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蠟燭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蠟燭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蠟燭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戰(zhàn)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zhàn)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lián)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lián)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創(chuàng)作以戰(zhàn)爭題材為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9至1971年發(fā)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寫從戰(zhàn)爭初期蘇聯(lián)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zhàn)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zhàn)時生活的細節(jié)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lián)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wèi)戰(zhàn)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zhàn),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尸戰(zhàn)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zhàn)士。她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zhàn)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zhàn)死的蘇聯(lián)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p輕理好了他的頭發(fā),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崩蠇D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靜靜地!彼肓诵┦裁?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zhàn)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尸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袄蠇D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為什么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學生自由討論。
、七x兩位同學發(fā)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為:“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為:“事件本身很感人!庇腥苏J為:“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為的感人!庇腥苏J為“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婚喜燭獻給紅軍戰(zhàn)士,這一點很感人!薄
歸納總結:首先作者著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xiàn)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zhàn)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毕袷闱樵姡澝罓T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jīng)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后過于籠統(tǒng),不夠細致。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xiàn)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后的環(huán)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lián)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xiàn),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断灎T》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業(yè)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語文蠟燭說課稿2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zhàn)斗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jīng)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zhàn)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fā)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zhàn)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2)課前搜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內容的了解。
(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導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著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銹跡斑斑。二戰(zhàn)的炮聲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zhàn)場上感人的一幕。
(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xiàn)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guī)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zhàn)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在于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了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
(設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傊,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
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xiàn)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
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p>
(設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xiàn)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
(六)拓展升華
投示“鑄劍為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chuàng)作。
(設計說明:此項設計在于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并且通過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戰(zhàn)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到升華)
教師結語:二戰(zhàn)的槍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回音,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仍遠遠多于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語文蠟燭說課稿3
【教材分析】
《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硝煙的戰(zhàn)斗,但它無時無刻不給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為什么呢?這因為對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已經(jīng)達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別成功地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雖然花費筆墨不多,但簡約而不簡單,循一點,足可以窺見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新詞,能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清楚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怎樣與德軍周旋的。作者對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方法,以及環(huán)境描寫在烘托當時氣氛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
主要采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方法,通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指導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理念】
應當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松,引導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
如何緊抓語言文字?于永正:“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jù)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過程……”在這里,想更進一步地實現(xiàn)自身的意圖,那就根據(jù)內容,要仔細斟酌、反復鉆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xiàn)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lián)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環(huán)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序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此外,在引導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軍周旋斗智的基礎上,本人還力圖在訓練語言、積淀情感的同時,體現(xiàn)一個由扶到放,由指導到自主的過程。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課著力對兩個問題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讀的多元性與規(guī)定性
中,強化展現(xiàn)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chuàng)造性,同時認為多元解讀并非沒任何制約的純個體主觀心理反應,而主觀心理與文本隱蔽信號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通過價值的引領讓領悟文本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guī)律。
二、語言轉換的整體性與主動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體性與主動性,將體驗,想象與語言發(fā)展結合起來。諸如引發(fā)認知沖突,進行爭辯,憑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體現(xiàn)“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又旨在激發(fā)思維,表達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整體的發(fā)展。
語文蠟燭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2課。這是一篇劇本,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杰克、女兒杰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情節(ji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教學目標: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jù)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了如指掌”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5.教學準備: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法西斯對法國人的殘酷迫害。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jù)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lián)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
1、激趣直接板書課題——《半截蠟燭》,學生質疑,你會想到什么?是不是會想:為什么會是半截蠟燭?這半截蠟燭有什么用呢?
2、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因此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這節(jié)課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之一。
3、介紹劇本這種新題材的語言特點。
。1)課文的開頭列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2)整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
。3)課文的中間用括號的形式提示當時的情景、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4、簡單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1、劇本前半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主要通過“絕妙”、“絕密”這兩個詞圍繞課文內容造句:伯諾德夫人想了個絕妙的主意,把絕密情報封在半截蠟燭里。通過重點句的朗讀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不惜代價。[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2、劇本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相機板書:萬分危急、一吹二端
“萬分危急”,著急什么?
。ā叭f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保
劇本后半部分是重點段落,要著重讓學生反復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勇敢、機智、熱愛祖國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升華]
五、回歸,課外延伸。
續(xù)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毕旅娴墓适聲鯓影l(fā)展呢? 如果被發(fā)現(xiàn)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如果沒有被發(fā)現(xiàn)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說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業(yè):
將續(xù)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fā)現(xiàn)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萬分危急 不惜代價
半
三個德國軍官 絕 截 絕 伯諾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點燃 重新點燃 密 蠟 妙 奪回 吹熄 端走 端上樓
燭 機敏 勇敢 熱愛祖國
學與問教案
語文蠟燭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紅蠟燭》。
這是一篇日本童話故事。講的是猴子在山下見到一個像花炮一樣的東西,準備晚上點花炮,烏龜和黃鼠狼都不敢點,只有野豬最勇敢,把花炮點著了。原來,它不是花炮,而是一支紅蠟燭。它寫出了動物們那種好奇、想嘗試又害怕的心理。本篇課文我一共安排了3課時。第一課時,初步感知課文。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識記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做到人人能自主學習。
第二課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進行朗讀感悟。在教學中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發(fā)表見解,續(xù)編故事。第三課時是識字教學,著重寫好左右結構的字。
現(xiàn)在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授課。
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直觀的事物易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我先出示花炮和紅蠟燭的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并且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讓孩子們融入童話描述的情境中。學習生字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勇敢的小野豬還為森林王國請來了許多客人呢!看,它們來了。指導第一、二自然段朗讀時,我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情境,“看樣子,老師難不倒你們,讓我再想想辦法。哎呀,差點兒把小野豬給忘了,它正催我們去森林王國呢!森林王國熱鬧極了,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識字方法,有了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我設計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會認字。如,“轟”字可用編故事的方法:兩節(jié)車廂相撞,轟的一聲響!奥埂笨捎米掷碜R字:你看,“鹿”像什么?它是個象形字,就像一只鹿!跋灐弊挚捎脫Q一換的`方法:借字換成蟲字旁。“燭、險、炸、簽、挨、膽、繞、捂”都可用換一換的方法!叭帷弊挚捎眉右患拥姆椒ǎ好幽竞軠厝。還有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環(huán)境中認字,在公共車上、廣告牌上、標語、電視等等生活場所他們都記住了許多生字。這樣,孩子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合作意識也更強。
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時,我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感悟,第二自然段重點寫了猴子說的話,我指導學生理解后進行朗讀。如“危險!危險!不能離它太近,會炸的!”請學生先讀讀這句話,試著結合這句話中的三個感嘆號體會當時的情景?吹叫游飩兿蚧ㄅ趪蟻恚『镒拥男那樵鯓?猴子當時覺得這東西非常危險,所以他的聲音一定特別大,尤其是“會炸的”中的“炸”字要讀得更響亮,讓所有的小動物都能聽見。
整個教學過程我多處滲透安全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勇敢的真正含義。如學生講到野豬勇敢時,我趁機進行安全教育:小野豬是很勇敢,可放花炮必須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大人才能放,小朋友不能放花炮,太危險了。教學“你推我搡”的意思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話,引導學生上下樓梯時,小朋友不要你推我搡。
語文蠟燭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中的課文是圍繞著“正義必勝”這一主題而安排的。除了此文,還有《盧溝橋烽火》和《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兩篇課文。《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贊揚了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定的動作、神情、語言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單獨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紤]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jù)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鎮(zhèn)定、勇敢和機智。
3、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松,引導學生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如何緊抓語言文字?于永正說:“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jù)課文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教學過程……”在這里,我想更進一步地實現(xiàn)自身的意圖,那就是根據(jù)課文內容,教師要仔細斟酌、反復鉆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xiàn)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lián)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是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環(huán)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學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jù)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朗讀感悟,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
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ǘ┙涣麽屢伞
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采用小組學習交流的方式,掃除字詞障礙,并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jié),理清文章思路,歸納段落大意。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ㄈ┱n堂檢測
練習冊中的基礎達標1、2、3、4、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學生通過回憶思考回答問題,為繼續(xù)學習新課文做好鋪墊。)
。ǘ┙涣麽屢
1、老師以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1、2段的學習
A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體現(xiàn)在哪?
B伯諾德夫人想到藏情報的主意很絕妙,這又體現(xiàn)在哪?
然后先自己讀讀進行批注,小組交流。
2、學習3----7段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xiàn)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升華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后,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如果知道了這件事,要頒發(fā)榮譽獎章,那么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之中誰將有幸榮膺此獎呢?
2.交流自己搜集的愛國小故事。
(四)課堂檢測
1.用四字詞語評價文中的人物。
2.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呈現(xiàn)課文的主體結構內容,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是全文的縮放。具體情況如下:
板書設計:
6.半截蠟燭
點燃重新點燃奪回
╲╱╲╱╲緊張
吹熄端走拿上樓
敬佩
急忙輕輕慢慢從容嬌聲鎮(zhèn)定
更多說課文章,請訪問說課網(wǎng)頻道。
【語文蠟燭說課稿】相關文章:
蠟燭說課稿12-19
《半截蠟燭》說課稿12-03
語文蠟燭教案08-26
《蠟燭》語文教案10-04
蠟燭語文教案02-08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案02-17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8-16
蠟燭語文教案14篇02-09
《半截蠟燭》語文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