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安的荔枝》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實在的這是一本少有的讓我十分有欲望寫一個讀后感的書,但是突然提筆卻不知從何說起,想說的有點多,那就先從作者開始吧。
馬伯庸,一個擅長在宏偉敘事里把有趣的視角寫無聊的作者,說白了就是在大框架里拉了坨小的,這一度導致我對他的書沒什么太大的期待,但是這本書從一個低級官吏的角度,講述荔枝如何是從嶺南運到楊貴妃嘴里,這個故事實在是太誘人,所以我鼓足勇氣,翻開了這本書。
主角李善德人如其名忠厚善良,是九品上林署監(jiān)事,打拼一輩子在長安城貸款買了一套房,新房還沒住上,一件“好事”從天而降:貴妃聽說嶺南新鮮荔枝美味無比,圣人決定在六月一貴妃誕辰當日給她驚喜,于是派一名荔枝使來辦此事。擱在平時特使可是油水極大的行當,但鮮荔枝三日味變,沒人敢接下這注定掉腦袋的活,于是當日告假的李善德成了那個替死鬼,“榮幸”成為荔枝使。
故事背景很有意思,世人說起大唐盛世會想到“稻米流脂粟米白”,說起楊貴妃會想到“云想衣裳花想容”,說起李楊愛情會想到“芙蓉帳暖度春宵”,大家都在關注一騎紅塵妃子笑,卻無人知是荔枝來,更無人知荔枝如何而來。而這本書最大的看點就是細節(jié)地講述了荔枝是怎么到的長安,但最大的缺點是太細了以至于書的中后期犯了馬伯庸所有小說的通病——有點無聊。
讀這本書有一個很有趣的點,我作為讀者擁有上帝視角,在看書之前便已知當年荔枝是通過整枝運輸得以保鮮,看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節(jié)點心中已然覺得微妙——天寶十四載春,這年的年底就是安史之亂。但書中的人不知,我看到了李善德如何拼盡全力想出辦法,耗費人力物力,甚至是犧牲自己的良知為代價將荔枝堪堪運到長安,保住了自己的人頭和未來的仕途,但最后卻為了良心為了底層百姓出言讓楊國忠難堪,最終在高力士保護下流放嶺南。他看似沒撈到任何好處,卻因為自己的正義直言逃過了一年后的叛軍攻城。
僅以我主觀來看,書中最吸引我的不是著重篇幅描寫的李善德怎么計算如何努力在官場中周旋最終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屬于職場人的哈莫雷特,對我這個歷史迷來說我更愛看的是書中寫的大唐盛世下社會形態(tài)是怎樣的,天寶十四載已經是由盛轉衰的前夕,九州道路無豺虎那是開元全盛日,那天寶這個君王不早朝的時代,唐朝的粉飾太平下是一個如何腐朽的社會?廟堂之上右相楊國忠權傾朝野,唯有高力士有些能力暗中抗衡,長安城中處處看似歌舞升平,官員習得明哲保身之術圓滑逢迎,城外一里便是亂葬崗上好坊,杜甫曾在這里失意,也是這里誕生了全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他能多劈一刀在造化上,我為何不能?”。廟堂之外就更亂了,驛站周邊百姓會因為賦稅徭役過重背井離鄉(xiāng),嶺南在經略使的統(tǒng)治下百姓不知天下有圣人,土皇帝比真皇帝威名還大。這樣的大唐確實氣數已盡,就等著漁陽鞞鼓奏起,千秋萬歲化為虛。
讀完全文,有三處讓我印象深刻。其一是李善德用盡能力,背叛朋友和自己的良心,最終在六月一日當天把荔枝送到了長安城,自己卻倒在了城外上好坊,不遠處便是長安城春明門,此時的他頭發(fā)斑白右腿殘廢,宛如一具行尸。從嶺南回京這一路上見識到的是什么?是人民的苦,權利的惡,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剝削壓迫,而他能把荔枝還算順利的運到京城,也是用了右相給他的權力,他變得如其他官員一般學會世故,他的人頭是保住了,但是丟了自己。此時長安城如何?城門四角掛著霓紗,八個方向連綴彩旗,城中處處簪花。文中用“萬花攢集、千蕊齊放、香氣沖霄、芳華永繼,極盡絢爛之能事!眮硇稳莩情T樓的奢華,這只是城門,更別提貴妃壽宴的花萼相輝樓。這一路的苦和長安城的奢華兩個極端的對比讓我忍不住感慨:好一個大唐“盛世”。最后呢,換來貴妃一笑,以及楊國忠的一句“就那么回事吧,不算太新鮮!
第二處是李善德拿著楊國忠的玉牌,為了把荔枝順利送到長安,開始學會了用權力威脅,各地官員迫于楊右相的權威,對李善德極盡討好諂媚,所有人都以為他攀上了朝野權臣,未來官路通達要青云直上。然而呢?順利送到荔枝之后的李善德為了百姓為了心中的公義,戳穿了楊國忠的貪腐,抱著必死的信念說下了最具有人性光輝的話:“為相者,該當協(xié)理陰陽,權衡萬事。荔枝與國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權衡,圣人心中,又覺得孰輕孰重?”這句話讓全書有了靈魂,也讓故事不落俗。與楊相鬧掰之后,之前諂媚的人怎么做?將準備夸贊李善德的奏章全換成了彈劾,于是出現了滑稽的一幕:百姓稱贊他是能一夜之間將荔枝送到貴妃口中的能人,朝堂上批判他是貪腐濫用權力的小人。讀到這讓我想起網上的一句話:入關之后自有大儒為我辯經,出關之后全是小人給我不平。其中的諷刺意味溢于言表。
第三處是故事的結尾,這個小說結尾結的太好了,以至于讀完第二天了我還在細細回味。李善德在得罪完楊國忠之后,由高力士的暗保保住了性命,最終與家人流放嶺南,在嶺南當荔枝果農,表面上是在補種因自己損壞的荔枝樹,實際上是在修補自己內心,殘破的荔枝樹是心中那破碎的人格,他為行為贖罪,更為心里贖罪。因為心在鄉(xiāng)野不問世事,再加上處江湖之遠,不知安史之亂已然爆發(fā)。當得知長安淪陷,圣人棄城逃往蜀中,他緩緩蹲下,一枚接著一枚吃著本應留著上貢的荔枝,一口氣三十多枚直到吃不下,當晚心火過旺病倒在床,大家問他可有什么心事,他回:“只是荔枝吃的實在太多!崩笾ξ睹绤s不能多吃,正如盛世之下的唐朝,統(tǒng)治者仗著太平盛世隨意揮霍著帶血的美好,最終內部挑起戰(zhàn)火,大唐從此一病不起。李善德荔枝吃多了,唐朝何嘗不是“荔枝”吃多了?這是全書最后一個隱喻,更是貫穿全書最妙的隱喻。
能把虛構的故事巧妙的插入歷史中,這不是什么難事,整個故事處處在暗喻處處在諷刺,確實少有,暗喻和諷刺能融合在故事每一處細節(jié),那屬實是精妙,這本書最妙的地方正是在此,以至于掩蓋了故事中后期變得有點無聊這點作者寫作的老毛病。不過總體瑕不掩瑜,屬實是我近期讀過最好的小說,看的很過癮,因故事熱血,也因故事背后的人性渾身冰涼。還有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边@是李善德在第一次動身前往嶺南實地考察如何運荔枝的時候讓自己堅定信心的話,也正是這句話,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有了如此精彩的故事。
遺憾的是我沒步入社會,文中著重描寫和諷刺的官場我能讀出腐敗詭詐,卻終究不過是霧中看花難以真正感同身受,在如此情況下依舊能體會到身陷其中的無力,可見作者水平一斑。讀完書后習慣性看看書評,發(fā)現有小部分人因為文中所謂的男凝視角惡意評判,作者或許是將他認為的美好的女性品質加到男主老婆身上,妻子陪著丈夫流放嶺南受苦,最后說“我嫁的是他,不是長安。”讀到這里時我就擔心肯定會有人拿這句話做文章,果不其然,基本差評全是在說男作者對女性低智的幻想。這在當下男女對立正激烈的年代確實是個很容易挑起話題的觀點,但拋開時代講思想實在是太蠢了,如果因為這種原因導致討厭整本書,那屬實是一種遺憾。將男女對立作為評判標準,看不到真正想要表達的超脫于時代的東西,得不償失。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相關文章: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10-28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12-21
[精]《長安的荔枝》讀后感12-25
【優(yōu)】《長安的荔枝》讀后感07-06
(優(yōu)秀)《長安的荔枝》讀后感01-15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優(yōu))02-25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合集)01-15
(熱)長安的荔枝讀后感07-28
(精華)《長安的荔枝》讀后感24篇04-16
荔枝的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