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ń憬愕膹垟+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教材分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huán)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后再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并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借助內容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fā)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性: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發(fā)現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了解同一直線上植樹問題的三種基本情況,能闡述不同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 能夠借助圖形,利用規(guī)律來解決簡單植樹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fā)現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引導探究、發(fā)現兩端都栽時棵數與間隔數之間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解決逆向思維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植樹問題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但對四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規(guī)律在規(guī)律中學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我以學生的小手為載體引入本課
【以學生身體的一部分為游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愛玩的天性,使學生對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心理,順利解決植樹問題中的間隔含義,同時讓學生在生活實例和親身實踐中,直觀地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3月12日植樹節(jié)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
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過渡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二、探索規(guī)律建立模型
先出示引例:同學們在全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一邊,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使學生明確:間隔數+1=棵數。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原例1,讓學生解決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我會填,讓學生現一次鞏固總長,棵數,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研究兩端都種的情況。如果路長是10米、15米、25米、30米,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各要種多少棵樹呢?先想一想,再用一條線段表示小路畫一畫,驗證一下! 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 路長(米) 畫一畫 間隔數 棵數
每隔5米種一棵(兩端都種)
路長(米) 畫一畫 間隔數 棵數
(1)反饋交流:可以種幾棵?你是怎么種的?
。2)觀察比較表格中的數據,有什么發(fā)現?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全班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概括規(guī)律(板書規(guī)律)。
兩端都種時: 棵數=間隔數+1
間隔數=總長間隔
2、我會算,設計兩旁都要栽的練習。出示119頁做一做
3、智力大比拼,通過兩端都要栽的情況順理成章地使其明白另外兩種植樹問題。聯系生活,完善建構。
。1)感知植樹問題的三種模型。
看課件三種情況。(兩端種、兩端都不種、一端不種)
。2)想一想,生活中有類似這樣的植樹問題嗎?請舉例說一說!
課件出示例2(兩端不種)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在學生初步感知植樹問題基礎上,引出另外不同的`種法,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與植樹問題有關的生活題型,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理解數學現象,并運用規(guī)律解決形式各異的生活問題,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4、應用模型,解決問題(植樹問題并不只是與植樹有關,生活中海油許多現象和植樹問題相似。)如
。1)垃圾箱問題. 為凈化環(huán)境,公園沿一條600米長的小路一側設置垃圾箱,每隔30米放一個(路的一頭不放),一共需要多少個垃圾箱?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3)學校召開秋季運動會,在筆直的跑道一旁插彩旗。跑道全長100米,每隔2米插一面(兩端都要插)。需要多少面彩旗?
。4)在全長20xx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指名讀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題。教師追問思考過程。
。5)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是多遠?
(6)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響5下,8秒敲完。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 【練習緊扣中心,拓展情境,讓學生運用規(guī)律獨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不但鞏固了新知,而且完成了建構,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多向思維!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如此設計是基于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引導學生說說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收獲,進一步深入總結,給學生留有回味和發(fā)展的空間!
2、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還有更多更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比如小朋友們排隊,如果排成個圈兒,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會藏著怎樣的秘密呢?就留給大家課后去思考吧!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之《密鋪》。
教材分析:這是一節(jié)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墻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并了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了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并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于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f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于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并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并指導。最后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并了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經歷欣賞數學美、創(chuàng)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密鋪,了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密鋪的原理
教學手段:
基于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jié)課采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并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課前準備:
1、 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2、 道具準備:剪刀、卡紙若干。
3、 素材準備:某客廳地面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里的客廳地面是由什么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么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匯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并問學生分別是由什么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么樣。(如果學生說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里?平在哪里?并用手勢提醒學生發(fā)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著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說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fā)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fā)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領悟新知
。ㄒ唬﹦邮植僮、感受密鋪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么體現?引導學生發(fā)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后,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并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說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于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后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ǘ┨骄咳切文懿荒軐崿F密鋪之初步判定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么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xù)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并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么做。
4、學生說一說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操作:
。▽W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么辦呢?學生會說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么試?拿什么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后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里面的卡紙(如下圖),沿著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說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并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并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fā)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ㄈ┨骄咳切文懿荒軐崿F密鋪之研究密鋪原理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呢 ?(學生發(fā)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著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fā)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系)。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qū)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 ∠3。然后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并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并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后,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探究,發(fā)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系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并非偶然,這其中隱藏著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ㄋ模┨骄咳切文懿荒軐崿F密鋪之再次驗證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么做。
2、學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標出角,再鋪一鋪。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發(fā)現。
5、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著密切的關系。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五)探究四邊形能不能密鋪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里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并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么。 (標角)
4、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并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于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后請學生說說有什么發(fā)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并且發(fā)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fā)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fā)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fā)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系。
三、小結及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并提問學生: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借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后,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并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fā)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實踐作業(yè)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五:板書設計
密鋪
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培養(yǎng)同學們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后面有“萬”,有的“億”,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出示中國地圖。
3、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qū)的土地面積?請說一說。
出示四個數據
。1)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區(qū)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么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么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fā)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師:為什么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么比較的,并在小組內交流。
2、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并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fā)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qū)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qū)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qū)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于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fā)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fā)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于什么狀態(tài)?_______,說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么變化?天平有什么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guī)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么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guī)律,你能說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么規(guī)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guī)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guī) 律進行舉例說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里,未知數x屬于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 了什么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并解出來。
六、作業(yè)布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并歸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并能正確應用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0、1、2、3和小數點,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三分鐘老師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婦女節(jié)這天,丈夫給當教師的妻子發(fā)38.00元紅包,祝妻子婦女節(jié)快樂!妻子收到后——
妻子:“謝謝老公,多了點!”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給妻子發(fā)紅包3.80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點!(意思是取掉小數點)!
丈夫心想還嫌多就又給妻子發(fā)紅包0.38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一點!”
師:不知道大家聽懂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
師:看來大家聽懂了這個故事。妻子在這里說的“多了點”,意思讓丈夫把小數點去掉(發(fā)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卻是發(fā)的多了。這里的“多了點”,在語文修辭中叫“一語雙關”,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表意豐富,值得我們去學習。沒想到小數點就在我們生活中作用這么大,而且引出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講到這里,老師的問題也就出來,老師也把問題裝在紅包里,讓我們一起拆開紅包。
紅包問題:丈夫發(fā)紅包從38.00元、3.80元、0.38元,錢數是多了還是少了?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
生:錢數少了,小數點左移動了。
師: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索(出示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大家一起讀課題
師:(教師板書課題的同時問)同學們,我們先做個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數點會向哪個方移動(左右),向哪方移動會變大,哪方移動會變?好,讓我們一起尋找規(guī)律,驗證猜想。
二:復習舊知講授新課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師:大家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喜歡嗎?(喜歡),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大話西游》的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徑慶陽,聽說慶陽的香包文化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也分別看中標價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們遇到些問題,請大家?guī)兔鉀Q以下問題:
1.化簡下列小數。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說出下列各數中每個8所表示的意義。
80 8 0.08 0.8
3.將下列小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0.8 < 8 < 80)
小組討論: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右大)
2、獨立思考,總結規(guī)律。
(過渡句,大家總結的特別好,剛才大家將從左到右觀察,如果讓大家從右到左觀察,你又能發(fā)現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
獨立思考: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0.08<0.8 < 8 < 80
生: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十分之一,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百分之一)。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千)分之一(左。
樹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同學們能不能用幾個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學們,問一問你們喜歡左還是喜歡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左還是右?老師喜歡右,因為小時候左手寫字,媽媽就批評,所以我喜歡右,而且如果將這38.00元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是不是更喜歡了。
(同學們表現真棒,看看老師又給大家?guī)硎裁炊Y物——砸金蛋,同學們,和平常一樣,我們把學生分成三組,誰答對問題加一分,獲勝組將的到老師送的意外驚喜哦)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fā)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里,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
逆時針方向。
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
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么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細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于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粘貼在黑板上。
討論:
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么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后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四、欣賞,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么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fā)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出一個分數來嗎?
(4)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讓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下課后,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學習內容:P61頁例5
學習目標:通過合作探究,總結出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學習重難點: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一、【知識鏈接】
1、小數的性質是什么?
2、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3、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結: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沒有變,是因為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fā)生了變化。
二、【自主學習】
自學課本第61頁例5,回答問題:
、 0.009米=( )毫米
② 0.09米=( )毫米
、 0.9米=( )毫米
、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從上往下觀察,從0.009米變成0.09米,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因此,小數點向 移動一位,小數就 到原數的 倍。同理,比較 ①和③ ,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比較 ①和④ ,小數點向 移動了 位,即長度由 毫米變成了 毫米,長度 到原數的 倍。
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的位置依次向 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 到原數的 、 、 。
2、練習:4.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 ),向右移動兩位是( )
0.3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 )是3.05,向左移動( )是0.0305,向( )移動( )是305,向( )移動( )是30.5。
3、小結:小數點移動要牢記:右移 ,左移 。移動一(二、三……)位是擴大(或縮小)10(100、1000……)倍,位數不夠用 補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數擴大還是縮小由什么決定? 移動的位數決定什么?
五、【課堂小結】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 到原數的 、 、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就 到原數的 、 、 ……。
六、【課堂檢測】
1、填空
(1)把6.2擴大( )倍是62。
(2)把59縮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數點得( ),原數擴大了( )倍。
(4)73.21變?yōu)?.7321,原數就( )。
2、判斷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擴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就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 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yōu)勢;掌握條形統計圖中橫、縱坐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計圖中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計 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guī)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布規(guī)律,體現數學 的美感和對于實際問題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標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二、導入新課。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干部在講臺前統計各個季節(jié)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坐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計每一個范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計圖對數據進 行分析。明確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重點:細心、準確、無誤、美觀。
難點:對于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三、例題講解。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布條形統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計的涵義,基于一組相關 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了解通過統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guī)律和內涵, 進行科學的分析。 掌握條形統計圖當中橫坐標、縱坐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系及單位。
四、習題鞏固。
習題一: 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并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并統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
五、拓展及小結。
1.基于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 行數據的表示,本節(jié)課僅利用條形統計圖作例,說明對于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于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采 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計圖的優(yōu)勢:體現 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計圖有很多種,后續(xù)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愿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寬松的環(huán)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并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fā)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fā)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采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借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么畫?)
。ㄒ话銜霈F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么畫?)
。ㄒ话銜霈F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fā)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后,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后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夠熟練計算。
2.經歷小數加減法的復習整理過程,了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受整數加法運算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4.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整理與復習知識的重要性,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會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復習和整理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法的整理與復習)請打開課本,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打開課本共同回顧:信息窗1:小數的口算,以及位數相同和位數不相同的小數筆算。信息窗2:小數連加、邊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小數的簡便運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回顧與整理,好嗎?在整理知識之前,請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種整理方法進行整理,如大括號式、集合圖式、表格式、樹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過程中可以參考課本,整理后讓別人看了既美觀又清晰,一目了然,時間為5分鐘,5分鐘后準備匯報。
課件出示問題引領:
(1)小數加減法口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2)位數相同與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是怎樣的?(3)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有哪些相同點?怎樣計算?(4)小數的簡便運算與整數的簡便運算有什么相同點?怎樣計算?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分工要求:
1號:檢查知識整理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
2號:標出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號:對整理的形式及美觀度提出修改方法。
4號:綜合組員意見,整理出一份優(yōu)秀的知識整理卡準備展示。
學生分組合作整理知識網絡,老師參與其中。教師巡視時,根據每個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建議,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全班匯報交流。
匯報交流:
展示兩組學生作品,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給予適當的評價。
師:剛才同學整理的知識網絡都很有特點,并且知識點也比較準確全面。老師也整理了一個知識網絡。(出示知識網絡)針對每種方式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從下表中的幾方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由于內容較多,只板書部分內容)項目計算方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利用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0大小不變,把小數位數對齊,再相加減。
認真,仔細,容易對錯數位。
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法及演算(進位、計算結果要化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再從(末)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①小數點對齊②從末位算起③別忘記化簡④豎式要寫得美觀⑤計算要細心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減法(添0占位)及演算。
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減法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帶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然后算括號外邊的。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相同。
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3.提升認識師:通過我們的整理和復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你認為本單元的重點是什么?哪些是易錯或不懂的,以及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預設:
、龠\用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是重點。
、谥攸c是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和簡便算法…………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同學們不僅在整理知識方面有了進步,還能整體把握一個單元的重難點,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上再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看看這個單元我們掌握的如何?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一)基本練習,鞏固新知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說得數,全班集體判斷對錯。并說一說小數的口算需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小數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兩個數分別是幾位小數,在心中口算時一定要對齊數位,其次要注意進位和退位問題。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1)獨立計算,同時指名板演。
(2)集體更正答案,并且讓板演的同學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
(3)指名說一說豎式計算和驗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4)教師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總結強調:
計算時首先要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
然后當數位不相同時,要利用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再進行計算;
接著在計算時跟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一樣加法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減法,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當十;
最后要把得數的最簡形式寫到橫式的后面。
驗算方法也和整數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互換加數計算或者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進行驗算;
減法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或者差加減數進行驗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課堂95頁第1題加補充題目)(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2)甲數是4.2,比乙數多1.4,乙數是()(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5)比5小0.5的數比4大()(6)17.5-()=15.05()+0.8=3.93(7)2.73.44.1()()學生在練習本上只計算不抄題,找生匯報,集體更正。教師重點關注后進生,給予指導。
3.能簡算的要簡算。
、64.45-14.3-32.19②12.25+36+7.75③5.83+3.6-4.79④159-(62.39+58)⑤13.05+12.38-4.05⑥5.6-0.71-0.29⑦65.3-(5.3-1.24)(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更正,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能簡算的說一說運用什么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
。2)第5小題和第7小題是簡算的一些變式練習,學生易錯,容易與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搞混,教師注重指導后進生的做題情況。
。2)教師強調: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算式中各數的特點和聯系,然后再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
三、梳理總結,提升認知1.教師總結:你對本節(jié)課自己的評價滿意嗎?你能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五五個方面評價一下自己嗎?學生評價。
2.提升認識:我們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應用,課上,大家不僅能靈活地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老師為大家感到特別高興。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的整理和復習口算:數位對齊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末位算起,化簡混合運算: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簡便計算:整數的運算律適用小數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整理有序。上課時發(fā)現很多同學整理知識找不著頭緒,而且整理的知識比較亂,不清晰,用時較多,不知采取何種方式去整理,針對此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問題開始整理思考,并在整理之前思考采取哪些方式進行整理并提出整理要求,怎樣整理既美觀又清晰,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合理科學的把知識形成網絡,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
。2)用心練習。除了知識的整理與歸納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的設計很全面,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性較強,由基本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混合運算、利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循序漸進,溝通了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2.使用建議。
在整理知識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數與整數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練習要適量適當,盡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不僅體現在知識上,還要體現在情感態(tài)度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yè)。
教材P71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目標
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背誦結論獲得,必須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體驗。本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學生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學會總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活動一:量一量
解釋與運用
活動二:量身高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來的想法比較,加深對正確方法的理解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重點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孩子。
多層次的練習,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正確熟練的比較小數的大小
6、引導學生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歌手大賽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2.結合問題情境,學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個性調整
一、出示圖形,讓學生觀察討論
二、練一練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上的歌手大獎賽嗎?請看大屏幕,這個“專業(yè)得分”是什么意思?“綜合素質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
。ǔ鍪荆
1、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板書:誰的總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誰的總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準確的結果怎么辦?
。ㄒ龑W生認識:要通過算一算才知道。)
3、誰來說說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通過以上的計算,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比怎么樣?
5、第17頁“試一試”第1題。
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法最簡便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2.過程與方法: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 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規(guī)范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學習重點
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學習難點
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
二、自學指導。
1.情景導入:
。ㄓ盟饷缟L的動畫圖片引入新課)
2.由學生動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3.動畫演示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要強調學生注意觀 察畫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讓學生分析在格子圖中畫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兩步。
三、習題鞏固。
課本P89練一練1。
四、實踐應用。
課本P89練一練2。
五、課堂小結。
1.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呢?
折線統計圖有利于直觀了解事物的變化情況。
2.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呢?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連線。
3.統計圖一般有幾種形式呢?
統計圖一般有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三種形式。
4.進 行預測時,先要找出數量變化趨勢中的規(guī)律,再進行預測。
六、知識拓展。
為了尋找小玲跳繩成績提高的秘密,笑笑幫助小玲記錄了鍛煉的情況,并制成了統計圖。
。1)小玲跳繩中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最快?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績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3)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多少,達到每分135個大 約是在第幾天?
答: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118個,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12天。
七、目標檢測。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 )表示合適。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C .扇形統計圖
2.統計圖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李明從9時到11時由甲地到乙 地騎車行駛的情況。
。1)李明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甲乙兩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嗎?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長時間?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駛了多少 千米?比他騎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實踐作業(yè)。
根據十幾天觀察蒜苗得到的結論,寫一篇《我的蒜苗長得快》數學實踐小論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3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6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1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01-06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下冊02-22
【精】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4
【推薦】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