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篇[精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shù)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jīng)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jù)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nèi)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nèi)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F(xiàn)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P30~3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的計算方法,找出計算的規(guī)律。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能熟練進行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數(shù)學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經(jīng)歷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過程,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學會交流,體驗合作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探討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
難點:理解整十數(shù)乘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shù)位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講故事。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二年級學過的那首兒歌嗎?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你還能接著說下去嗎?
生: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
2、如果我們繼續(xù)說下去,數(shù)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用一個字母“N”來表示數(shù)量,說成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興趣高漲初步感受到規(guī)律的存在。
二、自主探索,掌握規(guī)律。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算一算”并說說你是如何計算的。
。1)學生口算結果,隨機顯示主題圖片。
。2)強調(diào)“50×10、30×20、12×40、120×40”的計算,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
教師:50×10表示50個10相加,看數(shù)位表是500、50×10=50×2×5=10 0×5=500。
設計意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都算一算,特別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情況。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分組出示有規(guī)律的算式。
第一組:5×1、3×2、12×4、5×10、3×20、12×40。設計意圖:在理解了上述算理的'基礎上,再探索每組中兩個乘數(shù)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guī)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與同伴交流。
第二組:5×10、3×20、12×40、50×10、30×20、120 ×40。
第三組:5×1、3×2、12×4、50 ×10、30×20、120×40。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嗎?現(xiàn)在讓你來算“150×30”的話,你想怎樣算?
設計意圖:“150×30”主要考查學生能否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使學生明確:先計算15×3=45,再添上原來乘數(shù)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2、試一試。
問題一:你能根據(jù)所給的算式按照規(guī)律寫出幾個算式嗎?6×3=15×4=18×2=
生:生匯報6 0×3=6×30=60×30=。
師:通過寫算式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在第一個因數(shù)后面添0,或在第二個因數(shù)后面添0,也可以同時在兩個因數(shù)的后面添0。
問題二:根據(jù)16×3=48,你能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16×30=160×3=160×30=16×300=。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生1: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個0。
生2: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個0。
生3: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兩個0。
生4:先算16乘以3等于4 8,再在48后面填兩個0。
三、初步應用,小結方法。
1、算一算。(教材第31頁“練一練”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及時校正錯誤。
。1)這道題能看懂嗎?請獨立計算后把得數(shù)填在表格內(nèi),有困難的同學請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2)練習反饋。
2、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
先把乘數(shù)中末尾0前面的數(shù)相乘,然后再看兩個乘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shù)的末尾添上幾個0。
四、鞏固練習,熟練提高。
同學們剛才通過自己的觀察、交流,歸納出乘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計算的規(guī)律。接下來我們利用自己的發(fā)現(xiàn),去解決下面的數(shù)學問題。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材依據(jù)】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四章《千克、克、噸》的第一節(jié)《有多重》,主要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zhì)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為下一課認識一噸大約有多重奠定基礎。
一、設計思路
。ㄒ唬┲笇枷耄航滩闹兄饕翘峁┝梭w重秤、盤秤、天平這幾種秤要求學生通過稱量與掂量雞蛋、蘋果、1千克食用油、2分硬幣、曲別針認識感受1克與1千克大約有多重。雖然已結合生活實際,也確實能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千克與克,但時代變化較快,有些已不符實際。尤其是雞蛋易碎、1千克實用油日常幾乎見不到、2分硬幣已經(jīng)很少見。我將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主要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瓶裝水、數(shù)學書、作業(yè)本、西紅柿、蘋果、課堂常規(guī)獎勵的表揚信、常見的黃豆等物品)認識千克與克是描述輕重的質(zhì)量單位;通過盤秤、微型電子秤的稱量,學生掂量,交流掂量感受以及掂量驗證;再次感知等活動,引導學生直觀感受,實踐體驗反復強化,逐步深入認識1千克與1克大約多重。最終達到能憑感覺掂量出大約1千克與1克的物品這一教學目的,并能不斷校正,提升對物體質(zhì)量的感知能力。最終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對象時三年級學生,普遍年齡小又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樂于發(fā)言,尤其喜歡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美。
從學習上看,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重量的輕重概念,也能描述物品輕重,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經(jīng)驗限制,他們對1千克與1克到底大約有多重是沒有明確認識的。
。ㄈ┙谭ǚ治觯簷C械化的記憶、說教通常小學生難以具體理解應用,因此我把學生推在主動者的位置上,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反復感知、校正,交流探究最終形成對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的認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因此我才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法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打豆?jié){”導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2.任務驅動法
通過稱量1千克的水,引導學生去掂量感受并交流1千克大約有多重,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布置任務即掂量出日常學習生活中大約1千克的物品。任務驅動學生去對比掂量,感受1千克大約有多重,最后共同驗證,評選出最佳小組。任務驅動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無論是1千克的認識還是1克的感受都是在稱量、掂量比賽的任務驅動下進行,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推動認識的深入。
3.實踐體驗法
為了能借助生活的經(jīng)驗參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最后達到學生能通過感覺準確掂量出大約1千克或者1克的物品,所以作業(yè)布置延伸向生活,要求學生回家掂量日常用品,如水果、蔬菜、洗衣粉、食用油等等。實踐中體驗,強化認識,鞏固知識。
。ㄋ模⿲W法分析:參與觀察式學習、討論探究學習、實踐體驗式學習;本次教學主要采取這幾種學法,通過掂量、稱量、驗證等教學活動,學生充分參與并觀察學習,在活動過程種引導學生交流感受,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最終充分認識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同時關注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思考發(fā)現(xiàn)如1kg=1000g。
。ㄎ澹┙虒W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
方法與途徑:
1.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千克與克的描述,認識其屬于描述物體輕重的質(zhì)量單位
2.通過稱量活動、掂量感受,小組交流,實踐體驗,逐步深入認識1千克與1克有多重,進而憑感覺能掂量出大約1千克與1克的物品;
3.通過計算與稱量活動啟發(fā)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1000g=1kg;
情感與評價: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虒W重難點: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限制所以對于1千克與1克大約有多重缺乏認識,生活中不可能隨時稱量,所以本課重點和難點就是引導學生通過稱量1千克與1克物品,掂量1千克與1克物品并交流感受,最終獲得生活經(jīng)驗,知道1千克與1克大約多重。
二、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臺、數(shù)學書、語文書、西紅柿、大作業(yè)本、文具盒、表揚信、黃豆、曲別針、盤秤、彈簧秤、微型電子秤、小組結果記錄單、全班結果記錄單等。
三、教學過程
<一> 生活情境導入課堂
創(chuàng)設情境:“小吃貨淘氣想每天都喝美味的豆?jié){,于是學習打豆?jié){,看到材料單:水1千克,黃豆100克,愣住了這些底大約多重呢?要取多少呢?”導入課題(板書:有多重)。
。ㄔO計意圖:情境導入、明確目標、激起興趣、引發(fā)思考)
<二> 借助生活認識千克與克
師:1.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見過的克與千克;
2.明確千克與克屬于描述物體輕重的質(zhì)量單位。
生:1.描述自己常用的物品包裝袋上的.克與千克;
2.結合生活經(jīng)驗建立質(zhì)量單位的大小區(qū)別。
。ㄔO計意圖:有生活經(jīng)驗淺層次認識感受克與千克屬于質(zhì)量單位)
<三> 活動體驗感受1千克
師:1.應用情境,師生稱1千克水;
2.介紹稱量工具:盤秤、微型電子秤;
3.學生掂量感受交流1千克的水有多重。
4.采訪學生對1千克物體輕重的感受。
生:1.思考并匯報見過的稱量工具;
2.選擇合適的秤;
3.組內(nèi)合作掂量1千克水,并感受;
4.組內(nèi)交流掂量1千克的感受。
。ㄔO計意圖:秤出標準,初步感知1千克大約有多重)
<四> 實踐體驗掂量出1千克
師:
1.布置活動任務:每小組掂量出大約1千克的同類物品(數(shù)學書、語文書、西紅柿、作業(yè)本、蘋果或其他同類學習用具);
2.活動要求:小組有序高效完成,注意紀律;組長填寫活動記錄單。完成后舉手示意本小組已完成活動。
3.指導學生活動過程,注意觀察;
4.據(jù)學生活動情況,若有必要可以請掂量過程有序高效的小組師范掂量。
5.在黑板收集整理各小組的掂量結果。
生:1.學生小組合作掂量;(優(yōu)秀小組師范)
2.組長匯報活動結果;
3.師生共同驗證結果;
4.師生評選掂量最準小組,獎勵學習星;
5.師生評選紀律最佳組獎勵紀律星;
6.學生再次掂量最準結果的物品,進行二次感知。
。ㄔO計意圖:小組合作,參照標準反復掂量,通過實踐體驗進一步感受認識1千克大約多重)
<五> 活動體驗感受交流1克
師:1.繼前一活動,為優(yōu)秀個人獎勵表揚信,引出活動:師生共同稱量表揚信有多重(1克);
2.采訪學生掂量感受1克的表揚信有多重,并適當選擇學生與剛才1千克感受對比;
3.學生比照1克的表揚信掂量出1克的黃豆大約有幾粒。
4.師生驗證1克黃豆大約有幾粒;
5.對優(yōu)秀個人獎以表揚信。
生:1.掂量1克的表揚信;交流1克的信感受;
2.學生掂量出大約1克的黃豆;
3.驗證幾粒黃豆約1克;
4.獎勵掂量認真和紀律好的小組。
5.再次掂量感知。
。ㄔO計意圖:掂量1克,感受并交流。實踐掂量1克黃豆,強化認識)
<六> 探究發(fā)現(xiàn)1kg=1000g
師:
1.稱量5塊肥皂1千克;
2.計算5塊200克肥皂重1000克;
3.啟發(fā)思考1千克與1000克關系。
生:
1.稱量觀察
2.計算
3.思考發(fā)現(xiàn)1kg=1000g。
(設計意圖:啟發(fā)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單位換算)
<七> 搶答競賽,聯(lián)系鞏固
師:
1.以搶答競賽方式呈現(xiàn)填寫質(zhì)量單位題目;
2.以腦筋轉彎形式呈現(xiàn)“一千克鐵與一千克棉花那個重以?”;
3.趣味發(fā)現(xiàn)小明給姥姥的信中錯誤的質(zhì)量單位,并試改正。
生:
1.對照物品搶答填寫合適的重量單位;
2.腦筋轉彎深入認識質(zhì)量單位;
3.趣味發(fā)現(xiàn)強化認識,積累經(jīng)驗。
。ㄔO計意圖: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練習,鞏固認識、強化感受。)
<八> 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師:
1.教師補充總結,強化鞏固;
2.作業(yè)布置,課外延伸
生:
1.總結自己課堂收獲,并匯報。
2.回家后動手掂量家中一些常見物品。
。ㄔO計意圖:鞏固認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
四、教學評價
物品名稱 掂量結果 驗證結果 優(yōu)秀組員
。ńM長評選)
如:作業(yè)本 5 本 10 本
課堂評價結合黑板上小組結果匯報單進行,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組員課后集中獎勵,同時課堂有相應紀律星與學習星獎勵記錄?傮w原則,以鼓勵為主,各小組相互競爭、追趕。
五、教學反思
一、收獲
1.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借助是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前提,只有在能引起參與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在本節(jié)課中課前學生自主收集有關質(zhì)量的空包裝袋,向其他同學介紹這一環(huán)節(jié)極大的吸引學生參與,學生由想要表現(xiàn)自己,想知道自己介紹的質(zhì)量單位有什么用,想知道這樣的質(zhì)量有多重逐步自主參與課堂。
2.對于掂量物品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操作過程比預設的好的多,基本上都能做到兩手對比掂物,因此課堂應基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適度的放手讓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
3.在掂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較少物體可以兩手同事拿起對比掂量,當遇到較多物體時,一個人難以完成掂量過程,因此小組合作自發(fā)組成,這樣才能形成預想中的合作經(jīng)驗。所以小組合作是基于教學內(nèi)容需要和學生操作需要而建立的,不是為了這樣的形式而合作。
二、不足
1.基于教學內(nèi)容而言,課堂上認識的范圍僅限于基礎質(zhì)量單位,沒有層次性的延伸,原設想是借助孩子已有生活經(jīng)驗,利用課堂所學進行不斷對比校正,進而對質(zhì)量感念認知。但限于學生經(jīng)驗素材與課后練習素材有差異,(有些物品學生無論間接還是直接根本就沒有印象),學生在此處易錯,F(xiàn)設想是可以在第二課時設計有層次的掂量認知,建立不同層次的質(zhì)量標準,方便學生選擇合適對象去對比。
2.就課堂教學組織而言,課堂活動組織時,要求與示范要再細化,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一個觀察(聆聽)思考再到模仿實踐的感受過程。
3.課堂針對學生個體的語言評價激勵性不夠強,未能很好的體現(xiàn)評價的作用。需再學習。
總之,通過此課,收獲頗多,也深深感覺到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任重而道遠,依然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6、5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的換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利用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難點: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直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師: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嗎?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嗎?我們本節(jié)課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探究面積單位的換算。
師: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鋪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這里才十來個小正方形,肯定不夠用。
師:大家先看看用十個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師:不行,就說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們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測需要的正方形數(shù)童。
師:1分米等于10厘米,擺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個正方形,總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個小正方形呢?生:10行。100個小正方形。
師:擺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就說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師:剛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辦法試一試吧。
生:沒有那么多面積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師:是啊。我們沒有那樣多的小正方形。看來我們得想些辦法?大家說說有什么辦法嗎?
生1: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師:我看這個辦法可以試一下。
生2:根據(jù)1米等于10分米,我們可以推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師:眼見為實,我們還是先按照設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擺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個小正方形,擺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擺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個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F(xiàn)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齊答)100平方分米。
師:現(xiàn)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師:這個結果正確嗎?
生:不正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應該是10000平方厘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5 7頁“練一練”第2題。
本題主要練習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間的互相轉化。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3題。
本題主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面積轉化的事例。
四、本課總結
通過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的問題嗎?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7~2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實例,感受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并會直觀地區(qū)別這兩種常見的現(xiàn)象。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tài)度。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把握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
難點:直觀區(qū)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xiàn)象,理解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方格紙、小房子。
學具:小螞蟻圖片、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都去過游樂園吧,那兒的游樂項目好玩嗎?今天我們再來玩一次。一會兒你們跟隨畫面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把看到的表演出來。(課件出示:各種游樂項目,有激流勇進、小火車、摩天輪等)
2、好玩嗎?你最喜歡哪個游樂項目?想一想它是怎樣運動的。這些項目的`運動都一樣嗎?那你能不能按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分類呢?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平移和旋轉。(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方式。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受平移與旋轉,讓他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就在身邊。
二、自主探究,進一步理解。
1、我們再來看一組運動。它是屬于旋轉還是平移呢?請同學們用手勢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課件出示:升國旗、風車、方向盤、推拉窗、推箱子、鐘表等)
2、﹙指著平移)這些物體在平移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怎樣運動的?
3、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物體平移時是沿直線運動,而且在平移過程中位置變了,方向沒變。(板書)
4、我們再來看一個運動,它屬于什么運動方式?
﹙課件出示:在馬路上直線行走的出租車)
生1:我覺得汽車在行走時,方向沒變,一直往前開,這樣應該是平移。
生2:但是你看到輪子在旋轉了嗎?
生3:對啊,那汽車行走時到底是旋轉還是平移呢?
生4:從整體看汽車在平移,但輪胎卻在做旋轉運動。
師小結:你們的說法很有道理,觀察得很仔細。其實就是這樣,汽車在平移,但車輪在旋轉。
我們一起來表演平移、旋轉的動作,看誰最有創(chuàng)意。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綜合應用的例子,在討論中同學們進一步地理解了平移、旋轉的特點。
三、感知平移﹙教材第28頁“試一試”)。
1、移一移、描一描。
師:你們能按照要求找到棋子、鉛筆、三角板平移后的位置嗎?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解答疑難。
2、小組操作、驗證、討論。
生匯報,師出示課件,展示把棋子、三角板、鉛筆圖平移的過程及移動后位置與先前的對照。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的平移過程。
3、自主合作、完成平移。
師:通過剛才的實踐操作,我們知道了平移的過程,那么你們能說一說鉛筆圖和三角板圖經(jīng)過怎樣的平移過程才能得到圖形③呢?
生:小組合作研討“說一說”中圖形的平移過程。
師:指名匯報,師隨匯報完成平移。
生1:鉛筆圖①先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2格能平移
到圖③。
生2:鉛筆圖①先向下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5格能平移到圖③。
生3:三角板圖②先向右平移3格后,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圖形③。
生4:三角板圖②先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3格得到圖形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平移,知道三角板和鉛筆移動前后的位置關系及移動過程,更好地掌握了平移知識。
四、拓展延伸,運用知識。
1、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旋轉的現(xiàn)象?告訴你的同桌,然后全班交流。
播放課前準備好的關于平移和旋轉的幻燈片。
2、除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平移和旋轉的應用外,你還想了解平移和旋轉的其他應用嗎?
3、學校會議室有個大門。請你想一想,是把門設置成旋轉門還是平移門好呢?請同學們替學校設計一下。
﹙同時看看會議室大門的畫面)
設計意圖:同學們在選擇平移門還是旋轉門的討論中,進一步提高了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體會到數(shù)學的神奇力量。
五、小結。
同學們,你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課后請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一 元、角、分與小數(shù)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jīng)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shù)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shù)的含義,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shù)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tǒng)的學習小數(shù)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jīng)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柏洷热摇币攀肿寣W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zhì)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jīng)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百I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應該把小數(shù)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學習目標:
1.通過收集和欣賞各類交通標志,體會對稱與不對的的區(qū)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設計校園交通標志的數(shù)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3.在設計校園交通標志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shù)學與藝術、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軸對稱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吳老師收到了一份海報,誰來給大家讀讀?
學生讀海報
師:嗯,你讀得真清晰!請坐。
師:這一節(jié)課,就請同學們來當小小設計師
我們的活動任務是:設計校園交通標志
而且,要和什么有關?
生:人車分流
師:好,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二、回顧復習
師: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享資料。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師:你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嗎?它們用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學生欣賞交通標志
師:你真會發(fā)現(xiàn)!
這些交通標志有什么作用嗎?
生: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師:你總結得可真好!
三、解決問題,體驗新知
師:在“人車分流”活動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標志呢?
小組討論一下
生:校門口、操場……
師:同學們考慮得真周到!有些地方吳老師都沒想到。
師:如何設計出一個與“人車分流”有關的校園交通標志呢?
小組討論一下。
生:突出主題;用到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
四、小組活動,分享交流
師:小組活動之前,吳老師這里有幾點要求:
學生分組讀活動要求
師:對于這個活動要求,你有什么疑問嗎?
吳老師這里有一點提醒:活動時間有限,一定要合理分配。當音樂響起的.時候,活動開始,當音樂停止的時候,不管你是否完成,都停下來,分享的時間就要到了。
師:聽清楚要求的孩子請坐端正。
好,各組開始
師:音樂停止了,分享的時間到了,給你5秒鐘的時間,整理自己的桌面,同時,各小組上交你的作品。
師:你們的作品真漂亮!誰愿意分享給大家?
師:聽了你們的分享,吳老師覺得大家真了不起!
五、收獲體會,總結全課
師:在設計“人車分流”交通標志中,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主說收獲
師:學有所得,就是會學習的孩子。請拿出自我評價表,給自己的表現(xiàn)打個分吧。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精彩!有了這些交通標志,咱們學校會更加秩序井然!探究,讓數(shù)學更好玩!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好玩《有趣的推理》。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判斷、推理的過程,能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邏輯推理。
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學會用連線、列表等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推理,發(fā)展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在經(jīng)歷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會生活中這些現(xiàn)象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
教學重點:
利用表格進行生活中的推理,并對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
教學難點:
借助表格整理信息,能有條理表述自己推理的過程和判斷的結果。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
教學方法:
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藘蓚新朋友,想認識嗎?
1.出示雙胞胎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什么呢?
預設:她們倆個長的好像!
預設:他們誰是姐姐(妹妹)?
2.抓住有效信息:“誰是姐姐?”讓學生猜一猜,得出要確定那個是姐姐還需要一些信息?
3.出示信息:豆豆說:“我不是姐姐!
4.學生根據(jù)信息用排除法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師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并小結:孩子們,想剛才那樣,通過一些信息,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叫做推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有趣的推理。(板書:有趣的推理)
二、探究新知,體會方法的多樣化。
(一)、出示信息,讀懂信息。
1.大屏幕出示信息,學生讀一讀,理解題意。
師:今天我們的老朋友奇思、淘氣和笑笑也和我們一起來學習推理,誰能用自己響亮的聲音讀一讀。(請一名學生讀,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
2.理解“他們都不在同一小組”這句話的意思。
師:“他們都不在同一小組是什么意思呢?誰能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預設:他們都參加了不同的興趣小組,三人都不在一個興趣小組。
預設:他們?nèi)齻人分別分布在三個興趣小組。
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
(二)、尋找線索,合作探究,體會方法的多樣化。
1.出示線索:學生根據(jù)線索說一說,進行初步的感知。
2.合作探索:
合作要求:請小組合作,用文字、連線或列表等方法記錄自己小組的推理過程和結論。
合作開始:教師了解學情,不斷巡視,對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對快速完成的.小組,可以請他們嘗試用別的方法做一做。
3.學生們展示自己的方法。
預設:文字的方法展示。(方法貼在黑板上)
預設:連線的方法展示。(方法貼在黑板上)
預設:列表的方法展示。(方法貼在黑板上)
。ㄈ、優(yōu)化方法,感知從肯定句入手的優(yōu)勢。
1.方法優(yōu)化。
師:孩子們,大家非常聰明,討論出來了這么多的方法,那么大家想一想哪一種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過程,又能看出推理的結論。
預設:文字方法。
預設:連線方法。
預設:表格方法。
針對學生說的不同情況,進行比較,讓學生感知文字方法需要慢慢看,而且寫的時候花費時間,不夠簡潔;連線方法不能看出推理的過程;只有表格的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結論,又能看出推理的過程。
2.請學生用表格的方法從另外一個同學入手進行推理。
(1).體會關鍵句(肯定句)入手的重要性。
推理進行一步,請學生比較,為什么從奇思入手可以推理出5個結論,可是從淘氣或者笑笑入手只能推理出一個結論。
預設:因為奇思是關鍵句。
預設:因為奇思是肯定句。
預設:因為奇思就是答案。
只要孩子說的合理,都表揚肯定學生。
。2).完成推理。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在推理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文字、連線、列表等,列表的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過程又能看出推理的結論,在推理時我們要抓住肯定句,這樣會使推理更簡潔。
三、運用知識,展示成果。(前一個題扶著走,這一道題放給學生獨立做)
1.大屏幕出示信息。
2.運用表格學生獨立完成。
3.成果展示,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
四、延伸拓展: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是通過三個信息得出了三個結論,如果有四個信息、五個信息,你能得出四個結論,五個結論,甚至六個結論嗎?
預設:能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1.讀懂信息,尋找線索。
2.抓肯定信息,連續(xù)思考。
3.展示交流。
預設:抓肯定信息后,先把左邊的動物都送回家,然后再送右邊動物回家。
師:孩子們,這也是我們推理常用的方法-分類法。(板書:分類)
五、總結回顧:
1.教師小結。
2.你學到了什么?
六、作業(yè)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67~6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拓展思維;并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使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3.情感態(tài)度。
感受到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
難點: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教具準備
蘋果、多媒體課件一套。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聽清楚游戲的規(guī)則,我們今天回答問題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幾,就拍幾下。
出示實物﹙蘋果﹚問:老師手里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拍手表示)
如果老師手里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拍手表示)
如果老師手里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學生無法用拍手表示,可能會有學生說“半個”)
師:拍手無法表示“半個”,你能用其他方式來表示半個蘋果嗎?請發(fā)揮你的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表示“一半”的方法?梢援嫺鞣N各樣的圖形,也可以發(fā)明一種符號來表示。
請全班的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或寫,再請4個同學上臺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根據(jù)學生畫、寫的情況,全班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在這些方法中同學們觀察思考用哪種辦法表示一半更簡單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數(shù)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J識1/2,感受分數(shù)的意義。
1.初步認識1/2的意義。
師:這個數(shù)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分數(shù)。
師:(用多媒體配合講解+的含義﹚請看,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個蘋果的,那另外一份呢?
師:(實物演示沒有平均分的情況)如果用一個圓表示一個蘋果,這樣分,其中的一份能用表示嗎?為什么?
師:看來,要找到,必須怎樣分?(板書:平均分)
設計意圖:學生理解分數(shù)意義的關鍵是“平均分”,這樣可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感受1/2。
師:同學們看教材第67頁中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涂出這些圖形的1/2。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師:你還能找出生活中其他物體的1/2嗎?
小結:通過找1/2,我們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創(chuàng)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在多種方法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yōu)越性,并滲透分數(shù)寫法所表示的意義。
﹙二﹚認識幾分之幾,進一步感受分數(shù)的意義。
1.認識幾分之幾。
。1)正方形折出1/2﹙小組合作學習)
師:我們找到了1/2這個分數(shù),其實分數(shù)還有很多,比如1/4,你能說一個嗎?你能用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想辦法找出這些分數(shù)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把學生找出的四分之一貼在黑板上,并貼出三種1/4的折法)
師:這是誰的?說說你找的分數(shù)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將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再對折,涂出其中的1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師:對折兩次,打開后就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就是它的……
師:這是誰的?你找的是多少?(1/4﹚肯定嗎?(指著第二個圖)這又是誰的?你找的是多少?(1/4﹚是嗎?
﹙對比黑板上的三幅圖)
涂色部分不一樣,都能用+表示嗎?為什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看來,都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利用正方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4等操作活動,豐富了對1/4內(nèi)涵的理解,深化了對分數(shù)的認識。
。2)圓形折出3/8。
師:出示圓的折紙和展開圖。演示折紙的方法后,引導學生觀察能得到哪些分數(shù)并涂一涂。
生:1/8,2/8,3/8……
師:總結。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長方形折出4/5。
師:利用一個長方形紙片,你能折出4/5嗎?還能折出幾分之幾。
生:自由探究活動。
2.說分數(shù)。
師:如果不用折紙,你能說出一個分數(shù)嗎?
生1: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8份,如果取了6份,就用6/8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8表示。
生2: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如果取了1份,就用1/16表示,如果取了8份,就用8/16表示。
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分數(shù)?你認為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小組交流匯報)
生:我在路上見到過……
生:我在商場里見到過……
生:可以上網(wǎng)查詢。
生:看電視,讀報紙,問家長……
教師以小組成員的身份作適當?shù)难a充。
3.小結:我們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幾分之一來表示,取其中的幾份,就用幾分之幾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生活中的分數(shù),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像1/2,1/4,3/8……都是今天學習的分數(shù)。
師:仔細看老師寫一個分數(shù)。(板書:3/4﹚發(fā)現(xiàn)了嗎?分數(shù)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師:仔細看一下課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
師:真了不起,同學們有著很強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讀好數(shù)學課本知識,也是我們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師小結:一個分數(shù),分數(shù)中間的橫線叫分數(shù)線,表示平均分,分數(shù)線下面的數(shù)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分數(shù)線上面的數(shù)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數(shù)。
師:在寫分數(shù)時,我們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這個數(shù)讀作:四分之三。(板書:讀作四分之三)你能用這種方法寫一個你喜歡的分數(shù)嗎?(學生個別匯報)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分數(shù),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你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幾分之幾說一句話嗎?
與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分數(shù)的基礎上,通過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試一試。
﹙1﹚教材68頁最上三幅圖。
①三個圖都表示什么分數(shù)?
、跒槭裁茨鼙硎鞠嗤姆謹(shù)?
﹙2﹚教材68頁中間圖。
、龠@四個圖能表示哪些分數(shù)?
、4/4的含義是什么?
2.知識拓展。
師:根據(jù)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因為明明吃了1/2塊餅,芳芳吃了1/2塊餅,所以說明明和芳芳吃的一樣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分數(shù)的意義,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與美,產(chǎn)生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能用分數(shù)說說生活中的事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一、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能根據(jù)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四、教學重、難點
。ㄒ唬┲攸c。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ǘ╇y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三)教具、學具準備。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shù)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shù)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ǘ┱J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diào)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jù)。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ㄈ┱J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xiàn)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zhì)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ㄎ澹┌鍟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6~3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進行估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靈活掌握兩位數(shù) 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各種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
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 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進位的乘法豎式計算的算法。
難點: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很多同學都喜歡看電視,從電視里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書 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呢?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電影院里一排排的座位排 列的情況嗎?怎樣才能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素材是新課程的一個重大舉措。 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的看電視、電影引入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
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
﹙出示教材第36頁圖)
你從圖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據(jù)得到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觀察,正確理解圖意是學習數(shù) 學的重要手段。
啟發(fā)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來了500個人座位夠嗎?小組交流、討論,探究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21可看成20,每排坐26人,這樣電影院的座位就有20×26=520﹙個),500人應該夠坐。
設計意圖:估 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靈活運用估算,加強估算練習,學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匪淺。
3·探究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問題: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方法探究 :怎樣計算26×21?﹙小組交流學習,要求每一 小組至少想出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交流匯報。(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方法一:26×20=520 26×1=26 520+26=546。
方法二:
× 20 1
20 400 20
6 120 6
400+20+120+6=546。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重點分析進位)
26×21=546﹙個)。
再次強調(diào):
第一:乘數(shù)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這里的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即20。)
第二:積“52 “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這里的52,是表示52個十,即520。這里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
第三:列豎式計算時,先用第 二個乘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第一個乘數(shù),用哪一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你認為豎式計算與上面的哪種方法有聯(lián)系?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課下與 同桌交流。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探索并掌握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箅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情感態(tài)度。
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難點:探索并掌握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猴子都到桃園里摘桃子去了,現(xiàn)在讓我們看一看桃子摘的怎么樣了?(出示教材第8頁上面的情境圖)
1、認真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個桃子也沒有,用什么表示?3個小猴子還能分到桃子嗎?
2、根據(jù)情境,怎樣列算式?
3、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0÷3的意義,得出結果。
4、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0÷5,0÷8”等于多少。
5、小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0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為學習商的中間有0或末尾有0法做好準備。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8頁第2個情境圖。
。1)引導學生估算,商大約是多少?
(2)獨立完成計算,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
。3)小組匯報:
方法一:
300÷3=100
6÷3=2
100÷2=102
方法二:豎式計算。
。4)評議做法,特別是方法二,強調(diào)列豎式計算時,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在哪一位的上方。如果不夠商,就用0占位,所以在十位的'上方,商“0”。
探究:840÷6=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引導筆算:840÷6=14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0的作用是什么?(占位)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嘗試性的計算,發(fā)現(xiàn)問題,有針對性地找到突破口,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下和同伴交流在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進行驗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算理。
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
480÷4 369÷3
一、新知探索。
﹙一﹚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情境圖。
師:自己讀題思考: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嗎?﹙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擁有解決本題的能力,老師讓他們暫時保留己見,為后面的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大多數(shù)學生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這時就遇到了本課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商中間有零的三位數(shù)除法)
師:老師想看一看,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會有小部分學生積極舉手。這時老師要峰回路轉把話題拋給那些只會做到一半?yún)s不會最后計算的學生)
師:我可不想把這一問題只留給你們這幾位學生,老師偏偏找那些不敢舉手的同學,讓我看一看你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其余學生會如釋重負地坦言自己遇到的難題)
生:老師我會列式可是不知道怎樣計算。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哪里不會計算好不好?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遇到困難的學生邊列式邊計算,直到遇到難點為止,師板書計算的過程)
師:他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誰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誰能幫一幫他?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征服難題的勇氣。通過學生的語言來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準確的方法)
師:你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一小部分學生有知識基礎,借助他們得到方法二。如果學生們都不會,教師就介入到學生的學習中,立接把方法授出)
小黑板提示:
針對“方法二”思考:在計算時,你注意到了豎式的第幾步有變化?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商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集體匯報交流,最后總結比較上面兩種豎式寫法,從而發(fā)現(xiàn)“不夠商1就商0占位”這個規(guī)律。同時確定豎式的簡便寫法)
師:同學們,商中間的0起到了什么作用?(這個0很重要,起占位作用)
師:計算除法的過程中,什么時候寫零?計算除法時,不要忘記什么?(計算除法時,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哪一位商0。不能忘了寫0﹚
想一想、議一議:如果少寫了商中間的這個0,商成了幾位數(shù)?所得的結果對不對?
﹙二﹚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有余數(shù)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計算:520÷4。
生:自行計算。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頁下面的習題,先列出算式,再嘗試計算。提出問題:
﹙1﹚商的數(shù)字“13”后面為什么填0?
﹙2﹚余數(shù)和被除數(shù)大小是什么關系?
點撥:商的“1”是“一百”,“3”是“三十”,需要用0占數(shù)位。余數(shù)要小于被除數(shù)。
﹙三﹚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無余數(shù))的驗算
出示502÷2的三種算法。
提出問題:
1.以上三種算法哪種正確呢?
2.用什么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老師點撥:
根據(j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的關系,如果商正確的話,應該有: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根據(jù)這個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估算和筆算來驗證計算的結果。
二、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主要研究的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在做練習題時,要先判斷一下商是幾位數(shù),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置。豎式一定要寫整齊,可以簡寫的要注意書寫格式。
師出示“除法法則”小歌訣:除數(shù)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夠商1,0占位;除數(shù)當姐,余當妹。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7、1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理解并掌握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熱情。
3.情感態(tài)度。
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求異思維。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題意,理解并掌握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口算:10×6÷28,70÷3×6 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學校圖書室新進200本書,需要擺放到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大家?guī)蛶兔脝幔?/p>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學生借助巳有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題意,接受新知識。
通過讀題你發(fā)現(xiàn)題中的哪些已知條件?從這些已知條件中你能知道什么?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已知條件:新進200本書,用2個書架放,每個書架有4層。從已知條件可以知道:書架共有8層。
問題: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由這些已知條件和暗含條件,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可以知道共有4×2=8﹙層﹚。200本書放8層,得出第一種方法。
200﹙4×2﹚
還可以這樣分析:200本書放在兩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放多少本?
200÷2=100﹙本)
100本放在四層,每層放多少本?從而探究出第二種解題方法:200÷2÷4
估計商是多少,并嘗試計算。
在小組中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全班交流。
(1)200-﹙2×4﹚﹙2﹚200÷2 ÷4
。200÷8=100÷4
。25﹙本)=25﹙本)
答:平均每層放了25本。
觀察、比較、歸納。
A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班內(nèi)反饋:第一個算式是連除,第二個算式是有乘也有除。
師做小結,連除運算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乘除混合運算,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題發(fā)現(xiàn)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暗含條件,知道各個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再通過讓學生先估商,再嘗E試計算,理解算法。
三、舉一反三,鞏固新知。
師:出示教材第17頁下方左側情境圖。請大家算一下,這個學校每個班級有多少學生?
生:按照要求獨立完成后再與同學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展示下自己是怎么計算的?
生1:3×3計算的是三個年級的班級數(shù)量。
270÷9計算的是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
生2:270÷3÷3=30﹙名)。我先算的是每個年級的人數(shù),然后算的是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
生3:270÷﹙3×3﹚=30﹙名)。3 ×3是三個年級班級的數(shù)量。
師:想一個問題有多種思路、多種辦法。(出示教材第17頁下方右側情境圖)同學們看看可以有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大家先交流,最后我們匯總下看看有多少種方法?
生:交流展示。
方法一:
96÷4=24﹙只)24÷2=12﹙只)
方法二:
96÷4÷2=12﹙只)
方法三:
96÷﹙2×4﹚=12﹙只﹚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身邊的數(shù)學,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名片一張、多媒體課件一套。邊長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提問:你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學生提到的逐一讓他用手勢表示單位面積的大。
如果表示操場的面積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果要表示這張名片的面積呢?(教師出示一張長方形名片)
請學生來估計一下名片的面積。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嗎?要求名片的實際面積就是求什么?(長方形面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已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定的認識,且能具體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這樣導入能讓他們進一步鞏固己學的知識,同時也會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渴望。這些都為下面的新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師:同學們能利用你們手里的小正方形,擺出一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圖形嗎?
生:(很快擺出)。
師:同學們能擺出一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嗎?
生:能。(兩種擺放方法:一字排開或者雙行。)
師:有什么辦法能驗證擺出圖形的面積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們用的是6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師:能用算式表示下嗎?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師:大家想一下,怎么擺出面積為20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呢?生1:20個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個,擺成2行。
生3:每行4個,擺成5行。
生4:每行5個,擺成4行。
師:大家擺放的都是正確的。下面大家能根據(jù)老師出示的圖形,看看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大?(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個,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訂有6個,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行有4個,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
師:一個長為4厘米、寬為6厘米的長方形面積怎樣計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師:總結:長方形面積=長×寬。那么正方形面積怎么計算同學們嘗試一下計算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
師總結: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嘗試運用。
師:我們學會了用多種方法測量長方形的面積,也知道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下面我們來口答幾個圖形的面積。(多媒體逐一出示下列幾個圖形,口答下列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條邊,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師:現(xiàn)在有兩種意見,你同意誰的意見?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學的意見。
生4:我認為第二位同學這樣算出來的是周長,所以是不對的。
師:大家再看一下,這樣算是周長,而我們要求面積。
師:剛才第一位同學說這個圖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也可以用兩條邊相乘來計算嗎?
生: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用“長×寬”計算面積,現(xiàn)在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所以可以改為用“邊長×邊長”計算面積。
師:這位同學的解釋你們明白嗎?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同學們真厲害,歸納出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以后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就方便了。
設計意圖:對于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把它放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通過正方形的特點,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三、總結延伸,歸納整理。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你能談談你的學習體會和感受嗎?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北師大版08-17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北師大02-21
數(shù)學教案-教室 - 北師大版08-16
數(shù)學教案-統(tǒng)計與猜測(北師大)08-16
數(shù)學教案-輕重 - 北師大版08-16
數(shù)學教案-乘車 - 北師大版08-16
數(shù)學教案-玩具 - 北師大版08-16
北師大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模板01-06
北師大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