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司馬光》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嘗試與思考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司馬光》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嘗試與思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體驗性學習是語文新課程所倡導的以“注重情感體驗”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閱讀取向。它張揚的是學生閱讀的“言說權”,即在閱讀中讓學生自己來“解讀”,從而凸現(xiàn)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筆者因師資培訓工作的需要,執(zhí)教了一年級文本《司馬光》,親身體驗了一次閱讀體驗性學習的課堂教學嘗試,F(xiàn)把本案的實踐,以及由此對第一學段閱讀體驗性學習引起的思考闡述如下,以饗讀者。
一、實踐:《司馬光》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嘗試
《司馬光》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傳統(tǒng)閱讀課文。司馬光“砸a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戶小、人人皆知的。如何讓學生在熟知“經典”故事的同時,體會一種遇到急事不慌張、動腦筋的好品質,從小漸成“沉著”、“急中生智”的素養(yǎng)?筆者在學生學習了文本13個認讀字、6個會認會寫字,并在讀通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嘗試:
[體驗的問題]
主體性問題: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告訴老師和同學嗎?你在課文中能感覺、體會到一點什么呢?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段落中體會到的?
輔助性問題:
。薄⒛泱w會到的內容是從哪些段、哪些詞句中感受出來的?
。病⑺抉R光沒有慌,怎么做?想一想:要是司馬光慌了,會怎么樣?司馬光沒有慌,心里可能會想些什么?
。场槭裁磸摹皠e的孩子都慌了”中,也能體會到司馬光具有遇到急事不慌張、動腦筋的好品質呢?
。、司馬光的做法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話要說嗎?(對司馬光……對老師……對同學……對別的小朋友……對自己……對這個故事能流傳到今天……)你想了解長大以后的司馬光嗎?
[體驗的方法]
1、自主體驗:圍繞主體性問題,針對輔助性問題的1、2、3進行自主體驗。
。病⒑献黧w驗:圍繞主體性問題,針對輔助性問題4進行合作體驗。
[體驗的過程]
。、感受文本生活:多媒體動畫演示三幅圖景。圖景一:司馬光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圖景二:有個小朋友掉進了大水缸,別的孩子慌、哭、叫、喊、跑(配“撲通”聲和“不好了,有人掉到水里啦”的叫聲)。圖景三:司馬光砸缸,缸破,水流出來,缸里的孩子得救。(學生專注地觀看圖景,流露出喜悅的神色。)
。、“親歷”文本故事:讓學生自主組合,即興扮演角色,演繹文本故事。(教師不要求表演的逼真,重在摹擬與再現(xiàn),參與和投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表演并不到位,秩序也有點兒亂,但情緒十分高漲。)
。场⒍喾N形式的課文朗讀。
[體驗的結果]
片斷一:
生:這個故事很有趣,我很喜歡。
生:司馬光真聰明![
生:我從課文的第5、6自然段中體會到司馬光的聰明。
……
(通過文本生活的感受、“親歷“和朗讀,學生已經喜歡文本,已經被文本人物和故事吸引,初步讀懂了文本自然段所表達的意思。)
片斷二:
生: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ò鍟簺]有慌舉砸)
生:要是司馬光也慌了,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了。(一臉稚氣的樣子。)
生:要是司馬光也慌了,缸里的孩子就會淹死的。
生:司馬光沒有慌,他心里可能想:我一定要想辦法把好朋友救出來。(有了與司馬光一樣的心情。)
生:他沒有慌,心里可能想:要快一點想出辦法來。
生: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他心里也很急,但他沒有慌。
生:從別的孩子都慌了中,我體會到司馬光就是跟他們不一樣。
(板書:都慌了嚇哭叫著喊著跑)
……
。▽W生圍繞輔助性問題1、2、3分別交流自主體驗后的感受。有了文本生活的感受、“親歷”和文本的朗讀,學生能“個體性”地從文本詞句之中、問題假設之中和文本人物比較之中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片斷三:
生:我們小組認為司馬光的辦法是可取的,因為他們都是孩子,不能用其他辦法把孩子救出來。(以“我們”開始發(fā)言,看來,合作學習后發(fā)言的要求學生已經比較明確了。)
生:我們小組覺得司馬光的辦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他把缸砸破了,是要賠的?梢韵氤鰟e的辦法。
生:我們認為在當時的情景下,只能用司馬光的辦法,因為救孩子最要緊!缸跟救人是不能比的。所以,司馬光讓“水離人的辦法是最高明的!”(學生的潛能,往往會出乎教師意料之外。)
生:我們認為“跑去找大人”也是個辦法,但時間長了,缸里的孩子會淹死的。
生:我們想對司馬光:“司馬光,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
……
(學生圍繞輔助性問題4由小組代表交流合作體驗學習后的感受。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辦法是否可。渴欠瘛白顑(yōu)”?缸與人的價值怎樣認識?司馬光是否應該學習?你學了以后想說點什么?學生在交流、溝通中融合,在合作體驗學習后自己找到了答案。)
二、思考:把握語文第一學段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尺度
《語文課程標準》在表述新理念時,“體驗”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共有16處之多。專家指出:“課程不再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眾所周知,閱讀文本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生活世界,其內容本身蘊含著人類生活的一種體驗與思考,關聯(lián)著人類生活世界的無限豐富性和復雜性。為此,只有通過體驗才能使閱讀進入生命領域,打通文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界限。筆者在《司馬光》閱讀教學嘗試時,強調體驗性學習的意義也許就在這里.[
那么,第一學段語文閱讀體驗性學習該怎樣進行呢?《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時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筆者認為,結合“生活實際”與“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是閱讀學習第一學段體驗性學習的一個尺度。其實質就是閱讀體驗性學習必須強調“親歷性”——結合生活實際、“個人性”——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親歷性]
一是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前已經積累了相應的生活經驗,或者是為了在閱讀文本時的需要讓學生扮演角色和演繹文本故事。《司馬光》的故事,應該說,現(xiàn)代的孩子已經沒有了類似的生活經驗。因此,筆者采用了扮演角色和演繹文本故事的手法,讓學生感受文本生活,“親歷”文本故事。由于吻合了學生年齡特征,加上文本故事本身蘊涵的情趣性,從學生課堂表現(xiàn)和答問情況看,這種“親歷”的體驗性學習,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二是學生在文本閱讀學習時心理上虛擬“親身經歷”,對角色和故事進行“移情性”理解,并對自身加以回憶與反思。心理的“親歷”和“移情”的理解,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對以往生活經驗的一種整合和超越。顯然,處在第一學段年齡段的學生,對此還沒有能力進行對接。所以,筆者在《司馬光》的閱讀體驗性學習中沒有采用這種“親歷”方法。
[個人性]
個人性指向于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種種差異。學生生活經歷不一,興趣愛好各異,對生活世界的前理解不同,故他們的體驗也各不相同。因此,體驗性學習是個人的,不能相互取代。《司馬光》的閱讀體驗性學習,圍繞主體性問題學習的輔助性問題1、2、3,就讓學生進行了自主體驗的學習。其結果是,學生的回答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然而,個人性的體驗是可以通過交流和對話來分享的,通過交往和溝通來實現(xiàn)對生活視界的融合,這就是課堂閱讀學習的魅力。為此,筆者在《司馬光》的閱讀體驗性學習中,又安排了圍繞主體性問題的輔助性問題,進行合作體驗學習。不難發(fā)現(xiàn),真是這種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的做法,使得貌似有點兒“難”問題,通過合作體驗性學習,也能夠順利地得到解決。誠如一位學生課后所言:“問題開始覺得有點難,但大家一起想,能夠想出來!
由此看來,以“親歷性”和“個人性”為尺度進行第一學段的體驗性學習,要把握兩點:一是“親歷性”應以追憶生活經驗和扮演角色、演繹文本故事為主。其原因是文本生活世界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世界存在一定距離,以及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學生生活條件與安全等因素,大多已無法或不能去“親歷”。而扮演角色、演繹文本故事,學生仍會興趣盎然、盡心地投入到仿真生活世界之中。二是“個人性”要側重課堂的交流、溝通與融合。其原因是因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彌補生活世界前理解的不足,體現(xiàn)課堂閱讀學習的優(yōu)越性,同時,也是在學生閱讀起步時,感悟閱讀文本的奇妙和博大,從小播下愛閱讀的種子。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司馬光》閱讀體驗性學習的嘗試與思考】相關文章:
語文 -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嘗試研究性學習08-16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08-17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司馬光》04-09
語文體驗感悟型閱讀教學思考與實踐08-23
(精)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司馬光》06-04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位思考08-17
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本質定位的思考08-17
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08-24
簡論數(shù)學學習的“體驗性”08-13
初中語文教改的嘗試與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