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2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歷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
本學期,帶高二三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高一一個尖子班的歷史教學,一周共15節(jié)課。課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卻特別累。尤其是高二歷史教學倍感吃力。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這一周教學感受:
首先在備課時,特別是第一單元內容,備課起來總感覺無處下手,
對知識點的處理把握不住,備課起來很苦難。思想史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的歷史產物,內容比較的抽象,時間又比較的久遠,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第一單元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哲學的內容,講深了,學生還沒有學過哲學,根本就無法理解;簡單處理,學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學學過后,我想第一單元的內容教與學都會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課,一周5節(jié)課(包括晚自習),上完兩節(jié)內容,課后與學生交流,學生認為對某些問題還是很難理解。
感覺比政治與經濟史的學習還要難。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所以上課時感覺有種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的實際。
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堅持“課前預習,課堂大膽展示”,改變原來課前不愿意預習、懶于預習的'狀況,同時以各種方式去檢查與敦促。幾節(jié)課后,有很多學生與我聊天時,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課前預習,課上敢于展示對學習好歷史的重要意義。仍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課前預習,不愿意課堂去展示,與同學去討論,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估計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對他們與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講述思想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時,我深感學生對必修1、2知識的遺忘程度嚴重,因此還要加強對必修1、2知識的復習與回顧。
這就與課前預習有很大關系,每節(jié)課前我都要求學生復習回顧相應的與之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必修1、2的內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針對此,我準備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必修1、2內容的復習,準備每一單元開始時,先把必修1、2內容進行復習;單元結束時,再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按照專題的方式進行歸納,以便學生能從宏觀上,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前后關聯(lián)。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現(xiàn)實中能不能實現(xiàn),也深知這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教學負擔,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對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們的指點。
以上是一周教學工作來的一點膚淺認識,同行朋友們可以在此談談你們是如何處理必修三內容,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怎樣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便學習。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2
要精心設計具有新意的歷史場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爭鳴》這節(jié)課時,設計了如下的討論題目: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老子說:我以柔克剛;莊子說:我順其自然;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墨子說:我以身作則。現(xiàn)在我校的水電浪費現(xiàn)象比較嚴重,請從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別出發(fā),分別給出解決辦法”。然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于學科領域本身的研究,學科動態(tài)信息的了解,以及課堂教學中諸如講授藝術、邏輯分析、語言表達等“內功”的和積累;谶@樣的認識,我覺得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在備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過程中,翻閱了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白華《中國哲學史提綱》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自己深入淺出的教學打下了基礎。可以說,對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師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工作。因此,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要多讀書。
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
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興趣!在課堂當中一定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書本的知識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構建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理解對象信息和知識內涵的個性化過程。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關于新課程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充分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仍舊是我必須要探索的一個大的問題。在新學期的《導言課》當中我對我的課堂內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動,讓導言課從簡單的“見面課”上升到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與歷史教學目的的明確。圍繞著三個主要的.問題展開討論:1、什么是歷史?2、為什么學習歷史?3、怎樣學好歷史?從而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正確理師在課堂教學“多元互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在課堂中所出來的智慧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提高自身史學素養(yǎng),在異彩紛呈的材面前能否從容應對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過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端好歷史教師這碗飯的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來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結束了教師這一行業(yè)甚至上十年不更新業(yè)務知識的局面。
舊教材是教學大綱的直接演繹,是教學大綱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實大綱的一切任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而一標多本下的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根據(jù)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體系,將“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的內容融合起來,以專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一系列專題展示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全景圖,三個歷史必修課模塊實質是講述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文明史,六個選修課模塊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內容的展開和深化。在這些方面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貼近我們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梢哉f文明史觀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勢必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次真正的。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復講了好幾遍他為什么還不會?”、“為什么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么學生對涉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后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3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共同參與作為教學方法選擇的目標。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越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越豐富多彩,就越能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嘗試著教學活動形式的改變,在課堂上我不再以單純傳統(tǒng)的講解為主,而是力求發(fā)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例如閱讀和討論兩種方法在講課中頻繁的運用。
讓學生閱讀教材,是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改變了教師單方面灌輸?shù)慕虒W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能動地完善知識結構,獲得自身體驗的可能,但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時在讓學生閱讀教材前,先提出幾個問題;有時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提出問題;在這些問題的逆向影響下,學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師提問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們在已學過和剛閱讀過的內容中進行檢索并進行積極的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逐步得出正確結論。在閱讀教學中,單純閱讀,不提出問題的方法應該摒棄,因為它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仍處于被動狀態(tài)之中。問題的設置能使學生產生懸念、質疑等積極的心理活動,保持他們學習發(fā)展的可能,所以應予提倡。而問題的選擇,則受知識水平分類的制約,對于不同層次的知識,老師在指導閱讀時應充分考慮。運用這一策略可以發(fā)揮學生認識的最大可能性,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精神,對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獨立性、敏捷性和邏輯性等各項品質的訓練效果都很明顯。
組織討論,也是我目前上課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討論,明辨是非,求得對某一問題的正確認識,同時提高思維能力。但要避免討論的問題過于淺顯,或討論的問題多而瑣碎,表面上熱熱鬧鬧,但都難以達到應有的思維深度。
為了訓練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在討論課中我還組織了一兩次小辨論。每次辯論前,設計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要求每個人都按題意寫成小論文或辯論稿并交給教師看?赐,作批示后,把稿子發(fā)回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補充完善本方觀點。正方和反方各推舉4名代表,在班上進行辯論。其程序是:各自陳述意見→自由爭論→歸納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裁判并具體分析雙方的辯論得失。例如:在高中歷史必修1的教學中,可組織課堂辯論題目:“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比較”,正方的觀點是“西方文明不如東方文明”,反方的觀點是“東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這種辯論具有競爭機制,適合學生的特點,他們?yōu)榱笋g倒對方,會翻閱了很多書,從中他們不僅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能力得到鍛煉,眼界大為開闊。
另外在高中歷史必修1的探究課教學中,我則采取“分組活動”的教學形式。“分組活動”是合作式學習和歷史課堂探究式學習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探究知識、培養(yǎng)能力上兩者兼顧。課堂上學生不用改變班級座位,就可以組成小組。學生先自學,而后爭先恐后地發(fā)言,講課文知識,講補充材料,教師引導著學生講,看似很“亂”,但傳統(tǒng)的觀念被拋棄,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變過去的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依據(jù)教材、主動搜集資料等等,這種探究性學習過程,營造了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只是在學生自學、自講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點撥,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分組活動”方式講究的是“先學后導”。課堂教學從學生自學開始,然后由教師因勢利導、設置問題,學生則在信息加工、討論取舍、歸納整理等過程中獲得新知,增強能力,完成情感體驗和品德升華。在這種探究中,先形成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多向交流,接著教師在雙基落實和反饋的過程中加以點撥、指導和適時的評價、鼓勵,組織學生鞏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運用新知解決一些問題。
探究課的“分組活動”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各類學生的學習效益、學習質量,開拓了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想象和動手實踐的空間,充分地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而這一切正是課程改革所要求達到的目標。
在課程改革中嘗試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學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剛開始時課堂上可能花時間較多,因此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而對教師則提出了把握教學過程的全局、知識廣博、應變能力強等很高的要求,是對教師素質的一種考驗和挑戰(zhàn)。由此可見,教師首先要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進行課程改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從易到難,大膽嘗試,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一定能有更高質更高效的改變。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4
本學期末進行兩次大型考試,結合考試情況,本備課組進行教學反思。
第一,結合教材進行反思。本學期開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從教材體系看,與高一學生接觸的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不同,體系較為復雜;線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師理清線索,刪繁就簡;涉及到的國家、地區(qū)較多,需要嚴格劃分個性問題,認真識記,尋找共性問題,注意區(qū)分個性問題。由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礙。
第二,結合教法進行反思。世界史教材體系與中國近代史不同,教師在教法選取上,更多地結合實際情況。教師注重課堂講解,讓學生在了解基本史實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認識,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教材中涉及到很多<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3
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二期工程歷史新教材,既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一、弄清歷史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凸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個性化學習的全面發(fā)展。在課程目標上,分為三個部分表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課程結構上,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在強調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在文本內容上,指導功能更為全面,不僅規(guī)定了學習內容,而且指導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于教科書的編寫,既有明確的規(guī)定,又有較大的彈性。顯然,高中歷史教材是課程專家和歷史學科專家編制的一種較好的教學用書,對教師是教本,對學生是學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這種教材,我們應確立這樣的認識: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要從課程性質上明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所闡釋的有關教材與教學課程理念以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并依此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
。2)認真研究高中歷史實驗教材,要從教材的角度揣摩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從課程標準的'角度評價高中歷史實驗教材的特色;
(3)認真研究學情,即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狀況,依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擺正歷史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
教學中,有兩種現(xiàn)象要力求避免:一種是本本主義,教學“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種是將教材邊緣化,教學遠離教材。
歷史教材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僅要使用,而且要優(yōu)化。對于歷史教師來說,用之于教學是職責,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學也是職責。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應該具備的態(tài)度。
客觀地講,這種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旨趣、圖文結合、自我檢測以及拓寬學生視野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切實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但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教材內容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補充和加工。
。ㄒ唬﹥热莸难a充。為彌補高二文科生歷史基礎的薄弱,可以就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頁“學習延伸”的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進行如下補充說明:中國古代史,按照發(fā)展進程,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在原始社會末期,原始人群的社會組織由氏族、部落發(fā)展到部落聯(lián)盟,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比較成熟的政治形式——“國家”,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就是國家形成過程中或者說是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的政治領袖。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其后經歷了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約歷1560年。奴隸制度趨于瓦解時,我國出現(xiàn)了封建社會。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戰(zhàn)國時期,歷經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五個時期,到公元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為止,共歷2300多年。這樣就對中國古代歷史作一完整概述,改變教材內容給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覺。
。ǘ┙Y構的調整。如《辛亥革命》一課,教材將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的內容安排在“中國民主進程的豐碑”這一目內,不盡合理。教學中可以把這個內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子目后,作為“革命后隱藏的危機”單獨列出,體現(xiàn)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根據(jù)最近新課程改革的嘗試,我們感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應成為高中歷史教材完善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科建設本身才能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三、探索歷史教材的有效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歷史教材的有效教學模式。
何謂“有效教學”?即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學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蘊:(1)有效果,即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2)有效率,即指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3)有效益,即指教學活動收益,或者說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的評價。從國外研究狀況來看,有效教學模式,較為著名的有認知指導教學模式、認知復雜性教學模式、真實性教學模式、交互教學模式,合理整合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首先要有充足的學科知識儲備,既要有對于歷史經典著作的熟悉,也要有對于史學研究動態(tài)的了解;其次,還要具備對于教材的整合能力,對照新課程標準,理順知識的內部聯(lián)系,形成清晰易懂的間架結構,以此作為教學展開的基本思路。特別要指出的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不再追求完整的學科體系,而在于從學生出發(fā),力圖構建一種新的學習體系。再次,要有駕御課堂的教學能力,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全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5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普遍對歷史感興趣,但是最大的缺點是不愿意記,導致基礎知識掌握較差,成績普遍不好。學生成績斷層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離很大。后層落差更大,對歷史的學習有畏難情緒。
2、教材分析:
高二歷史主要是學習經濟史和文化史,同時在學完本學期的內容的同時,歷史班要把選修二學習完畢。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高二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三、具體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落實備教輔批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2、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yè),作業(yè)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單元復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3、落實個別輔導計劃,著力培養(yǎng)優(yōu)生。
4、幫助學生樹立學科信心,大幅度提高歷史成績。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6
學年,我擔任了高二12個理科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雖然每個班每個星期只有一節(jié)課,但一周下來就有十二節(jié)課,不斷地扮演著“人肉復讀機”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級帶高一的兩個班,工作量極大,壓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學生在本學年度面臨著學業(yè)水平測試的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通過率,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我覺得以下幾個問題是首次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以及學業(yè)水平考試大綱,要從課程性質上明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所闡釋的有關教材與教學課程理念以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并依此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2)認真研究高中歷史教材,要從教材的角度揣摩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從課程標準的角度評價高中歷史實驗教材的特色;(3)認真研究學情,即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狀況,據(jù)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對于文科班而言,歷史教學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對理科學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視歷史,基礎較差,再加上知識面狹窄,閱歷有限,因此對歷史知識的認識難以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抽象的知識只能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失去興趣。通過幾個星期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的觀察,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覺得在今后教學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對高中理科班的歷史教學準確“定位”,教師對學生歷史教學的任務、目標和地位的認識以及采取的相應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學生的歷史學習任務簡單來說一是掌握知識,迎接“畢業(yè)會考”,二是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揚民族精神,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根據(jù)理科班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談話和交流,我對理科班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思維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歷史教學,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適當補充學生熟知的材料來組織教學。在講有關內容的歷史課時,抓住學生想了解有關歷史典故知識求知欲望,適當?shù)刂v一些有關歷史人物的故事。這既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引導學生區(qū)別歷史真實性和藝術性虛構手法。從而增強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感性認識。對基礎知識采用當堂學習,當堂提問,要求當堂掌握。
針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我了解到,他們認為歷史知識要死記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難以掌握,要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也要讓學生“會學”,即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使他們感到學習歷史還是輕松易學的。
在高考的影響下要想使理科的學生對歷史真正產生興趣確非易事。因為許多學生之所以選擇理科就是為了逃避歷史學科或者因為歷史學科成績本就不優(yōu)秀。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他全心投入歷史學習簡直是癡人說夢。況且在高考指揮棒下,理科生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對歷史有興趣也不容易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因為這會花費他們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對于高考來講尤為珍貴!
總之,在理科班的歷史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根據(jù)理科班學生的特點,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舉措來吸引理科學生,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探討改進教學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7
一個學期的時間又過去了,本學期我教高二5個化學班和4個政治班的歷史綜合科教育工作。課時和備課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課時量和備課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論和教學能力問題。還是覺得有些壓力。還有就是經驗不足,這一年基本上沒有太多時間去觀摩其它老師上課。也沒有和備課組的老師互相聽課,因為其它三個老師都是教歷史專業(yè)班。所以都是一個人在研究。所以授課過程中很多存在的問題沒有能夠及時糾正。
學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普遍是覺得課堂較無聊。有些時候覺得相當困惑,因為這個問題也請教了本科組的老師和其中它科組的老師,他們對于歷史課堂的沉悶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給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議。前輩們的細心指導令我倍感溫暖。他們平和的心態(tài)也讓我認識到有了困難不要緊,關鍵是迎難而上。于是自己認真地把過去觀摩過學習過的其它老師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還是覺得很難在理科班應用。那么只能課堂上適當穿插課外知識。因為綜合科對于這門學科的要求較簡單,只做客觀題。所以也嘗試課堂上搞搞做題比賽。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還是挺喜歡的。
但總的來說,理科基礎只考基礎性的知識,不可能提一些難道深的問題要他們花時間探究。所以課堂上經常強調的是注意基礎知識。文科基礎這一學期開始復習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內容。對于復習課如何上如何處理,如何讓學生更感興趣。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復習課總要講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所以課堂上還是以知識結構為主。把重點難點講講。然后每一單元出些練習給同學們做。
評講練習的`時候看到同學們的反應還是可以的?赡苤v解知識結構的時候就沒什么興趣。因為大部分都是我在講?磥硪院笤偕蠌土曊n時這個要改一改。應該把講授和練習結合起來,也可以即時反饋學習效果。學生估計也更積極些。
這一學期除專業(yè)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組老師討教,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現(xiàn)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xiàn)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偟膩碚f,缺點有,優(yōu)點也有。為克服缺點也一直在努力過程中。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8
要精心設計具有新意的歷史場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爭鳴》這節(jié)課時,設計了如下的討論題目:孔子說:“我仁;孟子說:我義;說:我以柔克剛;莊子說:我順其自然;韓非子說:把他們全抓了;墨子說:我以身作則,F(xiàn)在我校的水電浪費現(xiàn)象比較嚴重,請從、、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別出發(fā),分別給出解決辦法”。然后讓學生來展開高二歷史教學反思討論。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于學科領域本身的研究,學科動態(tài)信息的了解,傳奇世界以及課堂教學中諸如講授藝術、邏輯分析、語言表達等“內功”的和積累;谶@樣的認識,我覺得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在備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過程中,翻閱了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白華《中國哲學史提綱》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自己深入淺出的教學打下了基礎?梢哉f,對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師來說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工作。因此,新課程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要多讀書。
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
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興趣!在課堂當中一定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書本的知識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構建主義教學觀認為傳奇世界發(fā)布網(wǎng),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理解對象信息和知識內涵的個性化過程。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關于新課程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更充分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仍舊是我必須要探索的一個大的問題。在新學期的《導言課》當中我對我的課堂內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動,讓導言課從簡單的“見面課”上升到對歷史學科的正確認識與歷史教學目的'的明確。圍繞著三個主要的問題展開討論:1、什么是歷史?2、為什么學習歷史?3、怎樣學好歷史?從而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正確理師在課堂教學“多元互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是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在課堂中所出來的智慧火花。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提高自身史學素養(yǎng),熱血傳奇在異彩紛呈的材面前能否從容應對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過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端好歷史教師這碗飯的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來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也結束了教師這一行業(yè)甚至上十年不更新業(yè)務知識的局面。
舊教材是教學大綱的直接演繹,是教學大綱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
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實大綱的一切任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而一標多本下的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根據(jù)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打破了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體系,將“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的內容融合起來新開傳奇,以專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一系列專題展示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全景圖,三個歷史必修課模塊實質是講述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文明史,六個選修課模塊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內容的展開和深化。在這些方面材無疑給了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貼近我們當今時代和社會的要求?梢哉f文明史觀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勢必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一次真正的。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復講了好幾遍他為什么還不會?”、“為什么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么學生對涉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后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3--7班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不斷深入學習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科知識的教授和基本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促進了優(yōu)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在前半學期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和不足,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歷史課要寓教于樂。高二的歷史課難度深,要求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要十分扎實。
因此我在備課時,注意史論結合,課上通過啟發(fā)式教學,和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和經驗,同時加入許多歷史背后的故事輔助教學,讓學生認識歷史真相,客觀看待歷史。與此同時,我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每一堂課都進行提問,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每天復習鞏固的習慣,增強緊迫感。
二、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帶領學生共同努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識的形成。我還介紹自己高考時的'學習和生活,告訴她們我是怎樣從成績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學的,這不僅給了他們經驗,也鼓舞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他們經常向我請教方法和經驗,與我探討,及時向我報告學習狀態(tài)和心態(tài),我從來都是耐心、高興的聽取,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并取得了好成績。
三、不要放棄學習困難的學生。
我了解到很多學習差的學生是遇到了困難,他們渴望老師的幫助卻又不敢,于是我分別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幫助他們的心情。學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讓他們分批利用課間、自習等時間來找我背書、做練習。他們平時沒有養(yǎng)成堅持的習慣,容易忘記,于是我就經常提醒和督促他們,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們,使他們養(yǎng)成了習慣,終于都能夠按時找我復習,甚至一有空就來問問題,因此在段考前,他們的成績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雖然這一學期工作很辛苦,教學任務也不輕,但我始終充滿了熱情、信心和愛心,在上半個學期里,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經驗,還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信任,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將繼續(xù)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課。
課標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兩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學生列舉: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來辦教育,成績斐然。他在教育中總結了不少精彩的話。由一個小組的同學列舉孔子的教育主張,每人一句,不重復。如
教學反思
1、看圖學史是本課的一個特色。圖片比文字更直觀,且富有歷史感。在學習第一目“孔子及其學說”時讓學生先解讀一組圖片,初步形成對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認識,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個鋪墊;在學習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時讓學生觀察“泉州老君巖”圖片,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都能感受到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無為”思想。
2、歷史學是嚴謹?shù),但學習歷史的方式可以活潑一點。學習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讀《論語》和《老子》。本課解讀《論語》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譯,而是全班同學集體誦讀《論語 》摘錄,了解其內容,再由兩個學生用現(xiàn)代文模擬對 話。因為《論語》本是對話體例,模擬對話有助于學生理解其含義,又身臨其境,領略到孔子的諄諄教誨。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過渡中采用做一道選擇題的方式,用不多的時間讓學生在回顧儒家以德治國時發(fā)現(xiàn)另一種治國主張,在思想沖突中接觸老子的智慧。
3、為什么引入兩個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價值在于它能指導當代的治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引入的案例應當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國城市管理不和諧的'一個縮影,也許夏霖律師的辯護詞有助于我們理解它,“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yè)。我的當事人來到城市,被生活所迫,從事這樣一份卑微貧賤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終善良純樸,無論這個社會怎樣傷害他,他沒有偷盜沒有搶劫,沒有以傷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莊嚴地向各位發(fā)問,當一個人賴以謀生的飯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無路的絕境,將心比心,你們會不會比我的當事人更加冷靜和忍耐?”通過對這個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關心社會底層的仁愛的意識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為政以德”,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而學習老子思想時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個超級大國引用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例子,這使學生在驚訝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發(fā)現(xiàn)原來“無為而治”能解決一些 難題。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教高二年級六個班,其中兩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教學的進度難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級、各層次學生均能達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歷史新教材,是我這學期教學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擺正歷史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凸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個性化學習的全面發(fā)展。在課程目標上,分為三個部分表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課程結構上,充分體現(xiàn)了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在強調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在文本內容上,指導功能更為全面,不僅規(guī)定了學習內容,而且指導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于教科書的編寫,既有明確的規(guī)定,又有較大的彈性。而高中歷史教材是課程專家和歷史學科專家編制的一種較好的教學用書,對教師而言是教本,對學生而言是學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們應確立這樣的認識: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要從課程性質上明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所闡釋的有關教材與教學課程理念以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并依此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
。2)認真研究高中歷史實驗教材,要從教材的角度揣摩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從課程標準的角度評價高中歷史實驗教材的特色;
(3)認真研究學情,即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狀況,依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擺正歷史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
教學中,有兩種現(xiàn)象要力求避免:一種是本本主義,教學“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種是將教材邊緣化,教學遠離教材。
歷史教材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僅要使用,而且要優(yōu)化。對于歷史教師來說,用之于教學是職責,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學也是職責。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應該具備的態(tài)度。
客觀地講,這種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旨趣、圖文結合、自我檢測以及拓寬學生視野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切實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但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教材內容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補充和加工。
。ㄒ唬﹥热莸难a充。為彌補高二文科生歷史基礎的薄弱,可以就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頁“學習延伸”的.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簡表”進行如下補充說明:中國古代史,按照發(fā)展進程,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在原始社會末期,原始人群的社會組織由氏族、部落發(fā)展到部落聯(lián)盟,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了比較成熟的政治形式———“國家”,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就是國家形成過程中或者說是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的政治領袖。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其后經歷了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約歷1560年。奴隸制度趨于瓦解時,我國出現(xiàn)了封建社會。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戰(zhàn)國時期,歷經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五個時期,到公元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為止,共歷2300多年。這樣就對中國古代歷史作一完整概述,改變教材內容給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覺。
。ǘ┙Y構的調整。如《辛亥革命》一課,教材將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的內容安排在“中國民主進程的豐碑”這一目內,不盡合理。教學中可以把這個內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華民國成立”這一子目后,作為“革命后隱藏的危機”單獨列出,體現(xiàn)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根據(jù)最近新課程改革的嘗試,我們感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應成為高中歷史教材完善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科建設本身才能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三、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內容較多,需要鞏固的時間較多,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歷史課堂,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學模式。
我逐漸形成了“一講三不講”的教學模式。先說“三不講”,一是教學內容學生看書能會的不講,就讓學生看書;二是學生之間通過談論能夠解決的不講,就讓學生討論;三是學生討論不得,經老師點撥,能夠解決的也不講,就引導、點撥、啟發(fā)學生。“講”就講學生思而不得,經老師點撥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講就要講徹底,一講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開學生的思路。當然,這是我追求的目標,實際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達成。我舉個例來說說:在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時候,三民主義的內容,就由學生看書指出來。然后,引導提出問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解決當時中國的哪些問題?學生討論會得出一部分內容,這時老師再進一步指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解決的問題區(qū)別在哪里?學生經討論,思考往往也能得出來。最后如何對三民主義進行評價?怎樣理解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學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師就要引導結合內容來評價,學生往往還不能解決,這時教師就要指出:三民主義三個主義主要涉及的其實是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一個是經濟要求,這兩個要求符合當時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而且這兩個要求代表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綱領中包含了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說它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了。在這過程中,只有最后的評價問題確實有些難度,需要教師講解,其他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生看書和討論,由學生來解決,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然,半年來教學體會頗多,由于時間關系就拉拉雜雜的寫這些。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2
時間付諸東流水,期中考試已結束,回顧任教高二歷史教學一個月以來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忙碌與踏實的,單從各班歷史成績來看,問題還是很大。尖子班成績平穩(wěn),高分學生較少,普通班成績普遍低下。面對這種情況,對我來說即使一種挑戰(zhàn),椰油一份壓力。為此在中期考試之后,要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之處,尋求今后新的對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帶領學生共同前。
高二歷史重點講述世界近現(xiàn)代史,所講的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國外,所以各班學生學習激情不高,感覺乏味,容易產生依賴心理,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去學,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和能力素質,使之有效地實行。
二、扎實基礎知識。
歷史學科的最大特點是以大量史實為依據(jù),論從史出,所以要堅持課前提問,而且要嚴肅對待提問,同時以精彩的導課使學生迅速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加強學習,布置適量的作業(yè),按時批閱。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時還要注重應試技巧,傳授經驗,進行知識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規(guī)教學,教有方,學有思。尋求既適應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又有利于學生分數(shù)的提高。
回顧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學任務也不輕。但我始終充滿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愛心,不停地改變教學觀念沒,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教學質量。爭取贏得學生更多的愛戴和信任,將會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2-17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精選5篇)06-19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2篇)02-07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14篇04-07
高二歷史教學反思(合集12篇)03-07
歷史教學反思02-01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11-16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7-11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