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教育工作經驗交流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已經多年,在不斷積累各領域教育教學經驗的同時,我漸漸地對幼兒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多了一份偏愛。近幾年來,我一直積極地閱讀、學習各種關于幼兒數(shù)學教育方面的理論書籍,收集關于幼兒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方案,觀摩多種形式的幼兒數(shù)學活動。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我在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理論及實踐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活動方案的設計與組織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在幼兒園新《綱要》試行后,結合〈〈綱要〉〉中提到的“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的數(shù)、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shù)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的數(shù)學教育要求,我發(fā)現(xiàn)在設計與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點做得還不夠,老師“牽”著孩子走的痕跡還時有出現(xiàn)。因此,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素,以孩子為本位引導他們“學習用簡單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是我一直思考并努力希望解決的問題。而近期觀摩到的一次大班數(shù)學活動《測量我的鞋子》給了我很大的啟迪,也引發(fā)了一些思考。
一、案例簡介
活動開始,教師首先以提問導入“請小朋友們猜猜老師的鞋有多大?”問題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大家開始紛紛猜測……一分鐘左右后,老師請個別孩子對自己的鞋樣進行測量……幾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雖然各有各的方法,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個較準確的答案。
接著教師用描鞋樣,再用畫有格子的紙條對鞋樣進行測量的方法,進行了一次示范,并將測量結果進行了記錄。緊接著老師請孩子們測量自己的鞋碼,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最后要求孩子們將自己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小卡片上。任務一布置下來,孩子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很多孩子更是迫不及待的脫下了自己腳上的鞋子,全神貫注的開始描起鞋樣來。如果某個孩子在描鞋樣時出現(xiàn)了描不好的情況,立即就有其他的孩子來幫助他們,兩人一起合作相互為對方描出準確的鞋樣。在自由測量的過程中,孩子們大多數(shù)都能充分的利用操作材料,如小棍、繩子、尺子等,想出不同的測量方法,只有少部分的孩子是參照老師的示范,用畫有格子的紙條進行測量的。從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該班的孩子已經有了較好地獨立思考的行為習慣。
最后老師提出建議:每個人一張記錄紙不方便共同查看,能否請大家一起設計一張統(tǒng)計表,把記錄到的所有的鞋碼進行整體的統(tǒng)計?建議很快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孩子們無論是對統(tǒng)計表的設計還是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填寫形式都顯得很有想法,各抒己見。雖然最后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做的并沒有如他們說的那樣精彩,可這一環(huán)節(jié)仍然是活動中的一大亮點。
整個活動步驟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得自然而又合理。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xiàn)得非常的投入,對活動興趣濃厚,同時也很好的體現(xiàn)出了該班孩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基本素質。
二、活動的幾點啟示
1、尋找幼兒感興趣的生活經驗是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依托
對于孩子來說,每一個科學概念的建構,往往都要基于自身經驗。鞋子從孩子出世就開始使用,談論有關鞋子的問題是他們感興趣的。在他們學會走路后,更多的女孩子會表現(xiàn)出喜歡媽媽的高跟鞋、男孩子則愛爸爸的大皮鞋,總喜歡穿一穿,走一走。《測量我的鞋子》正是抓住了孩子的這一年齡特征,巧妙的將這一真實的生活經驗運用到了“測量”這一抽象性的“數(shù)學問題”上來。由此可見,教師對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是獨具匠心的。
如何利用一個簡單的提問,立即激發(fā)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這一點正是幼兒教育中最需要好好把握的東西。其實不光是鞋子,只要是生活中跟孩子有密切關系的東西都能很容易的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他們坐的小椅子,睡的小床,吃的零食等等。這些在家長和老師看來簡單的東西,在孩子們看來卻有著天生的無窮樂趣,他們想知道這些東西與自己到底有什么關系,這就是我們如何去引導他們學習的最好的素材。
對比我們以往組織過的一些數(shù)學活動,內容的背景似乎就顯得有些牽強了,如同樣的測量活動,選擇的測量對象往往是教室的黑板、門窗之類。雖然這表面看起來也是以生活為背景的取材,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黑板、門窗的尺寸大小是孩子關心的問題嗎?知道它們的尺寸對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幫助?作為活動材料,門窗、黑板之類的物體是否略顯大了些?孩子們拿著他們手中的小尺子、小木棍好測量嗎?孩子即使當時記住了這些數(shù)字,這些數(shù)據(jù)在他們的腦海里能停留多久?我想,這些疑問應該都是值得我們好好推敲的,這類型的選材也許恰恰說明了我們并沒有完全理解“孩子的生活經驗”的真實含義。
2、把握孩子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牟呗允菙?shù)學教育的重點
《測量我的鞋子》活動中,教師選擇用“小棒”作為測量工具,看似不夠科學、嚴謹,可它卻相對適合孩子使用。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就好比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游戲樂園的大門,里面到底是什么?是好玩的魔術城堡還是可怕的妖魔怪獸?這時我們選擇的操作材料就好比是一個導游,漸漸地把孩子引進這個充滿希望的大門。要讓孩子學習,就不要有太大的難度,最好是直觀的東西,而不是刻滿數(shù)字的尺子。孩子雖然好學,也樂于思考,但他們的年齡特征以及相對較簡單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同時解決多個難度較高的問題。因此對于鞋碼都沒有概念的他們,還要先去弄懂尺子的奧秘,就好比讓他們去摘一個“他們跳起來都無法摘到的桃子”,如此一來,孩子雖然會為這個摘不到的“桃子”而不斷努力,可他們將是何等的辛苦?他們會有收獲嗎?
對比以往組織過的測量活動,我們首選的工具便是尺子。我們總認為既然是測量,就應該力求準確,尺子是當仁不讓的,況且黑板、門窗那么大的物體,不用尺量用什么呢?因此,我們往往不會去考慮孩子的心情。其實,看看孩子們辛苦的模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其實并不樂意使用尺子,原因很簡單:首先,過長的尺子孩子用起來吃力,太短的尺子記數(shù)時太麻煩;其次,大部分孩子都不認識尺子上的刻度標記,使用它時很多孩子會在無形中形成一定的壓力,從而感到一些緊張,雖然這不會過多的表現(xiàn)在他們臉上,可仔細回想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活動中只是一名工作者,他們并不是十分快樂;再則,孩子們由于辛苦,不快樂,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對數(shù)學活動的誤解,認為數(shù)學活動一點兒也不好玩,很枯燥,久而久之他們便對數(shù)學活動不感興趣。即使是我們在后來的一些活動中采用毛線來替代尺子,可毛線的局限性、不穩(wěn)定因素過多,也會使孩子無法得到相對準確的答案,而在活動中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這也是我常感到孩子在數(shù)學活動中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分神,相對其他活動難于組織的一些原因之一吧。
3、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探究是數(shù)學教育的有效手段
作為科學領域的一部分,在數(shù)學活動中貫穿科學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茖W探究要引導孩子“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往的數(shù)學活動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數(shù)學的邏輯性強,對形象思維為主的孩子來說,要掌握好它是很難的。過去,我們往往會選擇填鴨式的教,目的是想通過孩子機械記憶好的特點來彌補抽象思維的不足,并且片面地認為孩子記住了,就是學會了,至于孩子在活動中有無自由探索的空間并不重要。教師也往往不會刻意去設計一個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與成人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是大相徑庭的,成人學習數(shù)學在乎如何更好地通過捷徑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卻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樂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測量我的鞋子》的活動中,教師雖然示范了一種測量的方法,卻并沒有要求孩子模仿,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繼續(xù)對鞋子進行測量,并說出這些測量的方法,然后設計一份統(tǒng)計表進行記錄。不難看出,這既是教師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支持、鼓勵了孩子大膽探索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教師給了孩子探究的空間,尊重了孩子的想法,雖然教師之前有測量的示范,可老師并沒有因此把自己的做法強加給孩子,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同時給了他們自由的探索空間。讓孩子設計統(tǒng)計表,并進行記錄——對于這樣的過程,我認為并不是每一次的數(shù)學活動都適合采用,但如果能如案例中那樣安排得恰如其分,卻也能在培養(yǎng)孩子歸納總結能力的同時,對他們提出挑戰(zhàn),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因為在設計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孩子大部分會對表格的表述形式有不解,因此他們會以不同的形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孩子會選擇尋求老師的幫助;有的孩子則會相互協(xié)商解決;能力更強的孩子則會通過反復地思考后,解決問題。不管孩子用的何種方式,教師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讓他們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同時也較好地構筑了一種師幼互動對話、共同構建的平臺。
對比以往組織的活動,在測量方法上,我們往往會很早的就將我們認為正確地測量方法傳授給孩子,然后再讓他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對各種物體進行測量,整個活動其實就是在一種機械的重復中完成的,孩子沒有任何過多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依照教師的指令在行動,活動結束時,得到的也僅僅是學會了一種測量方法而已;蛘呶覀円步o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但總會不由自主的更多關注那些與老師用了相同方法的孩子,打心眼里認為這樣才是真正學得好的孩子,無形中就在評價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先入為主的偏袒性,而忽視了對孩子想法的尊重。這樣一來,是以孩子為本位還是以教師為本位的學習,就顯然有些本末倒置了。
4、突出主線,有機整合,讓數(shù)學更貼近生活,是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體現(xiàn)
生活中的事物是瞬息多變的,也絕非單一存在的。生活中的問題也常常因此而產生,孩子的數(shù)學活動亦是如此。因為數(shù)學活動的邏輯性,許多孩子無法很好的對它理解,而它特有的性質,常常會讓我們組織起來顯得有些乏味而枯燥。回顧以往,設計活動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點上,用一些機械的模式讓孩子反復強記,違背了孩子發(fā)展的自然特點。孩子喜歡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學習,喜歡靈活多變的活動內容,吸引他們的是他們能理解、有趣的知識。
《測量我的鞋子》雖然以測量為主線,卻巧妙地整合了語言、美術、統(tǒng)計的內容。這些內容的恰到好處的相互穿插、滲透,讓測量活動變得更生活化、趣味化。讓孩子描鞋底,看似是便于讓孩子對自己的鞋進行測量,其實,它要求孩子能手眼一致的進行描畫;讓孩子講述自己的測量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是對孩子語言的一種鍛煉,因為它讓孩子懂得,要讓別人能聽懂并認同自己的觀點、方法,就必須清晰、有序、完整地表達;讓孩子設計統(tǒng)計表,測量中熔入統(tǒng)計,突破了我們以往對數(shù)學活動組織的慣有模式,同時更體現(xiàn)了生活化的宗旨。我們之所以會感覺以往刻意分離出來的數(shù)學活動有些單調乏味,是因為生活的知識原本就不是獨立存在的,各個領域原本就相互牽連、相互滲透,完全獨立的學是不存在的。違背了自然也就違背了生活,對于孩子來說也就失去了樂趣和吸引力。
三、活動后的思考
對于測量鞋子這樣一個活動,的確很生活化,也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可僅僅靠這么一次活動,肯定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對于“測量”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那么在以后的鞏固復習活動中,如何同樣適合的選材,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測量的含義、掌握測量的方法呢?我們是否能在以后的活動中讓孩子們也測測自己的書本、量量自己的身高、比比自己的鞋子和爸爸媽媽的有多大的差別。
同樣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元素還有很多,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們喜歡的食品,設計分類、統(tǒng)計的相關活動;引導孩子們用分組結伴的形式,讓他們理解數(shù)的分解與組成;啟發(fā)他們用描述生活中事件的方法,學習編寫應用題……只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樂意思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數(shù)學教育的契機,設計出更精彩的活動方案。
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憑借一時的興趣和沖動;教育更需要細心觀察,深入研究。人的感慨往往能激發(fā)一時的激情與行為,熱情過后,一切開始趨于平淡。作為教師,我們的教育行為不能這樣,我們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進取,不斷地深入,才能獲得不斷地提升,否則只會停留在原地;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善于思考,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溶入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用孩子的視覺看問題。“挖掘生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同時,更多的做到“挖掘生活,發(fā)現(xiàn)教育!”(作者:楊薇長沙市政府機關第三幼兒園)
參考資料: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江蘇教育出版社. 20xx .
[2]《幼兒教育》教師版. 20xx .
[3]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 .
[4]林嘉綏李丹玲.學前兒童數(shù)學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4
【幼兒教育工作經驗交流】相關文章:
青年員工教育工作經驗交流07-12
幼兒園經驗交流05-23
幼兒園家長經驗交流03-26
幼兒園經驗交流(精選24篇)04-22
幼兒園管理經驗交流03-29
幼兒教育工作心得05-16
家長經驗交流-經驗交流07-15
幼兒園班主任經驗交流06-02
幼兒園經驗交流匯編15篇05-26
幼兒園家長經驗交流(精選9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