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現狀及對策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現狀及對策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滲透到教育領域。這一新技術在呈現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為此,一些地區(qū)、一些學校、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手段推崇備至,甚至將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列為評課標準之一。應該說,以積極的姿態(tài)看待一新生事物是無可厚非的,但如不顧實際,任意“拔高”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勢必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觀諸現實,在語文學科中,多媒體手段運用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簡述如下:
一、為用而用。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往往抱著“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強拉硬扯,將多媒體這一新式武器拖進課堂。有位教師在教學《致橡樹》時,將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課堂。盡管《化蝶》與《致橡樹》都涉及愛情這一相同的題材,但《致橡樹》重在表現一種現代愛情觀,即木棉(女性)在橡樹(男性)面前的獨立和自尊;而纏綿悱惻的一曲《化蝶》則表現了古人在追求自由愛情而不得那種無奈和傷感,細細比較,兩者相去甚遠。再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請美術教師畫了大量意在表現“空中樓閣”獨特意境的圖片。然而圖片有限的表現力與文字提供給讀者的無限想象空間的強烈反差只能引起學生的不滿。教學實際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教師往往出于狹隘的功利主義,以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來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義泥淖的評課標準,而全然不顧所選樂曲是否與課文的主題合拍,所用圖片否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這種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課堂徒增無效信息,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盲目“拿來”。目前,真正能利用計算機制作課件上課的語文老師并不多。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怎么辦?當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F在市場上、互聯網上課件頗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來。平心而論,在多媒體輔助教學起步的初級階段,能主動拿來,總歸是值得肯定的。問題的關鍵是有些教師對課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認識。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課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其教學理念、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等諸多因素設計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著制作者的教學習慣、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因素,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移植的。教學中對象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不同,甚至班級不同,課件的內容、流程也應不同。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引進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機械、僵化、缺乏個性。
三、以輔代主。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彌補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只能是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所有內容統(tǒng)統(tǒng)納入課件中,甚至一個小小的提問,以及本應由教師對學生活動作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勞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
曾聽過一堂高三復習課,內容是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教師在課件制作時,將掌聲與嘆息聲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當學生改對或改錯一個病句,電腦即出示掌聲或嘆息聲。且不論如此周密的設計是否必要,單就面對的高三學生而言,這樣的設計是否顯得有點矯揉造作、嘩眾取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即使電腦有極強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對交互性極強的網絡教學,機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機對話也不能取代師生交流。因為,教學過程是個十分復雜、微妙的過程,教師的一個手勢、一次微笑、一句贊語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體態(tài)語,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再說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過程,時常會產生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教師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把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再現出來,那么也就少了粉筆的隨心所欲、得心應手(有的教師已沒有板書了),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壓制教師和學生的一些突發(fā)靈感和創(chuàng)造,限制教師的臨場發(fā)揮,使教師不能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靈活地調整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副作用。還是以上面那堂高三復習課為例,有的病句可以有多種修改法,(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備課時出現一些疏漏也是難免的),所以一旦學生回答正確但與教師的答案不相吻合時,給他掌聲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機械的電腦無法“隨機應變”,偏要在出示教師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聲。這種情況,多少會給師生帶來些許尷尬。
四、忽視文本。當前一些語文課件講究視聽沖擊(圖片、影視片段往往是課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比如上《祝福》,不是讓學生去閱讀課文,而是放了一段電影剪輯,看畢即讓學生討論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讓學生透過文字去體味“小草從土里偷偷地鉆出來”的情態(tài),而是用動畫設計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其媒介是語言,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對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視替代學生的文本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像,顯然是與語文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的。語學習需要對文本進行品味,對情感進行體驗,這是無法用一兩個或一組畫面來固定的,如果忽略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而試圖將有著豐富想象空間的語文直觀化,圖像化,那就把語文課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本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水平的停滯不前。
五、新瓶舊酒,F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活動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任何教學手段的應用,都應以此為準則,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的多媒體技術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課堂出現了將教師的講解改為多媒體的演示,一些所謂的課件也沒能擺脫“書本搬家”、“板書搬家”、“習題集搬家”的窠臼。課堂上,教師手按鼠標只管一路點來,學生則隨著屏幕呈現內容,步步緊跟,失去了積極參與教學和思考問題的時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充分體現。這種做法,雖然有現代化教學手段包裝,但其實質仍是“滿堂灌”,是背離現代教學理念的,對改進教學沒有多大用處。更有甚者,還會被一些教師當做加大課堂教學容量、增強練習密度的“法寶”,成為他們固守應試教育陣地、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幫兇”,成了禁錮甚至扼殺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現代殺手”。
針對上述情況,要讓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提高認識,正確定位。多媒體技術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這是由教學自身的規(guī)律性決定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必須為教學服務,如果過分夸大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以輔代主,勢必會導致人(教師、學生)為物(現代教學手段)役,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課件制作堅持以人為本。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旦掌握在觀念落后的教師手中也會變異,成為“舊”教育的工具。因此,在推廣現代教學手段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都必須以人為本。具體言之,在實際操作中,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應自己駕馭多媒體手段,將自己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融進多媒體手段之中,從而極大發(fā)揮先進手段的教學優(yōu)勢。只有這樣,多媒體手段才有可能不會成為擺設,不會淪為實行“舊”教育的新式武器。
三、充分考慮學科性質。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比如宋玉筆下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敷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的“東家之子”,我們就很難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現他,而只能讓學生在想象中體味“伊人”風采。
不可否認,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對微觀世界的“再現”,對某些科學實驗的模擬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獨到的作用,但語文學科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換言之,文字所表現的東西不是能用一個有限的畫面或一個活動場景(即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的。當然,信息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教育現代化,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就直觀性而言,語言文字雖然遜于其他傳媒,但文字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思,讓我們插上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構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盲目介入(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卻使這個巨大的想象空間縮小了,試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那么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又從何談起?如果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以犧學生想象為代價的,這對語文教學絕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意語文學科的特點,千萬不能被潮流趕著,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上,不妨套用魯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則,“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多媒體課件刪去,毫不可惜。”
四、提高自身素質,為多媒體技術恰當應用提供保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親自設計、編寫課件。 目前一些商業(yè)性軟件價高質劣,商業(yè)行為較突出,許多軟件開發(fā)商不懂教育,所開發(fā)出來的軟件違背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變成教科書的電子翻版。軟件開發(fā)商開發(fā)的教學軟件即使是非常優(yōu)秀,也會因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藝術不同、教學風格不同,未必適用于所有的教師。因此,特別是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在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術的同時,有必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編寫、制作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總之,當一個新生事物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需要有熱情擁抱的舉動,但也應有冷靜審視的頭腦,這樣方能為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使其在良性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