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 推薦度:
- 人間有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間有味讀后感(通用1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間有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
上學(xué)期有朋友推薦給我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就一直向往,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看。買到這本書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來。書中于丹老師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說生活體會,她的經(jīng)歷大都與我們的相似,所以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且語言清新簡單,又發(fā)人深思。她在書中還大量的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睦畎缀吞K軾的詩句,所以文化味道十足,但并不晦澀難懂!每每讀到他們的詩句,內(nèi)心還會小竊喜一下,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又有了進步!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魔力,牽引著我不斷的讀下去,欲罷不能!我似乎和于丹老師漫步于靜謐的山谷中,時而與她開懷大笑,時而同她靜坐沉思,時而隨她引吭高歌,時而又與她一起輕閉雙眼緬懷悼念!讀完書后,于丹老師的形象在腦海中就更鮮明了,我猜想她一定對人親切,穿著淡雅,舉止溫柔!甚至向往著與她見面,向她請教!
記得剛翻開這本書時一眼就被“幸福”兩個字吸引。
我似乎好久都沒有覺得自己很幸福了,和朋友聊天的主題大多數(shù)都是生活的壓力,慢慢地,感覺自己變得脾氣暴躁,內(nèi)心脆弱。所以看到書中寫“幸!倍謺r,我再也無法移開自己的眼球。
于是我開始體味自己的幸福。于丹老師說:“我覺得,我的母親和女兒是兩個最幸福的人!小孩之所以會幸福,是因為她什么都相信,天真、浪漫、有夢想;老人之所以會幸福,是因為她經(jīng)歷過苦日子,對當下很知足。盡管現(xiàn)在的成年人壓力很大,但若能像孩子一樣保持成長,像老人一樣懂得知足,幸福感就會多一點!”
來到學(xué)校的`這幾年,經(jīng)歷了很多,毫無疑問的是:我真的像孩子一樣成長著!我也像孩子戀家一樣依戀著這里。作為孩子,有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是這個家里的家長、家人一直包容我,鼓勵我,引領(lǐng)我。這些我都銘記于心,我也像經(jīng)歷過苦日子的老人一樣知足并且感恩!想到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暖暖的,想要幸福的信念也堅定了,也許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每天早上到班級,每個孩子都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上課時,與他們會有想法上的共鳴或者語言上的交鋒;課間有些孩子會訴說他們的快樂與煩惱!就這樣,我和他們一起成長著!每每看到有畢業(yè)的學(xué)生來看老師,我就想象著自己將來也會一樣!想象著自己的學(xué)生長大后可能會遍布大江南北,從事各行各業(yè)。我就會無比興奮!我想這就是為人師的幸福味道吧!
每當我的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同年組的老師都會積極地幫助我,為我“出謀劃策”,我的心滿滿的都是感動,并且覺得自己特別有安全感。這一定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的味道漸漸濃郁了!因為我像老人一樣懂得知足和感恩,有孩子一樣的夢想——希望自己桃李滿天下。但是我的生活缺少了孩子的天真浪漫!于是放假的第一天,就與兩位好友去逛街,買了自己喜愛的包和衣服,看著鏡中自己的變化,心里美滋滋的。之后又與她們一起品嘗美食,邊吃邊聊,互訴煩惱、互相開導(dǎo)、又各抒己見!那一天簡單、充實、快樂!回到家后,神清氣爽!
于是我開始學(xué)著天真浪漫的生活。偶爾看場電影,有時會買點零食,坐在江邊陰涼處,看看書、吹吹風、吃點零食,累了就在吊床上小憩一會兒等等。
我的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起來,有為人師的幸福味道,有同事給我的幸福味道,還有家人給我的幸福味道!真的是《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真的很棒,不僅引領(lǐng)我體會自己的幸福,且教會了我如何追尋幸福!我還會再細細地讀這本書,相信定能讓我收獲更多!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2
《易·系辭》云: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這幾句話的大體意思是:“乾道以平易顯示其智慧,坤道以簡約展現(xiàn)其功能;平易容易使人明白,簡約容易使人順從;易知的東西容易使人親近,易做的事容易使人成功;使人親近的則可以相處久遠,容易成功的(事業(yè))可以逐漸做大?梢蚤L久是體現(xiàn)賢人的道德,逐漸做大則是賢人的事業(yè)!边@幾句話邏輯嚴密,層層推進,用來概括我此時此刻的閱讀感受正合適。
仍記得去年3月月12日我加入了敘事者團隊,張靜老師耐心細致的教我如何開微博交作業(yè),還會按時提醒我交作業(yè),無耐自己這個“低差生”肚中無墨,一直交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我想自己要想“氣自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腹有詩書”。
每年四月都是學(xué)校的讀書月,作為一名小學(xué)語文教師,我看的最多的.當屬與語文教學(xué)有關(guān)的書籍:《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覺者為師》系列、于永正的《我怎樣教語文》、蔣軍晶的《讓學(xué)生學(xué)會閱讀》等等,這些教師專用床頭書被我一遍遍的品讀,如同一盞盞明燈在我困惑時給我指引。
今年四月份我們敘事者團隊共讀的書目是汪曾祺的《人間有味》,初讀這本“食譜”,我就被汪老先生筆下的各路美食深深的感染,極強的畫面感讓我浮想聯(lián)翩,以至于合上書竟對先前的“粗茶淡飯”開始嫌棄起來。可是這真的僅僅是一本“舌尖上的美食”嗎?遲疑后,我再次捧起這本書,原來人間不但有味,還藏有一顆赤子之心。
味在至真,唯暖相依
高郵的咸鴨蛋、小西門馬家牛肉館、故鄉(xiāng)的元宵……每每被點到名的特色美食,無不飽含著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一則《論語》一句情,一盞茶香一座城,無論是祖父對口中的“孟子反”還是家鄉(xiāng)人的“喝早茶”,讀起來都極具生活的香氣,仿佛那家小院兒里有著魔力,讓人流連忘返,放下書仍讓人牽掛,那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城市和熟悉的小暖。
走遍萬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汪先生把不變的真情留在了齒間,這份對美食的愛也是對生活的真,唯有一個愛生活的人,他的筆下才有那字字珠璣的美好,他的心中自有一種情趣,自有一顆豁達的心,讓人每每品讀,心中被溫暖。
味在寬泛,博覽中西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yīng)該應(yīng)該這樣。王先生的觀點我非常認同,不論是咸菜文化還是宋朝人的吃喝,還有立春的吃蘿卜習(xí)俗,都將文化和美食緊緊相連,唯有口味寬泛一點,我們才能從不同的食物比較中體會出各地飲食習(xí)慣的不同,性情習(xí)俗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也就是南北文化無優(yōu)劣,中西飲食文化也無優(yōu)劣,其區(qū)別只不過是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的不同罷了。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diào)雨順時。
一本《人間有味》讓我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小暖,雖不能讓汪先生那般嘗遍東南西北,但也讓我下決心用閱讀充盈自己的味蕾,又是一年讀書月,人間有味,香意濃濃,書有百味,其樂融融。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3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吃,作為對每個老百姓而言最日常、也是最離不開的一件事,汪曾祺如何來描述的呢?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樸實,沒有至高的道理,也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娓娓的說著關(guān)于不同城市的不一樣的食物。
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紀錄片里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態(tài)度的親身經(jīng)歷。
腦海里關(guān)于上小學(xué)的那段兒記憶中,最持久、最深刻、最能讓我信手拈來的,莫過于上學(xué)的日子里,不論刮風下雨,每天必來一客的煎餅果子。
記得那時每天上學(xué)都要路過一個早點攤兒,攤兒上那個不知名姓兒的婦女,卻用一雙粗糙發(fā)紅的.手,嫻熟地在燒熱的鐵盤上,用一柄木工用的膠水刷似的小刷子,往上頭刷上一層白色的面糊,那面糊不薄不厚,恰到好處。待到面皮邊緣微微翹起,再用一只手伸進爐子旁邊的菜籃里,依舊嫻熟地掏出兩枚雞子,朝著鐵盤邊上輕輕一磕,黃澄澄的黃兒、亮晶晶的蛋清,瞬時溢滿在整張面皮上。這時另一只手上來了,涂面糊的刷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手柄已經(jīng)褪去最初時的鮮亮、被時間覆上滄桑的油煙泥垢的三角形扁平鏟子,那鏟子在攤販兒的手里被耍的,讓人看著簡直眼花繚亂。也不知怎么的,覆著一層“金縷衣”的蛋餅竟已經(jīng)攤好了。
要是你以為雞蛋煎餅果子是隨到隨拿、隨拿隨走的,那只能說明你沒吃過雞蛋煎餅果子,至少,你肯定沒吃過好的雞蛋煎餅果子。好的雞蛋煎餅果子可撩人呢!就在你剛起床,胃里頭剛剛有點兒餓的那點兒意思的時候,就這么在你的眼前晃悠,晃得你直追著攤販兒問:“要好了嗎?要好了嗎?”攤販兒永遠帶著心知肚明的笑,輕輕地說上一句:“要好了!惫吹媚沭捪x子在五臟六腑來回鉆了個遍,才終于操起最后的一只沾滿了甜面醬的刷子,在你叫的菜啊、肉啊、腸啊上頭粗粗的打個滾兒,撒上一把翠綠的蔥花兒和香菜碎,把它們?nèi)M那件“金縷衣”里頭,終于再塞進一個薄薄的白色塑料袋里,摳出那個可供你,或提或抓的圓圈兒,此時,方可慢慢欣賞雞蛋煎餅果子攤兒前,那張等急了的小臉兒。
那還是在物質(zhì)條件遠不及當今社會富足的上世紀末,我還記得那會兒的超市里,一塊長條形的德芙牛奶巧克力都算得上是小學(xué)生口袋里的奢侈品。而今,不過是20年的光景,舟山到上海的鮑魚,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廣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類,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遷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經(jīng)不止是人,食物也在傳播流轉(zhuǎn),聚散之間,衍化出不同的形態(tài)和風味。這是巨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都走得更快。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xiāng),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所以人大約多是喜歡懷舊的,就像我從來不肯忘記二十年前的那一客雞蛋煎餅果子,從觸及牙齒開始,直到滑進我的胃,那停留在我口腔里短短的數(shù)十秒,帶給我的身心愉悅,那是我這種貪嘴的孩子永遠不會褪色的回憶。
這些味道,已經(jīng)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xiāng)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4
寒假,我細細品讀了汪曾祺先生的一本著作《人間有味》。汪曾祺先生似乎對四方美食有一種執(zhí)念,他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是令我敬佩的。
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為《學(xué)人談吃》作序。學(xué)人是會吃且善于談吃的。學(xué)人可以是大學(xué)教授,生活相當優(yōu)裕。但他們卻極少吃富油水的食物。教授們有家,有妻兒老小,當然不能這樣的放誕。文中還有一種人,叫“準學(xué)人”——學(xué)生或助教。這些準學(xué)人兩肩擔一口,無牽無掛,有點小錢,他們倒是能偶爾一吃昆明的一些名菜了,如“培養(yǎng)正氣”的汽鍋雞、東月樓的鍋貼烏魚、映時春的油淋雞、新亞飯店的過油肘子、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甬道街的紅燒雞……
在汪曾祺先生眼里,學(xué)人是無須吃得山珍海味的,但一定是會吃且善品味的。學(xué)人所做的菜大多存本味,去增飾,不勾濃芡,少用明油,比較清淡。而我以為“學(xué)人”當以蘇東坡為最。
蘇東坡好吃,于他詩文中常見美食。他在《初到黃州》中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寫《煮魚法》,細致入微,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做《東坡羹賦》《菜羹賦》,強調(diào)“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不用魚肉無味,而有自然之甘”。用蔓菁、白菜、蘿卜做的菜粥,能吃出“自然之甘”來;他在《論食》中說:“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郡麥心面,作槐芽溫淘,滲以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膾。即飽,以廬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更是將自己的飲食之樂與美文融為了一體,讓人讀之就垂涎三尺(其實是我自己)。
其實汪曾祺先生也算得上一位學(xué)人,他與蘇東坡先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經(jīng)過波瀾四起的生活,千山萬水的歷程之后,再吃到童年的那股熟悉的味道,如汪曾祺、蘇東坡這般細膩的人,不知心中泛起怎樣的漣漪。
若將學(xué)人說的通俗些,便是吃貨。而吃貨的基本技能,就是什么都看起來很好吃。有一年,汪曾祺先生去草原林區(qū)體驗生活。六月的草原綠油油,開滿了黃色的金蓮花。他很興奮,當即作了首打油詩:“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雞蛋!倍弦粋遇到美景卻滿腦子是吃的人,則是蘇東坡。他寫春天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們吃東西是會思考的,是極富想象力的。
愛吃的人,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汪曾祺先生一直念念不忘云南的`菌子。在昆明住了七年,四十多年后仍然忘不了,還能在文章里一一數(shù)遍雞樅的難以比方的味道,白蘑煮成的鮮湯,還有各種長得奇形怪狀的菌子。這樣的“吃貨”使我同感,他不是“酒肉穿腸過,味道全不知”的人。汪曾祺先生的舌尖一定是有記憶的,他會記住那些讓他喜歡、感動的味道,亦使我喜歡、感動。我覺得,這樣的吃貨,才能真正談得上愛美食,懂美食。
所以,當汪曾祺在離鄉(xiāng)幾十年后,在沈從文先生家再一次吃到了茨菇炒肉片后,從此又有了感情。其實,終其一生,汪曾祺先生的味蕾都在追尋兒時的味道。
他只是寫了兩句話:“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我想念家鄉(xiāng)的雪。”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讀懂這兩句話。
食道舊尋,尋那兒時的味道。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5
這本汪曾祺的《人間有味》讀完已經(jīng)快有一兩年了吧,還是單位辦公室還沒搬的時候買的,一起還買了一套的《人間草木》,那本塑封都還沒拆哈哈哈。由于長期處于工作繁忙與個人怠懶的死循環(huán)中,讀書進度停滯了很久,但是又手賤中間又采購了幾波,也是有些塑封都沒拆,想著不能這樣了還是要把書撿起來看。
讀書這個事情因為買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或是題材感興趣或者作者喜歡,亦或是純粹書名好聽、封面好看,但是睡前開著臺燈翻閱紙質(zhì)書的確是可以讓人心神安寧,在忙碌又迷茫的日常喧囂中尋求一絲平靜。目前在讀的是《紅與黑》,每次時隔好幾個月才想起來要看書,然后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當然跟這本書很冗長也脫不了干系。最近能稍微規(guī)律了一些,于是上周立下了flag準備今年一定要看完《紅與黑》然后寫一篇讀后感,突然想起來《人間有味》還沒寫,這本書本來當時是想作為讀書分享的素材,想來現(xiàn)在,于是在量子閱讀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放松心情的間隙,決定還是抽出空來趕緊結(jié)束這本書的任務(wù)!
最開始看書的'初衷是因為腰封后邊寫了作者的一句話,“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我發(fā)現(xiàn)作家都是善于生活和思考的人,生活中瑣碎的小事能被他們用或質(zhì)樸或深刻的詞句描述出來,會被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予以加工、重構(gòu),展現(xiàn)新的藝術(shù)價值,可真是太厲害啦!所以要多寫,不然怎么成為大文豪哈哈哈!
回到這本書本身哈,“人間有味”,顧名思義講的是人間的味道,全書分為四個部分:
。1)四方好食,記錄的是昆明、家鄉(xiāng)、北京等各地的美食與習(xí)俗(眾所周知逢年過節(jié)總離不開吃);
(2)至味在人間,內(nèi)容相對挺雜,有飲食、文學(xué)、文化等相關(guān)研究,也有類似菜譜的具體吃食的做法;
(3)吾家小史,這回講到了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活中接觸到的人作為原型,被作者寫到了其他的文學(xué)作品里面了;
。4)那時巷情,是對北京的胡同生活與友人的一些記憶。
在回顧梳理內(nèi)容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實這本散文集的標題的“味”不局限于飲食的“味”,而是人生百味,以飲食為切入,一方面喚起讀者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也記錄著有關(guān)生活有關(guān)人的珍貴記憶。讀文字的時候只覺得文筆十分質(zhì)樸親切,仿佛一位朋友有時候在追憶你們過去共同經(jīng)歷的時光,有時候在跟你對著食譜開始這種食材怎么做好吃,有時候也會引經(jīng)據(jù)典正經(jīng)說一說文學(xué),除了經(jīng)常一邊讀著一邊開始查字典(的確好多不知讀音不懂意思的字詞),每一篇讀下來的感受是十分溫暖熨帖,然后可以安穩(wěn)入眠的狀態(tài)了。
現(xiàn)在回味起來感觸最深的還是四方美食的部分了,由于工作性質(zhì)會去到天南海北,能夠品嘗到各地特色,對于作者這句“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覺得還是非常正確的,口味如此,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如此,包容自己和他人,包容愉悅與憂愁,總能自在一些。
回到正題,這次讀后感的主要內(nèi)容不整那些高大上的,跟汪曾祺老先生一樣懷舊一下,整理記錄一下我吃過的四方美食和小故事。接下來看下一條推送吧,圖文并茂記了一些流水賬!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6
初見《人間有味》這本書,感覺沒有什么稀奇,只是膜拜王老先生的大名而去翻閱。
初讀后覺得就是一本描寫各地飲食的一本書,一頁頁讀取后,覺得文字清淡如水,感覺不到有吸引力,加之里面很多不認識的字,要通過查閱才知何意?越讀越?jīng)]了興致。
看著汪先生清淺的語言,自己的疑問漸增,為什么這些平淡無奇的大白話,卻能在文學(xué)刊物上不斷發(fā)表呢?為什么一本246頁的小書,竟如此多人喜歡呢?
所以,推動自己讀完整本書的不是書的魅力,而是這個疑問。
且讀且思,且讀且注,為了把里面的生字弄明白,把我存了十幾年的古董字典都翻出來了。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還真說的沒錯,越讀它越明白,越讀它越有意思。
讀到后半部分,自己越發(fā)喜歡這本書了,忍不住又將前面的幾篇再拿來品讀。
《人間有味》,此味是生活之味,不僅是讓你大快朵頤的美味,還有濃濃的家味,更有汪老先生深深的人情味。
書中各地的美食講的很多,也很細致。
自己本身也是吃貨,對美食沒有抵抗力,也寫過幾樣飯食,但讀過汪先生的美食記錄,才覺自己文字的矯揉造作,才知自己那是刻意的修飾,亦知自己的'膚淺。
汪老的文章里面有食物的故事,有食物的淵源,有食物的選料,有食物的吃法,更有對食物的品評……讀罷文章,流進胃里的不僅是口水,還有這一樣美食的系列知識。
不過有些美食也只能想一想了,恐怕沒有這個口緣!你比如汪老爺子說吃的鵽(duo),也讀zhuà。
他說一輩子沒有吃過比鵽更香的野味了,我就琢磨,汪老你一輩子還吃過鵽,我們還沒一輩子,30多年沒吃過,以后再也吃不上了——新冠病毒造孽。
第三輯里全是動人的回憶,濃濃的家味。白手起家的祖父,名人之女的祖母,堪稱全才的父親,早逝的母親,兩任繼母,還有出家當?shù)榔诺谋D贰?/p>
敘述起來,似有淡淡的憂傷,又覺是對自家的自豪之感。
對家鄉(xiāng)、家人回味,是人間第一味,因為你走多遠,心里全是對家地眷戀,這滋味,游子最清晰。
并且在外吃再多的山珍海味,珍饈美饌,都比不上家里的一碗清湯面條,韭菜水餃,那里有家的味道。
第四輯更是生活之味,有趣的地名,有趣的文化,有趣的事情、有趣的名人軼事。
人活一生,彈指一揮間,多一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有趣的經(jīng)歷,有趣的朋友,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滋味,何必讓自己委屈、憂郁、煩惱呢?
人間有味是清歡。最滋味的東西,在最平凡人的平淡生活中。一次美食后的咋舌,一段陪伴家人的時光,一日三朋兩友的遛彎,皆是最美的回味。
人間有味,味在人間。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7
初識《人間有味》是在掌閱電子書上,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電腦、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我的手機上有一個閱讀APP,就是掌閱。我被掌閱上電子書所吸引,它上面很多書都是免費,由于它用起來十分方便,它的VIP有很多很多免費閱讀的書,而且都是名著和新書,排版有非常漂亮,字體還可以調(diào)節(jié),我漸漸的變成了它的VIP,習(xí)慣用它來進行閱讀!度碎g有味》扉頁上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 ——汪曾祺。這立刻吸引我翻開書頁,慢慢研讀,很少有一本如此誘人的書,在短瞬間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畢竟我也是個沒大有時間讀書的人。
于是在不著急趕路的公交車上,在吃完晚餐后的閑暇時光,除了看看新聞,學(xué)習(xí)一下強國,然后就開始《人間有味》的閱讀。后來,學(xué)校又專門為我們讀書團隊購買了紙質(zhì)新書,我就更加如視珍寶,隨身攜帶,一有空閑便沉浸其中。
汪曾祺先生在書的開頭介紹了許多四方美食,其特殊點、做法及不解之緣,每一道菜什么來頭,又是什么烹飪方法,嘗起來是何種滋味,娓娓道來,平添了些生活情趣,從他寫作出版過去了這么多年,現(xiàn)在讀起來還是很接近我們的生活,很多食物和風俗還能有些影子,能勾起了我們的想象。像那些個油滋滋作響,菜冒出騰騰熱氣,香味撲面而來的畫面浮現(xiàn)在眼前,揮之不去。像那些“格炸炸,格炸炸”、“起火升到天上,哧——,滅了”猶在耳畔。然而無論在外面吃到多美味的.食物,對美食的記憶卻永遠停留在母親忙碌的背影里。汪曾祺先生怕是感觸到我的心思,他隨后寫道許多家鄉(xiāng)美食,汪先生是高郵人,特別對高郵咸鴨蛋進行了詳細描寫,真想吃端午的鴨蛋了。對于其他美食的描述有詳有略,雖然語言簡潔幽默,卻絲毫沒有減弱他的思鄉(xiāng)之情,愈是簡略,這種感情愈發(fā)濃重,一切盡在不言中。我也有些思念家鄉(xiāng)的煎餅、糝湯和炒雞了,等新冠肺炎疫情散去,可要出去大吃一通。
引人入勝的,除各色美食外,正是這些幽默有趣的人和故事,F(xiàn)代社會,我們大多人都象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地旋轉(zhuǎn),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喘息壓抑。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明白,我們之所以為人,離不開這一生煙火氣,所謂食色性也。我甘愿做個俗人,讓生活慢下來,享受這美好時光,愛我所擁有的一切。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從生活出發(fā),詼諧的語言背后藏有對人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智慧,善于留心,你也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和美。人,若能春賞百花,夏聽蟬鳴,秋享楓月,冬遇浩雪,如此周而復(fù)始,長久輪回,該是何等幸運!我們?nèi)裟茉谒募据喕乩锎┬谢赝,聽溪聲流水潺潺、望青山松濤陣陣,不枉此生,且聽風吟且漫行,此等人生怎能無趣?
愿我們不枉來此生,放下迷茫,治愈心靈,在不知所往的蕓蕓眾生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8
在《生活榜》這本雜志上看到這樣一段話:“熱愛美食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擅長美食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能將美食以文記之的人,一定是個大雅之人!北臼怯脕硇稳萏K東坡的,但是最近看汪曾祺的《人間有味》,發(fā)現(xiàn)里面記錄了大量的美食,讀來令人垂涎,這段話用以形容汪曾祺先生真是再合適不過,汪先生真是一個有生活情趣又熱愛生活的大雅之人。
汪曾祺先生的熱愛美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吃到過、記錄下來,美味的余韻尚存,有一股詩意的煙火氣,F(xiàn)代社會不乏美食,也不乏熱愛美食之人,只是現(xiàn)在很多小年輕標榜自己是吃貨,節(jié)假日總是刻意去一些網(wǎng)紅餐廳等地尋找好吃的東西,然后,在微博、微信上曬給大家看,把吃吃喝喝這件事弄得有點別扭,一刻意就不那么雅了。
讀汪曾祺先生筆下的美文,從文字中就能看到他是一個非常寬厚的人。他說“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yīng)該這樣!焙芏嗳,吃東西,愛酸就只吃酸,不碰一點點辣,不愿意輕易嘗試一點點甜,俗稱的偏食,對食物偏食容易營養(yǎng)不良,對文化偏食,就容易狹隘,就要不得了。
讓我覺得汪曾祺先生寬厚的是他在書中寫得關(guān)于右派的事,他說:“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生活就更加平淡了”。被劃為右派是要被批評的,要吃點苦頭的,他卻把這件事當成是生活中一件有意思的事,還慶幸,經(jīng)歷過世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的心境是極其不易的'。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的不如意,流言蜚語、磕磕碰碰,大部分人的反應(yīng)或悲悲戚戚、或氣憤難當,絕不會把其當做是一件“幸事!蓖粼髟u價自己是一個“恬淡平和”的人,我想他的性格里應(yīng)該帶有“靜”這種氣質(zhì)吧,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也許,只有靜才能觀照萬物,對人間生活充滿盎然意趣。
在評價他們方面,汪曾祺也是極其寬厚的,他寫樓里的大媽“我們樓里的大媽們都活得有滋有味,使這座樓增加了不少生氣!彼P下的大媽是賢惠。勤快、愛干凈的,而不是被人筆下的三姑六婆,愛嚼舌根的。如果在生活中,有一個領(lǐng)導(dǎo),拿了下屬代筆的文章讀,最后還露餡了,那一定是要被人噴口水的,但是汪曾祺筆下的郝校長
‘露餡’確是“老老實實,不裝門面”,你看,多寬厚。
正是因為汪曾祺愛美食,愛生活,所以活著的狀態(tài)都是向上的,看人看事,都一股吃東西時的暢快,是充滿生機的。萬物皆有心,人間的人、人間的事,人間的食物都“酸甜苦辣”各有其味,無所謂好或者不好,有些是主菜,有些是調(diào)味品,都是經(jīng)歷,都這值得經(jīng)歷。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9
那人、那事、那食物和那巷口……所有的一切在汪老筆下都是那樣鮮活與美好,讀《人間有味》,悟百味人生,那文字雖簡單,字里行間卻透漏著生活的無限美好,讓人向往之。
一個人、一道菜、一頓飯,或是一次相約……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用文字記錄并珍藏,汪老那樣的用心、用情,有愛、有意,他用文字書寫生活,讓生活隨處充滿陽光,溫暖每個小時光,初讀《人間有味》就已深深地喜歡,不僅僅喜歡那酸甜苦辣咸的人間至味,更喜歡那深刻的人生哲理。
“苦瓜是瓜嗎?”這一問題,是由于小孫女的一句話引發(fā)了汪老先生的思考,而且他還查閱《辭!妨私庀嚓P(guān)問題的實質(zhì)。不僅僅如此,汪老還由此聯(lián)想到作家、評論家,他說:“應(yīng)該承認苦瓜也是一道菜。誰也不能把苦從五味里開除出去。我希望評論家、作家——特別是老作家,口味要雜一點,不要偏食。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是的,我們不能把一切事物局限于自己的'思想范圍內(nèi),看待事情要有更廣泛的視角,對于同一件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但是不能隨意否定或是詆毀。
一件小事就引發(fā)如此多的思考,更有探索事物背后哲理問題的意識,如若不是用心生活,又怎會有如此成就?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就看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多點心思,多點樂趣,多點思考,多點成長。
我還特別喜歡“多年父子成兄弟”那一篇文字中美好的父子關(guān)系。汪老說:“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連我的孫女也跟著叫。我的親家母說這孩子‘沒大沒小’。我覺得一個現(xiàn)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意思”,我特別贊同汪老的這一觀點。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兒女,也應(yīng)該由他們自己設(shè)計他們的現(xiàn)在和未來,作為父母過多的干涉兒女的生活是不明智的,而且讓人厭煩!我們要明白,生活是要每個人親自生活的,不能代替,更不要試圖用理想的模型去塑造什么人,我們應(yīng)該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成長自己的成長。
再看看我們老師,有時候過多的操心學(xué)生的事,甚至超越了一定的界限,代替父母做了一些他們該做的事,反而影響了我們自己的生活和情緒,這是萬萬不該有的。我們要引導(dǎo)和幫助學(xué)生,讓他們更好地成長,但是不能代替他們生活,更不能強迫他們做一些我們覺得理想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我們只管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還要留點時間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
就像汪老,用文字,更用心書寫生活,把每個日子過成詩,要生活更要享受生活。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0
初讀《人間有味》,我感受最多是汪老對美食的熱愛,在這富有滋味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汪老就坐在我對面,用筷子頭去戳那通紅流油的高郵雙黃鴨蛋,吱,紅油就冒出來了,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亦感受到他佇立在街頭閉著眼睛聳著鼻尖去尋找空氣中糖炒栗子的香氣的模樣。還有秋天一到,胃口大開,一群人圍在炙子旁邊足瞪長凳,解衣磅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剽悍豪霸之氣,徜徉在各色美食之間,好不快意的人生。
再讀《人間有味》我體會到汪老淡然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雖經(jīng)歷曲折歲月,但他的文字,總是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好,去探尋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遇事不消沉沮喪,讓安靜內(nèi)化于心,洞悉生活點滴,從容自在地生活,把平淡的日子過得不平淡,詩意的享受人生。
三讀《人間有味》我竟將自己沉浸其中,隨著這位老者的娓娓道來,將自己的思緒雜糅進去,把我拉回到充滿溫情的故鄉(xiāng),見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故人。我想,汪老在耄耋之年追憶垂髻之際,文字中亦處處流淌著濃濃的鄉(xiāng)情。他再嘗盡天下美味后,最中意的還是故鄉(xiāng)的味道,故鄉(xiāng)的情!拔液芟牒纫煌胂滩舜裙脺,我想念家鄉(xiāng)的雪!鼻檎嬗忠馇。
人生忽如寄,莫辜負了茶、湯和好天氣。的確,人生短暫,我們不應(yīng)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無謂的爭吵、莫名的悔恨中,而是要學(xué)會懂生活,愛生活。所幸,在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上,我與汪老不謀而合。此生就要用一副好胃口、一雙好眼睛、一顆至純的心,去嘗盡世間美味,去看盡人世山水,去愛盡人間溫情,切莫辜負了這快意人生。
一副好胃口——嘗盡世間美味
吃是學(xué)問,是講究、是品味、是風俗、更是文化。我雖不會煮飯,但對吃卻比較有研究,可謂“小吃貨”一枚。
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每每去到一個地方,除了觀賞秀麗的景色外,我最關(guān)注的還是當?shù)氐奶厣朗。在廣西待了一周,也連續(xù)一周體驗了不重樣的粉——螺螄粉、牛肉粉、羊肉粉、腸粉、南寧老友粉、桂州米粉…….唯獨鐘愛螺螄粉,聞起來臭,吃起來鮮香無比,令人大呼爽哉;貋頃r買了一箱帶回辦公室,好多同事竟和我一樣愛上了這股特殊的味道。吃罷去淘寶搜尋螺螄粉,已不是當?shù)卣诘奈兜。去年十一,我們開車一路向南將江蘇省幾個重要城市逛了個遍,在連云港的海頭品海鮮,排兩三個小時隊伍只為了品嘗揚州茶社的早茶,早茶不單是喝茶,主要指早點,三丁包、燙干絲、蝦丁餛飩、揚州炒飯。說實話,當品嘗到早茶時,與內(nèi)心期待還是有差距的;30元買的一份正宗揚州炒飯竟不如我爸用四五個雞蛋幫我做的愛心蛋炒飯。南京的鴨血粉絲味道還是不錯的,我喜歡吃螃蟹,因此一切與螃蟹有關(guān)的食物我都沒有任何抵抗力,更何況蟹黃湯包這么有名氣的美食。插著吸管的包子我還真是頭一次見,狠心花四十大洋買了一個,托在手上,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唆了一口,好吧,心涼了一半,我還是更懷念媽媽做的小籠包。蘇州的大閘蟹和東坡肉還是值得品嘗的.,公蟹的膏、母蟹的黃,香氣彌漫整個鼻腔。東坡肉被碼的整整齊齊,麻將塊大,紅的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放在嘴里,軟而不爛,肥而不膩,堪稱美味。鎮(zhèn)江的醋、內(nèi)蒙的烤全羊、泰國的榴蓮山竹、北京的烤鴨、成都的麻辣火鍋也令人回味無窮。在舌尖與味蕾的激情撞中,我們亦了解到當?shù)氐娘嬍澄幕惋L土人情。
一雙好眼睛——看盡人世山水
汪老曾說:“口味單調(diào)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八麗勐眯泻统允。七十歲生日時還在感慨”悠悠七十猶耽酒,唯覺登山步履遲。“歲月不饒人,賞景需趁早。
一雙眼,可以覽盡百鳥河川,閱盡天下奇景。在某個時刻,踏上列車,背上行囊,忘掉生活的喧囂,走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將內(nèi)心放空,許自己一份寧靜。
何不去遠方?我仍記得三臺山梨蘭相會的浪漫,登上泰山之巔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新年第一天4點鐘爬起來去海邊看日出的激動,盡管為此付出了感冒一周的代價。
何不去遠方?三五好友,一路向北,直奔草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率性而為,躺在草地上去摘唾手可得的云彩,還有開著越野車沖進草原最深處。在那里,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信號,沒有工作的忙碌,沒有煩事的困擾,我們聽著呼麥,拉著雙手,圍著篝火盡情地舞蹈歌唱。
何不去遠方?帶上愛人,感受桂林山水的壯麗,九寨溝的鬼斧神工。感嘆泰國大皇宮的奢華,體驗芭提雅的浪漫與激情。
旅行的意義在于給平凡的生活加點樂趣,讓日漸枯萎的內(nèi)心變得充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顆至純的心——愛盡人間溫情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果不其然。汪老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他的性格,也影響了他細膩溫情的作品風格。汪老的童年是溫馨美好的,從極具浪漫主義和詩人氣質(zhì)的祖父、談人格女的祖母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般隨和的父親,再到對他關(guān)懷備至的母親和保姆大蓮姐姐。這些故鄉(xiāng)童年的永久記憶,在經(jīng)歷了長長的時光隧道之后,沉淀了最美好、最純凈的感情。他可謂被童年療愈一生,以致在暮年回望來時路時,濾掉了曾經(jīng)有過的痛苦、丑惡,留下的盡是溫情和寧靜。
在那個叫做故鄉(xiāng)的地方,有我們父母親眷、鄰里鄉(xiāng)親和成長的回憶。他們都說我是“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我還記得每次上小學(xué)的路上碰見爺爺,他總是會從胯袋里翻出幾元錢塞到我的手里。后來我上了大學(xué),放假回家陪奶奶聊天,臨走時她又會鉆進里屋,拿著二百塊錢塞進我兜里,任憑我怎么拒絕都無濟于事。這個精明的老太太,總會慢思條理地說出某一年哪一天幾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她清晰地記得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就最后走的時候,嘴里依舊喊著我的名字。我并不是他們唯一的孫女,但他們卻是我摯愛的人。
讀到汪老的城隍、土地、灶王爺這一章時,我好似突然回到兒時,小年那一天下午去爺爺奶奶家,必是有糖瓜吃的。每到逢年過節(jié),奶奶的正堂桌子上總會擺放著雞、魚、豆腐和炸粉皮。兩根長木筷擺在中央,周圍滿是點心和水果。小時自是不懂其含義,有時會趁奶奶不注意偷吃一塊點心。在這方面,她是極虔誠的,現(xiàn)在想來,這是她終生執(zhí)念的信仰,因為有這份信仰在,她在很多事情上都特別講究。每年的正月十六一大早,她必會早早站在我家門口,囑咐我媽要為我和哥哥們做“巧米珠“,堅決不能做糊豆,以期盼我們今年在學(xué)業(yè)上明明白白,有所收獲。
家附近的水庫,有我最美的回憶,夏天晚飯后,大家圍坐在水庫旁,聊著過去,說著現(xiàn)在,幻想著未來。媽媽時常帶我去游泳,她覺得這是我們應(yīng)該掌握的技能之一,所以我是女性當中為數(shù)不多會游泳的人,蝶泳、蛙泳、仰泳、狗刨都不在話下。正因?qū)τ斡镜南矏,還有過因逃課去玩被老師重罰的經(jīng)歷,也有過與小伙伴們水下嬉戲,一時忘我,鼻梁被碰斷的痛苦遭遇。秋天雨季時,正是我們追逐打鬧時,在水庫旁用泥巴壘河壩,用瓶子提魚,雖然會因滿身泥巴被媽媽批評,但是依然阻擋不住第二天前往的熱情。小時候的冬天,水庫的冰結(jié)的極厚。大哥二哥用自行車或輪胎在冰上拉著我從東頭到西頭,從南頭到北頭,心里的火熱早已把天氣的寒冷拋之腦后。
爸媽是極正直又富有愛心的人。在我印象中,家里總會不時來人請我爸幫忙,兩三句后,他便跟隨那人出了門。大家也會在事后送來東西表示感謝,但每次都會被拒絕。小時候,經(jīng)常會有很多老人挨家挨戶討飯吃。偶爾路過別家,我會聽到大聲的“沒有“咆哮而出,由于年齡小,懼怕他們的面孔,我快速的跑回家。當老人來到我家門前時,媽媽總會拿出兩個煎餅,卷上一包菜遞到他們手中,有時還會端一碗水送給他們喝。我躲在門后,靜靜地看著。媽媽的善舉對我影響深遠,以致現(xiàn)在,遇見乞討者,在周圍所有人都勸我說她是騙子時,我仍愿拿出一些錢遞到他們手中,或許他們是騙子,但更是老者。
故鄉(xiāng)的美食總是帶著許多印記,讓人流連忘返。成家后,每次回家聚餐,大哥總是要求做小時媽媽做過得窩窩頭,貼在菜鍋周圍的發(fā)面餅。而我,也時常會讓爸爸給我炒一份蛋炒飯,里面雖然沒有飯店里精致的配料,卻有人世間最美的味道。
故鄉(xiāng)賦予了我們諸多珍貴的回憶,沒有包袱,沒有雜念,只有歡聲笑語,只有簡單溫馨。
人生何其美好,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為我們勾勒出盎然有趣的人間。生活不是滿地雞毛,也不是追索不到的陽春白雪,是一場且走且歌的旅行,左手攜著煙火,右手覆著年華。因為愛生活,所以更會生活,因為心底有煙的暖,有火的溫,所以一路前行,有方向,有底氣,毫不畏懼。雖有時經(jīng)歷風雨,心底依舊有期盼彩虹的淡然與寧靜。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1
第一次聽說汪曾祺的名字,已經(jīng)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那是在高中的語文課本中,課文名字忘了,到底寫了什么也不記得了,但是卻清清楚楚的記得那一句:“睡不著瞇著!闭媸怯腥!
如今十幾年之后再讀汪曾祺,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是一個如此風趣幽默的小老頭。我讀書不多,所愛的“有趣”之人也僅蘇東坡、張岱二人。而我現(xiàn)在感覺汪曾祺絲毫不比這二人遜色,甚至因為離我們更近,樸實無華的文字里彌漫著飯菜香氣,所寫所畫皆是人間滋味,便更覺得親切可愛。
而汪老認為:“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一嘗!
對這,我是極為贊成的。
而且,我想不僅要在吃的上面口味寬一些,在讀書上更要如此。
讀書也好比是吃東西,首先要會吃。
會吃的人往往不在意食材是否貴重難得,而是追求自然天真。品味人間至味,若頓頓都是紅樓“茄鲞”一樣,反而容易讓人遺忘了食材本來的味道。越是讓人回味悠長的,往往越是最簡單的,咸菜加點小香蔥,豆腐點綴些韭菜花,一個甜脆的荸薺,一口酸爽的白菜,總是能在一頓大快朵頤之后給味蕾帶來莫大的享受。
讀書也是如此。
讀書首先要挑一本好書。這本書必定要有一個令人中意的封面,或是簡單或是精致,不能浮夸,不能張揚。其次紙張或細軟或響脆,印刷要清晰,仿宋不錯,楷書更妙。當然最重要的,是文字能讓你感動。
讀書也要挑一個好的時候。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隨時都可以一書在手。而在我看來,最好的時節(jié)莫過于秋雨纏綿,聽得秋雨打芭蕉,秋風敲窗戶;蚴谴猴L晚來,吹動龍吟細細,送來花香陣陣。這時候,靠在柔軟的沙發(fā)上,挑一盞溫柔的燈,桌上一杯香氣裊裊的熱茶,聽文字在風聲雨聲里講著動人的故事。
其次,吃東西要多口味的嘗試著吃。螺螄粉絕不是只有“臭”,榴蓮也有獨特的香。
讀書的口味也要寬一些,尤其是要主動嘗試各種不同題材的書。
一直以來我讀書的“口味”是很窄的,偏愛古典文學(xué),對現(xiàn)代文學(xué)都不感興趣,更遑論其它類型的書籍。但是,我在讀了數(shù)不清的古典文學(xué)之后,終于開始嘗試改變。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
精彩的小說不只有紅樓夢張愛玲,還有魯迅、沈從文、林語堂等等,更有雨果、莎士比亞、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們的作品里,到處都是生活,到處都有偉大的靈魂。
在不同版本的的名人故事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張居正、李鴻章、達芬奇、梵高。
在柯南道爾和東野圭吾的作品中,我體驗到了“燒腦”的感覺,也學(xué)會了細致與細心。
在真正的史書中,讓我面對層出不窮的“戲說”時能夠去偽存真。
在心理學(xué)和家庭教育的學(xué)習(xí)中,我越來越懂自己,也愿意去更懂別人。
在宗教和藝術(shù)類的作品中我看到了這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在專業(yè)書籍的閱讀里,我的工作在漸漸擺脫盲目而更游刃有余。
在科學(xué)技術(shù)類書籍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擲地有聲。
在觀光旅游書籍中,我足不出戶就了解了各地風土人情,并讓我心向往之。
在和孩子一起讀的過程中,我仿佛在重新經(jīng)歷那個我已經(jīng)遺忘的幼年往事。
.....
最后,要靠吃東西來維持生命,更要靠閱讀滋養(yǎng)人生,讓生命變得更加充盈。
只有有了充分的涉獵之后,我才敢說:“讀書真的讓我重新認識了世界。”
在這之前,我自以為讀書不少,但其實我的世界依然是片面窄仄的。這時候的閱讀,只是一根風中蠟燭,光線微弱,隨風飄搖,隨時可能會熄滅。而當我開始漸漸嘗試閱讀那些我以前并不喜歡的書籍之后,我好像看見這一點燭光強行強行擠進了我的緊閉的雙眼,為我打開了心靈之窗。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擁有一扇落地窗,打開一扇門,最后真的走到灑滿燦爛陽光的廣袤世界中。
喜歡美食的人,往往也是制作美食的高手。
相比于一日三餐的外賣盒飯,廚房里柴米油鹽的香氣帶來的不僅僅是美味享受,更是把廚房化作音樂廳,在忙碌中,用鍋碗瓢勺敲打出最美的家的旋律。這是專屬于自己的,一天中最美好最愜意的時光。
而一個讀而不寫的人,就好比一個只愛吃而不擅做的人,閱讀的生活似乎也會少了一些專屬于自己的樂趣。
很久以來,我是很喜歡寫的。
喜歡漫無目的的記錄自己的生活,有時候也仿佛是文思泉涌一般能一氣呵成一篇千八百字的'文章。這些文章——姑且稱之為“文章”吧——沒有章法,不講立意,一篇篇的流水賬茫然的記錄著。如今回看,竟然找不到一點可以打動自己的地方,有的甚至是不堪卒讀了。
這不就像是一個不會做菜的人,拿著新鮮的食材,在刀板上叮叮當當一通,隨手扔到鍋里,好不容易做熟出鍋,卻發(fā)現(xiàn)缺油少鹽,毫無滋味,白白浪費了一道菜一樣嘛!而且,這樣的浪費已經(jīng)“堅持”了多年!
是的,這么多多年以來,我就是在天天做著這樣毫無滋味的飯菜,而自己卻渾然不覺。
這是多么可恥又可悲呢!
如今,當我開始反思的時候,我想,這樣的食物看似也花費了不少心血,畢竟對于一個不會做菜的人來說,能炒熟就是不錯,但是退一步講,為什么我不能提前做好功課,以便能把這道菜做的更有滋味一些,而不至于難以下咽呢?或者,既然我明知自己并不會做菜,為什么這么多年,我竟然從來沒有想要去學(xué)習(xí)著做出一桌——哪怕只做一道——拿手菜,也不至于荒廢了這日復(fù)一日的時光呀!
想到這兒,我不禁又欣欣然了。
是呀,改變從來不怕太晚,只怕永遠沒有開始。
做一名合格的記錄者,并不要著書立說揚名立萬,而是為了梳理自己的思路,沉淀自己的思想,用最樸實的文字,記錄自己的成長,自己的人生。那樣,當我年老時,我可以在文字中回憶青春往事,細數(shù)歲月的流轉(zhuǎn);當我已經(jīng)離去之后,我的孩子可以依然感受到我對他深沉的愛,更因為有了文字的記錄,這份愛也會代代相傳;當我的文字被別人閱讀時,他們可以知道我是如何面對失敗又不斷尋求方向的,能給他一些心靈慰藉......
如此,我的一生才是沒有白白荒廢的。
像吃東西一樣去讀書,滋養(yǎng)生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像做美食一樣去寫作,記錄生活,做一道人生拿手菜。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2
于丹老師文筆真好呀!口才真好呀!不愧是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的!詩詞典故信手拈來,語言意境新穎但不晦澀。佩服呀!都說于丹老師的書盡是雞湯,沒有什么用。如果從解決問題,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還真沒有什么用。所以平時一般是不會體會到的,我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我體會到了。
本書開篇不久寫到了她骨折的經(jīng)歷,當時笑一笑看過了也就過去了。然后沒幾天,我就骨折了……想到了這篇文章,翻過頭又看了一遍,忽然發(fā)現(xiàn)他講的也是不無道理的`。至少給我這顆郁悶的心情,撥開了些許云霧。沒辦法,守得云開見月明吧!
看了他后面寫的游記,和,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一些認識。我就覺得我的游記寫的就是一流水賬,后面扛著一攝像機把我玩的都錄了下來。向他學(xué)習(xí)!文學(xué)方面的書越看越少了。想辦法找一些名著,要提升閱讀質(zhì)量了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3
讀完這本書,既感嘆于梁實秋先生的風雅,同時心中也頗有些五味雜陳。梁先生寫書的時代背景正是民國軍閥混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民不聊生之時(書中多次提到),梁先生卻大談美食,說的.好聽點梁先生是個樂天派,說的不好聽點就是不合時宜。
記得有個小品里有句臺詞“別人喝湯,你吃肉,你沒有義務(wù)分給別人,但請你盡量別叭嘰嘴,這也是一種善良!”文章乃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是民族精神的指路明燈。文人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社會的良知,國家振興的脊梁。如此方能品懂“人間至味”的本源,不負“清歡”的主旨,與梁先生共勉!
人間有味讀后感 篇14
這本書我是配著飯看的,提到的美食時常令人垂涎三尺。書介紹的是菜,可卻在說生活本身,梁實秋的語言親切平和,讓人覺得這仿佛是兩個人一場平凡對話,在我看來,他既是“美食推廣者”,又是“吃貨代言人”。書中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隱藏的心血都值得我們?nèi)ヂ肺丁?/p>
中國人早就在說:民以食為天。理當如此,日子不過就是一日三餐外加零食夜宵。“冬吃蘿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北京烤鴨四川鍋,驢打滾加泡饃”,吃的本性驅(qū)使吃貨們不辭辛苦的整理中國美食地圖,勢必吃撐肚子才停下,但造詣高的吃貨早已不局限于吃,而開始品了,這對我來說“路漫漫其修遠兮”。
人間有味是清歡,舌尖盡是人生百態(tài)。
【人間有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文05-28
《人間有味》讀后感08-06
人間有味讀后感10-11
人間有味讀后感7篇12-22
人間有味讀后感(7篇)12-22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07-24
《人間有味》讀后感7篇12-03
人間有味讀后感(6篇)06-19
人間有味讀后感(合集7篇)12-22
人間有味讀后感集錦7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