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讀后感(合集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讀后感1
《大學生的墳》這本書的作者是劉興奇,該書于20xx年9月1日華夏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是賈洪寶、霍本科 ;作者是現(xiàn)任長沙軟實力教育企業(yè)總裁,華中科技大學碩士,曾就職于中聯(lián)重科、新東方等企業(yè)。20xx年起在全國高校舉辦目標解析講座和軟實力演講1000多場,被稱為中國目標解析第一人,首次提出“個人軟實力”的教育概念;20xx年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針對個人的軟實力教育企業(yè)。 《大學生的墳》自20xx年出版以來,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尤其在大學生中引起巨大轟動。作者用他的思想和行為正在積極地影響著一代大學生,他在《大學生的墳》里說道:因為我不是比爾蓋茨,沒有他那種天賦和技術專長;我也不是李開復,沒有他那比較好的起點和生存環(huán)境,作為和現(xiàn)在大學生從出身到生存環(huán)境都差不多的我,無疑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和參考價值。同時,作為一個生在80年代、長在90年代、創(chuàng)業(yè)在00年代的我,與現(xiàn)在的大學生更加沒有太大的代溝,因為確實我們都處在這么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們都面對著共同的問題,有著相同的感受。
有很多人問作者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軟實力教育,他說:“幾乎大學生走過的彎路,我都走過:迷茫、貧困、失戀、自卑、內(nèi)向、膽小、人際關系不好、表達能力不強、身邊環(huán)境墮落、選錯專業(yè)、考錯研究生、去錯公司??但經(jīng)過我種種破繭成蝶、鳳凰涅槃式的努力,我還是走過來了。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人在迷茫著我當年的迷茫,貧困著我當年的貧困,自卑著我當年的自卑,痛苦著我當年的痛苦。于是我想伸手拉拉后來的.人,所以我創(chuàng)辦了軟實力教育!彼宰髡哂X得用他的經(jīng)驗和智慧,可以幫助這一部分人,為此作者將其所有的經(jīng)驗和智慧匯集成目標學和軟實力,然后凝結(jié)成書;而他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將軟實力普及全國,
惠及全中國人。
該書主要是寫給那些上進但可能有點迷;蛘咂渌麊栴}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一直在為改變命運而奮斗的人看的;本書圍繞令大學生們糾結(jié)、苦惱、困擾的貧困、性格、愛情、迷茫、考研、四六級、職業(yè)規(guī)劃等問題,提出應對方法和改變策略,以幽默、激情、犀利的語言,揭開這些思想、精神、信念之“墳”,希望幫助學子成功走出困境,化繭成蝶,徹底根除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迷茫和頹廢兩大毒瘤,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未來。
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尤其對于是正當大學生的我們更感同身受,迷茫和頹廢在大學泛濫成災,在大學里常常見到整天無所事事,干什么事都覺得無意義提不起精神的人,這一些人缺乏動力、沒有目標、安于現(xiàn)狀,這便是作者最擔憂的
大學生風氣,因此在其著作《大學生的墳》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飽含思想和觀點,用他極富批判性的思維和犀利的語言,剖析了現(xiàn)代大學生迷茫頹廢的本質(zhì)并給予了恰當?shù)闹笇А?/p>
很多大學生都說他們也想有動力,但是就是提不起精神,做事沒有耐心,做不到堅持不懈,而《大學生的墳》里面的話,使我震撼與銘記:“那些缺乏動力的人,真應該去跟你父母生活一段時間,和分母生活不是你在家里讓他們來伺候你,而是和他們一起勞作,看看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看看他們的工作條件,看看他們怎么流血流汗,看看他們怎么忍受別人的白眼!薄...這些場景總讓我覺得他們生活的真不容易,我父母雖然沒有賣白菜,但我也會經(jīng)常想起他們那些艱難的生活場面,這時我都會充滿動力!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都沒有幸福感,是因為他們沒有感恩的心” 。如果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時刻有一顆回報父母的感恩的心,前進的動力還怕沒有嗎!《大學生的墳》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落、每晚一句話都飽含了其思想和觀點,都能夠促使每位讀者深思與感悟,里面的每一句話在我看過后都希望能夠記著,時刻的想起,想起里面每一句震撼我心的句子,時刻拿來鞭策與激勵自己要奮進,要懂得知足感恩,,要切合實際地好好理順自己的想法,不可迷茫、頹廢與墮落。
對于來自農(nóng)村的大學生,對于是“平二代”的我們,在大學里是沒有資格頹廢與墮落的。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貧富差距拉大、特權階層增多等問題日益嚴重,“平二代”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少,財富和社會資源已
經(jīng)迅速聚集到少部分人手里,“平二代”已經(jīng)沒有了未來發(fā)展的任何優(yōu)勢,“平二代”將真正淪為無產(chǎn)階級。與此同時的是,“平二代”的上升通道堵塞,“讀大學”一直是底層人士實現(xiàn)向上流動和改變自身命運的一種方式,但是近年來“平二代”憑借教育翻身的幾率變小,不僅表現(xiàn)在進入一線高校的通道變窄,而且表現(xiàn)在高校教育質(zhì)量的下滑,因為大學教育質(zhì)量的下滑,一方面幾百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yè)招不到人才;這些可能都是“平二代”的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或者還沒有清醒地知道的,因而劉興奇的這本《大學生的墳》給現(xiàn)代的“平二代”們給予揭示與警鐘,讓我們認清自己,認清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讓我們清醒地知道自己,我們沒有頹廢墮落的資格;
該書不是枯燥地說教,更不是一般的成功勵志。作者劉興奇用他極富批判性的思維和犀利的語言,剖析了現(xiàn)代大學生迷茫頹廢的本質(zhì)并給予了恰當?shù)闹笇。正如華夏出版社評論:他的作品會促進當代教育者們進行深刻思考,并將對當代大學學風建設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讀后感2
網(wǎng)絡、電視等平臺的出現(xiàn),讓許多人感受到潮流的魅力。然而,在午后恬靜溫暖的日光下,細細品味一部經(jīng)典著作,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很多人都看過《西游記》的電視劇,那精彩的畫面一幕幕展現(xiàn),扣人心弦。到了劇場高潮,時常令人贊嘆連連,拍案稱絕。不得不說,經(jīng)典的亦或是新拍的《西游記》電視劇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三代人的記憶。當我接觸到吳承恩筆下細膩的文字,發(fā)現(xiàn)其雖然不像熒屏一般予人視覺激烈的沖撞,但卻如行云流水,每一處皆藏著精彩,透著絕妙。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猴為親;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毙蜗笊鷦拥拿鑼懓咽锏某跏紶顟B(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行走跳躍,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仿佛眼前就有這么一只靈動的石猴,予人無限遐想的空間,F(xiàn)在的青年,多半與手機為友,電腦為親,少有一份閑情任自我思考,體會名作中奇妙的意境。
無論是粗看還是細讀,《西游記》的文字都經(jīng)得住推敲。于細微處變化無窮,情節(jié)精彩處跌宕起伏。當我翻到《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這一章時,很難想到作者竟用如此丹青妙筆將哪吒和悟空的斗法描繪得使人真假難辨!傲勰倪柑,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個蒙差來下界,這一個欺心鬧斗牛,斬妖寶劍鋒芒絕,砍妖刀狠鬼神愁;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火輪掣電烘烘艷,往往來來滾繡球。”似乎真有二人決斗眼前,電光火石,刀劍相拼。
越往后讀,越能得到一種用言語無法說出的喜悅。悟空拜師學藝,大鬧天宮,直到終于走上正途,隨唐僧一道前往西天求取真經(jīng)。這其中回環(huán)曲折,歷經(jīng)艱險,不需我多說,幾乎人人耳熟能詳。
品讀一部經(jīng)典名著,自己的心會慢慢沉淀,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在不覺中感受文字的妙諦,融入自己思考的空間!段饔斡洝分械娜宋镎凵涑龅恼芰浚∏∈乾F(xiàn)實所需。
唐僧在取經(jīng)途中,誠心向佛,從未改變。而現(xiàn)在有幾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能做到像唐僧一樣的始終如一呢?又有多少人中途易轍,輕易就動搖了?說唐僧是偏執(zhí)也好,頑固也罷,逐夢路上我們需要像他一樣的堅持,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v然再多‘妖魔鬼怪’前來阻擋,也抵不住你堅韌的決心,向前的腳步。
八戒好吃懶做,但卻心地善良。浮躁的社會,人們的心里悄悄多了些許恐慌和急迫,少了一份溫暖和平靜?粗先怂さ乖诘,外國人暈倒在座,我們首先不是伸出友好的雙手進行幫助,而是在游移不定,我能不能幫?我該不該幫?社會慢慢缺失了信任,抹煞了善良。也許多方面的原因讓我們受到了影響,但無論何時,保持一顆像八戒一樣的赤子之心,裝載善良,心才能確定正確的方向,揚帆起航。
沙僧略顯愚鈍,卻安于天命。反觀當下的求職者有著希望自己如鷹一樣高空騰飛的理想,但只有蛇一般爬行的能耐。理想與現(xiàn)實構成了強烈的反差,他們卻不甘于認命,眼高手低,永遠做著不切實際的夢。安于天命,是一種睿智,一種豁達,勇敢地看待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智者安于天命,不被浮華所累。
孫悟空聰明絕頂,神通廣大。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他身上的勇敢正直和樂觀自信,但許多人只學到了他的毛毛躁躁,不具耐心。其實悟空知曉天下,睿智過人的能耐才是我們應當踐行的,絕不是懷著一顆妄自尊大,好高騖遠的驕傲之心。
讀過這些文字,對人物性格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愈能發(fā)現(xiàn)情節(jié)的妙趣橫生。平凡的文字在作者筆下串成篇篇精華,細膩的筆調(diào)下流淌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我們總是說自己很忙,沒有空閑時間放下手頭的'工作通讀一部名家著作。然而,只要是真的有心,手執(zhí)書卷絕非一件難事,任書頁清香在鼻尖縈繞,心無雜念,精神集中在文字所傳達的思想上,實在是人生最愉悅身心的事。
人們總在各種屏幕和霓虹燈下不斷奔忙,手指在鍵盤上翩躚起舞,很少有人醉心于青燈白卷的享受。不知不覺,我們失去了太多,心被大量的瑣事占據(jù),卻又顯得空空落落。這時候,我們僅僅需要在全面放松的狀態(tài)下,給予自己一個放飛的空間,在流溢的墨香中找尋內(nèi)心的安穩(wěn)平靜。
讀一本好書,給我的不僅是在閱讀中獲得的樂趣,更能接觸到一種思想,一種名家的思想,啟發(fā)我去思考,去探索,發(fā)掘古籍名著中的妙義,這便是讀書的最佳感悟。
大學生讀后感3
欣喜的是大學這幾年讀了幾本書,但遺憾的是沒有好好讀教材,于是說到學習就只好灰頭土臉,一臉懊喪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惡習難改。這兩天在期末考試的重壓下又喜歡上了《菜根譚》,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頭讀物,越讀越覺得書中妙趣橫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試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閑不能盡興,《菜根譚》既是一本修生之書,當然只能慢慢讀,人生嘛像極了一場“修行”。
《菜根譚》是一本和處事哲學有關的書,這樣的書在中國古代太多了,因為中國人特別是古人特別強調(diào)內(nèi)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將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煙海的書中,修身養(yǎng)性待人接物的書難以窮盡。如儒家的《中庸》,其實說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極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當然也有人喜歡《道德經(jīng)》,后世的兵法和謀術就是里面發(fā)展而來的,書本無好壞,但有人硬要用些陰謀陽謀,視他人為地獄,這樣的恐怕也不再少數(shù)。那些企業(yè)的老板們對這些書奉為珍寶,花著大價錢去國學講座,就為更好的修身求財。至于有幸曾聽了那些販賣成功學的人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難以服人,但還是很多人熱情不減,與修身越走越遠就不用說了。
《菜根譚》一書難以說是哪一家之言,糅雜著儒釋道三家的東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經(jīng)》的影子,同樣禪宗的思想也貫穿其間,這樣一本書同樣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處世而言,如讀到“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憤而疾之,是以頑濟頑。”人都有短處,對于別人的短處要婉轉(zhuǎn)的替別人補救,但人有個毛病往往喜歡拿人家的短處來取樂,一旦有紛爭沖突更是互相揭對方的短處,以短攻短一點都不少見。當然人都有頑固的時候,而且在年少的時候和年老的時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經(jīng)世事,所以容易頑固,等到老了自以為經(jīng)驗很多,也容易頑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頑固。一個學生頑固的犯錯老師肯定憤怒的責備和批評,至少我曾經(jīng)那些老師都是這樣的,但結(jié)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導對頑固的老人和不經(jīng)世事的少年才是對的。但縫以后有口舌之爭,或碰到講理講不通的人,暗暗告訴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頑助頑,那才是智慧。
又如讀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者;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傷于察者。二語并存精明而渾厚矣。盡管人人都希望時間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時絕對可能的,因此有一顆善良的心,還得有防人之心,畢竟最美美不過人性,最惡惡不過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顆防人之心,因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當,而后半句明顯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覺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書上說的那樣寧受人欺騙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當就可以了。
又如讀到:“君子宜凈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需要保持冷靜態(tài)度細心觀察,不要動不動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無論社會怎么復雜,一個人心腸是不可少的,但是一雙冷眼更不可少。我們要有拍案而起的膽量,還得懂“韌的戰(zhàn)斗”,這才是明智之舉。
書中精彩之處不勝枚舉,更好的處世是為了更好的人際更好的溝通。但凡一本書內(nèi)讀者自己喜歡部分或覺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讀者的性格和修養(yǎng)的,當然就有不同偏好。說道處世,與人打交道,就不該忽略幾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數(shù)情緒都產(chǎn)生于需要和被需要當中,當我們需要被滿足同時也被需要而且能體驗你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產(chǎn)生快樂的情緒,而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別人的需要讓你覺得很累沒有價值拖累了你,那么產(chǎn)生的情緒就是負面的,幾乎所有的關系和行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來解釋,因此不吝嗇自己掌聲和贊美之言,真心為別人的成功鼓掌,《人性優(yōu)點》幾乎整本書都在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于人際關系和談戀愛都一樣使用。
還有一個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體現(xiàn)為不同的特點,絕無好壞之分,一個人討厭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個人正喜歡你這一點。討厭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可以假裝,但討厭不可以,如果有一個人很討厭你,絕對不是因為你做錯了某一件事,有句話叫做在一個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圍的人都討厭你,沒有不要去為誰改變,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只是討厭你的人的爆發(fā)點,再此之前他已經(jīng)討厭你了。當然是你的惡習,比如從不洗澡讓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點,沒有優(yōu)缺點,但習慣定有好壞之分。就如細心的人多不果斷,溫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會死在細節(jié)上,但是惡習就是惡心習。
還有一條是,不管是否談戀愛的人都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容易忽略對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特別是小情侶,往往錯誤的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想法來做,要把對方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這個時候就大錯特錯了。
總之,做人處世這門學問是活一天學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還要有改掉壞習慣的毅力。
大學生讀后感4
談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爾基詠物言志的名篇《時鐘》。盡管格調(diào)各異,但兩位作家不謀而合,抓住人們?nèi)粘A曇姸忠子诤雎缘奈锵,或寄情述懷,或生發(fā)議論,感嘆韶華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時間,愛惜生命,有所作為。
朱自清面對令人失望的現(xiàn)實,心情苦悶,念舊、低徊、惋惜和惆悵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畢竟是一個狷介自守、認真處世、勤奮踏實的人,雖感傷而并不頹唐,雖彷徨而并不消沉。
時間,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人們身邊無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豐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時光逝去的蹤跡。文章起首,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物的榮枯現(xiàn)象、時序的變遷作渲染,暗示時光流逝的痕跡。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個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無影無蹤,“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再進一步,具體而微地刻繪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手,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時間就此“逃去如飛”,自己過去的日子猶如“被微風吹散了”的“輕煙”,“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那樣消逝。作者深感既然“來到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層次井然地揭示了題旨。朱自清珍惜寸陰的思想無疑與古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箴言的精義暗合,但因朱自清“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山野掇拾”》),這一寫法就使空靈而抽象的時間概念化為具體的物象,給人以真切的質(zhì)感和強烈的.流動感,仿佛成為人們朝夕與共的伴侶,鮮活靈動地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引人注意的是,在時間的悄然流動中,在僅只六百余字的短小篇幅內(nèi),朱自清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委曲盡致地展示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讓讀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動的脈絡。文章開頭,作者以三個排比句來描寫春景,把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跟與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相映襯,使人想起時光的流逝,引動思緒,點出題眼,以抒情性的設問句式,提出時間是被人“偷了”,還是“自己逃走了”的問題,深感時不我待。然后,在第二、三段,緊接著前面的設問,引出另外的問題,作者把自己過去生命時間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時間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兩相對比,抒發(fā)了傷時而又惜時的感喟。在時光來去匆匆中間,以擬人化手法,賦予時光的象征太陽以生命,說太陽在自己身旁悄聲地挪移,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作用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饒有情味的太陽之匆匆出沒,寄托奔涌的情思,深化題旨。最后在第四段內(nèi),作者全用設問句來追尋自己過去生命”游絲樣的痕跡”,顯示了對生命價值的嚴肅思考和對生活執(zhí)著的追求,并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作結(jié),與開頭反復和呼應,表現(xiàn)了難以平靜的心情。作者一方面發(fā)揮奇妙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充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特別是用貫穿全篇的十一個設問或反問句,作為情緒發(fā)展的線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無限的思緒,并借助于精巧的構思,把“磅礴郁積,在心里盤旋回蕩”已久的感情加以極盡“層層疊疊、曲折頓挫之致”(《短詩與長詩》)的表達,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朱自清憑籍對客觀事物的精微觀察和體驗,以流動的傳神的筆觸,通過融情入景的寫法,顯示了繪畫的美和詩意的美。譬如,他筆下的太陽,已非通常的自然景物,而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作者將主觀感情和客觀外物融合而成的主客觀統(tǒng)一體,形神兼?zhèn),情韻獨特。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和旋律感,在樸素平淡中散發(fā)出濃郁的抒情氣息,達到富于詩情畫意的美學境界。全文以格調(diào)、詞藻、情意和風神的美,深深吸引著不同時代的讀者。
朱自清以“匆匆”為題來抒寫時間是難得而易失的感受,這題目本身既蘊含有濃冽的情味,又潛隱著生活的理趣。他是大學哲學系畢業(yè)生,往往情不自禁地以哲人的眼光觀察和思索社會人生問題,在不少散文中以詩人一般的抒情筆調(diào)描寫日常生活,蘊理于情,使作品帶有哲理意味,意蘊趨于深厚。在本篇中,作者對時間問題的思考,圍繞著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進行探索,在其間流露的寂寥惆悵而又激情難抑、苦惱彷徨而又切實追求的矛盾心情,固然代表了“五四”時期追求進步,一時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識分子較為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反映了時代情緒,但他那種珍惜寸陰、熱愛生活、勵志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更給廣大讀者以啟迪,由此引發(fā)聯(lián)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捕捉住現(xiàn)在,才能把握住未來。由于朱自清努力追求生活的真趣,萌生了新異的感受,作品就會富于理趣,警世醒人。
《匆匆》的格調(diào)委婉、流暢、輕靈、悠遠。全文篇幅短小,結(jié)構較為單純,句式大多簡短,燕子、楊柳、輕煙、微風、薄霧、初陽、蒸融、游絲等詞語飄忽靈動,意境清雋淡遠,通篇顯得和諧勻稱,融洽得體,而這一切又是與作者為尋覓時光流逝的蹤跡,以表現(xiàn)思想情緒的微妙流動相一致。
大學生讀后感5
《小王子》這本書讓人明白粗茶淡飯,平平淡淡的幸福。在金錢的世界里尋找感情的交流。走的再遠,也別忘了看看自己走過的腳印,看看父母,看看家人,在遙遠的路上,請別忘記自己的初心……
寒假中,看到兒子在讀《小王子》,我也跟著重讀一遍,盡管曾經(jīng)讀過,盡管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讀完了,但這本書帶給我教育、人性和人生的思考,是值得用很長一段時間來品讀和回味的。
這本書與作者圣·?颂K佩里的人生一樣神奇而偉大。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fā)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在七個不同星球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孩子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虛榮、貪婪、浮躁、庸俗,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和沒有根基的命運。這個故事貌似簡單,但隱藏著豐富的內(nèi)涵,飽含著深刻的哲理,顯然這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暢銷童話書,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童話能夠成為世界上閱讀量僅次于圣經(jīng)的一本書。
兒子看完這本書馬上找到了與小王子的共鳴,他看到的也許只是表象,但他的理解同樣引起我的深思:“小王子說得很對,有時候我畫的畫爸爸媽媽都看不懂,得解釋半天。大人就是很奇怪,總是不能理解我們!
孩子說得不對嗎?很多時候我們就是看不到“帽子里的蟒蛇吞大象”“箱子里的`綿羊”,反而總是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可是我們?yōu)槭裁床荒芾斫馑麄儯坑謫栠^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嗎?真的需要反思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往往總是自以為是地領孩子走“正路”:你這是畫得什么亂七八糟,瞧你把玩具弄了一地,趕快背詩去,趕緊練琴去,抓緊學棋去……真的如小王子里說的,“大人建議……應該專心學習地理、歷史、數(shù)學和語文……”,孩子可能“在六歲那年……放棄了成為大畫家的志向”。我們需要好好想想應該怎樣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地與他們交流,理解他們的天性,尊重他們的選擇,欣賞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也許這會讓他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小王子帶給我的感動和震撼還在于作者人生和人性的思考?纯葱⊥踝佑龅降某扇税桑簢酢⑻摌s的人、愛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燈的人、紙上談兵的地理學家,這些不都是我們成人世界里司空見慣的角色嗎?或利欲熏心,或愛慕虛榮,或貪杯頹廢,或財迷心竅,或頑固不化,或不切實際,作者對各種荒謬現(xiàn)象的揭露和批判值得深思。我們曾經(jīng)的童真、簡單和純潔哪里去了?我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到底在追求什么?“人類再也沒有時間去了解什么東西了,他們無論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買現(xiàn)成的”“人總是對自己所處的地方不滿意”“他們坐在特快列車里,卻不知道要追尋什么。
小王子在第四顆行星中遇到的商人,他實在太忙碌了,工作太多了,做的都是正事,不斷計算,講究精確,沒有閑工夫去胡思亂想。小王子問他“你拿這五億顆星星做什么呢?”他糾正是五億一百六十二萬二千七百三十一顆,并說“不做什么。我占有他們!薄罢加锌梢允刮腋挥小薄拔野盐业男切堑目倲(shù)寫在一張小紙片上,然后我把這張小紙片放進一個抽屜鎖好。”小王子反駁他“我占有他們,對火山有好處,對花兒也有好處。可是你占有星星,對它們沒有好處!鄙倘藦埧诮Y(jié)舌,無言以對。一路上,小王子自言自語:“這些大人們真的好奇怪!
商人其實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像。每天干的都是“正事兒”,忙忙碌碌,為了心中無盡的欲望,無窮的利益,卻在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稍微停下就會覺得生活空虛、迷茫,只能通過讓自己忙起來來稍事使自己忘卻心中的不確定性。沉湎于快速的節(jié)奏、喧囂的聲響和色彩的魔術,夜深人靜反省起來卻覺得自己無比孤獨與可憐,快樂早已不再!拔液芄陋,我很孤獨,我很孤獨······”小王子心中的吶喊也喊出了現(xiàn)代人的焦慮!坝指桑旨,又鋒利。
人們一點想象力都沒有。他們老是重復別人對他們說的話···”這或許就是我們?nèi)缃竦纳鏍顟B(tài),一復一日重復地過活?偸切猩掖业卮┻^鬧市,手里拿著表思考,吃飯時眼睛盯著商業(yè)新聞,不復有閑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內(nèi)心生活。如今我們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囂來麻痹內(nèi)心的不安,用財產(chǎn)和知識的富裕來填補精神的貧困!拔覀円坏┙咏俗约旱恼鎸,我們自己的完整性也就土崩瓦解,我們的自我的存在也就不復堅實!蔽覀冏叩锰斑h”了······
“當我是個小男孩時,圣誕樹的燈光,午夜彌撒的音樂,人們甜蜜的微小,都曾像這樣輝映著我收到的圣誕禮物,讓它熠熠發(fā)光!焙⑼瘯r代的我們真的活得輕松簡單,純粹真實。也許就是一個毛絨玩具、一個糖果、一個擁抱,我們都會開心很久,會很懂得珍惜。這些東西或許在現(xiàn)在的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但那時的我們卻把它們看得很重要,它們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伙伴”,是不讓我們感到孤單的“朋友”。
我們?yōu)樗鼈,花費了時光。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能讓我們溫暖快樂的人。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對于他來說,單單就那一朵,就比那些大片大片一樣的玫瑰花重要的多。“因為我給澆過水的是她,我給該國罩子的是她,我給遮過風障的是她,我給除過毛蟲的也是她。我聽她抱怨和自詡,有時也和她默默相對。她,是我的玫瑰。”正如狐貍對小王子的話“正是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大學生讀后感6
對于每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來說,難免會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jīng)被實現(xiàn)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于是,在我們剛?cè)雽W的時候,我的助理班主任就向我推薦了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他說,看完這本書以后我們的目標會變得明確一些,也可以開始知道自己應該在大學干點什么了。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把書買了回來,并且細細地把它品嘗了一遍。
書的封面顯得比較樸素,而且如果不是我的助理班主任的強力推薦,我想,我看到它的書名就不會去買它,可能因為這樣我就會與一本好書失之交臂。這本書還有一個小標題叫“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這個標題給了我這樣一個感覺:25歲就做了董事長肯定很了不起了,既然他有意出一本書來特地地給大學生忠告,而且還讓我們的助理班主任覺得有必要推薦給我們,那么這些忠告應該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了。這就是我對著本書的最初感覺,后來也發(fā)現(xiàn),的卻如此。
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chǎn)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于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盡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guī)劃,為自己將來的就業(yè)作好鋪墊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在讀完著本書后幾個我比較有感觸的問題。
在書的開始,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明“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首先要學會思考。其實又何止在大學里要學會思考,依我看來,一個不會思考或者一個自以為會思考的人是絕對不會獲得成功的。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jīng)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我們已經(jīng)被迫接受了十二年的填鴨式教育,已經(jīng)不知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大學,雖然還不能說我們完全脫離了那種教育模式,但最少在大學里,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么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xiàn)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xiàn)實為友。我們要博覽群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yōu)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局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yè),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盡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于我們將來就業(yè)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guī)劃的問題。作者認為,每個人畢業(yè)以后大致有這么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guī)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并且結(jié)合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后,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yǎng)自己的能里。想做官的就要培養(yǎng)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shù)呐袛。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于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jié)果,但不一定是好結(jié)果。
最后,我還想在提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提到的“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系真的可以關系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系之中的,正式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才讓人成其為人。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呢?首先,我們當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zhì),沒有人愿意與一個素質(zhì)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們要主動跟別人去交往,搞人際關系我們不能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系的。再次,我們要懂得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系,朋友交上了以后,如果日后缺乏聯(lián)系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許我們當時只是覺得少了個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后,我們可能會因為這樣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機會。我們在平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到了我們工作上或者我們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難得的資源——人脈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脈可能是一條讓你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能夠在讀大學之初就讀到這本書我覺得是一種幸運,它可以讓我少走許多彎路,讓我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一些“有效”的事情。真的,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大學生讀后感7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fā),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zhí)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知道家里擺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如何;他知道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了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于是,一個看似借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里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guī)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昂唵蔚剑皇前岩恢荒_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路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助,得到的無視和質(zhì)疑,突然成名之后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可以說,簡單得近乎執(zhí)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nèi)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后,歷經(jīng)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終于,終于,終于見到了他電話那頭,曾經(jīng)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布,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后的樣子——一再忍受著,當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非常反感的玩笑!
看到這里,故事將近結(jié)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著他可以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他到達的時候,才知道,許久之前因為手術,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xiàn)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希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后,他終于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秘密一紙告知。啊,他終于愿意面對那段關于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終于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并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故事最終結(jié)束在,他們夫妻討論著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舞會,哈羅德說了一句逗趣的話惹得妻子笑得前翻后仰。這句話是什么?其實這句話是什么真的重要嗎?
重要的是,哈羅德終于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當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云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可以說什么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畢業(yè),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里。說這話矯情了,可當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里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fā)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fā),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jié)奏的成都,我路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初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生,那些我納入眼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終于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chuàng)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回,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zhuǎn)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卻有那么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nèi)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大學生讀后感8
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樣深夜,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嘗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說出來,還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為一個善于經(jīng)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真誠地欣賞與贊美他人”是我讀完此書最深的感觸。這本書,讀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用心去體會其含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戰(zhàn)場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個了解對方更了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度诵缘娜觞c》是卡耐基思想與事業(yè)的精髓,全書通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zhì)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nèi)的60大弱點,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
卡耐基寫得并不是很深奧的,寫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書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藝術靈魂。他對這些小事作出的反應,是我從未想到過的,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世界并不會因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zhuǎn)動,卻因為有了他而轉(zhuǎn)得更好?突壬运麑θ诵缘腵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shù)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勵著我們后人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功。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的提示與建議又有著極強的可操作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認清人性中的弱點,當我們辦事的時候針對這些弱點下手,就會事半功倍,順利成功。再次讀《人性的弱點》,讓我領悟到:這弱點,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了解的他人身上的弱點,就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的交往中順利進展;了解了自身的弱點,可以使自己揚長避短,凸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從而建立美好的人生。在國企上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要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真誠的贊賞他人?突f:“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給他想要的東西!啊痹谀忝刻斓纳钪弥,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贊美的溫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笔前!
卡耐基說:“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币苍S這句話我們并不陌生,而且經(jīng)常用到,只是我們將其作了少的改動而已,改動之后就變成了,“他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笨此萍毼⒌牟顒e,可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當你用一個手指指著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著你自己!卡耐基一語道破人了這一劣根性。
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為什么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的不好時,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總結(jié)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究竟病源是因為人們之間缺少理解和寬容。我永遠記得電視劇《還珠格格II》大結(jié)局時,紫微為皇后求情時的一句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饒恕”,當我們每天擠公交車別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腳時,當我們每天走在路上別人不小心撞到你時,你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怨氣十足破口大罵還是饒恕別人善待自己?我們考慮事情總是習慣于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于是,別人所做的一切與己相異時都是錯的,同時對于別人來說,豈不亦然!可是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一下自己的話,結(jié)果定會截然不同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己是需要理解和寬恕別人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的。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么做。我們只有學會真誠地關心身邊的朋友,才能贏得朋友們最大的信任。
再次讀這本書,它給了我啟發(fā),使我準備好了良好的心態(tài)來面對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一切。
首先,我要改變我自己,要學會以快樂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工作。書中說:“不要忘記,快樂并非取決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擁有什么,它完全來自于你的思想。”我相信,快樂源于心。有一則古老的格言,希望與大家共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任何能貢獻出來的好與善,我們都應現(xiàn)在就去做。不要遲緩,不要怠慢,因為你就活這么一次! 愛默生說過:“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東西。”如果這話對愛默生來講都是正確可行的,那么對我們每個人則更是如此。讓我們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成就、需要,而應盡量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然后,不是逢迎,而是出自真誠地去贊賞他們。要“真誠、慷慨地贊美”,而人們也會把你的言語珍藏在記憶里,終生不忘。
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jié)于他的專業(yè)知識,還有85%歸于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彼裕蚁耄褐灰覀儾粩喾磸脱凶x《人性的弱點》,它必將有助于我們獲得成功所必備的那85%的能力。
現(xiàn)在,我把這本讀物推薦給想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你,希望看了它以后有所感悟,有所改變。我們不必把它視為足以供奉的經(jīng)典,它是一本輕松的讀物,是一本放在床頭,反思自己,修正路線的一面鏡子。
人們說:正確的思想會使人享受正確而快樂的人生!祝愿《人性的弱點》的每一個讀者朋友都有一個充實而快樂的的人生。
大學生讀后感9
《論語》是我國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么差別?杉毤毱穪,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修身(內(nèi)圣)、治國(外王)的思想流連于語錄的字里行間。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nèi)烁裾鸷车膶б,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解讀《論語》。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于《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nèi)烁裾鸷车膶б,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如今人們對父母的付出視之為必然,孝道在逐漸褪色。對現(xiàn)在的人們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為人子女,做讓父母為你擔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們認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孝,而對父母們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聽從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但父母們真正需要的就是這些。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1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彼^的仁,是說其從心底里欣然地去愛別人;他喜歡別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歡別人有災禍;這是從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回報的情感。所以說:“那上面的與人相互親愛有所作為而不有心于作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也就是我對孔子的仁愛之道尤為觸動,孔子曾經(jīng)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愛離我們遠嗎?我想要仁的時候,念頭一動,斯仁至矣,仁愛就來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愛充滿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zhèn),便是修身的理想結(jié)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務。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闭f的是,先要懂得“孝悌”、“謹信”、“仁愛”,然后“學文”,這就明白告訴我們,應以修德為先。論語中,修德之道無處不在。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莊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人之“五德”。至于修智,《論語》不僅指明了學習知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為學之道和“舉一隅”而“三隅反”的學習方法。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安⿲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 治學與做人,“做人”乃“治學”之本,德才兼?zhèn)浞侥苤劣谥辽啤!爸疄椴恢,不知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虛浮而學,德才具不兼?zhèn)洹?/p>
在現(xiàn)在社會中,孝道、仁愛、修身和治學,每每被人忽視,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墩撜Z》,讓我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為學之道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大學生讀后感10
(一)誠信
誠是誠實,真誠不偽,誠信不欺;信是守信,說話算數(shù),兌現(xiàn)諾言。韓非子曰:“巧詐不如拙誠”;陶行知先生說過:“不作假秀才,寧為真白丁”。古有曾子為兌現(xiàn)諾言而為兒子殺豬的故事,有唐朝大宰相裴度物歸原主的故事等。數(shù)不清的先人們?yōu)槲覀冏隽嗽S多誠信的好榜樣。誠信同樣也是一個全世界人民最為看重的品質(zhì)。國外關于誠信的故事、人物也為數(shù)不少。蘇格拉底在大雪天里光著腳丫將打好的鐵器送到需要鐵器的人的家里;在19世紀中期被美國人民當做正義與誠實的代名詞的名字——亞伯拉罕·林肯,美國偉大的第十六任總統(tǒng),在年輕時摸黑跑了6英里路把零錢還給那位夫人;知道自己的當事人捏造事實、欺騙律師事務所時,拒絕為他辯護。誠實守信的事例實在太多太多了。
但是當今社會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如今誠信好似成為一宗被鄙夷的東西,仿佛已經(jīng)被視為人們追求物質(zhì)財富、名利、地位的障礙。無良商家們竟然為了金錢而制造出一些傷害消費者甚至是損害消費者生命的商品,期滿詐騙,許許多多的悲劇事件已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F(xiàn)在誠信缺失病毒已經(jīng)侵入社會的各個角落,誠信的缺失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最嚴重的一個社會問題。大學生這個群體也未能幸免“遇難”,現(xiàn)在有些大學生懷著一些可笑的攀比、趨炎附勢的心態(tài),喪失最根本的誠信品質(zhì),使用一些不正當手段將本應該獲得助學金據(jù)為己有,讓那些真正需要錢的同學繼續(xù)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且現(xiàn)在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和常見,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那些人卻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這樣看來,大學生的誠信岌岌可危。試問現(xiàn)在的社會到底是怎么了,誠信受到唾棄,欺騙受到追捧。這是人性的淪陷,道德底線被打破。
大學里面的助學金是社會各界人士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而設立的,但是,那些欺騙大家而獲得助學金的人踐踏了他們的愛心,這種行為絕對不允許而且應該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制裁!
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支點,“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特別是我們大學生更加應該誠信,或許,一時的欺騙能夠獲得一時的好處,但是卻損失的是今后的一生的信譽,孰輕孰重已不言而喻。我們應該將誠信養(yǎng)成一種伴隨我們一生的習慣,守時、守約、守法、真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潛移默化,讓誠信成為我們永恒的品質(zhì)寶藏。
。ǘ└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一首《感恩的心》唱紅大江南北,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鳴。感恩似流水,滋潤我們干涸的心靈;感恩似清風,輕撫我們冰冷的臉龐;感恩似陽光,溫暖我們麻木的情感。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感動并能享受這一感動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敵人。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義,我國古代更是有白娘子報恩的美麗傳說。動物都懷有感恩之情,更何況人呢?美國有一個這樣獨特的節(jié)日——感恩節(jié),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這個節(jié)日是因為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美洲的人們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tǒng)習俗,移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而產(chǎn)生的。每個基督教的'教徒在吃飯前、睡覺前都會祈禱,感謝上帝賜予他們的一切。他們時時刻刻都懷著感恩的心,去感恩這個世界。
我們來在這世間,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是他們賦予了我們生命,養(yǎng)育培養(yǎng)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恩情是需要我們通過我們的一生來報答的。自幼兒園開始,小學、中學、大學,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老師們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授予我們知識和道理,這份恩情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朋友,伴隨我們一生的人,在困難的時候幫你渡過難關,在快樂的時候同你分享喜悅,一路上如果沒有他們,將會寸步難行,我們應懷著感恩的心和朋友一起走下去,相互扶持,相互前進。
我們甚至應該感謝我們的敵人,是他們讓我們在不斷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的成長。
但是,現(xiàn)在的一些真實事例讓我們的心涼了一半。歌手叢飛,在他37歲的短暫人生中,先后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收入并不豐厚,但進行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他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但是令人寒心的是,接受捐款的貧困孩子的家長在叢飛胃癌晚期的時候仍然向他催學費,他們的心到底是怎么了,那么冷漠,那么無情,把別人的幫助當做是理所當然,感恩的心已經(jīng)不知道被他們丟在哪里去了。當然還有一些受到好心人士捐助的貧困學生同樣把別人的幫助當做是理所當然,甚至連一聲謝謝都不曾講過。為什么他們?nèi)绱说耐髫摿x,為什么他們的心如此冷漠,這是在扼殺愛心,扼殺感恩的心!
我們作為大學生,不應該把別人的幫助、關心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不僅僅要時時刻刻把感恩記在心上,更加需要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恩,去讓身邊獻愛心的人們感到溫暖,讓接受愛心的人懂得感恩,并接過愛心接力棒傳遞下去。每天默默感激已有的生活、所愛的和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通過一些小小的行為表達你的感恩,寫一張感恩小字條或小卡片;一個擁抱;不求回報的善意付出;送一份小小的禮物;公開地感謝別人;對不幸也心懷感激。這些小事都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們要將感恩養(yǎng)成我們良好的習慣。
一個懂得感恩并知恩圖報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永懷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人生就會充實而快樂。
誠信做人,感恩處世,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讓誠信之樹四季常綠,讓感恩之花永不凋謝。
大學生讀后感11
第一次讀《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是在進入大學一個月后。在郭曉春老師的課上,這部小說被小郭老師多次提到,并且對它的評價頗佳。我想,既然是這么好的一本書,我應該好好去看看。所以,我把這部小說認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當時看完這部小說后,我并沒有太多的感觸。我并不覺得它有什么令人動人心弦的地方,只覺得書里面的那些人物是那么的不真實,F(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么英勇的人,并且還是個女人。
再次閱讀這部小說是在寒假期間,因為在家中無所事事,以至于產(chǎn)生了無聊的情緒。因此。我又再次拿起《青春之歌》這部小說來看,這一次卻從中品出不同的韻味來。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似乎很難體會到當年的革命先烈們戰(zhàn)斗的艱辛,更何況我們這些90后的孩子們。我們或許知道周杰倫,很熟悉王菲,但是卻對秋瑾這些烈士一無所知。事實上,那個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依稀地,身上還留著那個時代的傷痛。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離我們遠去了。
有些人說,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比如說我們的父母是誰,我們生活在什么時代等等。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上有時候我們身不由己。林道靜他們那個時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過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生活。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他們必須要過那種居無定所、膽戰(zhàn)心驚的生活。
再一次的細細品味,我領悟到了林道靜對黨的真摯的依賴像孩子依賴母親一樣的感情;領悟到他們那一群像火山一樣噴發(fā)熱血的愛國熱情;領悟到了那個時代動蕩的轟轟烈烈的時代風云。在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林道靜的革命精神讓人贊嘆不已。當然,林道靜不是一天就能成為一個革命戰(zhàn)士的。最初的林道靜是朵冰清玉潔的連花,是一個小知識分之而已經(jīng)過了艱苦磨練和改造的過程,她身上逐漸具有崇高的無產(chǎn)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在經(jīng)歷了兩次鐵窗中血與火的洗禮后在革命實踐中變得堅強,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
能堅持著自己的堅持,是林溢靜的感人之處每當我讀到她入獄時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人生理念,堅持革命道路時我深感到自己以前知識的.膚淺因為小說里一個個鮮明的革命人物一個個地犧牲讓心硬如石的人也為之哀泣。當然,我很鄙視那些反面人物,那些卑鄙的手段和背叛令人咬牙切齒,即使他只是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也能讓人為之震撼。
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個人戰(zhàn)勝了孤獨寂寞,他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其實,在哪個戰(zhàn)爭的年代,革命戰(zhàn)士們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孤獨,當時,由于革命是事業(yè)被很多人仇視,因此阻礙也重重。所以革命事業(yè)往往是在秘密進行著。剛開始從事革命的人們大多是沒有戰(zhàn)友的。因為這種舉動不變世人所理解,把他們當成造反的人看待不是孤立就是打壓。例如巴金《激流三步曲》中是覺慧,無法忍受封建家族的禁錮而離家出走,投奔革命,這些投奔革命的人不被人們承認,因此他們覺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立著的。
這種孤獨其實在他們看起來并沒有什么,至少他們還有懷著同樣的革命夢想的戰(zhàn)友們。有戰(zhàn)友們的支持和鼓勵就足矣。但是當僅有的同伴也不相信你。不理解你時,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孤獨正如《霧~魚~電》中的吳仁民一樣,他們不被同志們所理解,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因而痛苦萬分!肚啻褐琛抵械牧值漓o也一樣在她還沒有入黨之前她雖然忠于革命,但是內(nèi)心切很迷茫不知道人性的方向在哪里,遇到盧嘉川林紅等人后,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融入革命中但是黨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入黨人員的考驗是非常嚴厲的,最苛刻的一項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獨,林道靜在入黨前遇到過很多困難,身邊的同志不斷地犧牲,自己也一次地從死里逃生。那時候沒有人能幫助她,沒有人告訴她下一步該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前進的道路。她堅持著,堅持孤獨地走下去,她相信未來她不會是孤單一個人。
在入黨后,她積極地在北京大學策劃革命活動。在此期間,由于叛徒的挑撥離間,她最好的朋友與她反目成仇,與她為敵所有人都攻擊她,侮辱她,將她當成叛徒,這些困難她都挺過去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革命的理念伴隨她左右,所以她并不覺得孤單。勇敢地向前。
那個時代讓你擁有戰(zhàn)勝孤獨的勇氣,那個時代讓你奮勇向前,那個時代讓你停不下來。他催著你向前,向前、、、、、、這就構成了一曲獨特的青春之歌,這支歌它歌頌勇者,這支歌它趕走寂寞,這支歌它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燃燒起革命的熱情,這種熱情支持著無數(shù)英列,他們哪怕在死神面前就算犧牲也永不后怕,致死不渝。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xiàn)在家家戶戶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jīng)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fā)的走向未來!
大學生讀后感12
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博客李笑來與你一一分享。這是一本幫助你走向獨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這本書之所以對我影響最大,是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比我們經(jīng)常所聽到的大道理要真實很多,有用。明白這些事實后,馬上改變了我以后的處事方式。
1、關于時間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時間。是的,很多時候,由于我們的頭腦太過活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浪費了很多時間。如在宿舍,受電腦上的音樂游戲娛樂各方面的干擾,就無法完成作業(yè),做該做的事,學該學的知識。但只有專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頭的事情。而專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擾,是需要我們?nèi)ス芾碜约旱摹?/p>
2、關于人際關系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這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脈。-我們不防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專注于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強了,做大了,勝過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來找你幫忙,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與你合作。在這過程中,人際關系網(wǎng)自然就建立了。
3、關于專業(yè)是否有興趣問題
首先,這些人并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專業(yè)學習)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shù)人好(有成績感,有收獲,你就會花時間精力繼續(xù)努力下去,并獲得更大的成績感),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學不好,就拿對專業(yè)不感興趣為借口,而不花時間精力去學習。這樣找借口,不學習之后,又怎么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好呢?
4、關于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
其實,我個人并不相信什么職業(yè)規(guī)劃。我只是樸素地用自己的經(jīng)驗得出適合自己的結(jié)論:沒有誰能給我做職業(yè)規(guī)劃。-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是一生的時間。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做這個規(guī)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執(zhí)行好這個規(guī)劃呢?尤其是我們大學生,對很多東西不了解,人生的經(jīng)歷也確實太少,而生活中變動太大,太多。我們一般得大學生有能力去做這個人生規(guī)劃嗎?如果不能,我們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有收獲,或許這比規(guī)劃來的更加實在。
5、關于心智
開啟心智,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心智可發(fā)展,可培養(yǎng),可重建,甚至可以反復重建。不可封頂。-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極其微妙的,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卻決定了種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如有些人幾何代數(shù)都學不明白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僅憑心智就能夠想象出現(xiàn)實中無法觀察到的超立方體,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決定因素時,就不會詫異這些人的`特異功能了。每個人都要努力去開啟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懶惰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無論在哪里,懶惰現(xiàn)象都隨處可見,而且被各種借口掩飾的很合理。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不了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那么我們還會繼續(xù)原諒自己的懶惰,而最終一事無成。如不花時間精力學習專業(yè)課;不去實踐;看書不動筆不動腦;看書只是一帶而過,囫圇吞棗;不去上課;吃飯外賣(快餐或舍友);等等?戳诉@本書,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腳的,進而改變自己。
7、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大腦,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你就會受大腦的控制,還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會受欲望的驅(qū)使,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在清醒理智時深感后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時,自己輕信了他人的話,而做了讓自己之后感到后悔甚至憤怒的決定;等等。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讓大腦引導行為為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服務。
8、“事件-時間日志”記錄
如財務管理一樣,知道時間是怎么用的,才知道該怎么去規(guī)劃時間-時間不是節(jié)省出來的,是靠規(guī)劃出來的。通過“事件-時間日志”記錄,我們可以精確地感知時間,可以豐富我們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調(diào)整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xiàn)實可行的目標”。
9、最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學習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用他人證明是有效果的方法來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10、正確對待老師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敖痰米詈谩钡睦蠋熆隙〞,但往往并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會教,更不用說“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練打得過泰森么?——那教練估計不會有那么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訓練出拳王泰森。
11、什么都學,學了不知道有什么用
什么都學,時時刻刻都滿載收獲。往后不知道人生的什么時候就派上了大用場呢?這種感覺是很讓人欣喜的。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而努力學習各種知識。
大學生讀后感13
從禪宗思想體系的內(nèi)涵、結(jié)構、核心來看禪宗的基調(diào)是以心性論為基點,通過心性修持獲得心性升華的心性學說,是一種擺脫煩惱、追求生命自覺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貫穿于禪宗心性學說、文化思想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自然——內(nèi)在——超越。
禪宗吸取中國道家的“自然”觀念來詮釋人的生命自然狀態(tài)、人的自性。道家把自然規(guī)定為萬物的本質(zhì)、本性,是不假人為、自然而然、本來如此的真實存在!吧易匀徽,眾生本性也”。(《荷澤神會禪師語錄》)禪宗認為,“自然”就是眾生本性,也就是佛性。這也就是把佛性界定為自足完滿、純真樸實的生命本然。人的本性既然是自然的,也就是內(nèi)在的,是內(nèi)涵于人身的本質(zhì)性存在,既非外在的神靈所賦予,又非通過超越經(jīng)驗、違背人性的作為所獲得的,同時也是各種外在因素所不能消滅的。人的內(nèi)在自性是生命的'主體、成佛的根據(jù)。人的現(xiàn)實感性生活是自性的外在作用和體現(xiàn),人轉(zhuǎn)化為佛是自性的發(fā)現(xiàn),是由此而生的精神境界的顯現(xiàn)。人的自性是內(nèi)在的又是超越的,因為內(nèi)在本性是清凈、圓滿、純樸、覺悟的,是離開一切現(xiàn)象,有別于人的外部表現(xiàn)的。如何實現(xiàn)超越?禪宗認為修禪成佛,就是見性成佛,就是向自己心性去體認,識得自性便成佛道,便是實現(xiàn)了超越。禪宗強調(diào)佛就在心中,涅槃就是生命過程之中,理想就是現(xiàn)實生活之中。這樣,禪宗就把彼岸世界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世界,把對未來生命的追求轉(zhuǎn)換為內(nèi)心反求。由此禪宗反對舍棄現(xiàn)實感性生活扭曲自性去尋求超驗,而是強調(diào)“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壇經(jīng)》),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超越意義,實現(xiàn)理想精神境界。禪宗公案中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法演語錄》卷下)就是提倡心靈溝通,要求會心體悟。禪宗要求以“饑則吃飯,困則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密庵語錄》)中體會禪道,從“青青翠竹,郁郁黃花”(《祖堂集》卷三)中發(fā)現(xiàn)禪意。禪宗要求從青山綠水中體察禪味,從人自身的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體驗禪悅,在流動無常的生命中體悟禪境,從而實現(xiàn)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
禪宗提倡內(nèi)在超越,這種超越意識的具體內(nèi)涵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包括了超越對象、超越方法和超越結(jié)果幾個方面,這里著重論述超越對象和超越結(jié)果。
為了追求解脫,成就佛道,禪宗設計了一套消解人們心靈深處的緊張、矛盾、障礙,超越二元對立的方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從自然中分裂出來的獨立實體,向往與自然同樣具有永恒性、無限性,向往與自然的同一是人類最深沉、最根本、最強烈的內(nèi)在愿望。生命現(xiàn)實與美好愿望并非一致,生命短暫與時間永恒、生命個體與空間整體、生命主體與宇宙客體等一系列人類所面臨的矛盾,是禪宗的超越對象,超越目標。
人生短暫與宇宙永恒的矛盾最能激發(fā)人內(nèi)在心靈的不安與痛苦。了脫生死大事是佛教也是禪宗的最基本目的。禪宗以“無生”思想來泯滅生死界定,超越生死的時間界限。“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永嘉證道歌》)“無生”,指一切事物是無實體的、空的,由此也是無生滅變化的。這是要求轉(zhuǎn)變觀念,從生滅的現(xiàn)象中看到無生無滅的本質(zhì)。生滅是短暫的,無生無滅是永恒的,從悠悠生死中了悟無生,就是在短暫中體認永恒,消除短暫與永恒的隔閡。
個體生命的認識和實踐等多方面的有限性與宇宙空間的無限性的矛盾,也是引人困惑不安的永恒性課題。禪宗通過無限擴張個體心靈的作用來擺脫個體生命的局限,進而消除有限與無限的矛盾。“心境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xiàn)中,一顆圓光非內(nèi)外!(同上)這是說只要人的心境明凈透徹,就能周遍宇宙萬物,從而在內(nèi)心實現(xiàn)泯滅內(nèi)外的超越,使有限與無限在個體心靈中相即圓融。
由生命與萬物、主體與客體的矛盾而引發(fā)的物我、有無、是非、善惡、真妄、苦樂等一系列的差別對立,是又一使人產(chǎn)生煩惱、痛苦的根源。這也是禪宗大師們所著力尋求解決的一大問題。他們繼承道家的思想,通過直觀宇宙本體(道、無)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宣揚“本來無一物”(《壇經(jīng)》)、“本來無事”以消解矛盾,稱“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冗_本來無事,理宜喪己忘情,情忘即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禪門師資承襲圖》)即一個人了悟萬物如夢如幻,一切皆空,做到忘卻情欲,超越自我,也就不存在生命與萬物、主體與客體的對立了。為此,他們特別強調(diào)“無念”的重要性,“念”,指妄念,要求人們不被糾纏于種種差別的妄念所迷惑。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禪宗是通過心性、心理、認識、觀念等范疇,即在主觀精神領域轉(zhuǎn)變生滅的觀念,擴大心的作用,泯滅情欲,排除妄念等內(nèi)在活動來消解人的基本矛盾,排除心靈的緊張,克服人的意識障礙,從而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
大學生讀后感14
有一次到英國旅游,在一個小城鎮(zhèn)停留,我和朋友們偶然間看見簡奧斯汀的博物館,帶著對作者的憧憬,我們決定進去領略一下她的故居和歷史。而有意思的是它的頂樓是一個喝下午茶的地方,走進去一看這里的人比樓下博物館的人可多了許多倍,狹小的空間卻坐滿了來品嘗下午茶的人們,這里的顧客大多是熱愛簡奧斯汀的文字。女服務員們穿的非!肮糯保齻兇┲鴰в泻唺W斯汀時代的女仆裝,對我們說讓我們等一會兒。本來繁復的旅游計劃,因為看見這個溫馨的古代式下午茶而讓我們放棄了所有的計劃,決定在這里享受明媚的午后時光。過了一小會兒,我們坐在白色的桌子旁,點了豐富的三層套餐。在等待食物期間,我看見這里每一個桌子旁都有一幅畫和一本書的主題,非常契合這里的氛圍和裝修風格,似乎回到了那個十八世紀末的夏天。
我一直非常喜歡簡奧斯汀的文字,時不時的會反復讀她的小說,我幻想著里面的女主角坐在這里與她的家人和好友們閑話家常,同享輕松愜意的時刻,那一定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這里的餐具非常講究,茶具、茶壺、過濾網(wǎng)、三層點心架、餅干夾、糖罐、奶盅瓶全都晶瑩剔透。在這里,我們一直呆到晚飯時刻才起身離開,早已記不得吃了什么,卻一直記得當時的心境,還有溫暖的環(huán)境。當天晚上我就捧著在簡奧斯汀故居買的原版《傲慢與偏見》重溫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讀原版的《傲慢與偏見》,一直以為十八世紀末的英文用詞晦澀難懂,卻欣喜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多么有趣的小說,簡奧斯汀對文字所傾注的情感,對生活細致入微的描述,讓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活潑風趣的田園村莊,與紳士共舞,與友人騎射。
其實,“一曲關于愛情、財產(chǎn)和婚姻的詠嘆調(diào)”這句話是我在學校圖書館推薦書目的介紹上看到的,在此借用作為題目。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出生在英國漢普郡斯蒂文頓鎮(zhèn)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過著祥和、小康的鄉(xiāng)居生活。她從未進過正規(guī)學校,但對生活具有敏感的觀察力的她卻寫出6部小說,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傲慢與偏見》寫的是班奈特一家五個女兒的故事。班奈特太太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個女兒都體面的嫁出去。大女兒簡美麗善良,但性格內(nèi)向,與新搬來的鄰居賓利先生相戀,卻不敢表達自己感情,差點讓她錯失了一段好姻緣。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明、有教養(yǎng),但對賓利先生的好朋友達西先生有偏見,認為他很傲慢。三女兒瑪麗古板木訥,沉迷于閱讀陳腐的書籍。四女兒吉蒂和小女兒莉迪亞性格外向豪放,不懂禮儀。
全書描寫了四段婚姻: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為了財產(chǎn),為了以后能有優(yōu)渥安定的生活,不成為家人的負擔,嫁給了伊麗莎白的表兄科林斯先生。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使夫婦兩人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班奈特家的小女兒莉迪亞只為一時的頭腦發(fā)熱,相信愛情,就跟無所事事、不務正業(yè)的騙子威克爾先生私奔,讓家族蒙羞。后來,在達西先生的資助下,威克爾先生還是娶了莉迪亞,但婚后兩人還是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至于男女主角,本來,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存在著偏見,而達西先生則對鄉(xiāng)村里的人表現(xiàn)傲慢。但經(jīng)過一系列的事情后,兩個人終于互相了解,締結(jié)美好的姻緣。而姐姐簡與賓利先生在經(jīng)歷了一連串風波后,算是好事多磨,大團圓結(jié)局。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經(jīng)說簡·奧斯汀的小說缺乏激情。的確,《傲慢與偏見》沒有寫什么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它描寫的只是鄉(xiāng)村里幾戶鄉(xiāng)紳家庭的故事。但卻能從這幾戶人家的.平淡生活中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對愛情、財產(chǎn)和婚姻的不同看法。
不可否認,簡奧斯汀筆下的女人無疑都是豐滿的,她們有的熱情,有的保守,有的自私,有的良善,她將女人的千百種面貌反應出來,在那個相對守舊的年代,卻又遙相呼應現(xiàn)代的繁華鬧市。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將《傲慢與偏見》翻拍成現(xiàn)代版的“達西與伊麗莎白”,因為這樣的愛情同樣生活在我們周圍,這樣的人物也好似我們的朋友一般親切,簡奧斯汀讓這些幾百年前的人物扎根于我們心中。
很多讀者在讀到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時,都是很憧憬的,輾轉(zhuǎn)、浪漫、激情無疑讓許多年輕讀者對愛情充滿了向往。伊麗莎白的果敢、聰明、善良,對規(guī)矩的不妥協(xié),對財富的蔑視,都成為了簡奧斯汀筆下女主人公最美麗的瞬間:溫柔堅定,聰明豁達,即便是承受終身寂寞的代價亦從未妥協(xié)。她透徹的了解一切失望和瑕疵,卻寬容的理解了它們,她是那么值得珍惜的好姑娘,就像簡奧斯丁;而夏洛蒂,涼薄清醒,果斷的把握時機,選擇一場不需要愛情的婚姻;那么簡,柔弱善良,被動矜持,眼睜睜的看愛情消失也沒有挽留的勇氣。還有許多女性在簡奧斯汀筆下流淌,她們都是那么的活潑生動,呼之欲出。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鄉(xiāng)村生活是多么的恣意,卻又小心謹慎,簡奧斯汀完整地還原了那個時代英國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卻又理想化的給愛情上足了砝碼。
簡奧斯汀的女生依然活在我們周圍,從她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女性的可愛動人,以及田園鄉(xiāng)村背景下偽善刻薄與浪漫情懷的和諧共存。
《傲慢與偏見》,一段曲折但結(jié)局美滿的愛情,沖斥著每個觀眾的心靈。相信愛情的力量能指引人改正自我,也相信拒絕不了成長的我們會漸漸改變,不斷地擴寬我們狹隘的心房,成為一個穩(wěn)重成熟的人。對于如今思想開放的我們,這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我確實應該努力去挖掘自己,在表現(xiàn)更真實的自己的同時,也要梳理好自己的頭腦,不要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嘗試思考事實的真相。
大學生讀后感15
讀罷路遙成名小說《人生》,感悟良多。
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國西北年輕農(nóng)民,受困于農(nóng)村傳統(tǒng)觀念,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懷才不遇、渴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故事的環(huán)境背景是西北農(nóng)村,與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差異,然而那種小人物的奮斗故事卻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僅是因為它和我喜愛的另一部路遙著名小說《平凡的世界》有幾分相似,更因為它與大多數(shù)讀者(比如說我)的心理體驗相貼近。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面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曾經(jīng)是弱者,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努力,才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后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面對自己重新成為農(nóng)民這一現(xiàn)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愛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內(nèi)心也浸潤著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在制造距離的同時,也制造了關聯(lián)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chǎn)生“同感”。
小說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卻為下半部的跌宕鋪墊著情節(jié)與情緒的'背景。命運的不公與不幸、逆境中的愛情、冰冷中的溫暖、不屈不撓的自我奮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實現(xiàn)為小結(jié),然而所謂的“自我實現(xiàn)”,卻又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個幾十年不見的叔叔轉(zhuǎn)業(yè)回鄉(xiāng)在縣里任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因此而揚眉吐氣,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邊的溜須拍馬者順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職業(yè),擺脫了他的農(nóng)民身份。
然而,為他高興之余,內(nèi)心總有些許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發(fā)展一波三折,來到縣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業(yè)平步青云,而他也收獲了新的愛情。在感情的兩難抉擇中,他衡量的標準不再是內(nèi)心的感受,而是現(xiàn)實的利益。為了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從縣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了自己,放棄為他付出一切的淳樸的農(nóng)家女巧珍。他成為了另一個人,不再是那個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個看不清自己、為眼前利益放棄生活原則的迷途青年。
此時,讀者和看著加林長大的德順爺爺一樣傷心,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們滿以為出賣原則的人將和新歡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將成為淳樸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劇時,作者又借命運之力和所有人開了個玩笑:受傷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門”獲得職位的秘密,剛正不阿的叔叔沒有袒護親屬,春風得意的青年即將再次面臨成為農(nóng)民的命運。急轉(zhuǎn)直下的故事進展不僅驚得主人公半天回不過神兒,連對他由同情、贊許到憤恨、不齒的讀者,也無法不感到錯愕。
路遙并非故意玩弄情節(jié),事實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說,人生無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討,無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數(shù)。這聽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個比方:
人們常說“足球是圓的”,但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場球賽,偶然因素幾乎可以主宰比賽、決定最終的勝負,而如果將探討的范圍擴大到一整個賽事,甚至某隊或某國多年的足球事業(yè)發(fā)展,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黃亞萍父親說的,“生活永遠都是公正的”。而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點,加林重新回到農(nóng)村老家,成為農(nóng)民,只是他身邊已不再有大小姐黃亞萍那“高雅”的愛,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寶貝給弄丟了——癡情淳樸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加林就是我們每個人,他和我們一樣,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們都有的弱點。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樣,為了達到目標,有時甚至出賣原則。德順爺爺對加林愛得深切,由愛而生恨,但恨是以愛為基礎,恨其不堅持,卻并不一棒子打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敢爬起來,人生還要繼續(xù)。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那不僅是因為小說中的她是農(nóng)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身體像白楊樹般苗條,更是因為她的純粹。她愛得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摻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總是最懂,就連分手后她對自己婚事的決定,也是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內(nèi)心中愛著她,為了禁絕他對自己的留戀,讓他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樣。她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讀者,依然會被樸實、美麗的巧珍感動,會為她的善良以及為愛甘愿奉獻一切的純真而贊嘆不已,但已經(jīng)很少有人愿意以她為榜樣,只求付出不問回報了。追求結(jié)果而忽略過程,在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原本應有的微妙平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