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陽明心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習陽明心學的體會
學習陽明心學的體會
原創(chuàng): 邊海峰 劉長志
我想先說一說我在接觸陽明心學之前的一些個人經歷,主要講的是我在心理學方面獲得的幫助。我能在一開始接觸心學的時候就有很強烈的親近感,主要歸功于我的那段經歷。
可以說,正是一段心理咨詢的經歷,幫助我走到現(xiàn)在修習陽明心學的路上。在三年前,我參加了我們市的一個心理咨詢師體驗班。半年多的時間里,我在靜坐冥想,或者說是半催眠的狀態(tài)下,收獲了很多以往沒有的體驗,主要就是理清了個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關系,打通了“心”與“腦”的鏈接通道,從那時起我對世界的看法有了轉變,個人的精神氣質,家庭關系,工作狀態(tài),都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觀。(分清心和思維不是一回事,是心學入門的第一個障礙)
在那段時間里,我首先接觸的一個觀念就是愛的秩序,如果愛的秩序混亂,人的情緒狀態(tài)就會固化在一個混沌之中,感到處處不如意,體驗不到幸福和真正的喜悅。最讓人感到舒服的愛的秩序是什么呢?這里的排序是,第一位是自己,接下來是配偶,親人,朋友,事業(yè)。
正如陽明先生講到的,有我的一點靈明,才有世間萬物的感應,所以出發(fā)點是自己,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夫妻關系和諧是家庭的基礎,有了基礎,孝順父母,教育子女,都能更順暢。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是有血緣關系的,對他們的愛是自然的事,這也是良知的一種體現(xiàn)。工作和事業(yè)只是我們修行的途徑,關鍵還是修好自己。(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載體,而不是人生本身。這個次序清楚了,就很容易理順了)
初次聽到這樣的新概念“愛的秩序”的時候,我感到豁然開朗,從此,我不再糾結于別人的眼光,而是專注于自己的感受,一段時間,我暫時放下了一些曾經在乎的事情,專心做回自己,可以說真是打開了一扇心門。(“心即理”是人與世界的相對位置,這個位置定了,才能談到其他)
以上是我接觸心學前的經歷,下面說說加入陽明心學群以來,我對一些概念的體會。
其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概念強調的是以“心”感知萬物,用心觀察萬物。以前看待事物會受到外物的誘惑,或者他人情緒的干擾,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緒就隨之波動;現(xiàn)在對待事情能以平穩(wěn)的心態(tài)看待,就是能穩(wěn)住自己的心緒,并盡量保持覺醒的狀態(tài)。關于心的感應,我想分享一段小說里的描述:
科幻小說《三體》中一段描寫,說的比較有趣,寫的是一只螞蟻,爬在一個墓碑上,從它的視角看,就是凸起和凹陷的一些路線,它并不能感知到全貌,(即使看到全貌也不能辨識出這是墓碑,它并沒有這樣的概念)。
其實很多概念,名詞都是人特有的思維辨識的結果,是心體落在事物上的感應。
用這樣的感知方式去觀察事物,觀察人,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就像一個螞蟻走在世間,并不知道它自己在經歷什么,我也感受到了人對于這個世界的感知是從自己的經驗經歷得到的,放下自己原有的經驗,以“空白”的心態(tài)感知萬物,就會有全新的視角,也會進入“無我”的狀態(tài)。(這就是不自欺的“心有敬畏”)
人的一般狀態(tài)下,監(jiān)察功能并不能總是起作用,但要時常感知省察,就不會偏離太多。而這種省察,不是用腦,是不慮而知的。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是時常要省察自己是否有私欲攀附。所謂“私欲”,我的理解就是基于“人道求有”的自己判斷,就是主觀意愿,有時事情本來是一個樣子,經過觀察后形成感知,再通過語言,文字描述出來,就變成了自己特有的“認知”,這種認知時常會偏離事物的原貌。
其二,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要追求學習的速度,圍繞很少的幾個概念反復琢磨和實踐就好,所謂大道至簡,把精力用在感悟上,而不是一詞一句的學習上。陽明心學承接了古圣先賢的大智慧,并向世間撒下智慧種子。學習陽明心學后,我感到自己站在高處,一覽眾山小,一個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看書的時候比較快了,也比較容易看出書里的宏觀架構,也能感受到作者對人性的描寫的用意。比如,《白鹿原》。
【學習陽明心學的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陽明心學心得體會08-08
三用心學習體會08-15
師德的核心學習心得體會03-15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08-11
《王陽明心學》讀后感09-10
中心學習小組學習實施方案08-13
虛心學習的名言警句08-13
審批中心學習先進性心得體會08-16
審批中心學習先進性心得體會08-12
榜樣3學習心得:以虔誠的心學習榜樣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