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第87頁例8。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并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發(fā)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
難點: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口答。
。1)50本練習本,分給1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2)200本練習本,分給4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3)500本練習本,分給10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從上面三道應用題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從算式看,被除數、除數雖然改變了,商卻沒有變,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商的變化規(guī)律”。
。ò鍟n題:商的變化規(guī)律)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8第(1)、(2)兩題。
。1)計算出來,并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情況。
。2)提問:左邊一組題中,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變沒變?除數呢?商有什么變化?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你的發(fā)現嗎?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發(fā)現右邊一組題中算式的規(guī)律嗎?
指名說一說。教師歸納:
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商反而除以幾。
。4)從下往上觀察這兩組算式,你又能發(fā)現什么?
小組內議一議,互相說一說,學生匯報,教師歸納。
2.出示例8第(3)題。
計算并觀察下面的'題。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1)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有什么變化?除數有什么變化?商呢?
。2)從下往上觀察,被除數有什么變化?除數有什么變化?商呢?
。3)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4)學生匯報小組發(fā)現的規(guī)律,教師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都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5)強調:
A.要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
B.乘或除以的數要相同。
C.同時乘或除以的這個數不能是0。
。6)你能舉例驗證這些規(guī)律嗎?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7頁“做一做”。
根據每組第1個算式的商,寫出下面的商,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練習十七”第1題。
很快說出下面各題的得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說算法和得數,集體訂正并歸納簡便算法。
3.教材“練習十七”第4題。
小組討論、交流,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說一說。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歸一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進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條件和問題的過程,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fā)分析數量關系,能按一般步驟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獨立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以及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的生活聯系,體現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會按照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從條件和問題出發(fā)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復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分析數量關系的關鍵。
2.引入新課: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解決實際問題時,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
板書: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計算→檢驗反思
問: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題意呢?(列表整理、畫線段圖……)
怎樣分析數量關系呢?(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二、學習例2
1.(1)出示例2中的問題: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時? 讓學生明白就一個條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補上一個條件.
問: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時? 你會列式嗎?(不能)為什么?那應該補上一個什么條件?
那如果每小時水位下降10厘米,該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2)出示例2題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時水位下降10厘米"
這個條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
讀題中的.信息。
理解并獲取題中有用的信息。
從這張表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引出:水庫水位每2小時下降12厘米(板書)
再仔細觀察:哪些量在變化?哪個量沒有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引出:每小時下降的速度不變,放水時間越長,水位下降得越多
問:條件中你認為哪句話也很重要?
師:"照這樣的速度"也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F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再說一遍。
2.自學。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巡視學生的解法,對于部分后進生給予指導。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列式解答。
2.思考:你是怎樣確定先算什么的?
3.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4.你還想到的解法是…… 。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你的解法是怎樣的?你是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
2.說說你是怎樣檢驗的?
師:傾聽學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題思路。
解法1.120÷(12÷2)
解法2.120÷12×2
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時下降多少厘米,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時下降高度的幾倍,那所需要的時間也是2小時的幾倍。
師出示書本上一一列舉這種方法。
交流如何檢驗。
檢驗方法多樣,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檢驗,都要抓住不變量展開思考,即水位每小時下降6厘米。
師重點關注后進生做題情況。
5.出示例2第2個問題讓學生獨立解答,并試著對解題結果進行檢驗。 集體交流。
怎樣解答的?你是怎樣想的?
你對解題結果又是怎樣檢驗的?
6.比較內化
對例2的兩題比較異同點。
比一比這兩題條件和問題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解法上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雖條件和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分析數量關時,都要抓住水位每小時下降的速度不變去想,所以都先求出每小時水位下降多少厘米。
7.回顧反思。
回憶剛才解決的兩題,說說有什么體會?
從解題的步驟及解題的方法說體會。
三、練習
【基本練習】
第60頁練一練第1題。
根據要求獨立解答。
交流:解決這兩題,各應先算什么?你是怎樣想的?你又是怎樣檢驗的? 強調:每本筆記本的單價相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比較練習】
第60頁練一練第2題。
獨立解答,并比較這兩題解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重點交流:
。1)從圖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相同點:第一步都必須先求出每本字典厚多少毫米,都用除法算.
不同點:第1小題是求總數所以第二步用乘法算,第2小題是求數量所以第2步用除法算。
【綜合練習】
第61頁第5、6題。
交流:每題的哪個量是不變的?你是怎樣分析數量關系的,怎樣列式解答的?可以怎樣檢驗?
第5題:你是選擇哪組數據求每分鐘生產產品的個數,其它組行嗎?為什么?
四、課作。
完成《補充習題》第50頁第 1 題,第51頁第3、4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兩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認識小數、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個別學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表現在計算技能較差,對數學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
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tǒng)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tǒng)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yōu)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
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yǎng)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2、教學難點: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2、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2、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guī)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了解商的變化規(guī)律。
第六單元:統(tǒng)計
1、教學重點: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1、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第八單元:總復習
1、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并鞏固和提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養(yǎng)成系統(tǒng)整理知識的習慣。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設計理念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大膽重組教材,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解決問題,感受意義"、"引導探究,構建方法"、"鞏固深化,拓展應用"、"評價反思,感受成功"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9~51頁。
學情分析
平均數是統(tǒng)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征數,它能反映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學生對統(tǒng)計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多次經歷統(tǒng)計數據的全過程,但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觀念不是很強,尤其是用平均數對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是第一次。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了解平均分與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結合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來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的。這一知識既是前面所學統(tǒng)計知識的繼續(xù),又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求平均數問題及統(tǒng)計圖表做準備。教材由套圈比賽雙方的人數不相等時如何公正的評判哪個組的實力強,引出了需要計算出平均數,突出了平均數的實際意義與存在價值。學生在動手操作移多補少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得出計算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感受平均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獲取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對策: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形成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tǒng)計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1.出示套圈比賽視頻。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套圈游戲嗎?三五班的同學們正在舉行一場套圈比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一組和二組的成績統(tǒng)計圖。(一組、二組人數相等)
師提問:從圖上你能看出一組和二組,哪一組的套圈的水平高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用比總數的方法來判斷】
。ㄒ龑W生發(fā)現:人數相等時,比較兩個組各自套圈的總數就可以比出兩個組套圈水平的高低。)
3.出示一組和三組的成績統(tǒng)計圖。(一組、三組人數相等)
師:一組和二組比一組贏了,那么一組和三組比又會是哪個組贏呢?
【學情預設: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可能說比總數不公平】
。◣熃Y合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明白:在人數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比較兩個組套圈的整體水平的高低。)
師:有什么辦法可以比出一組和三組哪個組套的更準一些,水平更高一些呢?
【設計意圖:利用人數不相等的比較,再次激發(fā)矛盾,引發(fā)爭論,學生在據理力爭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平均數的真正含義。從而突破難點!
二、解決問題,感受意義
1.學生討論、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想到讓每人套中的的個數一樣多,提出可以比較第一組和第三組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1.學生動手操作驗證想法。
師:大家可以在統(tǒng)計圖上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2.展示學生"移多補少"的過程。
3.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ㄒ龑W生發(fā)現:通過移多補少可以在圖上看到第一組每個人套的個數都變成了同樣多的7個;第三組每個人套的個數都變成了同樣多的6個。所以,第一組的水平高一些。)
揭示:數學上,我們把通過移多補少后得到的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這幾個數的平均數。平均數就可以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板書課題:平均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思考、交流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強化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
5.深入理解平均數。
師:一組的平均數7是指一組每個人實際套中的個數嗎?三組的平均數6是指三組每個人實際套中的個數嗎?(不是)
【學情預設:學生從圖上很容易看出有的套的比平均數多,有的套的比平均數少,有的和平均數一樣多】
師: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平均數比哪個數大?比哪個數小?
。ńY合課件演示引導學生發(fā)現平均數介于一組數據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師:一組的平均數7和他們小組王宇套中的7個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師:平均數7和6可以代表什么?王宇的7個能代表他們小組的套圈水平嗎?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追問引發(fā)學生深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三、引導探究,構建方法
1.提問
師: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找到了一組和三組套圈的平均數,并比出了這兩個組套圈的整體水平的高低,如果比賽的人數很多的時候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還能很快的找到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嗎?
師:你會算出這兩個組套圈的平均數嗎?
2.觀察(出示第一組移之前和移之后的統(tǒng)計圖)
。ㄒ龑W生發(fā)現移之前和移之后套圈的總數不變,要想讓每人套的一樣多,就要用總個數除以總人數來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3.演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過程。
師:你能給這樣的方法起個合適的名字嗎?(先合后分)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應用過程中體會出求平均數最基本的方法,在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領悟到知識的一般規(guī)律!
四、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比較三組和二組哪個組套的準的問題。
師:
2.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
。1)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籃球隊隊員,他的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嗎?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2)小河平均水深130cm,灰太狼身高145cm,他過河有危險嗎?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計觀念和估算能力,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
五、評價反思,感受成功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是怎樣學到的?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思路
1、準確定位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定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淡化術語與純粹計算,重視理解性學習的。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本節(jié)課在"學什么"的問題上強調對平均數意義、特點的把握,注重對其統(tǒng)計含義的理解,以及能夠在新的問題情境中運用它解決問題,淡化單純學習學習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的比較,目標定位準確。
2、選擇的學習內容要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選取了學生身邊和社會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素材,如比較兩組同學的套圈水平等都較好地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3、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經歷平均數知識構建的過程
體現學習自主性,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練,在練中感,學習平均數的意義時,以拍球活動導入,教師以游戲者的角色介入學習過程,不但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而是自然地將平均數的意義不斷引向深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當兩組套圈人數相等時,可以逐個比、比總數或平均數都可以判斷哪個組套圈水平高,但當套圈的人數不相等時,只有比較平均數才公平,突出了平均數的比較功能。
作者簡介
辛慧軍,女,小學高級教師,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先后榮獲"省骨干教師","首屆山西省青年教學能手","第七屆中小學教學能手","三晉名師"等稱號,F任教于山西省寧武縣實驗小學。
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第1單元 大數的認識
第6課時 億以內數的改寫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6。
【教學目標】:
學會將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整萬數改寫的方法和依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學會了讀數和寫數,現在大家來比一比,看誰能很快地寫出投影題目中的數據。
。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
。2)我國國土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
。3)我國有七十八萬所中小學。
。4)某鄉(xiāng)鎮(zhèn)去年的財政總收入是六千零二十萬。
2.說說你寫出的幾個數?寫數時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寫這些整萬數時,寫0很麻煩。
3.引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寫一些大數,像這樣的大數有簡單的計數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ò鍟n題:億以內數的改寫)
二、自主探究
1.教師將以下的數寫在黑板上:
300000 9600000 780000 60200000 39360000
觀察思考: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整萬的數)
2.如果要簡單記下這些數,你想怎樣寫呢?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這些數分別可以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叭f”字寫在對應的數的后面。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30萬 960萬 78萬 6020萬 3936萬
并說明改寫前后,數的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可以用“=”連起來。
300000=30萬 9600000=960萬 780000=78萬
60200000=6020萬 39360000=3936萬
3.討論:把一個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應怎樣改寫?
讓學生歸納出改寫的方法:先找到萬位,再把萬位后面的4個“0”去掉,加一個“萬”字。
4.教學例6。
。1)投影出示例6。
從例6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識?
讓學生說一說血液中白細胞和紅細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們的數量。
教師及時對學生開展關心生命、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讀出這兩個數,并將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并相互檢查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改寫的,集體訂正。?
2.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在教材上,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教材“練習二”第6題。
了解浩瀚的宇宙。
。1)你知道太陽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嗎?
。2)讀題,理解題意。
(3)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完成,再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學到了什么本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學習目標】
1.學習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鞏固除法的.估算及驗算方法。
3.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學習過程】
一、知識鋪墊
1.筆算下面各題。
536÷79= 209÷24=
2.學校共有576名學生,每18人組成一個環(huán)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組?
應該怎樣列式呢?怎樣筆算呢?
二、自主探究
1.學習例4(1)。
612÷18怎樣筆算?
(2)寫一寫筆算過程吧。
612÷18=
2.學習例4(2)。
十月份學校環(huán)保月,共收集了940節(jié)廢電池,平均每天收集廢電池多少節(jié)?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940÷31=
3.練一練。筆算下面各題。
432÷27= 725÷66=
三、課堂達標
1、(1)除到被除數個位,不夠商“1”,直接商( )占位。
(2)被除數個位是0,當前一位沒有余數時,這個0不用( ),但余下的0要( )。
(3)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要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 ),如果前兩位比除數( ),再除前( )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 )。
2.筆算下面各題。
432÷18= 690÷23= 605÷15=
3.解決問題。
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4.6.10 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練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 結合現實生活,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辯認其余三個方向。
2. 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且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3.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4.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具:小黑板 字條(打印)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老師第一次來到石良完小,誰能給幫老師一個忙。介紹一下 校園的情況,分別找一找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謝同學們的介紹。
一、 課前小游戲,導入新課(復習東南西北,起立,指說)
現在,上課(師生起立問好) 咱們來個小競賽,看哪個小隊的同學反應快,回答流利、干脆。準備好了嗎?想一想,你現在是面對什么方向,(三個小隊分別說)?再一個問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為什么老師提同樣的問題,而你們的回答卻不一樣? 這節(jié)課咱們來研究方向與位置。(板書)
二、聯系實際,自主探究
1.剛才,同學們給我介紹了校園的情況,我也找了幾個建筑物,你們知道它在校園的哪個方向嗎?(廁所 操場 科技樓 食堂)(東 西 南 北)從你現在的位置來觀察,它在你的哪個方向?從你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來找一找?
2.為了讓我更清楚地認識校園,請同學們再幫我一個忙。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填在課前老師發(fā)給你的圖上,制成一個平面圖。利用你們已有的經驗,開始獨立完成。(生獨立完成平面圖,師巡視指導)
3.請3個學生把不同結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讓學生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講明白是面對哪個方向,這個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轉身,分3個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標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擺放。)
4.同學的平面圖都有道理,但為什么不一樣?同一個校園,平面圖卻不一樣。怎么辦?所以必須統(tǒng)一規(guī)則。在國際上人們繪圖或者平面圖時,規(guī)定按上北,下面就應該是(學生說,師板書到中間)以后再繪圖的時侯就必須按這個方位。 再把校園這四個建筑物按到方位圖上。哪個平面圖是符合這個標準?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標。
5.這兩個圖怎么變一變讓它也符合標準?(旋轉,也標上方向標。)
三、實踐應用
1. 實小平面圖
通過這個圖,你說一說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
2 做一個學校周邊環(huán)境平面圖
師:同學們課余時間可以制作一個平面圖。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情況?(板書東埠 西埠 下河頭 石良集 )把它們寫到另一張紙上,做成一個平面圖。
板書設計: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會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
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探究用表格
學具準備:
三張圓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家里有廚房嗎?你們進過廚房嗎?進去做什么?廚房里有什么數學問題嗎?
2、我們來看看王華家廚房里的數學問題。(課件出示例1圖)中午放學回家,王華發(fā)現媽媽正在廚房準備烙餅。(板書課題:烙餅問題)
師:“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
。ㄟ@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tài)。)
教師提問:“媽媽烙一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 “如果媽媽要烙2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小結:我們烙兩張餅時,可以先同時烙餅的正面,用了3分鐘;再同時烙餅的反面,用了3分鐘這樣烙兩張餅就需要6分鐘。
師:“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 “要烙3張餅,鍋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張餅,那3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操作,探究烙3張餅的方法。
讓學生用發(fā)的圓片烙一烙,同桌說說用了幾分鐘,是怎樣烙的。(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著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ㄏ嘈艑W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生演示烙餅法。
師:誰愿意把你烙餅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生上黑板動手烙,邊烙邊說)
讓大家來比較:“這些烙法,哪一種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
得出結論:9分鐘是烙3張餅所用的時間最短的,我們就把(烙3張餅所需時間最短的)這種方法,叫快速烙餅法。(教師板書快速烙餅法)
教師用課件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并小結:先把餅1、餅2同時放進鍋里,先烙餅1、餅2的正面,3分鐘后,取出餅1,放入餅3,再同時烙餅2的反面和餅3的正面,3分鐘后,餅2烙好了,取出餅2,再放入餅1,再同時烙餅1和餅3的反面,又過了3分鐘,餅1和餅3烙好了,這樣烙3張餅就用了9分鐘。
師:老師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餅法)
師:使用這種方法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餅法,鍋里面必須同時放2張餅。2、用的時間短。)
讓學生用烙3張餅的快速烙餅法再烙一次,邊烙邊說給你的同桌聽。
。ɡ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師:(出示表格,邊說邊點擊表格)剛才烙2張餅時可以2張2張烙,所需時間是6分鐘,烙3張餅時可以用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所需時間是9分鐘。想一想,如果烙4張餅,怎樣烙時間最短?
學生發(fā)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小組活動,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6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需幾分鐘”
學生發(fā)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7張餅、8張餅10張餅最少需幾分鐘?”
。ㄍㄟ^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yōu)方法,體會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在這樣過程逐步形成課件表格.餅數
2 3 4
同時烙兩張餅 快速烙餅法 兩張兩張地烙
先烙兩張,后三張用快速5 烙餅法
兩張兩張地烙
18 15
烙 餅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時間(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規(guī)律。
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給學生啟示:
1、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和烙餅所需要的時間,你發(fā)現了什么?
2、仔細觀察烙餅的張數不同烙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1、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后3張用快速烙餅法最節(jié)省時間。
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餅數×3=所需最少的時間。)
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
(通過拓展性的設問,既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也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實踐應用,內化提高
課件出示114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現在美味餐廳的廚師也遇到了難題,餐廳里來了三位客人,每人點了兩個菜,而餐廳里只有兩位廚師,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怎樣安排炒菜的順序才比較合理呢?”
1、引領理解題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師:同學們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1教學內容
《數學》四年級上冊 第八單元 教材104頁例1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明確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2.完成這些事情最少需要多長時間?
過程和方法:
經歷討論合作完成沏茶流程圖,體會完成一件事情有多種方案,明確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先后順序還要考慮可以同時完成的事情同時做。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會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提高效率,感受生活中合理安排時間事例。
3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沏茶知識的認識與經驗上并不陌生,但抽象推導理解事物的能力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統(tǒng)籌方法"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平時在做的時候,有部分學生也注意怎樣做會省時間,但更多的是無意識的。通過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討,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品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難點:事情的先后順序安排得當
5教學準備
師:課件、接客人工序卡片、磁鐵石;
生:沏茶工序卡片、小黑板、粉筆
6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7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接客人問題:
起床穿衣:2分鐘 煮 面:7分鐘
刷牙洗臉:4分鐘 走去車站:10分鐘
吃 面:4分鐘 等面變涼:6分鐘
1.讓學生說以上事件一件一件完成共需多長時間?
2.思考:如何能夠完成同樣多的事情而不遲到?
3.展示最優(yōu)方法的流程圖,明確能同時做的事情要盡量同時做
4.揭題并板書"合理安排時間"。
【設計理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探究方法,解決問題
沏茶問題,合作學習。(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優(yōu)化思想。)
1.讓學生說一說沏茶要做幾件事情,2.(PPT展示)沏茶要做的事和需要的時間分別是:燒水8分鐘,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接水1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
3.明確要求,合作學習。
思考: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并且省時間?
要求合作:①說一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②按順序擺一擺;③算一算所用的時間。
4.展示交流,優(yōu)化方法,明確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事情先后順序還要考慮能夠同時進行的事情要同時做。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同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探究發(fā)現等活動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最后通過學生的總結匯報,共得出最優(yōu)方案,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三、練習鞏固,提升能力
1.做家務問題:
洗碗4分鐘,收拾大廳15分鐘,拿臟衣服1分鐘,洗衣機洗衣服20分鐘,掛衣服3分鐘
完成這些家務至少要多長時間,列出算式計算。
變式:如果收拾大廳用了17分鐘,則完成這些家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機動】變式:如果收拾大廳用了17分鐘改為熱水壺燒水17分鐘,則完成這些家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設計理念: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明確同時做的事情那個時間長計算就用那個時間】
2.下列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1)走路、背乘法口訣、唱歌、聽歌
。2)看電視、寫作業(yè)、泡腳
【設計理念:通過結合生活,理解同時做的事情要注意科學合理】
四、歸納總結。
五、板書設計
合理安排時間
(流程圖展示) 排先后順序
想同時進行
查科學合理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乘除法口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能靈活應用因數和積的關系,商變化的規(guī)律正確熟練地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乘除法筆算的.方法,積的變化規(guī)律,商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正確熟練地計算復習整理:
1、本節(jié)課對“乘法和除法”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復習乘法和除法
2、打開數學書看第三單元和第五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問:你認為這兩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你最容易出錯?
二、復習知識點
1、復習口算
直接說結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說一說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復習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說一說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復習積的變化規(guī)律,商不變的規(guī)律。
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的積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根據什么算出結果的?
4、復習筆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組織學生筆算,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決問題
1)甲火車14小時行駛1750千米,乙火車10小時行駛1350千米,哪列火車快,快多少?
指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式計算
路程÷時間=速度
2)有26條船,每天收入780元,照這樣計算,現在增加了15條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總復習9、10
四.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56-57頁上的內容及數學配套上的相關練習知識與能力
1、能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應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發(fā)展應用意識。
過程與方法
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進一步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合情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媒體選擇
PPT
教學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探究學習 自主觀察,發(fā)現問題。
1)、3×10+5×10=(3+5)×10=
2)、4×8+6×8=(4+6)×8=
我發(fā)現:
2、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用簡便方法計算。
(60+25)×4 78×69+22×69 28×99+28 69×102 85×98
【導學解惑】:
1、請?zhí)岢瞿愕膯栴},大家一起來解答。
2、請記錄下你認為特別有意義的題。
【當堂檢測】:
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5×34 = 34×25 ( )
7×2×5 = 7×(2×5)( )
2×4+2×6=2×(4+6)()
用簡便方法計算。
76×62+24×62 156×99+156 127×101
【課后反思】:
1.想一想,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
2.問一問自己:“今天,我主動學了嗎?”
板書設計
根據老師講課適當板書
作業(yè)設計
完成本節(jié)課題。第四單元運算律
課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借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2、培養(yǎng)操作、觀察、發(fā)現、總結、概括等能力。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區(qū)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教學用具: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
。ㄒ唬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ǘ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認識線段
。1)建立線段的數學模型,認識端點
。3)畫線段
師: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1條線段,師巡視指畫法不同的學生畫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畫的線段,反饋出線的問題。如:畫彎,沒點兩個端點,畫的方向等。
追問:你認為誰畫的對?為什么?不加兩個端點行嗎?兩個端點的作用是什么?你認為畫線段時要注意哪幾點?
強調線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調整。
。4)讀線段
師:誰能幫老師給黑板上的這條線段起個名字?怎么讀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兩個端點命名,給線段命名,生讀,師板書:讀作:線段AB(或BA)指出有兩種讀法。
強調:讀線段時可以從任意一個端點讀起。
。5)找線段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條線段,請你找出1條線段,用手指出它的兩個端點,與同桌說一說。
同位互動,指2個生匯報。
2、認識射線。
。1)建立射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手電筒的燈泡發(fā)射出一束光線,問:你看到了什么?
。2)畫、讀射線
師:射線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師巡視發(fā)現問題,讓一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師:剛才你在畫射線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樣解決?讀射線呢?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要先畫一個端點,然后沿著任意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指出:由于射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把射線的端點用大寫字母A表示,再在射線上任取一個點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射線AB,不能讀射線BA,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
。3)尋找射線
師:想一想,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發(fā)出的射線?
引導學生說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別忘了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fā)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2)畫、讀直線
師:直線又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fā)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師:誰有不同的想法?追問:點A、點B是直線的端點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由于直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在直線上任意取兩個點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直線AB(或BA),讀直線時從哪一端讀起都可以,有兩種讀法。
。4)找直線
師: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高壓線、鐵路、高速公路等。
。ㄈ 實踐活動,歸納特征
比較三線的區(qū)別與聯系: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請你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說其余同學補充。
指出:看來三種線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ㄋ模 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3位好朋友,下面讓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玩闖關游戲,好嗎?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厘米。(對)
2、小紅說:我畫的射線長1米。(錯)
3、小麗說: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錯)
第三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后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
追問:能不能再畫呢?
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四關:你發(fā)現了什么?
從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ㄎ澹z測。
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
。3)線段CD長5cm。( )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76頁例3。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四舍”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四舍”的試商方法。
難點:運用“四舍”的試商方法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里最大能填幾?
20×()<85 30×()<160
70×()<300 60×()<450
2.說說商是幾,再計算。
教師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3.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同學們都能很快地說出商是幾,如果三位數除以一個不是整十的數你能很快說出商是幾嗎?會筆算嗎?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出示例3。
1.教學例3第(1)題。
。1)要求84元可以買多少個筆袋,怎樣列式?
84÷21=(板書)
。2)怎樣筆算呢?
組織學生獨立試算,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試商的方法。引導學生口述,除數21接近整十數20,把21看作20來試商,這樣把84÷21轉化成84÷20,應該試商幾?商寫在哪一位上?試商4。因為除數是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適,還要看商與除數相乘的情況,可以在商的個位上先輕輕地寫上“4”,然后把4與21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為21×4正好等于84,說明商4合適,這時將4寫清楚。
。3)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完成板書豎式,讓學生完整地敘述例3第(1)題的計算過程。
2.教材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指名板演,余者練習,再集體訂正。
3.教學例3第(2)題。
。1)指名讀題,列式。
430÷62=(板書)
(2)把62看作多少來試商?商幾?你會算嗎?算算看。出現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呢?
小組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3)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4.教材第76頁“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名板演,余者練習,再集體訂正。
5.歸納小結。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除數的個位數分別是幾?你把它們看作多少來試商?你是怎樣計算的?
歸納小結:當除數的`個位是1、2、3、4時,把除數的個位數舍去,看作接近除數的整十數來試商,試得的商和除數相乘,如果商大了,就要改商小一點的再算。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匯報,再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根據試商情況,很快說出準確的商。想一想,議一議。
3.教材“練習十四”第3題。
小組分工完成,再交換檢查,學生匯報結果后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十四”第4題。
讀懂題意,找出隱含的條件“一年是12個月”,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數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從學生實際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fā),來設計課堂教學。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在此基礎上引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重視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教材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
2.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知道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難點:掌握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教材第2頁20xx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
提問:這些數你會讀嗎?
。▽W生試著認一認這些數,會覺得數據較大)
2.教師引入:以前我們學習過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要用到比萬更大的數。如:30萬千米,一千三百八十一萬九千人等。這些數是怎樣數出來的,又怎樣讀、怎樣寫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
。ò鍟n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
1.復習準備。
10個一是( ),10個十是( ),10個一百是?( )?,10個一千是( )。
2.教學例1: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
教師出示: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教師:要認識這樣大的數就要先認識計數單位。
教師在計數器上邊撥邊數數:
(1)在計數器上撥一萬,然后一萬一萬地撥,撥到九萬。
提問:再撥一萬是多少?萬位滿十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10個一萬就是十萬。
(2)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數出: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3)教師:1億是個很大的數,我們每秒在紙上畫1個點,一刻也不停地畫,要畫3年2個多月;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由此可見1億是個很大的數。
。4)教師小結:像以前學過的一(個)、十、百、千、萬一樣,今天學的十萬、百萬、千萬、億也都是計數單位。用數字來計數時,每個計數單位都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的順序是怎樣的呢?
邊說邊板書:
…… 億 千
萬 百
萬 十
萬 萬 千 百 十 個
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5)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A.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教師邊講邊在計數單位下添上“位”字。
B.一個數占有幾個數位,我們就稱它為幾位數。例如:128是三位數,20xx是四位數。
C.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億位在億級。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完成數位順序表。
。6)讀、記數位順序表。
考考你:從右起,第五位是什么數位?第九?位呢??
。7)數的組成:在19612368中,十萬位上的'“6”表示6個十萬,說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分小組練習,教師巡視。
2.教材“練習一”第1、2題。
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主張讓學生學會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2、經歷運用萬以上的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yǎng)數感。
3、對大數目進行合理的估計,自覺與同伴交流,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計數單位十萬和億。
教學難點:
感受大數的意義、發(fā)展數感。
教學準備:
計數器(每個小組的學生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為了使同學們讀到更多的書,這兩年我們學校增進了很多的圖書。在一些中學和大學校園里還建有規(guī)模更大的圖書館,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看看?
生:想。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約有圖書十萬冊) (指一名學生)你的表情告訴大家,你有話想說。
生:書真多啊。
師:老師還帶來一組咱們班同學從網上查找的資料,誰來讀給大家聽?(課件展示課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資料) 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指一名學生試讀,生面露難色,眉頭緊皺。
師:大家遇到困難了,生活中像這樣的大數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生活中這樣的大數。(板書課題:萬以上數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感知十萬的數。
。1)師:同學們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圖書館的書有很多,十萬是多少呢?誰來說說看。 學生自由說。 用課件出示:1小盒訂書釘有1000個。 師:我們一起數數看一大盒裝了幾小盒呢?(課件動態(tài)演示,學生數) 引導學生繼續(xù)往下想:兩大盒有多少個訂書釘?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學生跟隨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 課件動態(tài)演示十大盒訂書釘疊在一起的情景。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一下十萬是多少? 師生共同小結:十個一萬是十萬。
。2)師課件出示人民大會堂圖片。
師:我國雄偉的的人民大會堂,它能容納一萬人,如果要容納十萬人,需要幾個這樣的人民大會堂?
生:10個。
師:也就是說,10個這樣的人民大會堂才能容納十萬人。那你見過十萬個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嗎?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描述一下十萬是多少。
。3)師課件出示計數器。
師引導學生在萬位上一個一個地撥珠子。學生跟隨一萬一萬地數,當數到10萬時。 師引導生領悟:在萬位的前一位,這一個珠子代表的是一個十萬。并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萬和十萬之間的.進率是10。(隨著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其過程) 師板書:10個一萬是十萬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計數器自己探索一百萬、一千萬、一億、十億、一百億、一千億之間的關系和進率。
師生總結: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2.感知萬以上的數 結合資料引導學生想象。
。1)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頭發(fā)約有10萬根,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0個成年人的頭發(fā)集合在一起大約有多少根?100個人呢?1000個人呢?(學生邊想象邊回答)1000個正常成年人的頭發(fā)大約有一億根。
。2)鐘表上的秒針跳動一億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時間。讓我們跟隨秒針跳動的速度來數數看。
三、 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認識計數單位,了解數位順序表。
介紹:像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叫計數單位。 討論:細心的小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億后面為什么加,你怎么理解? 師:每個計數單位要占據一定的位置叫做數位。因此就有了數位順序表。 學生獨立完成數位順序表,然后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研究數級的劃分。
師:為了使用的方便,我們能不能給這些數位劃分一下小組,然后給每一個小組起一個你們認為比較合理的名稱。
小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組匯報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哪種分法更合理。 師:兩種分法都有道理,但是經過人們長期的使用驗證,第二種分法使用起來更合理、方便。 老師介紹數級的劃分方法。
3.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數位順序表,你能發(fā)現什么? 課件出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討論:相鄰是什么意思?你怎樣理解?
師:大家理解得都很好,我們一起了解一點相關知識。 生:就是挨著的兩個計數單位。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師: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讀出這些大數來呢?課件出示: 中山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約4086000冊。 山東省圖書館累計藏書約5094600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累計藏書約21600900冊。 美國國會圖書館累計藏書約119000000冊。 學生試試。(有的學生不會) 有關這部分知識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會使我們更熟練的認識大數。
五、 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第五頁的第二題。
讓學生回憶今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感受大數,并用大數進行表述通過練習建立數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師:其實像這樣的大數生活中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感受大數目的場景,把你的感受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9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12-15
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5-08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yōu)秀教案01-25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