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初中數(shù)學教案

初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5-18 11:40:12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經(jīng)典)初中數(shù)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jīng)典)初中數(shù)學教案15篇

初中數(shù)學教案1

  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可以說緊張忙碌卻收獲多多;仡欉@學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數(shù)學,我總是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工作中有收獲和快樂,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更好地總結經(jīng)驗,吸取教訓,使以后的工作能夠有效、有序地進行,現(xiàn)將教學所得總結如下:

  一、在備課方面

  在上課前我總是查閱很多教參、教輔,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總是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寫教案,力爭做到熟知知識要點,心中有數(shù)。

  二、在教學過程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自主的去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知識。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人人參與,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還是難免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加之經(jīng)驗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當趟課的教學任務。后來在學!啊钡慕虒W模式下,才開始進一步嘗試,并在不斷的`嘗試中總結經(jīng)驗。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shù)。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教學模式下新的教學思想。

  2)、熟讀初一到初三的數(shù)學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老教師對知識點的處理和對教材的把握,以及他們處理突發(fā)事件方法。

  4)、加強轉差培優(yōu)力度。

  5)、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初中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不同的拼圖方法驗證公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加深對因式分解、整式運算、面積等的認識。

  2.通過驗證過程中數(shù)與形的結合,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以及數(shù)學知識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每一部分知識并不是孤立的。

  3.通過豐富有趣的拼圖活動,經(jīng)歷觀察、比較、拼圖、計算、推理交流等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獲得一些研究問題與合作交流方法與經(jīng)驗。

  4.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增進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通過豐富有趣拼的圖活動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1.通過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因式分解、整式運算、面積等的認識。

  2.通過拼圖驗證公式的過程,使學習獲得一些研究問題與合作交流的方法與經(jīng)驗。

  難點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驗證公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課型新授課教具投影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情景設置:

  你已知道的關于驗證公式的拼圖方法有哪些?(教師在此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回想前面拼圖。)

  新課講解:

  把幾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再通過圖形面積的計算,常?梢缘玫揭恍┯杏玫氖阶印C绹诙慰偨y(tǒng)伽菲爾德就由這個圖(由兩個邊長分別為a、b、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兩條直角邊都是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得出:c2=a2+b2他的證法在數(shù)學史上被傳為佳話。他是這樣分析的,如圖所示:

  教師接著在介紹教材第94頁例題的`拼法及相關公式

  提問:還能通過怎樣拼圖來解決以下問題

 。1)任意選取若干塊這樣的硬紙片,嘗試拼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并寫出相應的等式;

  (2)任意寫出一個關于a、b的二次三項式,如a2+4ab+3b2

  試用拼一個長方形的方法,把這個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

  這個問題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和拼圖,教師在這要引導適度,不要限制學生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在拼圖過程中進行交流合作

  了解學生拼圖的情況及利用自己的拼圖驗證的情況。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及時指導,并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拼圖及讓學生講解驗證公式的方法,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給予適當?shù)囊龑,引導學生整理結論。

  小結:

  從這節(jié)課中你有哪些收獲?

 。ń處煈o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是學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最后,教師要對學生所說的進行全面的總結。)

  學生回答

  a(b+c+d)=ab+ac+ad

 。╝+b)(c+d)=ac+ad+bc+bd

  (a+b)2=a2+2ab+b2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板制作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拼圖、思考、交流經(jīng)驗,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引導。

  作業(yè)第95頁第3題

  板書設計

  復習例1板演

  ………………

  ………………

  ……例2……

  ………………

  ………………

  教學后記

初中數(shù)學教案3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nèi)容

  1.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

  2.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礎之上學習的,它也是一種數(shù)學建模的方法。學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學好二次函數(shù)不可或缺的,是學好高中數(shù)學的.奠基工程。應該說,一元二次方程是本書的重點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關概念;掌握通過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據(jù)實際問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的方法;應用熟練掌握以上知識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合作探討,老師點評分析,建立數(shù)學模型。根據(jù)數(shù)學模型恰如其分地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結合八冊上整式中的有關概念介紹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項等。

  (3)通過掌握缺一次項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開方法,導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過大量的練習鞏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過用已學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導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著討論求根公式的條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過復習八年級上冊《整式》的第5節(jié)因式分解進行知識遷移,解決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練習鞏固它。

  (6)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shù)學模型,并用該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初中數(shù)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nèi)容;

  3.會根據(jù)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

  對平行線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zhì)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ㄒ唬┊嬈叫芯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jù)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②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勰惝嫷闹本有什么位置關系? 。

  ②探索:如圖,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于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為什么?

  二、自我檢測:

 。ㄒ唬┻x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因為a//d, b//c,所以c//d B、因為a//c, b//d,所以c//d

  C、因為a//b, a//c,所以b//c D、因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nèi)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shù)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ǘ┨羁疹}:

  1、在同一平面內(nèi),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 條,而經(jīng)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 條。

  2、在同一平面內(nèi),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系:

 。1)L1與L2 沒有公共點,則 L1與L2 ;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在同一平面內(nèi),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是 。

  4、平面內(nèi)有a 、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shù)可能是 個。

  三、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初中數(shù)學教案5

  課題:一次函數(shù)

  教學目標:1.知道一次函數(shù)與正比例函數(shù)的意義

  2.能寫出實際問題中正比例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關系的解析式.

  3.掌握“從特殊到一般”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將實際問題用一次函數(shù)表示.

  教學難點:將實際問題用一次函數(shù)表示.

  教學方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函數(shù)請舉例說明.

  2.購買單價是0.4元的鉛筆,總金額y(元)與鉛筆數(shù)n(個)關系式是什么

  3.在上述式子中變量是誰.常量是誰自變量又是誰

  二.講解

  在前面我們遇到過這樣一些函數(shù):

  y=xs=30t

  y=2x+3y=-x+2

  這些函數(shù)都使用自變量的一次式來表示的,可以寫成y=kx+b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b是常數(shù),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數(shù).

  特別的,當b=0時,一次函數(shù)y=kx+b就成為y=kx(k是常數(shù),k≠0),這時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數(shù).

  例一:

  一個小球由靜止開始在一個斜坡上向下滾動,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求小球速度v(米/秒)與時間t(秒)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求3.5秒時小球的速度.

  分析:v與t之間是正比例關系.

  解:(1)v=2t

  (2)t=3.5時,v=2×3.5=7(米/秒)

  例二:拖拉機工作時,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時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與工作時間t(時)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分析:t小時耗油6t升,從原油油量中減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6t

  課堂練習:

  P961,2

  小結:一次函數(shù)與正比例函數(shù)的意義,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次函數(shù)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數(shù),而正比例函數(shù)一定是一次函數(shù),會將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一次函數(shù)或正比例函數(shù)表示出來

  作業(yè):P971。2。3。4。

初中數(shù)學教案6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qū)實驗中學 章福枝

  一、內(nèi)容與內(nèi)容解析(一)內(nèi)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ǘ﹥(nèi)容解析

  上節(jié)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及解法,本節(jié)課主要是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這是學習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jīng)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進而通過一元一次不等式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些概念.學習不等式組時,我們可以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shù)軸很直觀,這是一種數(shù)與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僅現(xiàn)在有用,今后我們還會有更深的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一)目標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等概念.(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shù)軸確定解集.(二)目標解析

  達到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能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特征.

  達到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在數(shù)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獲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對于學生用數(shù)軸來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時還不夠熟練,理解還不夠深刻.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數(shù)軸上找公共部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四、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岢鰡栴} 形成概念

  問題: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的積存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超過1200噸而不足1500噸,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的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設問(1):依據(jù)題意,你能得出幾個不等關系? 設問(2):設抽完污水所用的時間還是范圍?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再獨立設未知數(shù),列出所用的不等關系. 教師追問(1):類比方程組的概念,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怎樣表示? 學生自學概念,說出表示方法.教師追問(2):類比方程組的解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 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老師點撥: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組x的取值范圍. 教師追問(3):怎樣解不等式,并用數(shù)軸表示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追問(4):通過數(shù)軸,怎樣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教師追問(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學生自學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概括和自學能力.并且滲透類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數(shù)軸的直觀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二)解法探討 步驟歸納 例1 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嘗試獨立解不等式組,老師強調(diào)規(guī)范格式

  設問1:當兩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設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老師適當補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1)求每個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數(shù)軸找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步驟.

  (三)應用提高 深化認知

  例2 x取那些整數(shù)值時,不等式5x+2>3(x-1)與

  都成立?

  設問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設問2:要求x取哪些整數(shù)值,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先合作交流,再獨立解不等式組 設問3.怎樣取值?

  學生在不等式組的解集范圍內(nèi),取整數(shù)值.老師強調(diào)即求不等式組的特殊解. 設計意圖: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構建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同時根據(jù)解集求出不等式組的特殊解,這是對學生解不等式組的一次提高訓練.

  (四)歸納總結 反思提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nèi)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規(guī)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nèi)容.

 。ㄎ澹┎贾米鳂I(yè) 課外反饋 教科書習題9.3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yè),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初中數(shù)學教案7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面積、體積方面的應用問題

 。ǘ┠芰τ柧汓c: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化實際問題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面積、體積方面的應用題

  2.教學難點:

  找等量關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時,應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題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檢驗,以確定適合題意的解.例如線段的長度不為負值,人的個數(shù)不能為分數(shù)等

  三、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二)整體感知

 。ㄈ┲攸c、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2)長方形的周長、面積?長方體的體積?

  2.例1?現(xiàn)有長方形紙片一張,長19cm,寬15cm,需要剪去邊長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積為77cm2的無蓋長方體型的紙盒?

  解:設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邊長為xcm,則盒底面長方形的長為(19—2x)cm,寬為(15—2x)cm,

  據(jù)題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當x=13時,15—2x=—11(不合題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邊長應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無蓋盒子

  練習1章節(jié)前引例.

  學生筆答、板書、評價

  練習2教材P。42中4

  學生筆答、板書、評價

  注意:全面積=各部分面積之和

  剩余面積=原面積—截取面積

  例2要做一個容積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長比寬多5cm的長方形匣子,底面的長及寬應該各是多少(精確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長和寬均可用含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則長×寬×高=體積,這樣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方程

  解:長方體底面的寬為xcm,則長為(x+5)cm,

  解:長方體底面的寬為xcm,則長為(x+5)cm,

  據(jù)題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這個方程x1=9。0,x2=—14。0(不合題意,舍去)

  當x=9。0時,x+17=26。0,x+12=21。0.

  答:可以選用寬為21cm,長為26cm的長方形鐵皮

  教師引導,學生板書,筆答,評價

 。ㄋ模┛偨Y、擴展

  1.有關面積和體積的應用題均可借助圖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題意,搞清已知量與未知量的相互關系

  2.要深刻理解題意中的已知條件,正確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問題,例如線段的長不能為負

  3.進一步體會數(shù)字在實踐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書設計

初中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不等式的復習和具體實例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2.通過例題教會學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教會學生通過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組的解集,讓學生感受數(shù)形結合的作用。

 。ǘ┻^程與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考慮多個不等式聯(lián)合的解法。2.通過例題總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并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間的關系。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數(shù)軸的表示不等式組的解,讓學生加深對數(shù)形結合的作用的理解,使他們逐步熟悉和掌握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2.在對例題的講解中,使學生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即每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從而滲透“交集”的思想。

  3.在解不等式組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解題的直觀性和簡潔性的數(shù)學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數(shù)軸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 的情況。難點 :1.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之間的關系。2.靈活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學生活動:請學生觀看購物街轉轉盤游戲.(在看之前先讓學生看一看游戲規(guī)則:轉輪上平均分布著5、10、15一直到100共20個數(shù)字。每位選手最多有兩次機會。選手轉動轉輪的數(shù)字之和,最大且不超過100者為勝出,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品。選手每次必須把轉輪轉動1圈才有效.)

  設第三位選手第二次轉的數(shù)字為x,他要勝出應滿足什么條件? 預設學生

  1x?10?75,預設學生2

  x?10?教師提出問題:這兩個條件只需滿足一個還是缺一不可?

  預設學生:同時具備??x?10?75

  x?10?100?教師活動:

  1、講解聯(lián)立符號的作用,并引入課題.2、給出定義:由幾個含有同一未知數(sh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組成的一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設計意圖】從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問題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和探究性,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從而引出本課題.學生活動

  用心找一找:下列不等式組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3?x?4?2x?x?2?1?2y?7?6?x?2?2a?7?1?(1)?(2)?(3)?1(4)?(5)??5x?3?4x?1 3x?3?1x?33a?3?0?1????7?2x?6?3x??x?預設學生1:(2)(3)(4)(5)預設學生2:(2)(4)(5)預設學生3:(2)(4)

  【設計意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明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定義.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幾個含有同一個未知數(sh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

  二、探索過程

  問題一:??x?10?75這兩個不等式的解分別是什么呢?

  x?10?100??x?65 ?x?90?問題二:怎么表示不等式組的解呢?

  什么是不等式組的解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解不等式的過程中得出不等式組的解法和不等式組的解的表示方法.文字語言:大于65小于或等于90的數(shù).圖形語言: O***0

  數(shù)學式子:65<x≤90 學生活動:探究不等式組的解

  問題:求下列不等式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1)??x?3?x?2?x?3?x?3(2)?(3)?(4)? ?x?7?x??5?x?5?x?7學生預設1:通過數(shù)軸,能求出不等式組的解

  學生預設2:找不出其中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數(shù)軸尋找不等式組的解,并表示出來,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善于現(xiàn)問題、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學生活動:1.寫出下列不等式組的解

  (1)不等式組??x??5的解在數(shù)軸上表示為____________則不等式組的解為 x??2??x??5的解在數(shù)軸上表示為_______________則不等式組的解?x??2(2)不等式組?為

  (3)不等式組??x??1的解為 x?2??x??1的解為 x?2?(4)不等式組 ?2.選擇題:(1)不等式組??x?2的解是()x?2??2 ?2 C.無解 ?2(2)不等式組??x??2的負整數(shù)解是()x??3?A.–2,0,-1 B.-2 C.–2,-1 D.不能確定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準確找出不等式組的解,在找不等式組的解的過程中引入整數(shù)解.四、合作小結,課外探索 學生活動:

  1每位同學寫一個以x為未知數(shù)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2、同桌的兩個不等式組在一起叫做什么?三位同學的不等式組在一起呢?

  3、每位同學把你所寫的不等式解出來;

  4、同桌所組成的不等式組的解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在生生、師生互動的情況下,復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定義和解.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五、布置作業(yè)

  3個小組計劃在10天內(nèi)生產(chǎn)500件產(chǎn)品(每天生產(chǎn)量相同),按原先的生產(chǎn)速度,不能完成任務;如果每個小組每天比原先多生產(chǎn)1件產(chǎn)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務.每個小組原先每天生產(chǎn)多少件產(chǎn)品?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能有效地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板書設計】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x?10?75??x?10?100?x?65 文字語言:大于??x?9065小于或等于90的數(shù).圖形語言: O***0數(shù)學式子:65<x≤90

  求下列不等式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1)??x?3?x?7(2)??x?2?x?3?x??5(3)??x?5(4)規(guī)律: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間找

  大大小小為

初中數(shù)學教案9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shù)——正弦。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就本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解說。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是在學生已學了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以及相似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反映的不是數(shù)值與數(shù)值的對應關系,而是角度與數(shù)值之間的對應關系,這對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直角三角形兩銳角關系、勾股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1、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數(shù)學探究活動經(jīng)歷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學生已經(jīng)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邊和各角的關系,能靈活運用相似圖形的性質(zhì)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推理證明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學生要得出銳角與比值之間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不同于以前學習的數(shù)值與數(shù)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對學生而言建立這種對應關系有一定困難。

  三、教學目標

  1、理解銳角正弦的意義,了解銳角與銳角正弦值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進一步體會函數(shù)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

  2、會根據(jù)銳角正弦的意義解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邊長求銳角正弦,以及已知正弦值和一邊長求其它邊長的問題;

  3、經(jīng)歷銳角正弦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4、經(jīng)歷由實際問題引發(fā)出對正弦函數(shù)討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重點、難點

  1、重點:銳角正弦的定義及應用;

  2、難點:理解銳角正弦是銳角與邊的比值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

  3、難點突破方法:由特殊角入手開展討論,自然過度到一般角;從具體情境抽象出正弦的概念,并結合多個實例從不同角度深化理解。

  五、教法及學法

  本節(jié)課采用情境引導和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法,通過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fā)新的認知沖突,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同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土暸f知,情境引入(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三)鞏固訓練,落實雙基

 。ㄋ模⿵娀岣,培養(yǎng)能力(五)小結歸納,拓展深化(六)反饋練習,自主評價。

  下面就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解說

 。ㄒ唬⿵土暸f知,情境引入

 。ǘ┫茸寣W生回顧直角三角形知識,再從鋪設水管引入30°的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與角的關聯(lián)。

 。ǘ┖献魈骄,獲得新知:

  先讓學生猜想,再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度的銳角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和這個角的關系。得出結論:

  當∠A的度數(shù)一定時,∠A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值是一個定值。這個比值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當角度一定時,有唯一和它對應的比值。所以∠A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值是關于∠A度數(shù)的函數(shù)。

  再引出課題和正弦概念,給出正弦的含義和表示方法。認識幾個特殊角的正弦值。

 。ㄈ╈柟逃柧

  講解一道求正弦值的例題。

 。ㄋ模⿵娀岣撸囵B(yǎng)能力

  出示三道提高題,第一道是關于直接利用正弦值求斜邊的題,然后進行變式,第二題是關于不是直角三角形中求正弦的題,第三題是關于用不同的方法求一個銳角的正弦值。

 。ㄎ澹┬〗Y歸納,拓展深化

初中數(shù)學教案10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準確地確定一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和項數(shù).

  3.能正確區(qū)分單項式和多項式.

 。ǘ┠芰τ柧汓c

  通過區(qū)別單項式與多項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ㄈ┑掠凉B透點

  在本節(jié)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而服務的辯證思想.

 。ㄋ模┟烙凉B透點

  單項式和多項式在前二章,特別是第一章已有新接觸,本節(jié)課來研究多項式的概念可謂水到渠成,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結構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采用對比法,以訓練為主,注重嘗試指導.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多項式有關概念→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多項式的概念及單項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難點:多項式的次數(shù)的確定,以及多項式與單項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疑點:多項式中各項的符號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多項式有關概念,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多種形式完成.

  七、教學步驟

 。ㄒ唬⿵土曇,創(chuàng)設情境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單項式的有關概念,同學們看下面一些問題.

  (出示投影1)

  1.下列代數(shù)式中,哪些是單項式?是單項式的請指出它的系數(shù)與次數(shù).

  , , ,2, , , ,

  2.圓的半徑為 ,則半圓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半圓的總長為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可以進行搶答,看誰想的全面,回答的準確,教師對回答準確、速度快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法說明】讓學生通過1題回顧有關單項式的一些知識點,再通過2題中半圓周長為 很自然地引出本節(jié)內(nèi)容.

  師:上述2題中,表示半圓面積的代數(shù)式是單項式嗎?為什么?表示半圓的周長的式子呢?

  學生活動:同座進行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師:誰能把1題中不是單項式的式子讀出來?(師做相應板書)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 , , 對于這些代數(shù)式的結構特點,由小組選代表說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ǘ┨剿餍轮,講授新課

  師:像以上這樣的式子叫多項式,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多項式,上面幾個式子都是多項式.

 。郯鍟3.1整式(多項式)

  學生活動:討論歸納什么叫多項式.可讓學生互相補充.

  教師概括并板書

 。郯鍟荻囗検剑簬讉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師:強調(diào)每個單項式的符號問題,使學生引起注意.

 。ǔ鍪就队2)

  練習:下裂代數(shù)式 , , , , , ,

  , , 中,是多項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學生搶答以上問題,然后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兩個多項式,同桌互相交換打分,有疑問的提出再討論.

  【教法說明】通過觀察式子特點,討論歸納多項式的概念,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多項式的概念是本節(jié)教學重點,為使學生對概念真正理解,讓學生每個人寫出兩個多項式,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師:提出問題,多項式 、 , , 各是由幾個單項式相加而得到的?每個單項式各指的是誰?各是幾次單項式?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否定與糾正.

  師:在 中,是兩個單項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項式,兩個單項式中, 次數(shù)是1, 次數(shù)是1,最高次數(shù)是一次,所以我們說這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是一次,整個式子叫做一次二項式.

 。郯鍟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 , ,應怎樣稱謂,然后找學生回答.

  師:給予歸納,并做適當板書:

 。郯鍟

  學生活動:通過上例,學生討論多項式的項、次數(shù),然后選代表回答.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歸納: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是幾個單項式的和就叫做幾項式.每一項包含它的符號,如 中, 這一項不是 .多項式里次數(shù)最高的項的次數(shù),就叫做多項式次數(shù),即最高次項是幾次,就叫做幾次多項式,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

  [板書]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對以上幾個多項式的感知,學生對多項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逐步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一些結論,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ㄈ﹪L試反饋,鞏固練習

 。ǔ鍪就队3)

  1.填空:

  2.填空:

  (1) 是_________次__________項式; 是_________次_________項式; 的常數(shù)項是___________.

  (2) 是_________次________項式,最高次數(shù)是____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shù)是__________,常數(shù)項是___________.

  學生活動:1題搶答,同桌同學給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說出依據(jù),否定的再說出正確答案;2題學生觀察后,在練習本或投影膠片上完成,部分膠片打出投影,師生一起分析、討論,對所做答案給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說明】在此組練習題中,1題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個多項式就是單項式的和,多項式的項就是單項式;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多項式與單項式的關系,避免死記硬背概念,而不能準確應用于解題中的弊。2題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題單一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數(shù)學語言.

 。ㄋ模w納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式》一節(jié)中“多項式”的有關概念;在掌握多項式概念時,要注意它的項數(shù)和次數(shù).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單項式,掌握單項式時要注意它的系數(shù)和次數(shù).

  歸納: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郯鍟

  說明:教師邊小結邊板書出多項式、單項式,然后再提出它們統(tǒng)稱為整式,并做了述板書,使所學知識納入知識系統(tǒng).

  鞏固練習:

 。ǔ鍪就队4)

  下列各代數(shù)式:0, , , , , , 中,單項式有__________,多項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觀察后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糾正,提醒學生不能遺漏.

  【教法說明】數(shù)學要領重在于應用,通過上題的訓練,可使學生很清楚地了解單項式、多項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它們與整式的關系.

 。ㄎ澹┳兪接柧殻囵B(yǎng)能力

 。ǔ鍪就队5)

  1.單項式 , , 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次__________項式.

  2. 是_______次________項式 是__________次_________項式,它的常數(shù)項_________.

  3. 是________次________項式,最高次項是__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shù)是_________,常數(shù)項是__________.

  4. 的`2倍與 的平方的 的和,用代數(shù)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單項式或多項式).

  學生活動:每個學生先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小組互相交流補充,最后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

  師:做肯定或否定,強調(diào)3題中最高次項的系數(shù)是 , 是一個數(shù)字,不是字母,因為它只能代表圓周率這一個數(shù)值,而一個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說明】本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節(jié)課基本知識后安排的一組訓練題,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多項式的次數(shù)與項數(shù),特別是對 這個數(shù)字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自編題目練習:

  每個學生寫出6個整式,并要求既有單項式,又有多項式,然后交給同桌的同學,完成以下任務,①先找出單項式、多項式,②是單項式的寫出系數(shù)與次數(shù),是多項式的寫出是幾次幾項式,最高次數(shù)是什么?常數(shù)項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討論對方的解答是否正確.

  【教學說明】自編題目的訓練,一是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師:通過上面編題、解題練習,同學們對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師的要求編題,編一個四次三項式,看誰編的又快又準確,再編一個不高于三次的多項式.

  學生活動:學生邊回答師邊板書,然后學生討論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說明】通過上面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多項式項數(shù)、次數(shù)的概念,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八、隨堂練習

  1.判斷題

 。1)-5不是多項式( )

  (2) 是二次二項式( )

 。3) 是二次三項式( )

  (4) 是一次三項式( )

 。5) 的最高次項系數(shù)是3( )

  2.填空題

 。1)把上列代數(shù)式分別填在相應的括號里

  , , ,0, , ,

 ; ;

 。 ;

  .

 。2)如果代數(shù)式 是關于 的三次二項式則 , .

  九、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課本第149頁習題3.1A組12.

 。ǘ┻x做題:課本第150頁習題3.1B組3.

  十、板書設計

  隨堂練習答案

  1.√ × × √ ×

  2.(1)單項式 ,多項式 ;

  整式 ;

  二項式 ;

  三次三項式 ;

 。2) , .

  作業(yè)答案

  教材P.149中A組12題:(1)三次二項式 (2)二次三項式

 。3)一次二項式 (4)四次三項式

初中數(shù)學教案11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物理杠桿知識、反比例函數(shù)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 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交流,并積極發(fā)表意見.

  2.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shù)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學重點

  掌握從物理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

  教學難點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物理問題,建立函數(shù)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

  問 屬:在物理學中,有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shù)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zhì)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這也稱為跨學科應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電路中,保持電壓不變,電流I(安培)和電阻R(歐姆)成反比例,當電阻R=5歐姆時,電流I=2安培.

  (1)求I與R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當電流I=0.5時,求電阻R的值.

  設計意圖:

  運用反比例函數(shù)解決物理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提高各學科相互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

  師生行為:

  可由學生獨立思考,領會反比例函數(shù)在物理學中的綜合應用.

  教師應給“學困生”一點物理學知識的引導.

  師:從題目中提供的信息看變量I與R之間的反比例函數(shù)關系,可設出其表達式,再由已知條件(I與R的一對對應值)得到字母系數(shù)k的值.

  生:(1)解:設I=kR ∵R=5,I=2,于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當I=0.5時,R=10I=100.5 =20(歐姆).

  師:很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動.”這是哪一位科學家的名言?這里蘊涵著什么 樣的原理呢?

  生: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師:是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杠桿定律”: 若兩物體與支點的距離反比于其重量,則杠桿平衡,通俗一點可以描述為;

  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如下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例子.

  二、講授新課

  活動2

  小偉欲用撬棍橇動一塊大石頭,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分別為1200牛頓和0.5米.

  (1)動力F與動力臂l有怎樣的函數(shù)關系?當動力臂為1.5米時,撬動石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多少?

  設計意圖:

  物理學中的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shù)關系.因此,在這兒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zhì)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即跨學科綜合應用.

  師生行為:

  先由學生根據(jù)“杠桿定律”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可引導學生揭示“杠桿乎衡”與“反比例函數(shù)”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此活動中應重點關注:

 、賹W生能否主動用“杠桿定律”中杠桿平衡的條件去理解實際問題,從而建立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關系;

  ②學生能否面對困難,認真思考,尋找解題的途徑;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對數(shù)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撬動石頭”就意味著達到了“杠桿平衡”,因此可用“杠桿定律”來解決此問題.

  生:解:(1)根據(jù)“杠桿定律” 有

  Fl=1200×0.5.得F =600l

  當l=1.5時,F(xiàn)=6001.5 =400.

  因此,撬動石頭至少需要400牛頓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過200牛,根據(jù)“杠桿定律”有

  Fl=600,

  l=600F .

  當F=400×12 =200時,

  l=600200 =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如長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來解,如下:

  Fl=600,F(xiàn)=600l .

  而F≤400×12 =200時.

  600l ≤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1.5米.

  生:還可由函數(shù)圖象,利用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zhì)求出.

  師:很棒!請同學們下去親自畫出圖象完成,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用反比例函數(shù)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用橇棍時,為什么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生:因為阻力和阻力臂不變,設動力臂為l,動力為F,阻力×阻力臂=k(常數(shù)且k>0),所以根據(jù)“杠桿定理”得Fl=k,即F=kl (k為常數(shù)且k>0)

  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zhì),當k>O時,在第一象限F隨l的增大而減小,即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師:其實反比例函數(shù)在實際運用中非常廣泛.例如在解決經(jīng)濟預算問題中的應用.

  活動3

  問題:某地上年度電價為0.8元,年用電量為1億度,本年度計劃將電價調(diào)至0.55~0.75元之間,經(jīng)測算,若電價調(diào)至x元,則本年度新增用電量y(億度)與(x-0.4)元成反比例.又當x=0.65元時,y=0.8.(1)求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2)若每度電的成本價0.3元,電價調(diào)至0.6元,請你預算一下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人多少?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各部門,經(jīng)常遇到經(jīng)濟預算等問題,有時關系到因素之間是反比例函數(shù)關系,對于此類問題我們往往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得到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進而用函數(shù)關系式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師生行為:

  由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nèi)討論完成.

  教師應給予“學困生”以一定的幫助.

  生:解:(1)∵y與x -0.4成反比例,

  ∴設y=kx-0.4 (k≠0).

  把x=0.65,y=0.8代入y=kx-0.4 ,得

  k0.65-0.4 =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為y=15x-2

  (2)根據(jù)題意,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入為

  (0.6-0.3)(1+y)=0.3(1+15x-2 )=0.3(1+10.6×5-2 )=0.3×2=0.6(億元)

  答:本年度的純收人為0.6億元,

  師生共析:

  (1)由題目提供的信息知y與(x-0.4)之間是反比例函數(shù)關系,把x-0.4看成一個變量,于是可設出表達式,再由題目的條件x=0.65時,y=0.8得出字母系數(shù)的值;

  (2)純收入=總收入-總成本.

  三、鞏固提高

  活動4

  一定質(zhì)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其體積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數(shù),請根據(jù)下圖中的已知條件求出當密度ρ=1.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V的值.

  設計意圖:

  進一步體現(xiàn)物理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關系.

  師生行為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評.

  師:若要求出ρ=1.1 kg/m3時,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數(shù)關系.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數(shù)關系為:V=990ρ .

  生:當ρ=1.1kg/m3根據(jù)V=990ρ ,得

  V=990ρ =9901.1 =900(m3).

  所以當密度ρ=1. 1 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氣體為900m3.

  四、課時小結

  活動5

  你對本節(jié)內(nèi)容有哪些認識?重點掌握利用函數(shù)關系解實際問題,首先列出函數(shù)關系式,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解 析式,再根據(jù)解析式解得.

  設計意圖:

  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創(chuàng)造了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并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小結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實效性.

  師生行為:

  學生可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nèi)交流收獲, 然后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

  反比例函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特別是為討論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間的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數(shù)學模型的解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淺顯易懂,同時不僅要注意跨學科間的綜合,而本學科知識間的整合也尤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shù)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板書設計

  17.2 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shù)(三)

  1.

  2.用反比例函數(shù)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 用撬棍時,為什么動 力臂越長越省力?

  設阻力為F1,阻力臂長為l1,所以F1×l1=k(k為常數(shù)且k>0).動力和動力臂分別為F,l.則根據(jù)杠桿定理,

  Fl=k 即F=kl (k>0且k為常數(shù)).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數(shù),并且當k>0時,F(xiàn)隨l的增大而減。

  活動與探究

  學校準備在校園內(nèi)修建一個矩形的綠化帶,矩形的面積為定值,它的一邊y與另一邊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如下圖所示.

  (1)綠化帶面積是多少?你能寫出這一函數(shù)表達式嗎?

  (2)完成下表,并回答問題:如果該綠化帶的長不得超過40m,那么它的寬應控制在什么范圍內(nèi)?

  x(m) 10 20 30 40

  y(m)

  過程:點A(40,10)在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說明點A的橫縱坐標滿足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數(shù)k的值.

  結果:(1)綠化帶面積為10×40=400(m2)

  設該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為y=kx ,

  ∵圖象經(jīng)過點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數(shù)表達式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達式中,求得y分別為40,20,403 ,10.從圖中可以看出。若長不超過40m,則它的寬應大于等于10m。

初中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有理數(shù)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按有理數(shù)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

  難點:準確地掌握有理數(shù)的運算順序和運算中的符號問題。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計算(五分鐘練習:

  (5)-252;(6)(-2)3;(7)-7+3-6;(8)(-3)×(-8)×25;

  (13)(-616)÷(-28);(14)-100-27;(15)(-1)101;(16)021;

  (17)(-2)4;(18)(-4)2;(19)-32;(20)-23;

  (24)3.4×104÷(-5)。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shù)的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講授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等運算,若在一個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進行運算?

  1、在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級運算中,按照式子的順序從左向右依次進行。

  審題:

  (1)運算順序如何?

  (2)符號如何?

  說明:含有帶分數(shù)的加減法,方法是將整數(shù)部分和分數(shù)部分相加,再計算結果。帶分數(shù)分成整數(shù)部分和分數(shù)部分時的符號與原帶分數(shù)的符號相同。

  課堂練習

  審題:運算順序如何確定?

  注意結果中的負號不能丟。

  課堂練習

  計算:(1)-2.5×(-4.8)×(0.09)÷(-0.27);

  2、在沒有括號的`不同級運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

  例3計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審題:運算順序如何?

  解:(1)(-3)×(-5)2=(-3)×25=-75。

  (2)[(-3)×(-5)]2=(15)2=225。

  (3)(-3)2-(-6)=9-(-6)=9+6=15。

  (4)(-4×32)-(-4×3)2

  =(-4×9)-(-12)2

  =-36-144

  =-180。

  注意:搞清(1),(2)的運算順序,(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計算括號內(nèi)的,然后再乘方。(3)中先乘方,再相減,(4)中的運算順序要分清,第一項(-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項(-4×3)2中,小括號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減。

  課堂練習

  計算:

  (1)-72;(2)(-7)2;(3)-(-7)2;

  (7)(-8÷23)-(-8÷2)3。

  例4計算

  (-2)2-(-52)×(-1)5+87÷(-3)×(-1)4。

  審題:(1)存在哪幾級運算?

  (2)運算順序如何確定?

  解:(-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課堂練習

  計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帶有括號的運算中,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最后算大括號。

  課堂練習

  計算:

  三、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有理數(shù)混合運算的規(guī)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按順序運算;

  3、若有括號,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計算。

  四、作業(yè)

  1、計算:

  2、計算:

  (1)-8+4÷(-2);(2)6-(-12)÷(-3);

  (3)3·(-4)+(-28)÷7;(4)(-7)(-5)-90÷(-15);

  3、計算:

  4、計算:

  (7)1÷(-1)+0÷4-(-4)(-1);(8)18+32÷(-2)3-(-4)2×5。

  5、計算(題中的字母均為自然數(shù)):

  (1)(-12)2÷(-4)3-2×(-1)2n-1;

  (4)[(-2)4+(-4)2·(-1)7]2m·(53+35)。

初中數(shù)學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jié)多邊形內(nèi)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

  2、數(shù)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nèi)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nèi)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nèi)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fā)現(xiàn)內(nèi)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fā)現(xiàn)兩個三角形內(nèi)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nèi)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nèi)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

 。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nèi)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nèi)部一點出發(fā),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fā)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nèi)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nèi)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nèi)角和是720,十邊形內(nèi)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nèi)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公式。

  思考:

 。1)多邊形內(nèi)角和與三角形內(nèi)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shù)與內(nèi)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shù)與多邊形邊數(shù)的關系?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fā)現(xiàn)1:四邊形內(nèi)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nèi)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nèi)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nèi)角和是8個180的和。發(fā)現(xiàn)2:多邊形的邊數(shù)增加1,內(nèi)角和增加180。

  發(fā)現(xiàn)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shù)與邊數(shù)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yōu)勢互補

  1、口答:(1)七邊形內(nèi)角和()

 。2)九邊形內(nèi)角和()

  (3)十邊形內(nèi)角和()

  2、搶答:(1)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1440,且每個內(nèi)角都相等,則每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是()。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比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多54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nèi)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nèi)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shù)學問題

  3、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五)作業(yè):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jié)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fā)現(xiàn)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fā)學生自覺探究數(shù)學問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yōu)闀䦟W。本節(jié)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jié)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xiàn)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jié)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fā)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fā)現(xiàn)的價值。

初中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 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 教學 的重點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難點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1.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的意義的異同點

  相同點:定義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同點:解的個數(shù)不同,一般地,一個不等式有無數(shù)多個解,而一個方程只有一個或幾個解,例如, 能使不等式 成立,那么 是不等式的一個解,類似地 等也能使不等式 成立,它們都是不等式 的解,事實上,當 取大于 的數(shù)時,不等式 都成立,所以不等式 有無數(shù)多個解.

  2.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等式的解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shù)的某個值,而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shù)的所有的值,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個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個數(shù)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

  一般地,一個含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有無數(shù)多個解,其解集是某個范圍,這個范圍可用一個最簡單的不等式表示出來,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是 .

  (2)用數(shù)軸表示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shù)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圓.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shù)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圈.

  注意:在數(shù)軸上,右邊的點表示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shù)大,所以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應牢記: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一、素質(zhì) 教育 目標

 。ㄒ唬┲R 教學

  1.使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會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不同點.

 。ǘ┠芰τ柧汓c

  通過 教學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數(shù)軸上的某部分數(shù)集用相應的不等式表示.

 。ㄈ┑掠凉B透點

  通過講解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關系,向學生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

 。ㄋ模┟烙凉B透點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圖形來表達,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美.

  二、學法引導

  1. 教學 方法:類比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實踐法.

  2.學生學法:明確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能熟練地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特別注意: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2.利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二)難點

  正確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ㄈ┮牲c

  弄不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區(qū)別、聯(lián)系.

 。ㄋ模┙鉀Q辦法

  弄清楚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概念.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直尺.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鞔_目標

  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會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ǘ┱w感知

  通過枚舉法來形象直觀地推出不等式的解集,再給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從而更準確地讓學生掌握該概念.再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為今后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打下良好的基礎.

 。ㄈ 教學 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根據(jù)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把下列不等式化成 或 的形式.

 、  、

 。2)當 取下列數(shù)值時,不等式 是否成立?

  l,0,2,-2.5,-4,3.5,4,4.5,3.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并說出答案:(1)① ② .(2)當 取1,0,2,-2.5,-4時,不等式 成立;當 取3.5,4,4.5,3時,不等式 不成立.

  大家知道,當 取1,2,0,-2.5,-4時,不等式 成立.同方程類似,我們就說1,2,0,-2.5,-4是不等式的解,而3.5,4,4.5,3這些使不等式 不成立的數(shù)就不是不等式 的解.

  對于不等式 ,除了上述解外,還有沒有解?解的個數(shù)是多少?將它們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觀察它們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嘗試得出答案,指名板演如下:

  【教法說明】啟發(fā)學生用試驗方法,結合數(shù)軸直觀研究,把已說出的不等式 的解2,0,1,-2.5,-4用“實心圓點”表示,把不是 的解的數(shù)值3.5,4,4.5,3用“空心圓圈”表示,好像是“挖去了”.

  師生歸納:觀察數(shù)軸可知,用“實心圓點”表示的數(shù)都落在3的左側,3和3右側的數(shù)都用空心圓圈表示,從而我們推斷,小于3的每一個數(shù)都是不等式 的解,而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一個數(shù)都不是 的解.可以看出,不等式 有無限多個解,這無限多個解既包括小于3的正整數(shù)、正小數(shù)、又包括0、負整數(shù)、負小數(shù);把不等式 的無限多個解集中起來,就得到 的解的集會,簡稱不等式 的解集.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僖苑匠 為例,說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況.

 、诓坏仁 的解的個數(shù)是多少?能一一說出嗎?

 。2)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解方程 求出的是方程的解,而解不等式 求出的則是不等式的解集,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指名回答.

  教師 歸納:正是因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惟一解,所以可以直接求出.例如 的解就是 ,而不等式 的解有無限多個,無法一一列舉出來,因而只能用不等式 或 揭示這些解的共同屬性,也就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實際上,求某個不等式的解集就是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把原不等式變形為 或 的.形式, 或 就是原不式的解集,例如 的解集是 ,同理, 的解集是 .

  【教法說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印象較深,而不等式與方程的相同點較多,因而易將“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混為一談,這里設置上述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弄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關系.

 。3)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俦硎静坏仁 的解集:( )

  分析:因為未知數(shù)的取值小于3,而數(shù)軸上小于3的數(shù)都在3的左邊,所以就用數(shù)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來表示解集 .注意未知數(shù) 的取值不能為3,所以在數(shù)軸上表示3的點的位置上畫空心圓圈,表示不包括3這一點,表示如下:

 、诒硎 的解集:( )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指名板演并說出分析過程.

  分析:因為未知數(shù)的取值可以為-2或大于-2的數(shù),而數(shù)軸上大于-2的數(shù)都在-2右邊,所以就用數(shù)鋼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來表示.如下圖所示:

  注意問題:在數(shù)軸上表示-2的點的位置上,應畫實心圓心,表示包括這一點.

  【教法說明】利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解的解集,增強了解集的直觀性,使學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無限多個,這是數(shù)形結合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學 時,要特別講清“實心圓點”與“空心圓圈”的不同用法,還要反復提醒學生弄清到底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這也是學好本節(jié)內(nèi)容的關鍵.

  3.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1)不等式的解集 與 有什么不同?在數(shù)軸上表示它們時怎樣區(qū)別?分別在數(shù)軸上把這兩個解集表示出來.

 。2)在數(shù)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 、  ③ 、

 。3)指出不等式 的解集,并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師生活動:首先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 教師 抽查,最后與出示投影的正確答案進行對比.

  【教法說明】 教學 時,應強調(diào)2.(4)題的正確表示為:

  我們已經(jīng)能夠在數(shù)軸上準確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給出數(shù)軸上的某部分數(shù)集,還要會寫出與之對應的不等式的解集來.

  4.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1)用不等式表示圖中所示的解集.

  【教法說明】強調(diào)“· ”“ °”在使用、表示上的區(qū)別.

  (2)單項選擇:

 、俨坏仁 的解集是( )

  A.   B.   C.   D.

 、诓坏仁 的正整數(shù)解為(。

  A.1,2  B.1,2,3  C.1  D.2

  ③用不等式表示圖中的解集,正確的是( )

  A.   B.   C.   D.

 、苡脭(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正確的是(。

  學生活動:分析思考,說出答案.( 教師 給予糾正或肯定)

  【教法說明】此題以搶答形式茁現(xiàn),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四)總結、擴展

  學生小結, 教師 完善:

  1.? 本節(jié)重點:

 。1)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2)會在數(shù)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注意事項:

  弄清“ · ”還是“ °”,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初中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理數(shù)的概念,會對有理數(shù)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能力;

  2, 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 體驗分類是數(shù)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shù)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shù),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xiàn)在的數(shù)包括了負數(shù),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shù)(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shù),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shù)”和“負數(shù)”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shù)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shù)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shù),數(shù)5是正數(shù)中整個的數(shù),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shù)”,而5. 1不是整個的數(shù),稱為“正分數(shù),,.…(由于小數(shù)可化為分數(shù),以后把小數(shù)和分數(shù)都稱為分數(shù))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shù),它們分別是“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shù)”“分數(shù)”和“有理數(shù)”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shù)名稱的由來.

  “統(tǒng)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shù)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shù)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shù)和分數(shù)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shù)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shù)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shù)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shù),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shù),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xiàn)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shù)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shù)的集合,簡稱“數(shù)集”,所有有理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有理數(shù)集.類似地,所有整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整數(shù)集,所有負數(shù)組成的數(shù)集叫做負數(shù)集……;

  數(shù)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shù)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shù),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嗎?

  也可以教師說出一些數(shù),讓學生進行判斷。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開。

  創(chuàng)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shù)可分為正數(shù)和負數(shù)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p>

  有理數(shù)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圓周率除外),有理數(shù)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作業(yè)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1題

  2, 教師自行準備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shù)后對所學過的數(shù)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shù)的概念.分類是數(shù)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并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shù)學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shù)臐B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xiàn)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yǎng)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初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shù)學教案11-15

初中數(shù)學教案08-12

初中數(shù)學教案----實數(shù)08-16

初中數(shù)學教案精品01-13

初中數(shù)學教案【精】01-26

【推薦】初中數(shù)學教案01-26

【熱】初中數(shù)學教案01-12

【熱門】初中數(shù)學教案01-12

初中數(shù)學教案【推薦】01-12

【薦】初中數(shù)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