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5-30 17:36:48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錦集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錦集15篇)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shù)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jīng)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jù)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nèi)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nèi)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F(xiàn)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

  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xiàn))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

  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shù)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說明:為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里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并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著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zhuǎn)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shù)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shù)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輔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shù)學上的角,為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nèi)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里有什么感覺生l: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里有什么感覺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師:憑著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xù)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 2.搭角。

  師:剛才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指名上臺演示,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shù)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shù)一數(shù),填在括號里。

  (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后,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yè),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師:這位同學說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那位男生馬上舉手)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為這個圖形有幾個角生1:我認為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為,他們說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么認真觀察的孩子!)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余同學自發(fā)地鼓起掌來)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說的意思嗎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么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于聽別人的發(fā)言而且還善于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fā)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于教師采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贊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后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這么精彩的發(fā)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么特點(師演示鐘面上的指針,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師:現(xiàn)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小) (師慢慢轉(zhuǎn)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越來越大)師:角有什么特點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師:你們的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小結: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tài)中的角,并在這個動態(tài)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總評:本節(jié)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shù)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征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未知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口算除法,進一步掌握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

  位整除),并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除法計算的熟練程度。

  難點: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憶我們前面所學的除法。

  2、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練習七”,第1 - 6 題。(板書課題:練習七)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練習七第 1 題

  指名學生口算。

  說說每組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完成練習七第 2 題

  指名學生口算。

  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的運算,選兩題說說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習七第 3 題

  指名板演,計算并驗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說說有余數(shù)的除法和沒有余數(shù)除法是怎樣驗算的。

  4、完成練習七第 4 題

  學生獨立計算,填表。

  提醒學生驗算的方法。

  表揚正確率高,計算快的學生。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七第 5 題。

  2、多媒體出示第 5 題,指名學生讀題,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學生列式解答。

  小結:怎樣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3、完成練習七第 6 題。

  出示題目“一個網(wǎng)球拍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集體訂正,教師評價。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1.40 400 70 60 30 20

  2.60 1800 80  300 50 80  80 490 90

  2.33÷3=11      67÷2=33……1

  639÷3=213 487÷4=121……3

  3.被除數(shù):67 887 商:13 212 余數(shù):1 2

  4. 55÷5=11

  5. 268÷2=134(元)

  6. 11 12 10 13  34 22 21 11

  教學反思:

  今天的練習課是鞏固剛剛學習的'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我認為練習課比新課還要難上,因為在做練習的時候,有的同學會很浮躁,認為他都懂而不愿意做;還有的同學剛剛學會并不熟練,需要聽老師再講一遍。這種因為學生多種因素存在差異而導致在教學上的顧此失彼很難得到調(diào)節(jié)。第1題,先讓學生說,對合理的方法給予肯定,然后教師歸納,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口算方法。第3題,讓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通過介紹方法,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第5題,指導學生讀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初步理解筆算之后,讓學生自己練習,通過辨析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計算,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從高位算起的道理。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70頁到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內(nèi)容。

  【教材解讀】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以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積

 、徘榫硨

  老師手中有兩張紙,想請兩名同學來進行涂色比賽,看誰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涂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請你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覺誰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說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覺誰的面大?

  ⑵、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出示課件: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鐘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鐘表表面的面積。誰還能舉例說一說?

  2、、通過封閉圖形理解面積的含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現(xiàn)在老師把這幾個物體的面給大家請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現(xiàn)在同學們看到的就是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像這樣,首尾相連,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

  它們有大小嗎?誰大?誰。浚ㄉ涣鞣椒ǎ

  像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

  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不規(guī)則圖形的大小就是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圓形的大小就是圓形的面積。你還能舉例嗎?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等等。

  3、小結歸納面積的含義

  誰能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補充板書:或

  二、動手操作,建立面積單位表象

 。ㄒ唬┱J識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紙,它們相比較,誰的面積大?(生交流)同學們意見不統(tǒng)一了,用觀察法更無法確定誰大誰小,用重疊法試一試。也不行,怎么辦?誰來想個好辦法?

  2、請學具幫忙:那就借助學具袋中的學具在這兩張紙上擺一擺,比出它們的大小吧!動手操作要求:請同桌兩人,每人選擇一個長方形,任意選一種學具來測量長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個長方形大?

 。1)全班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A: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圓形擺,但由于原形沒有全部覆蓋整個長方形,不能確定哪個圖形大,哪個圖形小。

  B: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長方形擺,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不一樣,也不能根據(jù)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關鍵是兩人的標準不一樣)

  C:可能有的同桌都選用正方形來測量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一樣,所以能根據(jù)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D: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師質(zhì)疑:為什么不用圓形?

  生展示時,教師不做評價,讓學生交流,質(zhì)疑。(如果學生沒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可質(zhì)疑,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沒混著用呢?)

  3、師小結:大家都認為要用同樣的`學具,也就是要統(tǒng)一標準。有的小組用長方形作為標準,有的小組用正方形作為標準,都比較出了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種標準比較方便呢?人們習慣上用正方形的面積作為面積單位。

  學到這里,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ǘ┱J識面積單位:

  1、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際上也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

  2、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nèi)容

  3、匯報學習收獲:

  師: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生交流)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一厘米嗎?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

  找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讓同學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來?如果讓你用它去量你的課桌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感覺怎樣?太麻煩了?那么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適合量課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誰來說)

  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兩人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課桌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讓你拿這張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們的教室,你感覺怎樣?(太麻煩了)老師這兒還準備了更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一張一平方米大的紙貼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計我們的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三、表象運用,形成技能

  1、做課本76頁第1題,做完后交流。

  2、做課本76頁第4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黑板長4()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小明身高128()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華腰圍6()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說說你這節(jié)課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書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老師給大家留下個課下小調(diào)查:除了今天學的,還有哪些其他的面積單位?把你的調(diào)查結果與同學和你的數(shù)學老師交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一、教學內(nèi)容

  這一單元,實驗教材安排在二年級下冊,因“有余數(shù)的除法”前移,此單元后移至本冊。

  1、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nèi))

  2、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3、用估算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nèi)),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編排特點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xiàn)實背景

  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的呈現(xiàn)貼近學生生活是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本單元遵循這一原則,為計算教學設計了參觀“世博會”的情境,提出買車票的張數(shù)、比較各種車票的價格、“海寶”的銷售量等實際問題;為估算教學設計了“看巨幕電影能不能坐下”等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增強了時代感。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注意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獨立思考,變“學方法”為主動地構建方法。本單元仍然注意體現(xiàn)這一理念,如教學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時,呈現(xiàn)兩位學生不同的口算方法,還通過小精靈的提問“還可以怎樣算”,提示可能還有其他算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教學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時,也出現(xiàn)口算的方法。其目的是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在交流、比較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重視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估算的策略

  估算是近似地猜測事物數(shù)量的行為,估算能力是指個體懂得在什么情況下無法或不必做出精確的數(shù)字處理或數(shù)字運算,而應用相關數(shù)學知識和策略給出近似答案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不僅要讓學生體會估算的意義,還要讓學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本單元教材,在注意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學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進行估算的策略。通過例4及下面的問題,給出了兩種估計的策略:往大估或往小估,通過得出的中間數(shù)與準確數(shù)和座位數(shù)之間的關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例如,例4通過往小估,得出中間數(shù),用中間數(shù)與座位數(shù)比較,得出中間數(shù)大于座位數(shù),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推出總人數(shù)大于座位數(shù),坐不下,解決了問題。二是教學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例4,通過先選擇的估算單位(接近的整百數(shù))不合適,不能判斷;再進行調(diào)整,選擇了合適的單位(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后,通過中間數(shù),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進行判斷解決了問題的編排,讓學生經(jīng)歷選擇單位的過程,體會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情況,不斷調(diào)整估算方法,選擇適當?shù)膯挝徊拍芙鉀Q問題。

  四、具體編排

 。ㄒ唬┛谒

  1、主題圖

  (1)主題圖呈現(xiàn)了六個年級同學準備乘車去參觀“世博會”的情境。圖中給出了每個年級兩個班的人數(shù),為引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口算提供現(xiàn)實背景。

 。2)主題圖中蘊含著大量數(shù)據(jù),不僅為學生學習新課內(nèi)容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為鞏固練習已學的口算提供了條件。

  2、例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1)例1(1),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口算。通過小精靈的問話,明確要求用口算計算,并提示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呈現(xiàn)學生的兩種不同的口算思路,并增加了表示計算過程的思路圖。轉(zhuǎn)化成已學過的口算:把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轉(zhuǎn)化成若干道連續(xù)的、已經(jīng)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滲透轉(zhuǎn)化思想。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反思自己的算法。

  (2)例1(2),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只呈現(xiàn)了一種口算思路,再由小精靈的問題提示學生中可能有不同的口算方法,體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

  3、例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1)例2(1)教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口算,突出了一種口算思路:把減數(shù)看作是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的組合,先減去整十數(shù)、再減去一位數(shù)。

 。2)例2(2)教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口算,沒有給出具體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小精靈的話提示,教學時要讓學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思路,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反思自己的算法。“你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可及時鞏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ǘ┕P算

  1、例3(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1)例3,教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包括進位和退位的情況。

 。2)兩個小題,都呈現(xiàn)口算和筆算兩種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兩個小題給出的口算方法,都提示學生可以將幾百幾十看作幾十幾個十,轉(zhuǎn)化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來進行口算。兩個小題都通過小精靈啟發(fā)性的問題,提醒學生筆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3)“做一做”,鞏固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方法,安排了不進位和不退位的情況,讓學生自主解決。

 。ㄈ┙鉀Q問題

  2、例4(用估算解決問題)

 。1)未學習過“221+239”的精確計算,可適當避免先精確計算,再為估算而估算的`現(xiàn)象,更好地體會什么情境下需要估算。

 。2)在“分析與解答”環(huán)節(jié),給出了應用往小估的策略得出中間數(shù),并不斷調(diào)整估算方法,最后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的過程。教材安排先將兩個數(shù)據(jù)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百數(shù),相加的結果即是中間數(shù)。用中間數(shù)與座位數(shù)比較,不能判斷總人數(shù)與座位數(shù)的關系。再進一步將兩個數(shù)據(jù)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shù),相加得出中間數(shù)。用中間數(shù)與座位數(shù)比較,得出中間數(shù)大于座位數(shù),那么總人數(shù)也一定大于座位數(shù),坐不下。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體會需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情況選擇適當?shù)膯挝,才能解決問題。

 。3)“回顧與反思”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理解用估算解決實際的問題時,有時需要對估算方法進行調(diào)整。

  (4)在解決問題時,由于數(shù)據(jù)的原因?qū)W生可能用口算求出精確的結果,教師也應給予肯定。在交流中,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優(yōu)勢。

 。6)在例題的情境下,進一步提出“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讓學生應用往大估的策略找到中間數(shù),再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

  五、教學建議

  1、通過遷移類推學習新知識

  本單元的內(nèi)容多是在前面學習的計算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谒銉晌粩(shù)加、減兩位數(shù),35+34=35+30+4 65—54=65—50—4本質(zhì)上是整十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等情況的組合。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380+550想38+55個十)是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法的拓展,它們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教學中應注意復習整十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以及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等知識,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學習新知識。

  2、注意把握好計算教學的要求

  本單元計算內(nèi)容的教學呈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特點,在教學時,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但也要適時適度地給予幫助。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好教學要求,如教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時,主要以教學筆算為主,口算是作為另一種算法出現(xiàn),因此對于這類計算,只要求學生掌握筆算,對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另外,“百以內(nèi)加減法口算”不僅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后續(xù)計算學習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必要的訓練!稑藴剩20xx)》對“百以內(nèi)加減法口算”的速度要求是“3-4題/分”。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第一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單元結束時的具體要求,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作過高要求。

  3、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種開放型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因內(nèi)容而定,因?qū)嶋H情況而變化,往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第一學段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過程中,這就要求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進行合理的估算。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接觸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shù)學問題,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多練習,逐步積累估算的經(jīng)驗,總結規(guī)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在面對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時,要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感受到估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估算往往要涉及在哪個數(shù)位上進行計算的問題,如果選擇的單位不合適,即使估算的策略選擇正確了,也不能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需要在計算之前針對實際背景選擇適當?shù)膯挝弧?/p>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材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

  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第1課時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

  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yǎng)

  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

  在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嗎?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也是

  全國人民努力的結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筑物?愿意當小導

  游為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干什么嗎?大家想和他一

  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

  早上太陽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現(xiàn)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

  建筑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

  其他同學觀察和發(fā)現(xiàn)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diào)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板書設計: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反思】:

  第2課時繪制平面圖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

  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nèi)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教學反思】:

  第3課時看簡單的路線圖(一)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5頁例3及練習一第3、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能力和數(shù)學實踐能力。

  3.幫助學生了解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頁例3彩圖。

  小明來到了一個陌生的街區(qū),我們來幫小明看看這個街區(qū)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這張圖上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問的是你,你能準確的告訴他行走路線嗎?

  二、新知探索

  1.圖上只標明了北方,其余三個方向你能辨認出來嗎?

  2.誰能說說少年宮的位置?體育場的位置呢?

  按那個小朋友告訴小明的路線能到達少年宮嗎?你能告訴小明去體育場怎么走

  嗎?

  3.根據(jù)掛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來?

  小結:剛才大家說了好多行走路線,我們在為別人指路的時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訴問路人行走的路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5頁“做一做”彩圖。

  生說圖上的信息,辨認四個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練習一第3題。

  3.練習一第4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擴展延伸

  介紹四大發(fā)明的指南針。

  板書設計:學看路線圖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說出路線

  【教學反思】:

  第4課時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8頁例4及練習二第1、2、3、4題。

  教學目標: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ǔ鍪菊n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ǔ鍪局改厢槇D)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jù)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jù)指南針現(xiàn)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1、收集信息:從圖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qū)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硗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shù)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么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里來的?)=30×()(為什么填2?)

  =()=()

  (3)試一試:(用遞等式計算)3×3×2 2×4×4

  三、鞏固練習

  1、計算:0號本上用遞等式計算

  3×2×5 5×6×2 2×4×8 6×1×8 3×3×7

  2、應用題:

 。1)一盒酸奶3元,一組有3盒,媽媽買了2組,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2)一盒粉筆有10支,2盒裝一箱,3箱一共有幾支?

  四、探究連除

  (一)學習情景2:32聽奶粉可以裝幾箱?

 。1)解決這道題時需要什么信息?你又是怎么想的.?

 。ㄐ〗M討論交流)

 、俦容^與上一題的問題之間的區(qū)別:例1求總數(shù),2已知總數(shù)。

  ②怎樣想?把32平均分成幾箱?

 、巯认胧裁?再想什么?

 、苡脠D示驗證算的過程

 。2)學生匯報:

  先算32聽可裝幾盒?32÷4=8(盒)

  再算8盒可裝幾箱?8÷2=4(箱)

 。3)這兩個式子可以像連乘式子一樣合并成一個式子嗎?試著寫一寫,算一算。

  ①式子中32÷4算出的是什么?再除以2表示什么?

 、谙襁@樣連除的算式計算時該怎么做?

  (4)小結:計算連除可按從左往右次序除。

 。5)把“32”改成“24”請學生自己算一算。

 。6)同桌互相說一說計算的過程與方法。

 。ǘ⿲W習連除計算:

 。1)填空:

  ① 32÷4÷2 ② 72÷8÷3

  =□÷ 2(8是哪里來的?)=9÷□(為什么填3?)

  =□ =□

 。2)計算:

  ① 81÷9÷9 ② 64÷8÷4 ③ 12÷2÷2

 。ㄈ┩卣褂嘘P連除的應用

  1、20減半,再減半,得多少?

  2、學?倓仗幾罱徺I了很多物品,準備分發(fā)給各個班級:

 。1)每班分到2盒毽子,每盒毽子有10只,二年級5個班級共分到幾只毽子?

  (2)總務處共買來50塊抹布,學校共有5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個班級。平均每班分到幾塊抹布?

  五、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掌握了什么新方法?

  檢測練習:

  1、用遞等式計算下列各題(0號本)

  4×2×6 3×2×9 2×5×7

  64÷8÷2 36÷4÷3 48÷6÷4

  2、一盒酸奶3元,一組有3盒,奶奶買了2組,共花去多少元?

  2臺織布機一天工作8小時,共織布48米,一臺織布機每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學用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師播種的季節(jié),為了今后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綠色,今天我們就要去進行植樹活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觀察圖片,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解決“每組3人,可以分多少組?”可以怎樣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三、拓展應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除法計算,可以先用除數(shù)去除被除數(shù)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數(shù)的個位數(shù),然后把兩次除得的.結果合起來。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來計算。生活中有很多問題的解決都要用到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同學們要做一個有心人,下課后,我們可以試一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還能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xù)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nèi)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nèi)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yè)。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shù)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nèi)數(shù)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xiàn)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fā)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6~37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加三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能遷移、類推出萬以內(nèi)加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理解和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難 點:遷移、類推出萬以內(nèi)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自然條件復雜,濕地類型多樣,分布面積廣,因而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如丹頂鶴、蜥蜴、麋鹿和狐貍等都是我國濕地的珍惜野生動物。(課件出示第36頁主題圖和統(tǒng)計表)

  提問:

  1.從統(tǒng)計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指名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師選擇主要的兩個問題板書或課件出示:

 。1)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2)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你能列出算式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271+22=

  271+31=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合作探究。

  試算第一題:271+12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看看應該怎樣算。

  2.匯報交流。

 。1)學生交流算法,說說你喜歡哪種算法。

 。2)讓學生看教材第37頁例1的內(nèi)容,指名學生說說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學生說算法,教師板書相應豎式,并作重點講解。

  先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然后從個位加起。

  3.計算271+31。

  學生先試算,小組內(nèi)交流。引導學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滿十在百位上進一,在十位上寫0。

  4.想一想:271+903,怎樣計算?百位上相加滿十怎么辦?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再獨立完成豎式。

  【教師歸納】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相同的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發(fā)展能力

  1.完成第37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體訂正。

  2.練習八第2題。

  指名說說你是怎樣估的?然后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檢查結果,然后集體訂正。

  3.練習八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nèi)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在新授課時,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然后通過小組充分討論,最后得出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節(jié)課是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合作中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把知識強加給學生的。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能力,培養(yǎng)了主體參與意識。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例1: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shù)

  例2: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兩種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ǔ鍪緬靾D、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jīng)理,現(xiàn)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tǒng)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tǒng)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tǒng)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tǒng)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tǒng)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收集數(shù)據(jù)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tǒng)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tǒng)計的1、展示數(shù)據(jù)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tǒng)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tǒng)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tǒng)計圖?這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tǒng)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tǒng)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tǒng)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ㄈ绫纠猩砀吆腕w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厘米和1千克)。當出現(xiàn)這種情形時,會出現(xiàn)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ㄈ绲谝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統(tǒng)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tǒng)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tǒng)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qū)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tǒng)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嵺`作業(yè))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8頁例3。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加法驗算的方法。

  難 點:能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列豎式計算。

  59+77=85+68=445+238=

  1.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學生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及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然后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教學例3。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3。

  (1)從題中你對我國的`濕地又有什么認識?會列式解答題中的問題嗎?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445+298=。

  2.計算。

  教師:剛才445+238同學們都會計算,這道題你會算嗎?試著算一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例題中的兩種算法用課件展示出來)

  3.驗算。

  教師:這兩種方法一種是口算,一種是列豎式計算,算得對不對呢?你會驗算嗎?想一想,該怎樣驗算?

  4.歸納小結。

  教師:比較445+238和445+298,兩個算式的計算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

  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后,由小組代表匯報。

  【教師歸納】列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時,不管哪一位上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驗算時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再算一遍。

  5.反饋練習。

  教材第3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練習并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發(fā)展能力

  1.練習八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看誰計算得又準又快。

  2.練習八第5題。

 。1)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判斷出對錯,并說說錯在哪里,然后學生獨立改正。

 。2)小組代表匯報判斷結果。

  3.練習八第6、7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第6題連線,然后討論:哪兩個數(shù)相加得1000?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得出“前位湊9,后位湊10”的規(guī)律)

  4.練習八第9題。

  走哪條路最近?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理由。然后自己找到解決方案并解答。

  指名匯報方法和結果,教師評判。

  5.練習八第10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組內(nèi)討論解答方法,然后檢驗等式是否成立。

  指名說一說結果,師進行評判。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第6單元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筆算乘法

  第7課時 乘法的估算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70頁例7。

  【教學目標】

  1、體驗估算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說出估算的簡單思路。

  2、培養(yǎng)估算意識和習慣,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體驗估算過程,掌握估算方法。

  難 點: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估算

  老師:秋天來了,同學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

 。ㄇ镉危┈F(xiàn)在我們一起來到秋游的現(xiàn)場。

  出示例7情境圖。

  1、閱讀與理解:仔細看圖讀題,你從題中獲取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數(shù)學問題?(知道門票價格和參觀人數(shù),要求250元買門票夠不夠。)

  2、分析與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為什么這樣列式?(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個8元是多少,所以根據(jù)乘法意義列式為29×8。板書:29×8)

 。2)選擇算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呢?是用筆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算出大約是多少就可以?(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在解決夠不夠的'問題時,我們只需要估算出大約數(shù)就能比較出結果,估算在這時能更簡便地比出結果。

 。3)引出課題: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怎么知道29×8大約得多少?(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數(shù)30,30×8=240,29×8<240,所以250元夠了。

  3、回顧與反思:我們剛估算后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需要我們驗證,誰來說說:29人買門票,250元為什么夠了?(有30人買門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買門票250元肯定夠了。)

  驗證正確后,我們要做什么?(寫答)。一起答……

  4、加強鞏固:想一想,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800元夠嗎?(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估算方法,說明700元不夠,800元夠的道理)

  92×8≈720(元)

  ┇

  接近90

  (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700元更不夠)

  92×8≈800(元)

  ┇

  多估成100

  (把92多估成100都夠了,那么92人800元就更夠了)

  5、整理估算思路與方法:通過剛才對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認為我們在什么地方需要重點注意?

  ≈和=有什么不同之處?(≈表示估算的數(shù),=表示準確的數(shù))

  二、深化鞏固,應用拓展

  1、教材第70頁做一做。

  嘗試完成,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2×6≈180(千克)

  ┇

  少估成30

  把一個箱子裝32千克,估成裝30千克估少了都夠了,現(xiàn)在能裝32千克就更夠了。

  2、練習十五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逐題反饋估算方法及結果。

  3、練習十五第2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出估算思路。

  4、練習十五第3、4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對乘法估算的研究,你有什么所得需要和同學們分享的?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估算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體驗估算的價值,在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握好估算的兩個原則:“接近實際數(shù)”及“便于口算”的原則,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2頁例3。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倍”的含義。運用“倍”的知識,利用畫線段圖來分析、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利用畫線段圖,理解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算理和方法。難 點:利用畫線段圖,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引入新課

  1.看圖填空。

  ○○○

  ●●●●●●●●●●●●

  ○有()個,●有()個,●的個數(shù)是○的()倍。

  2.出示第50頁做一做第2題。

  擺一擺,第一行擺5根小棒,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該擺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擺的?

  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學生動手擺一擺,說一說。

  指名匯報擺的方法,師歸納:第二行要擺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要擺4個5根,一共是20根。

  3.同學們真聰明,不但會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還能用小棒擺出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如果沒有小棒怎么辦呢?你想知道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嗎?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3主題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2.小組合作探究,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代表匯報,師選擇畫線段圖的方法重點講解:從象棋的價錢是軍棋的4倍,可以知道軍棋的錢少一些,我們就把軍棋的價錢畫一條線段來表示,那么象棋的價錢就要畫4個這樣的線段表示。(教師邊講解,邊畫出線段圖。)

  引導學生觀察線段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要求象棋的價錢,就是求4個8是多少)

  多指幾名學生說一說。

  4.求4個8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8×4=32(元)

  5.驗證:32元是8元的4倍嗎?

  【教師歸納】解答有關倍數(shù)的問題時,一定要弄清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如果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多少倍,就用除法計算。如果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計算。在解題時可以畫線段圖來幫助分析理解題意。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1.練習十一第5題。

  看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也就是求什么?怎樣解答? 指名說一說,學生獨立填算式。

  2.練習十一第6題。

  你會填嗎?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反饋,集體訂正。

  3.練習十一第7題。

  提醒學生注意:第1、2兩小題的問題能用同樣的方法做嗎?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反饋,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1-26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上冊02-21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5-1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22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7-23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蘇教版01-2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熱門】12-17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20

【熱門】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