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2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續(xù)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fā)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統一規(guī)范課堂常規(guī),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口算),找規(guī)律,總復習。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與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與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與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與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與筆算兩部分。同樣,除了認數與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認識人民幣、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guī)律等。有了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豐富多彩,形成了比較合理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與“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與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與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與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感受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系;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與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現與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yè)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與筆算的訓練,培養(yǎng)與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系生活實際與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鼓勵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并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與學具。
7.常到教室做課外輔導,為學生決絕疑難問題。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2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做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于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guī)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罢乙(guī)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的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huán)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根據教材以上的編寫特點,在教學中我們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措施
1、態(tài)度習慣。
找個別學生談心,使嘵之以理,動之以情。與部分家長聯系(包括優(yōu)生與后進生),主要從更上一層樓的角度,與家長進行溝通。
2、知識能力
利用中午等時間進行必要的輔導,(為不增加學生負擔,輔導的同時適當減少書面作業(yè))
發(fā)動優(yōu)生進行互幫互助,采取先學生自愿結對,后教師統籌安排的方法,給每一位后進生找到自己的幫助人,為達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初步想法如下:
。1)為保證有互助時間,對相關學生采取適當減免書面作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使后進生有被幫的時間。
。2)對優(yōu)生進行鼓勵,如果自己所結對子有進步,學期結束開學評比“互幫互助積極分子”給予獎勵。
3、檢查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師利用上課時間,進行一步一步的指導,從培養(yǎng)學生檢查意識開始,不僅知道檢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檢查作為自己的一種自覺行為。對學生的作業(yè)力爭面批。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3
這學期還是帶一(1)、一(2)班,我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了解,我對各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制定下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剛步入小學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
但一班許多學生由于父母沒時間照顧學習,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學習效果不佳,成績也沒提高,這也是現在這個社會的普遍問題。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班級學困生有xx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總想偷懶,由于父母做生意無人監(jiān)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業(yè)雖能完成,但成績不升反而降。
二班學困生有xx等,前兩人上課不聽,下課不做作業(yè),似乎智力有點問題,嚴重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平均成績。
三、采用的相關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改進教學思路: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四、教學進度安排(略)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4
進入20xx年春季學期,一年級的學生們也有了一個學期的學期基礎,所以教學過程也更加容易了,為此我制定了這個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取得最大進步。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引導新生入數學之門,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針對低齡聾生特點,采用多種手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建立數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經過半年的在校學習,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跟不上,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生們都是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為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與代數(共5個單元)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四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五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七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八單元——探索樂園(找規(guī)律)。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第一單元——位置;第二單元——認識鐘表;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會用>、<、=等符合和詞語來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說出個、十、百數位的名稱,識別100以內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4、結合具體物品感受100以內數表示的量。
5、能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6、能與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圖形的認識: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會用它們拼圖。
9、圖形與位置: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0、認識鐘表,會看整時、半時,結合具體事例,了解整時剛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叫大約幾時,初步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11、在現實情境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1元=10角,一角=10分;結合熟悉的購物活動,學會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五、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認識鐘表和人民幣。
六、教學難點:
時間的認識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圖形進行比較和排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5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guī)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ㄒ唬┙虒W目標:
。、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空間與圖形:
(1)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統計與概率: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并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并初步能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tài)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系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fā)現并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ㄈ┙虒W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中盡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教學基礎。選擇多種口算方法如視算、聽算、限時計算等,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
5、為學生提供關于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結合教學內容有機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創(chuàng)設激趣、激情的情景,讓學生愉快的自覺的投入學習中去。
9、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計算和及時進行檢驗的學習習慣,特別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yǎng)、
10、作為教師首先以身作則,以飽滿的精神上課,以良好的教風影響學風,做到認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種形式的圖片、卡通等,設立“動手、動口、動腦”等合作交流的欄目,備好每一堂課,顧及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高40分鐘效益。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
學會基本的圖形認識,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
初步理解時間概念,學習認識鐘表。
初步了解簡單的數據分類與統計。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方法學習數學。
鼓勵學生使用學具、教具進行實際操作,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積極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
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學內容
1、數的認識與運算
100以內數的讀寫
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2、圖形的初步認識
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基本圖形的認識
圖形的基本特征
簡單的圖形拼組
3、時間初步認識
認識鐘表,學會看整時
時間單位:時、分的'認識
簡單的時間計算
4、簡單的數據分類與統計
數據的收集和分類
簡單的統計圖表制作
初步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yǎng)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直觀式教學:利用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手段,使抽象知識直觀化、形象化。
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手段:
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模型等教具輔助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課件、動畫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組織小組活動、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教學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參與度、注意力、回答問題等。
作業(yè)評價:檢查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測試評價:定期進行單元測試,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合評價: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和測試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五、教學計劃安排
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確保教學內容的有序進行。具體安排如下:
第1-2周:復習上學期內容,鞏固基礎。
第3-6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
第7-9周:學習圖形的初步認識,進行圖形拼組活動。
第10-12周:學習時間的初步認識,進行時間計算練習。
第13-15周:學習簡單的數據分類與統計,進行數據統計活動。
第16-18周:綜合復習,進行期末測試。
第19-20周:總結學期學習內容,評估學生學習成果,準備下學期教學計劃。
六、教學注意事項
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課堂管理,確保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7
一、教學目標
1、數與計算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順序和大小關系。
能夠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簡單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初步認識鐘表,會讀、寫整時和半時。
2、圖形與空間
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如正方體、長方體、球等)。
發(fā)展空間觀念,能夠識別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關系。
3、邏輯與推理
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排序。
初步接觸簡單的邏輯推理問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態(tài)度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
鼓勵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二、教學內容
1、數與計算
數的認識:100以內的數的讀寫、數的順序和大小關系。
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簡單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鐘表認識:整時和半時的讀寫。
2、圖形與空間
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的'認識與辨認。
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球等的認識。
位置關系: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關系的認識。
3、邏輯與推理
分類與排序:初步學習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和排序。
邏輯推理:簡單的邏輯推理問題的初步接觸與解決。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啟發(fā)式教學
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
2、直觀教學
利用教具、學具等直觀工具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3、游戲化教學
通過數學游戲、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四、教學評價
1、課堂表現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發(fā)言情況等,評估學習效果。
2、作業(yè)與練習
通過布置適量的作業(yè)和練習,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3、定期測驗
每學完一個單元或模塊后,進行小測驗,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4、家長反饋
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讀寫及順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學會用簡單的圖形和符號描述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能夠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理解加減法的基本含義。
初步認識鐘表,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能夠進行簡單的購物計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愛好和自信心。
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
二、教學內容
1、數的認識:
100以內的數的讀寫及順序。
大小比較及數的組成。
2、圖形與空間:
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使用圖形描述事物并進行簡單的圖形拼搭。
3、加減法運算:
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100以內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加減法應用題的初步認識。
4、認識鐘表:
整時和半時的認識及表示方法。
簡單的時間計算。
5、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及換算關系。
簡單的購物計算。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教具、學具等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鼓勵他們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問題。
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四、教學安排
數的認識:約4周
圖形與空間:約3周
加減法運算:約6周
認識鐘表:約2周
認識人民幣:約2周
復習與總結:約1周
五、評價方式
平時表現: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參與度、合作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作業(yè)完成情況:檢查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了解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單元測驗: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測驗,評估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期末考試:學期末進行全面性的考試,評估學生對本學期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六、注意事項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進步。
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安排。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
初步認識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和它們的簡單性質。
學習簡單的測量(如長度、重量等)和比較。
學習簡單的數據分類和統計。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思維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1、數的認識與加減法
100以內的數的認識。
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
1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2、圖形的初步認識
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基本圖形的認識。
圖形的簡單性質(如對稱性、邊數等)。
圖形的拼組與分解。
3、簡單的測量與比較
長度的初步認識與測量。
重量的初步認識與比較。
物體的大小、高矮、長短等比較。
4、簡單的數據分類與統計
數據的簡單分類。
統計圖表(如柱狀圖、餅狀圖)的初步認識。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直觀教學,利用教具、學具等輔助教學。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踐等活動,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
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評價方式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掌握情況。
通過作業(yè)、小測驗等方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教學計劃安排(示例)
第1-2周:復習上學期內容,鞏固基礎知識。
第3-4周:學習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
第5-6周:學習圖形的初步認識,進行圖形的拼組與分解活動。
第7-8周:學習簡單的測量與比較,進行實際測量和比較活動。
第9-10周:學習簡單的數據分類與統計,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第11-12周:綜合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第13周:期末考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第14周:總結本學期教學內容,制定下學期教學計劃。
以上是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的示例,具體教學內容和進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上取得進步。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10
一、教學目標
1. 數與計算
熟練掌握100以內的數的順序、大小及組成。
能夠正確、迅速地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初步認識并解決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
2. 圖形與空間
能夠識別并描述基本的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初步認識基本的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球等)。
培養(yǎng)空間感知,能夠使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置。
3. 邏輯與推理
發(fā)展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
通過游戲和實際問題,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
4. 情感態(tài)度
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yǎng)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內容
1. 數與計算
數的認識:100以內的數的讀寫、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
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100以內數的簡單加減法、加減法應用題。
2. 圖形與空間
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的認識與描述。
立體圖形:正方體、長方體、球等的初步認識。
位置與方向: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關系的描述。
3. 邏輯與推理
比較與分類:初步學習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和比較。
邏輯推理:通過簡單的游戲和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游戲化教學
利用數學游戲、數學故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直觀教學
利用教具、學具、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3. 互動教學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互動。
4. 實踐應用
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評價
1. 課堂表現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發(fā)言情況、合作能力等,評估學習效果。
2. 作業(yè)與練習
布置適量的作業(yè)和練習,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3. 定期測驗
每學完一個單元或模塊后,進行小測驗,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4. 家長反饋
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共同促進孩子的數學發(fā)展。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11
一、教學目標
1、數與計算:
掌握100以內的數的讀寫和順序。
加深對數的組成的理解,如個位和十位的認識。
能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和簡單的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
2、圖形與空間: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能夠簡單描述圖形的特征和進行圖形的'簡單分類。
3、數據與統計: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
能夠用簡單的圖表表示數據,如條形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4、解決問題:
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如加減法的應用。
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簡單分析問題的條件和結論。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
1、數與計算:
通過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利用游戲、競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圖形與空間: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圖形的特征。
使用圖形卡片、拼圖等工具進行圖形的分類和組合。
3、數據與統計: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收集數據并整理成圖表。
引導學生觀察圖表,發(fā)現數據的變化和規(guī)律。
4、解決問題:
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
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問題的條件和結論,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進度安排
數與計算:第1-6周
圖形與空間:第7-10周
數據與統計:第11-13周
解決問題:第14-16周
復習與測試:第17-18周
四、評價方式
課堂表現: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表現。
作業(yè)完成情況:檢查學生的作業(yè)質量和完成情況。
單元測試: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小測驗,評估學生的掌握情況。
期末考試:學期末進行全面性的考試,評估學生對本學期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五、注意事項
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進步。
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安排。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數的組成。
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筆算。
初步認識人民幣,了解簡單的購物和支付常識。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并能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
了解簡單的時間概念,如認識鐘表、區(qū)分整時和半時等。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提高數學交流能力。
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方式,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
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挑戰(zhàn)自我。
二、教學內容
1、數的認識與加減法
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數的組成。
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筆算。
學習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認識人民幣與購物
初步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和單位,了解簡單的購物和支付常識。
學習簡單的購物計算,如計算商品的總價、支付金額等。
3、認識圖形與變換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了解圖形的基本性質,如邊長、角度等,并能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如平移、旋轉等)。
4、認識時間與鐘表
了解簡單的時間概念,如認識鐘表、區(qū)分整時和半時等。
學習時間的簡單計算,如計算經過的時間等。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直觀教學,利用教具、學具等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數學概念。
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踐等活動,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評價方式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掌握情況。
通過作業(yè)、小測驗等方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教學計劃安排(示例)
第1-2周:復習上學期內容,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
第3-4周: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筆算。
第5-6周:學習認識人民幣,了解簡單的購物和支付常識。
第7-8周: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了解圖形的基本性質和簡單變換。
第9-10周:認識時間與鐘表,學習時間的簡單計算。
第11-12周:綜合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進行期末考試的準備。
第13周:期末考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第14周:總結本學期教學內容,制定下學期教學計劃。
以上是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的示例,具體教學內容和進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上取得進步。
【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8-24
初三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7-24
高二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3-19
小學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1-03
初三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范文08-17
第二學期高一數學教學計劃12-28
初三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04-03
第二學期初二數學教學計劃08-24
實用的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0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