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讀后感 推薦度:
- 《局外人》讀后感 推薦度:
- 《局外人》 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局外人》讀后感匯編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局外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局外人》讀后感1
說實話,沒怎么看懂這本書,不知從哪總結(jié)此書,我特意百度一番寫下本文。我同樣在反省自己,為什么自己寫不出來東西?哪怕一篇觀后感。
回歸正題,《局外人》只是簡單的講述了主人公默爾索無意殺人案的始末。描述了一個不遵循正常人情世故的、對周圍世界鈍化、身處局外的故事,反襯出世界太多的“理所當然”,主人公是一個不按照約定俗成慣例生活的人,且因沒在母親葬禮上哭泣而遭受譴責,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怪物,是殺人犯,最后處決而死。
作者非常擅長通過細節(jié)來描述整個案件。開頭這樣寫道:“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焙喍痰腵幾個字凸顯了作者的冷漠,因為一般人對于母親的死,心情怎么會那么平靜又冷漠呢?沒有痛苦,不知道去世時間,仿佛母親的一切都與他無關(guān)。之后他參加葬禮,沒有流淚,第二天正常上班,馬上就去約會、看滑稽電影、游泳、做愛……當他女朋友瑪麗問他愛不愛她?想不想和她結(jié)婚的時候,他的回答又出其不意!拔以趺炊夹,如果你想這樣,我可以這么做!睘楹嗡麜@樣?追起溯源,他認為別人在乎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他是一個堅定的虛無主義者。在我們看來,他的態(tài)度太悲觀了,很難被世人理解。其實不然,這正是他的寶貴之處: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和感受,而有些人為了避免承受很多壓力,學會了說謊,因為說謊會讓一切變得簡單,易于接受。有些人看似兩手空空,卻擁有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默爾索的審判部分也讓人印象深刻。審判之前,默爾索看見記者和律師,檢察官和法官打成一片,猶如一場歡鬧的聚會,而自己反而像一個觀眾。自己明明是事件的當事人,在審判過程中卻沒人聆聽過自己的聲音,聽取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全程都是司法人員指責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一行為,審判的不是罪行,而是道德。命運完全交由了其他人,自己像一位局外人。這種做法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迫害。
默爾索是特立獨行的,他愿意為他所犯的錯誤贖罪,也知道即使世界沒有他的容身之處,別人也不能評判他的靈魂。
你會為了生存而失去真實的自己嗎?還是為了活出自己而成為怪咖?
生存還是毀滅,是個問題。
《局外人》讀后感2
看到默爾索在葬禮上沒有哭,不記得母親年紀,我回想了一下外公葬禮上我沒有哭,死去時的具體歲數(shù)也不清楚,心里就“咯噔”一下,偽裝的時間太長我差點兒忘了自己也如此冷心冷肺!
外公對我很好,我很喜歡和外公呆在一起。他在文革前是一名語文教師,文革后當了茶廠的會計。外公喜歡剪報,我就看他剪,把他不要的部分拿來折紙。或許是文革經(jīng)歷過什么吧,外公不喜歡說話,人一直淡淡的,我在他書桌旁邊也不知道為什么下意識的不發(fā)出聲音。后來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鄰居跑到學校叫我趕緊回家,我雖然疑惑,但還是有條不紊地收拾了書包回家了,到家才知道外公去世了。
外公是在書桌后面的大方椅上去的,手上還端著剪報本子,看來是死了也要帶著剪報。∥耶敃r腦子里只有這個。
葬禮很繁瑣,我作為外公唯一的后代,請了好幾天假。其實我什么也沒做,我甚至連葬禮花了幾天拜了幾桌酒都沒有印象,我只記得蓋棺之前要大家圍著棺材一遍繞著一邊哭喪,我不知道為什么沒有一點想哭的感覺。甚至我內(nèi)心只有一點遺憾,遺憾自己以后會更加孤單了,我覺得外公的死是順其自然的,沒有什么值得哭的,他老了,自然死亡,我見鬼的覺得他走的挺好,是好事兒!我想著這些跟著人群走,突然感覺手臂被人揪了一下,媽媽看不過去讓我哭,我突然連遺憾都沒有了,只覺得煩躁,我內(nèi)心覺得這樣不對,可是我就是不難過就是哭不出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看過很多書,在書里感受著別人的“正!钡那榫w。同學從來不會覺得我冷漠,因為我會在適當?shù)臅r候表現(xiàn)出適當?shù)那榫w,盡管我的`內(nèi)心心如止水,畢竟我不再是初中那個不會偽裝自己的我了。同學都說我很溫和,他們喜歡向我傾訴內(nèi)心的不安茫然痛苦,我也會適當附和著。當年高考差一分上211,周邊的人都在為我惋惜,可是我的內(nèi)心沒有一點波動,但是我會平靜地在朋友圈發(fā)一條哀莫大于心死的話來滿足朋友們想要安慰自己的心。
我的內(nèi)心就是默爾索,但我討厭他,因為他沒有任何偽裝,他那么直接真誠,仿佛沒有意識到自己游離在社會道德倫理準則之外。但是我又羨慕他可以一條路子走到底,沒有心理負擔,乃至最后離開那個對他來說可有可無的世界!
我自己也在等待,等著自己有一天再也沒有力氣去偽裝,然后徹底隱居山林做一只離群的大雁。
《局外人》讀后感3
“不,在這里,您當以我為父,我的孩子,”他將手放在我肩上,“這一點您還搞不清,因為您的內(nèi)心依舊充滿了迷惘,我會為您祈禱!
這個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身上似乎有什么東西爆開了,我聲嘶力竭地沖他吼,我拽住他的衣領(lǐng),告訴他我不需要他的祈禱,我向他傾瀉著內(nèi)心所有的情緒,包括全部的喜怒哀樂。他不是很得意嗎?不是堅信有把握嗎?但他的堅信還比不上女子的一根發(fā)絲,他沒有把握說自己還沒死,因為他本就是行尸走肉。至于我,我似乎什么都沒有,但我能把握我自己,把握我的所有,比他強很多。沒錯,這種把握是我僅剩的東西了,可最起碼這個真理依舊掌控在我手中,就像我已經(jīng)被真理俘獲一樣。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真理始終都為我所有。我的'生活曾經(jīng)是這樣,或許,曾經(jīng)是另一種。我做過這些,沒做過那些,這樣的事情我做過,那樣的事情我沒做過。可將來呢?好像以前的我一直對這一分鐘滿懷期待,亦即黎明到來,亦即我或許會被改判無罪。所有的東西都無關(guān)緊要,所有的東西,我知曉原因,他也知曉原因。
在我還過著那荒唐的生活的時候,一股源自未來深處的陰暗氣息便已經(jīng)朝我襲來,它從未來的時光中穿過,有它的地方,我從他人那里得到的每一種事物都不再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相比于曾經(jīng)的生活,未來的生活也未必就更加真實清晰。他人生命的終結(jié),母親的愛情,對我來說無關(guān)緊要。既然我的命運已經(jīng)注定,而像這位神甫一樣被生活眷顧的千萬人還在用兄弟來稱呼我,那么對我來說,他們對生活的選擇,他們已經(jīng)注定的命運,被他們所崇奉的上帝,同樣無關(guān)緊要。他明白嗎?大家都很幸運,世界上沒有不幸的人。終有一日,其他所有的人也會被處以死刑,沒有特例,包括他自己,無法逃脫。這么說來,遭到謀殺的控訴,只因為不曾在母親下葬之日落淚就被處以極刑,也無關(guān)緊要。對沙拉瑪諾來說,他的狗等同于他太太,那個如機器般一絲不茍的矮小女子和馬松來自巴黎的太太及盼望著與我結(jié)婚的瑪麗,也都是一樣的,全都有罪。雷蒙是否是我的同伙并不重要,相比于雷蒙,塞萊斯特是否更好也不重要。今天瑪麗是否正在與另一個默爾索接吻也無足輕重。他懂了,這個神甫,他也接到了死亡判決!從在未來的死亡之淵中吶喊,因吶喊而窒息?蛇@個時候,神甫被其他人解救了,我遭到了看守嚴厲的恐嚇,神甫勸慰他們,讓他們安靜。之后,他雙目含淚,一聲不吭地看著我,良久之后,轉(zhuǎn)身離去。
《局外人》讀后感4
今天讀的是一本短篇小說《局外人》,作者是法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阿爾貝·加繆。
看完小說,我去搜索了一下什么是“存在主義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瑋是這樣為其定義:
“所以在回答人生意義、自我、情感這些問題的時候,傳統(tǒng)哲學也都會給出一些抽象的回答。但是存在主義想要推翻傳統(tǒng)的哲學體系,徹底轉(zhuǎn)換哲學的視角,去關(guān)注每個鮮活的個體真實的生存處境和具體的生存體驗。
存在主義就會格外強調(diào)人非理性、情感的一面,還要把傳統(tǒng)哲學不屑一顧的很多負面情緒當作哲學分析的核心,比如我們面對世界的荒謬感、面對人生的虛無感、面對死亡的焦慮感!
讀完這些相關(guān)信息,我對作者筆下的主人公有了更深的了解,《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名公司的普通職員,開篇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寫了默爾索參加媽媽葬禮的`場景,他的冷漠和周圍人的情感反應并沒有直白的寫在文章中,而是埋伏于各種細節(jié)之中。接著寫了葬禮過后的平常日子,他不經(jīng)意間做了很多周圍人為之震撼的事情,比如葬禮第二天就和喜歡的女孩子上了床,看了一場喜劇電影。
女孩問他結(jié)不結(jié)婚,他說隨便吧。
原文這樣寫道:“我說結(jié)不結(jié)婚都行,她要是想結(jié),我們就結(jié)”
老板問他要不要去新環(huán)境改變一下生活,他說隨便吧。
原文這樣寫道:“我說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生活都差不多,我在這里也挺好的”。
他也不在乎結(jié)交的朋友是否是流氓,最后這個流氓朋友邀請他去海邊度假,就這樣他神不知鬼不覺的殺死了流氓朋友的對頭。
他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審判的六個月里,他甚至習慣了監(jiān)獄生活,在哪里過不是過呢。
最終主人公這種格格不入的處事態(tài)度把他送上了斷頭臺。在等待死亡的那些日子里,他才發(fā)出了內(nèi)心的吶喊:“他被控殺人,然后被砍了腦袋,就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故事結(jié)尾也非常精彩:“為了讓自己感覺不再那么孤單,我只希望在我被處決那天,有很多人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fā)出仇恨的叫喊聲!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普通人,平淡的人生,只是多了一個沉重的結(jié)局。讓我不禁會想,我們認為的正義就是正義嗎,這樣一個普通人,各種巧合殺了人,就可以被世人定義成十惡不赦嗎?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局外人”的一面,我們與世俗定義格格不入,為了讓自己感覺不再那么孤單,我們很好的隱藏了起來。
《局外人》讀后感5
《局外人》是法國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加繆26歲完成的作品。是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作。最開始吸引人的是書在介紹的時候就是“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這本書。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但是有從一個荒誕的故事入手,但是當你完整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本書完整的意義通過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人們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guān)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發(fā)出了充滿和諧又有道德分寸的聲音。
《局外人》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灘上殺死阿拉伯人為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爾索內(nèi)心自發(fā)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為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默爾索自發(fā)的意識。司法機構(gòu)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fā)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gòu)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為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為審訊幾乎從不調(diào)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在一起。
《局外人》這本書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jīng)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索爾的種種行為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那么一刻特殊時刻,感覺自己對待一些事物的時候,感覺自己與這個社會完全脫節(jié),好像一個局外人一樣,但是又在這個劇中。做一些被人認為離經(jīng)叛道的事情。也許這樣才能體現(xiàn)自己身在局中的意義。但是這也許是平凡的人沒能自身強大的原因。當你強大到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才能使得自己身在局中吧!
《局外人》讀后感6
《局外人》這本書核心情節(jié)其實就兩個,一個是默爾索母親在養(yǎng)老院去世,他去給母親處理后事,另一個就是他殺人以及被判死刑的過程。
他槍殺了一個阿拉伯人,他本身和這個人無冤無仇,是因為幫助鄰居雷蒙,才卷入和阿拉伯人的糾紛。事情發(fā)生的時候,默爾索頂著烈日,在海灘上閑逛,意外地和一個阿拉伯人狹路相逢。對峙中,阿拉伯人拔出了口袋里的匕首,默爾索被太陽曬得頭昏眼花還感受到了威脅,朦朧之間他槍殺了阿拉伯人,然后朝尸體開了四槍。其實這是有點自衛(wèi)性質(zhì)的,如果他表達悔恨,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但當法官問他是否感到后悔時,他說:“與其說是悔恨,不如說是某種厭煩”。因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默爾索復述了無數(shù)遍案發(fā)過程,他已經(jīng)厭倦了。
法庭找來了許多人證,試圖通過證明他在母親葬禮上表現(xiàn)得麻木不仁,來證明他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殺手?墒撬霓q護律師問他母親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時,默爾索回答:“我很難回答。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但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過他們所愛的人死去。”法官、辯護律師、陪審團、臨終關(guān)懷的神父,全都希望默爾索承認他對母親的死悲痛萬分,承認他對于殺人罪行悔恨不已,他們希望默爾索深刻懺悔,像其他罪犯一樣在宗教的感召下聲淚具下?墒悄瑺査骶芙^了,因為“這不是真的”。
為什么默爾索被判死刑了呢?
作者加繆曾經(jīng)給《局外人》寫過一個序言,這個序言讓我立刻理解了默爾索的選擇:這本書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為他不參與這個社會設定的'游戲……默爾索是以怎樣的方式抵抗這個游戲的,答案很簡單: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假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在人心靈的層面上,說出的內(nèi)容比內(nèi)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謊。
“說出的內(nèi)容比內(nèi)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謊”,這句話太震撼了!默爾索執(zhí)拗地守護著屬于自己的真相,哪怕在其他人看來愚蠢且沒有任何好處。
無論對誰,他說出的內(nèi)容從來沒有多于內(nèi)心所感受到的,哪怕面臨著死亡威脅,他也是一個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忠于自己感受的人。
但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要承受很多壓力的,有時候說謊反而會讓一切變得簡單。
《局外人》讀后感7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哲學家加繆的代表作,全書很短,寫的也很直白,但是卻是引發(fā)后世思考的傳世之作。
知道加繆是來自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西西弗神話》。這篇文章是真的極富哲理又極其難懂。我現(xiàn)在畢業(yè)了都不敢說我讀懂了這篇文章!毒滞馊恕芬彩沁@樣的風格。男主人公仿佛是個局外人,對于母親的去世、對于女友的結(jié)婚提議甚至是對于殺人都莫得感情,這個顛覆大家三觀的主人公就像個冷冰冰的機器人。還是我看完之后翻到最前面讀了讀譯者的分析才略懂一二。作者是想通過這本書來呼吁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與更加開明的司法程序系統(tǒng)。
更讓我例外的是在前言中我得知加繆幾乎是以肯定的態(tài)度來描寫這個人物的,他十分稱贊穆爾索的理性。這一點我是贊同的,但是我覺得這個人活的有點太過理性。生而為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感性的。如果現(xiàn)實生活當中,每一個從身邊路過的人,都是像默爾索這樣冷冰冰的人的話。文學作品的出現(xiàn)將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無法令人感動,影視作品也是如此。生活少了恨,但是也少了愛。
此外,提到加繆,我真的非常想提西西弗斯這個人物。高中課本中提到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一直非常非常的困惑。那樣一個每天進行著機械作業(yè),不停滾著石頭的人,怎么可能是幸福的呢?直到最近看了蔡康永老師寫的'書,他用西西弗斯舉例,我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說:“深深感到這位西西弗斯的處境就是我們大家生而為人的處境,日復一日,被逼著做同樣的事。”
很少有學生能夠每門功課都掌握的非常好,對每門功課都非常有興趣,所以在應試教育階段,經(jīng)常是要逼迫著自己去學一些不喜歡的東西,并且日復一日,每天的日子也大同小異。工作中一名小小的程序員,每天會坐在電腦前敲著那些程序代碼,對他來說這就是生活。很少有人能過著每天都不一樣的人生,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每天都是大同小異的。而我們時常都會有抱怨,為什么我一定要學好這門功課?為什么我一定要完成這么多的作業(yè)?為什么我就不能換一份工作?當個旅游博主,又掙錢又瀟灑,一走了之。問題問完了,生活還得照常進行。而那個被我們看不起的西西弗斯,是沒有任何怨言的一個人。也許這就是加繆想通過這個人物告訴大家的道理吧。看似也是個局外人的西西弗斯,可能就是你。
《局外人》讀后感8
讀過的第一本加繆,也是寫的第一個書評嘻嘻。有幾天了,讀的那天高中時期最后一個(我想象是)很傾慕的男生找到女朋友啦。感覺高中關(guān)于戀愛這一part就這么過去了,心情復雜,就想讀一下這本,給自己一些“局外之感”,少一些對他人給自己動力的依賴。當天晚上就看完了。
看書之前我想當然地覺得,局外人應該只是主人公消極對待人生,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閱讀完整本書后,帶著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去閱讀了書前譯者柳鳴九先生的前言。
現(xiàn)在翻閱,對于書名的理解看到了兩種:一種是柳的默爾索在法庭上被各種妖魔化,像是個局外人,另一種是默爾索對于世事不關(guān)心不在意,活出了瀟灑愜意,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我更傾向第一種。非常欣賞譯者對于加繆“荒誕——反抗”的哲理體系的分析~其次是自己讀書過程中也注意到他“不對過去的事情悔恨,總是要為將要來到的,今天或明天的事忙忙碌碌”“我對自己很有把握,對我所有的一切都很有把握”“我以前有理,現(xiàn)在有理,將來永遠有理”,是能體會到他對于生活有自己的態(tài)度,不是作為局外人沒有去參與其中的,只是懶,覺得這些可有可無罷了。在法庭上他也忽然感覺“純系多余”,更加可以印證第一種,是他在法庭上沒有參與感,是局外人
雖然我個人不是像默爾索一般的淡然,不在乎,我更是一個入世,功利心很強的人。但是閱讀他的心理,并不讓我覺得難以接受,而是讓我想到,在我過度的爭取和勞累之后,我也可以這樣調(diào)節(jié)我的身心。書中大段的、奇妙的心理描寫,和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也很好地緩解了我一輪復習的焦慮...
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一點,是我非常以后從事法律相關(guān)工作,很想當律師啦~這本書給我與《殺死一只知更鳥》不同的法律環(huán)境,讓我對從業(yè)計劃有更多的考慮,社會環(huán)境有更多的反思。
要堅持人道主義,尊重個人的'不同的思想觀念。不用社會世俗觀念,不用法律殘殺人性,不要強迫別人相信自己的信仰來完成像宰割一只牲畜般的“儀式感”..
最近看羅翔老師的一些視頻,也看到法律不是冰冷無情,行使法律,更要有作為人的意識,也能與除法律外別的領(lǐng)域,如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平臺的輿論,當事人有時也是“多余”一般...產(chǎn)生諸多思考。
真是一本好書呀。
《局外人》讀后感9
當初我們英文課讀這本書的時候,同學們都討論的很激烈,有覺得默爾索的性格不可思議的荒唐,有覺得默爾索很酷,而我想的是——為什么他就能變成那樣的性格?不過世界上人那么多,總歸有一個默爾索,所以也就沒有再鉆牛角尖。但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很復雜,而且也一直在變化,好吧,說遠了。
我把默爾索的變化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開頭至殺人案,基本上可一看到默爾索無疑比起普通人缺乏了一些情感,但他是一種未經(jīng)過reason的非常自然、無意識的狀態(tài)。他非常會觀察,對外界趨于客觀。這是他的nature,還未經(jīng)過下意識的改變。所以他簡簡單單殺了個人,因為太陽太討厭了,這其實說得通不是么?
第二個階段基本上cover了全文,從中間到那位牧師全算上。默爾索干了件大事——對他來說,他也感覺到不一樣了。而對于社會上的大多數(shù)人,這可相當不可思議。所以法官問默爾索你愧疚嗎,所以marie一而再再而三地安慰默爾索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默爾索壓根不覺得這是個那么大的問題,監(jiān)獄挺無聊的,但漸漸睡個十六個小時,再消磨過剩下的幾個,一天就過去了。唯一困惑,唯一讓自己煩躁的就是法官啊,或者marie,他們都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法官還有那個養(yǎng)老院的director為什么要說自己那么多壞話,這種惡意讓默爾索很難過。監(jiān)獄適應得不錯,可要消除和別人的矛盾(conflict)可挺讓人不爽的。而這種不爽在牧師來的時候到了極點,所以默爾索又咆哮又生氣地跟牧師喊了一通。
說了之后,他——第三個階段。他覺得沒啥可在乎的了。他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死亡。不是一時的自暴自棄,默爾索是真正接受了這個事實并無所畏懼。這個世界冷漠就冷漠吧,我有法子對待這樣的冷漠。而我死的那天,我可以期望的也就是一些人帶著對我深深的仇恨來看我的死刑。我只能期待這個,那就期待。
默爾索某種意義上算是局外人,因為他容不得一點虛偽,一點都不可以,這跟很多人都不一樣。但是他也跟大部分人一樣,想要活得舒服些,不然他為什么折騰出來一個荒謬主義呢,也不過是不讓自己失望。最后死的那一刻,他肯定也是滿足的,至少他讓他自己變得滿足。
《局外人》讀后感10
《局外人》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分成兩個部分,通過完整細膩的心理活動,塑造了一個凡事無所謂、卻容易被生理需要折磨而沖昏頭腦的人物形象。
第一部分詳細的敘述了"我"在母親去世后的短暫時光中不帶情感而平淡如往昔的生活日常。
在養(yǎng)老院見到的老女人的大肚子、老男人的眼睛和皺紋等垂垂老矣的形象描寫,同理心強的看起來易感生悲憫,同理心弱化如主人公默爾索,亦難免生出對人類病老發(fā)展狀態(tài)的厭煩情緒。無所謂的人生態(tài)度,導致母親下葬第二天就吃喝玩樂的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方式、女友催婚便不咸不淡的答應、皮條客需要幫助誠懇的拜托便身體力行的給予乃至最后稀里糊涂誤打誤撞的槍殺了毫無恩怨的人……
短小的篇幅,卻讓一個冷淡無情、游離于社會大眾標準之外的局外人形象無比豐滿。這部分的“局外人”強調(diào)的是主人公默爾索順從個人的性格特點主動選擇的離群狀態(tài)。
第二部分開啟了“我”被投入監(jiān)獄到庭審判定死刑過程中觀察生活的視角。
從初入監(jiān)禁生活的不適到習慣了后的內(nèi)心安逸,同樣以對命運走向無動于衷的旁觀姿態(tài),繼續(xù)著逆來順受的隨遇而安,沒有情感啊良知啊道德標準啊的牽絆、一心關(guān)注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的'人生真是蠻新奇的。
尤其是庭審過程中對一心指控其預謀殺人的檢察官的喜愛,心有多大才能完全的不在乎對立實質(zhì)。細究起來,檢察官實際上與他竟是同類,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自己的心意斷章取義的理解著生活、并影響著他人的生死。不同的'是,檢察官因為身負職責而過于強調(diào)社會規(guī)則,關(guān)注案件重判所能起到的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雖然他采取的誅心審判導致了默爾索被判死刑,但這與默爾索沉浸在自己不愉悅的生理感受中就開槍誤殺了無辜人的行為對比起來,也并沒有更殘忍更惡劣更值得批判。
不信任上帝、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么需要懺悔、對別人的關(guān)愛(瑪麗的愛情、神甫的引導)無動于衷、生無可戀死亦無可懼的情感缺失的隨便心態(tài),讓默爾索自然而然的放棄了上訴申辯的權(quán)利,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自己將被絞死的判決。在等待死期來臨的監(jiān)禁生活里,百無聊賴甚至以重生的視角想象起圍觀絞刑的場景。
這一部分,“局外人”強調(diào)的是庭審“我”過程中“我”被排除在外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異狀。這種情景,其實很像命運之于人類,走向與本人并無關(guān)系了。
不過是人間走一趟,生死何妨。了無牽掛,真灑脫的人生哲學。
《局外人》讀后感11
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一個特定的人,從他一生下來到死,都要面臨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生只有一次;同時他也要一直思考一個沒有人可以替他解答的問題,那就是:他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對于極端悲觀主義者來說,只有一次人生意味著虛無。歷史長河波濤滾滾,人是多么渺小,取其一瓢,盡其一生品之而不得其味,就更別說要在這歷史長卷上留下自己的一筆了。
人生之于時間就如晨露之于四季,輕輕地來,默默地走,之后便找不到存在過的痕跡;而對于極端樂觀主義者來說,只有一次人生卻意味著全部。人啊,生在這個物質(zhì)與精神并存的世界上,財富、功名、權(quán)利、地位同健康、幸福、愛一樣,是人生追逐的目標,而人生只有一次,這些目標卻如魚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認為一次人生意味著全部的人,總是抱著一種“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心態(tài),想要把所有東西都收入囊中,才覺得這唯一的一次人生夠完美。而我們一般人時而屬于極端悲觀者,時而屬于極端樂觀者,更多的時候是處于兩者之間,但是這樣的“中庸”位置是經(jīng)過冷靜思考而采取的對人生要理性對待的態(tài)度,還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應付世事的無奈之舉呢?這就因人而異了。
說到因?qū)θ松捶ú煌扇〔煌瑧B(tài)度來“消費”人生,法國作家加繆的《局外人》在某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加繆持有許多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雖然他自己再三否認自己是存在主義者):他認為,世界是荒謬的,現(xiàn)實本身是不可認識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獨,活著沒有意義。
這種思想在《局外人》主人公莫爾索身上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莫爾索對人生各種悲歡變故冷漠淡然,麻木不仁,連對母親的逝世以及對自身的'死亡都抱著局外人的態(tài)度。
加繆早期的思想在這部作品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他認為人生就是一串荒謬的事實,疾病,災難,死亡終究會到來,人生終究要歸于黃土,那么因親人離去而悲傷,因朋友分離而痛苦,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又何必苦苦挽留,傷神費力呢?況且這一次的挽留并不會避免下一次的分離和傷痛,人生就是一串串不可避免的接踵而來的荒謬事實,這樣有什么意義呢?他以為他就是這樣看透了人生,因此他小說中的主人公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他所在的這個世界,對待他自己的生活。
《局外人》讀后感12
序言所論以及后文中主人公自己所述,皆指出在那場審判中當事人被隔離在外,被當作一個局外人,可是書名應該不是由此而出。
本書分兩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講審判的過程,而第一部分講了什么呢,作者像記流水賬似的記錄了主人公在其母親死亡前后的生活瑣事及心理狀態(tài)。這種行文方式與主人公的性格,生活態(tài)度相當匹配:白開水樣,波瀾不驚。主人公的處事態(tài)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樣也可,那樣也行。他好像沒有什么在意的事情,什么都可有可無的,就連面對死亡的問題也沒驚起太大的波瀾。所以不是別人讓他處于局外人的位置,而是他自己將自己置于局外人的位置,他充當了他自己生命中的局外人。而他何以能活成這樣呢?我認為是因為他擺脫了道德,擺脫了宗教,擺脫了藝術(shù),擺脫了生活中的一切偽裝。他是如此客觀而又真實地活著,他的所言所行皆是他心中所想,外物于他都不重要,這么說來,他倒是身體與靈魂合二為一了。
可殺人就是殺人,我不會替他辯解,盡管他沒有犯罪的動機,但他有犯罪的事實。而他能引起相當一部分人同情的'原因就在于第二部分的審判中,整個司法集團將審判的重點荒謬地放在了主人公在其母親喪事期間的態(tài)度上,然后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他是以一個殺人犯的心理埋葬了他的母親。
司法集團不惜張冠李戴,牽強附會,硬要把主人公塑造成一個冷血之人,一個天生的殺人犯,是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到他的殺人動機。而且面對審判,面對罪行,主人公表現(xiàn)得如此平靜,毫無波瀾,既沒有痛哭流涕地懺悔,也沒有膽戰(zhàn)心驚得畏懼,更沒有巧言花語地狡辯。
他就那么平鋪直敘地陳述自己的作案經(jīng)過,這種平靜,似乎有些……藐視法庭?所以司法人員可能有些氣急敗壞。我也說不上文中主人公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好不好,似乎與道家的無為思想類似。這又讓我想到了所羅門王的語句: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一切都是捕風一切都是捉影當一切成為過去的時候你又得到了什么如果一切都毫無意義,那我們的存在是為了什么呢?
《局外人》讀后感13
初讀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爾索的冷酷無情和他那“那與世無爭”的頹態(tài),好像這個世界與他并無關(guān)系,就連母親去世這樣與他有密切關(guān)系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繆對這顆像被冰凍了的心的刻畫簡直妙極了:“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個小說都是選用一種與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閃爍的語言風格來連接全文的。作者選用這些超乎尋常、刻意追求的語言來宣揚人生的荒誕和無意義,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誕的,眾人在莫爾索的眼中變是荒誕的。整部小說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劇,所有人包括觀眾都是荒誕的。加繆在這之中為我們提示了社會的丑態(tài)。
然而度娘說加繆并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社會荒誕的層面,原來他揭露荒誕的終極目的是要指向人們對本身的追求。在加繆的荒謬論中有一個有名的論點:“人生沒有希望但不包含絕望”所以要活得真實而不虛偽,莫爾索就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是茍延殘喘,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沒有退路可走。
倘若這樣一想,莫爾索怎么好像又變得有點正面了?是的,莫爾索式的冷漠,具有積極反抗的基調(diào),不失為一種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戰(zhàn)勝了荒誕,獲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煙?墒俏要q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媽媽面前這樣做,我想了想,,認為這不要緊。我給了門房一支煙,我們抽了起來”平淡不驚的.活著實刺激著讀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確是一個幸福自由人。甚至,當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決的時候,他仍無動于衷,他只覺得“這么一個老故事重復來又重復去,真叫我煩透了!敝T此種種,無不彰顯著莫爾索身上那種淡然的氣質(zhì),他對于一切都是那么滿不在乎,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說,局外人并不只指莫爾索一個人,而是許多具有相同生活狀態(tài)的人的代表,莫爾索的意義也正在于此。作為一個人,他是特別的,但普通卻往往富于特別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莫爾索的個人世界也便成為一類人共有特質(zhì)。也正因為有對莫爾索的探知,我們才能更深入地認識“局外人”這種現(xiàn)象。
《局外人》讀后感14
局外人,這個書名就很吸引人。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局外人,大部分時候,我都活在自己的思想世界,跳脫于現(xiàn)實之外。本書給我的感覺亦是如此,主角默爾索的視角非常符合我的日常,一個人冷冷的分析這個世界,身邊人和事物的細節(jié)更能吸引我,而這些人或事本身又是那么的無所謂。當然,默爾索比我更加極端點,他認為的生死毫無意義,所以現(xiàn)在死和未來死沒什么區(qū)別,而我覺得既然死后無意義,那興許要尋找活著的意義,更希望不要死。所以他對世界多的是一份冷漠,而我是一份溫柔。
因此在他看來,或許開槍打死一個人是無所謂的。于是法庭的審判和別人對他的批判,他都認為是不公平的,在他看來他憋屈了很久沒有機會表達自己,于是法律也不對了,其他人都錯了。最后他告訴神甫,他對自己的生命是最有把握的,他覺得什么時候死沒什么重要,他認為所有人都不重要,最后他反而期待行刑的到來,看看別人多唾棄他,好讓他知道自己是有多正確。最后這段話,我認為是他在無能為力的時候給自己心理的解脫,是一種出于無能的憤怒,所以我很好奇,如果他沒有被判死刑,是否會說出那些豁達的話。
大部分人覺得,主角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罪行不足以死刑,并且忘記了他的殺人行為。這就好像在告訴我們:我殺了人,但我是個好人。這樣不是說對他的審判就是對的,只是在這里說明,不應該忘記他是一個殺人犯的事實。換個角度,如果那個阿拉伯人是主角,他正經(jīng)工作,和善待人,只是為了給姐姐出氣,跟蹤了那個人,結(jié)果最后在沙灘上因為一次對峙,被這個人的朋友殺死了。然后這個殺人犯被判了死刑,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故事。因此我認為主角是不應該被稱贊的',他的原罪就是認為生死無意義而產(chǎn)生的那不應該存在的對所有事情的冷漠。
作者加繆是十九世紀初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據(jù)說《局外人》是他“荒誕哲學”的啟動篇,后續(xù)的《西西佛的神話》、《鼠疫》都是其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毒滞馊恕沸蜗蟮伢w現(xiàn)了存在主義哲學關(guān)于“荒謬”的觀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于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這非常符合我當前的想法,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正確的對待這個“荒謬”,這些也許在后續(xù)他的其他作品中去發(fā)現(xiàn)了,到那時再重讀本書,應該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局外人》讀后感15
之所以會看起《局外人》這本書,是當時很要好的一個朋友提起的,她對于這本書的描述讓我有一些動心,于是便在回家后去書城買了這么一本書。這本書的結(jié)局讓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當時是這么對我講的。
充滿好奇心的我,再加上這位朋友推薦的基本不會壞到哪里去的信念,我便開開心心地翻起這本書了。
全書共197頁,我的書是插圖典藏版,在后面對于《局外人》一書的書評竟有21頁之多。我首先沒有去看書評,沉淀了一下自己,翻開第一頁開始看正文的內(nèi)容。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边@是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我朋友有給我看過第一頁,于是我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情緒,不過在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為這句話寫的大膽誠實而吃了一驚。竟然會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
主角這種似乎不大在于母親的心態(tài)在后來她的葬禮上用行動和語言表達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從自己的想法,不習慣也不想去虛偽地對待別人。比如文中他與一個周圍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歡的倉庫管理員雷蒙·桑泰斯結(jié)交了朋友,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說實話,我很贊同主角這種性格,與他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現(xiàn)實中有這么一個人,那與其相處應該蠻不錯的。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中最好還是具備一些親情的好。
后來,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氣等)下,主角過失殺人而被捕了,在這部分里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審訊,這其中再次刻畫了主角的`性格與其形象,審訊過程中還提及了主角對母親冷漠的態(tài)度,等等等等。最后男主角的結(jié)局我就不知道該怎么描述了…似乎有人說男主角是冤的,說他是時代背景的濃縮。突出了當時的社會。
筆者文字上的枯燥沒有辦法完全描述出對此書的感覺與評論,請各位見諒。
最后用書評中的一句話做為此文的結(jié)尾:
但是,對默爾索(主角)這種性格、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人物來說,這一判決是最暴虐不過、最殘忍不過的,因為它將一個善良、誠實、無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道德上對他進行了“無限上綱上線”的殺戮,因而是司法領(lǐng)域中一樁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局外人》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局外人》閱讀體會09-19
局外人讀后感05-21
《局外人》讀后感10-11
《局外人》讀后感11-06
《局外人》 讀后感04-12
《局外人》讀后感4篇03-11
《局外人》讀后感(4篇)03-11
《局外人》讀后感5篇02-20
局外人讀后感(精選24篇)07-07
局外人讀后感(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