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道爾頓教育計劃》讀后感
《道爾頓教育計劃》讀后感1
教師應(yīng)當是普羅米修斯,是盜火者,是縱火者;他們應(yīng)當被要求點燃人類的求生欲望,他們應(yīng)當被要求點燃人類的求知欲望。
一、反抗還在繼續(xù)
下課鈴響了,中山紀念中學的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奔向食堂,場面十分壯觀。早些年,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我不禁想到:孔夫子不是高唱“逝者如斯乎”么,怎么這些年來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幾乎絲毫沒有改變,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空間與時間難解難辨。走進食堂,我排在長長的隊伍后面,前面的同學拿著張數(shù)學卷子在做,再往前望去,一個面容疲倦的女生在嘈雜聲中背著單詞。你也許會說,這一切并不陌生,我們以前見得多了,不也都走過來了么?的確如此,我們走了過來,但是我卻想說,我們是反抗過來的,誰反抗得厲害誰就獲得更多的快樂。
我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反抗經(jīng)歷。在沒閱讀《道爾頓教學計劃》之前,我就事實上堅持著它的一些原則,我討厭那清晰的課與課的分隔,我討厭沉浸學習時被打擾,因此我愿意自己安排自己的一切,有選擇性的逃課和有選擇性的做作業(yè)就是我靜悄悄的反抗。初中的時候,數(shù)學老師特別嚴厲,他也特別認真,每次家庭作業(yè)都會認真批閱并打上日期,然后每到月末時就數(shù)日期夠不夠,不夠的學生將會受到處罰,每個兩塊錢。事實就是,我從來也沒有湊齊過他的日期。每到月末,我總是差很多的日期,當然我是從來不會執(zhí)行他的處罰的,因為我沒有那么多錢。最后,數(shù)學老師沒辦法只好請家長到學校。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由外祖父看管,外祖父聽力不大好,也不太愛批評我,于是我就叫他去見老師,老師在我外祖父面前數(shù)落了我一通,大意就是這孩子不做作業(yè)應(yīng)該嚴加管教。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滑稽的一幕,外祖父背著個背簍,裝作很認真的聽著,看老師嘴沒動了,就迎上去說“老師,麻煩你嚴加管教,這孩子父母不在身邊”。老師無奈,只好讓我們走了。當然,我也就逃過了一劫。自此以后,我便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其實我并不是不做作業(yè),我只是選擇性的做一些罷了。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總是讓背古文,我也不背,但我還是會讀,即使讀得爛熟,我也還是不會背,我想是因為我天生愚笨的緣故,不可能是博聞強識的材料;但也許正因為我不喜歡背,或者因為我總是能用我自己的方式躲過語文老師的抽查,我現(xiàn)在仍然特別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學。大學的時候我逃課就逃得厲害了,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其實老師上課真的很沒勁的,節(jié)奏太慢也不生動,不如呆在圖書館踏實。當然,偶爾我也會去聽一聽課,看老師上到哪里了,自己也就跟上節(jié)奏自學。總的說來,我還是更加偏愛大學階段的學習,因為有特別多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一直以來,我都對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形式不滿,但是不能說我不愛學習,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學習方式之中,但是我至少還是快樂的。所以我說,誰反抗得多誰就獲得更多的快樂,因為學習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我說的是快樂,快樂不一定意味著輕松或者容易,事實上,學習一點也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也可以是快樂的。
再次進入中學的課堂,我看到的還是那副景象,教師們按時按點上著那些課,學生們做著自己的事情,靜悄悄的反抗仍然在繼續(xù)。教與學的矛盾一直存在,甚至更加嚴重了。學生們處于被動狀態(tài),但是他們卻無時無刻不是在反抗著,有的激烈點,有的緩和點,有的明顯點,有的隱藏點。反抗還在繼續(xù),但是不少老師們卻一如既往,他們會說這是因為體制如此,不可改變。但事實是,絕大多數(shù)老師一直沒有嘗試新鮮的教學方式,甚至觀念的改變都沒有。如北京十一校那樣走在改革前列的始終是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學校還是因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形式。即使我們這些準教師,在未來,也不知道能堅持反思和堅持批判多久,制度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對于教師而言,也許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教師一旦被制度化,那就意味著教師對教育體制的`批判沒有了,對教育的反思也沒有了,那就真應(yīng)了那句話:不過自誤誤人罷了。一個正直的人民教師應(yīng)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是在黃昏時刻起飛,同樣,教師也應(yīng)該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后反思。反抗不應(yīng)該僅僅屬于學生,反抗同樣應(yīng)該屬于教師,教師要善于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從原始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常懷一顆批判的心,當然,這種批判是連帶著自己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批判絕大部分是對自己的批判。
二、教與學怎樣完美邂逅?
“在舊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不能使學習者去學習,正像牽馬人不能使馬去喝水一樣!保≒99)教與學的矛盾也許算得上是教育學中最基本的一對矛盾,它是這樣的基本,以至于我們?nèi)魏蔚慕逃碚、實踐都不能越過它,而只能經(jīng)過它。傳統(tǒng)上,有所謂的“教師中心”;后來,有人又提出了“學生中心”;再后來,就有了“教師主導(dǎo),學生主體”這個怪胎。這在哲學上就好像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學生中心”是對“教師中心”的反動,“教師主導(dǎo),學生主體”是對“學生中心”的反動;正題、反題、合題,我們的教育理論似乎完成了一次飛躍,這是多么值得驕傲的發(fā)展,以致于人們都忘了進一步追問:“教師主導(dǎo),學生中心”何以可能?多么美妙的合題,但是如果不組織實施,也只能是黃粱一夢。教與學的矛盾從實踐中來,也只能在實踐中得到解決。因此,喊破嗓子始終不如甩開膀子。道爾頓教育計劃是20世紀初比較有益的探索,它也不僅僅是計劃,而是一組組的實踐。教與學只能在實踐中才能邂逅,而解決這一對矛盾也只能是在實踐中去解決。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實踐中究竟是怎么樣的關(guān)系?怎樣實現(xiàn)完美邂逅?
這里關(guān)鍵是對“學習”的理解。對學習的不同理解深刻影響著教與學的關(guān)系,因此與其問教與學是何關(guān)系毋寧問學習怎樣生成,很明顯這涉及到學習理論的問題。不同的學習觀下就會有不同的教學實踐,學習理論竟然是教師必須面對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學習理論不斷發(fā)展,至今已有不同的流派,行為主義、建構(gòu)主義等等,但是其終極問題還是得回歸到人的知識從那里來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簡單粗暴的解釋道:“認識來源于實踐”,人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了。但是其實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認識來源于實踐”其實是大有問題的,所有認識都來源于實踐嗎?學生不能夠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在這里,我覺得應(yīng)該回到康德去,回到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去。認識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那部分外鑠不進去,只能靠內(nèi)省,后天那部分外鑠也不能完全取得成功,也要重視“體驗”的力量(這可以看作是對外鑠論與內(nèi)省說爭論的解答)。就這樣,教與學的關(guān)系就清晰可見了,即教與學統(tǒng)一于終極問題的解答,完美的教與學,有效的教與學應(yīng)該要正確處理好先天與后天的關(guān)系,先天不可教,后天不能只被動的教。先天不可教又想教怎么辦呢?那就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老師吧,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發(fā)展先天之能力。后天不能只被動的教該怎么辦呢?那就讓孩子“與客觀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吧,天地不言卻行著世間最大的教化,圣人之所以為圣人那是因為人們可以同圣人對話,而不去考慮時代的因素。
實習期間,我去聽了幾節(jié)語文課,感觸比較多。教與學的完美邂逅著實不容易,其中“與客觀世界對話”乃是最為基礎(chǔ)的東西,一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同學們不知鴨為何物,那么真正的教育就應(yīng)該讓同學們?nèi)タ吹进喿,回歸自然,回歸存在本身。不知鴨為何物,那么“與他人對話”便不能進行下去了,首先,語文課強調(diào)的乃是“與過往的時代對話,與過往時代的人對話,去體味過往時代的人最真實的情感與經(jīng)驗”,而目前的做法不過是拿來主義罷了。學生沒有情感與經(jīng)驗不要緊,把古人的情感與經(jīng)驗?zāi)脕砭涂梢粤。這樣真的可以嗎?這樣做后患無窮,學生們沒有自己的情感和經(jīng)驗作為基礎(chǔ),無法產(chǎn)生共情不說,直接拿來古人的情感和經(jīng)驗作為自己的情感和經(jīng)驗還會戕害學生的情感,殘忍啊,現(xiàn)在連語文課里的情感也不是自己的,那么我們還有什么是自己的?語文課上了之后連表達真實情感都不會了,這就如同人們學了吃飯之后連怎么咽下去都不會了。
三、靜悄悄的變革
中山紀念中學這幾年特別強調(diào)“自主學習”,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這足以證明我們的老師們注意到了常規(guī)教學常常培養(yǎng)出了“懶惰的學生”(或者不這么責備學生,換個詞,被動學習的學生)。鋪天蓋地的口號與宣傳,以及老師們自我欺騙的話語中都講“自主學習”,指不定過幾年還會有個什么“中山紀念中學自主學習新模式”出現(xiàn)。但是表面的光鮮亮麗絲毫改變不了常規(guī)教學的實質(zhì),你若不信,只需要往辦公室角落站一分鐘便可得知,墻面上貼著一些傳遞給教師的指令,比如“請各位教師把前面兩個單元的資料在期中之前整理出來交給學生們復(fù)習、背誦”!白灾鲗W習”背后的教師指令足以說明一切。但是,學生們有中考和高考的壓力,這是教師們表面上贊揚“自主學習”,背后里搞“教師總結(jié)”“高分十條”“高分沖刺”的罪魁禍首嗎?換言之,任務(wù)驅(qū)動下教與學的完美邂逅可不可能?如果可能,又何以可能呢?
《道爾頓教育計劃》里面也說了,我們絲毫不能輕視我們的教師,他們對于學科專業(yè)知識已經(jīng)了如指掌,爐火純青。因此我們不能責備我們的老師們,他們的專業(yè)水準是足夠高的,是合格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相當敬業(yè)的?蓡栴}又偏偏出在這里,過去我們常講“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而教師有沒有一桶水真的有那么重要嗎?答案是重要。但是學生那一碗水不是教師一桶水直接給的,而是學生自己去打的,誰又能說學生就不能打一桶水呢?所以,這個比喻并不貼切,至少應(yīng)該改改,教師要有一桶水,學生有多少水待定。我們認為,教師應(yīng)當是普羅米修斯,是盜火者,是縱火者;他們應(yīng)當被要求點燃人類的求生欲望,他們應(yīng)當被要求點燃人類的求知欲望。因此,問題應(yīng)該不是出在教師身上。但是,問題的解決又絕對離不開教師。
教學組織形式不改變,所謂的“自主學習”不過是表面上的文章罷了。學生們能夠自主的也是除了上課之外的時間,或者直接說只剩晚自習是自主學習的時間,但是即使時間已經(jīng)足夠少的晚自習時間也不全是自主學習的時間,各類試卷各類習題鋪天蓋地的卷來。我看到的初中生的晚自習是這樣一幅景象:教師在教室門口一張桌子處坐著解決學生們的問題,偶爾維持一下教室里的紀律,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在陽臺處為其他有問題的同學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每天的晚自習學生們都會收到新的任務(wù)指令,比如完成培優(yōu)計劃P80—P81(一類輔導(dǎo)書籍)。這樣的學習就被叫做自主學習。我們一點也不否認這有自主學習的傾向,但是離真正意義上得自主學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時間久了,教師們比較煩,因為他們被日,嵥槭聞(wù)纏身,學生們比較煩,因為他們一直被安排著做這樣做那樣;真正的自主學習似乎從未發(fā)生。
變革也還是有的,最重要的變革就是教師們的倦怠與學生們的不滿,反抗即變革。即使不這樣說,也應(yīng)該是反抗推動變革?吹酵瑢W們聽那些比較無聊的課在底下自己干自己的,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種反抗就意味著不遠的變革。學生們用腳投票,教師們用腳投票正是變革本身。教與學的矛盾越是激烈就越好,這就意味著“祖宗之法”不管用了,必須另謀出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教與學如何完美邂逅呢?任務(wù)驅(qū)動下的教與學的完美邂逅完全可能,出路就在課堂上,就在教室里。也許在這種教室里,它不一定是道爾頓教育計劃下的教室,但是它的原則卻可以是道爾頓教育計劃的原則。常規(guī)課堂活起來,學生們動起來是這種教室的風景;學生們安靜下來,自己思考自己的問題也是這種教室的風景。
靜悄悄的變革正在發(fā)生,而誰走在了前面誰就將引領(lǐng)未來時代的潮流,所謂的走在前面不只是口頭上的走在前面,還要行動上走在前面。我們的教師們可以借新課標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這股東風放手讓學生們真正的組織起來,因為真正的
束縛不在他處,正在于教師自身。不是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了教師才去實施,而是教師們的行動去推動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我們不能因循守舊;但是不因循守舊也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變革也是循序漸進的,但總得要變,因為窮則思變,變則通。
四、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
反抗與變革:教與學的統(tǒng)一,在學理上,可以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本質(zhì)也是任務(wù)驅(qū)動型的教學,但是它卻強調(diào)自主學習,也就是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主導(dǎo)作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做到了,因此它的探索與實踐也是有益的。而今我們講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自然不是講全盤照搬照抄其實施之細節(jié),而是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核心精神與核心原則上去。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核心精神便是:充分尊重學生,教育的本質(zhì)乃是引導(dǎo)學生求真與向善。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核心原則便是:自由與合作。當然,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也講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方法甚至是極端重要的,因為它就是以一種教育組織的方法和方式顯現(xiàn)出來的。我們新的課程標準也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但是卻把方法省略了,這有好處,就是教師有了自主的空間,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教師沒有了可供參考的方法,必須單槍匹馬自己探討方式方法。教師探討方式方法主要是回答自主探究何以可能的問題和合作學習何以可能的問題。而這自然可以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實驗室不正是這種方式和方法嗎?當然,在自媒體時代,我們的實驗室也許可以進行轉(zhuǎn)型和升級,以前不可以想象的現(xiàn)在完全可以實施。首先,網(wǎng)絡(luò)資源與網(wǎng)絡(luò)平臺在實際上使實驗室有了技術(shù)支持;其次,微課和翻轉(zhuǎn)課堂便是時代呼喚課堂轉(zhuǎn)型的實例;最后,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大規(guī)模使用的自媒體時代,實時更新任務(wù)與交互信息成為可能。因此,我們這個時代去實現(xiàn)當初實驗室的諸多設(shè)想是極其有利的,這是一個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最好的時代。當然,這也是一個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最壞的時代,知識的碎片化充斥著整個社會,人們被淹沒在知識和信息的海洋中,各種誘惑與游離是完全現(xiàn)實的境況。對于這個問題,必須辯證看,回到道爾頓教育計劃去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機遇就在挑戰(zhàn)中,因此這是值得嘗試的:建設(shè)實驗室。
《道爾頓教育計劃》讀后感2
拜讀完《道爾頓教育計劃》這本著作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感觸頗深。這本書令我大開眼界,大長知識,大漲見聞,讓我了解到原來教育還可以這樣搞,原來學生還可以這樣學,原來教師還可以這樣教。對比目前我們國內(nèi)的教育,深感中國的教育需要進一步改變與創(chuàng)新。 深知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再加上初次拜讀,所以談讀后感總有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赡苁俏蚁胝f的過多,也可能是我自己不知從何說起的緣故。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下我對道爾頓制的一些感悟吧。 道爾頓制是美國帕克赫斯特于1919年創(chuàng)立的教學方法,并付諸了行動建立了12年一貫制的學校。它是對傳統(tǒng)教育采取揚棄態(tài)度,繼承優(yōu)秀的部分,拋棄落后的,創(chuàng)新前所未有的一種教育方案。這種方案取消班級授課制,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教材,注重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它的基本理念是自由與合作。所謂自由就是指讓學生擁有更多自由時間與自由意志,并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自由的支配時間及選擇他們的學習對象。
所謂合作就是指學生適應(yīng)他人與社會共處的能力包括與教師的相處。學生們在這種體系下可以自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及接受速度決定自己學什么、怎么學。在這里沒有年級的.限制,彼此之間都是合作伙伴,提升他們的能力。 道爾頓制的訓練方法包括:實驗室、研究課題、教室。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室不同,在這里學生被分為小組,不同年級、不同水平可以一起討論事情。還主張學生應(yīng)該在教師指導(dǎo)下接受和承擔較為長期的學習任務(wù),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學不需受外在的教學設(shè)備所影響,隨時可以進入實驗室,實驗室應(yīng)該類似博物館應(yīng)有盡有。在實驗室指導(dǎo)學生的教師必須是專家,因為他們有廣播而深厚的知識,并且能夠為各個年級提供輔導(dǎo)。 具體做法就是布置作業(yè),老師與學生訂立何悅,實行學分制,考查成績。這樣不僅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而且能夠合理有序的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鍛煉自己學習的自主性,確保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其實道爾頓計劃的本質(zhì)就在于每個學生以適合自己情況的速度來學習,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塑造,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才能,這其是一種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方式,在 這計劃之下,學生學習是自由的,且能夠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它不是空洞的,而是就在身邊能夠受到諸多啟迪且對我國教育可借鑒的一種思路與方法。
在此,我想談一下我對我國的教育的一點看法。雖然我國教育在不斷改革,但是革新速度遠遠跟不上社會需求。我們積極推行學生為本,但是現(xiàn)狀卻與理想的要求相差甚遠,長期來,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的學習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要解決這種狀況確實是很不容易。而道爾頓之在這方面下了諸多功夫,學生根據(jù)自己進度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追求自己的興趣點,與同學合作交流,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只是我們自身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太深,解決問題依賴于老師,父母的也不會給予孩子太多的時間與自由,面對國外優(yōu)秀的教育模式與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我們也只能望塵莫及、無力為之。如果能借鑒道爾頓中的一部分應(yīng)用于我國教育的土壤,我相信也會取得巨大的進步。
【《道爾頓教育計劃》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遠程教育計劃08-13
綠色教育計劃總結(jié)08-23
校園學期教育計劃08-24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08-05
大班安全教育計劃08-24
法制教育計劃方案12-21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01-07
幼兒園月教育計劃08-23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計劃08-05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計劃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