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1
一、 聯系舊課,引出新課。
問: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哪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什么內容?
答:上學期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了百草園中生活的趣味、歡樂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枯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束縛兒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文章,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的,不過這是一篇小說,是在真人真事基礎上的藝術概括,它的題目叫“社戲”。
二、作者介紹及題解。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說:“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集外集拾遺》)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系。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fā)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社戲》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w)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 xùdāo 。篸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四、補充注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于“村莊”的區(qū)域名稱;社戲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臺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
(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xiāng)紳使用的船。
五、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的準確讀音,并考慮課文大意。)
六、劃分結構:
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從“我們魯鎮(zhèn)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從“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臺下買豆?jié){喝”。)
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從“第二天”到文末)
七、布置作業(yè)
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辨析詞義,復述課文大意。)
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保私庥嘘P本文的知識背景,深入思考本文主題。
。ǘ┠芰δ繕
。保私馇楣(jié)敘述的詳略處理和景物描寫對表達主題思想的作用培養(yǎng)閱讀能力。
。ㄈ┣楦心繕
。保私庑≌f的主題思想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淳樸健康的農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純真無私、誠摯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的歌頌。
二、學法引導
通過文章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生趣盎然的情節(jié),體會文章傳達出鄉(xiāng)村生活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作者對自然人性的贊美,以及對違背人性的封建禮教的否定與批判。在課文的講述過程中,要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給予他們更多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敘事的詳略處理原則與方法。
2.景物描寫。
3.虛詞的表達作用。
難點:
1.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2.分析開頭和結尾兩部分與看“社戲”這一主要情節(jié)的關系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社戲》——它選自短篇小說集《吶喊》,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是原作的節(jié)選。它是一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我”講述童年生活的小說。 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還學過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一篇作品,大家還記得嗎?對,這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但是,請同學注意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我”=作者)而《社戲》(選自《吶喊》),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不過這是一篇小說,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的藝術創(chuàng)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兒)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來的。(“我”—— 迅哥兒 ≠作者)好,下面請同學注意:“社”原指土地廟。從前,在紹興,“社”是一種區(qū)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guī)戲”。
時代背景(結合本文)
先由同學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課文時代背景的資料。抓住要點是①文章寫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在封建軍閥的統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緊緊地禁錮著大家的頭腦,封建的.禮教制度牢牢地束縛著人們的手腳,一切都沒有進步,一切都沒有朝氣。②在這種氣氛之下,兒童教育就更成為封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了。枯燥無味的教育內容,僵化呆板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fā)展,而且備受摧殘。少年兒童們渴望自由,追求發(fā)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風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融洽友愛互助的關系。魯迅先生的《社戲》,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以一個少年兒童觀察社會,觀察人情的角度,生動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發(fā)出了時代的吶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字音
。w)。簒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預習、質疑、整體把握全文
第一部分(第1-3節(jié))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
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1層:(第1節(jié))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
第2層:(第2節(jié))交代鄉(xiāng)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層:(第3節(jié))平橋村樂土的樂事:釣蝦、放牛。為最大樂事――看社戲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4-30節(jié))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1層(第4-9節(jié))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2層(第10-13節(jié))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3層(第14-21節(jié))寫在趙任看社戲。
第4層(第22-30節(jié))寫看社成后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至結尾)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問題與思考
。保殚喒ぞ邥陀嘘P資料,了解作品時代背景(寫成資料卡片)。
。玻n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1)寫了人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C.看社戲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E.去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后歸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詳寫的是:C D E F
。3)略寫的是:A B G
3.為什么有的情節(jié)詳寫,有的情節(jié)略寫?
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著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后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jié)與看社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4."我"看社戲的地點是平橋村。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我為什么稱它為樂土?
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點。但在我是樂土。因為:(l)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2)許多小朋友伴我來游戲,掘蚯蚓釣蝦,放牛;(3)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再讀課文,思考雙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樣的人?
2.思考文章是怎樣寫景物。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頭作文(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從而導入新課。(可以請學生復述文章的內容)
三、課文分析
1.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好孩子頭還是壞孩子頭?
答案參考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
。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兒向來不亂跑;③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fā)的意見――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挨罵的――表現雙喜考慮周到。
。5)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6)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雙喜做事有始有終。
。7)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
如有學生提出雙喜是壞孩子頭,并以偷豆作為理由時,可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這是應該的。"
。3)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嘗嘗。因此,這不算什么盜竊行為。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2.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談談六一公公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
答案參考
。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表現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2)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表現六一公公好高。
。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
小結: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3.朗讀課文第11節(jié),談談課文從哪些感官寫景,寫出景物的什么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對表現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答案參考
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戲臺、漁火),寫出江南水鄉(xiāng)月夜的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xiāng)夜景的清新,寫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戲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發(fā)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4.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答案參考
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入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zhèn)未曾見到過。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ㄒ陨檄h(huán)節(jié)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并交流回答)
四、總結
本文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ㄋ枷虢逃
五、布置作業(yè)
。保n后練習第二、三。
。玻畬懸欢味僮值奈恼拢榻B你家鄉(xiāng)的地方。
3.寫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簡單了解小說的三要素。
2、理清課文的結構,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今天,咱們的旅行是到農村去看戲,請翻開書第86頁《社戲》。(大屏幕顯示)
二、簡介作者及課文相關資料
魯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樹人,我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浙江紹興,外婆家在農村,少年魯迅常隨母親探親,所以能和農民及孩子親近,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關于農村和農民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社戲》就是一篇,這是作者41歲時寫的一篇小說。
小說是一種虛構的作品,但它卻有生活的真實性,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說有三大要素: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大屏幕顯示)
三、復述課文
概括復述課文,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
四、研習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胚@篇小說人物眾多,誰是貫穿始終的人物?小說再現了他什么時候的生活情形?
明確:貫穿始終的人物是“我”──迅哥兒。小說再現了他少年時候在平橋村的生活情形。
、 “我”在平橋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還寫了什么活動或事情?試據此梳理課文結構。(大屏幕顯示)
明確:“我”在平橋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戲”。文章在寫“看社戲”之前還寫了“我”在平橋村的生活,之后又寫了六一公公送豆。據此可知課文結構是這樣的:看戲前──看社戲──看戲后。
。病⒗斫庹n文內容,了解人物性格:
⑴平橋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明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得到優(yōu)待,免于念書,還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釣魚、放牛。換句話說,在平橋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 “我”能夠實現看社戲的愿望,靠的是一群小朋友的幫助,想一想,課文圍繞他們展開了怎樣的故事情節(jié)?從中表現出他們什么美好的品質?(大屏幕顯示)
明確:“看社戲”這個中心情節(jié)可分為四件小事來理解: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午夜歸航。從小朋友們幫“我”實現看戲愿望的一系列活動中可知,他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干、淳樸無私。
、 “看戲后”的主要情節(jié)是“六一公公送豆”,想想看這件事體現了他什么品質?
明確:體現了他熱情好客、寬厚仁慈的品質。
3、齊讀最后一段:
討論:在你看來,那夜所吃的豆和所看的戲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好的?為什么?(大屏幕顯示)
明確:不是。因為豆只不過是普通的水煮豆,而那戲也很令我失望──從前文中就可知道,如“我”想看鐵頭老生翻筋斗而他終究沒翻,“我”想看蛇精和跳老虎卻沒看著,“我”最怕老旦坐著唱而她竟真的坐在一把交椅上唱個不停。“我”之所以認為是最好的,那是因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戲中,“我”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干、樸實、無私的真摯情懷。流露出“我”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向往。這其實也就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五、課文總結
前面說過,小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作品,但它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前面分析可知,《社戲》這篇小說,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戲的一段生活經歷。作品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無私友愛美好的品質,展示了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課堂收束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為止了,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多讀一讀這篇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真誠地祝愿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獲多多、快樂多多!
【社戲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社戲》語文教案10-12
人教版語文社戲教案02-22
語文教案:社戲02-14
《社戲》語文教案02-10
社戲語文教案01-14
關于社戲的語文教案08-26
語文教案:社戲15篇02-14
《社戲》語文教案15篇02-10
《社戲》語文教案(15篇)02-11
初一語文社戲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