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wù)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植物生長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課文語言生動形象,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在教學時,我努力挖掘訓練點。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在讀到小葫蘆很可愛時,我問學生“假如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這么可愛,你還會怎么說,怎么做?”在體會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自己的葫蘆時,我又提問:“你猜那個人會在什么時候去看自己的`小葫蘆?”學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課文學習采用角色換位獲得情感體驗!澳闳绻彩欠N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guān)系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二、識字方式多樣化
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多種識字竅門,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是提高識字效率的前提。對于識字教學。如在學習“葫”“蘆”“藤”時通過圖片來指認“葫蘆”和“藤”,讓學生先認識一下“葫蘆”和“藤”是什么,然后通過觀察了解到“葫蘆”和“藤”都與植物有關(guān),所以是草字頭。有的用猜字謎的形式鞏固識字,如“鄰”、“盯”。在教學其他幾個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再安排他們同伴互助學習生字,然后向老師匯報,得到同學幫助的生字是哪幾個?這樣經(jīng)過學生一匯報,多種形式反復地讀,例如:
1.指名讀,讀對了大家跟著讀,同時表揚“小老師,你真棒!”
2.組與組之間比賽讀,
3、男女比賽讀,
4、開火車讀。經(jīng)過趣味性的強化記憶,學生最終掌握地比較好了。這樣的生字教學效果使我自己很滿意。
三、教學中的不足
識字教學在整個課時中占據(jù)了比較多的時間,前松后緊,導致后面的朗讀、理解比較急,比較淺。導致朗讀時間不夠充分,朗讀流于形式,不夠落實;朗讀對象狹窄,沒有讓大多數(shù)同學得到鍛煉。如果能讓學生結(jié)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學生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shù),需要我不斷提高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對于一個人的認知操作活動具有調(diào)節(jié)功能。語文是情感的載體,教師、學生和教材是形成課堂教學中情感信息回路的三個情感源點。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以教材為憑借,以情感為紐帶,以形象為中介,以發(fā)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guān)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nèi)化的基礎(chǔ)。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于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孩子們說的挺好的,有的說“小葫蘆長得枝繁葉茂”;有的能根據(jù)葫蘆藤—葫蘆葉—小葫蘆的順序來表述。然后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guān)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yōu)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jié)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nèi)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為后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zhì)外殼與思想內(nèi)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jīng)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chǔ)。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同時還引導學生進行換位體驗: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地落了,你會怎樣地說什么?說之前讓同學小組交流討論,建立同學之間信息交流的通道,師的參與,便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碰撞。由于這個問題一下子拉近了種葫蘆人和學生的距離,學生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到了種葫蘆人那種后悔、傷心、自責、痛恨等復雜的感情。在這一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材之中。鍛練了學生說完整話,讓學生的說話有了依托,又有較大的活動空間。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nèi)化、錘煉、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課后我結(jié)合老師們的建議,我反思在教《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時除了角色朗讀外,如果能再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通過鄰居的口自然而然地總結(jié)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而不是先讓他們用成語概括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與伙伴的愉快合作中,在口頭交際的臨場發(fā)揮中,在老師和同學的贊揚聲中,才能更好地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fā)展。這種愉悅之情,無論是在視覺、聽覺等生理上,還是精神、智力上,都獲得了滿足、快感。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diào)定得準。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在教學設(shè)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jié)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后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于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為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zhuǎn)變?yōu)榻處熌7卵料x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diào)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后,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崩^續(xù)努力,繼續(xù)學習!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學習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變序閱讀的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中間兩段。在指導學生讀中間兩段時,學生很感興趣,讀得興趣盎然,比如我在教學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回答不上來,他們不明白葫蘆和葉子的關(guān)系,可能在教學時,我設(shè)計的問題不到位,下次多多思考。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6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含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lián)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本課
學生本節(jié)課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在教學本課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設(shè)計過程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jié)合本課特點,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
二、成功之處
1。課上我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zhì)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nèi)容設(shè)計教學。
3。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chǔ),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引導學生看圖激趣,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識字,這樣識字有意識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
三、不足之處: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所以處理不夠到位。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應該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這些與自己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也有關(guān)。
3。課上教師提問的有些問題,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浪費了課堂的時間,說明對問題的設(shè)計還需再細推敲,以后要在優(yōu)化提問上下功夫。
4。課上自己說得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最好能夠放手讓學生多說多想。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完成任務(wù),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煉,明確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另外,要多聽課,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7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gòu)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xiàn)反思總結(jié)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shè)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边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我結(jié)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shè)計了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么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發(fā)展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xiàn)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問題,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采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8
由葉校長指導的“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制定核心目標”的實驗課第一輪磨課結(jié)束了,從剛開始分析別的老師的案例,到在葉校長的指導下,自己分析教材嘗試制定一個單元的核心目標,再到自己備課上課,這一輪的嘗試走下來,雖也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但也有了些許的收獲,F(xiàn)將這一輪的學習反思總結(jié)如下。
實驗課題的關(guān)鍵詞是“怎樣制定核心目標,怎樣落實核心目標”,眾所周知,我們所上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有教學目標的。在此之前的語文課堂,我們注重朗讀,注重文本內(nèi)容,注重讓學生體會你從課本中感受到了什么,唯獨忽略了語文學科最重要的是語言訓練。當經(jīng)過一次次的培訓,磨課,我們漸漸明白,語文課就應該有語文味,語文課不是思品課,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語言訓練點,我們的課堂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一節(jié)課下來,教給了學生無數(shù)個知識點,但每個知識點都是蜻蜓點水,學生掌握得不甚牢固。在我們迷茫的時候,葉校長告訴我們一節(jié)語文課有許多個知識點,但卻只有一個核心的訓練點,只要核心目標定好,一節(jié)課都應該為它服務(wù)。這個時候,我們豁然開朗,原來語文課也并不是那么的復雜,當每一節(jié)課都定好了核心目標,課堂反而變得簡單化了。
第一輪的實驗課,我選擇了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來分析磨課!段乙暮J》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jié)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這則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二年級的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詞句的訓練。縱觀文本內(nèi)容,有好幾個語言訓練的知識點。第一自然段有一個教學生把句子寫具體的很好的范例,第二三自然段出現(xiàn)了不少的感嘆句、反問句與陳述句。再仔細查看課后練習題與園地,課后練習是出現(xiàn)了兩組句字的朗讀。我在第一次解讀文本的時候就以為這兩組句子的出現(xiàn)是要學生掌握感嘆句與陳述句的轉(zhuǎn)換,以及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zhuǎn)換,所以第一次備課時我的教學目標制定為進一步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嘗試把反問句、感嘆句轉(zhuǎn)換成陳述句來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次磨課的效果不甚理想,學生對于句式的轉(zhuǎn)換掌握得不是很好,課后,葉校長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課的問題所在:核心目標制定得過高。感嘆句與陳述句的`轉(zhuǎn)換或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zhuǎn)換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點應該是讓學生先認識,但我卻直接提升到了運用,難怪學生學起來有困難。
在葉校長的指導下,我修正了這一課的核心目標:認識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第二次磨課,要求降低了,并圍繞這個目標設(shè)計了充分有效的練習,學生學習的效果還不錯。
通過這一輪的實驗磨課,我認識到要準確制定好核心目標除了對該文本要深入解讀,對于知識點的承前啟后也該明白清楚,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積累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像串珍珠一樣把它串起來,隨時都能明白這個知識點出現(xiàn)在哪里該有怎樣的訓練要求。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9
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篇課文了,也就是至少12年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學畢業(yè))。為什么她的生命力如此強盛,重編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來。她到底有什么樣的教育含義以至于打動了大家的心。我讀了幾遍,并沒有覺出什么高深的含義來。那個讀書人只要葫蘆不管葫蘆葉生命的作法是錯誤的。小孩子們都知道沒有葫蘆葉也就沒有葫蘆的道理,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這篇課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況且,當我第二次和學生一塊學習這篇課文時,還是一頭霧水,不懂這個寓言的寓意,第二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評價階段,你認為這個種葫蘆的人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學生意見自然一致,“不對,沒有葉子葫蘆就死了!蔽矣X得課文似乎已經(jīng)不用再進行下去了,我沒什么可引導的了。我就講了一些生物知識: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為什么不是最后才結(jié)果呢?你認為葉子對植物來說有什么作用?葉子對于樹木相當于人類身上的哪一種器官呢?是像樹木的眼睛、還是耳朵、還是嘴巴?葉子是用來吸收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樣,(當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沒有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還能生長嗎?植物一旦不能生長,植物上的果實更沒法存活了。植物雖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不用葉子,但是她卻不能一年或幾年不用葉子,那樣的話,她會餓死的。所以說,葉子跟果實是有關(guān)系的。葫蘆葉跟葫蘆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緊密聯(lián)系的。比如說,我們每個學生都想要雙百分,想要高分數(shù),但是你卻從沒想過要上課認真聽講、沒想過認真完成作業(yè)、完成老師的.要求,你沒有認識到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數(shù)的緊密聯(lián)系,如果你做不好認真聽講和做作業(yè),你就不會考高分數(shù)。就好像你不治葫蘆葉上的蚜蟲就得不到葫蘆一樣。這時候,李佳輝開始說他的盼頭了:我爸爸說如果這次考試能考95分,就給我買一百多元的遙控飛機,姑姑還給我美好幾百元的東西呢!簡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馬上結(jié)合他的表現(xiàn)說事:但是,李佳輝,你看你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你覺得這樣做能考到高分數(shù)嗎?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磥砦业囊龑н是很有針對性的。我真會胡拉亂扯。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到最后,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張老師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教學中張老師還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lǐng)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jié)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新課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14課,這是一篇寓言性質(zhì)、趣味地介紹植物自然生長規(guī)律的課文。課文主要寫了種葫蘆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懂得葫蘆的生長規(guī)律,一味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不去治,鄰居勸他也不聽,結(jié)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的故事。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幾點。
新課標強調(diào),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本課要寫的生字比較有規(guī)律,因此,我引導學生對本課要寫的子進行仔細觀察。比如: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相同偏旁的字:怪、慢;相同部件的字:掛、哇;相同結(jié)構(gòu)的字:治、棵、掛、哇、怪、慢(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然后再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進行練寫、評議。
同時,還要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讓學生逐步品味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我引到學生,“真可惜,小葫蘆都落了!這是不是種葫蘆的人的錯誤所導致的呢?錯在哪里呢?”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到(種葫蘆的人錯了,他錯在:
、偎麤]有聽鄰居的勸告;
、谒欢米鋈魏问虑槎家私馐挛镏g的聯(lián)系。)葉子都落了,小葫蘆也沒了,種葫蘆的人看見這個景象,會想什么呢?(讓學生充分自由發(fā)言。)
改進之處,教學評價還要繼續(xù)到位,有時為了趕時間,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地評價,不利于課堂問題的生成,應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引導學生。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2
1、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了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獲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鉆研教材,為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guān)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jīng)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shè)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jié)果,再分析原因)的環(huán)節(jié)。課上完后,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shù)囊龑,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chǔ),而往里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wù)。要設(shè)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為了縷順這些話,領(lǐng)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復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為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里,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shè)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為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于課下的鉆研。
4、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優(yōu)化
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于是改畫葫蘆為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于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去掉,改為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jīng)驗的積累,相信以后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shè)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大環(huán)節(jié)里的每個小環(huán)節(jié)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jù)環(huán)節(jié)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wù),簡潔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jù)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xiàn)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個性到位,教后我感到十分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主要在于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jié)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構(gòu)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資料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這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3
這堂課在設(shè)計時,我試圖以學生為主體,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新課程的這個理念在我的課中有所體現(xiàn),下面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說一說。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一理念不僅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diào)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做到: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提倡自主、自覺、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追求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畫了學生熟悉的東西:葫蘆,(但對于葫蘆這兩個字并不認識)學習了生字,讓學生對葫蘆這兩個字,形和字義統(tǒng)一。然后我畫了一棵葫蘆苗,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課文,并帶出了一個問題:那棵葫蘆慢慢地長大,長得怎么樣呢,揭示了課題。這樣,從生活和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我沒有采用公開課最常用的聽錄音配樂朗讀課文,而是沿用最簡單的形式:老師范讀課文,目的`有三:幫助學生正音,建立課文的生字正確認讀的概念;其二,激發(fā)學生自己朗讀、學習課文的興趣;其三,是給學生一個無形的影響,更加喜歡、親近老師,從而喜歡我的課。
同時,在老師范讀課文后,我就安排學生自學課文,讀準生字和課文,并與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決葫蘆是怎樣慢慢長大的,自主的基礎(chǔ)上合作討論,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朗讀感悟課文第一段時,我又安排了學生自學這一段課文,選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想想讀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課文的第一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插圖,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使他們對下節(jié)課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問題是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并貫穿于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
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
2、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訓練口語,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而作者寫作時為了行文簡潔,文章的節(jié)奏有起伏變化,或者因?qū)徝栏惺艿男枰,將文章的某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文章的這些空白之處,正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利空間,組織學生對其進行擴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敘述具體化,沒有明示的內(nèi)容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以此為源點,輻射。在這節(jié)課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shè)計了兩個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小葫蘆的可愛,在想象的基礎(chǔ)上朗讀;再有就是這么可愛的葫蘆,讓學生想象長大了一定會是怎么樣的,這個想象說話,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的反襯,激發(fā)學生從中產(chǎn)生疑問、探究原因的興趣,為學習感悟下文打下伏筆?芍^一舉數(shù)得。
而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xiàn)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問題,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以文本為中心進行閱讀教學,努力做到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文本是閱讀教學中師生展開活動的聯(lián)結(jié)點,無限的對話進程就從對文本的閱讀中產(chǎn)生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有層次地組織學生的讀書活動。自讀---發(fā)現(xiàn)探究到自讀---理解感悟。這節(jié)課中,學生用了大量的時間自己讀書,他們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斷加深體驗,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4、字、詞、句訓練仍然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首先,在認讀字的教學上,體現(xiàn)了一定的層次性。從老師板畫葫蘆認識生字:葫蘆;到聽老師讀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讀課文,與同桌識記生字,又在圖文對照中知道葫蘆藤;又到最后的開火車讀生字和分析字型,隱去拼音讀兒歌,層層遞進,逐步鞏固。期間,利用了學生熟悉的客觀事物葫蘆,利用了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如以前形聲字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識字。又力求識用結(jié)合,把生字放入兒歌中讀一讀,是學習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視詞句訓練。體現(xiàn)在這節(jié)課中,就是對每天的理解運用。我從聯(lián)系課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讀課文句子,再引導學生說話,落實對每天這個詞語的理解運用。
再次,重視寫字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說一說自己覺得容易寫錯的地方。老師范寫,學生跟寫,展示臺展示評議,這樣幾個過程,扎實地落實寫字訓練。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4
從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級的語文,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拿過一篇課文常常感到無處下手,生字該怎么教、什么時候教、生字在課堂教學中占多長時間,我感到特別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時,教研中心開展了這次課例教研活動,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團,這次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兩個多星期以來,我們教研組認真準備模擬課、評課、實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在認真體味著,傾聽著,領(lǐng)悟著,收獲著……可以說這次課例教研活動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熟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經(jīng)歷和感受:
接到學校的通知,我就認真地研讀這篇課文,積極地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我翻閱雜志和上網(wǎng),查找了許多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反復地斟酌、比較、篩選、思考,終于把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確定好,又去準備這節(jié)課需要的課件,然后又針對教案進行精細加工,字斟句酌,還在家里讓女兒、對象當學生一遍遍地練習,邊講邊修改,直至熟記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為止。在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的處理上我主要是采用圖文結(jié)合學習課文,新版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課課文時,出示課件那個人種的小葫蘆圖片,請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然后讀第一自然段,先請小朋友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葫蘆的可愛。那么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結(jié)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帶著傷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插圖,找到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此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由于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以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就更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lǐng)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并且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我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上,在我對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組的教師給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這節(jié)課我始終沒有滲透識字、寫字的.教學,我曾經(jīng)給自己找了個較為充足的理由說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以前沒接觸低年級,對識字、寫字教學可以說是心中無數(shù),是我不敢涉及識字、寫字教學呀。后來聽了張曉紅老師的課以及參加了網(wǎng)上教研活動之后,讓我了解了更多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生字教學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閱讀教師們的發(fā)言,我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像張曉紅老師所說的“隨文識字”的識字教學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為“隨文識字”迎合了兒童好動、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學生帶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在愉快氛圍中識字。還有像孫新愛老師特別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jié)合起來,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比較去識字,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字教學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王老師以自己做示范,展示了一個坐姿端正,認真書寫的好榜樣。我覺得這種直觀形象的示范要遠遠勝過電腦課件的展示。教師端正的坐姿、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一筆一畫的書寫、美觀大方的字跡,本身就是極好的教育資源。
本次課例教研活動雖然只是把一節(jié)課進行了精雕細琢,但由這節(jié)課我卻收獲了許多,自我感覺認識水平、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適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對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fā)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xiàn)反思總結(jié)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nèi)化的基礎(chǔ)。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于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后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guān)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yōu)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jié)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nèi)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為后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zhì)外殼與思想內(nèi)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jīng)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chǔ)。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nèi)化、錘煉、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fā)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為什么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9-01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1-1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2-20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0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1-08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01-12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3-17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3-29
我要的是葫蘆課后教學反思03-24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學反思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