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
最后一分鐘是新課程中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是一篇閱讀課文。這首詩韻律優(yōu)美,情感豐富,適宜朗讀品味。但是詩歌象征意義強,并且含有歷史典故,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因此在課前引導學生搜集資料,了解香港的歷史,回歸的背景。
本以為有了背景資料的補充,學生對人本應該能夠理解了,朗讀起來困難應該是不大的。但是詩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寫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了挑戰(zhàn)。學生學起來有些含糊不清,感覺學生進入不了狀態(tài),于是我又將背景與課文結合起來講,發(fā)現(xiàn)學生感受好多了。通過學生的朗讀,感悟到他們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于疑難詞句理解的還不夠到位。為此,我挑了詩歌中的一句話“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學生不是都能說出這句詩的含義。我感覺學生還是理解不透。于是,讓學生仔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因此我結合詩歌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jié)之內(nèi)以及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的停頓;向?qū)W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還為了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也促使學生對詩歌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很賣力,也很激昂。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2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騰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了。教學詩歌,朗讀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梢哉f,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各種朗讀法:利用初讀,逐節(jié)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畢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大家對很多地方還不理解,有的同學就提出“‘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械摹1997頁’是什么意思?”,還有的同學提出“呼喊一般是大聲地叫,為什么詩中卻說‘輕輕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學問“為什么說‘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得不佩服同學們質(zhì)疑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不就正好體會了了香港回歸祖國后,全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顧了香港的屈辱歷史,不就展示了全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愿嗎?一切要解決的問題都因?qū)W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學生在質(zhì)疑后能想辦法釋疑那就更好了。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3
選取上這課,確實費了不少心思。首先感謝同年級的靳、彭兩位老師,從備課開始就給我出主意,不厭其煩地聽我一遍一遍的改思路。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詩,描述了香港回歸時人們激動、興奮的情緒,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那里面涉及到超多的資料,香港回歸時的交接儀式,香港的歷史,以及香港的發(fā)展。學習這課,需要學生借助資料明白詩句表達的情感。這是個難點,一是資料太多,學生沒有閱讀興趣,而是怎樣把資料與資料結合起來,學生還很模糊。
我翻看了很多關于這課的教學設計,都是兩課時,我只有一節(jié)課的`時刻展示,就不能把所有地東西都放在課堂上講,課前預習務必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播放香港回歸的整個過程給他們看,以及講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事件、給學生看《南京條約》的資料,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這課的欲望,并讓這些事件觸動學生的情感神經(jīng),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從課堂上學生的發(fā)言來看,學生對詩句的感悟還是比較深刻的。
這節(jié)課以讀為主,讀書的時刻花得比較多,但是我沒有很好地指導朗讀,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就應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朗讀詩句,但是我沒有抓住生成的資料,指導學生有效地朗讀,是個遺憾,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鍛煉自己敏銳的眼光,及時捕捉生成的資源。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4
(1)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
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1、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币虼,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創(chuàng)設情趣。一張香港回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沿坡討源,據(jù)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梢哉f,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jié)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cè)重,而是就當時當?shù)氐臍v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yǎng)豐富,道德質(zhì)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zhì)。
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fā)現(xiàn)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jié)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了解甚少,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都讀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本的整體意味。對于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后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jié),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本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于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并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沖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2)在《最后一分鐘》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
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并聯(lián)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去體會。如聯(lián)系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禁品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shù)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此時創(chuàng)設情境再一次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qū)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使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學時我結合詩歌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jié)之內(nèi)以及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的停頓;向?qū)W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為了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讀中也促使學生對詩歌的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興趣較濃。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5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本單元訓練的主題是“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币虼,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滲透愛國精神,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感。基于本課是一首詩歌,又是一篇要求學生自學的文章,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來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首先,為了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基調(diào),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我給學生示范朗讀,學生的情感基調(diào)立刻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都能夠滿懷深情地朗讀詩歌,把心投放到詩歌中去感受,去領悟。學生都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更感受到對祖國美好前程的祝福。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理解詩意,并且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充分發(fā)揮小組同學的作用,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理解詩意。教師在學生集體交流的時候,適時點撥,并補充資料,增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如,補充有關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紫荊等資料,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
不足之處,本文的學習,還是要力求讓學生搜集資料增強對文章的感悟,但是,學生在搜集資料方面不夠重視,不夠全面,尤其是有些學生搜集資料只是搜集而已,沒有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進行歸納,進行有選擇地運用,今后,在這方面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搜集資料的培養(yǎng)。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6
一堂好課就應是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但是這堂課,我看不到學生小手常舉,看不到學生有急于發(fā)言的欲望和沖動,感受不到學生思維的迸發(fā),聽不到學生對課文的深刻明白和感悟。因此說呈現(xiàn)這堂課的教學收效是甚微的,不能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設欠主旨
一堂好課首先要有一篇思路嚴密的、主旨突出的課前預設。這一堂課,我在設計上就沒有做到設計的完整性,延續(xù)性,預測性。在揭題之后,我先讓學生對香港回歸,對這首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讓學生把自己初讀課文以后的體會來補充課題,這是怎樣樣的最后一分鐘。而后我就是準備讓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地研讀課文。整堂課在設計上就只有最外面的框架,而沒有資料、章法,沒有貫穿一堂課的主旨問題,沒有能抓住一堂課的中心詞。因此,整堂課上下來,平平淡淡,沒有血肉,沒有學生激情的朗讀和思維迸發(fā)。
由此,我想到那些語文大師的課。如王菘舟的《小珊迪》就抓住了兩個“跑”。竇桂梅的《游園不值》就抓住了“不值”。大師們抓住了這些詞后,透過讀文,一步步走進文字,走進作者,再加上教師激情投入,往往在排山倒海之勢詮釋出文章的魅力,讓學生情感充沛,激情四射,讓聽者嘖嘖稱贊。
二、課堂瞬間欠生成
一名能駕馭課堂的教師就就應具備必須的教學機智。正因借班上課,學生和教師比較陌生,學生到底是一個怎樣樣的水平,教師該站在一個怎樣樣的高度來引領學生,準備讓學生體會到哪一層次,這就要考驗我們教師的潛質(zhì)和素質(zhì)了。而優(yōu)秀的老師往往透過課始的幾個問題,就對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選定自己這天的授課方案。這天的這堂課始,學生初課文之后,補充課題。學生們朗讀的感受很深,有萬眾歡騰的最后一分鐘,有戰(zhàn)爭停止的最后一分鐘,有令人難忘的最后一分鐘,有令人期盼的最后一分鐘。學生們很能干,很有自己的讀書體會,但是我卻只覺得好,想從這些詞打開本文的教學,但又不知從何下手,從哪個詞下手,只能愣在那里。最后還是選取一節(jié)一節(jié)地教學。我從這很好的課堂生成點給丟棄了。正因沒有強化這些感受,從而讀新的句子,硬生生地談新的感受,致使學生興趣大減。
三、明白詩歌欠朗讀
教育研究認為,“三分詩,七分讀”。讀是讀懂詩最好的手段。但在這天這課中,我很少讓學生朗讀,其中的幾次朗讀也只是齊讀。朗讀不充分,使得學生對詩的明白受到局限,思路沒有打開,思維沒有發(fā)散,無法和作者構成共鳴。正因缺少重色彩的朗讀,也使得這堂課缺少了語文味。此刻,各教育專著都提出,我們語文老師上語文課不能丟棄語文的東西,要上出語文味,不能丟棄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朗讀。
一堂課下來,一場課后反思下來,我對新課程理念又多了一份認識,也多了一份思考,頓覺受益匪淺。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7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病⑤p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lián)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奔幼院!鞍倌甑耐纯嗪蜌g樂”──聯(lián)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础⒙(lián)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fā)愛國情懷。[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趙飛華]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自讀自悟,通過課前的檢測反饋,我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較充分,于是對課的流程做了適當修改。
。薄⒊踝x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lián)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捌鞐U、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奔幼院。“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lián)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叭ケ寂,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同時,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lián)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qū)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情感。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9
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非常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古詩還在積累,對于現(xiàn)代詩歌的重視程度就明顯不如前者了.就連我們的閱讀等級考核,也只是在6級測試中見到了一首《再別康橋》.雖然我本人一向認為中國詩歌的最精華所在是古詩,尤其是唐詩.但是,不可否認,現(xiàn)代詩歌中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珍品.而且,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習慣與我們現(xiàn)今的語言習慣相同,描繪的內(nèi)容情感也更貼近當今生活,所以學生在詩句的理解上應該更容易一些,所以誦讀現(xiàn)代詩歌對于學生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同時,由于詩歌是語言最凝練的表達形式,現(xiàn)代詩歌中包含著許多古代沒有的,現(xiàn)代獨具的`優(yōu)美詞藻,所以誦讀現(xiàn)代詩歌對于孩子們積累語言也很有幫助.
《最后一分鐘》就是這樣一首現(xiàn)代詩,語言凝煉,包含激情,用簡短的篇幅表現(xiàn)了香港回歸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將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無比激動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
不過《最后一分種》具有較深厚的歷史背景,語句含義比較深刻,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
因此我在反復思考以后,還是決定以"讀"為核心,采用傳統(tǒng)的逐段講解逐段誦讀的方式.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為了學生對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更加直觀的體會,我尋找了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視頻.有了聲像印象以后再讀詩歌第二節(jié),學生自然能把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讀出來了.再指導朗讀課文第三節(jié)的時候也是一樣,我找到了簽訂《南京條約》的紀錄片,與學生共同回顧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接著要求學生邊聯(lián)想那屈辱的場景,邊朗讀詩句,從而讀出了對往昔的沉痛,讀出對如今揚眉吐氣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0
一分鐘是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后,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1=20”讓學生看了以后產(chǎn)生疑問而進入課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識字教學是:
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表演,理解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特別出示詞語,范讀,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把字寶寶放入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根據(jù)板書“1=20”講出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并適時板書。我認為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比較好,但我在教學中由于緊張,自己沒有指出一位學生回答問題中所犯的一個語法錯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元元認為這一分鐘重要嗎?”這里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分歧,有的說重要,有的說不重要。我怕學生糾纏在這里浪費時間直接自己說出了答案,后來經(jīng)過老師們的'指點,我認為是應該讓學生說明理由。相對于睡懶覺,元元覺得這一分鐘重要,而對上學遲一分去,又覺得這一分鐘不重要。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獨特理解,讓學生去分析、辯解,反復朗讀,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帶而過。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應該明確,指向性強。四、寫字教學: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寫得6個生字,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然后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并進行了范寫指導。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認為在以后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對于低段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中要反復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間留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通過兩次公開教學,在同事們的指點幫助下,我自己覺得受益匪淺,今后,我將認真?zhèn)湔n。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1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好處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完美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騰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了。教學詩歌,朗讀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能夠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各種朗讀法:利用初讀,逐節(jié)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明白文章的資料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畢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大家對很多地方還不明白,有的同學就提出“‘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械摹1997頁’是什么意思?”,還有的同學提出“呼喊一般是大聲地叫,為什么詩中卻說‘輕輕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學問“為什么說‘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得不佩服同學們質(zhì)疑的潛質(zhì),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不就正好體會了了香港回歸祖國后,全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情緒,不就正好回顧了香港的屈辱歷史,不就展示了全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完美未來的深情祝愿嗎?一切要解決的問題都因?qū)W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潛質(zhì)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如果學生在質(zhì)疑后能想辦法釋疑那就更好了。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2
這篇閱讀課文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xiàn)。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從與學生的交談中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從而加深對香港的認識與了解。
由于剛學完《圓明園的毀滅》不久,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在中國的`種種罪行還深深地印在每一個同學的腦海里,同學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憎恨還未消退,所以對香港能回歸我們祖國媽媽的懷抱,是非常歡迎的,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在這節(jié)課上,我正深入挖掘教材的內(nèi)在愛國因素,愛努力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發(fā)憤學習,為中華的騰飛而努力向前邁進。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3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讀”為核心,作了如下嘗試。課前,我首先把本課的目標板書在黑板上。內(nèi)容如下:
1、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讓學生自由讀,比較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讀的層次性不斷地推進提升,學生在讀中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顧香港屈辱歷史時,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就在這回環(huán)往復的.朗讀中,學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那深入骨髓的傷痕”、“那鑄進我們靈魂的血和刀光!贝藭r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真正做到讀中解惑,讀中感悟,讀中升華。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浮想聯(lián)翩,他們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現(xiàn)場看著國旗緩緩升起,學生有了一吐為快的表達欲望。豐富的情感積蓄,讓學生的表達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談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時,學生談的特別好。學生逐漸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語文的語言因素,把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篇14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蹲詈笠环昼姟罚疫M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1、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創(chuàng)設情趣。一張香港回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據(jù)文入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梢哉f,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jié)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淀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cè)重,而是就當時當?shù)氐男W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yǎng)豐富,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zhì)。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fā)現(xiàn)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jié)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了解甚少,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本的整體意味。對于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后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
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jié),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本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于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并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沖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04-10
《最后一分鐘》的教學反思02-08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02-27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05-01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02-23
最后教學反思02-07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15篇03-14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27
最后的時刻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