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jié)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guān)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jù)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shù),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進位加的算理,掌握進位加的運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加法。
2、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創(chuàng)設情境。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8+5= 9+6= 7+5= 3+1+1=
5+6= 7+8= 8+8= 4+2+1=
2.請幫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蘿卜。
34+5 26+32 56+40
96 39 58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學生試算,交流方法。
2.擺小棒。說擺法。問:一捆幾根?捆好的有幾捆?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5+7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協(xié)商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5+31與35+37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你覺得應該還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問題?
二、拓展運用
1.算一算
2,看看下面藏著幾?
26+48=☆4 39+14=☆3 60+39=☆9
37+12=☆9 54+16=☆0 45+8=☆3
三、梳理知識,總結(jié)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jié)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jié)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4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上冊第11頁情境圖,第12———13頁例1、例2
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會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口算的方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礎(chǔ)。而本節(jié)課就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新知識,并通過動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課的難點,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
2、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筆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到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運用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計算順序。
教學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ǘ┬率
1、教學情境圖
。1)導入。
教師: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同學去參觀博物館?,他們來到了博物館門前,小精靈明明正熱情地歡迎他們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圖)
。2)引導學生看懂情景圖。
(3)學生收集情景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每班人數(shù)、每班有2名帶隊教師。)
2、教學例1
。1)導入。
。2)引導學生列式,并揭示課題。
教師:要求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5+2=
教師板書課題:加法。
。3)結(jié)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和算理。
(5)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明確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
3、教學例2
(1)導入。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計算,知道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呢(邊說邊出示例2)?
。2)指名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35+32=
。3)組織學生嘗試計算。
(4)鞏固兩位數(shù)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
四、課堂作業(yè)
第12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第13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5
【教材依據(jù)】
《進位加法》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
【設計思想】
教材從回顧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及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開始,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利用比較、推理、總結(jié)等方法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這樣,使學生既能熟練舊知識,又能懂得已有知識及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目的。
【教學目標】
情感:利用原有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及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知識,通過觀察情境圖,適時動手擺小棒,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計算方法;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生活中有數(shù)學,數(shù)學中有生活;結(jié)合進位加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從小養(yǎng)成仔細計算、認真書寫的好習慣;教育學生熱愛數(shù)學、熱愛生活、熱愛國家。
價值觀:領(lǐng)會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提高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辯證思維能力,學會合作學習,樂于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點】
1、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意義。
2、掌握進位加的豎式寫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進位加的豎式寫法。
【教法選擇】
以活動為主,適當伴有講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對比、學習、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
【學法指導】
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比較、學習、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
【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11頁情景圖、第14頁例3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ㄒ唬W前準備
1、口算,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6+6= 18+7= 39+5= 47+6=
55+5= 64+9= 52+8= 33+9=
【師指導學生總結(jié):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口算時可以先把兩位數(shù)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先把一位數(shù)相加,也就是先算個位上的數(shù)!
例如:26+6=32,先算6+6=12
再算20+12=32
2、用豎式計算
22+45 36+51 43+15 21+56 54+23
。ǘ⒁龑骄,學習新知
1、導入新課(出示第11頁情景圖)
師談話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2、學習例3(出示第14頁例3圖)
35+37=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先加什么?
a、指導學生分別拿出3捆零5根及3捆零7根小棒。
b、教學生自主擺小棒。
c、同學交流擺放結(jié)果。
【方法一】:先加單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夠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上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方法二】: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單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夠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6捆加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e、師總結(jié)一、二方法的相同點:先加單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這兩種方法的相同之處是把單根的相加,滿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單根的和整捆的加起來。
、、小組討論,用豎式計算,怎樣寫?怎樣算?
匯報交流:
a、寫豎式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 35
b、計算時從個位加起。 + 37
c、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72
d、我想從十位加起。
3、比一比
學會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和以前學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及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兒相同,哪兒不同。
4、通報學生總結(jié)結(jié)果
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
5、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像這樣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寫豎式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ㄋ模、課堂作業(yè)設計
1、做一做
56+37= 46+24=
56 46
+37先算()+()=()+ 24個位是()+()=()
()再算()+()=()十位上是()+()=()
2、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7+29= 26+38= 33+48= 36+39=
3、教科書練習二第4~7題。
【教學反思】
為了使學生在對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及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以充分的理解,并能在熟練計算的基礎(chǔ)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推理、總結(jié)的方法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為此我設計了兩個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這樣,使學生既能熟練舊知識,又能懂得已有知識及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很快學會新知識,從而達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目的。
1、動手實踐。學生通過擺小棒活動,誘導學生把單根相加,夠10根的要捆成1捆。再把整捆的相加,從而暗示: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2、在探究能否從十位加起時,我故意讓學生試一試,不強調(diào)“計算時應從個位加起”、“個位和個位相加的和應如何在豎式中寫”,進而造成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有從十位加起的,也有不進位的,或是進位后忘記加上進上來的1。最后告誡學生這種方法很麻煩,不可取。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按合作學習的要求,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進行探究,樂于交流。
總之,在教學計算時,既需要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也需要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法則,更需要學生充分體驗由算理直觀化到抽象化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6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長,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讓學生通過整理,對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有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
3.結(jié)合實踐活動,滲透長度單位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硬幣、學生直尺、身份證、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媒體展示:美麗的七色彩虹。
教師: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樣漂亮的七彩紙條,請各小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長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記錄。
學生匯報后,發(fā)現(xiàn)紫色彩條的長度有爭議。
教師: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準確的結(jié)果,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識
1.觀察直尺,看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長度單位,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教師小結(jié):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教師媒體展示——毫米。強調(diào):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指一指:用筆頭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要求學生多指幾處)
(4)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數(shù)的是從幾厘米到幾厘米,中間有多少小格)
根據(jù)學生匯報,引導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練習: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提問: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師指出:國際上規(guī)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 cm=10 mm。(板書寫出)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嗎?
學生獨立嘗試,全班展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證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教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證,然后抽出身份證,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體驗1毫米的長度。
。4)說一說:桌上還有什么東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3.實際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媒體出示練習十三中第2題的兩幅圖,引導學生認一認是多少毫米。
。2)嘗試量一量。
①媒體顯示兩種量曲別針的測量方法,哪種正確?并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趪L試量紫色彩帶的實際長度和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
、坶_放測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對周圍物體作隨意測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議一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過整理,引導學生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二、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教科書第26頁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入括號中。
2.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提醒學生用mm為長度單位,引導學生認識其測量誤差。
3.指導學生做課堂活動第3題先估計100張紙的厚度,再實際量一量,并做好記錄。
4.鉛筆的長可能是幾厘米?
三、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應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關(guān)問題?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jīng)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整理乘法口訣以及練習中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簡單規(guī)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編出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掛圖、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1~4的乘法口訣,及相應的乘法。
1、指名說出~4的乘法口訣。
2、口算 13 22 43 32
二、出示情境圖,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圖。
。1)圖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計算?報名說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讓學生了解表格的填寫方法,引導填寫與船的只數(shù)用對應的人數(shù)。
2、討論對照所填表討論怎樣編5的乘法口訣。
。1)師板書
一個5 15=5 一五得五
兩個五相加 25= 二五()
三個五相加 35= 三五()
四個五相加 45= 四五( )
五個五相加 55= 五五( )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積,再說出乘法口訣。并說說為什么要那樣編口訣。
3、探究發(fā)現(xiàn)乘法口訣的編寫特點。
1、指導:口訣分兩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幾個幾相加得五部分得數(shù)即結(jié)果。
2、討論交流其余四句的含義。
3、觀察五句口訣看兩個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三、練習想一想,嘗試用口訣解決問題。
1、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訣?
四、練習想想做做1-6題。
第一題指導學生比較每組兩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先討論再寫得數(shù)。第二題:練習乘法口訣,同桌合作進行練習。
第三題:練習看算式寫口訣或得數(shù)。
第四題:開火車回答。
第五題: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第六題:獨立完成,指名讀出填寫情況,集體訂正。
五、總結(jié)評價。
這節(jié)課你學會編乘法口訣了嗎?編寫口訣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5的乘法口訣
1個五 15=5 一五得五
2個五 25=10 二五一十
3個五 35= 三五( )
4個五 45= 四五( )
5個五 55= 五五( )
作業(yè)設計:
根據(jù)乘法口訣寫算式
三五十五 35=
。ǎǎ 45=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8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8頁例2,以及練習十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投影儀;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脫式計算。
35-4+27 6×3÷2
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我們再計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怎么辦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動新授——乘加問題。
1.出示例2。
談話:看,這是蹺蹺板樂園,同學們玩的多開心呀!仔細觀察,每個翹翹板上有多少人?有幾個蹺蹺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問: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學生自由回答。)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適時引導。
方法一:分步計算,先算翹翹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綜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師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幾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師說明:像4×3+7、7+4×3這樣,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而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后。
2.談話:如果把乘法換成除法,應該怎么辦呢?
出示:20-8÷2 81÷9-2
師:乘、除法是同一級的,把乘法換成除法,計算時,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減運算。
學生計算,指名兩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時,要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結(jié)計算方法。
談話:觀察黑板上的這四題,你能總結(jié)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剩下兩小題。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說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學生先計算出左邊的得數(shù),再和右邊的數(shù)進行比較。
學生獨立比較,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6題。
先填空,再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先看懂樹葉上的數(shù)有哪些,再列式計算。
學生計算,寫出計算的結(jié)果。
四、課堂小結(jié)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生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書設計】
第2課時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
20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的,要先算除法。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jié)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
教科書第8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nèi)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6張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導入,實際操作
把6塊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對比分的結(jié)果,特殊中認識平均分 想一想,哪種分法才公平呢? 為什么這種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塊糖,同樣多。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過辨析鞏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同學們正在準備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聯(lián)系生活,感悟概念
請你開動腦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嗎?
二、動手操作,探討平均分方法
1.讀懂題意,理解平均分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幾份?)
2.實際操作,應用平均分 (1)自己試著分一分。
。2)交流分的結(jié)果,邊分邊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認識平均分
三、練習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ㄒ唬┍嫖鼍毩
1.課本第8頁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二)基本練習
。1)一共有( )片楓葉,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份。
。2)如果將這16片楓葉,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楓葉。 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1頁練習二,第1~4題。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0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6-27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結(jié)合練習回憶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讀法、寫法。
2、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難點:理解除法的含義和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安排:
課件
教學方法:
練習法講授法
課時安排:
總共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復習表內(nèi)除法的相關(guān)知識。
回顧整理:
1、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的第1題圖文
(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明“平均分”的含義。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一說。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畫了2組圓,每組5個,一組一組地圈,是平均分。
(5)你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說的例子,寫出除法算式嗎?寫出算式后,說說除法算式的各個部分的名稱。
2、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第2題圖文。
。1)乘法口訣是計算表內(nèi)除法的基礎(chǔ),組織學生將乘法口訣補充完整。
。2)復習一個乘法口訣可以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乘數(shù)相同的除外)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27頁的練習六的第2題。
讓學生讀文字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再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jié)果。
2、完成教材第27頁練習六的第3題。
讓學生認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頁的第4題。
引導學生讀題,理解各小題的意思,思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想一想這些問題各自應該使用什么方法解決。
課堂小結(jié)
通過整理和復習,大家對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各個部分的名稱、用乘法口訣求商,以及解決問題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已經(jīng)較熟練地這些知識。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用乘法口訣求商
用除法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與反思,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通過比較與分析,進一步理解除法。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多項思維,有助于促使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21、22頁練習四第7、8、9、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算式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
2、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談話: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讓我們從身邊找一找數(shù)學,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數(shù)學,能否舉出例子來?
2、 學生舉例。
3、 自己能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二、展開學習
1、 引導學生完成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一聽。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8題。
(1)、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算式的意義。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9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2)、指名匯報是怎樣計算的?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的思考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義。
(2)、全班交流匯報。
3、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7題。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完成。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有序整理和復習表內(nèi)除法,發(fā)現(xiàn)除法算式的一些規(guī)律,加強學生對表內(nèi)除法計算的掌握。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yǎng)成傾聽他們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有序地整理和復習,能熟練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紙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前幾節(jié)課學的.有關(guān)除法的一些知識嗎?
。1)要計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請誰來幫忙?(乘法口訣)
(2)1-9的乘法口訣集體背誦一遍(共45句)
2、師: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把這些乘法口訣能解決的除法算式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
師: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樣整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歡歡和樂樂是怎樣整理的,請觀察
生:歡歡,他是按得數(shù)相同來整理的,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都是2
師:樂樂又是怎樣整理的呢?
生:她是按除數(shù)相同來整理的,這些算式的除數(shù)都是2
師: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比較好整理?(樂樂的比較好整理)
那我們就按樂樂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擺一擺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組織學生觀察。
(1)一共有多少張算式卡片?45句口訣為什么有81張卡片
生:每句口訣能寫兩道除法算式,乘數(shù)相同的除外,比如(略)
。2)豎著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一數(shù)列的除數(shù)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數(shù)是1--9的順序從左至右排列。
。3)橫著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一橫行的得數(shù)相等,按照得數(shù)是1--9的順序從上至下排列。
。4)整個看,你覺得哪行哪列比較特別?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
生:除數(shù)是1,商和被除數(shù)相同。舉例
生: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相同,商是1。
2、游戲
組織學生根據(jù)寫出的卡片進行下面的活動。
同學們真棒,下面我們利用這些卡片做兩個游戲吧!
。1)同桌考一考
一名學生隨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說出算式,另外一名學生說得數(shù)。同桌之間互問互答,看誰答得又快又準。
(2)看誰最會找
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得數(shù)相同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十”第3題。
。1)觀察教材情境圖,說一說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3)討論交流,還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并解答
師:請在卡片中選一張關(guān)于信息的除法算式卡片,提問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學生交流,集體總結(jié)。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一
教學目標:
1、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這些數(shù)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shù)位的名稱,識別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
2、結(jié)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并能結(jié)合實際進行估計。
3、通過用數(shù)來描述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這些數(shù)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shù)位的名稱,識別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
教學難點:結(jié)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并能結(jié)合實際進行估計。
教具準備;情景圖、小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個星期天,我們的手拉手學校的同學來到了青島,你們看看,他們都參觀了咱們城市的哪些地方?(學生回答)。
請學生找出信息,并讀出信息.
(學生可能有些數(shù)讀不出來)
師適時小結(jié):看來這里有很多新的數(shù),我們還不能很準確地讀出來,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和學習“千以內(nèi)的數(shù)”(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究、建立數(shù)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塊(10塊)
談話:你能估計一下這里有多少個方塊嗎?請你數(shù)一數(shù)。
。▽W生進行初步地數(shù)數(shù)體驗)
提問:我們是怎樣數(shù)的.?(學生可能回答:一個一個地數(shù))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一]
繼續(xù)提問:我們還可以怎么數(shù)?(學生可能回答:2個2個地數(shù)、5個5個地數(shù))
教師對學生多種數(shù)的方法都要給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塊(100)
談話:你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塊嗎?
(學生進行估計,可能回答50塊或80塊)
課件演示:一排10個方塊,共10排。
提問:現(xiàn)在你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能一下子說出是100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以10作單位清楚、方便,并板書[十]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十一十的數(shù)一數(shù):10、20、30……90、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塊(1000塊)
談話:你現(xiàn)在還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個嗎?
。▽W生再次進行估計)。
課件演示:一板100個方塊,共10板。
提問:現(xiàn)在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也能一下子說出是1000個方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在這里以100作單位,能更方便地數(shù)數(shù)。板書[百]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百一百的數(shù)一數(shù):100、200、300……900、1000
。4)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shù)
請學生回憶并提問:剛才我們在900以后數(shù)的數(shù)是多少?我們剛才是怎么數(shù)出1000的呢?
(學生根據(jù)數(shù)的過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1000。)
引導學生開火車數(shù)數(shù):
一百一百地數(shù),從100數(shù)到1000
一百一百地數(shù),再從1000數(shù)回100
2、認識計數(shù)器上的“千”。
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在計數(shù)器上撥出一百二十五嗎?
。▽W生自己嘗試撥數(shù))
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讓學生在回憶前面所學計數(shù)器上數(shù)位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識“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繼續(xù)提問:你知道從右邊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嗎?
。▽W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認識千位)
3、活動體驗。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出示一本筆記本]
談話:請同學們看,這本筆記本有100張紙,1000張紙有這樣的幾本?
請學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勢,比劃一下1000張紙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簽]
提問:這袋牙簽有200根,多少袋牙簽是1000根呢?
學生能夠估計出大約5袋牙簽是1000根。
教師呈現(xiàn)1000根的牙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shù)。
。3)[出示一本書]
提問:書上的這段文字大約多少?請你估計一下。一頁大概有多少字?1000字有這樣的幾頁呢?
學生從估計簡單的文字數(shù)量到估計稍多一點的文字數(shù)量,逐步感知千以內(nèi)的數(shù)。
。4)生活中感知:
提問:
我們的階梯教室能坐500人,幾個這樣多的人是1000人?
我們班同學40個,多少個班的同學大約有1000人?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舉出你身邊的例子呢?
4、數(shù)數(shù)練習(一個一個地數(shù)):
(1)從195數(shù)到204。
(2)從407數(shù)到414。
。4)從989數(shù)到1000。
5、學習寫數(shù):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讀數(shù),你能試著寫出這個數(shù)嗎?寫125。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寫的方法,并向?qū)W生介紹習慣的寫法是從高位寫起。
練習寫數(shù)。
談話:同學們仔細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樣寫呢?(學生自己試寫)
如果個別學生將八百零八寫錯,引導學生仔細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幾個十,(一個十也沒有),在十位上應該寫幾?
三、解決問題,實際運用。
談話: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數(shù)。我們來看看我們身邊的數(shù)!
1、談話:剛才我們在情境圖上看到了很多的數(shù),現(xiàn)在你能準確地讀出這些數(shù)嗎?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出示:溫州大橋全長6977米,橋塔有50層樓那么高。184根鋼索,把寬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橋身托了起來。橋面上有6條行車道。399根雙叉燈柱整整齊齊排列在兩旁。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3頁例4,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l.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除法運算的意義。
難點: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教具準備】
教材第13頁的例題4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籃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可以放( )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diào):每盤要放同樣多)
小結(jié):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于“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新課探究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材第13頁的例4。
教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 )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1)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3)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4)教學12÷4=3這個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出示:15÷3=5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完成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1題。
3.完成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2題。
4.完成教材第15頁練習三的第3題。
讓學生討論后寫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算式?
因為它是把10個西瓜平均分放在2個框里面。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個數(shù)10個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放在2個籮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數(shù)2寫在除號的后面,每一個籮筐中裝5個,5寫在等號的后面。
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對除法算式的認識。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9頁例2,例3,(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筆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nèi)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順序。
教法
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法
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理解退位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我最棒
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
2、算一算
43=21= 64—32= 56—41= 77—43=
學生上黑板筆算,教師檢查,表揚做的又對又快的。
3、(出示第17頁奧運金牌榜的表格)同學們,今天我們還是要研究各國奧運金牌的問題,上節(jié)課同學們針對這張表格提出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誰還記得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
讓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學生回答: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2。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尋找條件,列式。
學生列式:51—36=?
該怎樣計算呢?從哪一位減起?個位上1減6不夠減,怎么辦?拿出小棒擺一擺。
有一下幾種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開,從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開,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從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開與1根合在一起,再從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要拆開1捆,從幾里拿走了6。
2、你能試著列豎式嗎?
你認為個位不夠減時怎么辦?十位還剩幾?
教師教寫豎式的方法,說明退位點的用途,不要忘了減去退位的1。
3、比較56-22與51-36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認為筆算兩位數(shù)減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和個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再減。
問: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5、試練:67-39 35-8 81-56 50-24
6、教學例3。
出示50-2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的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問:50-24十位退1后個位上要算幾減幾?十位再算幾減幾?
7、小結(jié)。
先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分小組交流想法,并匯報。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三、拓展運用。
1、完成教材第19頁做一做。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三第5題,第6題。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原因及怎樣改正。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教材練習三的第7題和第10題。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退位減
例:51—36=15例3:50—24=26
5 1 5 0— 3 6 — 2 4_______ _______1 5 2 6
七、課后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6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0頁例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能按要求將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借助情境圖的對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包含分中蘊含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在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為二(1)班的同學分好了糖果和橘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了更加直接的思考方法。今天他們又遇到了一個難題,希望大家能開動腦筋,幫助他們。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平均分的問題。[板書課題:平均分(3)]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10頁的例3。課件演示教材第10頁的例3--分果凍的情境圖。
師:看!圖中的小朋友正在幫同學們分果凍呢,請同學們觀察畫面,說一說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問題?
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例3的題目。題目中“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拿出8個學具,每2個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幾份?
同桌合作擺一擺。(學生操作,老師巡視)
請同學上臺演示分的方法,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學生交流:可以分成幾份?為什么?
結(jié)合課件展示圖片,教師總結(jié):有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4份。
談話:剛才我們把8個果凍,按每2個一份平均分了,現(xiàn)在你能把果凍按每4個一份平均分嗎?能分成幾份?
同學合作每4個一份地分。
交流反饋:8個果凍,每4個一份,能分成兩份。
教師小結(jié):像這樣,我們按每2個一份,每4個一份的分法把8個果凍平均分了。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幾個一份的分”。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讀題,明確分法。
(2)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填空。指名上臺演示,注意觀察分法是否正確。
(3)補充:12根小棒可以每幾根一份的分?學生分分看,指名上臺演示分法。
2.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的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畫面:圖片上的是什么?(16個杯子)
(1)看要求,明確怎么樣圈后動手圈,再獨立完成填空。
(2)通過圈和填,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3)學生交流答案和看法。
四、課堂小結(jié)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教后思考】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整個活動主要在于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另外一種形式--包含分(連續(xù)減去)。了解其形式,建立起相關(guān)的概念,并能準確地把它與等分區(qū)分開來。找到它們的共同點--最終結(jié)果都要滿足每份分得同樣多。找到不同,已知信息不同,所以處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從實物快速進展成圖形,然后到語言,通過幾級表征的逐漸切換,使學生能快速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 17
一、教學目的
1.經(jīng)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2. 讓學生體會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計算
3. 會讀寫除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
1. 能根據(jù)具體情況,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三、 教學難點:
1. 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運算,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平均分,誰來說說什么叫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師:大家來齊讀一下。
。ǘ、探究新知
師: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平均分,那么老師想考考大家,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份有幾根?現(xiàn)在請大家借助手中的小棒擺擺看。
師:誰想把自己擺的結(jié)果用語言表達出來?
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師:你覺得他說得怎樣?
生:很棒!
師: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師:還有誰也想說一說?
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師:你也說得很棒,大家也把掌聲送給他。
師:大家來齊讀一下“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生:齊讀“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師:之前我們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算式表示,表示幾個幾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你能將“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這件事也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誰想說一說?
生:12÷4=3
師:從哪幾個字讓你想到用除法?
生:平均分
師:你的意思是說平均分表示除法的意思對嗎?
生:是的。
師:對在數(shù)學上平均分可以用÷來解決。
師: 誰認識這個符號“÷”?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視頻介紹來歷。
1659年,瑞士人拉恩首創(chuàng)除號“÷”。他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平均分。這樣“÷”就產(chǎn)生了。后來瑞士數(shù)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shù)學》里,正式把“÷”作為除號。
師:既然平均分表示除法的意思,那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就可以用12÷4=3來表示。
師:12÷4=3 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板書,全班齊讀一遍)。
師:12÷4=3你知道這個算式的意思嗎?(12、4、3各表示什么?)
生:說(略)
師: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解決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這個問題,可以用12÷4=
師:發(fā)揮你的.想象力還有哪些題目也可以用12÷4=表示的?
生1:“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個?”
生2:“把12個人平均分成4組,每組有幾人?”
師:看來12÷4=3能表示的內(nèi)容很多,現(xiàn)在老師想問大家為什么這些內(nèi)容都能用這個除法算式表示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的幾分求每份是多少?
師:看來只要是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的幾分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來表示。
。ㄈ、練習
1、課本13頁做一做1-2題(略)
。ㄋ模┤n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案03-31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02-11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11-25
二年級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02-11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教案優(yōu)秀02-07
二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