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精華)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和表達。
2、會認本課15個生字,寫6個生字。
3、綜合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
4、使學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須付諸行動,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體會“長大”的真正含義。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從文中得到啟發(fā),明白做好事情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教學準備:
教師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教學掛圖。
學生
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小字卡。
一、談話導入,情境激趣。
1、今天,我們來上課的路上,我手里的東西撒了一地,咱們班的小朋友立刻幫我撿起來,我覺得心里啊真溫暖!
2、介紹小尤拉。今天,曹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位非?蓯鄣男』锇,快來看看吧。
3、出示:好事情我們來替小尤拉想想什么樣的事是“好事情”呢?
4、到底小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們還是快快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ㄒ唬┓蹲x。曹老師特別想讀課文,能給我一個機會嗎?
。ǘ┫胱约鹤x讀嗎?我們要做幾件事情呢?(1、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2、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認識它。3、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ㄈ┎樯
1、出示生字課件。
2、點擊,自主識記!白冏中∧g(shù)”。
3、游戲。“猜半邊”
三、學習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x課文,想想小尤拉到底想做哪些“好事情”?
“如果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他!
“如果狼來抓小狗,我就開槍把狼打死!敝匾
“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斷了腿,我就背著她去醫(yī)院!
1、小尤拉想幫助誰?(馬莎、小狗、奶奶)想在什么時候幫助他們?(見義勇為、保護神、大力士)讀讀句子,體會毫不猶豫、堅決。
2、尤拉在想好事情的時候,馬莎、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難呢?
恰好馬莎需要到山上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正在發(fā)生
正好奶奶需要幫他刷碗
3、小尤拉幫助他們了嗎?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讀書、體會,。
。ㄕn件:點擊一件事,就出現(xiàn)一段課文。)
第2段:理解“委屈”。
第3段:體會“夾著尾巴”。
第4段:“大聲”,多沒禮貌。
4、這些雖然不是大事情,但是馬莎、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難急需幫助呀!三個人物里,你找到自己了嗎?你是誰?小尤拉這樣拒絕了你你心里怎樣想?(揣摩心理。)
*
馬莎——尤拉不喜歡我了。一點也不友好。
*
小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對我一點兒也不關(guān)心。
*
奶奶——唉,我們的小尤拉還沒長大,一點兒也不
知道孝順奶奶。
(二)交流討論,明白道理。
1、你瞧。▓D:媽媽對尤拉說話,錄音配文字。)
我們來幫尤拉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課件)(辯論,判斷,用動畫圖標表示)
2、你覺得小尤拉是好孩子嗎?
。ㄋ麆e人的美好愿望。但只想當了不起的大英雄,要在人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
3、可小尤拉為什么一件好事也沒做成呢?
。ㄔ瓉,這些事都是發(fā)生在尤拉身邊的小事情,能給別人幫助的事兒,每一件都是應該做的好事情。)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好事情應該從哪做起呢?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回到教室后,你會做什么事呢?(錄象:剛才,咱們的教室,如粉筆掉在地上、黑板沒擦、桌子歪了、掃帚橫在路上、小朋友的書掉在地上……)
這教案本打算是上研討課的,我備課,準備了好幾個晚上,還做了課件。結(jié)果活動推遲了。不過沒關(guān)系。我用這教案給孩子們上課時,他們非常快樂,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孩子揣摩文中人物的想法,說的特別好。下課了,爭先恐后地搶著為班級服務,看來這節(jié)課沒有白備,對孩子來說都一樣深課!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
這兩篇介紹古代建筑、園林的短文,初一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文中一些句子學生也較難理解。這篇設計以扶讀為主,著重讓學生讀懂。
教學步驟:
。、導入,學生背誦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者簡介江南三大名樓及成名的原因。
。、學生對照注釋閱讀課文,同桌質(zhì)疑討論。教者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A.遂以名樓。
。.上倚河漢,下臨江流。
。.重檐翼館,四闥霞敞。
。、誦讀小結(jié)。
、僖浴跋伞弊重灤┤摹
②短篇幅中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
、劬涫蕉嘧,多用對偶。
④總體特征:巍峨高大。
4、轉(zhuǎn)入《于園》,介紹瓜州古渡。
①古交通要沖,商賈云集,富人居所。
、谙嚓P(guān)傳說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5、學生對照注釋閱讀課文,同桌質(zhì)疑討論。教者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富人于五所園也。
B、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谩⒅魅颂幪幙钪。
D、以幽陰深邃奇。
。拧⒆渲,頹然碧窈。
。、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誦讀小結(jié):
、侔纯臻g順序介紹于園。
、谘耪Z、俗語兼用。
、劭傮w特征:奇在磊石。
7、檢查閱讀效果,討論探究題。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進行口語、寫作訓練。
教學步驟:
。、導入,解說和黃鶴樓相關(guān)的故事傳說:
①黃鶴樓的得名。
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指導學生閱讀《黃鶴樓》,疏通句子,對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點解說。
。、討論:
①這篇短文和崔顥《黃鶴樓》詩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異同?(同:都寫到和黃鶴樓相關(guān)的傳說,都寫到登樓所見、所感。異:本篇重在介紹說明,崔詩重在抒情;本篇表達熱愛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詩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诙涛挠媚男┬揶o手法突出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對偶、夸張)
③你有沒有登高的經(jīng)歷?描述你登高的所見所感。
4、閱讀《于園》,討論:
①于園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
、谖恼掳词裁错樞蚪榻B于園?(空間順序,由前而后)
、叟e例說明文中用比喻說明的好處。(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形象地寫出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
④你到過的園林有什么特點?說給同學聽聽。
5、寫作交流。寫一篇短文,介紹你游覽的園林景點,要寫出它的特點和游覽時的感受。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結(jié)合過去所學,歸納文言詞匯,在反復誦讀中鑒賞。
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學生上網(wǎng)查閱黃鶴樓的資料。
。薄,學生交流所查資料。
。、短文誦讀:范讀、集體讀、指名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场φ兆⑨,兩人一組合作解釋句子。
。、練習一:解釋下列句中的“于、以、其”,歸納用法。
①于:于土墻凹凸處。嘗駕黃鶴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
、谝裕核煲悦麡。以實奇。不以疾也?梢詾閹熞。跪而拾之以歸。
、燮洌河^其聳構(gòu)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蟲舊曾有之。
。、練習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歸納語言現(xiàn)象。遂以名樓。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主人處處款之。緣坡植牡丹、芍藥。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丁㈣b賞!饵S鶴樓》:首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來,接著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最后從側(cè)面寫黃鶴樓的地位和價值。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臨仙境!队趫@》:首先介紹于園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園的緣由,接著重點寫游于園的所見所感。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巖壑林泉之感。
。贰⒄b讀、比較:兩篇短文寫法上的特點。
【資料整合平臺】
《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見蘇教版《語文讀本》七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能辨析形近字.培養(yǎng)幸生的觀察能力和識記能力規(guī)范書寫。
教學重點:"萬花筒""我發(fā)現(xiàn)""我知道""讀讀背背"欄目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在"大舞臺"上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初步領(lǐng)略我國古典文學的魅力。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完成"萬花筒"的學習
1.學生自由認讀。
2.指名認讀。
3.點撥:你發(fā)現(xiàn)這兩組字有什么特點嗎?("吩""紛""粉"都有共同的部件"分""緒""諸""暑"也有共同的`部件"者")再仔細觀察,它們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分"和"者"寫得較寬,占的空間較大)
4.引導正確書寫。
真是"火眼金睛",觀察得真仔細。
5.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并交流識記妙法。
6.表揚寫得好的同學,并展示。
二、教學"我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句子)
1.學生自由讀這四個句子,并指名讀。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得"在不同句中的讀音各不相同)
3.教師點撥:它們僅僅是讀音不同嗎?(意思也不盡相同)
4.再讀句子,標出它們各自正確的讀音,并說說各自在句中所表達的意思。
5.:要正確理解多義字,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去體會。
三、教學"我知道"
1.引人: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就是精髓,誰知道它們的名稱及作者?
2.指名學生回答,并書寫。
3.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4.相機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去閱讀四大名著。重點閱讀《西游記,感悟其中最感興趣的故事或人物。做攸筆記,為展示讀書成果作準備。
四、教學"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朗讀。查字典。2.指名學生朗讀。3.熟讀,背誦。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中“上”、“法”、“故”、“表”、“益”等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試圖通過語法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幾個文言虛字和領(lǐng)會一般文言句式的結(jié)構(gòu)和意義。
2.理解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和寓言故事,從正反兩方面闡明論點,把說理、舉例、設喻三者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以及逐層推進引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設想
1.師生結(jié)合講析課文,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多練習。
2.安排三課時。
三、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解題,講析課文1─3段。
。ㄒ唬┌鍟n題、解題:
察今《呂氏春秋》
察今,篇名,是《呂氏春秋·慎大覽》中的第八篇。《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的門客集體編撰的。今本分12紀、8覽、5論,共26卷,約20萬言。(以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預習提示”第二節(jié):“《呂氏春秋》160篇,……所以它是一部研究先秦學術(shù)思想的重要資料。”)課文節(jié)選了《察今》的一部分,主要闡明了法令制度應該隨著客觀形勢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制訂法令制度必須明察當今的實際情況。(以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預習提示”第三節(jié):“文章……關(guān)系弄清楚!保
。ǘ┳忠翎屧~:
1.讀準字音
弗(fú)損益要(yào)于時
一脟(luán)肉一鑊(hu)之味
一鼎之調(diào)(tiáo)澭(yōng)水
悖(bèi)亂殤(shāng)子
鏌(m)铘(yé)驥(jì)驁(ào)
遽(jù)契(qì)時已徙(xǐ)矣
2.確切理解詞義(包括實詞和虛詞)
對文中一些重要詞語,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并掌握書上的注釋,再適當作些補充。
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個是動詞,后一個是名詞。
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詞。人或益之,意思是說,人們有的益補它。
雖人弗損益:虛詞“雖”有雖然、即使兩種解釋,根據(jù)上下句關(guān)系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_@里的“雖”應講成即使,有假設存在某種情況的意思。
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
察己、察今:明察。
古今一也:一致,一樣。
以近知遠:形容詞用作名詞,近處的、遠處的。
以所見知所不見:“所+動詞”的固定結(jié)構(gòu),相當于名詞,即見到的,沒有見到的。
堂下之陰:陰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運行。
先表澭水:標志,標準,名詞作動詞,設標志。
循表而夜涉:標志,標準,名詞。
千有余人:相當于“又”。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漲了許多。和“益之”、“暴益”不同。
所以敗也:……原因。所以敗,失敗的原因。
有似于此:類似,像。似于此,像這種情況,或,和這種情況相類似。
守法而弗變:遵守、遵循,這里有貶義,即墨守、保守。
向之壽民:先前;長壽者。即本來可以長壽的人。
因時而化:根據(jù)、依照;變化。即根據(jù)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是故:因此。
非務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務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
時勢異也:時代,形勢。時勢異,時代和形勢不同了。
以故法:用;舊。用舊有的法令制度。
為其國:治理。
時已徙:變遷。
人問其故:原因,緣故。
其父雖善游:雖然。
。ㄈ┲v析課文第1─3段。
1.教師領(lǐng)讀課文第1─3段。
2.指名學生參照課文注釋串講第1、2自然段。
明確:“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边@是一句并列復句。先否定,再肯定,目的是加強肯定。第一分句的主語是“先王之法”,承前省!捌洹,代詞,代“上”(國君)。“而”,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胺ā弊趾竺媸÷粤舜跋韧踔ā钡馁e語“之”!半m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是讓步轉(zhuǎn)折復句,修辭作用是欲擒先縱,縱是為了更好地擒!半m……猶若……”是“即使……還是……的意思!跋韧踔詾榉ㄕ,何也?”是設問句!爸保Y(jié)構(gòu)助詞,嵌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相當于“的”!八浴保F(xiàn)代漢語的用法不同,應特別注意。①“所以……”等于“……的原因”、“……的緣故”等;②“所以……”等于“……的東西”、“……的根據(jù)”、“……的方法”、“用來……的”等。這里作“……的根據(jù)”講!安旒簞t可以知人”的“則”,連
詞,表示兩件事在時間上相承,相當于“就”!翱梢浴,跟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不同!翱伞笔恰翱梢浴钡囊馑。“以”,介詞,相當于“憑借”,后省略代詞“之”!叭伺c我同耳”的“耳”,助詞,表示肯定語氣,相當于“啊”。
3.引導學生分析1、2自然段的邏輯結(jié)構(gòu)。
明確:文章一開頭,通過設問設答,提出論點: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論據(jù)是什么?
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論據(jù)之一)
意思是說,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原因在于它有所損益。
那么,如果先王之法末經(jīng)損益,是否可以取法?
文章接著指出: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
這是為什么?
文章說: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論據(jù)之二)
意思是說,先王之法是適應當時的需要的。
顯然,這第二個論據(jù)比第一個論據(jù)更為重要。因為它揭示了“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根本原因。
于是得出結(jié)論: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接著,作者通過設問設答,闡明先王制訂法令制度的根據(jù)。意思是說,先王制訂法令制度主要是從當時的人出發(fā),為當時的人著想。
那么,今天制訂法令制度的人,要效法先王的做法,毫無疑義,就得從當今的人出發(fā),為當今的人著想。由此可見,明察當今的人是制訂法令制度的前提,這很重要。
文章接著說,“而己亦人也”,“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為什么?“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
以上是從正面論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而制訂的。古今時代不同,所以制訂法令制度應該詳細了解當今的實際情況,以切合當今的實際需要。而不應該墨守成規(guī),拘泥地效法古人之成法。
4.指名學生參照課文注釋串講課文第3段。
明確:“溺死者千有余人”的“有”(音yu),通“又”,用于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的“向”,時間詞,跟“今”構(gòu)成一對反義詞。句中的“也”,語氣助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尚猶”,同義副詞復用,起強調(diào)作用。“此”,是主語,復指它前面的轉(zhuǎn)折復句。“所以”,這里作“……的緣故”講。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5.提問學生這一段所講的“荊人襲宋”寓言故事有什么寓義?它與第一段提出的論點是什么關(guān)系?
明確:“荊人襲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辦任何事情,包括制訂國家法令制度在內(nèi),都需要從當前的實際出發(f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簡言之,必須察今,不能泥古。這是作者從反面形象地論證了第一段中所提出的論點。
6.師生齊讀課文1─3自然段。
。ㄋ模┎贾米鳂I(yè):
書面解答課后“思考和練習”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通過檢查訂正作業(yè),讓學生理解“上”、“法”“故”、“表”、“益”等實詞的不同用法。2、講析課文4─6自然段。
。ㄒ唬⿴熒芯坑喺龝孀鳂I(yè):
(二)講析課文4─6自然段。
1.指名學生參照課文注釋串講4─6段。
明確:第4段:“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治國!边@一句的第一個字“故”,連詞,作“所以”講,表明這是緊承上節(jié)而來的推論。“則”,連詞,表示兩事時間相承,作“就”講。“不可以”的“可”,作“可以”講,“以”,介詞,后面省略代詞“之”。“譬之若良醫(yī)”的“譬”,作“比喻”講。“之”,代詞,代“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边@是一個復句。主語“良劍”出現(xiàn)在第一分句,兩個分句都是主謂謂語句。主謂詞組的'主語“人”因泛指而省略!捌凇钡馁e語是省去主語(其)的主謂詞組。“乎”,義同“于”。這句也可以這樣寫:“良劍(人)期(其)乎斷,不期(其)乎鏌铘!
第5段:“楚人有涉江者”的“者”,是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其結(jié)構(gòu)是:“中心詞+定語+者”。翻譯時應將定語挪前而譯成:有涉江的楚人。“是吾劍之所從墜”的“所”,附在介詞“從”的前面,和介詞連同介詞后面的動詞“墜”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指代介詞所介紹之處所。全句意思是: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爸,結(jié)構(gòu)助詞,表示它前面的詞(詞組)是定語。“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的“所”,連同附在它后面的動詞“契”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指代行為對象,“所契”即“刻記號的地方”,后加“者”構(gòu)成“所……者”結(jié)構(gòu),這就更明確了這個“所”字結(jié)構(gòu)的名詞性!爸保~,代“劍”。第6段:“有過于江上者”的“上”,按《辭!方忉專褐柑幩0从谠诖赫f:“上”按古義為“側(cè)畔”。今
暫從于說!罢摺,用于動詞性詞組后面,構(gòu)成名詞性詞組,表示……的(人)。“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前一個“其”,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后一個“其”,代詞,代嬰兒!扒G國之為政,有似于此。”《呂覽纂》:“荊國”作“亂國”!盀椤,動詞,這里作“治理”講!坝凇苯樵~,介進比較的對象。
2.引導學生分析課文4─6自然段的邏輯結(jié)構(gòu):
提問:作者在課文第4段提出了什么論點?
明確:作者在課文第4段提出的論點是: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提問:這個論點與課文前三段的論述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課文1─3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法令制度都是適應時代的需要。當今的法令制度應當切合當今的實際需要。如果墨守陳規(guī),拘泥于古法,必將失敗。顯然,第4段所提出的“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論點,是在前三段論述的基礎(chǔ)上推論的結(jié)果。這是課文的基本觀點,也是課文的中心論點。
提問:作者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
明確:除1─3段的論述外,作者首先用了三個事例做為比喻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
(1)良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
(2)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
(3)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總的說來,就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講究實效。這就清楚地說明了:法令制度必須隨著世易時移有所改變。
提問:作者在課文第5段講的“刻舟求劍”寓言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以“刻舟求劍”為喻,從反面論證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中心論點。如果時徙而法不徙,是糊涂迂闊的表現(xiàn)。
提問:作者在課文第6段又講了“引嬰兒投江”寓言故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作者以“引嬰兒投江”寓言故事為喻,說明不能因為先王之法令好就生搬硬套。嘲笑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這是進一步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
課文第4─6段主要說明時代改變,法令制度就應該隨之改變。如果時代已改變,而仍搬用古代的法令制度,就不會取得積極而良好的效果。
第三課時
。ㄒ唬┛偨Y(jié)全文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通過逐層深入推理而得出的結(jié)論。為了把道理說得更充分,更曉暢,使人易于接受,本文大量運用比喻和寓言故事,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證。說理、舉例、設喻三者結(jié)合得很自然,頗有說服力。三個故事的寫法,都是先敘述故事本身,再對故事加以評論,最后就故事引出本意,說明道理,使故事成為全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說服力。本文具有樸素的唯物思想,能從發(fā)展的觀點看待事物,有一定的進步性。
。ǘ┲该麑W生朗讀全文。
。ㄈ┱n堂練習
翻譯最后兩段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筆答“思考和練習”五。
附:“思考和練習”五、二參考答案
五、1.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作“的根據(jù)”講)
2.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作“的根據(jù)”講)
3.此其所以敗也(作“的原因”講)
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徙慕君之高義也(作“的原因”講)
5.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作“的緣故”講)
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作“用來……的”講)
7.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言(作“的方法”講)
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作“的原因”講)
二、1.刻舟求劍
有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了水里,他急忙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O聛硪院螅蛷拇蟿偛趴讨浱柕牡胤教浇镎覄。船已經(jīng)行走了,但劍并沒有(隨著船)行走。像這樣找劍,不也太涂糊了嗎?
2.引嬰兒投江
有個在江邊走過的人,看見有人正牽拉著嬰兒想要把他投入江中。有人問這是什么緣故。他說:“這(是因為)嬰兒的父親善于游泳!眿雰旱母赣H即使善于游泳,那嬰兒難道就善于游泳嗎?用這種辦法處理事物,必然是謬誤的了。荊國治理政治,與上述的故事有相似之處。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詩經(jīng)教案05-31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識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