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強實驗指導 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加 強 實 驗 指 導 培 養(yǎng) 科 學 精 神 邳州市八路鎮(zhèn)中心小學 吳榮剛 自然學科離不開實驗,學生學好自然就必須會做實驗,通過做實驗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一些生活現(xiàn)象,能夠激起他們愛科學的興趣,從小培養(yǎng)科學精神。當前學生的實驗能力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實驗時“不想做,不敢做,不會做,無法做”等問題普遍存在。改變這種現(xiàn)狀,從教師指導這方面來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生的“潛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潛實驗能力”是指學生在做實驗時的一咱準備:包括心理準備(興趣濃、情緒高),能力準備(經驗足、動手操作能力強)。這一能力的獲得來自從小的培養(yǎng)。所以作為小學生初入科學殿堂的領路人,我們要引導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樹立信心,提高動手能力。這時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精神至關重要。 1、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的興趣濃,學習就積極主動。教師應該領著孩子在熟悉情境中發(fā)現(xiàn)自己所意想不到的東西,使他們產生進一步探求的興趣。如在學習《磁鐵游戲》時,我一上課,就出了一個謎語:“一物脾氣怪,專將鋼鐵愛,一碰就沾上,不拉不分開。”讓小朋友去猜,接著,演示一個有趣的小實驗:用錄音機放出動聽的樂曲,在一塊玻璃上面放了一只腳上沾著鐵片的蜜蜂畫片,又放了一只沒沾上鐵片的小白兔畫片,然后,拿一塊磁鐵放在玻璃下面移動,這時,蜜蜂會隨著樂曲跳舞,而小白兔卻不會,隨之我讓小朋友去討論這是為什么。這樣便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了新課的學習。 2、深入了解學生,滿足求知欲望。 自然課我們應帶給學生們更多的驚喜和樂趣,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的要求。了解并滿足學生的“新”、“奇”、“特”的特點與要求。將課堂內容中顯得“高高在上”的知識轉化為“平易近人”的且能吸引學生并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通俗化的內容。 3、將學生在“玩”中做,提高動手樂趣。 如:《輪子》一課,主要研究使用輪子搬運東西省力這一規(guī)律,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另外找重物,如一張大桌子或一塊大石頭,再準備扁擔、繩索、小推車等工具,讓學生用扁擔抬,用手直接推拉,用小推車推 ,在重物下墊木棍等方法來移動搬運重物,學生自然就興奮地開展了“真刀實槍”的活動,這樣就以生活化的體驗代替了模擬型的實驗,學生在嘗試搬運的過程中興致勃勃,其樂無窮。 二、加強實驗中主體能動性的培養(yǎng) 在自然課堂中,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教師往往有意無意地把結論先教給學生,讓學生帶著驗證這個結論的目的去操作,學生充其量只是“依葫蘆畫瓢”,缺乏新意,把充滿新奇的探索過程搞得索然無味。 1、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發(fā)現(xiàn)。 例如教《磁鐵的性質》一課,我們應留大部分時間讓學生玩磁鐵,并啟發(fā)他們對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會發(fā)現(xiàn)我們想要的結論,而且還會提出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 2、讓學生自主總結實驗結論。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經過充分的設想與實踐,各自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和不同的感知。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事物的現(xiàn)象,鼓勵各種不同的意見爭論。教師不要輕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時間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認識,把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和認識提煉出來。在收集、整理、歸納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和交流,將探究活動中獲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維變得清晰直觀且豐富多采。 三、學會合作加強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自然教學實驗的主要途徑是分組實驗,理想中的小組實驗是,小組成員情緒高漲,群策群力,有不同的意見通過討論得到統(tǒng)一。實驗中人人參與,有序進行,對現(xiàn)象分析深入,得出正確結論。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使小組實驗達到這種境界呢? 1、編排最佳實驗組合。讓學生自由組合,在實驗教學中要盡可能的給予學生充足的時空和材料,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有展示自己設想的機會,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方法和步驟,培養(yǎng)他們積極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發(fā)揮實驗小組作用,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在實驗中教師讓4-6人為一組,讓他們討論,以保證人人有參與機會。要提倡學生協(xié)作完成并鼓勵會做的組員幫助不會做的。在學生實驗中,教師可適時安排小組為單位的比賽,這樣既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氣氛,也讓學生明白了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組員的協(xié)作精神。 四、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個體思維活動中的“定勢作用積極的一面,但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教師教學時要在這方面加以注意: 1、培養(yǎng)學生從一向多轉化的能力。實驗中,經常向學生提出一些沒有唯一的、固定的現(xiàn)成答案的發(fā)散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從一向多轉化,打破實驗中只有一種方法的思維框框。 2、培養(yǎng)“倒過來想”的逆向思維能力。 3、鼓勵學生“走向課外”。課外是課內活動的必要補充,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廣闊天地。小制作、創(chuàng)造性實驗、小發(fā)明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課堂上學到的實驗技能,而且在其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所獲得的不只是一件小作品,還是其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xiàn),這正是我們教育者培養(yǎng)的目標。教師可經常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小發(fā)明的作業(yè),定時開小發(fā)明家會,讓學生講自己制作的經歷,談體會。這樣一來學生還會產生成就感,反過來又會激勵自己,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五、加強“主導”與“主體”的諧調共振培養(yǎng) 可以綜合采用加強交流與親身參與這兩種方法。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小組活動計劃。在學生制定計劃前,教師要及時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或引導學生共同討論相關問題,在計劃制定后,教師要認真閱讀學生的計劃,指出不足,幫助學生完善計劃。 此外,教師還要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某個小組的計劃的制定工作,主動了解學生的設想與思路,隨時進行啟發(fā)、誘導。在活動的展開階段,教師應參加一兩個小組的活動,主動聽取其他小組的匯報,及時準確地獲悉研究活動的動態(tài),進行相應的指導。在活動的總結階段,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展現(xiàn)研究活動的成果。要悉心聽、看,也可以參與對一些新問題、新現(xiàn)象的分析,討論。這樣,教師與學生合為一個聯(lián)動的整體,才能真正做到“主導”與“主體”的諧調共振。 總之,在自然教學中,設法使教學措施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做到“出其不意”,同時使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意想不到的東西,在實驗過程中體驗自己的驚喜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