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學會連除運算,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況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明確運算順序。
2、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蹖W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960個果凍可以裝多少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
。廴嘟涣,展示算法多樣化]
師板書:(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師:請同學們交流這樣做的.理由。
師: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嗎?
活動三:練一練
1、第一題:首先讓學生觀察圖表,理解題意,知道解決什么問題,再自主地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及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2、第二題:學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看卡片說得數(shù)(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jù)我們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shù)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jié)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師:計算時,應根據(jù)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shù)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shù)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shù)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shù)。(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shù)360,除數(shù)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shù)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3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shù)。
使學生經歷能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shù),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等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體會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
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難點:
理解每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用猴王給猴子分桃的情境來導入:
猴王給猴子分桃,怎樣分才公平?
4個桃子分給兩個猴子
2個桃子分給兩個猴子
1個桃子分給兩個猴子
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樣分?
學生探討怎樣分
(學生思考:一個猴子得一半,一半用數(shù)怎樣表示)
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這一半該用什么樣的數(shù)來表示?
學生:二分之一
像二分之一這樣的數(shù)就是分數(shù)。我們這節(jié)課一起來認識分數(shù)。
(板書) 認識分數(shù) 分數(shù)線 分子 分母
總結: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二分之一”的桃子的'。
(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2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 3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拿一張長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展示學生涂色的作品(折法不同的各種情況)讓學生理解只要是平均分的就是二分之一。
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呢?
舉例說說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圖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畫“勾”。
說一說
2.認識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
。1)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生: 1/4、1/8、1/3、1/6……(師板書)
(2)拿一張紙折一折,并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匯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組內交流。 展示作品:
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表示的1/4
(3)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為它們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圖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數(shù)嗎?
(5)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shù)嗎?(請圓形操作的學生舉起)
、比較分數(shù)大小
。1)展示作品:圓形表示的1/2、1/4
比較它們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說出哪個分數(shù)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塊)1/4呢?(一小塊)中間用什么符號?(小于號)
。2)用完全相同的圓,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樣?(。
用學生作品驗證。
。3) 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shù)嗎?老師給每組中發(fā)的圖形大小相同,誰表示的分數(shù)大?誰表示的分數(shù)小呢?組內比較。
6、分數(shù)的書寫。
。1)師教寫1/2。
。2)你能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嗎?(書上練習)
匯報:1/3 1/6 1/9 1/8
。3)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怎樣的?請生閱讀書P98
中間短橫,是?(分數(shù)線 板書)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圖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分數(shù)。(書上題目)
長方形 1
1/3 先估,課件移動1/3,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估,課件移動1/6,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對的?有什么竅門?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觀察比較估計,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
。ㄈ╈柟虘,內化提高
生活中的幾分之幾,你能聯(lián)想到幾分之幾
。ㄋ模┲R梳理,總結評價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4
教學內容:p.109~112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學期的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2、復習軸對稱、統(tǒng)計、平移和旋轉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整體:
本學期我們一共學了11個單元,對照目錄,說說有哪11個單元。
。ㄎ覀兦懊婷恳淮螁卧獪y試之后,我都會要求學生把本單元測試的分數(shù)寫在目錄上。)
可自己的測試分數(shù),把這11個內容分成3類:我學得好的內容、我最感興趣的內容、我覺得學習有困難的內容,把它們一一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老師簡單摸底,了解學生的情況。
聽聽大家的意見,說說你喜歡老師怎樣的安排復習?
二、分塊復習:
。ㄒ唬┯嬎
1、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板書:□□□÷□
問: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可能是幾位數(shù),也可能是幾位數(shù)?
什么時候尚是三位數(shù)?什么時候兩位數(shù)?
如果除數(shù)是6,要得到三位數(shù)的商,被除數(shù)百位上可能是哪幾個數(shù)?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如果要得到的是兩位數(shù)的商,被除數(shù)百位上可能是哪幾個數(shù)?其中最大的是多少?
什么時候商中間會出現(xiàn)“0”?
。á侔傥徽谑簧喜粔蛏1)
還是以除數(shù)是6為例,要使商中間是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幾?十位上可能填幾?
一起來計算914÷4
注意有三個步驟:計算、驗算、橫式上寫得數(shù)
算得結果是228......2
如果沒有余數(shù),那被除數(shù)應該是多少?(912)
把算式改成912÷4=228
問:要使商,減少1,被除數(shù)應該怎么改?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要使商多5,被除數(shù)又應該怎么改呢?為什么?
2、板書:□□×□□,接下來我們要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說說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可能是幾位數(shù),也可能是幾位數(shù)?
你是怎么想到的?
。ǹ梢苑謩e舉例:10×10和99×99)
這類乘法中有一個特殊情況,就上乘數(shù)末尾有0
板書:40×50,請判斷:
。1)這個積的末尾至少有2個0
。2)這個積的末尾只能有2個0
問:哪句話是對的?為什么?
估算:48×52說說像這樣的題目,你可以怎么估算一下它的結果?
筆算該題,并驗算,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
算一算:(1)848÷4283÷4408÷4
32×3040×2740×30
。2)900÷3545÷523×20
50×8025×24660÷6
復習一下25×24的口算方法。
。ǘ┛吹4題,請你說說這題復習的是哪一塊的內容?
板書:軸對稱圖形
怎么樣的圖形可以稱為“軸對稱圖形”?
注意:不僅有形狀的要求,還要有顏色方法的要求
判斷書上的這幾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不是的,要說出理由。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每一個圖形所表示的意義,那就請他來介紹一下。
第2小題是什么方面的知識呢?
板書:統(tǒng)計
請學生按照書上表格中所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教師巡視,注意是否每個學生都能過關。
一邊涂色,一邊要求學生估計它的平均數(shù)可能是多少?說說估計理由。
從圖中你還能知道些什么?
。ㄈ┢揭坪托D:
分別用動作來表示平移、表示旋轉
判斷書上第5題,這4樣運動屬于平移還是旋轉呢?
第6題:這也是平移的內容
在做這類題的時候要注意看清楚移動的方向和格數(shù)。
移動的方向,可以通過箭頭來判斷。而移動的格數(shù)要通過對應點之間的格數(shù)來判斷,注意在數(shù)的時候,開始的那個點不要數(shù)進去。
學生數(shù)一數(shù),完成書上的練習。交流。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
各種秤、鹽等。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知
1、游戲激趣:
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做游戲,現(xiàn)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背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誰想來做?背的同學,你能把你剛才的感受講給我們嗎?
2、實踐體驗:
課前,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些物品,請同位兩個人互相掂一掂,說一說你們有什么感受?
3、導入新知:
通過剛才的"背一背"游戲和掂一掂活動,同學們都感受到物品有輕有重,那么象一個蘋果、一杯水、老師的體重等,你們想不想知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有多重。(板書: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秤
在我們購物的時候,常發(fā)現(xiàn)有的物品有包裝,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的標識。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沒有包裝袋,比如雞蛋,蘋果等,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有多重呢?對,要想知道這些物體的準確重量,我們可以用秤來稱,能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三種秤,請看(實物出示體重秤、天平、臺秤)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種,你們想看一看嗎?(大屏幕出示各種秤)
2、認識天平
我們了解很多種秤,其實,在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還會常用到天平。(介紹天平)天平兩端有兩個托盤,一般情況下是左邊放要稱的物品,右邊放法碼。當紅色的指針指在正中間時,說明天平兩端的物品是一樣重的。那么,法碼顯示有多重,左邊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用到臺秤。你們能讀出所示的重量嗎?(大屏幕出示教材"練一練"),誰想讀出一個西瓜的重量?一個雞蛋呢?
3、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克
剛才你們在說西瓜和雞蛋的重量時,分別用了什么單位?(板書:千克、克)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認識的兩個重量單位。
、、稱一稱:分別稱出兩袋鹽和1枚2分硬幣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別掂一掂1千克鹽和1克硬幣的'有多重。
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克?
。4)、說一說:你認為1克和1千克誰重?你知道什么時候應該用克做單位,什么時候要用千克做單位嗎?
。5)小結:一般說來,我們稱稍重的物體時用千克來做單位,而比較輕的物體卻要用克來做單位。雖然我們日常生活中都習慣用"斤"或"兩"作重量單位,但是為了方便,國際上就統(tǒng)一給重量規(guī)定了新的單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書:kg)
4、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關系
。1)、算一算:剛才我們稱鹽的時候,一袋鹽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兩袋一共是多少克嗎?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動手操作
你們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單位,來表示你們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稱一稱。
。1)、看一看幾個蘋果大約是1千克?
。2)、一枝鉛筆大約有多重?
。3)、從桌子上選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計有多重,再稱一稱。
6、質疑: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三、鞏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練一練: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稱較重物體的重量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稱較輕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四、拓展新知
1、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2、算一算:稱我們購買物品的時候,經常發(fā)現(xiàn)同類物品有時重量和價格不一樣,到底買哪種便宜呢?
四、總結新知
1、本節(jié)課有收獲嗎?
2、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20頁的實踐活動,直接填在書上。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能用兩種方法正確地解答。
。ǘ┩ㄟ^分析解答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ㄈ┡囵B(yǎng)學生認真審題,初步滲透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用兩種方法解答。
難點:第二種解法。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選擇合適的條件和問題,再算出來。
。1)每層有4個教室。
。2)每個教室有6盞燈。
。3)每箱“可樂”有12瓶。
A.12個教室裝幾盞燈?
B.4箱“可樂”共多少瓶?
C.3層有多少個教室?
學生回答后,老師提問。
這三道題為什么都用乘法計算。
。ㄒ驗槎际乔髱讉幾是多少)
。ǘ⿲W習新課
出示例1:
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說出已知條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條件:(1)有5箱熱水瓶,(2)每箱12個,(3)每個11元。
問題: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在學生審清題意的基礎上,由條件入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兩種解法的兩種思路:
師: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這里有三個條件,根據(jù)哪兩個條件可以直接求一個問題?
生:根據(jù)每箱12個和5箱熱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板書:5箱有多少個)
師:知道了一共有多少個,再根據(jù)每個11元,可以進一步求什么?(板書:一共賣多少元)
這是一種思路,再想一想,要求這個問題根據(jù)這三個條件,還可以先求什么?
。▽W生們討論一下)
生:根據(jù)每個11元和每箱12個,還可以先求出每箱賣多少元。(板書:每箱賣多少元)
師:求出了每箱賣多少元,與5箱結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
(板書: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訂正時,老師板書補充完整。
。1)每箱賣多少元? 。1)5箱有多少個?
11×12=132(元) 12×5=60(個)
。2)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2)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32×5=660(元) 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賣660元。
師:我們把這兩種解法,列成綜合算式可以嗎?請同學討論一下。
討論后請同學回答。(板書)
11×12×5 11×(12×5)
=132×5 =11×60
=660(元) =660(元)
說一說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種解法加括號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個)
師:想一想,這道題怎樣檢驗?能不能用一種解法的結果檢驗另一種解法?互相討論一下。
然后請同學口述檢驗:(第二種解法5箱熱水瓶共有60個,每個賣11元,共賣660元,和第一種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種解法,每個熱水瓶11元,每箱12個,共賣132元,有5箱共賣660元,和第二種解法答案相同)
。ㄈ╈柟谭答
1.根據(jù)復習題已知條件(1)(2)與問題C,編一道應用題。
。▽W生口頭敘述,老師出示)
學校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教室、每個教室安裝6只日光燈。一共安裝多少只日光燈?
(默讀題、審題)
師:根據(jù)這三個已知條件,要求共安裝多少只日光燈,可以先求什么?還可以先求什么?
。ㄓ脙煞N方法解答,觀察計算結果是否相同)(指名寫在玻璃片上)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6×4×3 6×(4×3)
=24×3 =6×12
=72(只) =72(只)
學生做題,老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兩個小隊割青草,每個小隊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兩種方法解答)
老師對上一題解答時出錯的同學、重點輔導,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8×3×2 8×(3×2)
= 24×2 =8×6
=48(千克) =48(千克)
訂正后,進行選擇練習。
3.選擇正確算式。
。1)大生的集郵本里,每頁貼3行郵票,每行貼5張, 6頁一共貼多少張郵票?
A.3×5×6
B.5×3×6
C.5×(3×6)
D.6×3×5
。2)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有40人,每人種3棵樹,三年級學生一共種多少棵樹? [ ]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師生共同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連乘應用題,用兩種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結果相同。
作業(yè):思考第100頁第4題。
小資料〔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因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差異和解答時所用數(shù)學知識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別。但從解題過程和教學要求來看,一般都要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是理解題意。通過讀題,理解題目內容,找出與解題有關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這是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和起點。必要時可將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加以簡要摘錄或直接在題目上作些批劃。
第二步是分析數(shù)量關系。通過分析,弄清各數(shù)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溝通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解題方法,確定運算順序。這是解答應用題最關鍵的一步。有時可以采用模擬操作或演示、圖解等方法來幫助分析思考。
第三步是列式計算。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按照加、減、乘、除的含義用算式表示出來。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計算。
第四步是進行檢驗,書寫答案。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教學連乘應用題。要求學生用一種方法解答,比較容易接受。但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就比較困難了。因而這也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由于學生對于“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怎樣列式(也就是乘數(shù)、被乘數(shù)的位置問題)學生易錯,所以在講授新課之前進行復習。采用選擇已知條件和相關問題的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個幾的問題。出示例題后,讓學生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先分步列式計算,重點強調誰作被乘數(shù)。在列綜合算式時,通過討論深刻理解第二種解法的思路。使學生能輕松地掌握第二種解法。復習鞏固時,在復習題中,選擇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編成一道應用題(類似書中做一做)進行練習,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自己能夠編題,自己解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7
第1課時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41頁例1及第43頁練習九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口算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使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小方塊。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PPT課件出示三組口算題:
(1)3×6=20×4=18+80=
(2)2×7=30×3=14+90=
(3)4×6=40×2=24+80=
2.學生口答,教師點評。
師:同學們?yōu)槭裁此愕糜挚煊譁誓?請仔細觀察每一道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回答)
3.啟發(fā)鼓勵,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課——口算乘法。(板書:口算乘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PPT課件出示例1的主題圖。
(1)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2)結合問題,請學生完整表述題意。
(3)小組討論,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
2.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師:同學們列的式子非常準確,思路清晰。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算出結果?
(1)動手試一試,試說口算過程。
方法一:15+15+15=30+15=45(盒)(動手畫)
方法二:將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動手擺)
方法三:想豎式口算。(說豎式過程)
(2)討論各種方法的特點。
師:說一說你喜歡哪種口算方法,或者為什么不選擇其他方法的原因。
預設:第一種方法太麻煩,如果是計算15×6,一個一個地加,要加5次;
第二種方法把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計算比較簡便;
第三種方法容易忘記進位。
3.教師小結,提煉算理。
將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乘另一個乘數(shù),再把兩個結果加起來比較簡便,也不會因為有進位忘記進位而出錯。
4.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下列練習。
22×4=18×5=26×3=14×6=
(2)學生匯報自己的算法,感受將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優(yōu)勢。
三、深入探究,算法遷移
(1)想一想:150×3=?(PPT課件出示)
小組討論交流口算方法,指名學生匯報。引導學生知識遷移,將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前兩列計算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發(fā)現(xiàn)每組題目得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師生共同歸納出計算規(guī)律:口算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先不看零,口算出結果再在結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規(guī)律,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后兩列計算題。
四、課堂總結,完善思維
通過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疑惑?
五、鞏固提高,強化練習
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九的第1,3題。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
每筐裝15盒草莓,買了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
10×3=305×3=15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jié)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合作、討論問題的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想一想,以完善學生對口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學生在表述口算過程時,語言描述不完整,思路局限于個別學生的想法中,不能展開思路,大膽思考。
[再教設計]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表達,多鼓勵學生動手做、動嘴說,讓學生在體驗口算過程的同時,完善語言表達,促進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第2課時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2及第43頁練習九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2.使學生掌握多種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PPT課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課題。
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掌握得都很不錯,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口算乘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進行促銷活動,進了一批水果,請大家?guī)兔φ碚怼?/p>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1)。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6×10=)
(3)小組合作,探究算理:怎樣才能算出得數(shù)?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
(4)學生匯報,教師動態(tài)呈現(xiàn)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課件演示)
預設: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兩份,每份五盒,分別算出五盒的橙子數(shù),再把兩次算得的數(shù)加起來。
5×6=30,5×6=30,所以30+30=60(個)。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個數(shù),再加上1盒的個數(shù)。
6×9=54,54+6=60(個)。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結果后加上0,所以6×10=60(個)。
(5)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口算方法。
2.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1)PPT課件出示計算下列各題。
5×10=9×10=18×10=40×10=
(2)指名匯報各題口算方法。
(3)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說說原因。教師提示:靈活選擇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師:同學們對橙子數(shù)的計算比較準確,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讓我們來繼續(xù)整理蘋果的數(shù)量吧!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2),分析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應該怎樣口算呢?
引導觀察主題圖,思考多種方法。獨立想一想,小組討論。
(3)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口算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匯報并寫板書)
三、課堂總結,積累經驗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四、鞏固提高,練習運用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
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
2.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九的第1,2題。
小組比賽,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1)6×10=60(個)(2)12×20=240(個)
6×9=5412×2=24
6×1=624×10=240
54+6=60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現(xiàn)實情境是學生列算式的依據(jù),通過直觀的情境圖,加深學生對情境的理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過練習,優(yōu)化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自主性不強,設計中以學生的探究交流為主,但是教師的引導過多,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綜合能力沒有體現(xiàn)。
[再教設計]在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整百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3課時口算乘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43頁~45頁練習九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
2.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提高理解算理的能力。
3.加強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理念。
【教學重點】
熟練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明白算理。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誰能運用你所掌握的口算方法來試一試?
1.(PPT課件出示)口算8×10=()我是這樣想的:
口算20×3=()我是這樣想的:
2.一分鐘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是太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來完成有關口算乘法的一些練習。
二、目標練習,鞏固理解
1.基礎練習,完成教材第43頁~45頁練習九的第3,4,5,9題。
(1)第5題:完成第5題,看誰算得快?
鼓勵算得快又對的學生說出口算過程,鞏固對算理的理解。
(2)第9題:學生通過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并說說自己的口算過程。
(3)第3,4題: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找出數(shù)學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2.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44頁練習九的第6題~8題。
(1)PPT課件出示第6,7題,指名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有理有據(jù)的進行表達。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第8題,奪紅旗。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性。
3.綜合練習,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0,11題。
(1)第10題,行程問題。
分析數(shù)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學生獨立解決(1)(2)兩個問題。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間的速度差乘追及時間等于追及的路程這一關系式解決問題(3)。(學生集體討論,選擇性拔高)
(2)第11題,時間問題:1小時=60分,1天=24小時。
分析題意,理解隱含條件。
4.思維訓練,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2題。
(1)引導學生獲取有效的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1)。
(2)提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2)。
三、拓展練習,升華提高
小組出題,互考互評。
四、總結反思,激發(fā)求知欲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呢?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的綜合練習
16×5
10×5=506×5=30
50+30=80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題中出現(xiàn)隱含條件,教學時,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方法進行分析,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會清晰地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數(shù)量關系式模型,進而通過交流,掌握這一數(shù)量關系。
[不足之處]理解“追及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是解決練習題第10題第(3)題的基礎,也是難點,部分學生理解得不透徹。
[再教設計]可利用課件動態(tài)模擬豹子和羚羊1秒鐘后距離相差了多少,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速度差,也可以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8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⒈)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á矗┘依锏碾婌俣贰㈦娕鞯劝l(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á玻┰谑褂弥校灰|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á常╋埐俗龊靡院,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⒈對只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矤C傷部位已經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碃C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礌C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P70面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兩張面積不同但方格數(shù)相同的長方形圖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個。
學具:三個面積大小不同的長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設計圖紙。
三、三維教學目標、策略選擇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知道怎樣簡單地測量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靈活地選用合適的面積單位。
過程與方法:動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式的方法學習。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等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這是一堂概念課,必須把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生動,易于讓學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學設計中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讓學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積的含義及面積單位產生的意義和如何準確地使用。同時通過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培養(yǎng)合作能力。總之,整堂課的教學策略選擇始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處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小兔開了一家玻璃店,這天他的店里發(fā)出了爭吵聲,我們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原來小松鼠和小猴分別要給自己的畫框配上一塊玻璃,小兔要收他們一樣多的錢,小松鼠覺得不公平,便和小兔爭論了起來。請你來評評理,小兔這么收費合理嗎?
2、師:兩塊玻璃有大有。ò鍟捍笮。,我們就說這兩塊玻璃的面積一塊大一塊小。(板書:面積)
二、感知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
(1)師:在我們身邊的每個物體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2)摸一摸師:請你們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面,從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摸課桌的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看一看師:看一看黑板的面,課桌的面相比,怎樣?
。4)想一想師:生活中的物體,你還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
(5)歸納: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的表面)我們把書表面的大小叫做書面的面積,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積。
2、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
。1)出示:
師: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圖形,這些圖形有大小嗎?你能分辨他們誰大誰小嗎?第4個圖形能比較面積的大小嗎?為什么?
。2)歸納:看來只有象A、B、C這樣封閉的`圖形才能判斷它的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的圖形)
3、歸納面積的意義。
師: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面積?
三、操作探究,認識單位
1、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請學生從信封里取出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下面請同桌合作,一起來想辦法比較一下。
。1)用重疊法可區(qū)分出A與C,B與C的大小。
(2)A和C無法用重疊法判斷大小,怎么辦呢?
A、請同桌合作,可利用手頭的工具,盡量想辦法比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這些正方形來判斷。
請學生反饋,將小正方形擺在圖形上面量,A上面可以擺三行,每行擺三個,共可以擺9個正方形。B上面可以擺兩行,每行擺五個,共可以擺10個正方形。這樣就可以比出B的面積大。(鼓勵學生選擇方便易行的方法來擺)
假如把小正方形換成小圓片來量,你覺得用哪個合適?
B、如果手頭沒有小正方形怎么辦呢?看,米老鼠想了個好辦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嗎?
原來也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比較面積的大校
2、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
師:我們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做一個游戲,老師這兒有兩張圖片,請兩個同學上來看數(shù)里面有幾個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數(shù)告訴大家,請大家猜猜誰看到的圖形大。
(1)師:你們?yōu)槭裁磿洛e呢?
(2)歸納:看來數(shù)方格時必須統(tǒng)一方格的大小,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就不能正確地比較和測量出面積,因此國際上就規(guī)定了一些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3、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紹平方厘米
A、師:請大家拿出所剪的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這么大一個正方形我們就說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板書:平方厘米)誰來說一說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義)
B、師: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書中74頁第1題的長方形面積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覺?
(2)認識平方分米
A、我們用一個大一些的面積單位就可測量課桌面的大小,這就是平方分米。(板書: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說一說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義)
C、用手勢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覺?
。3)認識平方米
A、我們就得用一個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單位來測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書: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應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義)
C、出示面積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內能站下幾名同學。實際測試。
4、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它們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鞏固運用
填上適當?shù)拿娣e單位。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________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________
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________
四、思維拓展
學了今天的知識,米老鼠設計了幾幅漂亮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看。
1、數(shù)一數(shù)這兩個圖案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2、請你當小小設計家,來設計圖案,并說說你設計的圖案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你有些什么收獲呢?
情景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意義,了解面積是有大有小的。
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學生充份感覺“面”的存在,又通過物體表面大小的比較,使學生理解面積的第一層含義。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對比,讓學生直觀地明白只有封閉的圖形才能比較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理解面積的第二層含義。
在上面兩個層面理解的基礎上,以出示板書為線索,鼓勵學生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讓學生知道:要想精確地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應選擇小正方形來擺合適。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富有童趣,學生因為思維的定式想當然地認為方格數(shù)多的圖形面積就大。通過猜錯的經歷,學生會更深刻地理解為什么需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
五、教學片斷實錄
片斷一:認識封閉圖形的大校
。1)出示:
師: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圖形,這些圖形有大小嗎?你能分辨他們誰大誰小嗎?
生1、我覺得按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C、A、D、B。因為把D還沒連接的兩個端點連起來就可以看出D比B的面積大。
。ǜ鶕(jù)學生回答課件顯示連法1。)
。ㄕ埰溆鄬W生對生1的方法發(fā)表意見,許多學生都贊成生1的說法。)
師:按照你的思路,除了這樣連線外還可以這樣連(出示連法2),這樣看來D的面積就比B小了。(生1覺得連法2有道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不成立,服氣地坐下了)
。ā耙皇て鹎永恕保瑢W生紛紛說出各種連法。)
生2:連接的曲線還可以再往里凹,這樣D的面積就更小了。
生3:其實連接的曲線也可以向外凸,可以使D的面積比C還大。(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顯示連法3。)
(請學生小組討論,到底怎么比較D的面積,D能不能比較面積的大小。)
生4:其實剛才的連線都是把D變成封閉圖形,D實際上不是封閉圖形,它不能比較大小。
生5:只有封閉的圖形才能比較大小。
。2)歸納:看來只有象A、B、C這樣封閉的圖形才能判斷它的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的圖形)
片斷二:1、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請學生從信封里取出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下面請同桌合作,一起來想辦法比較一下。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用重疊法可區(qū)分出A與C,B與C的大小。請學生演示重疊法的比較方法。
(2)師:為什么不用重疊法比較A和C的大小呢?(學生充分說明其理由)
請同桌合作,可利用手頭的工具,盡量想辦法比較出A和C的大小。
生1:先將A與C重疊,再將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下進行比較就能比出大小。
師:生1很會動腦筋,但假如我們要比的是兩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或者兩個操場的面積就不可能將它們剪下來和重疊,再想想有沒比生1更好的方法?
生2:可以利用袋子里的小正方形,把它們分別擺在A和C上面,看哪個擺的小正方形多,哪個圖形的面積就大。
師:生2能利用手頭的這些小正方形來擺,這個方法不錯,我們請他來演示一下。(請生2在實物投影儀上擺放,在生2擺放過程中師指出手頭只有10個小正方形,要在A、C上都放滿不夠,怎么辦?生2表示先擺完A,再重新擺B。)
生3:老師,我認為可以同時將A、C擺起來,而且很清楚。(請生3上來擺)A一行擺3個,可以擺3行,共9個小正方形。B一行擺4個,可以擺2行,共3個小正方形?梢钥闯鯝比C的面積大。
生4:......
師:剛才幾個同學都想到了了不起的方法,你認為誰的方法最巧妙?請說說你的理由。
[以上兩個教學片斷,學生在不斷的疑問--探究--解惑--再疑問--再探究--再解惑的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最后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法,學生的辯證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推敲出的越來越巧妙的方法使整個學習過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六、教學反思
“面積和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從直線到平面、從長度到面積,由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又是學生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整個教學活動,注重多種感官參與、多種手段并用,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在學生腦海里形成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確的概念。通過探索活動,學生經理數(shù)學致使“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的過程,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找到科學的方法,不時地享受著觀察、思維、想象帶來的快樂,感受著數(shù)學的獨特魅力。整堂課,學生在“做”中學數(shù)學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們體驗著數(shù)學的趣味性、實用性,體驗著成功的喜悅。數(shù)學教學說到底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從這節(jié)課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不應該追求表面上的熱鬧,而應力爭把外顯的感知內容轉化為內在的思維對象,在學生的思維深處不斷激起創(chuàng)造的火花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5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除法計算及除法的驗算,能正確熟練的進行除法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除法(首位能整除)的計算,養(yǎng)車驗算的好習慣。
難點:熟練除法計算,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練習七”的前六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練習。(板書課題:練習七)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練習七第7題第1組
學生口算,注意比較每組題中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和幾十幾除以一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聯(lián)系。
2、完成練習七第7題第2組
3、學生口算,比較每組題的關系,說明除法可以用乘法驗算。
4、完成練習七第8題
5、指名口算,說說你的想法。
6、完成練習七第9題
讓學生先估算,再用豎式計算,并進行驗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七第1 0題
出示題目,你從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問題?應該怎樣列式?
交流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1 1題
3、請同學們自己讀題,并做在教材上。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解題思路。
4、完成練習七第1 2題說說題意后獨立完成。
5、集體訂正,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完成練習七思考題
7、學生讀題后思考。引導分析“小宇的火車票價是媽媽的一半”是什么意思,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板書設計:
7.(1)10 13 20 23 40 42
。2)93 31 86 43 44 11
9.估計商略
266÷2=133 889÷4=222……1
683÷2=341……1 935÷3=311……2
10. 48÷4=12(人)48÷2=24(張)
11. 96人96÷3=32(人)
12. 48—15=33(個)33÷3=11(個)
思考題
96÷(1+2)=32(元)
教學反思:
教師在平時備課時要換位思考,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備課,思考這個問題提出來有沒有意義,能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這應該是我們每天需要反問自己的'。
無論是設計教學,還是細小的一句教學語言,我們都要認真思考,認真整理,讓學生聽到的是最有用的信息。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6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由復習遷移、類推到新知的學習。
3. 引導學生通過筆算,感覺美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方法,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準備:
師生各準備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筆算(指名學生板演):
24×2= 213×3=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情景圖:(課本13頁例6)
2.抽學生回答從情景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觀察并自由發(fā)言)
灰天鵝:48只;
白天鵝:是灰天鵝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探討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根據(jù)情景圖讓學生提出問題后出示完整題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鵝,白天鵝的只數(shù)是灰天鵝的2倍。白天鵝有多少只?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書:48×2=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呢?)
、賹W生估算48×2的積大約是多少?為什么?
、趲熒餐顒,演示操作,第一行擺4捆,另擺8根,表示48。接著再擺同樣一行小棒。要求2個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個8根是多少,再算出2個40是多少,最后把兩次乘的結果加起來。先算2個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進這捆小棒的右邊:再算2個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樣算出來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圬Q式計算。
問:怎樣計算呢?借助直觀操作、邊講解邊板書豎式。
4 8
× 2
1 6----------8×2
8 -----------40×2(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9 6 ---------(積的十位上為什么是9?)
然后指出,為了書寫簡便,以上豎式可簡寫為:
4 8
× 1 2
9 6 (進位的表示什么?)
。3)嘗試討論,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導學生比較:這兩題與例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怎樣處理進位的數(shù)?使學生明白乘數(shù)乘被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積滿十,向十位進1;如果積滿二十,應向十位進2,積滿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滿十就向百位進位。
①歸納:用一位數(shù)乘被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積滿幾十,就向十位進幾。
、谧⒁猓焊嬖V學生,為了防止忘記,進位數(shù)可寫小一些記在橫線上。
2.探討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出示試一試:4×152=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約的積是多少?
。2)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豎式,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3)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積的百位上寫幾?為什么?
小結:引導學生歸納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說明乘的順序及進位法則。用豎式計算時,注意什么?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完成課本第14頁1、2題
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14頁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五、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所學的算理。
2.歸納一下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乘法應注意的地方。
六、作業(yè)
課本14頁第3、4題。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2
教學內容:課本第71-74頁的內容。(獎牌給哪組)
知識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體會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通過討論“獎牌給哪組”,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體會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平均數(shù)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與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投籃比賽,最后老師把比賽的結果用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并提出思考:到底獎牌要分給哪一組?
2.學生討論并匯報。有的學生說,第一組投中的總數(shù)多,應該發(fā)給第一組;有的學生提出相反意見,因為第一組的人多,第二組的人少,不公平。從而得出應該要看平均每個同學投中幾個球。
3.揭題。
二、探索新知。
1.讓學生嘗試解答。
2.生匯報。
第一種解法:分別用“總數(shù)÷人數(shù)”的方法,計算兩個小組平均每人投中籃球的個數(shù)。
第一小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個)
第二小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個)
第二種解法: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
3.師小結:通過研究獎牌發(fā)給誰這道題,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如何計算平均數(shù)?
4.拓展:生活中,應用平均數(shù)解答的數(shù)學問題還有很多,誰能舉例?
三、鞏固練習:
1.做書本第72頁試一試。
本道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銷售量與今天的進貨
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根據(jù)前三天賣出冰糕的平均數(shù)來進貨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聯(lián)系氣溫的升高,可以聯(lián)系休息日等問題。
2.做書本第73頁練一練第一小題。
先讓學生嘗試解題,再匯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可以在統(tǒng)計表上直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個人調整
一、復習:
1.同學們,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如何解平均數(shù)的問題,誰來說說,如何計算平均數(shù)?
2.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平均數(shù)問題。
二、鞏固練習:
1.比一比,下面兩個小組的平均成績哪組更高?
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組學生第一單元數(shù)學成績統(tǒng)計表
第一組:98、95、89、93、90
第二組:94、86、99、100、95、96
先請學生嘗試解答,教師講評,講評的側重點在于計算平均數(shù)時,總數(shù)與總人數(shù)要相對應。
2.做書本第73頁第2小題。
先讓學生解題,教師再講評:講評的側重點應在于求平均每個學校植樹多少課,應用四個學校的植樹總數(shù)÷四個學校;而求勝利小學平均每班植樹多少課,應用勝利小學的植樹總數(shù)÷班級總數(shù)。
3.做書本第73頁第3小題,教師講評。
4.第74頁第4小題,教師講評。
5.實踐活動:
(1)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填寫統(tǒng)計表,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2)讓學生把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shù)有關的信息,在班級上匯報交流。
6.引導學生結合書本第74頁的數(shù)學故事,討論有危險嗎?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在具體操作體驗中,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3.滲透周長與面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4.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緩緩地拉出貼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都有大小。
二、認識面積,觀察比較。
。ㄒ唬┱J識面積。
1.課桌的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
。ò鍟娣e)
3.桌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要大得多。
。ǘ┯^察比較。
1.T: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面,你能找到兩個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來比一比它們的面積大小嗎?
同桌互相說說。(互說——指名說)
2.S匯報。
A、若學生直接說到面積。 T:真了不起,已經能用今天學的新詞語了。
B、若學生只說到面。 T:就是我們今天學的什么的大小呢?
3.(T拿出一個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個面的大小嗎?(讓學生用面積)
三、動手探究,培養(yǎng)能力。
。ㄒ唬┮l(fā)矛盾。
1.T:王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平面圖。
T:在這個平面圖上,每個建筑物都有它們各自的面積。你能比比它們的大小嗎?
2.聽到“差不多“這個詞,那到底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呢?有沒有辦法比較差不多大小的兩個物體的'面積呢?下面我們就要通過活動找到方法。
。ǘ﹦邮謱嵺`。
1.(兩張差不多的紙片)你們有辦法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嗎?
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活動材料。你們在比較的時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選用什么材料,當然也可以不選用.
T:等會在匯報的時候王老師看看哪一組采用的方法比較多。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
。1學生匯報方法中間不要打斷他。2評價以學生為主。
3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滲透“面”和“面積”的轉換。
4操作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4.還有其他方法嗎?
。ㄈ┚毩暋
1.(T出示課件:沒有方格的圖,但是有編號)
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準備用什么方法比較呢?(數(shù)方格)
2.S獨立作業(yè)。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深化體驗。
(一)課堂小結。
1.T:我們今天學了——面積。
T:還會說了“***的大小就是***的面積!蹦隳茉囍f說嗎?
2.(T出示湖面照片)
T:王老師帶來了一張照片,你能找到里面的面,并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面積嗎?
。═出示房子照片)
T:還帶來了一張照片,你能找一找,說一說嗎?
。ǘ┲荛L、面積誰的本領大。
T:“面積先生”和“周長先生”的本領有沒有高低。课覀円汀懊娣e先生”做朋友,也要和“周長先生”做朋友!
如果時間夠,做書上“想想做做”第四題。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P99例1連乘應用題
二、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調查本班或者其它各個班級一天丟棄塑料袋個數(shù)情況。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的含義、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能初步用乘法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著重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本課所要探索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材范圍和提供的信息數(shù)據(jù)范圍都擴大了。教學時,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解決問題的資源,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予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主動獲取信息,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匯報調查情況
課前同學們都做了調查,誰來匯報一下我們這樣一個班級一天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最后選取一個出現(xiàn)頻率最高或居中的一個數(shù)字,如12。
2、提出問題
那么你想知道我們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嗎?
課件出示教學樓畫面及問題: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仔細觀察,獲取信息
(1)這就是我們的教學樓,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班級)
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定格圖片及文字。
。2)你有辦法解決剛才的問題了嗎?請大家先獨立觀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與小組內的伙伴或者和老師交流。
2、小組交流
現(xiàn)在請你把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小組內成員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時注意傾聽、學習其他組員的不同方法,請組長作好整理,并且準備好向全班匯報。
3、組織全班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小組在實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種方法都請與之方法相同的小組作進一步的敘述與分析。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方法有:
、3×4×12⑵12×4×3⑶12×3×4
=12×12=48×3=36×4
=144(個)=144(個)=144(個)
3、揭題
看來我們面對同一個問題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解決。今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都是用連乘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探索的知識——用連乘方法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4、看到這個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想法?
三、實際應用,解決相關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P99“做一做”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談的非常好,你們的談話使老師更深切的體會到現(xiàn)代人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強了,在這樣的大局勢下,“環(huán)保餐廳”應運而生。(課件出示環(huán)保餐廳,教師簡單介紹)
課件演示餐廳服務員搬運雞蛋:看到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根據(jù)回答,出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雞蛋?
。2)自主解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獨立解決這個問題。
由于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現(xiàn)的方法可能比較多,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5×6×7+30⑤30×8⑥30×5+30×3
(3)匯報交流
請不同方法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只要說得在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4)比較
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在這些方法中,你認為哪些方法比較簡單,容易理解?
2、栽花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
課件出示“環(huán)保餐廳”前的空花壇:為美化餐廳環(huán)境,吸引更多顧客,餐廳老板在前門留了一塊空地來載花,但不知道載什么花好,你們有什么好建議嗎?
(2)課件出示信息:
太陽花,比較美麗,每棵2元,容易種植,存活時間較短;
芍藥花,非常美麗,每棵10元,不容易種植,存活時間較長。
如果你是老板,會選擇哪種花呢?說說你的理由。
。3)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如果在這塊空地上種10行花,每行種6棵,你選的花需要多少錢?
。4)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
3、接待客人數(shù)量問題
。1)提出問題
課件動態(tài)展示餐廳格局:餐廳分為2層,每層有13張桌子,每張桌子可坐4人。
從剛才參觀餐廳的過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進一步了解哪些問題?
出示問題:可以同時接待100位客人嗎?
。2)搜集信息,獨立解決
教師巡視,適時鼓勵學生找出不同解決方法。
。3)組織交流
先組內交流,再匯報。
學生可能根據(jù)計算出的數(shù)據(jù)104認為可以同時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學生結合實際,提出一些客人是獨自用餐,而沒有與人結伴,這樣一人就需要一張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時接待,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都給予充分肯定。
四、回顧總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提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用所學知識正確地解決。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結合環(huán);顒,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課前調查與數(shù)學信息,啟發(fā)學生從數(shù)學角度提出數(shù)學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把提出的問題放在小組內進行探究、交流,不僅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真正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迸發(fā)思維的火花!
“看到這個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想法嗎?”問題的提出注重體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與意義,不僅在于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做人。
這是一個開放的、靈活的、不確定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根據(j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找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對“能否同時接待100個客人?”問題的爭論。這樣的教學給學生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信心。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課前同學們都做了調查,誰來匯報一下我們這樣一個班級一天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W生匯報,教師依次板書:12個、11個、15個、12個、12個......與學生達成共識后選用12個,課件出示:一個班級每天丟棄12個塑料袋)
師:那么我們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呢?瞧,這就是我們的教學樓(課件動態(tài)演示: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教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們的教學樓有3層。(課件出示定格圖片)
生2:我看到二樓有4個班級。
師:那你說一樓和三樓會有幾個班級呢?
生2:也是4個。
師:我們可以怎么說?
生3:每層都有4個班級。(課件出示定格圖片)。
(這時課件出現(xiàn)完整的題目: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個班級,一個班級每天丟棄12個塑料袋,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現(xiàn)在你有辦法解決剛才的問題了嗎?請大家先獨立觀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難可以與小組內的伙伴或者和老師交流。
。艚o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方法,并給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們小組的算式是3╳4╳12,因為教學樓有3層,每層4個班級,3╳4就是一共有多少個班級,再乘以12就是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哪個小組的方法與他們相同?你們又是怎樣想的?
生2:我們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們一樣,也是先求教學樓一共有多少個班級,再求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向其他學生):你們明白他們的意思了嗎?看來他們表達得非常清楚,接下來匯報的同學也該象他們那樣組織好自己的語言,讓大家一聽就明白,好嗎?
生3:我們小組認為也可以這樣列式12╳4╳3,先算出一層每天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再算3層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哪個小組的方法和他們一樣?
(請方法相同的小組再敘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學生評議。)
生4:我們還有一種方法,算式是12╳3╳4......
師: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析理解的嗎?
生4:我們小組有的人覺得對,有的人覺得不對。計算出的結果也是114個。
師(向其他學生):看來這個小組給我們全班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嗎?誰愿意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1:我認為這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雖然一樣,但算式是沒有道理的。
生2:我也覺得是錯的!12”指的是每個班級每天丟棄的塑料袋個數(shù),而“3”是指教學樓有3層,又不是指有3個班級,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這時許多學生都點頭表示贊同)。
生3:我認為是對的。12╳3可以說如果每層教學樓只有一個班級,3層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說現(xiàn)在每層有4個班級,那么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師:誰理解他的意思了?(學生大多搖頭,表示不解)。
生3(著急地):就是先把每層樓看作只有一個班級,再算出每層4個班級的話,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啊。
生4:我聽懂了,他的意思是說把我們的教學樓豎下來看(他用手比劃著,教師便示意他上臺指圖講解),這樣每一豎有3個班級,12╳3就是這一豎每天丟棄多少個塑料袋,然后有這樣的4豎,乘以4就是整座教學樓每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了。
師:這下你們聽明白了嗎?
生(很開心):聽明白了!
師:我們班愛思考的同學可真多,而且一個個都象個小小辯論家似的,說得人心服口服。從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來看,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分析,從而解決問題。我們剛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點?
生1:我們都是用乘法來解決問題的。
生2:剛才的算式都是連乘兩次。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用連乘方法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看到我們剛才調查和計算出的這些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們教學樓每天都丟棄114個塑料袋,太多了!
生2:我們丟棄的塑料袋這么多,會給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我們小學生應該保護環(huán)境,而不是污染環(huán)境。
師:你們都知道丟棄塑料袋會污染環(huán)境,那么你們認為我們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嗎?
生3:是可以改變的。因為我發(fā)覺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學們吃早餐時扔掉的,只要我們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會有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們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場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環(huán)境嗎?所以在家吃,又衛(wèi)生,又可以保護環(huán)境。
生5:反正我們以后應該少用塑料袋,減少污染。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少買一張卡片......不僅自己做到,還可以向身邊的人發(fā)出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六、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是本著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為出發(fā)點,以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為主導思想進行設計的;谶@點認識,我認為本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數(shù)學。
現(xiàn)代課程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是被動地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全面地理解課程標準,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這節(jié)課教材的主題圖雖然也是從學生熟悉的學校生活入手,但是我覺得其中的內涵還不夠豐富,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對主題圖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改動,讓學生課前作了充分的調查,直接用他們的調查結果,再配以他們再熟悉不過的教學樓作為教學素材,將課堂內外緊密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真實性,更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對班級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它的實質不僅是要解決班級教學條件下學生兩極分化的問題,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機會少的問題,更是立足于現(xiàn)代教學的高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本課無論在進行新課還是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都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以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強化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讓小組成員通過討論來提出、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然后再匯總各組的信息,溝通他們所學的東西,讓大家共同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例如在課堂上,當有個小組提出12╳3╳4這種解決方法在自己小組內產生爭議時,我沒有馬上表明態(tài)度,而是把問題拋給了全班學生,讓學生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那個孩子精彩的分析講解終于使大家明白,達成了一致意見。他的那句“把教學樓豎下來看,就有這樣的4豎”讓我印象極其深刻,說實話,連我這個老師都不得不承認沒能把這個問題解釋得如此生動形象易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不僅增強了他們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合作、交流、傾聽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
3、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數(shù)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向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節(jié)課我采取了實地拍攝,將教學樓的各種信息拍攝成畫面作為本節(jié)課新授內容的豐富素材,面對熟悉的教學樓畫面,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練習中環(huán)保餐廳的“運雞蛋”、“栽花問題”及“接待客人數(shù)量”問題,我都以生動的動態(tài)畫面展示,讓教學資源更加生動、直觀,調動了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1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復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面學習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jù)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shù)學概念、理解數(shù)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現(xiàn)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卷尺
學生準備卷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里填上“>”“<”或“=”,并說說怎樣比較整數(shù)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shù)位數(shù)不同時,位數(shù)多的那個數(shù)大;當位數(shù)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大的那個數(shù)大,最高位上的數(shù)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shù)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為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shù)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shù)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shù)大小的方法,那么你們想知道怎么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設置復習題,將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都想為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里的同學們也在為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信息,并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shù)的含義來比較。
因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較。
因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借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卷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jù)卷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卷尺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01-27
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03-26
三年級教案數(shù)學05-27
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08-16
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教案11-08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08-25
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三年級07-13
三年級人教版教案數(shù)學06-17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0-22