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精選2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
在學校掀起閱讀高潮的時候,我很有幸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身為人母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而道遠啊。這本書主要通過列舉一些事例來講述養(yǎng)成教育,整本書共分8個章節(jié)分別從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養(yǎng)成教育內容、途徑、方法及學生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和思維習慣的培訓來闡述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實踐養(yǎng)成教育。讀完這本書感到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個老師去讀的書,更讓我深深地感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要從小培養(yǎng),并且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句話一方面說明培養(yǎng)學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對于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人們有很多真知灼見: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等等。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成功的重要性。正如這本書封面上這句話“首先我們養(yǎng)成了習慣,隨后習慣養(yǎng)出了我們!”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經歷,的確是這樣的。我有時經常會這樣說:“如果我從小把字寫好,今天就不回怕寫不好字了;如果我從小就養(yǎng)成認真的習慣,今天在工作中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差錯了;如果我……!敝T如此類的話很多,說這樣話的人也很多,為什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讓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實仔細想想也就是因為我們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壞毛病、壞習慣,如果我們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那么今天我們肯定不會再有這么多讓我們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們也將都會是優(yōu)秀的,我們的國家也將更加繁榮富強、更加美好。
讀過這本書后,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人受益終身!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練習和強化。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小事決定成功,現(xiàn)在我們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這樣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長、成功的基礎。
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書中給了很多妙招,書中一些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非常具有實用性。比如:“孩子寫作業(yè)馬虎怎么辦”“孩子浪費東西怎么辦”“孩子任性怎么辦”“孩子學習不專心怎么辦”“孩子有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平時在議論的學生常有的不良習慣,書中提到的實例以及解決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看書的時候我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有機會再擔主科的話,我一定要用用這種方法,相信一定能有很大的成效。
有句古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币馑际钦f從兒時的習慣就可以推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所以習慣應該從小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養(yǎng)成,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面對學生,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作為教師我們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的榜樣。在學校里要求學生講普通話,首先我們老師要講普通話,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我們老師要做到,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F(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特別嬌慣,以為孩子小,吃飯穿衣都要幫著做,一些孩子會做的事情家長也幫著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還滋長了他對父母的過分依賴,養(yǎng)成了他們不好的習慣。會造成這種后果其實是因為我們家長、老師的不放手,沒有給孩子創(chuàng)造養(yǎng)成好習慣的條件。一顆小樹,不經歷風雨怎會長大呢!何況這是每一個人應該且必須的行為習慣,所以在生活中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來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萊曾說:“播種思想,收割行動;播種行動,收割習慣;播種習慣,收割人格;播種人格,收割命運!蔽視䦟⑦@本書長伴左右,因為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2
寒假時,我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被書中細致入微的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所感動,也著實讓我感到身為教師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階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那么他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書中寫到“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型的行為。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地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新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fā)展,然而良好習慣的形成卻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深思其中所強調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對整個社會運行包括對教育領域的“教書”“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教育工作與產品制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我認為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和參與性,要重視過程的循序漸進性,還要堅持過程的長期性。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有一個感受:在兒童的習慣養(yǎng)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定規(guī)范,強迫孩子去做、去執(zhí)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fā)揮他們的主人作用。習慣養(yǎng)成的最高機制,是形成學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強制。這一點特別重要。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fā)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從教學方面來看,教師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致。在備課中注意細節(jié),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師生互動時間、問題設計、板書設計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可能導致一堂課的失敗。上課過程要注意細節(jié),學生的一舉一動、課堂反饋都要仔細觀察,適時調整課堂過程,以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業(yè)要注意細節(jié),不能一味地貪多。要精批細改,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精講多練。作業(yè)反映出的學生學習情況,要引起足夠重視,并制定對策,及時解決。
從育人方面來看,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xiàn)自己高尚優(yōu)雅的風度和修養(yǎng),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央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許多問題不用說教。老師在學生面前灰塵滿面,摳鼻孔,掏耳朵,搔頭皮,隨意亂扔垃圾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坝H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如果“不拘小節(jié)”,不能成為學生的行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難以在同學心目中立起來,學生帶著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則不易養(yǎng)成。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細節(jié)。學生的一言一行,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和眼神,都是復雜內可能及時制止一場糾紛,會避免一次可能的傷害事故,會阻止一次因年幼無知而誤入歧途的人生悲劇。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yè)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shù)牧己昧晳T。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逐漸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不要一遇難題就溜之大吉。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當然,學生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習慣,都是這樣,慢慢培養(yǎng)。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能一蹴而就,師生都應作長遠打算。須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須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圖快。師生密切配合,教師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學生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樣必有成效。
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歷練成習,不僅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不可缺少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習慣。”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yǎng)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3
讀完《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認為這本書的觀點我非常認同,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因為兒童可塑性比較大,模仿性強,既容易養(yǎng)成好的習慣,也容易養(yǎng)成壞的習慣。而一旦形成壞習慣,就很難在改變,有些壞習慣還會繼續(xù)發(fā)展,對人一輩子起壞作用,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如果培養(yǎng)得法,不但有利于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我十分重視對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下課時要準備好下一節(jié)課用的課本等學習用具。學會整理自己的抽屜,保持教室里的衛(wèi)生;丶乙B(yǎng)成看書,做作業(yè)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等等,很多好的習慣是靠老師在課堂上慢慢培養(yǎng)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很多,這些都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去讓孩子改變。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習慣,這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來完成的工作。我讀完這本書作了如下總結:
。1)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孩子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讓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長輩、節(jié)約、按時起床、上學、寫作業(y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壞班機紀律、不玩火、不做危險性游戲。
。2)家長做孩子的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絕對的影響。孩子的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么榜樣十分重要,他們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聽過這個道理。你讓孩子做什么,家長必須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講文明,家長就不能滿嘴臟話。要求孩子學習要專心,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干擾孩子,不能打撲克、看電視等。
教育孩子要認真,家長就不能馬馬虎虎,否則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錯后,正確使用懲罰。家長要明確懲罰不等于體罰,有些家長迷信體罰,認為“不打不成才”,從根本上說只有“興趣成才”“立志成才”沒有“打罵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家長強制執(zhí)行罰站、閉門思過。限制孩子自由。剝奪某種權力:不準看電視、玩游戲機。強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抄課文、掃廁所等、不滿足孩子的正當物質需求:該買的東西不買。
。4)現(xiàn)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沒有時間觀念,原因主要有:性格問題、缺乏應有的訓練、對學習興趣不濃等?朔ゲ涞霓k法有: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讓磨蹭付出代價,有的孩子磨蹭遲到,就讓他磨蹭,到學校挨批評后第二天就會加快速度了。節(jié)約的時間歸自己,每天讓孩子寫完作業(yè)后時間歸自己,他為了多玩一會也會抓緊時間寫作業(yè)的。制定嚴格的制度教孩子學會管理時間。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洗漱等家長要起模范作用家長凡是磨蹭,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家長要珍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4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是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全書共分五個專題,32個主題,分別介紹了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后,感悟頗深。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笔堑,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的習慣,你的習慣好了,你就有可能成功、成才,好習慣決定好未來。良好的習慣是成就事業(yè)的前提,習慣是人一生的必修課。
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的:“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币舱f明了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就學習習慣而言,如愛上閱讀、學會寫作、及時記錄、勞逸結合、合作交流、樂于提問及善找方法,這都是學習習慣的范疇。無論是教師的學習,還是學生的學習,都尤為重要。特別是教師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一個不愛閱讀的老師怎能帶出愛讀書的學生呢?一個不愛讀書的校長又怎能帶出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呢?這一年多以來,我自己首先加強閱讀,寫讀書筆記,并帶頭在教師會、總結會上進行讀書心得分享,也要求老師們要多讀書,我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分享。老師們開始都有些反感,特別是老教師,認為自己教了一輩子書,還有什么可讀的。我們的老師、學生幾乎都沒有閱讀的習慣,只有通過剛性要求,每期必須讀幾本書,而且要進行讀書心得分享。還要給老師創(chuàng)造交流發(fā)言的機會,尤其是年輕教師,通過多學習、多鍛煉,才會取得實效。在老師們有了閱讀習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多讀書,給孩子們講清讀書的重要性,并規(guī)定時間讓學生讀書,比如晨讀、午讀,晚上下自習后聽故事等。逐漸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有了讀書的習慣。
我校三年級的學生,閱讀習慣差,每次寫作文只是一句話,最多兩句,就是一篇作文,而且還與主題無關,實在讓老師頭疼。我也和語文老師進行過交流、了解,同老師們一起想辦法,找出問題出在哪里?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這個班幾年來語文教師更換頻繁,而且以前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太低,大都是完成書本作業(yè)即可,就連該背誦的課文學生都背不了,也沒有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寫話訓練,都是簡單的講一講就結束了,導致學生沒話說。而且學生上課從不做筆記,幾乎都是讀望天書,導致該班成績全區(qū)倒數(shù)第一。我也在想,倒數(shù)第一是有原因的。學生智商不高占一部分,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要求和管理占絕大部分。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怎么能考出好成績呢?我要求現(xiàn)在的語文老師要從學生的基礎抓起,要讓他們多讀書,多說話,多摘抄好的詞語、句子,日積月累,慢慢的學生就會有話說,也就能夠慢慢的寫作文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是有益的,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怎么能學習好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就是說書讀的次數(shù)多了,意思也就眀了啦。但書讀的再多,如果不加以思考,就不知道怎么運用。所以既要多讀書,也要多思考。我們要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勤于思考、樂于創(chuàng)造、用心觀察、善與反思和愿意想象。不勤于思考,大腦定會反應遲鈍;不樂于創(chuàng)造,永遠不會有新的改變;不用心觀察,怎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不善與反思,怎么會有進步;不愿意想象,怎么能夠成功。想到的不一定會做得到,但想不到的一定會做不到。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勤思克“懶”。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老師講一就是一,老師講二就是二,不會主動去問一個“為什么”。同樣,在生活中,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也是常常憑借自己的理解,想當然地認為他人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此。于是,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道題,換個問法,他們不知道答案是一樣的`;一個結果,他們想當然地找到原因,不去思考為什么,于是學習上出現(xiàn)瓶頸,生活中出現(xiàn)人際交往問題。原因是什么?實際上就是沒有形成勤于思考的思維習慣,養(yǎng)成了懶惰的壞習慣。因此,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克服懶惰的壞習慣。
勤思促進。勤于思考可以讓一個人聰明起來,只有勤動腦、多思考,才能認清問題、抓住根本,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正確的方法。大量的事實證明,古往今來,許多成功者既不是最勤奮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識淵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牛頓因為勤于思考,從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個最平常的現(xiàn)象入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瓦特因為勤于思考,從水開后產生的蒸汽將鍋蓋頂起來這個千百年來天天發(fā)生的事情,發(fā)明了蒸汽機,從而引發(fā)一場工業(yè)革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等各種好的習慣。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睆倪@本書開始,讓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入手,讓好習慣形成新索,讓好習慣引領教育的未來,讓好習慣引導學生走向光明的未來。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5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了這本書,不但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讀后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認真閱讀,它會幫助我們走向成功,會激勵我們更加懂得我們教育人生的價值,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教你領略教育人生的真諦。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為了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我們要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指導幫助家長,使家長向學校的教育觀念靠攏。
孫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日之功。據(jù)專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不論什么工作必須靠教師做長期的、耐心細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單憑說教,而是靠訓練。沒有強化訓練就養(yǎng)不成習慣。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別的老師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習慣的養(yǎng)成,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與堅持。早讀習慣等等,都要經過老師的強化,學校的督察等強化手段,達到一定的效果。“許多養(yǎng)不成習慣的教育,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教育習慣比一般的教育失誤更影響孩子成長”。這是孫云曉老師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話說的非常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孫云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么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wěn)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的聯(lián)結。”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再次看出,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本書第四章講做人的習慣。書中說“‘做人’絕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內的概念,更不僅僅是一個空泛的詞語。它與我們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得非常緊密。長期以來,‘做人’似乎總是停留在純粹的道德范疇,實際上它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做人離不開四塊基石,即真誠待人(愛心),誠實守信(誠信),認真負責(責任心),自信自強(自信)。”這里的第一塊基石就是愛心。我們知道:愛,那是真正的智慧,沒有對人純潔的愛,沒有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沒有對生命的關懷,沒有最起碼的人間溫情,也就沒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沒有陽光。讀孫老師的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也必須是愛的使者,讓悲憫與同情成為我們的生命情感,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擁有以生命尊嚴為基礎的價值觀,擁有美好心靈,使整個社會真正地實現(xiàn)和諧。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孫云曉老師給我們培養(yǎng)習慣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xiàn)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可是我們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本褪钦f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有了一身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寧。所以我們可以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
既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習慣的重要性,那么怎樣培養(yǎng)良好習慣?孫云曉老師為我們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首先要確定規(guī)范;第二條,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條,要遵守兒童的權利和參與;第四條,習慣培養(yǎng)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6
認認真真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著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完后不由得感到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并非這本書有多重,而是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的責任真是任重而道遠,讓我深深感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美德有兩類——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育產生和發(fā)展,道德的美德由習慣而來。對于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人們有很多真知灼見: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正如書的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首先我們養(yǎng)成了習慣,隨后習慣養(yǎng)出了我們!”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小事決定成功,如若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想必要培養(yǎng)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功的基礎。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
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有一位諾貝爾獲獎者被人問:“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fā)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從幼兒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從小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時時處處都在起作用。可見幼兒園的教育對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幼兒教師是一個人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教育作用也是極其重要的。
通過本書我們知道了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自然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銳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師性”,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書中也提到了教師須達到的幾點要求,在此寫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以學促學);
3、以趣激趣4、以情動情;
5、以意煉意;
6、以性養(yǎng)性;
7、以行導行讀過此書,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每個孩子來到幼兒園時都是一張白紙,教師在紙上落下的每一筆都很重要,它關系到紙上將來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抑或是胡亂涂鴉的廢紙,為了使幼兒離開幼兒園時都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教師就應慎重地落下每一筆,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良好的修養(yǎng),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模范作用,使他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上是我讀過此書的一些個人感受。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7
閑暇之余,認真拜讀了林格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讓我受益良多。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小故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出一個教育專家的教育智慧,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的教育經驗和妙招,既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精神食糧,又讓我們感到了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這本書在詳細解釋了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闡述了養(yǎng)成教育的特點、關鍵期、方法和途徑的同時,又通過很多生動的小故事,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14項內容和操作方法,令人感慨不已。我很贊成林格老師提到的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如“榜樣法“、“體驗法”、“持之以恒法”、“家校合作法”等等,這些方法措施合理,簡單易行。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方法就是“反復訓練法”。書中說道: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對于習慣而言,反復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xiàn)轉化的關鍵。由此我想到了一次家長講座時聽到的.:想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嗎,讓他重復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復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引導教師們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后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相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保障。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娏晳T的養(yǎng)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習慣,往往起緣于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但它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yōu)質生活的能力。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應該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我會將這本書常伴左右,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因為書中的理論還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8
書中寫道: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孩子們有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得體,成為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它為孩子們的成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主宰我們的人生。
正如書中所言,我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直接關系到家庭的幸福與否。孩子習慣好,家庭往往是美滿的。例如:孩子學習習慣好,學習成績好,全家人都高興;孩子有文明習慣,街坊、鄰居都夸獎,家長心里就美滋滋的;孩子勞動習慣好,手底下有活,經常幫助家長干活,家長就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歡孩子;孩子有孝敬老人的習慣,家庭關系就和諧,家長的臉上就會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培養(yǎng)孩子任何一種良好行為習慣,都需要作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沒有科學的方法,單憑熱心和干勁兒是不行的,讀后感《《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現(xiàn)在有些教師和家長在行為習慣上雖然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因為不科學,所以不見成效。平時靠管、卡、壓的辦法,孩子們被管得表面服從,可是老師或家長一不在場,就原形畢露。有的家長于是采取簡單生硬的方法,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目前,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遷就多,要求少,說教多,訓練少,結果是很多孩子是天橋的把式,能說不能干。有的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上慷慨激昂地大贊勞動光榮,可是在家里連襪子都不洗,因此,我認為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不斷強化。
(1)激發(fā)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例如,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家長可利用各種不同的場合,如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不小心弄臟別人的衣服、外出作客等對孩子進行教育。又如訓練學生的勞動習慣,家長可以把大掃除和美化家庭居室結合起來,把家務勞動和學習簡單的修理、烹調技術結合起來。再如訓練孩子專心學習,可以讓他拿著書本到電視機前去看,看看他有沒有意志力,不受干擾,專心學習,孩子感到信任,很有興趣。這樣就把枯燥的訓練變得饒有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參加訓練了。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訓練中給孩子提要求要明確,特別是指導要非常具體,從每個細小動作入手,從坐、立、行走開始,對握筆姿勢,看書姿勢等都要給與指導,有些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不給以生活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要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如何刷牙、洗臉、如何疊被子、擦桌子、掃地……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作為教師,我們就要義不容辭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后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每時每刻從好習慣做起!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9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用多年時間進行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科學實驗,并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著作——《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書中針對道德習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培養(yǎng);思維習慣培養(yǎng);生活習慣培養(yǎng)等方面闡述學生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闡述了習慣培養(yǎng)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他認為在幼兒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效率最高,過了幼兒期,則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yǎng)。特別是如果已經養(yǎng)成了不良行為習慣,則要花成倍的時間來矯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遵循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書中還特別強調習慣培養(yǎng)的一致性,學校、家庭和社會(大千世界)的行為習慣要一致;家庭中父母、學校中老師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者的方式不一致會使教育者失去教育的權威性;培養(yǎng)兒童自身言行的一致性。習慣培養(yǎng)首先要考慮的是人的心理過程的知、情、意、行的整體性;要考慮兒童學習、生活的整體性,要考慮把對兒童良好行為的培養(yǎng)和不良行為的矯正相結合。并給教師提出許多建議,例如:.尊重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孩子的感情;要有一顆公正之心;培養(yǎng)好習慣不能改變孩子天性;引導孩子相互欣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等。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由此讓我很高興自己在平時教育孩子和學生時總是有意識地教給他們正確的語言、行為和思維,特別是每逢家長會或平日里與家長交流或家訪時總要求家長多鼓勵孩子自己來學習、勞動等。一年級上學時就告訴所有的家長從小應該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習慣 ,千萬別以為孩子小,吃飯穿衣都要幫著做,孩子上了小學還整天幫著理書包,削鉛筆……久而久之,孩子的`習慣絲毫沒有養(yǎng)成,還滋長了他對父母的過分依賴,變成了只會“張口吃飯,伸手穿衣”的“小廢人”,懶散、不孝順等等不好的品行就隨之而來,而造成這一嚴重后遺癥的就是——為人父母、師長的不放手,沒有沒有為孩子創(chuàng)造習慣養(yǎng)成的條件,試問,一顆小樹,不經歷風雨怎會長大呢!何況這是一個人應該且必須的行為習慣,怎能總是父母師長包干代替呢!
以前總認為“教育”不就是教育孩子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嗎?讀罷此書,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很幸運,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從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是養(yǎng)成習慣。有了這本書,讓我們的教育又有了可參照的一面鏡子。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想必要培養(yǎng)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0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是教育專家關鴻羽所著,他根據(jù)多年進行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科學實驗的研究成果,寫出了我國第一本養(yǎng)成教育系統(tǒng)著作。全書共分八章: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道德習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培養(yǎng)、生活習慣培養(yǎng)、思維習慣培養(yǎng)?茖W、嚴謹、新穎、實用,操作性強是這本書的特點,很適合小學教師閱讀,更是低年級班主任推薦給學生家長的好書。
自古以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人格與習慣緊密相關。如明代的王廷相認為“凡人之性成于習”,清代王夫之也提出“習成而性與成”。有很多學者研究人格時,也直接使用習慣作為基礎概念對人格的內涵進行界定。習慣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中自動化的、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和特征,是組成人格特質的重要基礎。習慣是人格特質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課題組在北京11所小學的教育實驗也表明,某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某些人格特質有促進作用,這些良好習慣的`積累、繁華、整合和升華,必將對少年兒童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為少年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和外在標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習慣的升華和結晶。而父母養(yǎng)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成才,更是為了孩子成人。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兒童人格結構的優(yōu)化,改變某些不良的人格傾向,使孩子成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
養(yǎng)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務,更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重點內容。
所謂“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人的行為的最高層次,將會使孩子受益終身。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是幼兒時期和小學階段,而關鍵之關鍵是小學一、二年級。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響的,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協(xié)調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學校養(yǎng)成教育的基礎在班級,班級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是班主任。因為只有班主任才能把各科教師組織起來,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xié)調起來,形成養(yǎng)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1
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班主任要提醒、指導家長們注意:
一、不要過分督促。
總是被人督促才去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慢慢會失去學習主動性。適當?shù)奶嵝押投酱偈潜匾,但督促是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注意講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當天的作業(yè)必須在九點前完成,盡早安排能讓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家長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以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家長應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二、多多表揚,樹立信心。
表揚是促進孩子成材的關鍵,家長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績。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績,請給他一個擁抱、祝賀,買一本書或一套衣服作為獎勵。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進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并且鼓勵他做到信念永存、腳踏實地,這樣,你的'孩子一定能獲得成功。
三、家庭教育貴在耐心。
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形成一個觀點,建立一個信念,養(yǎng)成一個習慣,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教育和訓練;矯正一個不良習慣,糾正一個錯誤觀念,更需要長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長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緊”、“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復,要持之以恒!傲晳T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家庭教育的好辦法很多,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fā)火,結果只會是功虧一簣。
四、學會學習比考試高分更重要。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知識,更是考查習慣。因此,不能把在考試中出錯簡單的歸結為不認真、不努力。家長應和老師一起給孩子尋找原因:聽課時否認真?不懂能否發(fā)問?平時書寫是否整潔有序?學習方法不當還是不夠用功?孩子上課不認真,請與老師一起分析:是會了?聽不懂?還是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服教育或補課。只有他想學才能學好,否則,只能是大家痛苦。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告訴班主任要指導家長(父母和祖輩)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從細微處著手,從小注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把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要我學”變成由良好習慣支撐的“我要學”,即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素質只有化為習慣,才能成為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養(yǎng)成教育要讓家長和我們一起抓。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2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fā)現(xiàn)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wǎng)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3
拜讀了孫蕓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蕓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xiàn)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墒俏覀兌及l(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jù)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么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么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從書中例舉經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4
炎熱高溫,持續(xù)炎熱高溫,今年的暑假在沒有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調屋度過的。在收獲了自己孩子的高考與自己學生的中考后,慢慢的靜下心來看看書、細細地進行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實用性很強的書--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關的名言:“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這里的`教育就是習慣);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養(yǎng)了好習慣,他一生都享用不盡那個利息,如果培養(yǎng)了壞習慣,他一輩子都還不清那個債務,所以習慣的意義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終成果。(作者林格)
可見,習慣是一種多么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我們老師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好的習慣。通過再次閱讀這本上下冊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深有感觸:認識到我們肩負著培養(yǎng)孩子習慣需要有思考、有行動、有成效!
那么我們老師應該如何訓練、培養(yǎng)習慣就是關鍵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談談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首先,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訓練要持之以恒強調“反復”二字,不反復訓練形不成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事,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更不是三天兩日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開始上課都要訓練學生聽課、記筆記、做題的規(guī)范……因為我們學校初一初二的政治課應該是學生調節(jié)“神經”、愉悅身心的場所,與考試無關、特別是與中招考試無關。初三學生政治學習的種種習慣最快也要一個月才能初見成效。
二是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訓練還要強調嚴格二字。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練習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就得咬著牙堅持下去。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
比如:學生的作業(yè)如果不符合規(guī)范,必須重寫,不能“心慈手軟”放縱,否則將功虧一簣。
三是訓練必須要求具體。
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反復的分解操作練習,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有些操作過程較復雜的行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如洗衣服這項行為訓練內容,如果我們認為要求高、過程復雜,可以把它分解成五個步驟,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曬。這樣就很容易掌握要領,且印象深刻。
在政治做題訓練時,一定要講清不同的題的內在要求,以及規(guī)律性的東西,只有要求到位,才能訓練到位。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5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習慣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是則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陳峰老師的《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這本書就是從習慣培養(yǎng)與矯正的六大秘訣、習慣培養(yǎng)與矯正的'六大黃金準則、良好行為習慣的實用培養(yǎng)策略、有效地的培養(yǎng)與學習相關的良好習慣、改變不良行為及習慣的有效策略、成功矯正日常不良習慣六大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習慣培養(yǎng)在教育和性格、品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它是一本家長和老師必備的教育指導用書。
在我們平時觀察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在一年級的時候養(yǎng)成。幼兒園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可塑性比較強,壞的習慣、好的習慣都會影響到他。如果在一年級時就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后十多年的學習歷程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養(yǎng)成的過程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訓練就需要咬著牙,戰(zhàn)勝許多困難,經過許多枯燥單調練習,才能成功。特別是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要矯正就更要堅強的意志,強化訓練。事實證明不少孩子的好習慣,往往是在與壞習慣的斗爭中形成的。因此,訓練就要有個“狠勁”,嚴而又嚴。這里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有例外,開始第一件不該遷就他的你遷就他,以后就難以要求了。確定標準之后,就要嚴格遵守,不能放松。沒有“狠”勁,表面上是愛孩子,可最終是害了他們。我們必須把嚴與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嚴達到愛。寓愛于嚴,嚴愛結合,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在我們身邊經常有不少孩子,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yè),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孩子學習,應該速度、質量并重,在一事實上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由于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一,每次能夠集中腦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要從實際出發(fā)提出要求。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以后逐漸延長。開始,孩子往往不會掌握時間,家長要指導他,該學時學,該玩兒時玩兒?梢越毯⒆由虾敏[鐘,按定好的時間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給自己提出學習內容的數(shù)量和質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每次學習之后,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家長及時給以鼓勵。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睘閷W生健康、快樂的人生奠基,讓我們謹記: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6
“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chuàng)造力,人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粢粋孩子缺乏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別人,人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看到這一段,突然讓我想起來曾參加了一次兒子學校組織的講座--孩子的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的豐富,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孩子們的吃穿和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現(xiàn)代社會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稱之為一個健康的人。
教育工作這么多年,遇上過形形色色、各種性格的學生,有的活潑開朗、積極向上;有的內向、膽小、話少;也有的蠻橫、惹是生非。前一類學生大部分是成績優(yōu)秀,人見人愛;中間的一類學生默默無聞,常是被教師忽略了的那一群;而最后一類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學生,讓人頭疼,究其原因,我認為這類學生的家庭教育都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拿我們班的周慶翔為例吧,雖然他不是家中的獨生子(上有一個姐姐),可也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別視為掌中寶,從不舍得罵一句,更別說打了,以至于養(yǎng)成了他現(xiàn)在的這種目無尊長、不懂規(guī)矩的個性,老師常拿他無能為力,請其家長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家長也一口答應回家會好好教育,可每回都只是說說而已,第二天到校問他:“昨天回家你爸媽教育了你沒有?”“沒有。”只見他一臉的高興。哎!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真讓我不知該說什么好了。
再次借用一下孫老師的話:“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闭嫦M械募议L都能好好地閱讀一下孫老師的這本書。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7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是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著寫的,讀完整本書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書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身為人母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而道遠啊,讓我深深地感到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道理!雖然這本書是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分析的,也是針對家長來寫的,但是它對于我們教師同樣具有指導作用。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句話一方面說明培養(yǎng)學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中國的古話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逼浜x之一就是從兒時的習慣可以推測未來,好習慣能夠造就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習慣,如果單從表面來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敗在不良習慣上。拿破侖·希爾說: “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边@說明了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講: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復的結果。由此看來,習慣決定著命運。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關系著他們一生。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堅持不懈地、有條不紊地進行練習和強化。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最平凡的點點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開端,則是成功的一半。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所以作為一個低年級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顯得猶為重要。這本書從多方面對養(yǎng)成教育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書中有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有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和思維習慣的培訓,篇末還附以養(yǎng)成教育內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非常具有實用性。比如:“孩子寫作業(yè)馬虎怎么辦”“孩子浪費東西怎么辦”“孩子任性怎么辦”“孩子學習不專心怎么辦”“孩子有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怎么辦”“孩子缺乏創(chuàng)新習慣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剛好就是我們平時在議論的學生常有的不良習慣,書中提到的實例以及解決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傲晳T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人受益終身!
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等。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8
我贊同: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而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最佳選擇,應當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而幼兒園是一個人養(yǎng)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督逃褪桥囵B(yǎng)好習慣》是一本好書。作者孫云曉教授在本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等系列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間處處閃爍著一個教育專家獨到的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說的簡單一點,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本文從做人、做事和學習三大方面展開了良好行為習慣實施內容我感覺很全面,即:1、做人: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2、做事:遵守規(guī)則、講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費;3、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我想:作為一名新時代幼兒教師,必須學好這些理念,并能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適時的滲透一點,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機,給予有效的`引導。它說: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某種能力,因此可以說,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強。這是一種積累的過程。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加速他們的成長進步。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應當想方設法讓孩子明確需要,與孩子一起經常討論制定培養(yǎng)哪幾個習慣,并結合科學的教育手段,我概括好習慣培養(yǎng)的步驟:一通過體驗,認識習慣的重要性;二、進行形象的榜樣教育;三、持之以恒地練習;四、及時而科學地評估引導;五、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好風氣。
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19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最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非常費解,后來走上了教育崗位之后才漸漸明白這里說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九月份校長推薦我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著名青年學者林格撰寫的一本有關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yǎng)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yǎng)成?春罂傮w感覺: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yǎ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娏晳T的養(yǎng)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使他們終身受益的事情。習慣,往往起緣于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yōu)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xiàn)素質教育。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在培養(yǎng)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反復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xiàn)轉化的關鍵。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師給家長講座時提到,想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嗎,讓他重復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復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后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保障。小學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教孩子五年,給孩子五十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培養(yǎng)習慣,就是教育。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環(huán)境氛圍,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yǎng)成好習慣。這些好的習慣也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我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學會與他們溝通,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得到他們的信任,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幫助其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成長。調動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讓我們在教育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與孩子共同成長!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20
拜讀了孫蕓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本著作為我們任何年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糧,是指導我們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書。閑暇時拜讀孫老師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會大大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
書中并不是一味的說教,既有必要的理論,又列舉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讀起來感慨不己。我很贊成孫蕓曉老師給我們的諸多建議,如:“一分鐘贊美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原則”“計劃周密有條理的`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尊重的規(guī)律”等等這些措施科學合理,又簡單易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特別對現(xiàn)在的小學生影響更大?墒俏覀兌及l(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習慣隨處可見,不做作業(yè),隨地吐痰,對人沒禮貌,打架罵人等。這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已經對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為學校老師們的責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即如書中所說包括做人的習慣,做事的習慣。
當然,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保障。我們一定要在這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讓孩子掉隊。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學習,孫蕓曉老師提倡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原則與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學會孝敬父母。學會關愛別人,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愛的教育再根據(jù)學科的知識教肓,有機地滲透愛心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愛,感受愛,心中處處充滿愛。不能老抱怨的學生多么不聽話,多讓人傷心。何不用抱怨的時間來思考用什么辦法幫助和引導孩子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從書中例舉經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給孩子贊揚不能說些假、大、空的話,而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優(yōu)點,每一個進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時還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要對孩子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用放大鏡來看待孩子的缺點。
孫老師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如果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我不斷反思”。愿我們將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來,當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的確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財富;糾正孩子一個壞習慣,給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21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wěn)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聯(lián)結。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xiàn)的行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
作為學生,很明顯,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看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本書之后,我想,作為孩子,要養(yǎng)成的習慣有很多。總得說來,應該有生活上的和學習上的。這兩點對于孩子來說,要是養(yǎng)成了好的習慣,那么對于今后的成長來說是大大有利的。
首先是生活上的好習慣。生活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對于孩子來說,在生活這么大的范圍上培養(yǎng)好習慣,自然是過于抽象了。俗話說,凡事要從小事做起。那么,要在生活上養(yǎng)成好習慣也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說,每天節(jié)約一元錢。當然,在人們的概念里,一元錢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我們每天節(jié)約一元錢,一年就能省下三百六十五元錢。凡是巨大數(shù)額的錢不都是從小數(shù)額的錢慢慢地積累起來的嗎?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未必會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只要孩子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不管是否理會其中的意義,一旦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過來,原來自己養(yǎng)成了這么好的習慣,必定是很歡喜的。就像我們都尊敬的周總理,他的節(jié)儉是國人們都知道的,在那樣困難的時期,周總理用自己的節(jié)儉來為國家省下各項經費以幫助國家走向預想的方向。所以,節(jié)儉不僅僅是讓人歡喜,有的時候,甚至是可以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由此看來,在生活上養(yǎng)成好的習慣,必定是有利的'!
作為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的主業(yè),當然,活到老,學到老的訓誡也鞭策著我們要時時刻刻不忘學習。對于學習來說,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習的人事半功倍。比如說,有一個孩子,在學習前,總會先整理自己的桌子。這是個好的習慣!為什么這么做會是個好習慣呢?我們都知道,作為孩子,今后要面對很多的考試,而面對的考試多了,那么心里的壓力就會沉重。壓力大了,有的時候會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產生心理疾病。這樣對孩子的將抗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當孩子在學習前把桌子整理一下的話,難么在這個短暫的時間,使得自己整理好心態(tài),以正確的心理面對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這樣的孩子勝不驕敗不餒。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心態(tài),正確的心態(tài)可以幫助孩子在學業(yè)上得到成功!
《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上說,對于一個習慣來說,是要經歷過程的。所以,孩子的習慣不是一下子就出現(xiàn)的,而是在周圍的人的習慣中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對于成年人來說,自己有的習慣自己是不會知道的。這樣的習慣在條件反射下,會在無意中在孩子的面前表現(xiàn)出來。那么孩子就會去模仿。所以,當我們被告知,哪兒做得不好的時候,就要時時刻刻注意了,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tài)面對。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我們的不良習慣到了孩子的身上,就是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不負責任。
養(yǎng)成好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都要注意!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22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書中流淌的思想,那細致入微的點點滴滴教育經驗和養(yǎng)成教育的妙招,著實讓人感到身為教師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如果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階段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用研究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用心靈去感受,那么他們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要重視習慣的養(yǎng)成。
書中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彼指出: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所以,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素質只有化為習慣,才是學生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當然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與長期形成的習慣有關,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一樣。但是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卻并不是自然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中闡述了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途徑、方法以及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等問題,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認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那樣會使學生一生受益。
以前我也經常抱怨學生寫得作業(yè)馬馬虎虎,有的學生寫得字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點,上學總是丟三落四,不是忘帶書就是忘帶本,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學生產生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態(tài)度問題,對學習缺乏責任心,敷衍了事,理解知識時囫圇吞棗,做作業(yè)時敷衍塞責,馬馬虎虎湊合著做完得了;有的是性格問題,學生脾氣急躁,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難免出錯;有的是在熟練程度上的問題,因為對所做的功課不熟練,因而顧此失彼,出現(xiàn)錯誤,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現(xiàn)馬虎的現(xiàn)象,看著這題一點都不難,實際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別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錯;有的學生是習慣問題,從小養(yǎng)成了馬虎的習慣,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腳,馬馬虎虎;還有的學生,是考試焦慮問題,對考試的心理負擔過重,過分緊張,平時做題沒問題,一考試就錯。
認真分析學生馬虎的原因后,才能幫助學生防止和克服馬虎的習慣,我覺得首先要提高學生對馬虎危害性的認識。比如給學生講有關馬虎的故事,有個孩子從小養(yǎng)成馬虎的習慣,長大了當建筑師,在計算工地用料時,把用磚的數(shù)量后面多寫了一個0,結果工地的磚多運去9倍,蓋完樓又用汽車往回運,僅這一項就損失國家財產上萬元。使學生認識到馬虎的危害性極大,從內心深處認為一定要改掉不好的習慣。
其次,教會學生學會檢查的方法,如:正向檢查法,反向檢查法,重做法;檢查時要根據(jù)不同的題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學生經常自我檢查,就會熟練地掌握檢查的方法,到考試時也應用自如。最后,要教會學生“認真審題,注意埋伏”,審題要審三遍
、侔杨}讀懂,看看這題問的是什么,給了什么條件。
、谙胍幌肜蠋煘槭裁闯鲞@道題,考的是什么,用什么知識解答。
、垡纯催@題里有什么埋伏,就是容易出錯的地方。如果學生每次做題都能仔細審題,看看可能有什么埋伏,就不會上當了,認真審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學生能先靜下心來,克服急躁情緒,這也是改掉馬虎習慣的關鍵。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 23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它是經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習慣成了自然”,當然是好習慣,那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由此也讓我想起網(wǎng)上看到的一則短評:據(jù)說,上萬日本人離開體育場,地上不會留下一片紙片等垃圾。就這一個好的衛(wèi)生習慣、一點“小事”,讓人們驚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沒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決定成功,如若家長和老師還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視孩子智育的發(fā)展,想必要培養(yǎng)一個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難事!因為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功的基礎。
養(yǎng)成教育怎樣抓?懷仁一中的領導認為,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所謂“大處”,就是一切從培養(yǎng)合格的學生構想,而“小處”則是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極為認同,特別是細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一真理!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課堂上,要求學生坐姿正確,首先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家長和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構成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這力量絕非教科書、格言和道德說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貼在墻上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寫在紙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掛在嘴上的信條,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無小節(jié)。在學生活動的世界里,教師應約束自己,不要以為是細枝末節(jié)就可以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細枝末節(jié)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話更具吸引力的。每個教師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為去影響學生,去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育的方法種種,在這本書中可謂包羅萬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訓練法、言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等等。
至于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作為重點看了好多遍,特別是班上也有學習磨蹭的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寫作業(yè)馬馬虎虎的`學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種一開學就想在我的學生身上試試的沖動,是呀,讀書真好,即學即用,如獲至寶,相信我會將這本書長伴左右,因為書中的理論需要與我的實踐相磨合,因為書中的方法需要借鑒并因生而宜作改動,因為書中的金玉良言還需要細細咀嚼,因為書中的思想還要不斷地吸納……看來一本好書也如一種好的習慣終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評魏書生)08-16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7-24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8-22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8-17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讀后感04-19
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讀后感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