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推薦度:
-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 推薦度: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熱門)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
這本書的作者是岸見一郎(哲學家)、古賀史。ㄗ杂勺骷遥。全書采用對話體的形式,通過青年和哲人的論辯,對阿德勒的思想展開論述。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心理學的三大巨頭"
我覺得無論是哲學還是心理學,都是為"活得更好"而服務的。人們研究這個或者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絕不是為了裝使自己顯得高深莫測,而是為了使人類或使自己活得更好、獲得人生的幸福。作者后記里也說了"哲學用只有專家才能看懂的語言敘述,這原本就很奇怪"
所以,這本書里沒有太專業(yè)晦澀的`詞匯,每一句話都能看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阿德勒的思想就那么容易被人接受。書中"青年"的困惑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困惑,而"哲人"的解釋完全是反常識的,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觸及過的思維,或者即使被告知了也不會接受的。
有時候我們被慣性束縛了,覺得無路可走了,不如換一個思維試試(反正都無路可走了,換個方向又不會怎樣)。比如我們慣于把現(xiàn)在的困境歸結(jié)于過去的原因,而甘愿讓自己困在原地不去改變,其實這只不過是缺乏改變的勇氣,是給自己的一個借口;比如我們?nèi)松暮芏酂⿶蓝甲杂谌穗H關(guān)系,我們怕被別人討厭、我們私自對別人進行干涉、我們時常和別人爭斗,其實進行題分離、把他人當作伙伴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簡單、輕松;比如我們不斷詢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就是在他者貢獻中獲得價值感,而他者貢獻又與他人無關(guān),不需要別人付出對等的回報、不需要別人的評價;比如我們總是給自己設立許多目標、目光總是聚焦于未,其實我們應該關(guān)注于當下,認真地過好現(xiàn)在的每時每刻,到某一個節(jié)點該的自然會,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體會一下與之不同的心境:在未設立一個目標,焦躁迫切得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不僅忽視了當下的美好,甚至當下的事情都沒做好)。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多次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心中的許多困惑和煩惱也隨之解開,讀罷,感覺神清氣爽了許多。當然,還要付諸實踐,人生才算真正意義的解鎖。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2
20xx年的第一天,我有幸閱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本勇氣心理學,探討自我的枷鎖和解放。我們常常會迷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怎樣才能更加幸福?讀完后有種醐醍灌頂?shù)母杏X。
一、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讀了弗洛伊德和榮格的書,我們會認為一切不幸的源頭來自于原生家庭,不幸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使我們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但這本書告訴我們,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因為再怎么找原因,也無法改變一個人,而改變的第一步是理解。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你的'人生應該取決于當下,而非過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二、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guān)系的煩惱。
追求優(yōu)越性是人的天性,但無法達成理想的自己會產(chǎn)生一種自卑感,越自負的人越自卑。自卑感來自主觀的臆造,問題在于我們怎么看待以及賦予它什么樣的價值。
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所謂的自由,就是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
人生不是與他人比賽,健全的自卑感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做好人生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和愛的課題。
人生的課題,行為目標:
1、自立:我有能力、有價值,就有勇氣。
2、與社會和諧共處: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圖的中心。找到共同體感覺:把他人看著伙伴,并從中感到“自己的位置”。意識上的平等,堅持自己應有的主張。把自己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guān)心。
表揚或批評,是有能力者對無能力者的評價。把所有人際關(guān)系看著“橫向關(guān)系”,不是“縱向關(guān)系”。獲得幸福的勇氣是鼓勵,不是批評或表揚。
三、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才能不懼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賴”;視他人為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貢獻”。有甘于平凡的勇氣,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人生的意義,由你決定。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3
是值得時時翻閱的書。常讀常新。
書中提到,我們無法改變,并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勇氣。當一個人具備了被討厭的勇氣時,關(guān)系也更簡單輕松了。
課題分離很重要。意識到什么是自己的課題,什么是他人的課題,可以避免我們被束縛或束縛別人的局面。而,如何界定課題是誰的呢?那就看這個課題需要誰負責?誰需要承擔這個課題的后果。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課題負責。
還有一個反常規(guī)的點在于,過去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不能決定我們會是什么樣的人。只有自己的心念可以決定我們的人生,我們是什么人。如何看待過去、創(chuàng)傷或什么,這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要再避開自己的人生課題了。面對它們。
自我接納而不要自我肯定,無需假想自己是多么優(yōu)秀的人,不要自我欺騙,需要實事求是。這才是誠實地肯定自身的價值,但凡存在,就是價值。
對他人要當成伙伴而不是競爭對手,看成橫向關(guān)系而不是縱向關(guān)系,這樣才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也沒有輸贏之分,真正獲得了自由。
以及,要發(fā)展、意識到共同體感覺,我們是世界、宇宙的.一部分。當我們認可這一點,也會自然而然地貢獻,這個貢獻不一定要是看得見的,也可以是看不見的。在這種貢獻中,我們會更能肯定自我的價值,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是,不要批評和表揚,無論是對孩子還是誰。很簡單,批評和表揚都是一種評價體系,都帶著上級對下級的不平等色彩。也會在無形中形成干涉。一個有賞罰心理的人,容易因為害怕被批評而變得膽怯怕事,不敢活出自己,也容易因為想要得到表揚而故意討好,把自己的力量交到他人的手上。
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鼓勵。鼓勵是這樣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關(guān)系,是真誠地說謝謝,當他人幫助了我們時。鼓勵也是對他人的幫助,必要的一種幫助,當他人需要時。
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許多年前,真正讀這本書是最近,很有緣,對應到我的許多“癥狀”,可以說解開了我的不少心結(jié)。書里還提到活著的意義,那就是不要盯著過去,也不要盯著未來,自己去賦予意義才是自由!
并且,請活在當下吧,當下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剎那,它不是一條線,更像是一個點,這才是我們可以把握住的。
讀完之后,真心感覺到內(nèi)在更勇敢了,也明白了在很多種情境下該如何做,是一本非常實用的人生自助書。
感恩。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4
我承認這本書我并沒有看完,本人也是第一次寫文章,大概沒有什么邏輯和結(jié)構(gòu),只是一些思考,僅代表個人觀點。
這是一本日本作家寫的,卻借用了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原文中也有大量的引言,據(jù)說卡耐基(就是那個寫了《人性的弱點》的那個人)深受這位據(jù)說是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著名的人影響。
書中用哲人與青年的對話的形式討論了一些穿著心理學、哲學外衣的問題,內(nèi)容我不想贅述,我們就只來談談我的看法。對話這種模式相信成熟的讀者一定能識破其中的技巧和陷阱,即便作者刻意設置了兩個仿佛對立觀點的人,這種假象的對話甚至可以說是剝奪了我們思考的權(quán)力。
全書至少是我看到的部分都是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但我認為這種積極向上可以說是消極的,不顧一切的向前,當然這種態(tài)度是十分符合日本的國情需要的,但是作為有思考能力同時又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一味地吧讀者,把信任他的人拖拽到社會意識形態(tài)當中,給人們灌輸努力、進步的想法,忽視社會的不公,在我看來是極不道德的。
我認為他所說的進步甚至不算進步,“勇敢的去追求幸福的生活”這樣的話是空洞的,即使是問我們的父母,努力奮斗一輩子的父母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認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他們無法說出一個答案,甚至已經(jīng)會破罐子破摔的說:“為了你啊”。我們的.上一輩已經(jīng)沒有答案,到我們更加沒有,我的答案是只是跟著社會的車輪往前走,最好的辦法是不加思考;钕氯,以父母為負擔的活下去,干干凈凈的走,不傷害兩個單純的靈魂。也不知道誰曾有幸見過自由,我只想跟他聊聊自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這個哪怕是特朗普都不自由的時代。
這本書是同學回借給我的,我問他是寫什么的,他說是哲學;蛟S正是因為這樣我?guī)е凑軐W書的先入為主來看這本書,這本書就成了一本笑話,直到我看不下去合上書,看到書的背面寫著:“上架建議:勵志經(jīng)典、人生哲學”,由此可見,勵志文學總是帶有以上特點的。為什么哲學、人生這兩個字眼放在一起就截然不同的了呢?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5
近期讀完《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頗有感想,忍不住推薦出來,這本書是關(guān)于阿德勒心理學的一本著作,或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對這句名言應該不陌生: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這句就出自阿德勒。本書名叫《被討厭的勇氣》,勇氣就是指戳破自己的借口,重新開始的勇氣,是不念過去,立足當下的人生心態(tài)。
本書以青年和哲人的對話來揭開內(nèi)容,一開始就給人“當頭一擊”——人不由過去的經(jīng)歷決定,而是由現(xiàn)在的目的決定,即否定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提出目的論。文中一個原生家庭破碎的人長大后變得孤僻,不想出門,用原因論來解釋就是他小時候經(jīng)理了痛苦的同年,導致長大后孤僻,產(chǎn)生了這個結(jié)果;但是用目的論來解釋是他想用不出門來達成某種目的,比如減少受到傷害,或者獲取父母的關(guān)注。原因論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因為它把人自己的主觀能動剝離出來,將一切歸咎于過去,而目的論恰恰是將人從過去剝離出來,不推卸自己的責任,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過去的經(jīng)歷是無法改變的,任何經(jīng)歷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并非因為自身經(jīng)歷中的心理創(chuàng)傷產(chǎn)生的刺激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來決定我們的經(jīng)歷的意義,決定現(xiàn)在的自己的,是自己賦予過去經(jīng)歷的意義。
既然自己是由現(xiàn)在的目的決定,那么,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就是可以改變的,包括我們自己的性格、秉性、品質(zhì)、技能等等。但是很多人都止步于此,因為改變是痛苦的,改變意味著放棄過去熟知的經(jīng)驗,需要應對未知的事情,那么生活就是充滿不安的,也可能會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著自己。所以,即使很多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輕松更安心,下不了改變的決心,在變化產(chǎn)生的“不安”和不變帶來的“不滿”中選擇了后者。所以,改變是需要勇氣的。
勇于改變,認識到?jīng)Q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不是無法改變的過去,也不是無法預知的未來。把握好現(xiàn)在,過去就像一段連續(xù)的點,你的現(xiàn)在也是在一個閾值范圍內(nèi)變化,而這個閾值就是你的認知,因此改變需要從認知開始,然后就是改變行動,人沒有辦法永遠通過想象獲得滿足,現(xiàn)實總是會在某一個節(jié)點突然給你來上一下,讓你的腳落在地面上,這一刻,一定會讓你感受到深刻的痛苦,要勇于改變,活在當下,知行合一,才能畫出優(yōu)美的人生線條。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6
8月初去往英國旅行的飛機上,用了5個多小時看完了《被討厭的勇氣》,發(fā)現(xiàn)真的是帶對書籍了,是一本在旅途中可以沉下心來閱讀的書籍。
這本書雖然采用的是兩個人對話的方式撰寫的:對人生充滿疑惑的青年和信奉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超然居住在鄉(xiāng)野的哲人之間的對話;看似有些理論的`直接闡述,但是由于故事性不夠,其實讀起來還是比較晦澀的。不過在讀的過程中,由于很多觀點是“煥然一新”的,甚至是顛覆和挑戰(zhàn)你原來很多的認知的,所以讀的過程是一個慢慢品味,細細反芻的過程,看一下,停一下;思考一下,回味一下,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之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由于之前聽了唐捷老師的心領(lǐng)袖,所以有些觀念不完全陌生,仿佛找到了依據(jù)和出處的感覺。唐老師的課程對于有些人來說是很深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就如這位書中的青年,當他聽到一些觀點的時候,不僅是懷疑,有時是憤怒,跟我們過往接受的教育,常規(guī)理念以及社會主導規(guī)范都有相違背的地方;他會質(zhì)疑跟哲人的觀點,甚至公然挑釁哲人的說法,但是隨著對話慢慢深入,開始接受和理解,最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踐行。
最近我也在探詢心智模式如何從2。0規(guī)范主導(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活在各種角色里,用社會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過渡或者說進化到3。0自主導向(依著自己的價值觀而活,活出自我,自由,自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2。0到3。0的核心是需要突破一些對立的立場,如何從爭對錯,論輸贏到能夠以更多元,多視角看問題,能夠包容多種觀點;從各種社會規(guī)范的角色里隨時跳脫出來,擁有真正的自我,自由,自主。打破各種“應該”觀念的束縛,比如我應該做個他人眼里的好媽媽,好妻子,好員工,到我想活出自己的生命本色,可以做好各種角色,同時又能自由地脫離出來。這種生活在他人眼里看來或許會有些自我,也許會遭到其他規(guī)范主導人士的質(zhì)疑,甚至“被討厭”,活成這樣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就如唐老師在心領(lǐng)袖的項目中所說,當你進化了的時候,可能朋友都要換一波人了。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7
昨晚,自去年的一次深夜讀書,又一次凌晨四點入睡。只因為,今日下午的讀書會,群主要求我共享還未讀完的《被厭煩的志氣》,于是為了這一支配和對讀書會的期盼和喜悅,我做出了應允的志氣,所以開夜車一氣讀完。下面是本人對這本書的淺薄相識,和大家共享,也希望感愛好的摯友也拿起這本書,以便我們更多更順暢的溝通體會和收獲。
這本《被厭煩的志氣》是一本基于阿德勒哲學思想的心理叢書,是由兩位日本作家及哲學家編著,他們分別叫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倆人以一位年輕人和一位禪師即哲人的五個晚上的對話形式,對阿德勒“世界極其簡潔,人人都可以獲得華蜜”加以分析,里面告知人們:一切的苦惱都來自于人際關(guān)系,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厭煩。而人際關(guān)系的起點是客體分別,終點是共同體感覺。
他用家長怎么對待那些不愛寫作業(yè)、不愛學習的孩子來闡釋客體分別,用“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是不能強迫其喝水”的諺語告知家長,學習、工作甚至結(jié)婚生子都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和全部,所以家長不能強加干涉。他還強調(diào)孩子既不應當指責也不應當表揚,是用糖還是用鞭子,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都是在操縱孩子。
而他還說:共同體感覺是指把他人看成摯友、伙伴,并在其中能夠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人只有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志氣。
人生課題分為: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而這些課題里,強調(diào)“我為別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要求別人為我做了什么”!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我們只能活在此時此刻,我們的人生只存在于剎那之中。安排式的人生不是沒有必要,而是根本不行能。起確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時此刻”,讓我們不停的舞動人生,活出精彩。最終,阿德勒哲學論對人生的意義做了說明,他說: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確定,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
就此,我理解的.人生意義是:我是個凡人,我活著的意義就是被須要,說白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老娘說,生我那天早晨,生產(chǎn)隊分谷子,雖然我剛降生,也給家人分了一份,所以,我覺得,為家人奉獻,是我的最大享受,這樣挺好!
這本書,建議作為案頭書閱讀,因為里面的道理不是一遍倆遍,一天倆天明白的,專家說,從現(xiàn)在起,要再用你歲數(shù)的一半才能參透悟懂,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變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感悟:你的人生意義是什么呢?你有思索過嗎?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8
8月初去往英國旅行的飛機上,用了5個多小時看完了《被討厭的勇氣》,發(fā)現(xiàn)真的是帶對書籍了,是一本在旅途中可以沉下心來閱讀的書籍。
這本書雖然采用的是兩個人對話的方式撰寫的:對人生充滿疑惑的青年和信奉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超然居住在鄉(xiāng)野的哲人之間的'對話;看似有些理論的直接闡述,但是由于故事性不夠,其實讀起來還是比較晦澀的。不過在讀的過程中,由于很多觀點是“煥然一新”的,甚至是顛覆和挑戰(zhàn)你原來很多的認知的,所以讀的過程是一個慢慢品味,細細反芻的過程,看一下,停一下;思考一下,回味一下,才能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之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由于之前聽了唐捷老師的心領(lǐng)袖,所以有些觀念不完全陌生,仿佛找到了依據(jù)和出處的感覺。唐老師的課程對于有些人來說是很深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就如這位書中的青年,當他聽到一些觀點的時候,不僅是懷疑,有時是憤怒,跟我們過往接受的教育,常規(guī)理念以及社會主導規(guī)范都有相違背的地方;他會質(zhì)疑跟哲人的觀點,甚至公然挑釁哲人的說法,但是隨著對話慢慢深入,開始接受和理解,最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踐行。
最近我也在探詢心智模式如何從2.0規(guī)范主導(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活在各種角色里,用社會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過渡或者說進化到3.0自主導向(依著自己的價值觀而活,活出自我,自由,自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2.0到3.0的核心是需要突破一些對立的立場,如何從爭對錯,論輸贏到能夠以更多元,多視角看問題,能夠包容多種觀點;從各種社會規(guī)范的角色里隨時跳脫出來,擁有真正的自我,自由,自主。打破各種“應該”觀念的束縛,比如我應該做個他人眼里的好媽媽,好妻子,好員工,到我想活出自己的生命本色,可以做好各種角色,同時又能自由地脫離出來。這種生活在他人眼里看來或許會有些自我,也許會遭到其他規(guī)范主導人士的質(zhì)疑,甚至“被討厭”,活成這樣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就如唐老師在心領(lǐng)袖的項目中所說,當你進化了的時候,可能朋友都要換一波人了。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9
昨晚,自去年的一次深夜讀書,又一次凌晨四點入睡。只因為,今天下午的讀書會,群主要求我分享還未讀完的《被討厭的勇氣》,于是為了這一安排和對讀書會的期待和喜悅,我做出了應允的勇氣,所以開夜車一氣讀完。下面是本人對這本書的淺薄認識,和大家共享,也希望感興趣的朋友也拿起這本書,以便我們更多更順暢的交流體會和收獲。
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基于阿德勒哲學思想的心理叢書,是由兩位日本作家及哲學家編著,他們分別叫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倆人以一位年輕人和一位禪師即哲人的五個晚上的對話形式,對阿德勒“世界極其簡單,人人都可以獲得幸!奔右苑治,里面告訴人們: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guān)系,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而人際關(guān)系的起點是客體分離,終點是共同體感覺。
他用家長怎么對待那些不愛寫作業(yè)、不愛學習的孩子來闡釋客體分離,用“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是不能強迫其喝水”的諺語告訴家長,學習、工作甚至結(jié)婚生子都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也是一個個體,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和全部,所以家長不能強加干涉。他還強調(diào)孩子既不應該批評也不應該表揚,是用糖還是用鞭子,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都是在操縱孩子。
而他還說:共同體感覺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伙伴,并在其中能夠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人只有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
人生課題分為: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而這些課題里,強調(diào)“我為別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要求別人為我做了什么”!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我們只能活在此時此刻,我們的人生只存在于剎那之中。計劃式的人生不是沒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時此刻”,讓我們不停的.舞動人生,活出精彩。讀后感·最后,阿德勒哲學論對人生的意義做了解釋,他說: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
就此,我理解的人生意義是:我是個凡人,我活著的意義就是被需要,說白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老娘說,生我那天早晨,生產(chǎn)隊分谷子,雖然我剛降生,也給家人分了一份,所以,我覺得,為家人奉獻,是我的最大享受,這樣挺好!
這本書,建議作為案頭書閱讀,因為里面的道理不是一遍倆遍,一天倆天明白的,專家說,從現(xiàn)在起,要再用你歲數(shù)的一半才能參透悟懂,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
感悟:你的人生意義是什么呢?你有思考過嗎?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0
這本書最受用的第一個道理是“目的論”:不再糾結(jié)于過去,學會從過去中抽離出來,不讓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過多的影響自己。阿德勒甚至大膽地否認“心理創(chuàng)傷”,他認為,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客觀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這句話就像一聲棒喝,令人豁然開朗。我們的精神世界本來就不是完全客觀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解讀都不一樣。對于過去一些傷害我們的事情,必須要學會放手,向前看,這其實也是放過自己,放過那個糾結(jié)于過去的擰巴的自己。應當聚焦于當下,當下的要做什么,希望未來是一個怎樣的走勢,為了這個“藍圖”應該有什么樣的行動。
第二個道理是“尊重自己”:阿德勒認為,如果一個人真想改變,那改變就一定能發(fā)生。有時候我們嘴上說想,身體卻往另一個方向行動,心口不一,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還不想改。其實“心口如一”就是對我們自身內(nèi)心的尊重,當然,這需要坦蕩的勇氣,因為改變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比慘淡的現(xiàn)狀更可怕的是未知。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學是關(guān)于“勇氣”的心理學。
第三個道理是拒絕“自卑情結(jié)”:自卑來源于“比較”,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可以促進進步,但自卑情結(jié)則是有害的,自卑情結(jié)把自卑當成了止步不前的擋箭牌,有自卑情結(jié)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因為有A才做不到B。這是一種自我麻痹的借口。哪里不自信,就努力去改變,如果一些不能改變的客觀因素(比如先天性的因素),我們要換角度去看待,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相信自己還有進步空間。Just do it。去做去改變?nèi)コ侥莻不自信的自己,將自卑感作為前進的動力,但不要將它變成自卑情結(jié)。阿德勒認為,健全的自卑感來自和“理想自我”的'比較,我們的自信應該來自不斷地超越自我,只要超越了過去的自己,都值得驕傲。
第四個道理是“專注當下”,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都對你今后沒有影響,決定人生的是當下的自己。這種過分夸大主觀能動性的調(diào)調(diào)似乎很像心靈雞湯,還是燉了很多年,都快被熬干的那種,不過,我覺得過分強調(diào)主觀能動性,總比過分強調(diào)“心理創(chuàng)傷”更有現(xiàn)實意義吧。
以上,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將來的還未到來。不忘初心,專注當下,去完善更美好的自己!共勉!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
心理學家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雖然年代久遠,但他的觀點一直影響著我們。例如,“發(fā)生什么事不重要,我們怎么看待這些事才重要”轉(zhuǎn)換到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是,發(fā)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眼前的事情。你怎么看,怎么詮釋,就等于你決定了某一個版本的世界。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很不同,對于一些人很致命的事,另一些人卻覺得沒什么。就拿分手這件事情來講,有人在分手后覺得很難過,整個人都很悲傷,覺得可惜,成為了遺憾;也有人抱著輕浮的態(tài)度,傲慢的姿態(tài)來看待分手這件事;也有人在分手后產(chǎn)生了憤怒,憎恨的情緒,因而又導致了某些令人難以啟齒的后果;也有人懂得反思自己,在這段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感情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或者是讓自己明白了更重要的某些道理,從而驅(qū)使自己改變,在這段戀愛中得到成長。
“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么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阿德勒如是說。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但是反觀自己的過去,我想說:過去并不是不重要,它很重要,因為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許許多多的事,讓我明白,讓我成長,才有了如今的我。修正了許多問題,打磨了我的棱角……今非昔比,卻也仍不完美。不同時期的我,不同狀態(tài)下的我,對過去的看法,也是盡不相同,所以“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在不斷改變。
我談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差一點觸摸到了愛情的高度。在一起兩年的時光,雖說分分合合,卻也惺惺相惜,當時是快樂的,想起來是幸福的,最后沒繼續(xù)走下去,只留遺憾滿滿。那時候不懂事,讓我喜歡的人受了不少委屈,積攢了失望,是我的問題,也是成為遺憾的根源,很對不起她……但是我覺得始終有機會,去彌補。心中默許,乾坤未定,我們在頂峰相會,我還想看到你的笑臉。
其實兩個人要在一起,外力是毫無作用的,因為要在一起的最終是兩個人,最后如果真是崩塌了,也頂多是外力給了一點暗示,推倒壁壘的依然是自己。無論情感曾經(jīng)多么殘缺,結(jié)局一定歸于平靜寬廣,如果不是,那它還不是結(jié)局。
以上,便是我的感悟和理解。我想到了姬霄說過的話,我們都是突然長大的,那個瞬間在無可挽回的事實前,學會了從容不迫,在大勢所趨時,學會了不動聲色,開始保守的給予,迅速的放棄,游刃有余的周旋。在那些眾口一辭的節(jié)日里,將最好的情感夾雜在尋常祝福中,試圖蒙蔽隱秘的初衷。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2
這本書的作者是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全書采用對話體的形式,通過青年和哲人的論辯,對阿德勒的思想展開論述。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心理學的三大巨頭”。
我覺得無論是哲學還是心理學,都是為“活得更好”而服務的。人們研究這個或者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絕不是為了顯擺使自己顯得高深莫測,而是為了使人類或使自己活得更好、獲得人生的幸福。作者后記里也說了“哲學用只有專家才能看懂的語言來敘述,這原本就很奇怪”。
所以,這本書里沒有太專業(yè)晦澀的詞匯,每一句話都能看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阿德勒的思想就那么容易被人接受。書中“青年”的困惑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困惑,而“哲人”的解釋完全是反常識的,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觸及過的思維,或者即使被告知了也不會接受的。
有時候我們被慣性束縛了,覺得無路可走了,不如換一個思維試試(反正都無路可走了,換個方向又不會怎樣)。比如我們慣于把現(xiàn)在的困境歸結(jié)于過去的原因,而甘愿讓自己困在原地不去改變,其實這只不過是缺乏改變的`勇氣,是給自己的一個借口。
比如我們?nèi)松暮芏酂⿶蓝紒碜杂谌穗H關(guān)系,我們怕被別人討厭、我們私自對別人進行干涉、我們時常和別人爭斗,其實進行課題分離、把他人當作伙伴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簡單、輕松;比如我們不斷詢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意義就是在他者貢獻中獲得價值感,而他者貢獻又與他人無關(guān),不需要別人付出對等的回報、不需要別人的評價;比如我們總是給自己設立許多目標、目光總是聚焦于未來,其實我們應該關(guān)注于當下,認真地過好現(xiàn)在的每時每刻,到某一個節(jié)點該來的自然會來,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體會一下與之不同的心境:在未來設立一個目標,焦躁迫切得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不僅忽視了當下的美好,甚至當下的事情都沒做好)。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多次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心中的許多困惑和煩惱也隨之解開,讀罷,感覺神清氣爽了許多。當然,還要付諸實踐,人生才算真正意義的解鎖。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3
高曉松在《奇葩說》中提到一個說法,人要有一以貫之的價值觀,不能在要自由的時候就拿出西方的價值觀,要錢的時候就拿出東方的價值觀。用一個高級的說法就是邏輯自洽,自己說的話,所遵守的原則不能互相矛盾。簡單的說法就是你相信的得是絕對的。
自由是最高的道德。
在哲學家康德的'理解中,權(quán)利是一個關(guān)于與他人外在關(guān)系的概念。每個人的權(quán)利都是有限度的,必須要承認他人的自由并能與之并存,這種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符合普遍法則,是一種通用的道德律令。
那么自由就是最高的道德是怎么說的呢?首先,道德是什么?在我一個學法律的朋友的口中是公序良俗,也就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那么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又是怎么形成的,而自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嗎?
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字面上包括我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包括紅燈禁止通行,孝敬長輩等等,是立法的一個依據(jù)。那么自由為何是最高的道德呢,康德看來自由就是不以他人意志和個人欲求的驅(qū)使而去做一件事,是無目的的,不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東西,是自由意志的產(chǎn)物。是不受任何欲求,不管是出于他人的欲求還是自己的欲求的行為。簡單來說,這件事不是我應該做或者被期許這樣做而去做,而是我去做了。
那么自由就是被討厭是否等于被討厭的就是自由,阿德勒否定了這一點,這就像前面自由的定義一樣,無目的地做事,為了被討厭來追求自由,本身就不是自由。那么自由就是被討厭,其實應該是,自由就是不怕被討厭,在社會中,我們建立起來的人際關(guān)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會有人反對,討厭我們的做法,原因是個人期許的不同,然而做這件事是我們的課題,被別人討厭是別人的課題,這個就是阿德勒哲學的一個重要方法,課題分離,為什么要進行課題分離呢,因為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guān)系,能夠分離課題,就是在自己和世界之間畫了一條線,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課題,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課題。
建筑學家貝聿銘說過,我一直沉浸在怎么解決自己的問題之中。我想老先生是自由的,所以他的建筑也是自由的。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4
帶著好奇讀完這本書,讀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簡直就要被書名埋沒了,非常值得一讀,沒有所謂尬吹,有的是滿滿的分享。這本書通過青年和哲學家對方對話的講述方式,一層層鋪展開問題,將阿德勒錯綜復雜的心理學與實際相結(jié)合,通俗的講解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很多困惑,有些觀點是相當棒的,打通了我原本閉塞的思路,心靈思緒也變得敞亮起來了。
我們經(jīng)常說活著好難,世界好復雜。但事實上有可能是我們看到的并非世界原有的樣子。如果我們覺得世界復雜,完全是因為我們把世界看得復雜了。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活在客觀的世界里,而只會活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里(世界上的種種東西都是與我們有關(guān)聯(lián)才有其價值的)。如果感覺目前眼前的世界是無比復雜的一團亂麻,我們其實是有可能改變自身讓世界恢復其簡單的樣子的。因為根本不在于這個世界怎么樣,而在于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就如同書中所提到的,同樣是18度的.井水,在夏天感覺是清涼,在冬天卻感覺是溫熱一樣,水的溫度并沒變,改變的只是我們的主觀感受。
我們總會覺得很累,到了年齡就要考慮買車、買房、結(jié)婚、生娃、養(yǎng)娃等種種問題。特別是這個社會競爭越來越大,有很多城市里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甚至從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雞娃的一生。我們?yōu)槭裁丛絹碓嚼哿,社會在前進,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了,可為什么我們會越來越累了,不光我們累,孩子貌似也比幾十年的孩子更累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叫課題分離,我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課題就可以了,即“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怎么理解這個課題呢,我的理解是可以跟義務掛鉤吧,把每個人應負責的課題分離開來,每個人都只關(guān)注屬于自己的,這樣我們就能輕松很多,我們覺得很難,往往是被別人干涉了自己的課題,或者自己干涉了別人的課題。而怎么區(qū)分是誰的課題呢,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jié)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活在當下絕不是享樂注意的享受現(xiàn)在,而是聚焦此時此刻,認真而謹慎的做好現(xiàn)在能做的事情!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5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世上或淺或深的行走。在我因為恐懼而只能躲藏時,在我被難過壓得不敢邁步時,它是我珍貴的救贖。它助我走出荊棘,并向更遠的未來開戰(zhàn)!
那份珍貴的救贖,是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從一個平凡的情景入手,由小事引出了一個個讓人頓悟的道理。
青年有位朋友,多年躲在自己房間中閉門不出,他很希望到外面去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工作,很想改變目前的自己,但是他害怕踏出房間,只要他踏出房間一步,馬上就會心悸不已,手腳發(fā)抖,青年認為,朋友可能是曾經(jīng)遭受過心靈創(chuàng)傷而造成這樣的`現(xiàn)狀。
哲人卻認為,這與過去沒有關(guān)系!叭绻晃兜仃P(guān)注過去的原因,企圖僅僅靠原因去解釋事物,那就會陷入“決定論”。也就是說,最終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的現(xiàn)在甚至未來全部都有過去的事情所決定,而且根本無法改變。是這樣吧?”哲人的觀點基于阿德勒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用一位青年和一位哲人對話的形式,探討如何接納自己、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如何獲得幸福等人生話題,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都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忠實追隨者,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阿德勒的哲學課”。
人往往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當對方?jīng)]有回復你的請求,你擔心是對方討厭你;當對方向你借錢,你擔心拒絕讓對方生厭而違心同意;你在陌生場合害怕表現(xiàn),擔心別人的指指點點……這些表現(xiàn)的本質(zhì)都是懼怕在社交關(guān)系中被討厭,但事實上,我們都應該學會“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常常與他人比較,形成對自己不必要的期待,但就像哲人所說:“我們要像跳舞一樣認真過好作為剎那的“此時此刻”,既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只需要過好每一個完結(jié)的剎那。沒必要與誰競爭,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著,就一定會到達某一個地方。”
當你不敢接受,不敢拒絕,不敢面對,害怕再次被別人討厭時,請記住這句話:“必須有人開始。即使別人不合作,那也與你無關(guān)。我的意見就是這樣。應該由你開始,不用去考慮別人是否合作!
讀完這本書,我好像一下子頓悟,滿心欣喜與暢快。我會永遠記住這些真理,我將做到“不懼黑暗,開戰(zhàn)未來”!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8-13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6-19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4-23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1-13
【薦】《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熱】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推薦】11-24
【推薦】《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11-24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