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時期高校體育實踐的三個層面
> 【內容提要】通過有關高校體育教育研究文獻的查閱和分析,結合高校體育教育的實踐提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在宏觀思路上要立足轉變觀念,在中觀策略上明確基本要求,在微觀操作上要抓住課堂陣地等三個層面的觀點,以期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fā)展。【摘 要 題】學校體育
【關 鍵 詞】高校體育/宏觀思路/中觀策略/微觀操作
二十一世紀,世界進入一個新的技術革命全面發(fā)展的時期,其特點是:科技進步迅速,社會分工精細,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信息傳遞快捷!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的紀要中說:“二十一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是對新思想和新機遇最開放的人”。在高校體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我們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對待高校體育,應該確立“為大學生終身受益奠基,為新世紀科技競爭育人”的理念來探索、實踐高校體育。筆者認為,我們要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探索的勇氣,從高校體育的三個層面去實踐去研究。
1 第一層面:宏觀思路——立足轉變觀念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決定教育發(fā)展的方向,也決定教育的質量。樹立新的體育觀念,可以推動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促進高校體育評價機制的改革。
1.1 確立終身體育教育理念
高校階段是學生生長發(fā)育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體育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后一站,也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學生從學校體育走向社會體育的轉折點。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重要階段,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高校體育不僅僅是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應使學生在畢業(yè)后能夠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不間斷地獨立地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從而獲得終身的效益,成為貫穿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內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余暇時間的逐漸增多,人們對生活的意識由工作第一,轉變?yōu)楣ぷ、余暇生活并立。認識到享受運動文化是每一個人的權力,體育運動不僅是人生某一階段的生活內容,是在不斷提高自身的努力中,持之以恒以至終身從事的運動。
1.2 明確新的體育教育目標
作為新世紀的人才,應具備以下四種素質:一是有新的觀念;二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三是善于開拓進。凰氖怯袌F隊精神,這是高校體育必須承擔的目標。
我國高校體育的目標經歷了從“技能”——“體質”——“健康”的演變過程。傳統(tǒng)的大學體育以運動技術傳授為中心,以提高競技水平的手段來達到所謂“增強體質”的目的,這種目標定位的結果是:片面強調促進學生運動技術能力的發(fā)展,忽視了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
長期以來,大學體育目標定位僅僅停留在“以鍛煉身體為主”,還是“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的狹隘爭論上,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學體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體育教學的目標也由傳授運動技能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向轉換。在《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把“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能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作為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目標的首要任務。
1.3 探索新的培養(yǎng)模式
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學模式,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要確立新的教育對象觀,關注學生發(fā)展的潛力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承認并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
體育教學模式,是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各自的教授和學習而開展的活動方式,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表現形式,同時,它還體現了一種教學思想,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會引起教學過程效果的相應變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是實現教學過程優(yōu)化的前提和關鍵,完善體育教學效果必須從這方面入手。
美國體育教育家穆斯卡·莫斯頓(Musks Mosston)在其專著《體育教學》一書中在總結了當時較流行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過渡的體育教學新模式。近年,我國學者借鑒國外注重學生體育能力培養(yǎng)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按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特點,提出互惠式教學的新方式,其內涵為:按照人的學習規(guī)律,遵循教育學相關原則,在體育教學中為學生相互觀察,相互幫助,共同提高提供了可能,為學生社會交往提供機會,這種互助式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在體育教學的技術學習和練習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互惠互利的兩人或多人小組,使兩人在技術技能、學習能力、體育情感等方面能互相幫助,互相提供反饋,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和提高。
2 第二層面:中觀策略——明確基本要求
21世紀,通過體育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將是高校體育的共同目的,其基本要求包括兩個方面。
2.1 整體健康的要求
整體健康(Wellness)是指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即以主動、負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身體精神和心靈的健康為特征的生活方式,美國國家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制作了一個大學生整體健康示意圖,闡述了一種包括身體的、情緒的、心靈的、社會的、智力的、環(huán)境的各方面的組成部分,并與所處的文化氛圍保持一致的健康結構圖(見下圖1)。
附圖
圖1 整體健康構成
高校體育必須將學生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及道德品質等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作為體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才是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重要體現。
2.2 綜合素質的要求
如何達到整體健康的目的?向體育索取健康,向體育索取生命的意識和活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是高校體育走向未來的象征。
提高大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必須從五方面強化高校體育的內涵(見圖2)。
附圖
圖2 大學生在校體育教育的基本內涵
3 第三層面:微觀操作——抓住課堂陣地
實施體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只有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了,才能給學生騰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動活潑的發(fā)展。高校體育宏觀、中觀目標的實現必須抓住體育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筆者認為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3.1 調整教學內容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仍存在著內容狹窄、陳舊、脫離實際等問題。許多內容過于注重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的教育,而忽視了為終身體育服務的宗旨。因此,要實現宏觀思路和中觀策略,就必須對現行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
3.1.1 理論教學內容
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理論教學的現象。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時數,都無法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知”很重要,知是激發(fā)行的動機,是情感和自覺性的重要基礎。具體的說,就是要努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設具有一定的學術水準和針對性較強的理論課程,同時要重視理論教學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運動保健、運動處方、醫(yī)務監(jiān)督、體育養(yǎng)生、體育療法、體育觀賞,這些理論知識,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講都是必要的內容。
3.1.2 必修內容
在安排高校體育教學的必修內容時,應該選擇使大學為終身受益和可以提高生存能力的運動項目。它應以個體性項目為主,這樣便于學生畢業(yè)后能夠因地制宜地進行長期鍛煉。如:健身跑、武術(拳、劍術、太極拳)、健美操、體操(單雙杠、墊上運動)、游泳(既健身又提高生存能力)、簡易健身器的鍛煉方法。
3.1.3 選修內容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選修內容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條件,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運動項目,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鍛煉,使其成為自己的運動專長,以滿足今后參加健身活動,競賽活動和社交活動的需要。選修內容應以各種球類項目為主,教學不必過于教條,學生只要了解該項目的基本知識和法規(guī),初步掌握了基本技術之后,就要鼓勵學生積極的投入到競賽中去,通過競賽達到不斷提高和完善的目的。
3.1.4 休閑和娛樂性體育內容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終身體育,高校體育教學應適當增加一些休閑體育和娛樂體育的內容,努力為學生拓寬鍛煉途徑,豐富社會知識,增強對大自然的適應力。如:組織學生參加郊游、登山、海濱浴、自行車越野、各種棋類、體育舞蹈等活動。
3.2 改進教學方法
在高校體育教學實踐中,要徹底改變其劃一性、被動性、機械性的教學狀況,朝著興趣性、自主性和豐富性的方面發(fā)展,依據現有條件可以逐步吸收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3.2.1 激勵教學
為了很好的調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更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的動機。根據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應在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中積極提倡激勵教學方法。如目標激勵法、特長激勵法、平等激勵法、競賽激勵法等。
3.2.2 主動教學
大學生是思想活躍,智力發(fā)達的群體。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大力提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作用十分重要,不斷強化學生主動認識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意識,努力改變那種教條和死板的“說教式”教學方法。教學中更多的是鼓勵學生憑借個人興趣和獵奇心理,在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通過自身的理解和感受來完成這個教育過程。
3.2.3 差異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素質結構上的差異,而實施的有區(qū)別對待的教學,其指導思想是對學生全面負責,促使其身心全面發(fā)展。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依據學生的素質,實行差異分班,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教學的質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上的差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不斷豐富和完善教材內容,是搞好差異教學的必要條件。
3.2.4 高質輕負教學
高質輕負是指在體育過程中,以保證強身效果為前提,把生理和心理的負荷調節(jié)到適宜程度的運動方式。其運動負荷心率一般控制在130-150次/min,而強度一般為極限強度的60%。美國學者實驗表明:小量多次的活動有可觀的累積效應。它能使人獲得足以健身的運動量,收到“零存整取”的健身價值。它的健身效應較劇烈運動毫不遜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高質輕負的方法,可以消除學生對運動量過大而產生的厭煩、畏懼、壓抑的情緒,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3.3 改革考核評價
現在,相當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仍以分數作為衡量定性的標準,它削弱了“健康第一”的主導思想的具體實施。筆者認為,作為體育評價體系的體育考核,如果能將體育運動的過程和結果兩者結合起來,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評價體系,這不僅有利于產生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形成良性循環(huán),為學生現在和將來的健康奠基,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而且也有利于推進高校體育教改的進程。
3.3.1 高校體育考核的框架
體育考核評價應考慮到健康的各個方面,才能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在生理健康的評價方面,對于部分先天運動素質較差的學生和運動能力強,體育基礎好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從他們的進步幅度來評價體育成績。
在生理健康的評價方面,對于部分先天運動素質較差的學生和運動能力強,體育基礎好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從他們的進步幅度來評價體育成績。
在心理健康評價方面,應將學生在運動中是否獲得成功與愉快的情感體驗,課外社會體育的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考評,使大學生通過不同項目,不同層次的運動在濃厚的運動氛圍中,心理上產生感受體驗,使精神得到升華。
在能力適應性方面的評價,對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性,各方潛能通過體育運動是否得到挖掘,應成為高校體育考核的一個方面。
3.3.2 高校體育評價的手段與方法
以下框架是專家們通過調查分析提出的。
項目 成績比例% 內容提示
參與頻率 30 記載學生體育的出勤情況
項目成績 30 學生可選自己的強項進行測驗
體育能力 20 包括體育的組織能力,競技能力,協(xié)作能力等
體育文化 10 包括體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專項知識等
健康狀況 10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分解決
【參考文獻】
[1] 貢和法.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基[J].人民教育,2001,(2).
[2] 鐘振新.試論構建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J].西安體院學報,2003,(2).
[3] 郭華恬,金熙佳.高校體育的目標與改革思路[J].體育與科學,2003,(1).
[4] 智翔.關于大學生對體育考核方式的認知及態(tài)度調查[J].南京體育學報,2002,(6).
【新時期高校體育實踐的三個層面】相關文章:
談談語文教育的三個層面08-22
人力資源問題的三個層面08-06
人力資源問題的三個層面08-06
中考:作文得分需要三個層面08-15
新時期高校民生檔案工作探析08-26
新時期幼兒體育教育反思08-04
試論新時期高;鶎狱h組織的建設08-05
對新時期農村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實踐08-25
高校生實踐報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