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
教學目標]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教學設想]
1、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jù)。
2、適當補充《左傳》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材料。
3、可結(jié)合本課讓學生了解說話講究藝術(shù)的重要性,設一堂口語交際課,題為《說話藝術(shù)大家談》。
[教學設計]
一、從復習《曹劌論戰(zhàn)》引入,進一步認識《左傳》?勺寣W生回憶
初中的有關(guān)知識,然后回答,教師補充。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
《左傳》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與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fā)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
《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高低,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時代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成員,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也有將相、武臣、學者,有說客、良醫(yī)、商賈、娼優(yōu),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客等。各種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較詳細的事跡記錄或鮮明的形象描繪。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xiàn)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二、讓學生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重點字的讀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uī)而出
亡鄭以陪(beì)鄰 共(gōng)其乏困 闕(jué)秦
秦伯說(yuè) 逢(páng)孫
然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自讀、領讀等)讀三遍。
三、簡介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是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仍未感化晉國。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攻鄭呢?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欲望,于是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四、理清層次
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課后練習題二,實際上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晉圍鄭(讓學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原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guān),和秦利害關(guān)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
參照“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讀過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筆的巧妙、行文的縝密。
第二段:臨危受命s("content_relate");
【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相關(guān)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作文07-28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3-29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03-20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精選14篇)05-23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02-21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15篇02-22
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14篇02-22
《燭之武退秦師》高一語文上冊教案04-23
必修一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02-27
燭之武退秦師讀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