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七年級生物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該章內容對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進行了探討。本章涉及的內容有家庭藥箱建立的原則,大眾用藥存在的問題,重點是科學用藥的方式、等。這些內容與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經歷過的事例進行探討如何科學用藥,可以激發(fā)學的,通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藥品標簽并引發(fā)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學的同時獲得一些終身的。通過科學用藥的常識性,讓學生了解和改進衛(wèi)生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識。
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經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 礎,通過的適當引導,對藥箱 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劑量服用)、某些藥的用藥時間、用藥方式,學生是可以通過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內容由于涉及到藥理知識,學生對此接觸較少 初一,因此需要的進一步講解,如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用果汁或茶水服藥為什么不科學等。
設計理念
(一)
A.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B.(1)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安排了圖片、分析多個探究活動,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自己構建知識。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3)創(chuàng)設開放性,嘗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yè)變“釋疑解惑”為“起疑生惑”。提出問題,建議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
(4)通過大量課件展示、問題討論,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突出重點。
(二)教法
A.綜合啟發(fā)式教學:應用個性化處理的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可以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B.引導發(fā)現(xiàn)式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盡可能的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學法
A.自主探究法:課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收集藥品標簽和了解標簽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
B.交流討論法:依據(jù)學生的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就 “科學用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 ?”等問題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勇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他們的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一些常用藥的名稱和作用 。
2.舉例說出常用藥的正確服藥方法。
3.概述安全用藥的知識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標:嘗試收集、處理資料。
情感性目標:認同協(xié)同配合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一周指導學生收集家庭常備藥的標簽,保留有參考價值的,以備課上與同學交流、討論;教師準備課上用的課件,包括:導入(方案一)、家庭常備藥、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種種做法、服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想一想、錯誤的服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導入(方案一):
動 畫展示(幻燈片一)
觀看畫片,聯(lián)系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進入學習情境。 所有課件附在最后
導入(方案二):
生病吃藥,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藥物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后果。有資料顯示,我國有逾3億人濫用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腦卒 之后的第四大殺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屬濫用藥物造成的,由此可見,科學用藥以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題“科學用藥,保障健康”。 領悟資料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好的常備藥 標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對收集的藥品標簽進行分類,統(tǒng)計出家庭常備藥的名稱,并將自己的統(tǒng)計結果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根據(jù)不同組統(tǒng)計出的不同結果,教師總結,并用(幻燈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備藥。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 分組討論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推薦出小組發(fā)言人在班內交流,闡述本組的看法。各組之間相互評議。
根據(jù)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并用(幻燈片課件三)動畫展示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提議建立自己家庭藥箱貯存的常備藥。 依據(jù)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及自己家庭成員的實際情況,擬定家庭藥箱常備藥并呈現(xiàn)自己的擬定結果。 對課件三的補充:以治療常見病、多發(fā)病、時令性疾病的 藥物為主;急救藥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藥箱要定期檢查。
問題探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請大家分析以下治療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 理。(幻燈片四)展示 學生根據(jù)已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對教師給的例子進行分析,并呈現(xiàn)結論。 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之不起作用,還會引起藥物性發(fā)熱,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學用藥呢?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服藥方式等談談你的看法。 根據(jù)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jù)反饋信息進行小結,并用(幻燈片五)、(幻燈片六)展示。 注重觀察畫面,積極思索,領會相應的道理。 某些藥物之所以飯后服,是因為胃中食物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藥物嚼碎可增大與胃的接觸面積,潤喉片含化可發(fā)揮對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鐘緩解心絞痛。
講述:除了需 要注意以上這些正確的服藥方法外,藥物在聯(lián)合使用時也要注意科學性。研究表明:同時接受1~5種藥物的患者中,18%受到藥物 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時服用5種以上的藥品的患者,發(fā)生藥毒反應者高達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聯(lián)合用藥會降低藥效,甚至發(fā)生意外,因此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
提出議題:(幻燈片七)展示(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議題) 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課件七中將議題與舉例分成兩部分,等學生討 論之后,舉例以動畫效果出現(xiàn)。
對議題進行闡述并列舉事例。
小結: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療外,往往伴有各種副作用。這就充分證實了“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組織學生總結“科學用藥”包括哪些方面,實際用藥應注意些什么? 各組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各自的生活體驗,小結出本組的意見,然后在班內交流, 同時要相互評議,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幻燈片八)(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問題) 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 答案設成動畫。
布置作業(yè):很多人平時這樣服藥(幻燈片九),你認為正確嗎?組織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因。 對課件九中這些錯誤的服藥方法的解釋設成動畫,待下節(jié)課展示。
七年級生物教案2
一、指導思想:
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人類的生命活動對生物圈有重要影響。人從生物圈中攝取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以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從人與生物圈關系的高度,引導學生開展多種探究活動,認識人類依賴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環(huán)境都是生物圈的組成部分,意識到生物圈中的人對生物圈應盡的責任。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學習態(tài)度也很好,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學生在個人展示階段需要加強管理指導,需要在新的學期加強管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要做到嚴管理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習成績。
三、教學目標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xù)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2、使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圖表、實驗工具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通過測量獲取數(shù)據(jù),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能力。是半學期工作重點。
四、具體措施:
1、強化管理,針對個別學生要真正了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tài)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及時鼓勵,多和班主任溝通,培養(yǎng)他們集體榮譽感,提高他們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
2、組織好學生的閱讀、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要強化小組長的管理,提高組內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精心備課設計好學案、導案、寫好教學反思。不斷反思教學中得與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4、為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shù)據(jù);或呈現(xiàn)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huán)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七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1.描述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說出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2.運用調查的方法了解當?shù)鼗蛭覈车氐闹脖粻顩r。
3.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
4.設計綠化校園的方案。
5.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
重點和難點
重點:懂得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意義,并能積極地參與美化祖國的活動。
難點:喚起學生的危機感,激發(fā)起學生愛綠、護綠的保護意識。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材分析
本章的教學重點主要不是知識目標。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形成愛綠、護綠的意識,積極參加綠化祖國的活動。
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組織好調查、設計和課外實踐這三個學生活動。這三個活動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相關技能的'訓練,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組織實施。還要特別關注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本章是這冊教材的最后,時近期末。所列調查和設計活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為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提供了方便。因此,應把評價一并考慮在教學實施之中。
教師可組織學生自學有關植被類型的知識。例如,通過錄像和幻燈片等媒體,讓學生了解各種植被類型,描述各種植被類型的特點。從動態(tài)的角度演示我國(或某地區(qū)、或家鄉(xiāng))植被的變化情況,為學生提供其他資料,便于學生討論我國植被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梢赃M行橫向比較(通過觀察各國的植被分布地圖,讓學生粗略計算,并列表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人均占有綠地或森林的面積,或者我國不同地區(qū)人均占有綠地或森林的面積),也可以縱向比較(通過計算、列表比較建國以來各時期我國人均占有綠地或森林的面積);蛘呓M織學生撰寫、宣讀小論文,開小辯論會,了解我國植被破壞的嚴重程度,喚起學生的危機感和保護意識。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六種植被的特點及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
4人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性學習活動,觀察書上插圖,結合經驗互相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分析本地情況。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出示圖片,指導學生自學,然后組織全班交流,作為一員參與交流,對交流做引導、點評,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二、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我國森林資源貧乏,屬少林國家,并且資源分布不均勻
4人小組合作粗略計算,然后進行橫向比較(各國森林面積和人均占有綠地面積)或縱向比較(建國以來各時期我國人均占有綠地或森林的面積),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原因。
出示表格(如各國植被情況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進行活動,組織交流,并作出評價。
2、我國森林面積和草原面積日益減少,并呈現(xiàn)退化現(xiàn)象
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人小組議一議,之后以“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想說……”為題進行角色模擬,進一步表達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壞的錄象,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性角色模擬,激發(fā)學生情感。
三、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植被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
。1)依法治林,加強資源保護,例如:《森林法》、〈草原法〉、〈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2)加強造林綠化進度,提高綠地面積及造林質量。
4人小組合作調查綠化活動開展情況,寫出調查報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與同學交流。
講述有關國家采取的策略,課前引導學生調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
2、意識的提高
從自身作起,提高意識,關心綠化,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
結合時事(如2008年奧運會主題),4人小組合作討論準備為奧運會做點什么。
引導討論,組織交流,激發(fā)學生情感。
進一步增強愛護植被和熱愛學校的情感
“綠化校園”設計活動
課前4人為小組,調查校園內植物的品種及分布情況,其他的建筑情況,畫出草圖,并表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關的園藝知識,然后討論,設計出方案,制出美化環(huán)境平面圖。
布置設計內容及目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提出評價方案,指導學生辦?,進行展覽。
七年級生物教案4
設計理念:
葉子是學生常見,也是繪畫作品里經常出現(xiàn)的繪畫題材,在學生平時的作品里更多的注重了色彩和外形的表現(xiàn),包括日常的觀察中都忽略了細小的葉脈的存在。究其原因,我們平時就缺少細節(jié)的觀察,因此,本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突出美術學科的審美性、情感性、想象性,在一系列的觀察、欣賞、探究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基本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
1、緊扣審美這一主線,導入新課直接讓學生夸夸葉子的美,從學生已有的審美經驗出發(fā),在感受葉子形狀美、色彩美的基礎上,運用放大的方法感受葉脈的存在與形狀美,同時學會觀察細節(jié)。
2、在重點觀察網狀葉脈的基礎上,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發(fā)現(xiàn)另一類形狀的葉脈,在嘗試畫的過程中歸納線條粗細表現(xiàn)的方法,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習用線添加、組合,表達想象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構建新知。
3、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傾聽中想象,感受葉脈的內在精神——大愛無痕。通過送“幸運葉”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愛的情感,本課以歌曲《愛的人間》結束,升華學生的情感,切實體現(xiàn)美術學科本位,關注每一次引導對學生心靈的凈化,關注眼睛和心靈的藝術共鳴。體現(xiàn)美術學科的情感性,人文性,讓理性與情感更多的結合在一起。
4、美術是一種視覺語言性溝通或視覺語言性活動,其中“對話”與感受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收集大量圖片,引導學生與自然“對話“,感受自然的美與神奇,與大師作品和小朋友作品“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與老師同學“對話”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對話中提高美術鑒賞力,產生情感共鳴,激發(fā)無窮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5、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作業(yè),在擺放樹葉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在互動評價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欣賞他人,發(fā)現(xiàn)不足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全面提升個人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觀察葉子的外形以及葉脈的造型,能夠說出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2、選擇一片葉子最喜歡的或想象中的葉子,將它畫下來,著重表現(xiàn)美麗的葉脈。
3、感受葉脈的美麗與神奇,學會關愛他人,形成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收集1~2片樹葉、彩紙,剪刀、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收拿一片葉子問學生這是什么呀?
2、學生回答是樹葉,讓學生觀察,在這張葉片上,你還看到了什么?一些線。你知道人們把他們叫做什么?(葉脈、葉莖)
師小結:葉子上的這些纖細的葉脈就同我們人的血管一樣,遍布全身用來輸送水份、養(yǎng)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葉子上的小血管>>師板書課題。
二、感知、表現(xiàn)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ㄒ唬┱J識網狀的葉脈
1、大屏幕展示:葉脈的標本,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葉脈——線的特點。師隨機板書:多、密、長、短、粗、細、分叉、交叉
課件介紹主脈、支脈、次支脈。
請仔細看看自己收集來的葉子上的葉脈,他們的形狀完全一樣嗎?它的葉脈和屏幕上那張葉脈形狀完全一樣嗎?得出:相同形狀的葉子,它們的葉脈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
2、嘗試用線條表現(xiàn)葉脈的生長規(guī)律
、、你們能用線條畫出葉脈的美嗎?學生邊畫師邊提示葉脈的`特征,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能畫出它們的粗細變化呢?
請2~3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余學生在下面畫。
3、師生點評小結,強調畫一定要畫出事物的特征。
、俅值娜~脈和細的葉脈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學生歸納小結:a雙線勾畫b描邊加粗。
、诖沃}的生長的方向——從主脈向葉尖、葉邊的方向生長,并越來越細,師幫助修改,強調畫到葉邊,葉尖。
、蹘煄椭懋嫶沃},老師經常說有的同學畫面太空,缺少細節(jié),什么是細節(jié),把這些纖細的支脈畫出來,這片葉子就有了細節(jié)了,強調細節(jié)產生美,使畫面更生動,富有節(jié)奏感。
。ǘ┱J識平行狀的葉脈,欣賞各種形狀的葉子和葉脈,感受葉脈的神奇魅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想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與大師和小朋友的作品“對話”,感受線的藝術魅力,激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ㄒ唬﹦偛盼覀冞\用了寫實的手法畫了真實的葉脈,然而我們在日常的繪畫中更多地運用了想象、添加的方法使畫面更精彩。請欣賞大師與小朋友的作品,課件出示:
1、(埃舍爾的《魚》)和學生作品,猜一猜,哪幅畫是大師的作品,為什么?在小朋友的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師引導欣賞:看似復雜的圖形其實都是由簡單的圖形和一些變化的線條添加、組合而成的,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動一下腦筋,也能做得更好。
2、畢加索的作品,你看出來畫面上畫什么嗎,他畫的人很怪,一會兒看像正面,一會兒像側面,人身上添加了好多各種各樣的線條,畫面很飽滿,想象奇特。學生作品嚴謹、寫實。
。ǘ┬蕾p其他小朋友的畫
。ㄈ┬蕾p了這些畫,如果讓你再畫小血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學生交流。
五、實踐創(chuàng)作,學會關心他人,形成合作精神
作業(yè)要求:
1、用寫實或想象(用多種線條組合、添加)的方法畫出最美的那片葉子。
2、把畫好的葉子,沿著葉子邊緣用剪刀把它剪下來貼到黑板的樹上,讓“幸運樹”更加茂盛。
六、在評價中升華、提升。
七年級生物教案5
一、教材簡析
。ㄒ唬┑匚缓妥饔
一個人,只要是活著,就需要每天從外界攝取養(yǎng)料,同時將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本節(jié)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第一節(jié)內容,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yǎng)、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冊書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lián)系緊密,因此學好《尿的形成和排出》這節(jié)內容,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jié)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拍苷_區(qū)分排泄和排遺;
、泼枋鋈梭w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歉攀瞿虻男纬珊团懦鲞^程;⑷明白排尿的意義。
能力目標:
、磐ㄟ^學習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仆ㄟ^對血漿、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較,養(yǎng)成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墙Y合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學習,培養(yǎng)應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形成人體結構與功(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法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jié)內容,在教學中淡化了有關腎臟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生理名詞和概念,主要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引導學生了解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根據(jù)對血漿、腎小囊中液體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較分析,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幫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推測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壁的作用,從而解決尿是如何形成的這一教學難點。并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以問題貫穿其中,用逐漸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三、學法引領
以學生熟悉的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產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愿望,讓學生感受到本堂課的內容是與自己有關的。學法上倡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理解知識,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學們在一天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去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出遠門坐車時要少喝水?為什么醫(yī)生可以通過檢驗尿液中的各種成分變化,來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排尿有什么意義?
。ǘ┖献魈骄
1、廢物排出的方式
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回答,對學生的回答要予以鼓勵。然后由教師小結。
2、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⑴出示泌尿系統(tǒng)組成圖⑵解讀圖,思考回答:泌尿系統(tǒng)主要由哪些器官組成?
注意觀察腎動脈與腎靜脈以及腎的顏色,推測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huán)有沒有關系?(考慮動態(tài)生成:有的學生可能認為沒有,順利過度到下一環(huán)節(jié);也有的學生認為沒有關系,請他們說說自己的看法,設置懸念,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一鋪墊。)
、墙涣鞣窒
、瓤偨Y歸納
協(xié)助、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討論,進而歸納出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3、腎臟的結構
實物出示,課件示圖。學生觀察,教師講解。主要講解腎單位的結構。
4、尿液的形成過程
問題引入:⑴醫(yī)生為何可以通過一張單子、一些數(shù)據(jù)就能判斷一個人腎臟是否有病呢?
、蒲涸诹鹘浺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數(shù)據(jù)分析:書本82頁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分析并討論,回答后面的討論題。
為什么血漿與腎小囊液中蛋白質含量差異這樣大?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點?
如果尿液是由腎小囊直接形成,為何尿液中不含蛋白質和葡萄糖?說明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動畫演示尿液的形成過程,加強理解腎小球的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挖掘教材、提出新發(fā)現(xiàn):
尿液同腎小囊液(原尿)比較,并沒有新的尿素產生,為什么濃度會增大呢?
5、尿液的排出
教師設問:
、倌I臟形成尿液在腹腔脊側,是怎樣通過腹腔排到體外的?
、谌说哪I臟每時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說,尿液的形成是連續(xù)不斷的,而為什么排尿又是間歇的?
、郯螂變鹊哪蛞簭暮味鴣恚繛楹斡匈A存功能?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然后教師用圖表列出排尿過程。
6、排尿的意義
學生自學后回答
。ㄈ┛偨Y練習
1、排出廢物的方式:排泄、排遺
2、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3、尿的形成過程:腎小球的過濾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尿的排出過程及意義。
練習略
。ㄋ模┩卣固剿
介紹血液透析、血尿、蛋白尿等
七年級生物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賹W會描述身邊的生物,區(qū)別生物和非生物,會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現(xiàn)象。
、谕ㄟ^觀察、討論、領會,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重點)
2.能力目標
通過事物的對比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前準備:
一盆生長旺盛的含羞草,多媒體課件;學生查找與生物的基本特征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
安排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興趣
2分鐘課件展示:呈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飛機、太陽,還有蝴蝶、小鳥。遠處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螞蟻。近處有一只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狗趴在旁邊吐著舌頭。還有一座小橋,水中有游魚、水草欣賞圖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從美麗的大自然畫面引入,使學生從感到熟悉、親切、有趣,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提出問題
導入新課
2分鐘提出問題:畫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為什么?
積極思考、嘗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中來,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程度。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8分鐘知識點一:我們身邊的生物
1.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后回答:飛機、白云、太陽、山石、橋、水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都沒有生命;蝴蝶、小鳥、草、雞、狗、魚、蘑菇等是生物,因為它們都有生命。
【過渡語】同學們觀察的很細致,我們把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
2.觀察教材圖1.11,插圖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生物?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有中華鱘、啄木鳥、東北虎、銀千年銀杏樹、蝴蝶還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大腸桿菌。
3.為了加深學生對生物的理解,讓學生列舉自己身邊熟悉的生物,由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各種生物的資料。
4.現(xiàn)在已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200多萬種。根據(jù)各種生物的特點,人們通常它們分成三類:植物、動物和微生物,F(xiàn)在你能將圖1.11所示的生物進行分類了嗎?了解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明確生物是有生命的。
學生要根據(jù)身邊的實例及教材的學習等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
嘗試分類:中華鱘、啄木鳥、蝴蝶、東北虎是動物;銀杏樹是植物;大腸桿菌是微生物。使學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過提取腦海中的生活常識,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
學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環(huán)境)組成的觀點。
在學生視野充分拓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眾多的生物簡單分類,明確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
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18分鐘【過渡語】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態(tài)、大小和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萬別中卻存在著共性:他們都是有生命的。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識點二: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
1.小組探究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插圖和生活經驗,舉例說明生物所具有的'這些生命現(xiàn)象。小組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
動物有哪些
生命現(xiàn)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現(xiàn)象?
2.教師巡回指導,并參與小組的討論。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3.現(xiàn)在各小組將你們的發(fā)現(xiàn)與大家交流吧。
一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體需要飯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動物,我們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
師:很好!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其他組補充: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和動物可以通過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這說明生物都能活將廢物排出體外。
教師及時點撥,指出排便與排尿的區(qū)別。
并解釋生物從外界攝取食物,然后將廢物排除體外的現(xiàn)象,稱為新陳代謝
三組:我們發(fā)現(xiàn)人需要呼吸,魚用鰓呼吸,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這說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著。
教師追問:植物需要呼吸嗎?
教師明確:植物和動物一樣每時每刻都在呼吸。
四組: 我們看到小鳥能長成大鳥,我們也能從小長大,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得出結論:生物都能生長發(fā)育。
師:說的多好啊!生長發(fā)育是生物比較明顯的生命現(xiàn)象,請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教師播放課件:一粒種子逐漸萌發(f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視頻。)
五組:剛才老師讓我們用手碰觸含羞草,我們發(fā)現(xiàn)含羞草受到刺激后會合攏葉片,人體受到刺激后也會作出反應,結論:生物都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教師追問:向日葵的花盤像太陽,這是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嗎?
教師強調: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成為應激性。
六組:我們從插圖上看到貓、狗等動物能繁殖后代,我們知道其他動物和植物也能繁殖后代,我們猜想細菌等微生物也有繁殖的生命現(xiàn)象。
教師補充: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腐爛變質,這就是由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導致的。
七組:我們從插圖上觀察到,貓媽媽的三個孩子,毛色和斑紋上有深有淺,只有一只小貓長得像媽媽。我們人類也是這樣,這說明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生命現(xiàn)象。
學生分組活動、討論、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匯報,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其他小組同學再補充。
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及時補充,在活動中體會各種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現(xiàn)象。
通過思考和教師的提示,學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觀看視頻,領略生命的孕育和生長之神奇。
通過碰觸含羞草,理解植物對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應,只不過不如動物的反應明顯。
補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就是植物的繁殖現(xiàn)象。
結合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引導學生研究教材插圖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的生命現(xiàn)象,進而推廣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組間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綻放。
教材中出現(xiàn)了新陳代謝這一名詞,學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生物的新陳代謝現(xiàn)象,對后面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礎。
通過小組討論發(fā)言,他人補充的形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得到加強,通過合作獲得成功,增強了自信心。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表達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讓學生明確各種生物的繁殖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七年級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態(tài)結構對干旱陸生環(huán)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tài)結構與干旱陸生環(huán)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節(jié)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于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后,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松的生活環(huán)境:
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tài)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tài)特征,分析松為什么能適應干旱的陸生環(huán)境。
2、組織學生討論、匯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fā)達;莖桿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像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于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
3、總結、補充。
三、作業(yè):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拓展閱讀
說明:以下內容為本文主關鍵詞的百科內容,一詞可能多意,僅作為參考閱讀內容,下載的文檔不包含此內容。每個關鍵詞后面會隨機推薦一個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戶從多個垂直領域了解更多與本文相似的內容。
1、七年級:初一,是專指農歷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弊匀幻吭碌牡谝惶煲彩欠浅V匾,當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它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個初一,自古就有很多習俗,比如聚財、飲酒,放炮仗、占歲,拜年等。農歷(古人叫做“夏歷”)每月第一天叫做初一。民間初一要吃素。農歷大年初一又稱“雞日”。大年初一,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放爆竹(11張)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 谷歌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2、生物: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等!酒匆簟浚簊hēngwù【英文】:organism(生物,有機體),biology(生物學),livingthings(生物:有生命的東西)基本解釋◎生物shēngwù海洋生物(2)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生長、發(fā)育、繁殖等能力,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蛏稚镏挥袔字簧n鷹在高空盤旋,看不見旁的生物。——《孟姜女》詳細解釋(1)泛指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體。(2)活的動物與植物。(3)生長萬物。(4)未經煮熟之物。詞語示例《禮記·樂記》:“土... 頭條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3、教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xiàn)著很強的計劃性。《倪煥之》十七:“她做這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贊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來實施!本帉懡贪敢罁(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guī)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 神馬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4、自然界:自然界(Natural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世界,而環(huán)境指以人為中心的一切客觀事物的總和。環(huán)境可區(qū)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指大氣層、水、土壤巖石和生物圈。社會環(huán)境指人類的創(chuàng)造物,例如工農業(yè)、城市、交通、娛樂場所、文物古跡和風景區(qū)等。在自然界,社會環(huán)境又稱為人工環(huán)境,是注入了人類勞動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難以分開。自然界(4張)自然界,指整個存在的世界,既包括自然科學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也包括社會科學研究的人類社會。人和人的意識是自然發(fā)展的最高產物。狹義的自然又稱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學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不包括人類社會在內。多自然現(xiàn)象仍是一個謎團,科學家尚無法準確解釋其間的神秘,同時這些奇特的自然現(xiàn)象卻極具魅力,釋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獨有的絢麗。以下是全球十大最壯觀的神秘自然現(xiàn)象,絢麗多彩的北極光、預示惡劣天氣的乳房云、像冰矛一樣的融凝冰柱等。北極光是地球上最美麗的景色之... 必應搜索更多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裸子植物。
七年級生物教案8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生物與環(huán)境這一章的第一課,認識了環(huán)境,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收集其他的資料,讓學生對生物生存 的環(huán)境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
指導思想
依據(jù)《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從以下進行教學設計:
1.觀察是科學 探究一種基本方法,是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事物的起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2.在觀察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愛護一草一木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能舉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事實,并嘗 試對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進行歸類。
2. 能力目標
學會觀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生物生存離不開環(huán)境,關愛生物,從保護生物生存環(huán)境開始。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并歸類。
難點:對學生觀察能力、 收集資料的能力的培養(yǎng)。
本節(jié)關鍵
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引導和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圖片分析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企鵝,珊瑚蟲,雪蓮的資料和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對生物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現(xiàn)在我們開始正式進入這門科目的學習。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生活在哪里?
師:不了解嗎?是因為“身在廬山”吧?從太空遙看地球,地球是一顆披著藍色“面紗”的美麗行星。然而,地球上真正美妙動人之處,卻是藍色面紗下絢麗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園。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 下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2.學案之一:觀察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師:我們常聽說 “魚兒離不開水”,是說魚兒要生活在中。那么其 他是生物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幾幅彩圖。
師:看過影片《帝企鵝日記》的人,都驚嘆帝企鵝的美麗,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頸下一抹溫暖的鵝黃,泛著迷人的光澤。
師:那么企鵝生活的環(huán)境怎么樣?
生:寒冷……
生:惡劣……
師:法國導演呂克亞蓋展現(xiàn)的《帝企鵝日記》,帝企鵝的生存環(huán)境是惡劣的,甚至近于殘酷:產后重返大海的雌企鵝,會在覓食中被海豹吃掉, 再也見不到自己未來的寶寶 ;千辛萬苦孵化出來的幼雛,眼睜睜被凍死在雄企鵝的腳下;終于可以滿地跑了,小企鵝卻轉瞬間成了鷹隼的盤中物;當未來的希望徹底破滅時,悲痛欲絕的企鵝媽媽會發(fā)瘋似的去搶別家企鵝的 寶寶……
師:大家有誰知道海底有沒有花園的?
生:可能有
師:是什么呢?
師: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園。看看彩圖,多么漂亮的珊瑚,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鹿角,構成了海 底的花園。那么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
生:動物。
師:大家的課外知識很豐富啊 。
師:珊瑚蟲是無脊椎動物,屬于腔腸動物門。我們平常看到的珊瑚, 是珊瑚早死亡后鈣化形成的 ,大量珊瑚蟲不斷繁殖、死亡,尸體鈣化 堆,最終生成珊瑚礁。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隸屬珊瑚綱的動物 有6100余種,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在青島水族館中飼養(yǎng)的珊瑚蟲有紐扣珊瑚、大榔頭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瑚、太陽花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氣泡珊瑚、粉絲珊瑚、水螅珊、太陽花珊瑚、石芝珊瑚、寶石花珊瑚、千手佛珊瑚和腦一同瑚。
師:大家觀察一下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怎么樣?
生:珊瑚蟲是一種非常嬌氣的海洋動物,它對生活環(huán)境有著嚴格的選擇性。珊瑚蟲生存的水溫不 能低于18℃,不能高于36 ℃;水質要清澈透明,以保證光照充足。青島市水族館于1995年開始試驗引進珊瑚蟲,當時只引進了腦珊瑚和太陽花珊瑚,由于水池小以及水流、水質、水溫、光照等原因沒有試養(yǎng)成功。但是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并未放棄,在不斷地摸索和總結經驗后,逐漸掌握了珊瑚蟲的習性,于1997年開始正式大量引進珊瑚蟲。
師:珊瑚雖然美麗,它 畢竟對環(huán)境的要求也苛刻了一些。我們來看一種其實并不是很美麗的'花,但我認為它很美— —雪蓮。
師:雪蓮為菊科草本,是西藏雪山三寶之一(其他兩寶是雪雞和雪豹)。雪蓮生長在海拔4800米一5800米高原的 碎石之間。雪蓮種子在0℃發(fā)芽,3-5攝氏度生長,幼苗能經受—21℃嚴寒。雪蓮雖要5 年才能開花,但實際生 長天數(shù)只有8個月。這在生物學上是相當獨特的。雪蓮非常耐寒,它葉上長有眾多的“小空室”,白天吸收太陽熱量,夜晚用于自我保溫,能使結冰點降低。雪蓮形態(tài)嬌艷,它根黑、葉綠、苞白。雪蓮秋天開花,花蕊呈紫紅色絨球狀。雪蓮是西藏特有的藥材,味辛、微苦、性大熱。用它制作的藥品或藥酒,對治療婦科病、肺寒咳嗽、 男子陽萎、腎虛腰痛等病很有療效。
師:看看書上的圖,那個小動物叫什么么?
生:西瓜蟲。
生:潮蟲。
生:鼠婦。
師:同學們的說法都是對的,它有三個名稱,這涉及到我們生物學的分類知識,以后我們將會學到。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生:潮濕、溫暖、有遮蔽的地方……
師:素有“沙漠之舟”的駱駝生活在……?
生:干旱的沙漠。
師:亞洲象的生活環(huán)境?
生:熱帶地區(qū)、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
3.學案之二: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師: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xù)觀察一下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比如我們校園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
師:請同學們觀察并記錄這些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可以參考前面的表格,也可自己設計一張表格。
4.課堂小結
師:總之,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 色,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好漢的沙漠、遼闊的天空,還是冰凍的極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著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 。
作業(yè)布置
完成觀察校園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并記錄。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生物與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1.上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幾乎到處都有生物的存在。每一種生物都必須從生活的環(huán)境中獲取所需的食物、水、 和其他物質,以滿足維持生存、生長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2.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3.察校園植 物的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教后反思
1.對圖片的觀察不夠,要引導 學生觀察的方法和鍛煉學生觀察的能力。
2.教師應該提示學生的觀察角度,尋找更佳的觀察角度以有利于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3.圖片的深度挖掘是教學的能力。
4.教師應努力學習這些“小常識”性的知識,這樣才能應對新課程,減少工作的繁重,同時,在課堂上不至于被學生問倒。日常是生物學知識尤其應該注意,大意不得。
七年級生物教案9
學習目標:
1、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fā)育的過程。
2、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了解枝條的生長過程。
知識回顧
1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是xxxxxxxxxxx
2、一粒種子萌發(fā)時,首先要吸收xxxxx。xxxxxxx或xxxxx中的營養(yǎng)物質轉運給xxx。隨后,xxxxxxxx發(fā)育,突破種皮,形成xxxxx。胚軸伸長,胚芽發(fā)育成xxxx。
合作探究
1、幼根的結構有哪些?
2、芽的結構有哪些?
3、什么是居間生長?
自主學習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xxx。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增加xxxxxx,一方面要靠xxxxx。
3、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xxx發(fā)育成的。芽在發(fā)育的時候,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xxxxxxx、xxxxx和xxxxx組成,枝條上的xxxxx又能發(fā)育成新的枝條。
4、小麥、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過xx使莖急劇長高。
5、“小麥清明拔三節(jié),新筍一夜成高竹”就是對xxx的形象描述。
當堂練習
《基礎訓練》P15—P18
植株的生長導學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運用觀察的方法探究植物莖的生長過程,并能用相關的知識解釋。
2、讓學生知道年輪形成的簡單過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無機鹽。
知識回顧: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xxx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qū)增加xxxxxxx,一方面要靠伸長區(qū)xxxxxx。
自主學習
。ㄐ〗M完成實驗,按1——3步驟進行)
1、取一段柳樹的枝條,肉眼觀察看它有幾部分組成。
2、用解剖針扎一扎橫切面上的質部和髓,試試哪部分最堅哽哪部分較疏松?
3、用手剝一剝樹皮,試一試能不能剝掉,剝去樹皮后用手摸一摸內側有什么感覺?
探究釋疑,合作交流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以及形成層的特點。
5、什么叫年輪?年輪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怎樣推測樹木的年齡?
6、植株的生長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有哪些?缺乏時會怎么樣?
七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述的概念
2、通過錄像、VCD的演示、老師的講述,使學生掌握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途徑、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
3、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了解血壓和脈搏的基本知識。
4、通過觀察出血狀況的錄像,使學生了解出血護理的基礎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分析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血壓、脈搏,學會用血壓計給同學測量血壓及自己會測量脈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4、通過對出血的初步護理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緊急救護的一些方法。
5、查閱有關冠心病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科學方法。
2、介紹最新醫(yī)學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通過出血的初步處理這部分教學,對學生進行自我救護和互愛的教育。
4、通過對“切脈”診病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小組測量血壓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yǎng)料必須及時運來,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來實現(xiàn),所以本節(jié)成為本章重點內容的核心。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在循環(huán)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血壓是本節(jié)的難點。解決辦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哺乳動物的入手;從感性入手——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及VCD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于:
1、課上結合的錄像、VCD和掛圖,從感性認識入手,識記途徑。先安排學生觀察錄像,在觀察錄像時,采用分步觀察,先觀察體循環(huán),再觀察肺循環(huán),為了使觀察針對性強,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時,列出觀察提綱:
(1)、體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大致路徑?
(2)、體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發(fā)生變化的地點?
(3)、肺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
(4)、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fā)生的變化?使觀察明確具體,并且每觀察一步都及時進行反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再結合掛圖歸納并板書途徑(見板書設計 )。
2、分析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分析體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時,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毛細血管壁的特點、血紅蛋白、動脈血的特點來分析,而肺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可讓學生自己分析,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完后,教師在板書結構里,把流動脈血的結構用紅粉筆來表示(如體循環(huán)中的動脈和肺循環(huán)中的肺靜脈),流靜脈血的結構用蘭色粉筆來表示 (如體循環(huán)中的靜脈和肺循環(huán)中的肺動脈)。這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動脈血管里一定流動脈血,靜脈血管并不一定流靜脈血。
3、 最后教師用投影寫出下列圖解并配合錄像來使學生獲得: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的起止點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huán)途徑,的原動力來自心臟。
關于《血壓》:
聯(lián)系有關醫(yī)學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安排幾人一臺血壓計讓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用血壓計來相互測量血壓,學會血壓計的使用方法,同時加深學生對血壓的理解。
在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的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先介紹血壓計的結構,并找?guī)讉學生上講臺來示范,演示測量血壓的完整步驟及介紹如何讀數(shù),如果是老式血壓計,教師要介紹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換算關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學生在測量時,首先是血壓計的擺放:如果兩人一臺,將血壓計擺放在實驗桌的兩個同學的中央,若四人一臺,則讓前面的兩個同學和后面的兩人為一組;血壓計帶有水銀柱刻度的朝向學生,不要倒放。
測量前讓學生不要太興奮,不要參加劇烈運動,因為在興奮和劇烈運動后會使血壓升高,從而使測量的數(shù)值不真實。 測量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保持安靜,不要有任何聲音,否則聽不清動脈的聲音。每次測量血壓在半分鐘內完成,第二次測時相隔1--2分鐘,以免被測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被測量者心理緊張,應暫時停止測量,等他恢復正常后再測,否則測量的血壓不準確。冬季測量血壓時脫下棉衣,如果把長袖卷起來會壓緊上臂,影響聽音。
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每人重復測量三次,記錄數(shù)值,求平均值。
血壓計用畢后,讓學生立刻將其右傾45℃,把水銀放回壺中,然后關閉貯汞閥,以防水銀泄漏。
測量后對全班的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本班是否有高血壓和低血壓?計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較男女血壓是否有差異?
關于《脈搏》
課上安排學生測量自己安靜時的脈搏和下蹲運動后的脈搏,使學生學會脈搏的測量方法,通過不同人脈搏數(shù)據(jù)的比較,加深學生對脈搏的理解。對于“切脈”還可以結合我國古代醫(yī)生最早應用于診斷疾病,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脈搏與運動的關系建議采用探究式方法進行: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如 :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相同嗎?
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做假設及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如:在一定范圍內運動量越大,使脈搏增加得越多
設計實驗要考慮:
①運動量遞進的關系,
②實驗可操作性,且一節(jié)課內能完成。
具體教學過程 :
1.指導學生測脈搏,先找準橈動脈的位置(位于橈骨的內側),測量安靜狀態(tài)下的脈搏在教室內進行,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每個人測3次,記錄數(shù)值,求平均值。為了節(jié)約時間,每次可以測30秒鐘,把測得的脈搏數(shù)值乘以2得每分脈搏次數(shù)。
2.測運動后的心率:運動結束后,立即測運動狀態(tài)的脈搏。每一個運動完成后,要恢復到平靜狀態(tài)下才能進行下一個運動。
3.運動地點:若到操場去測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學生帶好筆和紙做記錄,注意:因體質差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要考慮運動項目。如果學校條件有困難,可在教室測量,運動項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
4.教學生如何設計表格(可參考書上的):
5.教給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方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正確處理的方法:教學生如何畫脈搏變化曲線圖,如何統(tǒng)計全班的數(shù)據(jù),畫出全班平均脈搏變化曲線圖。
6.實驗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評比,作為本次實驗的一次升華。評比的內容包括:
、賹嶒炘O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
②各自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
③分析實驗結果的方法是否正確
④結論的推導是否恰當。 評比可以采用小組討論與全班講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討論達到互相交流和學習的作用。
7.除按書上探索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探索劇烈運動對身體素質不同的人的脈搏的影響:選學校田徑隊的、球隊的學生或經常參加運動的學生5-6名,平時運動不多的學生5-6名,平時常不運動的學生5-6名做對比實驗,先測安靜狀態(tài)下的脈搏3次,求個人平均值,小組平均值;再讓他們分別跑300米后,立即測運動后的脈搏,與安靜狀態(tài)下的脈搏做對比,統(tǒng)計個人脈搏的變化和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的平均脈搏的變化情況,分析數(shù)值得出結論。
關于《出血的初步處理》:
用總結三種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顏色來學習出血的初步處理。課上可安排學生一些演習活動:由老師給出出血現(xiàn)象,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血管出血?并當場練習護理方法。
課時安排:
本節(jié)內容較多,又有兩個實驗,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出發(fā),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心臟的結構:四個腔名稱及與它們相連的血管
導入 :我們已學習了血液、血管、心臟,心臟和全身的血管組成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tǒng),血液就在這個管道中循環(huán)地流動。
板書 第三節(jié)
一、
(一)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的血管所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tǒng)內循環(huán)地流動叫做。
提問:血液在心臟內如何流動?(回答:從心房à心室à動脈)
過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內按什么方向流動?
板書:(二)途徑
1.提問:哺乳動物家兔途徑有幾條?哪幾條?
學生回答:有兩條;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
講述:人的也分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下面我們通過錄像來了解人的途徑。
2.演示錄像了解人的途徑:
先觀察體循環(huán):指導觀察:
(1) 體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體循環(huán)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后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2) 在體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fā)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繼續(xù)觀察錄像——肺循環(huán)
指導觀察:
(3) 肺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肺循環(huán)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后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4) 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fā)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3.演示光盤進一步了解人的途徑
4.利用掛圖總結并板書人的途徑(見板書設計 )
5.分析體循環(huán)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師生一同分析)
(1)提問:
a動脈血的特點?
b毛細血管壁有何特點?c血紅蛋白有何特點?思考血液成分在哪發(fā)生變化?
(2)教師講述:大家知道:從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鮮紅色的動脈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氣,當流經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時,在毛細血管周圍有許多的組織細胞,細胞生命活動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產生許多的二氧化碳,因此這個部位的氧氣的濃度低,根據(jù)血紅蛋白的特性和毛細血管壁的特點,這時,血液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便會和結合的氧分離,氧氣透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組織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擴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紅細胞運輸,大部分由血漿運輸而帶走。
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同時,由于毛細血管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來自消化系統(tǒng)(在下一章消化和吸收中將詳細介紹)細胞生命活動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因此,在這里還會進行物質交換:毛細血管的營養(yǎng)物質透過血管壁進入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廢物進入血液被血漿帶走。
所以,血液流經身體各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與組織細胞即進行氣體交換,又進行物質交換,經過氣體交換后,這時,由于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血液變成了暗紅色的靜脈血。
這種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完成體循環(huán)。
因此,體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動脈血→ 靜脈血
變化部位:全身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處。
我們常用紅色來代表動脈血,用藍色來代表靜脈血。
(3) 紅藍箭頭標出體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6.分析肺循環(huán)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
(1)學生舉一反三地分析:從右心室射入肺動脈的是來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靜脈血,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產生的二氧化碳,當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肺部毛細血管緊貼肺泡,肺泡里有大量的氧氣,肺毛細血管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濃度很高,這二者的壁都很薄,氣體很容易透過,遵循物質(氣體)總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原理,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便會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擴散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肺泡里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氧氣進入血液后又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結合,這樣血液又變成鮮紅色的動脈血。
因此,在肺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靜脈血→ 動脈血
變化部位:肺部毛細血管與肺泡處
(2)用紅藍箭頭標出肺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判斷:動脈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動脈血,靜脈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靜脈血。( )
學生:不對,因為肺靜脈里流的是動脈血,而肺動脈里流的卻是靜脈血。
教師強調:我們說的動脈血和靜脈血是以血紅蛋白含氧多少來區(qū)分的,而不是以所在的血管來區(qū)分。
教師提問: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哪個路線長?
投影資料:有人曾做過測定:安靜時,一滴血通過這條完整的路線約需20秒鐘,而其中16秒在體循環(huán),4秒在肺循環(huán),因此,有些書又把體循環(huán)叫大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叫小循環(huán)。
聯(lián)系我們上一節(jié)課觀察心臟的結構,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個厚,有什么意義?
回答:左心室壁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縮有力,適于把血壓到身體較遠及位置較高的頭部血管,與完成大循環(huán)功能相適應。這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的高度適應。
教師再次演示錄像讓學生觀察后,提問:血循環(huán)的兩條途徑是一先一后進行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因為當心臟收縮時,血液會同時從左、右心室射出,因此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而且又在心臟匯合為一條完整的途徑。
教師提問: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為人體不斷地運來養(yǎng)料和氧,又不斷運走CO2等廢物
板書:
(三)的意義
探究活動
調查:心臟病發(fā)病原因心
臟病發(fā)病原因很復雜。同學們可查閱有關心臟病的資料:心臟病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后選一個發(fā)病原因,進行社會調查,去收集數(shù)據(jù),然后對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分析比較,得出調查結論,并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題目: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調查報告
摘要:簡介報告內容
正文:調查的目的
調查的方法
調查過程
調查的結論
作者的建議
參考資料:列舉主要的。
附 抽煙與心臟病的調查報告
摘要:心臟病發(fā)病原因很復雜。與遺傳、飲食等有關。通過我們從計算機網上查閱的資料,得知與心臟病有關的內容有多種,如:體重與心臟病,年齡與心臟病,性別與心臟病,攝入糖的量與心臟病,攝入脂肪的量與心臟病,飲酒與心臟病,抽煙與心臟病,心臟病的遺傳,攝入纖維素的量與心臟病等等,為此,我們班同學就抽煙與心臟病一題進行社會調查。
調查的目的:通過調查心臟病患者有無抽煙的嗜好,使人們了解抽煙有害于心臟,從而自覺養(yǎng)成不吸煙的好習慣,學會保健。
調查的方法:調查訪問。
調查過程:
1.收據(jù)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分成10個組,分別到不同的地段去進行社會調查:有的到幾個心臟病醫(yī)院或到某幾個大醫(yī)院的心血管科去調查訪問:記錄本醫(yī)院有多少心臟病患者,有多少人有吸煙的歷史。有的到社區(qū)、街道去調查訪問有心臟病的患者,是否有吸煙的嗜好。(調查的人數(shù)越多,誤差越小)
2.數(shù)據(jù)的整理:回學校各組匯報調查數(shù)據(jù),用計算機對全班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整理,用柱狀圖表表示結果。
3.數(shù)據(jù)的比較和分析:比較有吸煙嗜好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shù)與無吸煙史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shù)的多少。(可直接看兩個柱狀圖的高低。)
得出調查的結論:吸煙與心臟病有一定的關系。
作者的建議:全班同學可向全校同學乃至全社會發(fā)出倡議:為了自己的健康,請不要吸煙。
列舉主要的參考資料。
探究活動
血壓與運動的關系
[提出問題]劇烈運動后會引起血壓的變化嗎?
[做出假設]
如果劇烈運動后使血壓升高,那么,測一個人運動后的血壓會比他安靜時的血壓數(shù)值增加。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對比實驗
對照組:安靜時的血壓
實驗組:劇烈運動后的血壓
方法步驟:
1. 測安靜時的血壓: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測三次,記錄數(shù)值,求平均值。
2. 到操場劇烈運動10分鐘(可以跑步,打籃球,跳繩等)
3. 運動完畢后立即測量血壓,記錄數(shù)值。
4. 整理血壓計:用畢后,立刻右傾45℃,把水銀放回壺中,然后關閉貯汞閥,以防水銀泄漏
5. 把數(shù)值填寫在下面表格中并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求平均值。
血壓統(tǒng)計表
被測的
同學
測量值 收縮壓/舒張壓(千帕)
安靜時的血壓
劇烈運動后的血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同學A
同學B
同學C
同學D
同學E
總平均值 千帕
6. 比較個人安靜時的血壓和劇烈運動后的血壓數(shù)值,并比較小組安靜時的平均血壓和劇烈運動后的平均血壓數(shù)值,分析實驗結果的原因。
得出結論:支持假設,運動會使血壓升高。
七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闡明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2、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解釋有關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查閱有關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過程,使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植物生理實驗現(xiàn)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確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式。
情感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一組實驗的操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探究精神;
2、通過光合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的教學,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增強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這一節(jié)既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學生學得的第一個復雜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徑使學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來分析、討論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及產物,再以一組光合作用的探索實驗加以檢驗。而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能否成功,則是教學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本節(jié)的教學安排為3課時,第1課時講授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第2課時光合作用的探索性實驗,第3課時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實質及意義。
教法建議
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可以事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帶到課堂上來進行交流,通過概述某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或結果,啟發(fā)學生通過分析和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教學內容如下:
科學家 | 實驗過程或結果 | 實驗結論 |
海爾蒙特 1648 |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澆灌,柳苗由2.3kg增重至76.8kg;90kg干土減重57g | 柳的增重來自水 |
普利斯特利 1771 | 鐘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將小鼠與植物同時放入密封的鐘罩內,小鼠生活正常 | 植物能“凈化”空氣 |
英格豪斯 1779 | 植物的綠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 光的重要作用 |
謝尼伯 1782 | 發(fā)現(xiàn)照光時綠色植物吸收CO2,釋放O2 | CO2是原料,O2是產物 |
索熱爾 1804 | 植物增重大于CO2吸收量減去O2釋放量 | 水是原料 |
薩克斯 1864 | 發(fā)現(xiàn)照光時葉綠體中的淀粉粒才會增大 | 有機物是產物 |
其教學目標有三:一是使學生領悟到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是許多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因此要珍惜學習知識的機會;二是使學生領略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接受科學素質的啟蒙教育;三是通過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過程分析其原料、條件和產物,為下一步探究實驗做準備。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應注意的問題有:
(1)選葉遮光應先暗處理。應選擇生長健壯,便于接受光照的葉片,經過遮光處理后,再放入暗處2~3天。暗處理條件下,葉肉組織不能合成淀粉,細胞內積累的淀粉大部分被呼吸消耗或以蔗糖形式運出葉片。由于葉片內淀粉含量顯著降低,從而為取得理想的實驗效果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對遮光——暗處理材料的光照時間應視光強度而定。實驗當天的上午,強光照射3~4小時,下午實驗效果顯著;若上午使用實驗材料,則必須在夜間用燈光照射處理材料,光線不強應延長光照時間。
(3)酒精脫色過程一定要采取隔水加熱法(水浴)。當葉片在酒精里呈黃白色時,應先熄滅酒精燈。一定要注意安全,事先準備好濕抹布,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要慌亂。
(4)酒精脫色處理的葉片脆而硬,用熱水漂洗的作用主要是使葉片經過水化處理而變軟,并為碘與淀粉的反應創(chuàng)造條件。
(5)滴加碘液的同時,注意觀察葉片不同部位的顏色變化。
(6)處理好實驗課上教師的講解與學生活動的關系。在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掌握實驗方法之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并仔細觀察和分析所看到的現(xiàn)象。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兩個演示實驗要力爭演示成功,這兩個實驗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不斷總結可將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另外在進行演示之前要簡要介紹實驗裝置和基本原理,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得出結論。
有關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實際上是對光合作用假設的實驗驗證,通過實驗檢驗證明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假設是成立的,從而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因此,教學時在每完成一個探索性實驗之后,都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確每個實驗揭示的問題。當一組探索性實驗完成后,應指導學生明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等問題。
第3課時在上述實驗基礎之上,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總結,讓學生嘗試用關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語言加以描述。這樣就得到了光合作用的定義,從而完成了光合作用概念形成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意義的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啟發(fā)學生運用知識來說明或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析和說明問題過程中領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產物的實驗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難點:光合作用一組實驗的組織和實施
光合作用的實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
引言:上一節(jié)我們了解了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的結構有著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特點。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光合作用是怎樣被發(fā)現(xiàn)的呢?這還得從柳苗生長之迷說起。
17世紀以前人們認為,植物生長在土壤中,一定是從土壤中獲得生長需要的各種物質。一株大樹那粗大的樹干、茂密的枝葉、豐碩的果實,都是由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物質變化來的。果真是這樣嗎?怎樣證明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呢?科學家是通過探究過程尋求有關自然界各種問題的答案的,揭示柳苗生長之迷也是如此。
在課前查資料的基礎上,請同學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海爾蒙特的實驗。
17世紀上半葉,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設計了一個簡單而又巧妙的實驗:他將一棵重2.3kg的柳苗栽種到一個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內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純凈的雨水澆灌柳苗。為了防止灰塵落入,他專門制作了桶蓋。5年過去了,柳苗漸漸地長大了。他再次稱量柳苗和土壤的重量,結果使海爾蒙特大吃一驚:柳苗重量增加74.5kg,土壤重量僅減少了0.057kg!(配合投影圖)同學們,根據(jù)海爾蒙特的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小組討論發(fā)言,得出結論:柳苗生長所需要的物質,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轉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板書:海爾蒙特 柳苗生長之迷 說明柳苗的增重來自水)
提問:海爾蒙特的實驗結論完全正確嗎?從植物生活環(huán)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長需要的物質來源,還應該考慮什么因素?
討論發(fā)言:可提到陽光、空氣。看來,海爾蒙特的實驗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那么,后來的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氣時,做了一個新奇的實驗。請幾個同學分角色扮演蠟燭、小鼠、綠色植物和太陽,伴隨著解說員的講解表演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配合投影圖)。
分析討論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結論:植物能"凈化"空氣。(板書:普利斯特利 鐘罩內的實驗 說明植物能"凈化"空氣)
提問:當人們重復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時,有的獲得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甚至發(fā)現(xiàn)植物還會更嚴重地污染空氣。為什么學者們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呢?
討論回答引出下一個實驗:閱讀材料"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通過實驗證明綠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凈化空氣;他還發(fā)現(xiàn),光照下的綠色植物能夠釋放氣體,這種釋放氣體的能力在夕陽西下時降低,日落后則完全停止?"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光的重要作用。(板書:英格豪斯 綠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說明光的重要性)
提問:英格豪斯的實驗結果說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什么?(光)
講述:那么,在光照下綠色植物究竟釋放什么氣體?這種氣體是否與植物凈化空氣的作用有關呢?后來,科學家們了解了空氣的組成成分,明確了這種氣體就是氧氣。
閱讀材料:"1782年瑞士牧師謝尼伯通過實驗證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氣的同時,還要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此基礎上,1804年瑞士學者索熱爾對光合作用首次進行定量測定,發(fā)現(xiàn)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植物的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去氧的釋放量。因此他指出綠色植物在光下同時還要消耗水,這也與海爾蒙特的結論相吻合。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綠葉放在暗處數(shù)小時,消耗葉片中部分營養(yǎng)物質,然后把葉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遮光的部分葉片無顏色變化,而照光的一部分葉片顯示深藍色?茖W家們已經證實,只有淀粉遇碘呈現(xiàn)藍色,淀粉燃燒時能夠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種有機物。薩克斯的實驗使人們認識到,綠色植物在光下不僅能夠釋放氧氣,而且能夠合成淀粉等物質,供給植物生長發(fā)育等生命活動所用。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動稱為光合作用。這樣,柳苗的生長之迷也終于被揭開了。"
提問:上述研究結果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各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板書:謝尼伯 發(fā)現(xiàn)光照時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 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產物是氧;索熱爾 植物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去氧的釋放量 說明光合作用的原料還有水;薩克斯 發(fā)現(xiàn)光照時葉綠體中的淀粉粒才會增大 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總結: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各是什么?這樣一個生產加工的過程是在哪進行的呢?
學生明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陽光;產物是淀粉和氧;場所是葉綠體。
(第二課時)探索光合作用
引言: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史,我們對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做出了初步的解釋。怎樣檢驗我們對問題的解釋是否正確呢?我們來做一組探索性實驗。(板書:二、探索光合作用)
薩克斯利用對照實驗法和淀粉遇碘變藍的原理,發(fā)現(xiàn)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所給的材料和用具,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綠葉在光下是否能夠制造淀粉?
小組討論: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同學們能夠設計出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段時間,為什么?然后用黑紙片遮住葉片的一部分,將其放在陽光下照射。思考葉片部分遮光的目的。
發(fā)給每組一片經上述處理后的天竺葵葉片,請參與上述實驗過程的同學進行說明。
但是如何檢驗葉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直接用碘液滴在葉片上行不行?還很難回答。
指出:葉綠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隔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在酒精中。
操作:將葉片上的黑紙片取下,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再把小燒杯放入盛有開水的大燒杯中,將這一套裝置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
討論:能否將裝有酒精的小燒杯直接加熱?(不能,酒精容易燃燒)
觀察:加熱過程中,酒精顏色的變化和葉片顏色的變化。直至葉片變成黃白色。
分析說明:綠葉變成黃白色及酒精變成綠色的原因。
操作:將酒精燈熄滅,用鑷子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將漂洗干凈的葉片平鋪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幾滴碘液。放置片刻。(此時將實驗臺收拾整理)
觀察:用清水洗去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
對上述結果進行分析說明,得出結論:經過部分遮光處理的葉片遇碘液后,見光部分呈深藍色,表明有淀粉產生;遮光部分不變色,表明沒有淀粉產生。說明綠葉合成淀粉需要光。由此可見,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那么,光合作用還有其他產物嗎?
演示實驗:檢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介紹實驗裝置,并讓同學看到試管中上升的小氣泡,解釋排水集氣法。然后用帶火星的衛(wèi)生香檢驗試管中的氣體,請注意衛(wèi)生香的燃燒情況。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光合作用產生的助燃氣體是什么氣體?
總結:光合作用的產物還有氧。
我們蒸饅頭要有面粉、水和發(fā)酵粉作為原料,那么,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和氧需要什么原料呢?
演示實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說明兩套實驗裝置的不同在于一個盛有氫氧化鈉溶液,一個盛有清水,而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分別取兩枚葉片,進行脫去葉綠素、滴加碘液的處理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說明原因。
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茖W家們進一步研究證明: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往水里吹氣,能產生淀粉嗎?可見,光合作用除了需要光以外,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
演示實驗: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用銀邊天竺葵進行實驗,根據(jù)現(xiàn)象說明問題,得出結論。
以上實驗驗證了我們對光合作用的解釋是正確的。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三課時)
引言:有人把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比作工廠的生產活動。你能說出綠葉這個"綠色工廠"中的機器設備、原料、動力和產物各是什么嗎?
啟發(fā)學生回答
提問: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把"綠色工廠"的生產過程表示出來嗎?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光合作用的公式: (板書:二、光合作用的公式)
思考:在光合作用的公式中,物質和能量都發(fā)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板書:三、光合作用的實質)
引導學生回憶種子的成分中有哪兩大類物質,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光合作用過程中發(fā)生的物質變化:由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復雜的有機物(淀粉等),并且釋放出氧氣。
提問:在物質變化的同時,還有什么變化發(fā)生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光能轉變成儲存在有機物里的能量。
從實質上說,光合作用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轉化:
根據(jù)公式及實質用語言表述什么是光合作用。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書上光合作用概念的有關內容,并做出標記。(板書:四、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對綠色植物本身、對人類和自然界有什么意義呢?(板書:五、光合作用的意義)
提問:人和動物也能像綠色植物那樣,把從外界攝入到體內的各種無機物在體內轉化成有機物嗎?那么,我們人和動物體內的各種有機物是哪來的呢?
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總結:食物中的各種有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成的。不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種有機物,包括我們熟悉的棉、麻、糖、橡膠等,也都是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提供的。據(jù)科學家估計,整個地球上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機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達4500億噸左右。
(板書:(一)食物來源)
提問:我們人進行各項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從哪來的呢?食物中的能量又是從哪來的呢?
討論回答后總結:不僅植物性、動物性食物中貯存的能量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源于光能,我們用的柴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物質,也都是現(xiàn)在或過去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貯存的太陽能。
據(jù)估計,地球上綠色植物一年進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若折算成電能,可達1700萬億度。現(xiàn)在整個地球上人類一年所消耗的能量僅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提供能量的10%左右。
(板書:(二)能量來源)
提問:人和動物及其他生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什么不同?
分析總結:生物呼吸時消耗了很多氧氣,產生了很多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燃燒同樣要消耗很多氧氣而產生很多二氧化碳。
據(jù)科學家估計,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燒所消耗的氧氣,每秒中可達1萬噸左右。照這樣的速度,大氣中的氧氣在300年左右就會被用完。但是我們生活中并沒有明顯感到環(huán)境中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過多,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還要歸功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據(jù)估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jié),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噸,釋放出氧氣0.73噸。地球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釋放出的氧氣,可以達到4800億噸左右。(板書:
(三)氧氣的來源)
綜上所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來源、能量的來源和氧氣的來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榮和發(fā)展的基礎。
(板書:六、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在農業(yè)生產上,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與農作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有機物的多少有直接關系。在農作物種植技術上,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增大單位空間的葉總面積,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合理密植和立體高效種植,可以將植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yōu)化組合,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板書設計:
二、光合作用的公式
三、光合作用的實質
四、光合作用的概念
五、光合作用的意義
(一)食物來源
(二)能量來源
(三)氧氣的來源
六、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七年級生物教案12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五節(ji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教學目標
、贂殚嗁Y料以描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及特點并進行交流。
②能選取多方事例來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郯l(fā)展收集資料,運用資料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茉鰪姛釔圩鎳鵁釔奂亦l(xiāng)的情感,初步具有保護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
難點和重點
重點:
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而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更要從小培養(yǎng),因此學生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是本節(jié)的重點。
難點:
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設計復習
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賹W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趯W生設計: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一個可以長時間維持下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俳處焼l(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注意糾正表達不準確的`地方
、诮處熂僭O:假設給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設計你周圍的環(huán)境及各種生物,那么你要怎樣設計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下去?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
、賹W生根據(jù)生活常識和收集的資料說出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趯W生看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片,通過影片讓學生來認識所看到的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俳處熞龑В耗阏J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及作用
、傥覑畚壹。學生分組扮演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口頭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表述出來(組內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組同學介紹)。
、趫F結協(xié)作:大部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學生比較了解,但有一些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的同學不大熟悉,這時讓學生提出一個他不熟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由其他的同學幫助他,給他介紹一些通過查閱資料所獲得的有關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及作用,使學生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知識,體現(xiàn)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
、蹖W生詳細介紹幾種熟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詳細資料由學生課下查閱完成。
、俳處煄椭鷮W生分組,鼓勵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诮處熞膭顚W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問題,同時要鼓勵其他同學進行幫助,不全面的由教師來引導和幫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賹W生分析:這些生態(tài)系統(tǒng)雖然各有特點及作用,但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上來說都有共同之處。并由學生討論找出共同點,從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趯W生分析:假設其中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了,會對其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什么影響?從而得出生物圈是一個整體。
、賹W生在分析聯(lián)系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诮處熞龑W生脫離個體,從整體上分析問題,幫助學生進行總結。
、劢處熖岢黾僭O,讓學生分析,從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個整體。
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
學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人為的活動對生物圈產生了嚴重的破壞。
保護我們的生物圈
、賹W生交流:從自身做起,如何保護我們的生物圈。
、趯W生以組為單位,在組內交流討論,制定保護校園的方案和實施計劃。
①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國內外保護環(huán)境的例子,并讓學生想想我們應如何做?
、诮處熞龑W生保護環(huán)境,從校園開始,幫助學生制定計劃,鼓勵學生在課下實施。
七年級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無機鹽。
2、了解氮、磷、鉀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時的癥狀;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yōu)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合理施肥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的應用,繼續(xù)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知識體系圖解
二、教材分析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備知識,是理解植物礦質代謝的重要基礎,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是從事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必備基礎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中借助兩個演示實驗對這些內容加以說明,但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進入根毛內部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的基礎知識,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植物的生活確實需要無機鹽,而且所需的無機鹽是從土壤溶液里吸收的;加之,根吸收無機鹽的實驗在一堂課是不易看到結果的。教師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資料或圖片,或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匯報等方式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由于很多學生缺乏農業(yè)生產經驗,對于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認識,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實驗,從分析實驗現(xiàn)象入手,幫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法建議
本章中出現(xiàn)了有關"無機鹽"的概念,但學生對此并不了解,所以在講解根對無機鹽的吸收之前,必須先講明無機鹽是什么。為了保證證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而蒸餾水中不含有無機鹽的演示實驗成功,要注意玻璃板一定要潔凈,避免由于玻璃板本身的污跡引起誤解。
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短期內不容易看到成效,因此要提早準備這個實驗,以便到講課的時候能夠看到實驗的結果。在準備和進行這個實驗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加,使他們看到實驗的全過程,相信實驗的結果是真實的。實驗用的植株最好是幼苗。土壤浸出液中再加以適當濃度的含氮、磷、鉀的化肥,實驗效果就會更明顯。
但關于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只通過演示實驗是不容易完全看出來的,可以請學生讓學生通過課本中的彩色插圖進行了解,教師再幫助分析每一種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缺乏時所表現(xiàn)出的癥狀,也可以列表邊分析邊說明。
在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聯(lián)系農業(yè)生產的知識較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無機鹽的概念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聯(lián)系農業(yè)生產實際,了解什么是合理施肥,無土栽培等概念?梢越Y合生產經驗和正在推廣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從道理上加以聯(lián)系,或者利用有關的錄像加以說明。
在本節(jié)課中,還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意識到化學肥料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根吸收無機鹽的條件;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難點:讓學生對根吸收無機鹽以及無土栽培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手段: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學生對無機鹽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參與和觀察,了解本節(jié)的各知識點。同時在本節(jié)課中要盡量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例子或問題,以便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 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或課外小組完成課本64頁演示實驗和無土栽培幾種植物。
2、學習收集有關"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資料
一、導入:
1、提問: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么?
2、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演示實驗:"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質,為了證明這一觀點,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2、講解:
土壤浸出液蒸發(fā)后留下灰白色的物質,而蒸餾水蒸發(fā)后沒有灰白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無機鹽。
(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參與課本64頁實驗的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并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無機鹽的作用。
3、總結: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無機鹽由根吸收,無機鹽使植物生長健壯、顏色鮮綠。
4、組織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注意:學生匯報的資料中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應及時糾正。)
5、出示圖片或錄像,介紹不同種類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重點是氮、磷、鉀三種無機鹽)。并指導學生進行列表歸納。
(三)合理施肥:
1、提出問題:請根據(jù)不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判斷不同植物需要增加哪一類無機鹽,如:小麥、白菜、馬鈴薯等。
2、組織學生討論。
3、講解:
(1)土壤中的無機鹽,特別是氮、磷、鉀等,不斷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須補充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2)不同植物的各類無機鹽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種植物隨著生長期的不同,對無機鹽的需要量也不同。人們對各種植物的需求部分不一樣,對無機鹽的需求種類也不一樣,因為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
(3)肥料分為化學肥料和農家肥料。但分別具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在施肥時應當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學肥料。
(四)無土栽培:
1、組織參與無土栽培植物的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并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無土栽培技術應用的錄像。
3、組織學生討論無土栽培的概念、意義及應用價值。
4、總結:
(1)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質(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據(jù)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yǎng)液,來培養(yǎng)植物。
(2)無土栽培法,有許多優(yōu)點。人口增多使可耕種土地面積不斷減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無土栽培法生產的水果和蔬菜還會含有更多的營養(yǎng)成份;用營養(yǎng)液栽培法種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保護環(huán)境。無土栽培法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是它不需要艱辛的體力。
三、鞏固:
請根據(jù)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判斷家中種植的花卉對無機鹽的攝取是否合理,你將如何改進。寫出有關報告。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土壤溶液中含有無機鹽
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ㄕn本65頁表,可用投影展示)
三、合理施肥:
1、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學肥料。
2、不同植物或同一種植物不同生長期,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四、無土栽培--根據(jù)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yǎng)液,用營養(yǎng)液來培養(yǎng)植物。
七年級生物教案14
第一章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一、重點難點:
1.認識顯微鏡的部分名稱;
2.如何在低倍鏡下調焦并找到要看的物體;
3.細胞各結構的功能;
4.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二、知識點
1.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jié)光
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3.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X目鏡倍數(shù)
4.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5.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玻片的邊緣,另一只手拿紗布將玻片放在兩層紗布之間,用食指和拇指夾住輕輕擦拭,用力要均勻。
6.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影響觀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
7.細胞壁只起支持和保護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動的,而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則是生活著的。
8.植物體是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植物體從小到大是體內細胞增多和增大的結果,而不是水和養(yǎng)料堆積增多使植物體長大的。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一、重點難點:
1.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
2.植物體、動物和人體的結構層次。
3.細胞的分化。
4.生物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二、知識點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tài)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3.植物體基本結構的層次: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整體。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5.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6.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tǒng)。
7.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和人體
第二部分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章種子植物
一、重點難點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集植物和制作臘葉標本。
3.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5.松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
二、知識點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種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2.采集和制作實驗標本需要注意的問題:⑴要清楚采集不同植物的方法:高大的喬木、灌木需采集有花或果實的帶葉枝條;小的草本植物需采集帶花或果實的植株,連根掘起,并清除泥土和雜質。⑵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時,要展平枝葉(少數(shù)葉、花的背面朝上),平鋪在吸水紙上。⑶壓制標本時,要勤換紙,放在通風處陰干。⑷固定標本時對于比較細的部分,可直接用膠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對于比較粗大的部分,可用刀片沿標本較粗的部位在臺紙上切出一對對的小縱口,分別將小紙條從臺紙的正面切口處穿入,將標本縛緊,并在臺紙的背面將紙條兩頭粘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根、莖、葉都很發(fā)達;種子是落露的,沒有果皮包著。
4.松樹的根系十分發(fā)達;莖桿高大、粗壯,這樣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葉呈針狀就盡可能的減少了松樹體內水分的散失。所以能適應干旱、貧瘠的陸生環(huán)境的特點。
5.裸子植物對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和減輕噪聲污染等具有的重要意義。
6.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是應用廣泛的建筑材料;可以供工業(yè)和醫(yī)藥上使用。
第二章孢子植物
一、重點難點
1.鐵線蕨的生活習性及與其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的特點。
2.鐵線蕨的生殖過程。
3.葫蘆蘚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特點。
4.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5.水綿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營養(yǎng)方式。
6.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知識點
1.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2.蕨類植物出現(xiàn)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3.鐵線蕨生殖過程的剪貼圖:鐵線蕨→孢子囊→孢子。
4.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fā)時可形成原葉體。
5.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yōu)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6.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墻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7.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huán)境。
8.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9.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0.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11.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
12.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yè)、醫(yī)藥上使用。
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種子的萌發(fā)
一、重點難點
1.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2.解剖、觀察種子結構的技能。
3.探究種子的成分。
4.對探究種子的成分的實驗結果進行深入地分析。
5.種子萌發(fā)所需的條件。
6.種子萌發(fā)為什么需要這些條件。
二、知識點
1.
2.
3.
4.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是根據(jù)種子里子葉的數(shù)目的不同來區(qū)分的。有無胚乳并不是區(qū)別這兩個概念的標準,具有胚乳的雙子葉植物(如蓖麻、番茄等)和一些無胚乳的單子植物(如慈菇、澤瀉等)。
5.在烘烤干燥的小麥種子時,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在酒精燈上加熱的方法:試管夾夾在距試管口四分之一處;手持試管夾的長柄;試管口應略微向上傾斜且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別人;試管壁要均勻加熱;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當管壁出現(xiàn)水珠時,應將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免因水滴流到試管底部而引起試管爆裂。
6.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fā)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清洗掉。
7.在做淀粉的漿液遇碘變藍的實驗時,一定要把淀粉漿液加熱,因為淀粉中包括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直鏈淀粉容易溶解在熱水中,當其形成粘性較低的溶液時,遇碘才呈現(xiàn)藍色,加溫的目的是使直鏈淀粉能夠更好地溶于水,從而使顯色反應的效果明顯。
8.影響種子萌發(fā)的外因,即溫度、水分和空氣。
9.低溫使種子內的物質轉化處于停頓狀態(tài);缺水則使種子內的營養(yǎng)無法被胚所利用;空氣太少影響了種子的呼吸,從而不能提供給種子足夠的能量。
10.有完好胚且外界條件適宜的種子才能萌發(fā),而即使是外界條件充足,種子本身的胚被破壞了,種子也不能萌發(fā),這說明種子的內部條件也是必需的。
11.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
12.胚的各部分將生長發(fā)育成植物體的哪些器官。
第二章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
一、重點難點
1.根的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種類。
2.須根系與不定根的關系。
3.根尖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4.識別根尖各部分細胞結構特點。
5.根尖的生長、發(fā)育與根生長的關系。
6.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7.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
8.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
二、知識點
1.根主要是有主根、側根和不定根之分的。這三種類型的根,主要是從其發(fā)生部位來劃分的。
2.主根是由胚根生長發(fā)育而成根;側根是在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時,在主根上生出的許多的分枝根。這種根與主根一般呈一定的角度生長。側根可以再生側根,反復分枝,如菜豆幼苗的根。還有一類根可以在莖、葉、老根或胚軸上生出,這種根叫不定根。如:小麥的根系絕大多數(shù)是由不定根組成的。
3.主根比較長而粗,側根比較短而細,主根與側根有明顯的區(qū)別,這樣的根系就叫做直根系。一般雙子葉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
4.根系主根不發(fā)達,主根生出以后不久就不再繼續(xù)生長了,另在原來胚軸的部位和莖的基部生出許多不定根。像這樣主要由不定根組成的根系,叫做須根系。須根系中,主根與不定根在粗細、長短和大小上是沒有區(qū)別的。一般單子葉植物的根系都是須根系。
5.植物的根系有向地生長的特性——向地性;還有向水性和向肥性。根系地下分布的深度甚至可以超過地上主莖的高度。
6.根尖分成四部分,即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
7.根冠是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它的外層細胞因為當根在土壤中生長時不斷地受到磨擦損傷而脫落,在根冠附近的生長點細胞不斷進行細胞分裂,來補充因磨擦而損傷的根冠,使根冠始終保持一定的形狀和厚度。
8.分生區(qū)一般全長約1~2毫米,大部分被根冠包圍著,是產生新細胞的主要地方。屬于分生組織,能使根尖細胞數(shù)目不斷增加。細胞排列緊密,壁薄、核大、質稠。
9.伸長區(qū):位于生長點和根毛區(qū)之間,長度約為幾毫米。伸長區(qū)細胞逐漸伸長,細胞中液泡開始加大,細胞質和細胞核逐漸被液泡擠到細胞邊緣。
10.根毛區(qū):根毛區(qū)也叫成熟區(qū)。因為此區(qū)的細胞已停止生長,屬于成熟的.細胞。根毛是由一個表皮細胞形成的。
11.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的,它與莖、葉中的導管是相通的。這樣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就可以沿著導管輸送到植物體各部。
12.植物細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細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划斨車芤旱臐舛刃∮诩毎旱臐舛葧r,細胞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失水。
13.根毛細胞吸水以后,水分逐步滲入到根表皮以內的每層細胞,最后進入導管,再由導管輸送到莖和其他器官。
14.不同植物對各類無機鹽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種植物隨著生長期的不同,對無機鹽的需要量也不同。
15.無土栽培是指不要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質(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據(jù)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yǎng)液,來培養(yǎng)植物。
第三章有機物的制造
一、重點難點
1、葉片的結構,葉片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葉片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關系。
3、光合作用的概念(包括產物、場所、原料和條件)
4、光合作用的實質。
5、光合作用的意義以及種植農作物時要合理密植。
6、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
二、知識點
1、總結: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細胞外壁上有一層透明不透水的角質層。這樣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這種結構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葉片過多的散失水分,對葉片還有保護作用。因此,表皮屬于保護組織。
2、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結構?看圖指出表皮細胞之間有一些特殊細胞兩兩成對,其中每一個半月形的細胞叫做保衛(wèi)細胞,一對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孔隙,叫氣孔。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wèi)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3、柵欄組織:接近上表皮,細胞呈圓柱形,排列較整齊,含綠色顆粒較多。
海綿組織:接近下表皮,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排列較疏松,含綠色顆粒較少。
葉肉細胞內部的許多綠色顆粒結構是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等多種色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4、葉脈主要是由兩種細胞構成的管道組成的。導管是由一些中空、橫壁消失的細胞連接成的長管,這些細胞是死細胞,導管具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篩管也是由一些管狀細胞上下連接而成,在細胞上下連接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這些細胞是活細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葉片的結構有哪些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特點?
5、表皮透光保水,氣孔可進行氣體交換;葉肉含大量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脈可運輸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質。
6、光合作用的公式:
7、從實質上說,光合作用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轉化:
8、食物中的各種有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成的。不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種有機物,包括我們熟悉的棉、麻、糖、橡膠等,也都是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提供的。
9、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能量的和氧氣的。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榮和發(fā)展的基礎。在農作物種植技術上,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增大單位空間的葉總面積,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合理密植和立體高效種植,可以將植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yōu)化組合,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第四章有機物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散失
一、重點難點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過程
3、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4、呼吸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5、蒸騰作用的概念和過程。
6、蒸騰作用的意義。
二、知識點
1、植物進行呼吸時,吸入體內的氧,能使植物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分解的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在有機物分解的過程中,原來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就會逐步釋放出來。有機物分解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的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的需要,一小部分能量轉變成熱散發(fā)出來。
2、植物體吸收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公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最重要的生理意義就是為植物體進行各項生理活動,提供不可缺少的動力。植物對礦質營養(yǎng)的吸收和運輸,有機物的制造和運輸,細胞的分裂和伸長,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等等,無一不需要能量。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呼吸,呼吸的停止則意味著死亡。
4、呼吸作用還為植物體內其它有機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如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淀粉在呼吸過程中形成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在呼吸作用過程中通過中間產物可以互相轉變。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依賴于光合作用生成的;而光合作用的進行,所需的生活動力又是經呼吸作用才能釋放出的。因此,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兩個生理過程。
5、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運輸。所以,栽培作物和種植花卉,要使土壤保持疏松,空氣流通,應當注意及時進行松土。農田淹水以后必須及時排澇也是這個道理。
呼吸作用進行時,不僅會使貯存的種子、瓜果中的有機物的含量減少,品質下降,還會因溫度的升高而發(fā)生霉爛,因而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貯藏蔬菜、瓜果和種子時,要保持低溫或充加二氧化碳,來降低呼吸強度,延長貯藏時間。
6、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
7、葉肉細胞中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參與植物體內各項生命活動以外,絕大部分變成水蒸氣,通過氣孔散發(fā)到大氣中。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jié)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經常保持著適當?shù)乃帧?/p>
8、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根吸收水分;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由于植物具有蒸騰作用,大面積的森林可以增加大氣濕度,使天空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起到減輕干旱、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進行大面積地植樹造林。
第五章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
一、重點難點
1、芽的概念,芽的種類。
2、芽的基本結構和伸展過程。
3、頂芽發(fā)育和側芽發(fā)育的辯證關系。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5、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6、年輪形成的原因。
7、莖的輸導功能。
8、保護樹皮的意義和莖的貯藏功能。
二、知識點
1、芽有許多種類,分類的標準不一樣,名稱也不一樣,如:按著生位置區(qū)分,可分為頂芽、側芽;按將來發(fā)育成什么分,可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
2、葉芽的基本結構包括:生長點、芽軸、葉原基、幼葉和芽原基。
3、生長素多集中在頂芽等生長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運輸。在含量微少時會促進植物生長,含量稍多就會抑制植物生長。一般情況下頂芽生長素含量少生長快,側芽生長素多生長慢或停滯。這就叫做頂端優(yōu)勢。當頂芽去掉后,生長素往下運輸?shù)牧繙p少了,側芽處生長素含量降低,頂芽對側芽的抑制解除,側芽開始生長,并能發(fā)育成側枝。
4、
木本植物莖
草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韌皮部、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呈筒狀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5、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節(jié)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分明,出現(xiàn)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jù)樹干基部的年輪數(shù),可推測出樹木年齡。
6、莖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里的導管向上運輸?shù);而葉里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莖的韌皮部里的篩管運輸?shù)摹?/p>
7、莖除了有輸導作用外,還有貯藏作用,比如甘蔗、馬鈴薯、藕等植物的莖就貯藏了大量的有機物。
第六章開花結果和營養(yǎng)繁殖
一、重點難點
1、花的結構,雌蕊和雄蕊的組成和作用。
2、開花的一般習性,影響開花的因素。
3、傳粉的兩種方式。
4、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征以及人工輔助授粉的意義。
5、受精和雙受精的概念及過程。
6、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7、植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的整體性。
8、利用莖進行的營養(yǎng)繁殖。
9、組織培養(yǎng)的概念、原理和在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二、知識點
1、花的基本結構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藥、花絲)、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2、花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雄蕊的花藥中有花粉,當花開后,花粉落在柱頭上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雌蕊的子房中的胚珠才能發(fā)育成種子,而整個子房就發(fā)育成果實。所以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結構。
3、開花是指:花的各部分成熟后,花被(花萼和各種植物一生中開花的次數(shù)是不一樣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長幾個月后就開花,一生中只開一次花。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齡才開花;
4、環(huán)境中的溫度和光照是影響開花的兩個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長日照和高溫才能開花,如蓮和某些豆科植物;有些植物需高溫暗光才能開花,如晚香玉、紫茉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溫才能開花,如菊花、大麗花;冬天開花的梅和水仙所需要的溫度更低,光照更短。
5、借助昆蟲傳粉的花應該叫——蟲媒花;借助風力傳粉的花應該叫——風媒花。蟲媒花與風媒花在結構上有各自的特點:花的蜜腺產生花蜜可以招引昆蟲;各種小花組成的花序,形成較大面積的鮮艷的顏色也是招引昆蟲的一招;棗花雖然沒有鮮艷的花冠,但棗花蜜甘甜如飴,使昆蟲蜂擁而至;。風媒花一般小而不明顯,花被很小或退化,不具鮮艷的顏色;無香味和蜜腺;花絲細長,易為風吹擺動,散布花粉;每朵花產生的花粉粒多、小而輕,外壁光滑干燥,適于被風吹走。
6、花粉落到柱頭上,受到雌蕊柱頭上粘液的刺激,就開始萌發(fā),生出花粉管;ǚ酃艽┻^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里有兩個精子。花粉管伸長后到達胚珠,從珠孔伸進去。隨后,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移動出來,就開始了受精的過程。
7、受精就是精子與卵細胞融合的現(xiàn)象。而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的現(xiàn)象,叫做雙受精。雙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現(xiàn)象。
8、受精后花的變化:花冠和雄蕊凋落,柱頭和花柱凋落;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果實和種子由此形成。
9、植物體是一個整體:從結構上看,相鄰細胞間由胞間連絲互相聯(lián)系著,維管束貫穿于六種器官之中;從功能上看,六種器官的生理功能是密不可分的,營養(yǎng)器官的生長與生殖器官的生長是互相依存的。
10、植物體依靠營養(yǎng)器官(如:根、莖、葉)進行的繁殖,叫做營養(yǎng)繁殖。營養(yǎng)繁殖之所以在生產上被廣泛利用,就是因為它有利于保持植物的優(yōu)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
11、營養(yǎng)繁殖的的種類有:用莖繁殖,用枝繁殖,用葉繁殖。而利用植物的莖進行營養(yǎng)繁殖是最常見的。其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壓條。
12、培養(yǎng)在人工配置的營養(yǎng)物質上的外植體,可以經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如繼續(xù)培養(yǎng),可以形成試管苗,進而發(fā)育成完整的植物體。這種技術就叫做組織培養(yǎng)。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即植物體的任何一個細胞,都有分化并發(fā)育成完整植物體的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案15
學習目標:
1、掌握花的主要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2、通過靜心思考、小組合作,學會用觀察法、歸納法解決問題;
3、認同花、果實和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
1、花的主要結構。
2、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花、果實和種子都是綠色開花植物的 器官。
2、果實是由 和 構成的。種子都有的結構是 種皮 和 ,有的還有 胚乳 。
3、桃花的基本結構包括:__花柄__、_花托__、________、____ ___、 和___ ____。
4、傳粉就是花粉從雄蕊的 散落到雌蕊的 上的過程。傳粉方式的兩種類型是 和 。有些花傳粉還需要借助 和 等媒介。
二、合作探究
任務一:探究花的'主要結構
1、一朵花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
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要的? 和 。
任務二:探究花的傳粉和受精(重點)
1、許多植物的花色彩艷麗、氣味芬芳,對植物本身有什么意義?玉米、楊、柳的花都沒有 艷麗的色彩和香味,它們是怎樣傳粉的?
2、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1)花粉從 落到 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2)當花粉粒落在 上面之后,受到粘液的刺激就開始萌發(fā),生出________,_______穿過花柱,進入______一直到達胚珠,與卵細胞結合形成 ,它繼續(xù)發(fā)育形成種子的胚。
【針對訓練】
1、被子植物受精過程的順序是: ( )
①花粉萌發(fā),生出花粉管 ②精子與胚珠內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刍ǚ酃艽┻^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 ④花粉管中的精子進入胚珠內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2、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兩個必要的生理過程是 ( )
A、開花和受精 B、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C、傳粉和受精 D、開花和傳粉
任務三:探究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重點)
1、花兒的凋謝是指花的哪些部分的脫落?哪些部分將繼續(xù)發(fā)育?
2、我們通常食用的果肉(果皮)是由花的哪部分發(fā)育來的?
3、種子和果實分別是由花的那些結構發(fā)育而來的?
4、西瓜的果實內有多粒種子,其原因是?
5、我們平常吃的玉米和葵瓜子,果實常有空癟的。請你幫助找找原因。如果你是農民伯伯,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七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1-14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物圈12-30
七年級生物教案12-02
七年級生物教案09-29
七年級生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3篇11-17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1-06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1-07
七年級生物教案【熱】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