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 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漢魏晉時期五言詩體裁式樣更新、題材內(nèi)容廣泛、表現(xiàn)技巧豐富的特點及與《詩經(jīng)》四言詩和《楚辭》騷體詩的區(qū)別;
2.分析理解三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現(xiàn)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藝術(shù)效果;
3.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掌握詩歌欣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二、難點、重點
1.通過詩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現(xiàn)的手法和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歌的意境。
2.逐步掌握詩歌欣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三、教學設(shè)計
1.課型:鑒賞課
2.教具:投影儀、PowerPoint自制.課件等。
3.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古詩十九首》鑒賞
一、五言詩古詩的興起
西漢至東漢
400年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和民間歌謠。漢代詩歌是在《詩經(jīng)》、《楚辭》和秦、漢民歌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大致經(jīng)歷了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創(chuàng)作、從樂府歌辭到文人徒詩即“古詩”、從四言體到五言體、從騷體到七言體,從敘事詩到抒情詩的發(fā)展過程。其中以兩漢樂府民歌和東漢后期無名氏文人五言古詩的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全篇由五字句構(gòu)成的詩。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據(jù)《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所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五言詩已經(jīng)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詞之要”(鐘嶸《詩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xiàn)了大批名作。
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在音節(jié)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后發(fā)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tǒng)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并且發(fā)展為泛指后來具有“古詩”藝術(shù)特點的一種詩體。初唐以后,產(chǎn)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體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二、《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tǒng)的《文選》,究竟產(chǎn)生于何時,由何人所作,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保ā墩f詩□語》)近代梁啟超根據(jù)《古詩十九首》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點,指出它們“雖不是一個人所作,卻是一個時代──先后不過數(shù)十年間所作”,并論證它們應是東漢后期安、順、桓、靈帝年間,約公元2世紀的作品(《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取得了比較合乎實際的結(jié)論!
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勾結(jié)擅權(quán),官僚集團壟斷仕路,上層士流結(jié)黨標榜,文人士子備受壓抑。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文人士子或為避禍,或為尋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們離鄉(xiāng)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鄉(xiāng)愁和“思婦”的閨怨。《古詩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寫仕途碰壁后產(chǎn)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和離別相思之情,它們在對日常時世、人事、節(jié)候、名利、享樂等等的詠嘆中,感嘆抒發(fā)中,突出的是一種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歡樂少有、悲傷長多的感喟。這些詩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反映了東漢末年儒家思想崩潰,身逢亂世的中下層文人在仕途碰壁后對短促而苦難的人生的深刻思索,在對現(xiàn)世人生的懷疑和否定的同時,也標示著內(nèi)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表面看來似乎是無恥地在貪圖享樂、腐敗、墮落,其實,恰恰相反,它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深刻地表現(xiàn)了對人生、生活的極力追求,蘊含著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深刻不滿。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們大抵屬于中下層文士,熟悉本階層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情緒,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詩歌藝術(shù)上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的傳統(tǒng),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yǎng)!对娊(jīng)》的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有的作品還在題材、語言、意境等方面,表現(xiàn)出《詩經(jīng)》的影響。如“迢迢牽牛星”,寫織女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發(fā)展了《詩經(jīng)·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的想象;“明月皎夜光”中“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的比興,提煉《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等語而成;“東城高且長”中“《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的感慨,更直接引用《詩經(jīng)》作品。而“涉江采芙蓉”則顯然受到《楚辭·九歌》的影響和啟發(fā)。但“古詩”與樂府民歌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其間并無鴻溝!肮旁姟毙问皆菍W習、模仿樂府民歌的,許多作品留有樂府四句一解的痕跡。有的“古詩”作品本屬樂府歌辭,如“生年不滿百”來自樂府《西門行》古辭。不少“古詩”作品有濃厚的民歌風味,如“行行重行行”回環(huán)復沓,排比重疊;“青青陵上柏”曉喻通俗;“迢迢牽牛星”以民間傳說為題材;“客從遠方來”用雙關(guān)隱語表相思;“冉冉孤生竹”、“凜凜歲云暮”等抒情詩都采取敘事方式傾訴衷情,運用比興手法渲染烘托,使作品增強了民歌情趣。但“古詩”的形式、技巧較之樂府民歌更為細致工整。
劉勰概括“古詩”的藝術(shù)特色是,“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怊悵切情”。以《古詩十九首》而言,它把深入淺出的精心構(gòu)思,富于形象的比興手法,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平淡語言,融合一爐,形成曲盡衷情而委婉動人的獨特風格。其中的游子詩多屬感興之作,寓有哲理,意蘊深長,耐人尋味;而思婦詩意在動人,所以形象鮮明,感情含蓄。前一類如“青青陵上柏”,它以“陵上柏”、“澗中石”起興,而后如同閑話,卻有層次,有對比,在描寫小民適意娛樂和王侯窮奢極侈的情景中自然流露褒貶,結(jié)語“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稍加點破,引人思索。“明月皎夜光”則以悲秋起興,鋪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時節(jié)物候變化,渲染炎涼氣氛,然后直截指責朋友不相提攜,結(jié)語點破不講交情,“虛名復何益”,借以警世。后一類如“行行重行行”通篇傾訴別離相思之苦,似乎脫口而出,信口絮叨,實則從追敘遠別到強作自慰,隨感情發(fā)展,波瀾起伏,結(jié)構(gòu)精致,銜接自然,而以直白為主,穿插比興,語言精練,形象明快,確是“古詩”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代表作。他如“冉冉孤生竹”、“凜凜歲云暮”等篇也都具有同樣的藝術(shù)特點。
在文學史上,《古詩十九首》所代表的東漢后期無名氏五言詩,標志著五言詩歌從以敘事為主的樂府民歌發(fā)展到以抒情為主的文人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成熟,同時也為魏晉南北朝以五言詩型為主體的文人詩歌的高度繁榮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他們的作品在梁代已獲高度評價,劉勰推崇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稱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學習、摹擬、繼承發(fā)展“古詩”手法、風格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不絕如縷,可見其影響甚為深遠。
三、《迢迢牽牛星
【《漢魏晉五言詩》 2】相關(guān)文章:
五言詩大全10-19
魏晉玄學與莊學新變08-18
漢點滴作文05-05
有趣的漢作文04-23
魏晉時期道家自然觀對人格美學的影響08-22
咱班的男子漢08-16
漢之美作文05-05
漢筑國作文05-05
男子漢作文06-01
我愛你漢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