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教學參考書中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這樣定義的:“在數(shù)學基礎理論中,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論為依據加以證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計數(shù)公理“計數(shù)的結果與計數(shù)的順序無關”來說明:任意兩個數(shù)a與b相加,不論是a+b(相當于先數(shù)a,再數(shù)b),還是b+a(相當于先數(shù)b,再數(shù)a),結果都一樣。類似地,任意三個數(shù)相加,不論是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還是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仍然只是計數(shù)的順序不同,所以不影響計數(shù)的結果。”
從這段文字中,我可以理解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其本質是一樣的',無論是計算順序改變,還是計算結果改變,其本質是計算的結果沒有發(fā)生改變。事實上,在簡便計算中,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經常是同時使用的。出于這樣的理解,我在課堂上并不是非常的重視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由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偏差,學生作業(yè)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根據56+72+28= 56+(72 +28,填空。呈現(xiàn)了以下的題目:+ + = +(+)其實,題目的本意是要求學生根據加法結合律來填寫,由于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本質區(qū)別沒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錯綜復雜起來:答案一、12 +13 +14=14 +(12 +13)答案二、12 +13 +14=13 +(12 +14)答案三、12 +13 +14=12 +(13+14)。從這些答案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想當然的認為,這個算式中的所有加數(shù)都是可以隨便交換的,我想怎么交換就怎么交換,反正最后的和是不變的。當然從教參大范疇的定義來說也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作為我們初學加法的運算定律,這樣模糊的教學是有欠妥當?shù)摹?/p>
當問題出現(xiàn)時,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彌補,而不是尋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我安排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用一句話描述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師把學生口述的寫在黑板上。
2、用你喜歡的符號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師板書在相應的文字下面。
3、觀察,說說你的新發(fā)現(xiàn)。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認識到加法加法結合律只是改變了運算的順序,并沒有改變加數(shù)的位置。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比較,學生清楚地明白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從而更正了它們之前的錯覺。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2
1、教學的機敏來自于知己知彼。
本次參加了市、區(qū)教學公開實踐課,雖然兩堂課的備課思路不盡相同,一堂課的教學重點主要在于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編寫課本劇臺詞,另一堂則指導學生以第一人稱改寫課文,把作為旁觀者的自己在現(xiàn)場聽到的寫具體,但用的教材都是本學期第二單元中的課文《擁抱大樹》,都是從寫作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這樣的課對我來說實在是挑戰(zhàn),我的課堂教學策略要隨時跟著學生的現(xiàn)場反應進行調整。因此,課前對教材的解讀,把握,對學生在上課時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的預設尤為重要。
課前,我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在整件事中的表現(xiàn)及他們的心理活動一一作了梳理,就像演員在表演前為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角色分析一樣,細細揣摩每一個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合理想象每一個人物當時的心理變化,把握每一個人物的精神實質,為每一個人物進行解剖,分析。然后,再從學生的角度設想每一個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反映,以便于確定相應的指導策略。如:丹尼爾接到罰款通知書后向綠化管理局承認了錯誤并請求從寬處理,綠化管理局便要求丹尼爾以擁抱大樹的方式當眾向大樹道歉,丹尼爾認真地擁抱了大樹。課文是這樣描寫:“丹尼爾愿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于是便認認真真地擁抱了大樹!逼鋵,細細品讀,丹尼爾面對綠化管理局提出的這個特殊方案,從一個男子漢角度去設想,他一定會猶豫,一定會感覺丟人顯眼,下不了臺。然而,丹尼爾最終還是當眾擁抱大樹,而且態(tài)度誠懇。這樣復雜的心理變化如何去指導學生把握呢?對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面對綠化管理局的這一特殊方案,丹尼爾有沒有壓力或顧慮?最后為什么又這么誠懇地擁抱了大樹?
公開課上,學生根據劇情為丹尼爾設計獨白時,果然簡單地這樣寫道:好吧,我確實違反了國家有關綠化和保護樹木的法律,我應該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于是,我及時將準備好的這兩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進行了討論。他們在討論中感受到了丹尼爾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他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決心,他要用自己的誠意換回自己的自尊。課堂上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逐漸走向深層次,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主旨,獨白設計則更精彩,到位。
2、因勢利導,解決課堂生成性問題。
然而,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與教師備課思路完全不一致的生成性問題,面對這樣突發(fā)的,毫無準備的情況出現(xiàn),我們教師是簡單地制止,粗暴地打斷或用一些理由加以否定,還是順勢而導,組織學生作進一步的討論?我想,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因勢利導,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試教時,在指導想象圍觀者看到一個壯漢正在擁抱大樹,大家會說些什么時,學生開始基本上是順著我的備課思路來討論的,他們都認為不知情的圍觀者首先會產生疑問:那人是誰?他為什么擁抱大樹?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又會議論紛紛,贊揚丹尼爾的知錯就改,稱贊綠化管理局的嚴于執(zhí)法,善于執(zhí)法,夸贊那位寫信的紳士有很強的環(huán)保意識。這時,有個男生大聲說:圍觀者也會嘲笑那位壯漢,多傻啊,大庭廣眾之下去擁抱大樹。聽了那位男生的發(fā)言,有些同學忍不住也點頭贊同。當時,我真想打斷他們,提醒他們本文的主旨在于通過這樣一件事警醒大家自覺愛護綠化,保護大自然,而如此的嘲笑與全文的主題相去甚遠,當然不能出現(xiàn)在文中。但是,我又轉念一想,試試把問題留給學生來討論。我馬上肯定了這位同學的'想象是合理的,現(xiàn)場確實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嘲諷,因為人的覺悟有高低。但我又請學生假設,如果你在現(xiàn)場聽到這樣的譏諷,你會附和嗎?很多同學馬上舉手說不會同意這種說法,會當場反駁,這怎么能說是傻呢?這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的行為,勇于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他這樣做,人們會因此更加尊敬他的……我因勢利導,又請同學思考:現(xiàn)場的圍觀者,他們又會怎樣說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圍觀者也會像我們一樣對這位嘲笑者進行反駁。我及時將“反駁”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請學生根據剛才討論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將圍觀者在一旁說的話寫下來。
針對這樣突發(fā)的生成性問題,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通過自己討論,真正把握文章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地探究,這樣的課堂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3
十一月教研室到我校調研,周老師聽了我上的《學會看病》一課。周老師真的不愧是仁厚長者,評課相當客氣,首先肯定了我的不少優(yōu)點:教學目標明確,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板書漂亮,教學語言得體大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較強的鼓動性等等。
誠然,這節(jié)課自己的確有不少的優(yōu)點,尤其讓我引以為傲的是這節(jié)課上自己很投入,非常注意聆聽,沒有放過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點小錯誤:如學生朗讀課文,學生把 “指點指點”讀成了“指指點點”,把“毫無疑義”讀成了“毫無意義”,及時抓住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東西,提醒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并引導學生辨析“指點指點”和“指指點點”、“毫無疑義”和“毫無意義”這兩組詞語的不同含義,讓他們明白往往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必須認真體會中國文字的妙處。這大概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語文課中的一點語文味吧。
但是,這節(jié)課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把握好課型特點,放手不夠。周老師說得很對,《學會看病》既然是自讀課文,那么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將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充分地去實踐,所有的問題應來自學生,又該回到學生自己那里去解決,不應該對學生牽引太多,將學生限制在老師劃定的范圍。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也就是將老師提出的問題:“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變?yōu)閷W生自己提出的“我感受到了母親感情的變化,我又是從那些具體的方面(語言、心理等)、具體的句子感受到這種感情變化的?母親的感情經歷了那些變化”,學生能問這些問題了,才算真正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其次,我的這節(jié)課還有這樣的不足: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及時的介入。如:讓學生自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當三四個學生概括不理想的時候,我才出來引導,出示提示,這樣就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導致教學節(jié)奏的拖沓。因為一兩個人出現(xiàn)同一種問題,往往代表了一群人,此時,老師就應該及時站出來,老師的“導”就體現(xiàn)在這里。
總之,優(yōu)點需要保持,缺點需要不斷克服,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水平。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4
《蘆葉船》這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脈落清楚,層次分明,內容淺顯易懂,尤其作者將玩蘆葉船的情景描寫得形象鮮明,生動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輕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愛好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么?你們是怎么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讓學生描述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么,心里可能會怎么想?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
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智慧。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里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后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最后,總結作者的描寫順序,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作者是“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再具體回憶了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最后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鼓勵學生平時要養(yǎng)成善于觀察,大膽想象的好習慣,并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5
進入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習,語閱讀教學要更加注重寫作指導。
第一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并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教后有以下幾點感想:1課堂無論如何還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朗讀、思考,多給學生機會說說自己地體悟。2這組課文語句優(yōu)美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多背,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文段并學以致用。3名家名篇總是很好的.寫作學習范例,《桂林山水》以總分總的結構大量運用排比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排比的修辭可以清楚地表現(xiàn)所寫之景之物之情;《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都是按照游覽順序來描寫景物,其中前者的描寫十分細致,廣泛運用各種修辭以及作比較、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突出景物的特點;《七月的天山》語句十分優(yōu)美,大量的比喻,生動形象地把七月天山的沒描繪的淋漓盡致;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寫作良好素材,在教學時我不斷提醒學生把這些技巧遷移到習作中,教學反思《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口語交際是“走,我們去春游”,我以小組計劃自由出行的方案讓學生自主安排。我想孩子們要自己思考自己活動起來了。我給了他們一張春游計劃表,包括活動時間、春游路線、活動內容、準備工作、活動分工、注意事項、希望有何收獲。在強調安全的基礎上,要求每組一定要有家長帶領并讓他們做好記錄、留好照片等,找時間開展一場春游游玩展示。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6
昨天,我執(zhí)教了四年級第二學期的第8課《擁抱大樹》,覺得這篇課文內容生動,對學生有教育意義,而且也是一片學生學習表達的好例子。
首先,我先從課文的課題入手,讓學生說說課題給你什么印象。學生講到課題中的“擁抱”和“大樹”這兩個詞語本來很普通,但是它們搭配到一起,就顯得不尋常,哪有人會擁抱大樹。
我抓住學生的這個話題,讓學生讀讀課文,并且根據敘事文章的敘述順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這篇課文先寫事情的經過,再寫起因,最后寫結果!斑@是倒敘”學生中形成了共識。
然后,我引導學生學習“丹尼爾擁抱大樹”的經過部分。在學習中,學生了解了這個部分作者是通過丹尼爾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具體的。學到這里,我先把這部分暫時擱下,繼續(xù)指導學生學習下個內容——關于事情的起因的有關自然段。
丹尼爾擁抱大樹的原因,學生找到了以下幾點——
1、丹尼爾把自行車系在樹上。
2、有人寫信告發(fā),綠化管理局的人給丹尼爾發(fā)出了罰款通知書。
3、丹尼爾認錯,綠化管理局的人員念其初犯,讓他擁抱大樹,用來警醒大家。在梳理內容時,我著重和學生討論了“醒悟”、“警醒”這兩個詞語的區(qū)別,讓學生對“認真擁抱大樹”這個要求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引導學生再回到課文第一段,讀讀課文,找找哪些詞可以看出丹尼爾是認真擁抱大樹的。然后學生再體會這些詞語,感受就不一樣。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指導學生反復讀書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和指導,讓學生從每一次讀中有思考、有收獲就好。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7
成功之處:
。、課堂按“展示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還不錯。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了解骨骼的作用。
不足之處和改進地方:
《骨骼》的教學中,需要骨骼的模型、動物骨頭的實物、人體骨骼的拼圖等材料,讓學生在觀察骨骼模型、動物骨頭實物、拼人體骨骼圖等探究活動中要了解關于骨骼的知識,這樣學生既能掌握好科學知識又能培養(yǎng)好各種能力,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骨骼模型、沒有動物骨頭實物、也沒有拼圖,用多媒體出示人體骨骼圖,用以摸的方法在自己的身體上感覺骨骼的'存在。這樣,對于學生來說少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機會和樂趣。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善。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8
《為了他的尊嚴》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使乞丐獲取勞動所得,從而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并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本課的教學中,考慮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歷經數(shù)次的敲打揣摩,盡可能地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凸顯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fā)教材,通過感情朗讀、想象、補白等方式,深入體會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與主人公、作者產生心靈共鳴。這個故事的明線是寫乞丐,而暗線則是在贊揚這位睿智的老婦人。如教學到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評價老婦人的過程,實質是對文章的總體回顧和總結。老師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來進行評價,是在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凸現(xiàn)了語文課工具性的特點。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借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tǒng)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于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二、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這既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后的主線問題“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的?”學生都知道是通過試驗。在學習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所運用的是填表法,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在匯報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的語言訓練,尤其是那幾個動詞:“蒙”、“塞”、“封”,體會用詞的巧妙,不應該是機械的`重復,培養(yǎng)學生有思維的想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訓練點,注重人文教育
對于這種科普性很強的文章,其實也可以抓住某一細節(jié)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一課我主要抓住了“反復”一詞,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茖W家通過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是不是科學家馬上就發(fā)明了雷達了呢?學生馬上就找到了不是,是通過“反復”和“終于”兩個詞看出來的。“反復”就是——很多次。也就是說做了很多次試驗,可見每一項科研成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都會經歷很的困難和挫折,可能是一代人,也可能是幾代人才完成的。但這些都沒有難倒科學家們,他們“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薄澳敲茨銖摹磸汀辉~懂得了什么?”“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0
學校正在進行作文教學研究,研究的課題是“課堂教學中利用記敘文的讀寫結合點,提高學生自主習作本事的策略研究”,于是,本次教研組內做課,圍繞研究課題,我進行了習作教學的嘗試。
本次教研,我教學的資料是仿照8課《將心比心》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學習把資料寫具體。
教學的目的是:
1。了解作者經過描述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把資料寫具體的方法。
2。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
設計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明確目的、分析寫法、學生修改習作片段、師生評議、再次修改。
一節(jié)課上下來,在這幾方面有一些想法:
1、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才有實效。提前布置了讓學生寫片段的練習,我大致看了學生選擇的資料后發(fā)現(xiàn),學生選擇父母偏心資料比較多,父母溺愛的孩子的資料比較新穎,于是在課堂上打算重點指導這兩個資料。當課堂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三名學生匯報的`都是“家長嚴厲”這個資料,于是我立即想到,調整教學預設,把原先的話題調整為“反映家長嚴厲”的資料,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指導語言神態(tài)的描述,第二層次指導動作的描述,第三層次進行細節(jié)指導、修改。經過這樣的調整,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運用學過的方法修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讀寫結合訓練應當貫穿在每個課堂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個難點,單憑教師的講解,方法講得再明白、再透徹,學生不實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應當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抓住可練之處,讓學生仿寫、哪怕僅僅是一個詞語、一句話,也要讓學生真正的練一練,日積月累,作文水平必須會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應繼續(xù)訓練。我班的學生,不善于表達,回答問題想“擠牙膏”,擠一點,出一點,甚至不會回答問題。這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不斷訓練,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喜歡表達。
一節(jié)課的教學后,教研組內教師以及郎校長的指導,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路也更加明確了。
經過深入反思,我發(fā)此刻本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中,我還有很多問題不明確。
1、教學目的不明確。我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寫人還是寫事?8課第二自然段的資料主要寫了一件事,經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把事件寫具體。而我的教學目標是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所要到達的目的與文中第二自然段呈現(xiàn)的資料是不合拍的,所以導致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不明確的,所以,教學的資料比較亂。我想,對教學資料中的環(huán)節(jié)可這樣調整:第二自然段講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出什么?是怎樣把資料寫具體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述)你仿照這個方法,把你想寫的一件事寫具體。把聯(lián)系的資料定位在“把一件事寫具體”。
2、進行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習,明確記敘文的相關知識,學習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把理論知識加以實踐,明確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設計出清晰的教學思路。
作文課題是一個長期研究的重點資料,經過教師們的研討,我收獲還是很大的,在今后讀寫結合的研究中,我還會不斷研究,使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1
今日,作為新教師的我理解了教研室教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xiàn)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v觀整節(jié)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tài)、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教師的肯定?墒窃谀フn、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fā)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樣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復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xiàn)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復的思考后我選擇了后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不顯重復,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指導,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2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無聞中凸現(xiàn)。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與提高!苯Y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tǒng)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xiàn),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fā)現(xiàn)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了美。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四年級上冊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 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 , 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 ,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 , 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 , 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 , 李 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 .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 , 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 所有的這一切 , 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 18 歲的生命 . 兩岸同胞相距雖遠 , 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 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shù)姆蹲x,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突如其來”學生都很難理解,雖然我放在課文中最突如其來進行了簡單的解釋,但是沒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來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里為什么要用這個詞,用這個詞,你有什么感受?這樣對課文的內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學生也學會了怎樣來運用了。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課文的主題是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但是對于這個主題的點撥和深化還不夠。語文課堂跟思想教育應該是合二為一的,語文教學不能脫離了思想教育而只進行文本,這樣的語文課僅僅是工具,忽視了其人文性。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沒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特別是出現(xiàn)了很多口誤,把臺灣青年說成小錢而把小錢說成臺灣青年,說明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也反映出自身應變能力不強,沒能很好地處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煉。
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3
常有教學是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的主要形式,對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塑造個性方面有著不少替代的作用,通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注意唱游中的知識性、藝術性與技巧性的完美結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注意游戲的廣泛性,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
3、游戲的內容與形式要生動活潑。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按《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逐步圖搞。
4、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教師不僅要“編導”和組織,更要積極參與到游戲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
5、既要強調整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于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21世紀的音樂課是百科全書式的,學生通過音樂學習不僅要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逐步提高感受,理解肩上音樂的能力,而且要通過音樂知識世界,了解世界,拓寬視野,比斷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在音樂課堂里接受文化的熏陶,成為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的合格接班人。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4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那么,如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學習呢?在教學《峨眉道上》這一課時,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來看,事先的教學設想基本上都能實現(xiàn)。整堂課學生都很興奮,發(fā)言很積極,能通過自己反復的朗讀,讀懂文章的內容。并且讀的比較多,讀的比較放開。如:峨眉道路的基本特點:高、長、窄、陡,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自由發(fā)揮。同時,也了解峨眉山上鋪路人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精神,整堂課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盡頭自始自終都很足。
但值得反思的是:
1、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度不高,總怕學生學得不好,體會得不深,因此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扶的太牢,放手的力度還不到家。其實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學會課文,自己讀出“我”和“鋪路人”交談的不同語氣。課后,我在想:是否安排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理解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感受到他們高尚的精神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說,假如你現(xiàn)在就在峨眉道上遇到了鋪路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給學生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機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實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當最后讓學生說說學了本課的收獲時,從中也讓我看到了學生掌握知識比較刻板,學得不靈活,發(fā)散性思維比較差。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創(chuàng)設訓練學生思維的情景,應多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看問題,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不但要讓學生弄懂書面上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探究課文所隱含的深刻含義。總而言之,要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設法讓學生愛看課外書,遇事多動腦筋,多問為什么,多角度思考問題。
3、學生的發(fā)言面還不是最廣,有幾個學生甚至整堂課都沒有舉手發(fā)言。以后的教學應多多注意,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真正讓語文課堂精彩起來。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5
《神筆馬良》這篇課文通過寫馬良用手中的神筆為窮人畫畫,用計制服貪財?shù)拇蠊伲詈罄^續(xù)為窮人畫畫的故事,表現(xiàn)了馬良的機智、勇敢,贊揚了馬良一心為百姓服務的精神。課上,我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什么?”有的說為四川地震災區(qū)的人們畫許許多多堅固的樓房,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有的.說為小朋友畫好玩的玩具;有的說為堆滿積雪的路面畫融雪劑;有的說為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的同學畫一雙勤勞的雙手;有的說為壞人畫一顆友善的心……學生們說得多好,多有愛心,我暗自高興本課的思想教育已經落實到位。看看手表,還有一點時間,于是繼續(xù)采訪。一位學生說:“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畫三個媽媽:一個媽媽為我做飯,一個媽媽為我洗衣,一個媽媽看我寫作業(yè)!蔽椅⑿χf:“孩子,你應該畫三個你:一個你為媽媽洗腳,一個你為媽媽捶背,一個你為媽媽做家務。你覺得怎么樣?”他似乎明白了“神筆”的用意——心中有他人,做善事,不能貪圖享樂。我提高嗓門兒:“同學們,讓我們大聲告訴自己‘馬良的神筆是為誰服務的?’”“為窮人,為老百姓!”學生們鏗鏘回答。
【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04-07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3-22
四年級下冊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4-09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1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2-15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反思01-15
四年級下冊《父親的菜園》教學反思12-21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07
四年級下冊英語教學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