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手做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fā)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shù)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
孩子開始說了,有人說:“朗志萬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的,他很會教孩子!
“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要動手做做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薄拔蚁氲搅硕牉樘摚垡姙閷!边@是明說的,這孩子真的是看書看多了,語言的感覺特別敏銳。我把他說的這成語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說說記記。
“我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沒有動手試試看,小猴子才是動手做做看的。”呵,孩子還會聯(lián)系舊文,聯(lián)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發(fā)言的澤,說他真會讀書,想得真好。小家伙高興得紅了臉蛋。
……
趁熱打鐵,在孩子的議論中,再讓孩子讀書。
了解了朗志萬,我開始引導孩子說說伊琳娜,你認為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要讓孩子說出來,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孩子有的說她是個好問的人。有的說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有的.說伊琳娜不隨便相信科學家,敢和科學家對質(zhì)。有的說她是個愛動手做做看,善于實踐的人。還有的說她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議論中還是找課文句子讀,一次一次的讀課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讀讀課文,讀完了,我拿書上合作伙伴的話問孩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嗎?她會對朗志萬說什么?”唯說:“她會說,朗志萬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學家的話,要相信自己親手做的!北蛘f:“她會說,謝謝您,朗志萬先生!睍f:“她會說我誤會了,對不起,朗志萬先生。”……聽學生這么說,我知道他們都能夠理解課文了,可是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了什么?我問孩子說:“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室里沉默了一會兒,終于有只小手舉起來,“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動手做做看!边@是課文中的,能夠延伸到我們實際的生活嗎?終于我們的煒說他看百科全書時好象看到書上有錯,就和媽媽一起做做看,驗證對嗎。“這是說,書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要多請教別人,動手實驗來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庇裾f到她媽媽,她媽媽教她很多知識,可是有時侯媽媽也會有錯誤,我們應該找實際來說明。終于聽到了,我趕緊接著說是呀,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會教我們,可是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試著實踐來判斷。我把話鋒一轉(zhuǎn),“老師也一樣,我覺得我雖然教你們,可是也一樣會有錯誤,同學們就經(jīng)常幫助老師,如果有錯誤,我們很多同學都曾經(jīng)幫助過我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對長輩說的話要學會思考,學會用實踐來證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點,我有灌輸之嫌,可是也只能夠這樣了。最后留有個問題,朗志萬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學家?讓孩子回家查找資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來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同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朗志萬,是個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夠查出來嗎?這個故事對于伊琳娜來說,媽媽和朗志萬對事的態(tài)度給她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晚上自己細想,我這堂課上是不是話多了,讓孩子讀的時間不夠。問題是就那四個大問題,分在課堂的不同時間,可是沉浸下來讓孩子讀,品的余地不夠?這么說過去,如果孩子沒有傾聽,真的只是走過場罷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時候,傾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學會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2
通過上《大家動手做條龍》這堂課,發(fā)現(xiàn)了這些問題:
1.課堂紀律會因分組工作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現(xiàn)象。
2.維持課堂紀律和溝通知識時學生會出現(xiàn)爭論的現(xiàn)象。
3.部分小組的同學不參入不積極完成任務的情況。
4.同學自己花錢購買紙杯的情況。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1.對學生提出具體的紀律要求和秩序規(guī)則制度,要求學生和老師共同協(xié)作互相監(jiān)督看,并且建立紀律委員和指導員制度以更好地維持課堂紀律,總之以做好事思想工作為主。
2.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和細心操作的心理品質(zhì),注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給學生確立討論的題目,強調(diào)好溝通的方法和方式,表揚他們的.創(chuàng)意、制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和良好行為品質(zhì),為同學們的有利發(fā)展和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4.一定在課堂上強調(diào)好學生制作以利用廢棄物和廢舊材料入手,準備制作材料不得增加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
5.注意發(fā)掘工藝美術潛能大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本人知道自己的潛能和特長。以發(fā)展特殊人才和優(yōu)秀人才為目標。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一、經(jīng)歷觀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基本圖形的基本性質(zhì)。
教材中主要是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剪一剪、拼一拼,體會一個圖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圖形,同時加深對圖形本身特點的感受,滲透了“對稱”的思想。
二、強調(diào)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教學時,學生自己動手折,剪。并交流和展示了自己的折法,學生了有了親身感受,這不僅為正式地學習圖形的性質(zhì)奠定了基礎,同時積累了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了空間觀念。親身實踐遠比只是看一下要獲得多得多的對圖形的“洞察”。
三、鼓勵多種方法
在學生折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用多種方法進行折疊,如把一個正方形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學生折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對邊對折,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角對折,也有兩種方式。實際上只要通過正方形中心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兩個一樣的部分。
不足之處:在折紙的過程中有個別學生沒有跟上,速度較慢。在平時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4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fā)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但是只停留在這個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更重要的是應該引導學生感悟——敢于向權威質(zhì)疑,不輕信不盲從。文章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要讓學生感悟以上兩點核心問題,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也是動手做做看的前提,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關鍵。教學時,我為了激發(fā)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做了如下嘗試:
一、課前試驗,激發(fā)興趣
上課之前,讓學生在家里做試驗:兩個不同重量的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哪個先落地。作業(yè)一布置,課堂上當即眾說紛紜,對于這一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jīng)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回家試驗,在興奮中感知,在疑問中探究。
二、學習課文,突破難點
有了以上的.切身實踐,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突破教學的難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huán)節(jié),“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chǎn)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5
我在設計本課時,按照遞進的層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說一說”“猜一猜”“疊一疊”等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圖形的分解與組合過程、從設想到實際創(chuàng)作的過程、由個人創(chuàng)作到觀賞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過程、由拼組平面圖形到折疊立體圖形的過程,使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環(huán)節(jié)過渡,我采用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誘導、懸念引領等方式,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問題:本節(jié)課中有些地方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不足。如:“拼一拼”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便于展示和欣賞,我事先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張16開白紙,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線繩,要求學生先拼好一幅圖,再粘到白紙上,最后用彩筆裝扮好,掛在繩子上?墒窃谡n堂中我發(fā)現(xiàn)這“粘——畫——掛”的過程縮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因為把拼好的圖案粘在白紙上掛起來,使還想拼一拼的學生沒有拼圖材料了,這等于告訴學生:“你只能創(chuàng)作一幅圖”。如果不是這樣,學生利用這些材料還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圖案。所以,在課后,我想:如果這里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既能使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充分滿足他們的創(chuàng)造愿望。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6
本課主要是學習立體構成知識,用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紙杯,也可以隨取替代品),進行組合、穿插、連接,進行立體制作和練習。了解“物可以致用”的設計思路,進行有目的的設計和制作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課本中巧妙使用了ppt教學,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為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條件。
1、用ppt老師可以運用多種形式,比如圖片,可以調(diào)動同學們的視覺因素了解龍的`來歷發(fā)展與造型特點。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和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意識,同時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引發(fā)動手創(chuàng)作的欲望,為上好這一課打好基礎,做好前期的準備。
2、老師結合ppt運用多種方法直觀展示龍的制作與連接,解決本課難點重點。課本中主要介紹和展示紙杯制作的龍,講解了三種基本的連接方法,并在顯著位置突出了難點之一的龍頭,以幫助同學們理解龍頭的結構和制作的特點。又用分解圖的方式,集中介紹了最簡單的一種連接方法和起伏的變化的方式。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制作相應,從兩個環(huán)節(jié)上突破難點:其一是利用剪、刻、折、粘貼的方法來制作龍頭、龍尾。其二是利用穿插、捆扎等方法,把多個紙杯連接成可以活動的龍身。要簡潔明了,充滿動感,體現(xiàn)可操作性,且能配合主體樂曲循環(huán)播放,達到陶情激趣的效果。
教學中運用了ppt提高了效率,豐富了課堂生活,還是很值得肯定的。而且,我相信任何有職業(yè)道德的老師,肯定是不會因為ppt的運用而產(chǎn)生偷懶思想,反而是更會努力搜集各方面的資料,盡量豐富自己的課堂生活。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7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由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裝滿水的盆子,如果在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的。而開始了一次有趣的經(jīng)歷。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伊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伊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是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的。
在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隨文識字上,基本解決了孩子的識字,寫字的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并布置了回家自己動手做做看,驗證伊琳娜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根據(jù)一課時的已有的基礎,我把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會寫2個“題”“提”字,并能根據(jù)兩個字不同的部首來區(qū)別兩個同音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
3、能結合實際生活,明白“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為了提高了孩子們寫字的效率,于是我就把寫字這個部分提到了最前面。再由伊琳娜的情緒變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出示兩幅表情不同的圖片,設問“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和“伊琳娜又為什么笑了呢?”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孩子們積極朗讀相關的段落然后進行交流,交流“伊琳娜為什么生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好小朋友、媽媽說的話。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在交流“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的問題時,引導學生練讀科學家說的話,了解他這樣做的用意。再用照樣子寫句子的方式,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于質(zhì)疑,注重實踐,不要迷信權威。 最后再用《小馬過河》這個視頻,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應該動腦筋,動手做做看,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
本節(jié)課在引讀人物對話時一個亮點。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題”“提”的教學中,字的有些知識落實得不夠,對于偏旁和部首的概念不夠清晰。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8
《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進行教學時,我開頭設計了兩個問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diào)動手做呢?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去學課文,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學習課文就特別投入,效果也較好。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也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而后在引導學生懂得道理時,我緊抓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圍繞這兩句話,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學習時,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等手段,隨著課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并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在閱讀對話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體來說,在教學時,我比較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學內(nèi)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課堂的壁壘,把課內(nèi)與課外,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個人學與集體學結合起來,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yōu)殚_放的教學。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把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來”,從而讓語文教學活動化,實踐化。
但在教學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并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顯得有所牽強,課堂上還沒能實現(xiàn)收放自如。還有,在時間安排上,出現(xiàn)了前緊后松的狀況?磥,以后還要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zhì)。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9
《動手做做看》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旨在培養(yǎng)孩子們不迷信權威,勇于實踐的品質(zhì)。這是我作為實習教師講的第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較為流暢的將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也能夠較好的處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小意外”,能夠利用這些“小意外”適時的教育引導學生,這一點做得相對較好,也是值得我繼續(xù)發(fā)揚的。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首先,從整堂課來看,對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課時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第二課時又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第二,指導朗讀不到位,二年級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時候,要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實現(xiàn),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還是由于對教案把握不夠透徹所致。第四,課件中出現(xiàn)多處小錯誤,且未能及時板書。這些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要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采取適當?shù)姆椒ㄟM行教學。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fā)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為什么?”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苯虒W完這篇課文,我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回去也做這個實驗,看看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什么東西,水不會漫出來。學生對于這項作業(yè)非常興趣,他們寫出來的日記特別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實驗
今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小試驗.我準備了四杯水,還有鹽,糖,味精,大米四種材料.我把四個杯子都裝滿了水,然后把四種材料分別投到四個水杯里.只見糖寶寶大部分都沉到了水里,還有一些賴在水面上不肯走,杯里的水溢了出來.味精寶寶很優(yōu)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還是溢了出來.大米寶寶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寶寶太胖了,杯里的水溢出了許多.鹽寶寶也迅速地沉到水底,過了一會兒,水面上還結了一層白白的,像霜一樣的東西.但奇怪的是,這一次杯里的水沒有溢出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網(wǎng)查了資料,原來鹽的`分子比水分子小,鹽分子鉆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沒有溢出來.
這個實驗真有趣,讓我增長了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
城關小學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師叫我們回家做一個關于將什么東西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水不會溢出來的實驗。
我聽了以后,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準備了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片樹葉、一塊木頭、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幣。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來。接著,我把一枚硬幣放進杯子里,可惜,也失敗了。緊接著,我小心翼翼地將一塊木頭放進水里,結果,又失敗了。這時,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當我看到還剩下一片樹葉還沒試,這可是最后的一次機會,我把樹葉放進水里,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睜大眼睛,水沒溢出來,這下成功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通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動手做做看》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郎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為什么。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fā)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學家郎志萬的真正目的。
我講的是 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會“我會寫”九個生字,并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為了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如下四個問題: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學家郎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什么?
。3)小朋友對他提出的問題有什么反應?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因為課后讓學生預習了課文,課堂上,我采用教師范讀課文的'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課文中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同時,穿插學習了生字,這樣有機地把課文與生字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lián)系起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思維主要憑借具體形象的材料進行,分析,
推理等抽象思維較差,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明白:科學家的話,也都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緊緊抓住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精心設置了三個小實驗。實驗一: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塊,讓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石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二: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塊,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木塊,觀察水位有何變化?實驗三:往盛滿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條金魚,學生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取出金魚,觀察水位又有何變化?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們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個步驟。
通過實驗,學生明白了動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時,對課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魚太小,實驗效果不及前兩個實驗效果明顯,其次,學生沒能親手做做這個實驗。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知識容量較大,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有限的40分鐘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全部完成,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精煉,以后,我會更加注重這方面,讓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2
教學中,我們常常強調(diào)多讓孩子動手操作,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直觀、更便于孩子理解抽象的知識。
北師版一年級下冊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圖形后,安排了三個動手做的活動,讓孩子用學過的圖形、七巧板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些活動中隱含了學生今后學習需要掌握的一些探索圖形奧秘的方法,如對稱思想等。
教學中,我設置了變魔術的`情景,讓孩子們成為魔術師,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變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孩子們興趣很濃,跟著老師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操作。正方形對折變成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也可以變成兩個一樣大的三角形,孩子們都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高興。隨之,老師的總結就應該跟上了,但是沒有把握好時機,讓小結的最佳時機給錯過了。教學中的閃光點往往在于抓住一些孩子的細小動作或語言,延伸出奇妙的數(shù)學知識來,而我錯過了,讓孩子們動手操作了,最后得到的僅僅是淺層次的動手而已,沒有很好的與數(shù)學思維結合,下次課還需要復習鞏固了。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3
《動手做做看》是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旨在讓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開動腦筋想,動手去做,不斷的去實踐,《動手做做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還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一課會帶給孩子們很多啟迪,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本片課文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圍繞生字詞展開,旨在讓學生們識字認字。采用了小老師帶讀,給生字寶寶找朋友的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在這過程中都很認真,但是積極性卻沒有調(diào)動起來,課堂上顯得非常死板,學生認真有余,積極性卻著實不夠。我認為這堂教學課是失敗的,這是其一。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自我反思了一下,學生沒有調(diào)動起來的原因主要是識字方法形式不夠多樣化,沒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來。識字過程中的方法形式應該更加豐富,讓學生時刻處在好奇,興奮中,把關注點全部吸引過來。在以后的課堂生字教學中,應該多鉆研生字教學方法,爭取教學方法多樣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讓學生愉悅新奇的學習氛圍中快樂的學習。其二、在生字教學中,太過注重“讀”“認”,卻沒有剖析詞意,真正讓學生理解其義。譬如, lín鱗,lín琳二字,我注意到了,這兩個生字讀音一樣。提醒學生這兩個字的讀教研專區(qū)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音一樣,卻沒有說到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沒有讓學生們辨義明確,真正的掌握這兩個字,如果在理解鱗字意思后,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可以組詞為魚鱗、鱗片。
第一課教學,我要達到導入課文、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教學目標,以至于很好的為學生的小練筆做很好的鋪墊,但是我給的詞語太死板,前邊鋪墊不充足,沒有結合圖片,以至于學生都沒有寫出很好的小作文,這是第三點不足?偟膩碚f,第一課時課堂學習氛圍較冷清,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達到由單一的生字教學到融貫生字詞語意義至其中的教學目標,這堂課是不成功的。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執(zhí)教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新課《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告訴小朋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會。伊琳娜動手一做發(fā)現(xiàn)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朗志萬告訴她――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要用心聽,用心想,懂得動手實踐的道理,并感受到動手做的樂趣,明白動手做的意義,喚起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我主要從“用心品讀,讀中感悟”這方面來進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課的教學,我進行了再三反思 , 覺得有以下的收獲:
一、設計過程 , 盡量簡潔
從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說,存在兩多兩少兩忽視,即讀書 , 感悟少,提問,分析多;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少,教師牽引求同多;忽視興趣 , 態(tài)度 , 習慣的培養(yǎng),忽視在閱讀過程中引導,發(fā)現(xiàn)讀書方法。怎樣扭轉(zhuǎn)現(xiàn)狀,創(chuàng)建孩子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呢? 我覺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簡潔化。環(huán)節(jié)簡單了,就避免了多余的繁瑣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閱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傾聽,觀察,閱讀去了解學習內(nèi)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自主學習,也意味著讓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著多與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品質(zhì)。
二、 用心品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進行文本對話的主要途徑,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與文中主人一起苦惱、一起快樂。如在伊琳娜發(fā)現(xiàn)朗志萬的話錯了時,讀出她生氣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讓學生體會伊琳娜受騙后的感受,再說說讀這句話時應用什么語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很快就從讀中體會到了伊琳娜生氣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學家提出錯誤的勇氣。最后理解朗志萬說的那段話,這樣,學生不會脫離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課文來思考問題了。
正是有了這些不同形式的朗讀,才讓學生緊緊地圍繞著文本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讀中升華了情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讓課堂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但在教學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問學生一些問題時,學生并沒有像我所預設的那樣回答,我在引導他們時,顯得有所牽強,課堂上還沒能實現(xiàn)收放自如。 我將在 以后還要加強隨機應變的能力,多聽課,多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zhì)。 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力爭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更趨完美。
【動手做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動手做教學反思04-05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4-04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3-18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2-08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02-18
動手做教學反思15篇04-05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03-10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02-12
動手做做看教學反思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