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无码人妻精品视频_久久躁夜夜躁狠狠躁_偷碰人妻无码视频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曾國藩》的讀后感

《曾國藩》的讀后感

時間:2024-10-20 14:07:4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曾國藩》的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曾國藩》的讀后感

《曾國藩》的讀后感1

  “有識有恒”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談到有識,他說:“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薄吧倌晡淖挚傎F氣象崢嶸”,少年當“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后此彌不肯為矣”。然“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為師當嚴而有恒,為人父母當嚴而有恒。曾國藩就是這樣的有志有恒之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他讀書學習日不間斷,堅持用小楷寫日課(即日記),一有什么想法就記下來,以使自己隨時克服過失。他不僅自己這么做,而且告誡自己的弟弟們:“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業(yè)貴于精”,他信中反復告誡弟子們“兼營并鶩,一無所得”,他指出藝多不養(yǎng)身,掘井多而無泉飲,不專之咎也。而他自己就是“窮經(jīng)比專一經(jīng),不可泛鶩”。“日積月累,如愚公移山,終久心有豁然貫通之侯,愈欲速則愈錮蔽矣”如此高標準要求,曾家英才輩出的奧秘可知一二。

  “安分修己”,他信中反復教導“恃才傲人,萎靡不振,潦草輕薄”實乃人生大忌,講究“言語容止,規(guī)模氣象”,推崇“篤實剛毅”,一個有作為的人,無不是高度自律的人。一生中強調(diào)靜字,他平日里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并強調(diào)說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記得以前看蔣介石傳時,蔣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給自己定了一個功德格,記錄下每天所做所想的點滴,并從中反省,幾十年如此從不間斷。勤于勞動,生活自理,禮讓謙恭,明白人與人的關系,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昂燮嬗诘h之中,含剛強于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但幾千年來能發(fā)揮地淋漓盡致,曾國藩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否則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

《曾國藩》的讀后感2

  晚秋午后,倚窗而坐,細品唐浩民先生大作曾氏國藩全集,擎手徐徐合上其中之一季——血祭篇。伏案而瞧窗外,忽見一片黃葉飄搖中從枝梢墜落,內(nèi)心洶潮迭起,慨嘆萬千。

  此慨嘆細思之,接三處為其源,一謂之當下之時局,二謂之清廷及官員,三謂之太平天國之義士。

  首談當下之時局。清自康熙以來即以閉關鎖國之政策示于世人,待之乾隆朝更盛,帝每遇外使朝覲,即以天朝上國,物阜人豐自詡。管窺國際之局勢,兼之官宦、國民皆以龍馬精神之氣態(tài):毋庸與外界溝通,泱泱大國自可富強于世界。熟不知,歐美諸國假二次工業(yè)革命之機,遽以在科技之界勝我十余百倍,而國人不自知也。待嘉慶、道光之勤政,屢有外族來犯,吾朝之技落之于萬八千里,望其項背而不能,加之八旗兵役之徒,久不操練,紀律敗壞,焉有不敗之理也。遂懾于外族淫力,與之簽訂數(shù)款之約,以致民不聊生。值此民怨驟升之際,洪楊以教會之理愚于眾,謂之挽眾生于水火,于是揭竿而起者數(shù)月達至萬眾。至咸豐朝,攻下南京號之以天京,洪自立另朝而與清廷抗禮;诟魈幤毂、綠營不堪一擊之頹勢,道光、咸豐之朝特準各地設民團以正其統(tǒng)治,曾氏國藩之屬出世,皆假于當下之時局,亂世出英雄,不可不謂之理也!

  再論清廷與官宦之屬。彼自洪楊內(nèi)亂興起之時,并著外患屯于國界,亦識局勢之大危也,然較之統(tǒng)治之干系,遂取安內(nèi)而后攘外。于是乎,朝野上下,不論保守、激進,皆以除洪楊叛逆為首任,國藩出于此時,值母喪去職守孝,以其人品、才干聞于湘省。洪楊起事以來,湘省各處接連告急,巡撫張亮基以懇切之心,加之以左宗棠季高之妙計,陳敷、郭嵩燾之禮請,曾滌生遂授命于危難之間,出纆山組織湘勇,以抗洪楊之亂。曾滌生國藩者,其人品堂正、處事謹慎、待人和善、善于用人,有閱《曾國藩家書》者亦可細知,論文采更是斐然,曾師從唐鑒,究滌生致仕,雖拜中堂穆彰阿,然觀其官途后遇,不可不叩恩于師門唐鑒,唐鑒以其一世之名薦滌生于咸豐帝,并贈之"不為圣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莫問收獲"條幅以勉之。國藩亦以此為為戒,謹記于心,忠于君主,兼之塔奇布、胡玉麟、羅澤南、康福等數(shù)士從旁協(xié)助,數(shù)次勝于洪楊之軍,而各旁亦賜賞頗豐。然終因朝中、軍中延出陳啟邁、鄧紹良、清德、鮑起豹之宦途匪類,致使其數(shù)萬湘勇四敗于翼王石達開、石祥禎、秦日綱、康祿之手,其自身亦多次犯險,雖終究化險為夷,但與其身心已有大創(chuàng)。曾滌生仕于清廷敗類當?shù),官場爾虞我詐,貪賄成風之際,()妄以己力而改敗局,實不啻于以卵擊石。然撇開其愚忠之心,反視其值母喪、父喪之際而猶思報國之心,不可不值得贊焉!

  后評太平天國之義士。洪楊創(chuàng)天朝之制于清廷內(nèi)憂外患之際,本欲解萬民于水火,自洪秀全金田起事以來,創(chuàng)《天朝田畝制度》,視四海民眾如兄弟姊妹。創(chuàng)制之初,可謂一呼百應,殺貪官、解饑荒,不可不謂之真義士。然觀其后為之事,進天京城儀仗之豪華,趨之竟達數(shù)個時辰。占天京后,洪秀全耽于酒色,不問朝政,初心已改,唯取樂是其根本也?v觀其因而致后來天京內(nèi)亂,翼王、燕王所創(chuàng)之軍事巔峰頃刻間毀于一旦。雖于后日起用李秀成、陳玉成之新秀,然潰川已成,角堤無礙,天國政權難抗中外聯(lián)合之強勢,而難逃敗亡之厄運。嗚呼,以愚昧之民眾而妄圖國民之整體勃興,實可謂揠苗助長,難成大勢,亦難出成也忽焉,敗也忽焉之史學怪圈!

  后戒:余生觀此書,宜拋其歷史之糾葛。況此書多出自野史,與正史相距甚遠。然吾應習書中人物之人品、才識、統(tǒng)帥之能,記其景秀之語,而莫遷之于功過是非!

  辛卯年十月圖書館記

《曾國藩》的讀后感3

  曾國藩回憶自己生平時,曾說:“余生平吃數(shù)大塹……第一次壬辰年發(fā)佾生,學臺懸牌,責文理之淺!彼J為這是自己平生第一大挫折,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大的轉折點。

  一個人在反復經(jīng)歷相同的挫敗,次數(shù)多了就會麻木,產(chǎn)生放棄和絕望的念頭。但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巨大的壓力砸下來,有毅力的人扛住了或許就能找到轉機,而扛不住的人就會被壓垮。對于曾國藩來說,這個挫折應該起到了一些引導。引發(fā)他思考“文理欠通”是怎么個不通法?又能夠從以往的經(jīng)驗中學習到什么?因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且解決了它。

  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兩點。首先,我們在學習中被老師指出問題之后,要先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可以通過和同學對比或者找老師請教,然后再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要有條理地去把問題破解,而不是像無頭蒼蠅般焦急。再一個,要學會從失敗中提取經(jīng)驗。與其因為失敗而沮喪,不如讓這次的失敗變得有價值。我想,這也是我們做錯題的理由之一。

  曾國藩能夠在科舉考中成功的原因,懂得變通,去找方法是一個,另一個則是他的勤奮。據(jù)說他成名之后,湖南鄉(xiāng)下流傳著一個關于他小時候讀書的笑話。這個笑話我曾在語文老師的課上聽過,老師講得簡單,我也就當個樂子聽,但是認真讀過這本書后,卻有了新的感悟。他背了一個晚上的《岳陽樓記》,我在初三也背過,這也有助于我理解到曾國藩在這一方面的資質(zhì)。但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個比普通人背書還要費勁的人,靠努力圓了自己的科舉夢。這份勤奮和努力,是我自認沒有的。這一種態(tài)度,也是我作為一個當代的讀書人所欠缺的,需要去發(fā)掘的一種精神。回想自己深夜背書,不管背的順暢與否甚至缺斤少兩都有可能因為勞累就躺下睡覺,的確是少了一份像曾國藩這樣的勤奮。

  最后讓我感嘆的,是曾國藩的.堅毅,有著明確的目標。他要提著沉重的考籃,徒步走到考場,這是身體上的考驗。每一次落榜,都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考完后等待結果是一次煎熬的體驗,而看榜時,心情由期待轉變?yōu)槭溆忠淮尾ㄕ。更不要說一次次的落榜,還要被他人嘲笑了。身心兩種考驗的壓力下來,還能做到堅持讀書,這一點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相比他的經(jīng)歷,我學習生涯中為了幾次成績的下滑就哭得仿佛不能自己就顯得十分不夠看了。

  因此在讀完第一章,“曾國藩的七次科舉之痛后”,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理解最深刻的就是,“勤能補拙”。笨,愚鈍,不如別人聰明,都不是學不好的理由,一個人若是想要學好,需要的是付諸長期的行動和努力。

《曾國藩》的讀后感4

  可能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我對懦弱的晚清印象極差。在中華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更是將中華民族千年的基業(yè)毀得一干二凈。但當你深入了解清朝時,便會發(fā)現(xiàn),清朝也是人才濟濟,只是他們這些閃耀的群星被清政府的種種深重罪孽所掩蓋。

  曾國藩,家喻戶曉,是位極人臣的大清官員,兩江總督,多次挽救清朝于水火之中,被后世譽稱為“清朝第一圣人”。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是李鴻章的老師,他的崛起對清朝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三十當前,莫過于一介庸人而已。他身世普通,天分也平平常常。九子之首的他從小就背負著振興家業(yè)的重任。進士的名號倒是為家族爭了口氣。初入仕途的他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懷著滿腔激情與熱血,立下復興家國,豐功偉績的鴻鵠之志。他罵過皇帝,懟過大臣,得罪了朝廷的上上下下,自然迎接他的便是人人取笑,人人排擠。

  但誰能料到?身為一代文官的曾國藩,卻能興辦湘勇,力挽“太平天國”的狂瀾。目光高遠的他一手培養(yǎng)了李鴻章等后期為清王朝做出杰出貢獻的名臣。這些成功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征戰(zhàn)十年回家三次,一個弟弟戰(zhàn)死沙場。為了裁減湘勇,他散盡家產(chǎn),補發(fā)了所欠軍餉,如此巨大的付出,他也毫無怨言,為清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曾國潘在政治軍事方面忠于朝廷,始終保持著屢敗屢戰(zhàn),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的作風,他在律己方面也超乎常人。曾國潘有寫日記的'習慣,在日記中,他無情的解剖自己,批判自己以求凈化自己的靈魂。他對自己的行為思想,為人處事進行了公正的審視。想著進一步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嚴于律己,底線明確,持之以恒,獨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清者自清,這便是曾國藩的一生。

《曾國藩》的讀后感5

  歷史上著名的賢臣曾國藩曾說過一句傳誦千古的名句:“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钡拇_,他的名言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啟示和教訓,并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從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們卻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為政府衰敗,統(tǒng)治無能,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緣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懶惰。要實現(xiàn)一個遠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堅持,要是這個人連一點兒奮斗的精神都沒有,那更別說成功,更別說戰(zhàn)勝無數(shù)困難了,連一個估計都打不敗。只有像曾國藩那樣,盡管多次科舉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堅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試,最終步入了仕途,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獲得些權力和威望之后,就開始驕傲自大,為非作歹,把社會攪得一團糟,輕點的,降個級;重點的,炒了魷魚;再重點的,流放邊疆;再重點的,被殺頭腰斬;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腦兒地誅滅九族了事。正所謂是“滿招損,謙受益”。曾國藩后來盡管平定了太平天國,為清國的江山穩(wěn)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從未驕傲過,反而主動請求降職,巧妙地避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內(nèi)亂,平安無事;反觀當時一些手握兵權的大臣們,死在了腐敗的政府手中,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隱無蹤。

  “家敗皆因奢”這句話更是印證了歷史上的許多事件,不光是家敗,國敗也是一樣的道理。如商紂王、秦二世,都是因為沒有絲毫的滿足,花動大量人力,財力,打造一座座豪華奢侈的宮殿,到處尋找美麗的金銀珠寶,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離失所,戰(zhàn)火侵襲每一塊土地,民不聊生,尸橫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無前例的恐怖災難。曾國藩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于是以廉立身,以儉持家,平安地生活著,永遠立足于中國大地。

  曾國藩所講的這些道理,我覺得我并沒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難,我不會像他那樣通往直前,背水一戰(zhàn),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爾獲得一次成功時,我會手舞足蹈,十分滿足,從而放松了自己,功虧一匱。所以,我要從現(xiàn)在開始,把曾國藩當作自己的榜樣,努力學習,堅貞不屈,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曾國藩》的讀后感6

  曾國藩一改原來鋒芒畢露的個性,時刻注意尊重他人,處理好與方方面面的關系。

  以前做事直來直去,不太講究虛文俗套,現(xiàn)在注意禮儀排場;復出到長沙,他拜遍大小衙門,連小小的長沙縣衙也親自造訪;原來對那些無用的`官樣文章,他不理不睬,現(xiàn)在每信必復;此前,他對人總是持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tài),現(xiàn)在,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場生存者,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必要時“啖之以厚利”。

  他對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諱,而是學會了打太極拳。再出后不久,皇帝命他率部入四川。他不愿奉命,但不公開抗旨,而是連上數(shù)折,或托詞所部正攻打景德鎮(zhèn),無法分身,或者講可以滅敵于湖南而不必入蜀,或托言江西、安徽當守,多方周旋,剛柔相濟,終于擺脫了西上四川、客軍虛寄之苦。

  他不再慎于保舉,而是”同流合污“。治軍不再一味從嚴,而是寬嚴相濟。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歷練,到了晚年,曾國藩已經(jīng)是“老奸巨猾”了。

  曾國藩雖然掌握了官場生存的秘密,有時也使用權詐手段,但其內(nèi)心操守依然分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從不含糊。

  曾國藩在晚清封疆大吏中對朝廷最忠誠,除了涉及其家族、兄弟及其利益之外,絕大多數(shù)時候,他對上對下,都貫徹了以誠相待、以拙勝巧的原則。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他一貫不計自身利害,以身報國。

《曾國藩》的讀后感7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達到監(jiān)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不過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yōu)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積極地面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里,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在全球經(jīng)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只有對自己嚴格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的能力和素養(yǎng),面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對于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yǎng)望,奠定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現(xiàn)在:為人表里一致,內(nèi)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眾。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己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fā)奮苦讀,博覽群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啟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恒心!昂恪弊顬橹匾,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該如此。

 。ㄒ唬┢胀ㄈ苏諛涌梢猿删褪聵I(yè),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我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這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老師楊昌濟談到自己的務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贝嗽拰γ珴蓶|的鼓勵是相當大的,F(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負的形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ǘ┙逃臼翘岣呷说木C合素質(zhì)。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可以做官,現(xiàn)在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后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復雜多變社會的能力,缺乏成就事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后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于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升華,為他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zhì)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yè)知識,綜合素質(zhì)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扎實雄厚,相關的專業(yè)則較為容易掌握,F(xiàn)在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yè)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里的專業(yè)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后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yè)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shù)闷稹H说木C合素質(zhì)的高下,在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后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曾國藩》的讀后感8

  假期中我讀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隨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讀書曾國藩一向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zhì),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復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在一封信中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史到經(jīng),從讀書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

  很多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國藩卻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寫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曰:“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焙芏嗳思议L讓孩子讀書是為了讓孩子通過考試入“仕途”,為自己和家人長臉面,謀福利。殊不知,我們的讀書理念培養(yǎng)出了很多有文化沒有教養(yǎng)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學習分數(shù)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喪失了自我約束的能力,不能不說這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悲哀。

  待人幫助鄰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傳統(tǒng)門風。

  盡管曾國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錢度日過年,但仍舊寄錢給族人以資助。在談到為什么接濟親戚族人時,曾國藩寫到“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后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后必悔之!”“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處薔境,亦兢兢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薔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钡拦饽觊g,曾國藩越四級而超升,托叔父將黃金十兩兌錢送與最親最苦之人。節(jié)儉用度,置義田以濟貧民,捐銀修祠堂。

  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子女和諸弟過日子要能勤能儉,略有結余,有人做官“侍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舊”。與眼下很多為富不仁,到處顯擺甚至胡作非為的官宦子弟與富家子弟的行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交友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

  去圍著;

  肯吃虧者;

  直言者;

  志趣廣大者;

  惠在當厄者;

  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

  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

  愚人;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為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愿別人占他的便宜,斷不肯占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共勿留遺憾、勿與權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曾國藩》的讀后感9

  中國的近代史繞不開曾國藩,天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幼童留美都有他的身影。相反,我對他的了解卻很有限。于是,我決定從曾國藩留下的家書中去了解他。曾國藩現(xiàn)存的家書有1500多封,我手里的這本《曾國藩家書》是選編本,節(jié)選了140封家書。這樣的閱讀體量不太大,但是加上了編者的注釋與解讀,看起來也是一本不小的書了(全書約有35萬字)。曾國藩家書是用古漢語寫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注釋;節(jié)選的家書,前后文不連貫,也沒有寫信雙方的文字互動,閱讀時容易跳脫文本,失去閱讀樂趣,所以每一封家書背后的解讀也是至關重要的。只不過這種帶有編者視角的解讀,有時也會影響讀者對書信中記錄下來的歷史事件的價值判斷,容易跟著編者的評論來認識歷史事件和臧否人物。有時間,還是得多找?guī)讉出版社的書,對照著讀,來補全閱讀。關于評注的議論到此為止,下面著重說說我從這本書里了解到的曾國藩。

  1、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曾國藩身上有一股很強自我反省的精神,也就是孔子主張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國藩寫家書,記日記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他把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寫進家書、日記里,交給自己的父輩、手足看,聽取旁觀者的意見,這幫助他及時彌補了很多過錯。他在湖南任職時與左宗棠氣場不合,在湖南官場遭到排擠,不得已他借丁憂辭官狼狽回鄉(xiāng)。休假期間,曾國藩對自己進行了全面的反省,復出以后,他不光寫信給左宗棠道歉,還親自到左府登門致歉。當時的他,早已經(jīng)不是那個從湖南窮鄉(xiāng)僻壤勤學苦讀的初來乍到的小官員,而是朝廷二品大員,他能登門致歉,這樣的度量,真是難能可貴。更為難得的是這種事事反求諸己的省察神經(jīng)到了暮年仍未遲鈍。

  雖然曾國藩做事情謹慎,謹遵理學家克己、節(jié)欲的規(guī)訓,但是難免還是會犯錯誤。他晚年處理“天津教案”的手段極為保守,在外國人面前顯得底氣不足,雖然這與當時清政府的實力有密切關系,但是曾國藩沒有在“天津教案”中抓住傳教士的過錯,先發(fā)制人,據(jù)理力爭,而是專聽崇厚之言,訓斥天津市民,罷黜當?shù)毓賳T,以命還命來息事寧人的做法確實不是處理此事的最優(yōu)解法。就這件事,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家書中也進行了自我檢討:“余自來津,諸事惟崇公之言是聽,余不應隨人作計”。已是花甲之齡的曾國藩仍然在自我悔過。時刻與自己的良心對視,正視自己的行為過錯,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難以做到,而曾國藩卻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要求貫穿了自己的一生。

  2、現(xiàn)身說法,循循善誘

  《曾國藩家書》里有曾國藩寫給祖父、父親、手足、妻兒的信,從這些信里可以感受到曾國藩高超的說話藝術。對長輩,他婉轉陳詞;對手足,他現(xiàn)身說法;對兒子,他循循善誘。當一件事發(fā)生以后,就成了既定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可是怎樣恰當?shù)仃愂鍪聦,在于語言藝術的運用。怎么將壞消息以較少殺傷力地傳達出去,怎么有理有據(jù)說得人心服口服,怎樣清楚的向人表白心跡不至于被人誤解,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就顯現(xiàn)出來了。熟讀歷史的人,耳熟能詳許多有關說話藝術的故事,如《燭之武退秦師》《觸龍說趙太后》《諫太宗十思疏》。我們在《曾國藩家書》也會驚嘆曾國藩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妙,說理能力之強。在古代,兒女寫書信給長輩多是報喜不報憂,但是出了壞事情也不能瞞報,那怎么把長輩的情緒波動降到最小呢?曾國藩寫家書報憂時,會在語言上進行藝術處理。自己和弟弟考運不佳,為了使得家中祖輩、父輩不憂愁,他用“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辯證法來寬慰長輩。

  大部分的家書是寫給弟弟們的。曾家共有兄弟五人,曾國藩是家中長子,受到古代“長兄如父”觀念的影響,曾國藩承擔起教育四個弟弟的職責。他在家書中不厭其煩地用現(xiàn)身說法來教育弟弟們要勤學苦讀,要勤儉治家。俗語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曾國藩的四個弟弟稟賦與性情各異。曾國藩對弟弟們開展教育時,會針對性的進行點評,抓住時機及時鼓勵;犯了錯誤不會劈頭蓋臉地指責,他通,F(xiàn)身說法,指出自己的種種缺點,讓弟弟們引以為戒。有些教導的話,不厭其煩地說,非常有耐心。曾國藩前期做京官,一開始是閑職,可以有很多時間和家人通信;后期他一路升遷,官越做越大,事務越來越繁雜,但他依舊能不間斷地給弟弟們寫家信。曾家弟弟們能有這樣一個循循善誘,關愛手足的領頭大哥,何其有幸!

  3、個性耿直,忠心耿耿

  縱觀曾國藩這一生,他對大清王朝可謂是忠心耿耿。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滿清對漢人多有顧忌,讓漢人執(zhí)掌大權時,總會加以制約。這種約束的形式之一就是只給官職,但不給予實權。太平軍發(fā)動起義,清政府派遣曾國藩去湖南鎮(zhèn)壓“叛軍”,卻不給予實權。他空有一頂大烏紗帽,無法遣兵調(diào)將。這讓一心想做一番實事的曾國藩與只想護權的湖南官員之間產(chǎn)生了很大的矛盾,憤懣之中,他借丁憂辭官返鄉(xiāng)。如果不是天平天國的殘余實力依舊強大,皇帝絕不會再請曾國藩出山。曾國藩為人耿直,看不慣官場上的流弊,他每每用辛辣的語言痛斥這些官場上的沉疴積弊,甚至還大膽上書勸誡咸豐皇帝,卻沒想到觸怒了龍威,所幸有人為他求情,他才得以保命。雖然他保全了性命,但是咸豐皇帝對他卻有了成見,這為他此后官途上的諸多不順種了苦果。

  晚清政治腐敗,國力衰弱,官軍抵擋不住天平天國的農(nóng)民起義軍,清兵不堪一擊,節(jié)節(jié)敗退。曾國藩文官出身,帶兵打仗是外行,但是官場的腐敗政治他看得很明白。他采用了新的征兵方式,招募老實、肯吃苦的農(nóng)民,建立了有戰(zhàn)斗實力的湘軍,在抗擊天平天國的軍隊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放緩了晚清覆滅的腳步。平定天平起義軍消耗了曾國藩很多精力,以至于他出現(xiàn)未老先衰的諸多病癥——耳鳴、目力下降、失眠。他雖然幾度想要歸隱湘江老家,但是朝廷的詔書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使命感讓他抱著病弱之軀奔赴在戰(zhàn)爭前線。戰(zhàn)況危機,他預計自己無法生還,幾度寫下遺書。太平軍平復后,他又被派去圍剿更為兇悍的捻軍。剛脫離險境的他,又落入了另一個險境,如果不是對清王朝的赤膽忠心,曾國藩怎么會將個人死生置之度外呢!

  4、天資愚鈍,以恒取勝

  曾國藩在家書中常常提及自己天資愚鈍,乍一看以為這是古人一貫的謙遜之辭,但是看完曾國藩的履歷,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非他的自謙。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七次,考場作文還被考官當作典型的問題文進行“展覽”。后來他中進士,點翰林,成為了京官,初期求學的功利心重,人也浮躁,制定的學習計劃總完不成,對聚會游玩一類的事情卻特別上心。曾國藩的脫胎換骨,始于30歲那一年。他來到京城之后,擴大了見世面和朋友圈,他發(fā)現(xiàn)一些新朋友致力于理學,涵養(yǎng)深厚,而不是像他那樣汲汲于功名。于是他決定要像這類朋友靠攏,堅持每日早起,定下了寫日記,看書,練字的每日三件套。我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曾國藩卻將良好的習慣堅持了一生。曾國藩之所以成其大不在于他留下多少文字,而是他將人格修養(yǎng)的功夫落實到每一天,用量的積累推動質(zhì)變的發(fā)生。年輕人的缺點在于朝三暮四,早上想學吉他,晚上想學鋼琴,第二天又想改吹笛子。到處花功夫,沒有把一件事情貫徹到底,成不了學問。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們應當學會守好自己的一口井,而不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我反觀了一下自己,每回開始學習之前,總是豪情萬丈的,感覺就是洪荒來了也難以阻擋我鋼鐵般的意志?墒侨兆右婚L,惰性就會復發(fā),復發(fā)后還會自我寬慰,所以年近三十終是一事無成。最近一月,看了好多天才少年的故事,如李白、李商隱,他們的稟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讓人望塵莫及。在曾國藩身上,我們看不到李白那樣耀眼的才氣,但他的故事卻更貼近我們這些天資平平的普通人。他不但沒有橫溢的才華,而且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體質(zhì)差,多病,未老先衰?伤妒鞘帜靡桓睜牌打出了王炸。他用恒心和毅力證明了天下之至拙,確實能制勝天下之至巧。

  此外,曾國藩還特別看重勤儉持家,注重對弱者的關懷。在中國近代史上,李鴻章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確實貢獻了很多力量,他看準時代的變,也求變,像年輕人一樣謀創(chuàng)業(yè);曾國藩承接著上一個時代,他相對保守,就像我們的老一輩,傾向于守業(yè)。但是若論人格魅力,曾國藩卻是李鴻章難以企及的。有人說曾國藩是半個圣人,我覺得他更像是晚清泥潭中的一朵清蓮。

《曾國藩》的讀后感10

  唐浩明《曾國藩》是小說,不是傳記。

  這套書是媳婦買來送我的,買回來有三年多了,還沒開封。2020年2月疫情期間在家,先看完了《約翰·克利斯朵夫》,之后又看《紅樓夢》,三十歲了,第一次看紅樓夢,被深深吸引常常讀到天明,讀到晴雯的遭遇,唏噓不已,有時傷感,一個大男人常感覺凄凄慘慘戚戚,期間適逢家里大喪,又加重了這種感覺。喪事結束時,紅樓夢也讀完了。便拿出了這套號稱政商追閱的小說《曾國藩》。

  由于剛剛讀完《紅樓夢》,被其強大嚴正的文辭氣勢所震撼,一讀這套唐浩明的《曾國藩》有種強烈落差,如從云端墜泥。正如評論里書友所說,文筆平平,三流電視劇本的爛俗劇情。我對媳婦說了我的感受,標示我讀完第一本就不讀了,感覺太普通在浪費時間,媳婦表示理解。

  然而當我堅持讀到陳廣敷應郭筠仙之邀去勸曾國藩出山時一切就都變了,陳廣敷從國家到個人,從忠君到報孝,從時勢到玄學對曾國藩的勸說精彩絕倫,也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淵博的學問。

  通篇讀完,精彩處層出不窮,讓人不忍釋卷,當然劇情爛俗處也偶有出現(xiàn)。

  首先擺正觀點與心態(tài),這是一部小說,是演義,并不是一部完全寫實的傳記。其關系就如同《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全篇的.骨骼框架都是基于真實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之后作者通過自己的想象,通過那些在學術界普遍流傳的猜測,甚至是不入正史的野史傳聞把把這些事件串聯(lián)了起來。作者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化功底在這里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通篇讀完也是讓人受益匪淺。

  既然是演義,就把故事講的更有趣味,而弱化了其歷史的嚴謹性和寫實性。比如韋俊之死等。所以讀此書可作大致了解曾國藩生平的,但不可盡信之。

《曾國藩》的讀后感11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我讀《曾國藩家書》的目的,是想從他平日的書信中了解到最真實的一面,褪去后人加在頭上的無數(shù)名號,了解真實的曾國藩究竟是什么樣的,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曾國藩家書》從近一千五百封家書中選取了兩百封,包含了修身養(yǎng)德、持家交友、治學為政等許多方面,平淡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示。

  一是讀書貴在有恒。他在勉勵弟弟的家書中說,“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而我們現(xiàn)在學習的目的性、功利性越來越重,很多時候?qū)W習是為了通過某個考試、評上某個職稱,等考試通過、職稱評上了之后就會放下書本,各個書店賣的最好的書基本上是應試教育、職稱考試方面的。曾國藩認為讀書貴在有恒,學習應當出于自發(fā)性,出于對知識的渴求,而不是把學習當做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誠然,現(xiàn)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沒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學習,閑暇的時候更多是選擇看看電視上上網(wǎng)。我覺得不管其他人如何,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把學習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融入到生活習慣中,做到勤學多思、善學好問,努力通過學習錘煉自身修養(yǎng)、強化能力素質(zhì)。

  二是做事貴在堅持。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們的事業(yè)、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輕言放棄,選擇咬牙堅持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如果不堅持,到哪里都是放棄。如果這一刻不堅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總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會海闊天空,只會為自己下一次的逃避埋下伏筆。當然,就算選擇堅持,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成功,但是堅持的過程中,收獲到的東西比成功更為可貴,因為我們收獲的是一種堅持的勇氣、必勝的信心,當一個人具備這些品格的時候,做其他事就能更輕易地獲得成功。就拿馬云來說,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網(wǎng)上購物當時在中國可以說一片空白,他們團隊面臨的困難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但是馬云選擇了堅持,他始終堅信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結果也如他所愿,他創(chuàng)造了阿里巴巴、淘寶這樣巨大的商業(yè)帝國。

  三是做人貴在謙謹。曾國藩在寫給子侄的書信中說,“天地間唯謙謹是載富之道”“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溫廉謙恭讓,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卻很不簡單,古時的'君子尚不能全為,但曾國藩做到了極致,讀《曾國藩家書》的時候,一個居高位而不自傲、成大事而不自矜的謙謙君子躍然紙上。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是我們需要奉行或遵循的準則,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風格與品德。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謙虛謹慎是必備的素質(zhì),在對待同事時要溫和有禮、尊重他人,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時要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我們應該把謙虛謹慎作為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來自覺追求,作為一種良好的工作作風來自覺發(fā)揚,作為一種重要的為人之道來自覺踐行。

  #曾國藩讀書#讀完《曾國藩家書》,不僅學習到不少知識,更懂得了如何做人。

《曾國藩》的讀后感12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段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耳邊突兀、回蕩。

  往事如煙,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為人所倚賴,為人所唾棄,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國藩。

  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也許曾國藩本人留給后人的,也是一塊默默的無字碑。一個雖不聰明但擁有超人的毅力的讀書人,一個二十多歲就考入翰林的儒士,一個當清政府在太平天國打擊下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時挺身救駕,創(chuàng)立湘軍的勇者。他曾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極品,也曾飽受嘲諷,郁居鄉(xiāng)里;曾在戰(zhàn)場上帶甲百萬,揮斥方遒;也曾一敗涂地,差點投水自盡。這截然不同謎一般的身世,也許正是他一生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內(nèi)圣外王,不錯,這正是曾國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開《曾國藩傳》,細讀其中所引的曾國藩家書中的字句,我為之所震驚,這難道就是揚名政壇,決戰(zhàn)沙場,堅韌果斷的清廷柱石?不!不像!濕潤雋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驚嘆,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更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射大雕?捎钟姓l,能像內(nèi)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為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為將則機智沉穩(wěn),步步為營,奇正相佐;為儒則謙和內(nèi)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為父為兄則嚴于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也許只有毛澤東主席的評價最中肯:『曾國藩是地方階級里最厲害的人物!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安慶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國……這些是事實,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得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涣髂晁扑,時光如電逝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攜字滿』,也許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國藩》的讀后感13

 。ㄒ唬┐差^的《曾國藩家書》自買來之日便被我放在一旁,無暇細品。恰逢所內(nèi)開展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的讀書活動,便把這本書重新拾起來,細品一番,別有滋味。初讀之時心情煩悶夜不能寐,翻翻此書,就仿佛和一位長者在對話,他的生活,他的苦悶,他的喜悅,從字里行間一點一滴滲透出來,讓我有時拍手叫好,有時唏噓不已,他在我最迷茫之時,給予一方凈土與藍天。

  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亦然,他的道德操守、他的滿腹經(jīng)綸、他在治家、治學、治軍、治國上的獨樹一幟,對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警察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意識和思想導向是“忠誠、為民、公正、奉獻、廉潔”,我覺得這兩者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一是忠誠。

  在警察隊伍中,忠誠二字是首當其中的。而曾國藩也在《皇恩浩益當盡忠報國》中提到:“父親每次家書,皆教我盡忠圖報,不必系念家事。余敬體父之教訓,是以公爾忘私,國爾忘家!本覉髧谒赣H與他的眼中,是一種信仰與理念,“計此后但略寄數(shù)百金償家中舊債,即一心以國事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掛于意中!卑差D好家中大事,不為己利,以國事為重。

  二是為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一心為民,人民衷心擁戴,才有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警民互助事跡。在現(xiàn)階段的警察工作中,絕大部分也是依靠了群眾才能把許多具體事務做好。在《寸心總不敢忘愛民兩個字》中,他也談到了為民愛民“吾自三年初招勇時,即以愛民為第一義。歷年以來,縱未必行得到,而寸心總不敢忘愛民兩個字,尤悔頗寡。”在《以勤與愛民回報君親》中,他也提到“行軍本擾民之事,但刻刻存愛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積累自我一人耗盡。”心存惠民,才有了后世曾氏的輝煌。

  三是奉獻。

  在除夕之夜留守派出所守護南來北往的旅客,已成一種甜蜜又心酸的'別樣滋味;當萬家燈火星星點點時,那些燈火闌珊之處,總有人民警察時刻守護的背影。這些。都是警察的奉獻。他在《謹記拼命報國側身修行》中亦提及,“此次比以開府之任,而仍不令到人任,朝廷于此等處苦心斟酌,可感孰甚!吾兄弟報稱之道,仍不外拼命報國,側身修行八字。”書生從戎,以一己之力,奉獻全部光輝,統(tǒng)帥千軍萬馬,橫掃半個中國,只為了一個風雨飄搖的清朝。

  四是公正。

  公正的基本涵義包括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當、及時高效。在警察執(zhí)法過程中,公正是一把秤,它將人放在一個平面上去衡量,再執(zhí)法時大家都會依法依規(guī)行事,不至錯亂。公正是協(xié)調(diào)社會各個階層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他在《以八字訣為治家之道》中說:“余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早者,起早也,掃者,掃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寶者,親族鄰里,實施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敝渭乙酪(guī),治國依法,法平公正,公正公平。

  五是廉潔。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由于利益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襲,一些歪理邪說在社會上流行。警察在正確行使權力時,就必須提高覺悟,堅定信念,錘煉意志,耐得住清貧。他在《愿以勞謙廉三字自惕》中說:“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家而已”,節(jié)儉、清廉、謙謹,是他對自己與家人所立下的規(guī)范,他身體力行,終身自奉寒素,清單度日。當他位居兩江總督的高位時,其衙門的臥室卻異乎尋常的簡陋,床上鋪的是草席,被子是村鄉(xiāng)土織布,在他的《戒勿沾富貴氣習》中也有“吾忝為將相,不值三百金,愿爾等長守此儉樸之風,亦惜福之道也!

  內(nèi)有整齊思慮,外而敬慎威儀,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初讀一遍便有所感悟,愿再細細品讀,必能感悟良多。

《曾國藩》的讀后感14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xiàn)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chǎn)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chuàng)實業(yè)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nèi)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罢d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桑看得多了,飽經(jīng)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zhì)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nèi)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做人修養(yǎng)。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xiàn)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的讀后感15

  近來讀曾國藩傳記類書籍,很敬佩這位晚清名臣對世事的練達,對天下大勢的預判。時勢造英雄,沒有太平天國之亂,晚清不會出曾國藩,就不會有所謂的“中興”之論。歷史向來很輕佻,玩笑間就把這人間的家國天下給弄的面目全非。

  對于太平天國的評價,曾國藩之論可謂確實。太平天國14年,亂了中華半壁江山,異端邪說、殘酷屠戮,有清以來最大的國亂之殤。時至18世紀末,全球文明方興未艾之際,中華民族卻遭受如此慘遇,不能不說文明之頹,民族之禍以此為甚。

  曾國藩忠君之論固然習自千年儒學之教化,然放眼當時的世界,實在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太平天國之逆正是這些自謂大儒的儒學大家教化的結果。儒學眼里有君,權力之下養(yǎng)儒獨權。儒學最終異化成上位之工具,權力之勢下賞玩兒的優(yōu)伶戲子。有國學大師如今講國學,還在字挑句論、旁征博論的贊賞祖宗的英明偉大,殊不知就算一個黃口小兒,集20xx年之時間,話語留存也能摘出幾句人話來。儒學之禍,異端邪說在先,才會有太平天國愚民造禍于后。

  儒學之慘劇于中華民族實在是千年大殤,扼殺了文明的萌芽,終于讓文明胎死腹中,錯過了與世俱進的文明巨流,慘遭世界淘汰,羸弱屈辱達一個世紀之久,時到如今余禍不斷。筆者對當今的.國學熱很是反感,循經(jīng)導軌,翻古引今,實在是文明之世的逆流。如果我們自詡的國學大家們,能夠看清如今的文明發(fā)展大勢,不再故紙堆里找出路,然后引經(jīng)據(jù)典的指導今世,中華民族或許會發(fā)展的更好。

  儒學之妖在于傍權為美,一個個軟骨頭教化出來的東西,實在是愚昧的妖孽。時到如今,中國還沒有一個學識大家,能夠研究透自17世紀以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大潮和未來發(fā)展的大勢。動輒還以幾千年所謂的文明自居,簡直是愚昧至極。

  曾國藩之遇,是機遇弄人,時勢造勢。于晚清則幸甚,于民族也是一種幸甚。敗頹相比,歷史總算對中華民族不薄,選了一個相對輕一點的。然,假如沒有太平天國之禍,就不會有曾國藩之遇,文明東進,歷史或許改寫。歷史沒有假如,也不會有假如。曾國藩之后,戊戌變法之敗,孫氏黨國登場,中華民族還是沒有趕上文明發(fā)展的大潮,往邪路一路遠奔。

  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亦即太平天國滅亡三年之后,所謂“中興將帥”之首的曾國藩與其幕僚趙烈文曾作推心置腹的長夜之談。言及晚清之勢,曾曰:“京中來人所云:都門氣象甚惡,明火執(zhí)仗之案時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婦女亦裸身無袴。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奈何?”趙曰:“天下治安統(tǒng)一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德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勢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根本顛仆,而后九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痹唬骸氨境鞯抡,或不至此!壁w曰:“主德正矣,而食報已不為不厚。國初創(chuàng)業(yè)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后君之德澤,未足恃也。”曾國藩哀嘆道:“吾日夜望死。憂見宗社之隕!

  曾國藩之哀實其所幸,一代抱忠大儒,功業(yè)與主同腐,也算得償所愿。此番談話后,不出趙烈文所料,45年后清亡。國亂也果不出趙烈文所言。曾國藩的宗社之隕卻也不是民族之福,可見歷史的規(guī)律與文明發(fā)展相輔相成,豈儒學之能為?

【《曾國藩》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的語錄12-06

曾國藩語錄11-21

曾國藩語錄07-08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01-31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01-14

《曾國藩》讀后感02-05

《曾國藩》讀后感06-11

曾國藩語錄15篇11-21

曾國藩語錄精選15篇11-21

曾國藩名人語錄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