4). 這個夢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值得我們?nèi)プ穼?

  ——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風濤,會讓人心沉醉。

  5). 要真正實現(xiàn)這個夢,還需付出怎樣的努力?

  ——“在海水里養(yǎng)九年”,“在天水里養(yǎng)九年”,如此精心呵護,才能在“一個暗夜里開綻”。在“暗夜里”,預示著夢的來臨又是如此的不可預知。

  6). 何時夢才會降臨?

  ——當我們“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的時候,金色的貝才會吐出桃色的珠。

  7). 這“桃色的珠”還需如何呵護?

  ——放在懷里,放在枕邊。

  8). 經(jīng)歷了重重艱辛,付出了滴滴呵護,“桃色的夢”會讓我們獲得怎樣的心靈震顫?——即使我們已經(jīng)衰老,如果有一個“開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么我們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無憾的了。

  第一節(jié),寫夢是無價的珍寶;第二節(jié),寫在青色的大海底里深藏著金色的貝;第三節(jié),寫要逢到那金色的貝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第四節(jié),艱苦的尋求是值得的;第五節(jié),寫尋求中種種艱苦與磨難;第六節(jié)寫漫長而艱苦的歷程;第七節(jié),寫獲得無價珍寶后的心情;第八節(jié),寫美好夢想實現(xiàn)的艱難。

  全詩八節(ji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這是詩歌的引子。第二部分(2-6)寫尋夢的過程。第三部分(7-8)寫實現(xiàn)美好夢想時的幸福與快慰。(板書)

  五、再讀詩歌,品味詩歌意象美

  詩歌運用多種意象,構(gòu)成了獨特的意境

  嬌艷的花 象征夢的美好絢麗,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

  充滿對夢的向往。

  青色的大海 象征夢的澄澈高遠,暗示金色的貝不能輕而易 舉獲得,為下文作鋪墊

  金色的貝 象征夢的珍貴難得,突出夢的精美與絢麗

  冰山、瀚海 象征著尋貝的艱難,隱喻人生歷程中種種艱苦 與磨難

  云雨聲、風濤聲 象征貝的豐美和價值,描繪了一個令人心醉的 美好世界

  海水、天水 象征養(yǎng)貝的艱難

  桃色的珠 象征夢的美好誘人,突出夢的靜美與絢麗

  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 象征著尋夢的代價很沉重

  六、鑒賞藝術手法

  1.回環(huán)往復:

  2.復沓反復:

  3.意象傳統(tǒng)的象征手法:

  七、小結(jié)

  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xiàn),任何事業(yè)的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

  八、《尋夢者》是奏響于我們心間的一首優(yōu)美而動人的歌,有夢相伴,所以不孤獨。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讓詩歌賜予我們力量,讓夢想插上翅膀。

  九、拓展延伸

  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有夢想,人生才不會蒼白無力。那么你的夢想是什么?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十、作業(yè)

  夢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實現(xiàn)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來的職業(yè)就是你最實際的夢想。請為你的職業(yè)做一個近景或遠景規(guī)劃,為夢想插上翅膀,讓夢想成為可能。

高中語文教案4

  8年級《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3、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1.把握作品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法。

  2、正確認識和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前準備:收集課文相關材料

  教學方法:朗誦法、討論法、情景設計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2、掌握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暢的朗讀課文,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一、導入: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

  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學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著一切都變得美好順利歡暢的一剎,你會去遐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1、關于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zhì)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2、關于作品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詩并記》中的?記?。此文包括?記?和?詩?兩個部分。?記?是?詩?的序言,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是對所記的桃源世界的歌頌和贊美,并對桃花源社會作了一些補充。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立的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會。

  3、關于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當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zhàn)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無法改變現(xiàn)狀,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三、預習

  豁然開朗(huò)屋舍儼然(yǎn)阡陌交通(qiān)黃發(fā)垂髫(tiáo)便要還家(yāo)土地平曠(kuàng)

  劉子驥(jì)詣太守(yì)間隔(jiàn)

  四,讀課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譯,重點字詞的歸納。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注意太原是年號,該句交代了時間,主人公,以及他的職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緣:沿著。之: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數(shù)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實是一個大致的數(shù)量詞,表示估計而已。)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花兒紛紛都落下來。古今異義:鮮美:鮮艷美麗。今:味道好。

  雜:別的;繽紛:繁多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甚:很;異:感到奇怪;之:語氣助詞;復:繼續(xù);前:向前;欲:想要;窮:形容詞-動詞走完;其:指示代詞,這,那)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盡:到頭)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仿佛:隱隱約約。)

  便舍船,從口入。(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省略句。舍:舍棄)

  初極狹,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省略句。才:僅僅)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復:繼續(xù);砣婚_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huò)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然:…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儼(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屬: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阡陌:田間的小路。交通:交錯

  相通。今: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阡(qiān)陌)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其:這,那。悉:都)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黃發(fā):指老人。垂髫(tiá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fā)。(指代),垂髫(tiáo))

  2、字詞翻譯:

  緣:沿著。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復:繼續(xù)。欲:想要。

  盡:到頭。仿佛:隱隱約約。

  才:僅僅。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阡陌:田間的小路。黃發(fā):指老人。

  垂髫(tiá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fā)。(指代)

  3、古今詞義。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關聯(lián)詞語)

高中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情感與態(tài)度: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點撥引導法仿寫法

  二、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三、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仿寫)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聽力大比拼,看誰反映最快,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ǘ┱w感知,把握主旨

  1、學生散讀并圈劃能表達作者思想的關鍵語句(議論性語句)。

  2、歸納主旨。

  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取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在“聽”中成長

  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gòu)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眯膬A聽

  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獙W會選擇與思考

  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敞開心靈

  主旨歸納:我們要善聽、樂聽,在聽中快樂地成長。

 。ㄈ┢纷x語言,品味特色

  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著重聲音描寫方面)

  2、交流

  3、歸納語言特色,及其表達作用

  明確:

  特點一:運用修辭

  A、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B、擬人:賦予其人格,使其形象更生動。

  c、排比:增加語勢,起強調(diào)作用,使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

  特點二:運用問句: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特點三:運用擬聲詞: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特點四:運用多種感官角度:從多方面捕捉景物特征,使得被描寫物的形象更豐滿。

  特點五:運用第二人稱: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

  小結(jié):描寫聲音的基本方法:抓住聲音的本質(zhì)特征--以聲寫聲巧用各種修辭--以形寫聲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四)知識拓展——仿寫

  1、齊讀1、2、3段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仿照1-3段,用心品味,寫一種生活中你所聽到的細微、難以覺察的聲音。

  (1)教師指導:觀察(用心感受)+想象(設置情境)+語言(運用修辭,生動形象)=你一定會聽見的

  仿寫注意要點:格式、手法、描寫性

  如有困難可作提示(機動)

  學生仿寫內(nèi)容提示:花開的聲音、春筍破土的聲音、蝴蝶煽動翅膀的聲音、野花在風中跳舞的聲音……

  (2)討論交流

 。ㄎ澹┛偨Y(jié)

  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diào)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nèi)A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做生活的有心人吧,把你的耳朵叫醒,你一定會聽見的。你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讓我們在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這首歌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

  六、作業(yè)布置(1、2任選一題)

  1、課文結(jié)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一種,試著把感覺記下來。

  2、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最令你感動的聲音,試著把它記錄下來。

  3、收集古代詩歌中描述聲音的詩句。

  六、板書:

  寫聲方法。

高中語文教案6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思想

 。ǘ┰诶砬逦恼陆Y(jié)構(gòu)思路把握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ㄈ┠茚槍Ξ斍暗哪骋灰簧鐣F(xiàn)象或思想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ㄒ唬⿵慕Y(jié)構(gòu)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ㄒ唬┳髡邽槭裁蠢@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ǘ┑3段的類比

 。ㄈ┑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qū)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ㄒ唬⿲诵抡n(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ǘ┭杏懶抡n:理清結(jié)構(gòu)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xiàn)。(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xiàn)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nèi)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nèi)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nèi)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么 從這里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nèi)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jié)課 體研究。

  (三 )總結(jié)歸納

  1、概括全文內(nèi)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jié)本堂內(nèi)容

  本節(jié)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以及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注意思路和結(jié)構(gòu)的區(qū)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jié)構(gòu)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xiàn)。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上節(jié)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ǘ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jié)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xiàn)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鑒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qū)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qū)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ㄈ )概括總結(jié)

  1、教師總結(jié)本堂課內(nèi)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jié)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shù)據(jù),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高中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以領悟文義、體味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

  2.通過誦讀,了解本文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

  核心素養(yǎng)

  1.咀嚼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象。

  2.了解抒情脈絡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

  3.領悟紅燭的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沒有詩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更慶幸的是,詩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詩里,我們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獲得了性情上的陶治,更獲得了心智上的滋養(yǎng)。古詩如此,新詩亦如此。

  二、寫作背景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chuàng)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三、作者介紹

  聞一多原名家驊,湖北淆水縣人。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翌年正式入學!八角迦A學校以的致命傷1916年開始到1920年上半年,經(jīng)常有舊詩發(fā)表。在學校中頗有詩名”。

  四、題目解說

  紅燭: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nèi)。

  五、層次結(jié)構(gòu)

  本文共分為五部分:

  第一節(jié):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

  第二、三節(jié):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

  第四節(jié):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

  第五至第七節(jié):是詩人對燭淚的思考、對紅燭的勸慰。

  第八、九節(jié)的'呼喚,一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對鼓勵的呼喚。

  六、全文分析

  1、全詩扣住“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一共問了幾次?

  參考:第一問: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第二問: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出光來?

  第三問: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

  詩人面對紅燭,心緒起伏,或驚嘆贊美,或心自問,或驚疑發(fā)問,或自求解答,或勸慰有加,詩情的流動形成起伏的波瀾,詩篇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形象鮮明而又飽含哲理、全詩扣住“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先后三次發(fā)問,這三問形成抒情的三個層次,使感情的抒發(fā)層層推進。

  2、第二、三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

  明確:是對紅燭自我犧牲精神的謳歌。

  3、自讀2、3節(jié),先說紅燭“一誤再誤”,后又寫“不誤不誤”是不是矛盾?

  參考:這兩節(jié)詩,詩人用設問手法,自問自答,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思考覺悟的過程。前后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詩人的醒悟,同時也更有力的表現(xiàn)了紅燭精神的可貴。

  4.聞一多提出了詩歌的“三美”理論,請簡要分析《紅燭》一詩是怎樣體現(xiàn)“三美”的。

  明確:

 。1)音樂美: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使《紅燭》在音韻上很適合朗誦。

 。2)繪畫美:《紅燭》的繪畫美體現(xiàn)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體的顏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了意象來呈現(xiàn)。

 。3)建筑美:《紅燭》的建筑美,最主要是體現(xiàn)在節(jié)奏和前后呼應的結(jié)構(gòu)上。詩歌先以感嘆句的首節(jié)開始,轉(zhuǎn)入以疑問句為主的次節(jié),第三、四節(jié)的“不誤,不誤”“燒吧!燒吧”整齊對照,也加快了音韻上的節(jié)奏,接著兩句“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

  八、寫作特點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

  九、補充資料

  1.“三美”主張

  在創(chuàng)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僅包括音樂的美、繪畫的美,還有建筑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xiàn)的美,包括節(jié)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匯應該盡力去表現(xiàn)顏色,表現(xiàn)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筑美是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jié)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一樣長不是指字數(shù)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shù)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了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高中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讀注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文章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說理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

  掌握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教學難點】

  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今日,也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贊譽。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引導學生談談“尊師重道”的例子呢?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著,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實際,以眾人的“恥學于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后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于附記性質(zhì),但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澳苄泄诺溃ㄐ袕膸熤溃保忠淮螐娬{(diào)了他的觀點。

  3、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學習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

  刻含義。

  明確:關于老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薄呀處煹穆氊煆摹笆谥畷暺渚渥x”,擴大到“傳道受業(yè)解惑”,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并意味著不僅“童子”要從師學習,所有志于學問的成年人都要從師學習。

  關于從師學習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感也,終不解矣!薄穸ā吧,明確“學而后知”,嚴正批駁了上層“士大夫之族”宣揚的血統(tǒng)論和先驗論,具有積極意義。

  關于擇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薄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贬橅玖水敃r上層社會只看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擇師觀念。

  三、深入研讀

  1、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并說明原因。

  明確: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shù)剡\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2、閱讀“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可怪也歟!”一段文字,討論下列問題:

 。1)本段有哪幾個對比?每個對比中,正確的態(tài)度與錯誤的態(tài)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錯誤態(tài)度,帶來什么嚴重后果?

  明確:本段有三個對比,第一個是古之圣人“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的對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第二個是“愛其子,擇師而教之”與“于其身,則恥師焉”的對比,致使“小學而大遺”,“未見其明”;第三個是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對從師者“群聚而笑之”的對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幾個對比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在段落中的先后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明確:幾個對比之間有縱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實相比、橫比的關系,先后順序不能調(diào)換,因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三個對比的順序與之相應。

 。3)每個對比之后,作者都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有關句子的語調(diào)相同嗎?有什么意義?

  明確:語調(diào)不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這是疑問語

  調(diào):“……小學而大疑,吾未見其明也!边@是陳述語調(diào):“……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這是感嘆語調(diào),語調(diào)富于變化,不僅文氣很順,而且也增強了文章論辯的邏輯力量。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可由學生討論)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師的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diào)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儒家之道,所說的“業(yè)”,是“六藝經(jīng)傳”,與我們所講的“道”和“業(yè)”的內(nèi)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的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輕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偏見。

  五、小結(jié)作業(yè)

  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jié)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高中語文教案9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1、教學目標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張,了解《墨子》的相關知識。

  2積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實詞、虛詞和句式知識。

  二、教學重難點

  理清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gòu),明確墨家的“兼相愛則治”的觀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人生選擇題:

  1)如果你天生對機械有極高悟性,小到制造木鳶,大到建造機關城,你會選擇什么。

  2)如果你是從大儒鉆研學術,——不耕田二不勞作,年紀輕輕頗有見地,你會選擇什么。

  2、寫作背景

  墨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社會大變革時期,這時奴隸制度已經(jīng)開始崩潰,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禮崩樂壞、王權衰敗、生靈涂炭,社會的動蕩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惱。墨子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積極尋找著救世的藥方,他站在平民立場上為維護民眾與弱小國家的生存,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

  3、作者介紹

  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頗有成就,常被譽為“科圣”。他的軍事技術高于其他諸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他和孔子兩人被并稱為“顯學”大師,有“非儒即墨”之稱,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榜樣。他一生都在為扶危濟困的事業(yè)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

  4、題目解說

  《兼愛》有上、中、下三篇,這里選的是上篇。所謂兼愛,其本質(zhì)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兼愛還表現(xiàn)在大國不侵略小國,國與國之間無戰(zhàn)事,和平共處。墨子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就在于人們不能兼愛,人們只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達到社會安定的狀態(tài)。這種理論具有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

  5、層次結(jié)構(gòu)

  起——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亂的根源

  承一一第二段:亂何自起?起不相愛

  轉(zhuǎn)——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愛

  合一一第四段: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6、全文分析

  1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交相利”?

  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愛、互相使對方得利。

  2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

  見課本第一段。

  3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災難,人間的一切邪惡,包括盜竊、殺人、戰(zhàn)爭、怨仇、嫉恨、詐騙等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都是不相愛帶來的惡果。而要改變社會,包括調(diào)解社會矛盾和由亂變治等,即要'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4墨子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墨子因不明了社會治亂的根源,從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與萬民的階級差別,都要兼愛同利的主張。但由于時代的限制,他沒有意識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種主張只是一種善良的幻想。

  5你對“兼相愛,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談談它給你的啟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時間或安靜學習時大聲談論,有的人為了求快,打飯或看病時喜歡插隊。這些人就屬于那種自愛而不知道相愛的人。人應該從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狹中超脫出來,由此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6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從歷史進程看,儒學早于墨學。墨子曾學習于儒門,接受過孔子思想的訓練,后來深感儒家厚葬浪費財物而貧民,服喪時間太久傷害身體而妨礙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門戶,墨子的許多學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業(yè)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來師從墨子,并成為墨家學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見,墨家學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從儒家學派分化出來并與之相對抗的學術團體。

  兼愛:墨家主張的兼愛是無差別的,而儒家主張的仁愛是有差別的。

  非攻:反對現(xiàn)行戰(zhàn)爭。(儒家支持賢能君王發(fā)動戰(zhàn)爭,支持“仁義”的大國兼并小國,主張“賢”人消滅“不肖”之人)

  7、寫作特點

  1意質(zhì)而語顯

  文章質(zhì)樸充實,不重文采。文辭不加修辭,就近打比方,淺顯通俗,重在以理服人。具有邏輯嚴密、一氣呵成的特點。

  2論證嚴密,明辨是非。

  本文先指出議論的焦點,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再通過對比,順理成章得出結(jié)論。論辯一氣呵成,富于說服力與邏輯力量。

高中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艑W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刻畫人物。

  ⑵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lián)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jīng)有位記者采訪金岳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蓖粼髀牶罅ⅠR反駁:“古有秦少游,今有雙黃蛋,我汪曾祺還要排在后面呢!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明確:寫人文章,并且作者對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選修課的教師。)

  四、人物介紹

  金岳霖先生,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lián)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xiàn)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xiàn)代邏輯的研究,并培養(yǎng)了許多邏輯學者。

  五、簡要介紹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多媒體展示圖片)

  六、課文分析

  1、思考:作者寫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樣的個性?

  明確:有趣。

  2、問題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里呢?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

  3、多媒體課件以及板書配合歸納明確: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態(tài)、眼鏡、衣著。

  2、奇特的行為舉止: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yǎng)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問。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4、對專業(yè)理論的獨特理解: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jié)論說二者沒有關系。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還給她過生日;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不再風趣幽默。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介紹金岳霖與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間的友誼,從中體會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體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口頭作文訓練:請你把有趣的老師描繪出來,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點。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后請代表發(fā)言,學生猜。)

  小結(jié):“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jié)寫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jīng)綸的金岳霖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七、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或同學寫一寫。

高中語文教案11

  【文本解讀】

  陸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業(yè)、收復失地,但長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嚴州、來京陛辭,也提不起太多興致,“誰令”一句,自問自悔,奠定了詩作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細寫詩人一夜未眠,靜聽春雨,次日清早又遙聞深巷中叫賣杏花之聲。白日漫長,所做之事無非是閑作草書、細乳分茶。雅則雅矣,卻非志士所好。這兩聯(lián)寫得細膩生動,閑適恬靜,深為孝宗激賞,但其中的長夜不寐和日中無聊,其實都暗示著詩人的郁悶和惆悵。最后,詩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風塵之惡了,還是爭取清明之前回到家鄉(xiāng)吧。這既跟開篇兩句綰合照應,又和中間四句自然貫通。詩作中間四句,通過一些日常細節(jié),含蓄自然地傳達出等待中的清閑落寞,誦讀時要好好體會。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陸游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3.鑒賞詩歌的藝術技巧。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歌寄予在詩歌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中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2.相關背景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diào)離川陜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安缿謳壮纱采戏D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3.解題

 、倥R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②春雨,點明時節(jié)和天氣。

 、鄢蹯V,剛剛放晴。

  二、初讀感悟

 。ㄒ唬╊A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霽(jì)明朝(zhāo)

  2.解釋下列詞語

 、偈牢叮喝耸雷涛叮簧鐣饲。

 、诰┤A:京城之美稱。

 、郯垼憾碳、小紙。

 、苄毙校簝A斜的行列。

 、菁毴椋浩悴钑r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匏匾拢涸赴咨囊路@里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于“素士”)。

 。ǘ┱b讀感悟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誦讀該詩。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三、文本研究

  【思考1】“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明確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未眠,聽著春雨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

  【思考2】這一聯(lián)被譽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試簡要分析語言風格特點。

  明確語言清新雋永。本聯(lián)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顯得含蓄深蘊。

  【思考3】閱讀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簡要回答這兩聯(lián)選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現(xiàn)了陸游的何種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xiàn)了作者旅居京城時郁悶、孤寂和壯志難酬的感傷和無奈。頷聯(lián)“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耙灰埂眱勺职凳玖嗽娙艘灰刮丛胨,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心頭。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沉,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與自己落寞情懷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頸聯(lián)中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作者人生無奈的惆悵感慨。

  【思考4】“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態(tài)度?

  明確京都春光正好,詩人重被起用卻急于回家趕上清明節(jié),表明他持守清潔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場惡濁的態(tài)度,更有對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難伸的不滿。

  【思考5】請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討本詩的主題思想。

  明確①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但作者意不在刻畫春光明媚,而是借一夜聽雨暗示自己正因報國之志不得伸而郁悶、惆悵,明媚春光只是詩人落寞情懷的反襯,②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番轟轟烈烈事業(yè)的宏愿,而今在國家多事之秋,卻落得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怨憤至極,于是寫下“素農(nóng)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的激楚之言,以抒發(fā)憤悶之情。

  【思考6】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明確①表達詩人客居京華的郁悶和惆悵。首聯(lián)“世味”“薄”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無奈和感嘆。②表達詩人壯志難酬的焦慮和悲憤。頸聯(lián)表面上寫優(yōu)雅閑適,實際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詩人卻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無法放下自己建功報國的大志,內(nèi)心抑郁而且惆悵。③表達詩人羈旅風霜的苦悶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尾聯(lián)寫不愿在京城墮落于風塵,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渴望歸家的自我安慰。

  【思考7】這首詩與陸游許多雄渾豪放的戰(zhàn)斗風格的詩不同,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風格如何?請通過分析詩的內(nèi)容揣摩詩的意境,仔細體會。

  明確此詩貌似寫恬淡、閑適的臨安春雨杏花景致,實際上抒寫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表面上看來寫極了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隱藏著詩人無限的感傷與惆悵,那種報國無門、蹉跎歲月的落寞情懷,含蓄而有深蘊,個中滋味需要細細品味。

  【思考8】閱讀與思考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問題:請結(jié)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談談《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兩詩在表現(xiàn)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

  明確表現(xiàn)重點:《書》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雙重感情,表現(xiàn)了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郁;《臨》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牢騷。詩歌風格:《書》嚴肅激憤,沉郁頓挫,深沉蘊藉;《臨》富于情趣,含蓄婉深,輕松詼諧之中蘊含惆悵沉郁。

  四、明晰主旨

  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tài)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lián)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

  五、拓展閱讀

  審美活動的動力機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種。與之相應,審美活動所產(chǎn)生的美有三種存在的形態(tài):情象、意象、境界。

  審美活動最基本的動力是情感。從本質(zhì)上來說,美是情感的對象化。這里說的情感是審美主體的情感,而不是審美對象的情感。這里說的對象,有兩種形態(tài):一是原生形態(tài)。即原本有一個對象,但不是審美對象,是審美主體將其情感賦予給它,使對象成為主體情感的載體,從而成為審美對象。二是自創(chuàng)形態(tài)。即原本無對象,因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讓其成為情感的載體。這種情況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居多。以上兩種情況都可以說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產(chǎn)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礎形態(tài)。凡審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審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藝術創(chuàng)作外,都是不自覺的,而是直覺的。劉勰說詩人創(chuàng)作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這種情況不只是藝術創(chuàng)作時有,只要是進入審美形態(tài)的人都有。

  情象是審美主體的創(chuàng)造,只是這創(chuàng)造主要表現(xiàn)在情感的賦予上,而當想象參與后,則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這新事物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創(chuàng)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還有人的意識、文化修養(yǎng)在起作用。于是,這新創(chuàng)造的形象就具有豐富的意蘊,這具有豐富意蘊的形象我們叫它“意象”。意象雖然通常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其實,在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中產(chǎn)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將其表現(xiàn)為作品中的意象。陸游詠梅云:“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边@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為這中間寄寓著陸游對自身經(jīng)歷的獨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態(tài)是境界。境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它較多地出現(xiàn)在佛教典籍中,成為佛教的最高層次。宋明理學家將境界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國維將其作為古典詞美的最高層次,將其轉(zhuǎn)化為美學范疇。王國維同時還使用意境這個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適合作為美的最高形態(tài)。首先,意境只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還能用在人生修養(yǎng)中。因為審美不只體現(xiàn)在藝術活動中,它滲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從字面上看,見出意與境的兩分,而境界,以其渾然整合無垠而更能見出審美的本質(zhì)——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當我們進入境界時,我們從情象中超越出來,從意象中超越出來,進入只可體會難以言傳的極其美妙的境地。

 。ㄕ幾躁愅狻墩剬徝馈罚

  六、素材積累—陸游名句

  1、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2、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3、白發(fā)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4、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6、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7、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8、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

  9、詩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來。

  10、百歲光陰半歸酒,一生事業(yè)略存詩。

  11、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高中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賈誼對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背誦課文3、4、5段。

  能力目標

  1、歸納掌握“制、亡、固、遺、度”等詞的一詞多義,七個通假字、三種古漢語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習本文善于敘事、精于論斷的寫作特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敘議關系,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3、品評鑒賞本文廣用排比、對偶,極力渲染夸張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

  了解作者借古諷今、勸諫漢文帝施仁政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意義。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理解并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難點】

  結(jié)合課文詞句的特點,歸納文言詞法句法知識,逐步掌握文言字詞句運用規(guī)律。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趯W生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理解課文難度較先秦散文小,宜采用以朗讀帶動文意疏通,以背誦帶動對作品的鑒賞,寫作特色、語言特點的分析鑒賞皆融于誦讀中。

  2、評品法。從品評鑒賞的角度,通過設置幾個鑒賞點來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具體賞析該文寫作的獨到之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賈誼的文章,尤其是政論文,歷史上向來評價很高,魯迅先生曾譽之為“西漢鴻文”,《新編中

  國文學史》稱《過秦論》為“政論文之楷!。從《史記》、《漢書》、《昭明文選》到明清乃至當今的古文選本,幾乎都錄入和收選了《過秦論》,特別是上篇。歷代評論名家都說它“雄俊宏律”、“通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大開大闔”,是古今第一“盛”文章。

  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它的氣魄吧!

  二、解題:

  1、簡介作者

  賈誼(公元前200—公元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也稱賈生。洛陽人,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眾著稱。20多歲時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提升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議,觸犯權貴,被謫為長沙王太傅,甚為失意,渡湘水時寫《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比。四年后被召回,為文帝寵子梁懷王太傅。后梁懷王墜馬而死,賈生亦傷心而死,死時僅33歲。賈誼的思想基本上屬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張,在當時還是有進步意義的。他的政論散文《過秦論》、《陳政事疏》(也稱《治安策》、《論積貯疏》)等,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現(xiàn)實的堅決態(tài)度。他的文章峻拔鋒利,針砭時弊,淋漓酣暢,對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其文章,明人輯有《賈長沙集》,另傳有《新書》十卷。他的為人,很為司馬遷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撰寫了《屈原賈生列傳》。

  2、寫作背景。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此前歷春秋戰(zhàn)國,七雄爭霸而秦統(tǒng)一天下,戰(zhàn)亂頻繁。加之秦統(tǒng)一后的暴政、秦末農(nóng)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jīng)濟遭受了五百年來的極大破壞。農(nóng)民大量流亡異鄉(xiāng),不得耕作;還有些為生計所迫,賣妻鬻子或自賣為奴。戰(zhàn)亂使人口銳減,商業(yè)蕭條。奸商囤積居奇,物價昂貴,米一石值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權,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當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比嗣窈苄枰蒺B(yǎng)生息。針對這種現(xiàn)實,為鞏固西漢政權,賈誼借“過秦”以“規(guī)漢”,主張施行仁政以安民,“與民休息”。他多次上書,評論時政,《過秦論》總結(jié)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指出秦王朝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過勸諫漢文帝“安民”,并實行政治改革。當然,賈誼所說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立場上的,不可能包括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壓迫等內(nèi)容,這是歷史的局限、階級的局限,我們不能苛求。

  3、文體特點。

  《過秦論》是一篇政論文,“過秦”即批評秦之過錯的意思,批評秦的過錯意在總結(jié)歷史教訓!罢摗笔枪糯h論文的一種。

  三、誦讀、疏通、理解課文:

  1.一詞多義:固、亡、利、遣、度……

  2.詞類注用:

  3.鋪張夸大:用賦的手法寫議論說理的散文。

  4.文言對舉:

 、僭~語對舉: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

 、诜志鋵εe: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叟疟(對舉的擴展):……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論制其兵。

  四、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參考觀點】

  (一)優(yōu):

  1.善用對比、排比、對偶等修辭。

  如對比:秦國與秦朝,秦朝與陳涉,九國與秦國,九國與陳涉等。

  2.條理清晰:

  (二)質(zhì)疑:

  1、敘多于議。

  2、扣中心欠緊。

高中語文教案1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克特及荒誕派戲劇;

  2.閱讀課文節(jié)選部分,初步了解荒誕派戲劇的特征;

  3.結(jié)合以前學過的戲劇類課文,分析荒誕派戲劇與傳統(tǒng)戲劇的不同;

  4.通過了解世界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絢爛色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上學期學過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寫了一對互相愛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雙雙慘死的悲劇,表現(xiàn)了當時英國社會封建和反封建兩種社會力量的矛盾和斗爭。課本節(jié)選了全劇的最后一場。先寫了朱麗葉殉情,然后寫勞倫斯長老敘述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的原因和經(jīng)過,最終使兩個仇家合解。劇本中的人物對話,語言簡練,音韻和諧,蘊含著濃郁的詩情,表現(xiàn)出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荒誕派戲劇在巴黎戲劇舞臺上的上演,傳統(tǒng)戲劇的寫作手法被打破了,貝克特等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從內(nèi)容到形式別開生面的劇作。我們今天要學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劇情。

  三、學生談閱讀過后的直接印象,盡量讓學生尋找其與傳統(tǒng)戲劇的不同之處。

  荒誕派戲劇與傳統(tǒng)戲劇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點:

  1.傳統(tǒng)戲劇有完整的戲劇情節(jié),有豐滿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間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沖突,“沖突即戲劇”;而荒誕派戲劇則幾乎沒有完整復雜的戲劇情節(jié),沒有完整的`戲劇程式。

  2.戲劇場面、舞臺形象的不同。荒誕派戲劇不關心是否具有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強調(diào)象征意義。

  3.戲劇語言與人物表演不同;恼Q派戲劇采用了一種支離破碎的語言,表明對傳統(tǒng)戲劇語言的反叛。

  四、介紹荒誕派戲劇。

  教師有意識地利用學生初步閱讀的感受,引入“荒誕派戲劇”這一概念,然后介紹荒誕派戲劇的由來、思想基礎、表現(xiàn)主題的形式等。介紹重點應放在其與傳統(tǒng)戲劇的區(qū)別上,如荒誕派戲劇不去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相互關系,不強調(diào)戲劇性的故事情節(jié),不要求在舞臺上展開尖銳的矛盾沖突等。

  五、仔細閱讀課文節(jié)選的第一幕,進一步體會荒誕派戲劇的特征。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在教師介紹的荒誕派戲劇的相關常識指導下,具體體會荒誕派戲劇表現(xiàn)主題的形式,從而認識這一現(xiàn)代文體。

  六、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學生對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對作者作一些簡要的介紹,重點介紹貝克特在荒誕派戲劇創(chuàng)作領域的地位與貢獻,接著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現(xiàn)代歷史知識,簡要介紹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社會現(xiàn)實,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

  七、布置課外閱讀

  閱讀《等待戈多》全劇

高中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熟讀文本,把握文意,了解荊軻的性格特點。

  2、鑒賞文本中的場面描寫及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魅力。

  3、進一步梳理積累文言常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公平合理地評價歷史人物,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教學重點

  目標2和3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

  一、復習舊課,檢查預習

  略。

  二、導入新課

  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導入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關于《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是一篇類傳,依次記載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跡。

  關于此傳的傳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談到“曹子匕首,魯獲其田,齊明其信;豫讓不為二心”,專諸、聶政、荊軻之事不及一語。顯然,這不是此傳的全部傳旨。細味全傳,盡管這五人的具體事跡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體緣由也因人而異,但是有一點則是共同的:他們都有一種扶弱拯危、不畏強暴、為達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剛烈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實質(zhì)則是“士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傳的贊語中說:“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這也就是太史公對本傳傳旨的一種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立足點,帶著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愛憎,來熱烈歌頌他所一再稱賞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剛烈精神的。

  2、相關背景

  荊軻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jié)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3、播放課文相關視頻。

  4、學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粗知文意。

  5、課文內(nèi)容概括

  讀書擊劍一一蓋聶論劍一一魯勾踐怒斥一一結(jié)交漸離一一太子求計一一接受於期一一引見田光一一引見荊軻一一田光自殺一一太子委命一一秦國破趙一一燕國危難一一刺秦準備一一易水訣別一一秦廷行刺一一行刺失敗一一荊軻被斬。

  四、研討探究

  1、荊軻刺秦王的行動分幾步進行?

  提示:

  準備(信物、匕首、助手)→訣別→行刺

  2、荊軻形象有何特點?

  提示:

  沉穩(wěn)隱忍,俠肝義膽、扶危濟困,果敢勇決、不畏強暴、機智鎮(zhèn)靜、秉性剛烈。

  3、文章寫荊軻與蓋聶、魯勾踐的交往的兩個細節(jié),是否有損于荊軻形象的塑造?

  提示:

  否。寫這兩個人物,兩個細節(jié),以表現(xiàn)荊軻的沉穩(wěn)。

  4、寫高漸離與田光這兩個人物,對刻畫荊軻有什么作用?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好處?

  說明荊軻不是庸俗之輩。與后來的故事發(fā)展密切相關,起著鋪墊作用。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色?

 、派朴谕ㄟ^沖突來寫人物。

 、仆ㄟ^語言、神態(tài)、表情和動作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人物形象。

 、巧朴谟梅匆r手法,襯托荊軻的英雄形象(寫秦武陽,襯托荊軻鎮(zhèn)定自若;寫秦王,襯托荊軻英雄虎膽)。

  6、分析一下易水訣別場面描寫的作用

  對荊軻的氣質(zhì)、性格、精神風貌作了畫龍點睛的揭示,為整個故事渲染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7、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提示:

  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為太子丹報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于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當然這當中也流露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因素,這既是荊軻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借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可能的,因為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8、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提示:

  從思想、性格、作用等方面考慮。

  言之成理即可。

  五、梳理積累

  1、通假字

  吾曩者目攝之;通“懾”,震懾

  荊軻嘿而逃去;通“默”,沉默

  禍必不振矣;通“賑”,救

  北購于單于;通“媾”,和好

  心惛然;通“昏”,迷惑

  恐不能須臾;通“耐”,經(jīng)受得住

  太子送至門,戒曰;通“誡”,告誡

  其意不厭;通“饜”,滿足

  莫敢合從;通“縱”,合縱

  使悉反諸侯侵地;通“返”,返還

  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

  右手揕其匈;通“胸”,胸膛

  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通“拊”,拍

  請辭決矣;通“訣”,告別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捧著

  圖窮而匕首見;通“現(xiàn)”,露

  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2、古今異義詞

  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古義:性情謹厚之人;今義:年長輩分高的人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且至于燕;古義:到;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古義:獲罪;今義:招人不快或懷恨

  足為寒心;古義:內(nèi)心恐懼;今義:因失望而痛心

  夫樊將軍窮困于天下;古義:處境困難;今義:經(jīng)濟困難

  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古義:消除借口;今義: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內(nèi)情的人

  太子逢迎;古義:迎接;今義:說話和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古義:有很高修養(yǎng)的人;今義:年長輩分高的人

  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古義:表示原因;今義:表結(jié)果(連詞)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古義:表示依據(jù),用來;今義:表結(jié)果(連詞)

  3、一詞多義

  之

  衛(wèi)人謂之慶卿;他(代詞)

  而之燕;到(動詞)

  徙衛(wèi)元君之支屬于野王;的(助詞)

  居頃之;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助詞)

  擅巴、漢之饒;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

  而

  而之燕;承接關系連詞

  蓋聶怒而目之;修飾關系連詞

  民眾而士厲;并列關系連詞

  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亂;假設關系連詞

  使

  使使往之主人;派(動詞)

  使使往之主人;使者(名詞)

  使者還報;出使(動詞)

  使得至前;致使(動詞)

  使得畢使于前;讓(動詞)

  使得畢使于前;使命(名詞)

  其

  其后秦伐魏;那(代詞)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他(代詞)

  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jié);那些(代詞)

  其后乃可圖也;這(代詞)

  及

  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以及(連詞)

  及政立為秦王;等到(介詞)

  為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做(動詞)

  及政立為秦王;擔任(動詞)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替(介詞)

  復為羽聲慷慨;變成(動詞)

  故

  故嘗質(zhì)于趙;以前(名詞)

  故丹怨而亡歸;所以(連詞)

  以

  以術說衛(wèi)元君;用(介詞)

  酒酣以往;而(連詞)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來(目的連詞)

  易水以北;用在方位詞后表方位(助詞)

  柰何以見陵之怨;因為(介詞)

  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憑借(介詞)

  以次進;按照(介詞)

  固

  固去也;本來(副詞)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險固(形容詞)

  固請毋讓;堅決(形容詞)

  雖

  荊軻雖游于酒人乎;雖然(轉(zhuǎn)折連詞)

  雖有管、晏;即使(假設連詞)

  于

  徙于衛(wèi);到(介詞)

  荊軻游于邯鄲;在(介詞)

  北購于單于;跟(介詞)

  丹終不以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被(介詞)

  言足下于太子也;向(介詞)

  乃

  其先乃齊人;是,表判斷(副詞)

  其后乃可圖也;才(副詞)

  乃造焉;于是(副詞)

  且

  且至于燕;將要(副詞)

  且非獨于此也;況且(遞進關系連詞)

  善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友善(動詞)

  所善荊卿可使也;熟悉(動詞)

  見

  柰何以見陵之怨;被(介詞)

  僂行見荊卿;會見(動詞)

  過

  荊軻嘗游過榆次;經(jīng)過(動詞)

  愿足下過太子于宮;拜訪(動詞)

  因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過(介詞)

  因遂自刎而死;于是(副詞)

  因而刺殺之;趁機(介詞)

  足

  足為寒心;足夠(形容詞)

  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值得(動詞)

  而欲不可足也;滿足(動詞)

  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足夠(動詞)

  數(shù)

  王翦將數(shù)十萬之眾距漳、鄴;幾(數(shù)詞)

  數(shù)困于兵;屢次(副詞)

  舉

  又舉兵南伐楚;興起(動詞)

  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全(形容詞)

  則

  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承接關系連詞

  則不可;如果(假設連詞)

  擅

  擅巴、漢之饒;占有(動詞)

  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亂;獨攬(動詞)

  間

  以其間諸侯得合從;時機(名詞)

  異物間進;間或(副詞)

  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副詞)

  終已不顧;回頭(動詞)

  不顧國家之大害;顧及(動詞)

  發(fā)

  遂發(fā);出發(fā)(動詞)

  發(fā)盡上指冠;頭發(fā)(動詞)

  秦王發(fā)圖;打開(動詞)

  然

  然其為人沈深好書;然而(轉(zhuǎn)折關系連詞)

  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這樣(代詞)

  4、詞類活用

  蓋聶怒而目之;目視(名詞活用作動詞)

  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做人質(zhì)(名詞活用作動詞)

  必入臣;稱臣(名詞活用作動詞)

  太子前頓首;上前(名詞活用作動詞)

  於期乃前曰;上前(名詞活用作動詞)

  其后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天天(名詞作狀語)

  稍蠶食諸侯;像蠶一樣(名詞作狀語)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在北面(名詞作狀語)

  南有涇、渭之沃;在南面(名詞作狀語)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用匣子(名詞作狀語)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用匣子(名詞作狀語)

  發(fā)盡上指冠;向上(名詞作狀語)

  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向西;向南(名詞作狀語)

  又舉兵南伐楚;向南(名詞作狀語)

  太子受而舍之;使……居住(使動用法)

  使使以聞大王;使……知道(使動用法)

  臣海內(nèi)之王者;使……稱臣(使動用法)

  太子遲之;以……為遲(意動用法)

  群臣怪之;以……為怪(意動用法)

  5、特殊句式

  荊軻者,衛(wèi)人也;判斷句

  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省略句

  會燕太子丹質(zhì)秦亡歸燕;省略句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省略句

  置之匈奴;省略句

  可與謀;省略句

  駑馬先之;省略句

  使悉反諸侯侵地;省略句

  以試人;省略句

  欲與俱;省略句

  而為治行;省略句

  待吾客與俱;省略句

  見燕使者咸陽宮;省略句

  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省略句

  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狀語后置

  故嘗質(zhì)于趙;狀語后置

  窺以重利;狀語后置

  嘉為先言于秦王;狀語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狀語后置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定語后置

  南有涇、渭之沃;定語后置

  擅巴、漢之饒;定語后置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定語后置

  往而不返者,豎子也;判斷句

  六、課后作業(yè)

  1、筆譯全文。

  2、寫一篇短文,談談荊軻失敗的原因。

高中語文教案15

  一、寫作背景

  本文是韓愈借給學生李蟠贈文的機會,抨擊那些自恃門第高貴的士大夫們“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結(jié)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社會上的人對他指指點點,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韓愈。韓愈也因此落得個瘋子的名聲。結(jié)果住在長安,常常連飯都沒煮熟,就被趕走了。所以說有的時候維護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二、韓愈及古文運動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xiàn)在河南盂縣)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二十五歲中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現(xiàn)在廣東潮州)刺史、國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編為《昌黎先生集》。

  “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fā)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提倡闡發(fā)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內(nèi)容貧乏的駢驪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言貴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經(jīng)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三、文體簡介

  “師說”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罢f”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四、朗讀課文

  1。需正音的字:

  夫(fú)愚(yú)句讀(dòu)諛(yú)經(jīng)傳(zhuàn)

  郯(tán)萇(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2。重點句子如何斷句

  ——惑/而不從師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從/而師之

  點撥:停頓是指人們在說話或朗讀時,常常在句子前后或中間所作的或長或短的間歇。停頓往往與句子結(jié)構(gòu)一致(一般應在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稍作停頓),與詞語結(jié)構(gòu)一致,與表意的需要一致。

  五、翻譯全文

 。ㄒ唬┑谝欢沃刂v解的字詞:

  之—助詞,的;學者—求學的人;所以—用來……的;之—代詞,指道理;固—本來;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庸知—哪里,管、過問;無—不論,不分

  語法:判斷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ǘ┑诙沃刂v解的字詞:

  師道—從師求學的道理,道,道理;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出—超出;焉—之于(向他);下—低于;恥—以……為恥;圣—圣明的人,圣明;愚—愚昧的人,愚昧。惑—糊涂;句讀—文句意思表達完畢叫句,句中需要停頓的地方叫讀;小學—小的學習方面;族—類;不齒—不屑一顧;歟—語氣詞;

  語法: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ㄈ┑谌⑺亩沃攸c字詞

  !潭ǎ还ァ獙W習研究;已—罷了;通—普通

  語法:被動句——1、不拘于時。

  介賓后置句——1、而恥學于師;2、師不必賢于弟子。

  六、總結(jié)全文的語法文言文知識:

  1、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教授,傳授)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從師學習)

  2。古今異義

  學者古義:求學的人,讀書人。如:古之學者必有師。

  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句讀古義:句子停頓的地方。如:句讀之不知。

  今義:看字發(fā)出聲音

  小學古義:小的方面學習。如:小學而大遺,吾示見其明也。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眾人古義:一般人,普通人。如: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遠矣。

  今義:許多人。

  所以古義:特指代詞“所”+介詞“以”,相當于“用來……的”。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不必古義: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3、一詞多義

  道: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趲煹乐粋饕簿靡樱L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學問)

 、苡嗉纹淠苄泄诺溃ǖ缆罚

  傳: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賢:①其賢不及孔子(才能)

 、趲煵槐刭t于弟子(高明)

  師:①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谖釓亩鴰熤~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畚釒煹酪玻▽W習)

 、軒煹乐粋饕簿靡樱◤膸煟

  ⑤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從師)

  惑:①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疑難問題)

 、谟谄渖硪,則恥師焉,惑矣(糊涂)

  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識別,動詞)

 、趲煹乐粡,可知矣(知道,了解)

  之: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指代人或事物。如“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tǒng)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如“郯子之徒”“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連接定語與中心詞,相當于“的”。如“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如“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如“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垡郧皩W過的課文中還有二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

  4、詞類活用

  吾師道也(名詞“師”用作動詞,學習)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從師。下文“則恥師焉”“師道之不得”中的“師”同此)

  或師焉(名詞“師”用作動詞,從師學習)

  不恥相師(名詞“師”用作動詞,表自動,學習)

  吾從而師之(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而恥學于師(形容詞“恥”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孔子師郯子(名詞“師”活用作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形容詞“惑”活用作名詞,疑難問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后面的“圣”“愚”均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圣人,愚人)

  5、特殊句式:

  1、判斷句:

 、賻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诘乐妫瑤熤嬉玻ā啊病北砼袛啵

  2、被動句:

 、俨痪杏跁r(介詞“于”表被動)

  3、賓語前置句: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4、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

 、俣鴲u學于師。

  ②不拘于時,學于余。

 、蹘煵槐刭t于弟子。

  5、省略句:

 、俳衿渲悄朔床荒芗埃ㄖ

 、冢ㄈ耍⿶燮渥,擇師而教之。

 、郏ㄈ耍﹩栔,(士大夫)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埽ㄊ看蠓颍﹦t群居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問,意思是“難道……嗎?”)

【高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案09-06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09-04

高中語文教案07-24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12-01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03-01

高中語文教案《師說》09-03

《燈》高中語文教案08-26

高中語文教案【精】12-23

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11-07

高中語文教案:祝福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