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情感教學的大學語文論文
一、“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人文素養(yǎng)表現在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上,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屬內在品質。“大學語文”正是要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內在品質,涵養(yǎng)人的精神。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早就提出,道德教育應與學科知識教學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單純的知識教學不應該是教育的全部。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急于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受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傾向于功利化和唯智化,而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卻沒有做到應有的重視。具有實用價值的課程在大學的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各個高校也對于在短時間內較為容易顯現出效果、創(chuàng)造出經濟價值方面的學科、專業(yè)、課程大力扶植。而“大學語文”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類課程,卻因其不具有短期可見的實際功用,且無法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或經濟價值而受到忽視。高校這種理性化、功利化的傾向會引起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精神、情感世界重視不夠,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能力片面,缺乏深厚的素養(yǎng),進而導致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系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大學人文學科逐漸萎縮,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尷尬。面對培養(yǎng)目標“功利化”的傾向,大學語文學科也開始適應這樣的趨勢,試圖去尋找自身的新的立足點和意義。在這樣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將教學內容更多地向實用性更強的(如應用文寫作等)方面傾斜,成績測評也以所謂科學的量化為手段;同時,對于傳統大學語文的篇章學習則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等方面,而篇章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滋養(yǎng)作用重視更為不足?墒侨宋乃仞B(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恰恰就在于情感的培養(yǎng),因為,唯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才是生動的人、活潑的人、區(qū)別于機器的有生存意義和價值的人。情感對于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它是人適應生存的心理工具,是能夠激發(fā)起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也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一個人應該具有成熟的情感,才能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正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要難題!按髮W語文”作為人文素養(yǎng)課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情感滋養(yǎng)的責任,情感教學應該成為大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的內容,這也應該成為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內容。
二、“大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意義
。ㄒ唬┣楦薪虒W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所學知識,真正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比如,當我們講到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體裁“詞”的時候,往往會講到它的起源發(fā)展、長短形式、題材內容等,如果我們以講授的方法陳述和列舉詞體知識內容,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到的知識也無法長時間在記憶中停留。然而如果我們換一個方法,在知識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結果便會不同了。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親身的情感體驗開始談起,詢問他們目前聽得最多、唱得最多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內容的,他們一定會說是愛情歌曲。這時如果告訴他們,詞在初創(chuàng)時期,其實就是那個時候的流行歌曲,內容跟大家愛聽的流行歌曲一樣也是以愛情為主的,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就被調動起來了。接著再來講講,由于詩這種文學體裁到盛唐已經被文人推到了頂峰,中晚唐詩從形式到內容上都求新求變;而市井小民則更需要一種輕松的、能夠表達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的形式,于是詞便產生了。這樣講起來,學生對于詞體和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就比較深刻,情感上對這種文體和相關知識也會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其實,這里我們就運用了情感教學,拉近學生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與這些原本疏離的知識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同時也喚起了他們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與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碑攲W生對學科感興趣并能從中體會到樂趣的時候,大學語文課堂就不再是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課程了。
。ǘ┣楦薪虒W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認同傳統文化,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使他們成為或者愿意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人一般的大學語文課本中都會講到《春江花月夜》,許多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總會有一種浮于表面無法真正深入學生內心的感覺。詩中出現了“搗衣砧”這個物象,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它的含義,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接受;而如果請學生來猜測,“搗衣砧”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很多學生受當今影視文化的影響會脫口而出:洗衣服的。若教師此時馬上否定他們的回答,則會極大地傷害學生求知的感情,也會對自己的文化功底產生懷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教師如果以李白的《子夜吳歌》為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痹俸汀洞航ㄔ乱埂返那榫诚鄬Ρ龋埶麄兯伎紴槭裁磽v衣總是會在夜里呢?若是洗衣服,該是白天才洗得更干凈吧?這時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此時我們再把良人遠征塞外,秋風乍起天氣轉涼,家人白天忙于秋收,晚上也不休息,把粗糙的布料放到搗衣砧上捶打柔軟,為思念的親人制作寒衣,悠悠月色之下搗衣聲聲,每一次捶打都蘊含著她們對遠方親人的摯愛深情。此時學生不僅理解了具體的文化知識,理解了“搗衣砧”在這里出現所蘊藉著思婦與游子之間濃濃的情意,更喚起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再如這首詩有景、有情、有理,美景、深情、哲理融合,在學生看來卻常常有一種景、情、理割裂分離的感覺。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詩人當時的情感并沒有理解和真正的體認。詩人處于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歷史時期,中國統一,統治者胸襟開闊,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心中充滿了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如果我們進行這樣的背景介紹,學生便會對中國歷史上那個非凡的年代心生向往,產生一種向往國家繁榮富強的愛國情感、也期盼自己能夠擁有那種昂揚的生命張力,因此自然也能體認詩人站在俯瞰宇宙、人生、人類情感和人間美景的高度來統籌全篇的闊大境界與情思。
。ㄈ┣楦薪虒W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進而提高與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講到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如果我們將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形象可感的介紹,加之作者自己生活處境的前后對比,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在那種國破、夫亡、背井離鄉(xiāng)、寄人籬下、年老多病的凄涼晚景下,在寒意襲來的深秋,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對周圍的景、物極為敏感、黯然傷情?講到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如果我們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就是那個可以帶著幾十騎沖進數萬人的敵營生擒叛賊、有勇有謀、卻無法完成自己報國理想、無法解救同胞于異族鐵蹄之下的英雄,是否也會在遠眺長江北岸時扼腕嘆息,甚至落淚不已?通過這樣的情感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加貼近篇章作者的內心、人物的內心,在理解篇章的同時,也理解了他人的情感,這種思維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進而提高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的能力。
。ㄋ模┪膶W作品具有的情感寄托和情感宣泄功能充分展示文學的這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疏導學生的類似情感,另一方面還為學生尋找到一條情感宣泄的途徑!按髮W語文”所講授的作品與情感之間本來就自然存在著一種關系,情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來源,文學作品又是作家情感的宣泄與寄托。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意識到了這種關系,《魏風?園有桃》中就有:“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因為內心憂愁,所以作歌謠來解憂;因憂愁而作歌,詩可以解憂。《小雅?四月》中:“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君子作歌,來表達他的哀傷;《小雅?白華》中:“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思念心上人,用嘯與歌來發(fā)泄自己內心的憂傷。作家想要表達的、文學作品表現出的那些情感往往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曾經有過或將來會有的情感,通過對作家、作品、情感關系的充分展示,學生便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擁有卻未曾恰當表達的情感通過作品表達出來、宣泄出來。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意識到,寫作是一個表達自己內心、宣泄情感的途徑,他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得以寧靜。
。ㄎ澹┣楦薪虒W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引導學生將其他學科中所學的工具化技能與人文精神結合,使學生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人大學語文教學通過對作者的介紹或對篇章主人公的講解,向學生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有著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有豪氣干云但壯志難酬的英雄、有剛勇仁義又氣節(jié)凜然的官吏、有借古諷今呼喚不畏專制振興國家的詩人……當學生理解了這些人懷著“兼濟天下”的熱忱,盡一己之力以報國家的精神后,心靈自然會為之震撼、為之感慨,血氣自然會為之燃燒、為之沸騰,他們也會愿意以自己所學,為當今的國家、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情。保護好學生這種純摯的情感,必定會讓他們樹立起一種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將來成為真正有益于社會、可以服務于社會的人。
三、在有限的課時內使情感教學達到最好效果應注意的一些內容
。ㄒ唬┙處熥陨韺η楦薪虒W的內容應有最大限度的認同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將授課內容作為客觀對象進行講解,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充滿不信任,甚至把學生當作敵人。然而情感教學要達到最佳效果、真正喚起學生的情感認同,是需要教師首先將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以心靈的力量去感染學生的心靈,以生命的真誠來喚醒學生的真情,在融洽、真誠、開放的氣氛中,教師和學生都自由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師生間進行真正心靈的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人文關懷的滋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導學生換位進行情感體驗情感情境是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方面,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為內容的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促進認知發(fā)展的支柱和動力。
教師要善于尋找可以引起學生對文化產生興趣和容易激發(fā)起學生情感的切入點,吸引他們關注教學內容,并易于接受和理解。
。ㄈ┞撓诞斀竦纳鐣F實、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喚起學生與所學內容之間的共通情感,啟發(fā)他們對自己的內心、精神進行反省,將人文知識內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ㄋ模└倪M課堂評價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成為學生的促進者,教師不僅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查其情感上表現出來的理解、喜悅或是猶豫以及畏懼之情,并且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接受。教師還應給學生更大的表達空間,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說真話、表真情,任何發(fā)自內心的真誠表達都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賞識和鼓勵,而不是用教師的標準及主觀的臆斷來局限學生。四、結語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把學習分成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而無意義學習只是發(fā)生在“頸部以上”的學習,沒有情感或個人的意義參與,這是一種與“全人”無關的學習。而意義學習就不是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積累的學習,而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tài)度、個性以及在未來的選擇行動方式上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大學語文中的情感教學,恰恰是對學生進行“全人”的教育,學生通過課堂上這種情感與個人參與的有意義的學習,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使他們的行為、態(tài)度與個性———在未來步入社會后能夠真正成為健康的人、對他人和社會有積極作用的有用的人。
作者:王惠丹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