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新舊知識的聯系推廣,讓學生理解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連貫性。
1.促進知識遷移,探究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購書情境,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種思路、多條途徑。然后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說一說小數加減混合算式該怎樣算,從而歸納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再到總結方法,都是學生經過討論確定的,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效果會更好。
2.在比較、推理中實現減法性質的推廣
在比較、推理中可以使數學知識條理化、清晰化。在教學第二個問題時,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對不同算法的比較,發(fā)現計算結果的一致性,進而引導學生根據整數連減法的經驗,推理出整數減法的性質對于小數減法同樣適用,并通過舉例來驗證,感悟不完全歸納法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1.篩選信息
課件出示購書信息表。
小麗、小林和小剛購書情況統(tǒng)計表
姓名
購書種類及價錢
付款總數
小麗
《數學家的故事》6.45元
《童話選》4.29元
10.74元
小林
《數學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20元
小剛
《少兒繪畫ABC》7.45元
《太空漫步》5.8元
《海洋世界》4.69元
。吭
2.提出問題
看統(tǒng)計表,除了提出一步計算的小數加減法問題外,你還能提出關于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小剛買這三本書一共要花多少錢?
生2:小林付給售貨員20元,應找回多少錢?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需要,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合作解決。
(1)先確定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交流匯報。
第一個問題:
方法一列豎式計算。
7.45+5.8+4.69=17.94(元)
方法二脫式計算。
7.45+5.8+4.69
。13.25+4.69
。17.94(元)
第二個問題:
方法一用總錢數依次減去兩本書的價錢。
20—6.45—8.3
。13.55—8.3
。5.25(元)
方法二用總錢數減去兩本書的價錢和。
20—(6.45+8.3)
。20—14.75
。5.25(元)
3.觀察第二個問題的兩種解題思路,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兩種方法的解題思路不同,但是最后的結果是一樣的。
生2:也就是說這兩個算式可以用等號連接:20—6.45—8.3=20—(6.45+8.3)。
生3:我發(fā)現整數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小數減法。
生4:計算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生5:我發(fā)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9頁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例1。
教學要求:
l.使學生認識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求出圓錐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根據教材第167頁自制的圓錐,演示測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的教具。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說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2.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及圓柱體(邊說邊出示實物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體(出示教材第16頁插圖)。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教材中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這節(jié)課,就學習圓錐和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圓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樣的'圓錐體,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2.根據教材第16頁插圖,和學生舉的例子通過幻燈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體圖。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體及立體圖通過觀察、手摸認識圓錐的特點。
(1)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認識圓錐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在圖上表示出這條高)提問:圖里畫的這條高和底面圓的所有直徑有什么關系?
4.學生練習。
口答練習三第1題。
5.教學圓錐高的測量方法。(見課本第17頁有關內容)
6.讓學生根據上述方法測量自制圓錐的高。
7.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體方法可見教材第18頁上面的圖)
(2)讓學生猜想:老師手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實驗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
在空圓錐里裝滿黃沙,然后倒入空圓柱里,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看,你發(fā)現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老師把圓柱里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的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你又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5)啟發(fā)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6)小結: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以?
8.教學例l
(1)出示例1
(2)審題后可讓學生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第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2.做練習三第4題。學生書面練習,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征?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三第3題及數訓。
六、板書:
圓錐
圓錐的特征:底面是圓,
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它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圓柱體積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2.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數據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統(tǒng)計表。
3.會對統(tǒng)計表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這些統(tǒng)計表所說明的問題。
4.滲透統(tǒng)計思想,結合統(tǒng)計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已學過統(tǒng)計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礎上,會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tǒng)計表。
難點:掌握統(tǒng)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系,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老師出示六年級師生為災區(qū)兒童捐款的數據。
問:
。1)你們看看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
數據: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說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嗎?如果列成表,這個問題就可以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了。(板書:簡明生動)
。3)你們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制表知識把六年級為災區(qū)人民捐款情況簡明生動地表達清楚呢?
(學生分小組制表。)
(4)匯報各小組制表情況。(運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繪制的統(tǒng)計表投影出來。)
投影出示:
討論:
(1)從表中你還知道什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
(2)請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級的百分比大,還需將表怎么修改?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數的統(tǒng)計表的制表問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東風機床廠1993年第四季度的產量統(tǒng)計表。想一想怎樣算出表中空缺的數據。
。1)把你的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內,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車間生產臺數分別占總產量的百分之幾,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組討論,四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幅統(tǒng)計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三種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和解題規(guī)律,并能熟練地掌握。
復習步驟:
一、基本訓練
1、下面的生句話中,哪個量為單位“1”,另一個量相當于單位“1”的幾分之幾?
(1) 實際用電量是計劃的 。
(計劃用電量是單位“1”,實際用電量相當于計劃用電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單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書看了 。(一本書的總頁數為單位“1”,已經看的頁數相當于這本書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還剩下這桶油的 。(一桶油為單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為單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當于余下部分的 )
2、說出線段圖圖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個數的.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個數的(1+ )是150,這個數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復習分數應用題
1、解答下列三道題。
課本第118頁總復習第3、4、5題的。
2、學生解答后教師提問:
(1) 這三道題都是什么應用題?
(2)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
(3)這三種應用題在應用題結構上有什么規(guī)律?在解題上有什么規(guī)律?它們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3、小結:
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要抓住題目中的問題部分進行判斷,找出誰是另一個數,誰是一個數。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這兩種分數應用題都要先判斷誰是單位“1”。再確定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時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量與分率是否對應。
4、練習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自行車廠今年生產女式自行車7200輛
(2)相當于去年產量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3)比去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4)去年產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5)比去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6)去年比今年少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7)去年比今年多生產 ,去年生產女式自行車多少輛?
提問:第3、5、6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為什么第3題右以直接乘,而5、6兩題不能直接乘?
為什么第1、2、4題用除法計算?
為什么第1題可以直接除,而2、4兩題不能直接除
小結:
這6道題都是求“去年生產多少輛自行車”,但由于各題中所給的數量和分率不一樣,單位“1”對應情況也不一樣,所以解題方法,列式也不一樣,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認真審題,根據具體題目,準確判斷單位“1”,找準對應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五、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3----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活動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能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思維。
2、組織討論,深化思維。
3、加強練習,發(fā)展思維。
預習作業(yè):
1、概念
(1)鐘表的指針在不停的轉動,從3時到5時指針轉動了多少度?請畫圖表示
。2)像這樣,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 旋轉 ,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圖形的旋轉;稱為旋轉中心; 稱為旋轉角
(3)如何找到旋轉角?
2、性質
你能根據圖形總結出旋轉的性質嗎?
3、畫圖研究
將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轉畫圖
1、以B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順時針旋轉60°
2、以AC中點為中心,把這個三角形旋轉180°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余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于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 引導學生數時要找準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后到什么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并幫助學生訂正。
三、課內練習
四、課后作業(yè)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
。2)先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1、第6頁2題。
2、第9頁4題、
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板書設計:
旋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講解法
學 法:觀察法、說一說、寫一寫
課前準備:計數器1個、100以內數目表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揭示課題(6分)
1.讀出下列各數。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
二、出示教學目標(1分)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學例4。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俳o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谀銖谋砝锇l(fā)現哪些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fā)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
。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 ○ 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四、跟蹤練習。(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戲題:找朋友
五、堂清練習(8分)
1、比大小,在○填上“>”、“<”或“=”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個一
2、把下面的數按要求排列順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書設計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個位相同
28○35 48○43 78○87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圓》。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用圓設計的圖案,發(fā)現數學美,提高學習的興趣。
2、掌握圓規(guī)畫圓的正確方法,會畫規(guī)定大小的圓。
3、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感受圓的特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4、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培養(yǎng)大家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發(fā)展大家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知道圓各部分名稱與關系
2、學會畫規(guī)定大小的圓。
學具準備: 直尺 圓規(guī) 紙片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圖片《美麗的圓》:大自然中的圓、建筑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志設計中的圓、工業(yè)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
一、直觀感受-----體會生活中的圓
1、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丁老師將帶著大家走進圓的世界,一起來學習《圓的認識》。
2、課前同學們欣賞了一組圖片《美妙的圓》,現在你能說說哪些地方看到了圓?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體圖形,圓是平面圖片,球的一個切面是一個圓形。
3、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板書:圓是由曲線組成的平面圖形。曲線圖形還有嗎?
二、動手操作----畫圓中感受圓
1、想辦法畫一個圓,在小組里交流。說說是怎樣畫的。歸兩類:一類借用物體的圓面描畫,一類用圓規(guī)來畫,你覺得哪種更好些?
2、介紹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3、用釘繩畫圓。師生比賽,學生用的繩是有彈力的。思考:要畫好一個圓,關鍵是什么?強調:繩的長度不能改變。 那用圓規(guī)畫圓呢?關鍵是什么?(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變。)
4、思考:我們用圓規(guī)畫圓,用釘繩畫圓,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強調畫圓時要定點、定長。
介紹圓心(o )、半徑( r)、直徑(d )。
指出:這固定的一點,繩子不變的長度,在數學上還有專門的名稱呢。
揭示:固定的一點是圓心,用字母“o”表示。問:用圓規(guī)畫圓時圓心就是什么?出示定義:圓心: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指出這條繩子的長就是半徑,我們可以用線段把它畫下來。用圓規(guī)畫圓時半徑在哪里? 出示定義: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 你還能找一條半徑嗎?對嗎?你是怎么判斷他對不對呢?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直徑。直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出示定義: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半徑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d=2rr= d/2
那是不是兩條半徑就是一條直徑?
5、 女生畫一個半徑4厘米的圓。 男生畫一個直徑6厘米的圓。
指名介紹怎樣畫的,使學生明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直徑6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3厘米。
比一比男女同學畫的圓,你有什么想說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三、探索發(fā)現----進一步探究圓的特性。
1、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你們還有什么發(fā)現? 提示: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2、全班交流,說說你用什么辦法來驗證。
得出:
。1)圓上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中每個半徑都一樣長,每個直徑也一樣長。
(3)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
還有什么發(fā)現?指名說一說。
介紹:2400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對圓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皥A,一中同長也”,這句話什么意思?
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練習鞏固----在運用中深化。
1、 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在兩個等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
(3)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 )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 ( )
2、在一個邊長沙厘米的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直徑是()cm,半徑是( )cm。
3、思考:汽車輪子的面為什么是圓形?汽車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在畫圓的過程中感受圓的三要素,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進一步探索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準確把握概念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中提升學力,突顯出主體地位呢?在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學習了張齊華、張振宇等老師的課堂實錄后,又大膽進行課堂結構的調整,能夠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合理地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深深地被吸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將“半徑和直徑之間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前。
在試上時發(fā)現,如果按教材內容編排,“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這一教學內容被安排在最后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的探索發(fā)現環(huán)節(jié),而學生在畫圓:女生畫半徑4厘米、男生畫直徑6厘米時,學生就要根據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來明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定為幾厘米,顯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我大膽進行了調整,在教學半徑直徑概念后就直接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揭示出直徑等于半徑的兩倍,半徑等于直徑的一半,這樣適時引領,完全迎合了學生的學情。事實上學生在學習直徑概念的時候,就有同學提出兩條半徑的長相當于一條直徑的長。
2、精心準備教具,突破教學重點。
為了讓學生體會畫圓時要定點、定長,以及讓學生直觀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及特征,我精心設計了兩個畫圓用的“釘繩工具”,為了讓這個“釘”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讓繩子靈活旋轉,我特意跑到裁縫店取來了兩個有孔的鐵線圈,又買來繩子和牛筋。事實上我的功夫沒有白費,課上當我用“釘繩工具”和同學展開比賽時,我畫的圓和學生畫的歪歪扭扭的圓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那位聰明的學生一下子就發(fā)現了其中的奧秘,“老師,我們用的繩子是牛筋的,有彈力,怪不得畫不圓呢?”在同學的笑聲中,大家深刻體會到,要畫好一個圓,關鍵繩子的長度不能改變,同樣用圓規(guī)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也是固定不變的。從而使學生在做數學中深刻體會了同一個圓中半徑不變的特性。
3、在生活中學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本節(jié)課中,我時刻注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首先,課前我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美妙的圓》,讓學生欣賞大自然中的圓、建筑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志設計中的圓、工業(yè)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讓學生從感官入手,直觀接觸圓,親近圓,接著,我在讓學生找身邊哪些地方看到圓時,突出了球和圓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球是立體圖形,圓是平面圖形,球體的切面才是圓形。在學生探索發(fā)現圓的特征后,我引導學生思考:汽車輪子的面為什么是圓形?汽車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讓學生體會在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4、做一個虔誠的引者。
課堂上,我始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有意識地把學生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自主展開對于圓的特征的發(fā)現,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而不是一味注重數學知識的傳遞,盡量避免讓枯燥乏味成為阻礙學生數學學習的絆腳石。
教并探索著,我會繼續(xù)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chuàng)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