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名人傳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傳讀后感1
音樂家。藝術家。文學家。
三個巨人。
忍者永不言棄
“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一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絕不能讓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
這是貝多芬發(fā)自內心的呼喊。
從1815年開始,貝多芬就只能和別人在紙上交談了,一只無形的手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拿走了。這對他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曾想放下作曲、離開祖國、過隱居生活。但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最后開始應對命運、頑強耕耘,寫出了交響曲《英雄》《田園》《命運》,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采》,鋼琴奏鳴曲《華倫斯坦》《熱情》,歌劇《菲德里奧》……
有個叫密契爾的人,他也許沒有貝多芬著名,但也有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認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歲時因車禍燒得面目全非,51歲時又因墜機造成癱瘓。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運的安排,最終憑借自己的頑強意志,成了既是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又是事業(yè)成功的企業(yè)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管他們是平凡還是出名,凡是有貝多芬精神、與命運抗爭的人,都是偉人。
貝多芬的堅強意志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他的精神和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能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yè)……”
勇者無所畏懼
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軟弱、膽小、多疑、優(yōu)柔寡斷、做事有始無終……但在藝術上呢?為了尋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為了運送精心挑選的石料,他親自帶領工人開山筑路;為了使壁畫持續(xù)鮮艷不脫落,他摸索顏料配方,一有差錯就得從頭再來,于是嘗試了又失敗,失敗了再嘗試;為了建造陵園、鑄造銅像,他不得不從頭學習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煉銅術、建筑學;為了掌握人體的結構,他用尸體來解剖,不僅僅惹來人們反感,還累得大病一場……他在生活中也許不勇敢,但在探索藝術時,他從未膽怯過!
馮剛,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也有著這樣超人的勇氣。為了將野生動物的美展此刻人們面前,從而喚起人們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他背著十幾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跡遍及天山南北。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應,擺脫了重重困境;為拍野牦牛,他孤身步行8小時,凍壞了雙腳;為拍蒙古野驢,他曾在40℃的高溫中迷路14小時;為拍大白鷺,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個多小時……他和米開朗琪羅一樣在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勇氣十足。
米開朗琪羅一生作品無數,他卻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認為“虛度一生”。其實他不明白,只要是勇敢地與艱難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名人傳讀后感2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書中的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矢志不渝貝多芬一生挫折不斷,從小父親常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又在17歲時痛失母親,年紀輕輕就要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在1799年,他雙耳失聰,可聲音對于音樂家來說無疑是生命。
然而,當這一切磨難降臨到他身上時,他并沒有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是一個人勇敢面對,留給后人大批世界名曲。羅曼羅蘭曾說:“這個世界沒有給他應有的快樂,他卻把自己創(chuàng)造的快樂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地給予了這個世界!彼牟磺.堅強,他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對音樂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都令我深為佩服,我們應將這個身殘志堅,矢志不渝的偉人牢記于心——貝多芬。超凡脫俗,狂野不羈他,是米開朗基羅。他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
我不太認同他為人處世的方式,為了生活,他卑怯地在暴力面前低頭,甚至否認自己曾經的朋友。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杰出的雕塑家。與貝多芬相同,米開朗基羅的童年并不美好,父親性格暴烈,母親早逝,所以他自幼便認識到了人生的殘酷。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進取和自由,從未放棄對藝術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嚴格要求,他鑄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驚嘆的作品。而就在死神降臨的前一天,米開朗基羅仍在為藝術工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敬業(yè)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只有熱愛生活,感受生活賜予的分分秒秒,才能挖掘出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我們應將這個超凡脫俗,狂野不羈的偉人牢記于心——米開朗基羅。目光犀利,心靈仁慈他,是列夫托爾斯泰。
與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不同,他出身于貴族,財富眾多,卻生就一副農夫臉。他并非因此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過于成熟的觀察使它擁有犀利的目光,懂得從別人的面容上探尋哀愁,不久后,托爾斯泰就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chuàng)作出了巔峰之作。托爾斯泰對普通民眾非常親近,也非常尊重他們。他努力去了解百姓的痛苦和要求,領悟人民的道德情操和學習他們的語言,親自看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努力接近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人民群眾有益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著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后人前進的道路。我們應將這個目光犀利,心靈仁慈的偉人牢記于心——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05-17
名人傳的讀后感05-26
名人傳讀后感05-21
《名人傳》的讀后感08-15
《名人傳》的讀后感10-12
讀后感《名人傳》09-30
《名人傳》 讀后感12-24
《名人傳》讀后感11-27
名人傳記讀后感07-29
《名人傳》的讀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